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间小农女-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民们进来的时候,先是好奇地四处打量着姜瑜儿家的屋子,看到那光滑且白净的地板砖时,还真不敢下脚去踩。还是姜瑜儿告诉他们,踩在上面也无事,脏了拖干净就行。
听到姜瑜儿的话,村民们才敢大胆地进入了姜家的屋子。
这才开席,就听见在外面接待客人的姜子苏说孟老来了。村里人不知道孟老是何人,可姜瑜儿跟姜二柱家一家子都很清楚孟老是谁。
全部迎了出去。
姜子铭跟小栓子两人跟孟老比较熟悉,上前一个搀扶着一边,就把孟老迎进了屋。
进屋后,姜瑜儿发现地面有些滑,交代道:“子铭,栓子,你们注意些,地面有些滑。”
这还是孟老第一次见识过这样的地板,虽然没有白玉石那么矜贵,却给人一种干净,舒服的感觉。孟老在两个小家伙的搀扶下,进了姜瑜儿家的堂屋里。
“孟老,这边坐!”姜瑜儿上前招呼着。阮婶也去给孟老泡了家里的山茶,看到姜瑜儿家这屋子,孟老哈哈一笑,摸了摸身旁两个孩童道:“子铭,子,你们就不打算带着老夫去看看你们家?”
姜子铭嘿嘿一笑,道:“孟老这边请,只是家里今天地面有些滑,您老要小心些!”说完,一边搀扶着孟老朝前走,一边介绍着家里的摆设。
家里没什么又钱又价值的东西,都是些简单的小玩意儿。那些看起来矜贵一些的东西,还是洛云硕之前送过来的。姜瑜儿想着,既然是人家送的,不用白用不用。也就将就着摆放了起来。
内院,除非是主人答应,不然是不让进去的。好在村子里人也自觉,知道哪里该去,哪里去不得。交代还了孩子们,吃完饭就回去玩。
孟老这刚走,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这可是姜瑜儿的家?”来人是个衙快,看样子是有事。
百姓们看到官差有些害怕,但止不住好奇心的支配,想去看看姜家这大喜的日子,这官差来干嘛。
姜子苏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书生礼:“回大人,正是小的家!”
官差看了看姜子苏,朗声笑着道:“去把你家父母请出来。”
姜子苏面色有些难看,自己的爹娘死了好多年了,村里人都知道。这衙快一来就说请父母,这不是摆明了来找不快的?只是,自己家今天搬新居,这么好的事情,他也不想闹太大。
而是温文有礼地道:“回大人,小的家里父母双亡,家里现在小的当家。”意思就是,你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跟我说了。
那衙快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抱歉的道:“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姜子苏看他的样子不像是装的,摆了摆手道:“大人,小的家今天搬新居,有什么事,可以在小的家先吃口饭,歇歇脚再说也不迟。”说完要把人迎进屋去。
那衙快刚才就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有些不好意思,况且身上还有要事在身,也就不好留下来,笑着道:“饭就不用了,我今天来,主要是通知一下你们,准备一下,明天接旨一事。”
姜子苏楞了一会儿后,朝着衙快抱拳行了一礼道:“多谢大人。”
这时,姜瑜儿走了出来,从兜里拿出来一个荷包递到哥哥手里,让他给报信的衙快!
那衙快收到了银子,觉得这姜家很挺会做事的,掂量了一下塞怀里转身离开了。
村民们听说了姜家又要迎来圣旨,都有些诧异。他们不知道这姜家又做了什么事情,让皇帝又一次给姜家颁了圣旨。村里以前也接过圣旨,现在还在祠堂里供奉着。
就连姜家的那一份也还在祠堂里。现在又来了一份,还真就不知道是这圣旨又是怎么回事?
姜瑜儿暂时没心思管这么多,她觉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好事,她不娇,坏事,她不气馁。
送走了衙快没多久,就见姜子苏引着一个大概四十多岁的男子,带着一个跟姜子铭差不多大的小子进来了。小孩子一进屋,就好奇的问身旁的人:“胡叔,这真的是子铭家吗?”
姜瑜儿不明所以,看着哥哥,希望他能给个答案。
姜子苏朝姜瑜儿使了个眼色,表示他也不清楚。
本书来自
………………………………
第265章 洛云安的到来
手机阅读
认识姜子铭的,可能就是姜子铭的同窗也说不定。
其实,姜子苏不是不知道来人是谁,只是不想承认罢了。人家在外面就已经表示过了,他们是京城将军府的下人及小少爷。只是姜子苏不太喜欢跟洛云硕打交道,所谓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不喜欢洛云硕,连带着他的人,他也就不喜欢起来。
姜瑜儿听孩子提到姜子铭的名字,以为是姜子铭的同窗,也就让人去把姜子铭给叫了过来。大老远的,姜子铭看到那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眼睛一亮,哒哒就跑了过来,一把扯过洛云安的手:“云安!你来看我啦?”
肉肉的小脸上,写满了开心。完全没有因为分开了快两年而产生的隔阂感。
洛云安看到了姜子铭也很开心,两人手拉着手的,就被姜子铭给拉着跑开了。他没忘记,他还在为孟老介绍着家里的摆设呢!
看着跑远的两个孩子,姜瑜儿才回过神来,这哪是姜子铭的同窗。不就是洛云硕的兄弟吗?那个姜子铭心心念念的孩子。
来者是客,姜瑜儿不会看低别人的身份,向中年男子问了声好后,把人请进屋里去了。
胡叔这次来,其实也就是帮老爷以及二少爷送礼来了。谁知道小少爷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说自己要去姜子铭家,偷偷爬到他的马车上,到了余建县他饿得受不了了才爬出来。还把他给吓了一跳。
到了余建县,他让人回去给夫人说一声,省的夫人找不到小少爷焦急。
后面,连城家的管事也帮忙着送了一些礼物过来,还有周志国周县令的师爷也来了。姜瑜儿家,这天可谓是非常热闹。
忙活了一天,姜瑜儿也累了。没有回礼的东西,姜瑜儿只能把家里一些晒好了的红薯干以及一些晒好的天麻和茶叶送给这些人当回礼。
都说礼轻情意重,既然这些人能想到给她姜瑜儿送礼,以示交好,她姜瑜儿又何必把人往外推?
她不会特意去讨好谁,自己家有什么就给别人送什么。那些下人们看到姜瑜儿送的东西,虽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但却满脸的鄙夷。唯有将军府的胡叔朝着姜瑜儿道谢后,想要带着小少爷回去。
“胡叔,你就先回去吧!跟我娘和我爹说一声,我要在子铭家玩,等我玩够了,自然会回去的。”洛云安明显没玩够,他觉得这里比京城好玩多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姜子铭明天就要回学堂了,根本没有时间陪他玩。
“云安,我……我……”姜子铭拉着洛云安欲言又止。
洛云安想都没想,伸手一把揽过姜子铭的肩道:“子铭,咱俩谁跟谁?你有话就直说好啦!大老爷们,干嘛弄得跟个娘们儿似的?”
姜瑜儿听了,一头黑线,这家伙,多大了,知道什么叫大老爷们,什么叫娘们儿?不是听说,洛云硕家的小兄弟在家经常受姐姐欺负吗?这哪里是受人欺负的主,活脱脱一个小霸王啊!
姜子铭听了,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憋了半天的话,虽然他也很舍不得洛云安离开:“我明天要上学了。”
洛云安一听,顿时乐了。想都没想就道:“我也要上学啊!咱们一起就好了!”
他忘记了,这里是织云镇,不是京城。镇学更不是他所上的国子监。
“云安,你转学过来了?”姜子铭一惊,高兴地抱着洛云安大叫起来。
洛云安这才想起来,他的学堂在京城的国子监。伸手拉了拉姜子铭道:“子铭,那个……那个我忘记了。”一个九岁大的孩子,现在已经知道害羞了。
以前他跟着姜子铭,是为了避开姐姐的蹂躏。现在姐姐长大了,没那么喜欢折腾自己的。他渐渐地,也习惯了这种不害怕的生活。
姜子铭一听,顿时整个人也奄奄地,提不起神来,低低地‘哦!’了一声,随即又想到了什么似的,拉着洛云安的手朝屋里跑去:“孟老,孟老!”
整个宅子里都能听到他的叫喊声,孟老当然也听见了。
人老了,逛了一会儿,有些力不从心,现在正在姜瑜儿家偏厅里休息呢!
姜子铭拉着洛云安进来的时候,孟老正好要起床。姜子铭拉着洛云安跑了过去:“孟老,以后云安在咱们书院上学,您说好不好?”
分别快两年了,这见面才一天不到的时间,他舍不得这个在他最难的时候,陪着自己的朋友。
洛云安也舍不得姜子铭,姜子铭是他的童年里的那一缕阳光,让他的童年的时光里,有一段是没被姐姐蹂躏的。
孟老这个时候才仔细看,这孩子长相不正是跟那个老疯子很像吗?
洛将军现在都快六十了,洛云安才十岁不到的孩子,可以想象一下,洛家的孩子有多艰难。或者说,洛将军多少岁了才娶妻生子。
孟老板着一张脸看着洛云安道:“这里是镇学,不是你的国子监,你确定要在这里上学?”
洛云安一听有戏,立马点了点头“嗯嗯!”,他才不要那么早回京城呢!京城那么无聊,他还没来得及看子铭家的赛斯长啥样呢!他要在这里玩够本了才回去。
孟老也知道,他来织云镇,也就是玩玩。迟早要回去的。
即使他自己不回去,他的父母也不答应。最后看着洛将军的面子上,还是答应了让洛云安留在镇学上学的要求。
得到答案的两个小家伙抱在一起又吵又闹的,最后吵得被孟老给轰了出来。
孟老本来傍晚时分就要回去的,被姜瑜儿留了下来。自己家马车明天也要送哥哥弟弟去镇学,孟老一起刚刚好!孟老想了想也是,索性也就答应了下来。
其实,他也想体验一下乡下人的生活。
吃过晚饭,孟老就让姜瑜儿带着他在她们家的鱼塘那边去逛了逛。
姜瑜儿家今天摆席,席面上是有鱼的。经姜子铭的介绍,才知道这鱼出自于他们家的鱼塘,虽然他的太师府上也有人工湖,但他没见过鱼塘长啥样,一时好奇,就要去看看。
本书来自
………………………………
第266章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手机阅读
二月的天,虽然已经转暖,但也没能跟四五月比。傍晚时分还是有些凉飕飕的。
春风拂过水面,荡漾起一圈圈微小的水纹。夕阳西下,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归家的带上自己的农具,三五成群地往家赶。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祥和,安宁!
鱼塘里,荷叶刚刚冒出了浅浅的一个头,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小鱼头冒在水面上一样。
鸡舍鸭舍那边,鸡鸭的叫声震天。孟老活了一辈子,没见过眼前的场面,心里突然伸出了一股退出朝堂,归隐的冲动。这种鸡鸣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他看到的不是艰辛,而是一种安宁。
“小丫头,这鱼才挖出来不久吧?”孟老在前面走着,姜瑜儿跟姜子苏在身后陪着老人,老人走走停停的,时不时抬眼看想西下的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啦!”莫名间,老人居然感叹了一句。
姜瑜儿不知道这种心中有千万,却无法实现的痛苦。因为前世,她也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这世,今年才十三。根本体会不到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成成。
上前扶着老人的一边,笑着:“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老人笑了笑,继续往前走:“以前一心想着,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个好的家主。等他坐上那个位置后,又担忧他的位置是否能坐稳,下面的人会不会都对他阳奉阴违的。等他坐稳那个位置后,又寻思着,帮他培养一些可用之才。从未想过,这辈子,还能过上这么一天悠闲的日子。”老人一边走,一边感叹着。
回想起来,他这几十年的人生,好像就没好好为自己活过。儿子孙子长大了,他就开始千叮呤万嘱咐的,让他如何做个好臣子。能好好辅佐皇上治理好整个天下。
今天他来到姜家,看到姜子铭跟小栓子,比他孙子还小的年纪。笑脸上却时常洋溢着满满的笑容,这份恬静是他的孙子儿子们不曾有过的。
饭后,姜瑜儿兄妹俩陪着自己看他们家的鱼塘,远远听着鸭舍鸡舍那边的吵闹声,他觉得,即使再吵,也比宫廷里那余音缭绕乐器声中听。
可能是厌倦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老人才会独自一人,跑到织云镇这种小地方来当一个小小的夫子。
“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吃藕带了。”看着那刚冒出来水面的荷叶尖,姜瑜儿不自觉间吐出了一句。
老太师活了一辈子,藕吃过无数次,但还真就没听说过什么叫藕带。
“藕带?”老人疑惑。
姜瑜儿这才想起来,这个时代的人,吃藕,但绝对舍不得吃藕带。因为藕带也算是藕,只是刚长出来,还没长成藕而已。
笑着解释道:“藕带是莲的幼嫩根状茎,由根状茎顶端的一个节间和顶芽组成。藕带与莲藕为同源器官,条件适宜时,藕带膨大后就成为了藕,通常为白色、黄色、粉黄色,最合适的采摘时间是夏季的雨后,顺着伸出水面的“绿桩“向下直至淤泥中的根,在连着两根藕苗那一端,粗的一根就是藕带。藕带还有个别称,叫藕损。”
“这藕带可清炒,也可做成酸辣藕带,还可以生吃。我最喜欢吃酸辣藕带,夏天吃,特别下饭。”
“这藕带吃了,又解烦毒,下淤血的作用呢!”
老人一惊,这藕还能这样吃:“以前怎么就没人想过呢?”
“那是因为藕农们想让它长大些,吃藕带毕竟会影响到藕的产量嘛!我们家种这藕,一方面是家里有鱼塘,另外一方面是家里没打算卖藕,种来自己家吃的。”姜瑜儿解释道。
孟老哈哈一笑:“就你这小丫头鬼点子多。我看你们家那红砖房就很好看,以前看镇上有红砖房还觉得有些奇怪。今天看到你们家的红砖房才明白,原来这些红砖都出自于你们家呢!”
姜瑜儿嘿嘿一笑,搀扶着老人往前走。
“孟老,我这里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呢!”姜瑜儿像个调皮的小姑娘,再跟一个相熟很久的长辈撒娇似的,嘻嘻笑着。
“是吗?那我老人家一定会经常来这里,来这里看看你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老人在姜瑜儿的搀扶下,笑呵呵地说着话儿。这是他活了这么一辈子的时间,从未有过的轻松。
来之前,他以为,只是来一个学生家做做客,其实,也算是很给这个学生面子了。
要知道,在京城,别说是一个学生家,就很多大臣都请不动他。他不仅仅是这一任皇帝的老师,还上一任皇帝,也是他教导出来的。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孟老游得有些意犹未尽。但还是跟着姜瑜儿兄妹俩回去了。
翌日,送姜子苏等人上车的时候,姜瑜儿还给孟老拿了不少家里的特长,当然,红薯干跟天麻是少不了的。老人走的时候都笑呵呵的,上了车,还探出身子来,朝姜瑜儿说了一句:“小丫头,你们家那什么藕带能吃了,我一定会来。”
“好!到时候您老一定要来。”姜瑜儿朝他们挥了挥手,告别了家里所有的男丁。
姜瑜儿揉着自己发酸的肩膀,虽说搬新家是喜事,但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
看到姜瑜儿走进来时揉肩的动作,阮婶是满满的心疼这个才十三岁的女娃。别人十三岁,她也十三岁,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她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做考量。不,她仅仅是要为这个家的生计做考量,就她手下那么多工人的工资,也从未见她拖欠过。
该是什么时候发,她绝对不会拖欠一天。
“大小姐,累坏了吧?快回去歇着,午饭好了我叫你!”阮婶柔声道。
姜瑜儿确实累坏了,朝阮婶笑了一下,道:“那就多谢阮婶了!”
这个家,现在搬了新家,有了多余的房子,是该再买两个下人回来帮帮阮婶了!
只是,姜瑜儿好像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帝的太监今天要来颁旨。
本书来自
………………………………
第267章 福音郡主
手机阅读
刚睡下不久,就被人给叫醒了:“妞妞,妞妞,你快起来。你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叫醒她的是二婶罗氏,她可没忘记,今天是皇上给姜家下旨的日子。一大早生怕哪里做不好,把两个儿子打发起身后,才想起来今天姜瑜儿家要等着领旨。就跑到了姜瑜儿家这边来。
本以为姜子苏会在家里等圣旨的,谁知道阮婶告诉她,姜子苏姜子铭以及闵家兄弟二人都去了学堂。
姜瑜儿睁开朦胧的双眼,看着急的满头是汗的二婶问:“二婶,怎么啦?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那么着急?”
看到姜瑜儿这一脸疑惑不解,又疲倦的小脸,罗氏很是心疼,但没办法。这个时代,皇权大于天。别说是他们这些小农户,就是京城的大官,也不敢这么怠慢的。
“妞妞,昨天衙差还说,今天宫里有公公要来宣旨,你不会忘记了吧?”罗氏一脸的担忧。
姜瑜儿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虽然她不是很在乎这些,可哥哥弟弟不一样啊?今天要迎接圣旨,她却把这件事情给忘了。还把哥哥弟弟给送走了?
这是大不敬,要杀头的。
急急忙忙起床穿上衣服,没来得及收拾一下自己就要往外跑。
罗氏一把拉住她:“妞妞,你跑什么?”
“去把我哥跟子铭叫回来!”姜瑜儿来不及多解释,只能一个劲儿往外跑。
罗氏拉住了她:“你赶紧去收拾一下你自己,我让你二叔去追了。”
姜瑜儿听了,松了一口气。亲人就是这样,他们跟你身边的空气一样,平日里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到了自己无法呼吸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离不开他们。没有他们,自己真的是寸步难行。
阮婶也赶紧去收拾祭拜用的东西,姜瑜儿则是被罗氏拉着进了屋,给她梳洗去了。
等姜瑜儿收拾完,出门时。看到自己家马车赶回来了。就连孟老,也跟着他们几个回来了。还有被罗氏送走了的小栓子。
姜瑜儿还以为是姜二柱追上了他们,让他们回来的。
谁知道,是马车都已经使出了姜家的石场后,姜子苏才想起来,今天要接旨的事情。又让阿旺把马车往回赶。到了村口,遇到了姜二柱。
看到一家人这急急忙忙的样子,姜瑜儿‘噗呲’一声笑了。
等一家子收拾完毕,就听见外面有人来报,问姜家是否准备好了,宣旨的太监已经到村口了。
姜瑜儿一行人规规矩矩地等在大厅里,等着宣旨的太监前来宣旨。
太监还没到姜家,村里人已经在里正跟村长的带领下到了姜家的新房这边。等待着圣旨的到来。
“圣旨到!余建县织云镇张庄村人士,姜瑜儿携家人接旨!”一个尖细切刺耳的声音响起。
姜瑜儿带领着一大家子跪伏在地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因为已经不是第一次接旨了,对于姜家人来说,这样的动作,不陌生,但也不熟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张庄村人士,姜家之女姜瑜儿,蕙质兰心,通情达理,天资聪慧,锦心绣肠。为国家捐赠军粮万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特封为福音郡主,赐黄金千两,良田一千亩,山地一万亩。赐郡主府一座,婢子四人,奴才十人,享应有俸禄。钦此!”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姜瑜儿领头,朝宣旨的公公一拜,举起双手,迎接圣旨。
“公公,屋里请!”姜子苏站起来,拿出当家做主的作派,请前来宣旨的太监进屋喝茶。
谁知道那太监眼睛去看向了另外一个方向,眼睛一亮,上前行了一礼:“奴才见过太师大人!”
孟老很想假装没看见的,只是,人都到了自己跟前,他要假装不认识,也有些说不过去了。抬了抬手,表示免了。
其实,皇宫里的太监品阶虽然没有大臣们的高,但很多臣子见了这些宦官都得客客气气的。只有孟太师,他是先皇的师长,又是现任皇帝的尊师。宫里不管大到皇后,小到太监,都要对他客客气气的。
姜家人这才知道,原来孟老不仅仅是镇学里的一个夫子,他更是一国皇帝的老师。
所有人脸色一变,都要跪地行礼时,老太师却率先开口了:“老夫讨厌这些虚礼了。”
姜瑜儿也是个人精,看孟老不喜欢这些事情。也省的大家都不自在。把圣旨给了哥哥这个家主拿去供奉后,上前扶着孟老,把老人搀扶进了屋里。
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