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妻满满-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福元华面露傲娇之色,她又掩嘴补了一句,“这根蝶舞银丝翠玉簪应该是凤祥楼去年卖得最好的款式,果然不同凡响。”

    她美眸一转,看向福元青头上,“大姐戴的金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簪,可是凤祥楼上月新出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福元华脸上的笑僵在半空,脸上忽青忽白。

    大房素来有好的东西都优先就着福元青。

    前几天凤祥楼送来当季最新的首饰珠宝,最美的金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簪就是被福元青挑了去。

    她得到的新头饰还不如去年的蝶舞银丝翠玉簪,所以今天戴了蝶舞银丝翠玉簪。

    被福元圆这样当众说了出来,心中别提多郁卒了。

    福元青柔柔一笑,“大姐看扬州城的款式可一点不输凤祥楼呢。”

    这时,三房的两位姑娘凑了过来,是四姑娘福元兰和五姑娘福元珠,她们两人分别是十三岁和十一岁。

    珠宝衣裳向来是姑娘家们最热衷话题,一时聊得热络起来。

    沈氏与刘氏和吴氏两位妯娌同样亲亲热热地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听得老夫人笑着让她们先回院子休整安顿,待到了晚膳时分,三房人再一道吃团圆饭。

    二房住的院子在海天院,福元圆则住在海天院隔壁的落霞阁。

    海天院是二老爷福平远年轻时居住的院子,在他成亲后曾扩建过一次,之后一直保持原样。

    有下人的照料和打理,海天院整体看着仍是相当舒适整洁。

    沈氏身边最得力的管事嬷嬷舒三娘,正张罗着丫鬟婆子们将归置箱笼。

    “夫人,”舒三娘见沈氏来了,忙上前禀报,“箱笼太多,怕是需要好几日才能彻底归置好。”

    “奴婢央人先将贵重的箱笼锁去库房,然后把厢房收拾妥当,余的事宜再慢慢处理,您看可成?”

    舒三娘做事向来细致周到,沈氏听了甚是满意。

    这时,一个中年嬷嬷带了数个丫鬟婆子上前行礼,“奴婢见过二夫人和二姑娘。奴婢姓朱,是大夫人专程安排来管理海天院的。”

    福元圆挽着沈氏,明显感觉到她手臂一僵,却见沈氏微笑,“多谢大嫂美意。朱嬷嬷,你也见我们二房带了许多仆人回来,所以怕是留不得这么多人。”

    朱嬷嬷闻言,忙不迭道,“奴婢省得。大夫人亦是怕二夫人这边人手不足,才安排了奴婢们过来。即是用不上,奴婢便做主留下几个得力的,二夫人,您看如何?”

    沈氏颔首,“有劳朱嬷嬷。”

    言罢,带着福元圆去了正屋。

    原主前世的记忆,沈氏见了朱嬷嬷等人后,直接就去谢绝了大夫人的好意,自称带足了人手,无需大夫人另外安排。

    这本是无可厚非,谁愿意自己院子里多了别房安插的人?

    然而,大夫人却说她们初来乍到,怕不熟悉国公府的情况才安排了人过去,一副操心担忧的模样,反而显得沈氏上不得台面。

    当场老夫人就拍板留下了朱嬷嬷和几个丫鬟婆子。

    这一世,为何与上一世不一样了呢?

    福元圆思索着,忍不住问出了口,“娘,咱们带足了下人,为何不退掉朱嬷嬷她们?”

    沈氏抿了口茶,气定神闲,“就算退了人,该安插的还是会想法子送了来,倒不如留下来,静观其变。”

    回忆上一世沈氏气急败坏的模样,与现在相比,差之甚远。

    莫不是她的穿越,正在改变着历史的轨迹?

    前世福元圆被罚跪了半个时辰,沈氏自然又是心疼又是羞恼,这一世她顺顺当当,沈氏倒是从容了许多。

    福元圆心底把两世不同归因于此,便不再多想,看向着急翻开箱笼的沈氏,诧异道,“娘,这一大箱笼都是你的话本子?”
………………………………

第008章 爱看话本子

    “可不止这一箱,”沈氏翻开箱笼见话本子完好无恙,心情甚佳,“那边上的两箱也是话本子。”

    福元圆张口结舌,沈氏爱看话本子,平日里每天能看上一个时辰。

    却不想她回了京城,仍不打算戒掉这个不大雅观的习惯:“娘,你该不会是把所有话本子都带来了吧?”

    沈氏睨她一眼:“自然。”

    拿起箱子最上头那本新近看的话本子,沈氏边翻边道:“满满,你可知这本《潇湘记》讲到秦嫣有了身孕后发生了什么事?”

    与女儿讨论话本子的情节是沈氏一大爱好,福元圆素来听得不大仔细,捻了块桂花糕边吃边道:“莫不是大夫人对她的肚子动手了?”

    “对对对,”沈氏托腮,“你可知道大夫人用的什么招?”

    “无非就是下药啊,用毒啊之类的?”福元圆想也不想。

    “错!”沈氏一脸神秘,“这次可不是用的这些招。”

    瞥了眼娘亲一副快来问我的模样,福元圆孝顺地问了:“用的什么招?”

    沈氏满意地笑了:“有天下过雨,大夫人让人在秦嫣门口台阶处洒了香油。”

    “这么阴损?”福元圆配合地做出惊讶表情,“那秦嫣可出事了?”

    “没有,”沈氏道,“秦嫣对大夫人早有戒心,下台阶时正巧看见香油上爬了一群蚂蚁,因此识破了大夫人的诡计。你说,秦嫣厉害不?”

    “……”

    福元圆真心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明显是作者瞎编好吧,若是她没记错,香油还能驱赶蚂蚁呢,哪能就恰好引出一群蚂蚁?引来一群老鼠还差不多。

    “满满!”

    “娘说的是。”福元圆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呵欠,“娘,我去落霞阁看看,午膳再过来。”

    “你这丫头!”沈氏挥挥手,“去吧。”

    然后她又聚精会神地读着未看完的话本子,叹了口气,“若不是秦嫣当时心无旁骛,发现了地上的蚂蚁,又怎会识破这个计谋?”

    她突然收了话头,像是想起了什么,渐渐皱紧了眉。

    久久,她胡乱把话本子塞回箱笼,执起绢帕擦拭着眼泪,心中默默发誓:“这一世,我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谁想害我们!”

    躲过了娘亲的荼毒,福元圆快步行去落霞阁。

    落霞阁紧邻海天院,甫一进去就看见几个面生的丫鬟正在银宝的指挥下整理箱笼。

    银宝眼尖,一看见福元圆就迎了上来:“姑娘。”

    “到里屋去。”

    翡翠与珊瑚正在里屋整理床铺,银宝随手关上了门。

    “姑娘,落霞阁里有五个说是大夫人派来的丫鬟,”银宝快言快语禀报,“虽说帮忙收拾东西,实则在盯着姑娘的物件,一看就没安好心。”

    福元圆蹙眉:“且由她们先蹦跶几天。你们盯紧些,若是有问题,就揪出来打发出去。”

    “是!”三位丫鬟应了,翡翠道,“琉璃在外头看着她们,我晚点跟她说去。”

    福元圆知道徐徐图之的道理,尤其在平国公府这样群狼环伺的地方,谁先稳不住心态,谁就输了。

    也罢,留着这些碍眼的,且看看能掀出什么浪花。

    福平远去了前院,午膳时分遣人到海天院告知不回来用膳,沈氏母女俩便一道吃了午膳。

    午膳后,福元圆欲回落霞阁休憩,却被沈氏拖进了里屋:“陪娘一起睡。”

    摊上这么一个黏糊的娘,福元圆表示没什么办法,从善如流地爬上床榻,侧着身看她娘褪了外衣,动作优雅地放下帐幔。

    沈氏撩开帐幔瞥了眼紧闭的房门,压低声音神秘兮兮:“满满,霓云轩新一季的瑰蜜系列,给娘做一套。”

    原来是为了这个!

    福元圆拒绝:“不行,瑰蜜系列已经被人买断,新一季的图册上已经去掉了。”

    “买断?!”沈氏惊叫一声,捂住嘴问,“竟然有人做出这么没脸没皮的事情?是谁?花了多少银子?”

    福元圆举起三根葱白手指:“慧贵妃,三万两。”

    “三万两?”

    沈氏眨眨眼,看着女儿一脸骄矜的神色,心中暗道这丫头坑人的本事倒是越发见长了。

    不过回头想想瑰蜜系列,又是一阵捶胸顿足:“以后若是有新的样式,先给娘看!”

    “满满,”沈氏头枕着胳膊看向女儿,“你觉得府里的几个姐妹怎么样?”

    福元圆想了想:“女儿和几个姐妹并不熟悉,需要时间接触了才知道每个姐妹的性子。”

    沈氏暗暗满意,不枉她这一世对女儿悉心培养。

    犹记得前世回府后第一日她也问过女儿这个问题,当时满满可是对福元青充满了崇拜。

    前世的满满被她拘在闺阁里娇养,身边连个姐妹都没有,回了国公府后被福元青几人三言两语就哄得掏心掏肺。

    这一世,学武从商,见尽世面的女儿,定会带眼识人。

    就算不然,她也会在旁边盯着,不让人有可乘之机。

    “满满,你可知道,你父亲是庆元元年的状元郎,”沈氏这几日考虑了许久,决定将往事给女儿透露一二,“那一年他才十八岁。”

    庆元元年是庆元帝登基的第一年,作为当年的状元,福平远顺理成章地进了翰林院做修撰,是从六品的官职。

    这是官场中极好的一个起点,多少内阁大臣都是从同样的起点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然而在娘亲和你父亲成亲那一年,你父亲却突然接到了调令,调往江南常德县做知县。”

    “爹爹从从六品的修撰到地方去做了正七品的知县,”福元圆从未听过父母讲过父亲的事情,不由好奇,“岂不是降职?”

    “倒也不是这么说,知县掌管实权,品阶虽低了,”沈氏耐心解释,“但是对官场历练来说,并非坏事。”

    “你爹从正七品的知县,做到今天正四品的知府,”沈氏继续讲,“用了足足十五年的时间。如果当初留在翰林院,升迁定然不会这般辛苦。”

    “而这一切,都是拜你大伯娘所赐。”

    这才是沈氏今天要说的重点。

    提醒女儿,警惕大房!
………………………………

第009章 公公传口谕

    平国公府有一处小碧水湖,叫做雁潭,雁潭旁边植了绿树垂柳,建了亭台小榭,还有一处假山。

    午膳时分,正是府里来回走动人少的时候。

    福元青带着丫鬟碧玉和翠枝,正倚着扶栏喂食雁潭中的鱼儿。

    她们站的位置正巧被假山挡住,若是不走到近前,几乎看不到人。

    一个身影拿着一个小包袱,一瘸一拐地慢慢行来。

    待靠近了,佯装巧遇福元青,鞠身行礼:“奴婢见过大姑娘。”

    福元青扭头看去,目光落到她的脚上,微微一怔:“兰月,你的脚怎么了?”

    兰月扯了扯嘴皮,实在笑不出来,垂眸屈膝半跪,语带惶恐:“奴婢无能,还请大姑娘责罚。”

    福元青见状忙伸手虚扶:“兰月姐姐快别这般说,上午在祖母那儿见你的脚仍好好的,这会儿是怎么受伤了?”

    兰月直起身,用绢帕擦擦眼睛,把陷害福元圆不成反被她踩伤之事说了一遍。

    兰月的娘曾是老夫人的婢女,几年前因为儿子生了娃,便请辞回去带孙子。

    同时将兰月带去老夫人面前,想给她求个事做。

    老夫人对追随多年的婢女自是优待,况且兰月样貌生得不错,人看着也懂分寸守礼礼节,便收了在海棠居做丫鬟。

    兰月伶俐,不出两年就升到了大丫鬟的位置,颇受老夫人信赖。

    而福元青温雅知礼,个性平和,从不在下人面前摆架子,在府中下人间很受好评。

    她几乎日日都会来海棠居给老夫人请安,不时就会问兰月关于老夫人的事情。

    例如天气转凉时会问兰月夜里是否给老夫人添被,又例如听老夫人有一两声咳嗽时央兰月送去梨羹等。

    每次私下问兰月的时候,都会送个珠花银饰的,一来二去,兰月对福元青的大方越发有好感。

    原本身为大丫鬟,断断是不该轻易透露老夫人之事出去的。

    所以一开始福元青问她的问题,她都会转达给老夫人听。

    老夫人听了,无不都是夸赞这个孙女懂事贴心。

    是以,渐渐地兰月就放下了防心。

    前段时日老夫人得了风寒,免了几位姑娘的请安,福元青仍是一日不落地去海棠居。

    怕打扰了老夫人休息,她便在院子里问问老夫人的情况,然后遥遥行过礼就离开。

    有一天她来找兰月询问,悄悄塞了一副金头面给她,说是感谢兰月对老夫人的照顾。

    兰月虽然常收福元青送的礼物,但像金头面这样精致又贵重的,还是第一次收。

    一时激动得心头砰砰乱跳,这种金头面,就算是到出嫁时也未必能攒下这么一套嫁妆。

    就在那时,福元青幽幽地说起了福元圆。

    说的是福元圆八岁那年回来过年时发生的事,彼时兰月尚未入府,自然对那件事一无所知。

    福元圆重生回到八岁那年,正好隔月就随父母回平国公府过年。

    重生的福元圆见了福元青,恨不得上去手撕了她。

    两人在雁潭边争执,免不了推推搡搡,结果齐齐落入湖中。

    福元青忧伤着二妹对她的误解和不喜,兰月听了,替她忿忿不平,主动请缨要给福元圆好看。

    这就是兰月伸脚绊福元圆的由来。

    福元青一脸懊悔,不忘给福元圆下眼药:“不想二妹竟是比八岁那年更娇蛮,竟害得兰月姐姐受此重伤。”

    兰月却状若未闻,将手里的小包袱递给福元青:“兰月未能帮到大姑娘,这副头面受之有愧,特意前来还给大姑娘。”

    先前听福元青的一面之词,兰月本以为福元圆这种乡下来的土包子收拾起来不在话下。

    哪知却是个狠角色,不仅轻易就发现了她的动机,还让她有苦难言。

    又见她三言两语就哄得老夫人喜笑颜开,定不是简单的人。

    她一个小丫鬟,再得脸也拼不过主子去!

    与福元青交好,偶尔替她传传消息就罢了,若是为了钱财真与主子杠上了,回头怕不成了主子间的炮灰也未为可知。

    兰月的娘是老夫人身边的婢女出生,这些道理给她说过没有百遍也有八十遍。

    她还不至于昏头到那个份上。

    再说了,她身为老夫人的人,理当置身事外才对。

    只是可惜了那么好的一副金头面。

    福元青又怎会收回送出的礼物,推拒回去:“兰月姐姐这是和元青生分了,这头面是谢谢兰月姐姐平日里对祖母的照顾,作为孙女的小小谢意。”

    “为了帮元青害得兰月姐姐受了伤,是元青的不是。”福元青道,“碧玉,你快扶兰月姐姐回去,再去取上白玉舒缓膏给兰月姐姐。”

    碧玉扶着兰月走远,翠枝担忧道:“大姑娘,奴婢看兰月不是个靠得住的,她会不会告诉老夫人?”

    福元青收起方才柔和的面容,面带鄙夷:“不会,这些年收了我们这么多礼,她是个聪明的,自然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

    “大姑娘,那以后兰月怕是不得用了。”

    福元青扯扯唇角:“兰月贪心,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她定然会为我所用。只是出了这件事,近日先别找她了。”

    “是。”

    海天院。

    福元圆听了沈氏讲的过往,午后的困劲全都消了,母女俩各有心思,索性就都起了身。

    此时舒三娘前来禀报,福平远回海天院了。

    母女俩喜滋滋地迎了上去,福平远却是来带福元圆去前院的。

    福元圆诧异,只听得福平远在母女俩身边低语了一句:“是梁公公来了。”

    “爹,”福元圆眨眨眼道,“女儿回落霞阁取些东西便来。”

    院子里杂人太多,一家三口未再多言,便会意散去。

    前院正堂等候的梁公公正襟危坐,敛眉垂目。

    福平远带着福元圆进了正堂,遣退一干仆人:“梁公公,小女过来了。”

    梁公公起身,看向福元圆,面上立马换上笑容:“咱家给福二姑娘见礼了。”

    福元圆忙上前虚扶:“梁公公快快请起。”

    梁公公从善如流直起身,轻咳一声禀明来意:“咱家今日是来给福二姑娘传圣上口谕的。”
………………………………

第010章 齐府聚团圆

    梁公公曾见过福元圆一面,那还是一年前庆元帝亲自前去扬州城暗访沈府的时候。

    当时西北突发战役,敌军压境,眼见军晌到了只能支撑不到十天时间的危急关头。

    户部和兵部慌忙张罗,上蹿下跳只凑够了二十万两军需,离前线飞报回来所需四十万两的需求仍差了足足一半!

    庆元帝气得心口疼,直拍龙案,恨不得摘了跪在地上那些自称无能的官员的乌纱帽子。

    无能你当什么官?

    无能是嘲笑他皇帝老儿不会选贤选才吗?

    勒令以最快速度将军需送去前线,并且要最快时间内继续筹备军需,庆元帝怒而退朝。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户部兵部焦头烂额,军需却依旧没有着落。

    就在庆元帝准备再度酝酿一道雷霆震怒之际,前线传来密报,余下的二十万两军需送到了!

    庆元帝又惊又喜,忙细问缘由。

    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沈府表少爷在西北经营马场,得知战事告急,军资不足,便想办法凑齐了二十万两银子,给军队送了过去。

    看看!看看!

    这才是他大齐国最优秀的子民!

    急君所急,急国家所急!

    那些只会跪着喊无能的官员,就该统统都削去官职!无能还当什么官!

    有了足够的军资,西北一役历时整整一个半月,终于将敌军尽数击退。

    庆元帝龙心大悦,挑了个清闲的时间,秘密去了趟扬州城沈府。

    便是那时见了福元圆。

    得知资助西北一役二十万两军资的沈府表少爷竟然是女儿身,庆元帝并没有恼怒,反而夸赞沈老太爷老当益壮,培养了个好样的外曾孙女。

    福元圆伺机请求庆元帝允她女扮男装掌理家业,庆元帝当场金口一开表示同意。

    废话!

    若是全天下的女子出门行商能给他捐助二十万两军资,他回京城就立马下旨让这些人都出去做生意去!

    商人虽说地位不高,但庆元帝从来不是迂腐之辈。

    因为身为江山之主,他深刻体会到没银子寸步难行的道理。

    修桥铺路要银子,整治河道要银子,就连修缮皇宫内院,妃嫔们金银首饰置办衣衫,无不都要用到银子!

    别人或许不清楚,梁公公却是知道庆元帝对福元圆有多满意的。

    于是,笑眯眯地说道:“福二姑娘请接圣上口谕。”

    福元圆连忙跪下接旨。

    “皇上口谕,福丫头,只要不闹出收拾不了的事情,朕在扬州城答应过你的事情依旧作数。钦此。”

    福元圆先是一愣,随后便喜笑颜开:“元圆谢皇上恩典!”

    宣了口谕,梁公公自是急着回宫复命,福元圆忙从提来的篮子里拿出一个白玉酒瓶,双手奉上:“辛苦梁公公跑一趟,小小孝敬还请笑纳。”

    梁公公习惯性地伸手推拒,就在触及白玉酒瓶的一霎,闻到酒瓶溢出若有似无的酒香,他嘿嘿一笑:“可是太白居的金陵酒?”

    “正是!”福元圆举起大拇指,“不愧是梁公公,果然目光如炬。”

    梁公公舍不得收回手,思忖一瞬,笑着接了:“如此就多谢福二姑娘了。”

    梁公公走后,福平远忍不住学妻子在女儿额头上弹了一指:“你这丫头,胆子倒是够肥!”

    梁公公身为庆元帝身边最得用的太监,多少人巴着往他跟前送礼,可从没听他收过谁的礼。

    他那可是眼里心里只有庆元帝的人,谁也别妄想拉拢一分,才会有庆元帝多年的荣宠。

    不想福元圆那瓶酒居然给送出去了。

    福元圆扬起小下巴:“爹,你也不瞧瞧女儿是谁!”

    那可是千金难买的金陵酒!

    梁公公没旁的嗜好,就爱在没人的时候小酌一口,这个秘密可是鲜少有人知道。

    然而,福元圆却观察出来了,不然她怎会一击得中?

    平国公府的团圆晚宴设在雁潭旁的汀兰小榭中。

    汀兰小榭四面环水,视野开阔,景致极佳。

    晚宴一共摆了三桌。

    第一桌以国公爷为首,各房老爷及各房嫡庶子围坐一桌。

    第二桌则是老夫人,各房夫人及各房嫡出的姑娘,加起来有九个人。

    第三桌是大房和三房的姨娘以及庶出的姑娘。

    满满当当近有三十人,看得福元圆暗暗咋舌,平国公府人丁算是颇兴旺了。

    “今日平远携眷归府,”国公爷心情甚佳,“以后长居京城,我们一大家子终于得以团圆,是件大喜事!”

    大老爷忙起身举杯:“大好的日子,不如我们共饮一杯,以示庆祝。”

    众人皆举杯轻酌。

    女眷这边上的是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