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悍媳:妖孽夫君宠上瘾-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小子行啊,一大早就上门的买卖,今天肯定生意好啊。”
也有不少人眼馋赵老三的生意,细细打量陆见安。
见是生面孔,不由得上心。
要是新手那可是能狠狠宰一笔啊。
奸商,奸商啊。
有人挤眉弄眼的给赵老三使眼色。
赵老三没好气的推开挡道的。
“别胡说!这位可是咱们凤山县有名的蚕神娘娘的亲传子弟陆见安陆师傅,我赵老三就算是再贪财,也不想天打五雷轰啊。”
不知道人家底细,一个个都钻到了钱眼里。
一听这话!不少人倒吸一口气。
蚕神娘娘的弟子!
这个称号,凤山县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陆见安的大名可是谁人不知啊。
没见过这个人,可是谁不知道凤山县有一个蚕神娘娘护佑的亲传弟子,谁敢亵渎,一道雷就解决了。
那谁谁谁不是被雷劈死了。
就是敢怀疑蚕神娘娘的弟子,还想欺负人,死字不知道怎么写的。
这一下后背都冒冷汗。
他们才可都是像看着肥肉一样看着陆见安。
那个不怀好意。
这蚕神娘娘会不会降罪啊。
一个水头因为晃神,被一袋蚕茧砸下来,倒在地上哎呦的叫唤着。
众人都是哑然。
难不成真的降罪了。
那个水头抱着腿疼的哎呦哎哟叫唤,看着陆见安像是见了鬼。
其实砸的一点都没事,就是心理作用,水头觉得腿要折了。
众人更是敬若神明。
………………………………
第85章 开工
到了赵老三的茧仓。
里面整整齐齐的一袋袋干茧,看着就精神。
赵老三自己上去搬了一袋陆见安指定的干茧下来,打开袋子。
陆见安伸手捡起蚕茧。
“不错,这个品相不错,拿块布,倒出来看看坏茧率吧!”
赵老三一怔,急忙陪笑。
“陆师傅,我也不瞒你,这一批干茧比旁人的干茧便宜一文钱,就是里面有些坏茧,不过不多!我敢用信誉保证最多半成。”
不实话实说!后面就要没脸了。
他们做水头的,怎么可能不掺假啊。
这里面有些猫腻呢。
陆见安抬起头轻笑。
赵老三脸一红。
这些袋子里多少都掺了一些,不过后面的就没有了。
果然是蚕神娘娘的弟子,还是眼光如炬啊。
陆见安微笑,这种把戏古代的水头常干,就算是现代的人难道不掺假啊。
水至清则无鱼。
“还是倒出来,我想看看这一批蚕茧的其他成色。”
赵老三让人找了一个大笸箩,倒了出来。
陆见安细细的过了一遍。
还真的不能要求太高。
古代养殖技术上面能做到现在的成色已经是不错。
“陆师傅,您可别生气,我是猪油蒙了心,不过实话实说,这个茧栈里,要是没有掺和过坏茧的可真不多,我赵老三这半成真的是良心了,要是遇到那些外地不懂行的。
嘿嘿,掺的可就不是坏茧。”
水头们不作假,怎么过日子啊。
薄薄的二三文利润让他们一年到头忙,动力可不足。
“赵水头,那些掺着石头,给茧上刷胶的把戏还是算了吧,懂行的人看到!大概是再也不会在您手里买茧的。况且那三分胶刷上去,出来的丝可是要折三分,缫丝师傅大概是恨死的。
人家买了第一次是不会买第二次的。
我就奉劝你一句做生意还是要本本分分的。”
陆见安不想说教,可是赵老三他们做的假,石头不是最恶劣的,刷胶才是所有缫丝师父深恶痛绝的。
赵老三挠挠头,“嘿嘿,陆师傅果然懂行,您放心,我赵老三不干那些丧良心的事情。
蚕神娘娘神前一炷香,咱不是那样的不本分的人。”
他还真的就是赚一些坏茧率,别的还不多。
“那好,一万斤是什么价?”
赵老三一看这算是有门儿。
价钱谈拢了,这个生意就做成了。
拢手伸出去袖子。
水头的袖子只要一抖落,袖子长出来一截。
这是行市谈价钱的规矩。
买家卖家手往袖子里一藏。
谈价钱靠的是手上的功夫。
外人自然看不明白。
陆见安二话不说。
袖子一拢。
…………
一盏茶的功夫,两个人算是谈了个价钱成交了。
赵老三带着人把一万斤干茧装车送到陆家去。
别以为一万斤干茧好运输,一万斤的干茧,实际上运输起来,足足要很多趟牛车运送。
几千袋子干茧呢。
这一万斤可是让赵老三足足忙活了三天。
好在这里离着近,不需要装船。
一般茧商是要装船顺水而下的。
陆见安和赵老三自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回到家里,这一万斤干茧几乎塞的前院里满满当当。
好在三间茧仓都提前做了处理,方便保存干茧。
罗青和魏然看着这些干茧,心里热乎乎的。
这是有活儿干了。
要不然心里是忐忑的。
谁家学徒吃干饭啊。
那不是擎等着撵走啊。
陆见安埋头在缫丝室里忙了一天。
她让人做的缫丝机算是组装成形。
现在的工艺水平,她就算是很了解现代自动缫丝机的优势,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可是妥妥的古代。
科技发展绝对不可能出现蒸汽机什么的,更不要说电力之类的能源。
所以所有的缫丝都还处于人工缫丝技术的末端。
不过书中自有黄金屋。
作者构架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给予了这个世界很多的神奇。
起码缫丝师父的技术落后,但是产量还是足以弥补这些缺陷。
要不然陆见安也不可能一个人一天缫了四百斤干茧。
搁在哪一个社会也不现实。
她在现代学习的所以丝绸纺织技术,似乎在这里都有了质的飞跃。
金手指啊!
罗青和魏然没见过这种缫丝机。
他们见过的是那种手摇缫丝机,那也不是谁家都能买得起。
都是一些中等丝坊才能置办的起。
就像他们家那种丝坊都不是买得起的。
现在这种脚踏缫丝机,看着的确很新奇。
尤其是看到陆见安居然可以一个人集绪和捻鞘,卷绕三部分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简直是神奇。
两个人尤其是在陆见安的指导下,很轻易地就能一人一车完成缫丝中的工序,尤其是腾出双手完成索绪和添绪的工作,更是惊讶。
心中对于师父是蚕神娘娘的弟子一说更是坚信无比。
除了他们师父,是蚕神娘娘弟子以外,解释不了师傅为什么掌握这么多先进的缫丝工艺。
两个人干起来更是有劲儿。
徐蒙山这是头一次开始学习缫丝。
看着两位师妹已经可以轻松的一人一车缫出如此细圆匀紧、白净柔韧的生丝,羡慕的不行。
不过短短数日,徐蒙山三个人已经可以做到日产三十斤生丝。
当然和陆见安一日四十八斤相差甚远。
不过就这样,他们三个人已经是缫丝师傅中的翘楚。
在他们的面前第一次打开了一个缫丝的全新世界。
陆见安叹息,效率还是不高啊。
自己的一百斤干茧手工产出三十多斤还是个个体现象。
大概是她的金手指。
起码她最近接触的很多人中间,陈国境内无人可以做到。
她还真的担得起缫丝大师一说。
徐蒙山他们在见识过陆见安用脚踏缫丝机一日里缫丝五十斤之后,三个人简直要疯了。
他们家师傅太妖孽了。
这还是缫丝?
难道不是他们缫了一个假丝?
不过更加坚定了他们对陆氏丝坊的忠诚度。
以前还有些小小心思,现在则是把陆见安真的当做了自己的师傅。
绝对没有二心。
谁要是敢对陆见安有什么不利,他们三个都能灭了来人。
一
………………………………
第86章 缺人
一个月一万斤干茧的消耗,赵老三也是呆了。
他要不是心里很清楚陆见安的丝坊就是个小作坊得丝坊,都要以为是吴家,王家那样的大丝坊了。
那些丝坊缫丝师傅多,自然用茧也多。
可是陆见安的丝坊不过加起来最多才几个人啊。
还有两个是学徒。
学徒的意思是什么啊。
那就是没有三年五年别想当上缫丝师傅。
这是惯例。
要是真的论起来亲疏有别,也就是徐蒙山可以跟着陆见安上手。
可是就算这样也不可能一个月一万斤啊。
第二次送茧,陆见安派徐蒙山送了一个信儿,赵老三就送茧上门了。
主要是也想看看陆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银子赚了自然高兴。
可是心里想不明白,总是有些抓耳挠腮的不痛快啊。
上门来,一卸货,赵老三看着空荡荡的仓库,眼皮子直跳。
妈呀。
真得厉害。
一个月啊!
陆见安是有大本事的人。
陆见安要是广开大门收徒弟。
陆家想要发家,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赵老三心里那个痒痒。
自家还有个十五岁的丫头,虽然已经定了亲,可是要是能跟着陆见安学习缫丝,他们咬着牙也要悔婚。
陆见安給赵老三结了账,徐蒙山给得银子。
赵老三陪着笑脸,“陆师傅,借一步说话可方便。”
看着陆见安满怀敬意。
陆见安诧异,这位赵老三还想做什么。
马上想起来赵老三那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对啦,自己差一点忘了这回事,她当时就是为了敷衍一下赵老三,可是眼看着五万斤也不过眨眼的功夫而已。
就他们家的缫丝速度,用不了几个月。
况且她准备打破凤山县养蚕行业的格局。
从一年养蚕只有两季,变成一年四季都能养蚕。
家里需要的人力更多了。
但是指望她们三个人缫丝,累死也干不过来。
没看这两天,养蚕的事情已经变成陆见安和李嬷嬷徐氏三个人上手了。
家里实在是没人手啊。
“赵水头,那屋里请。”
需要人手。
赵老三进屋落座,“陆师傅,在下有一个十五岁的闺女……”
“赵水头,缫丝师父看着风光,其实里面的苦,大概没人知道,光是每天那双手就是苦不堪言,你家的闺女十五岁了,就算是学会了缫丝,大概也是到头了,可是你也清楚,缫丝师父都是代代相传。
既然要跟着我学,那么必然要入我门,你舍得?”
赵老三急忙说,“舍得!舍得!陆师傅,能做了缫丝师父,必然吃的这个苦,我心里清楚。”能有这个造化,那可是天大的福气啊。
没谁不知道一个正经缫丝师父一年到头,起码要给二百斤小米,三十斤糙米,还不说那五两银子的月例银子,一年四季还给做两身衣裳。
不受苦能享福?
想得美。
陆见安摇摇头,女孩子在旧社会没什么人权,当爹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赵水头,你想要送孩子过来,不过还是回去商量一下,你应该清楚,签了契约,那就是我们陆家的人,和你们赵家没什么关系。生死都不由你们了,这样还要送来吗?”
赵水头顿了一下,这一次没有回答的那么快,还是犹豫了。
陆见安心里安慰,起码看得出来赵水头算是个好爹,起码还是考虑一下。
不像有的人直接不管死活。
这也是个有良心的人。
大概也和赵水头家境勉勉强强过得去有关系。
“那好!陆师傅我回去和他娘商量一下,多谢您的好意。”
他怎么会不清楚,自己求上门来,陆见安要是直接答应,自己大概早就兴奋的冲昏了头,还能考虑到孩子的死活啊。
这种天大的机缘落在眼前,他只有满心欢喜,那还顾得上其他。
这样一看,陆见安是个好人啊。
赵老三回去了。
李志林李志山兄弟两个来了。
再有一个月,菽就要收成了。
不光菽要收,他们的桑树也要收了。
这个收成不说其他,光是桑树,他们清楚这产量送到大丝坊,肯定能卖上好价钱,他们不清楚陆见安让他们每天往树叶上喷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水,可是自从那以后,他们的桑树叶明显比起其他家要繁盛的多。
枝繁叶茂。
把两边的桑树田都给拉到十八条街外面去了。
不少人还和他套近乎,想要打听他们有什么招数。
兄弟两个也不清楚啊。
他们也是按照往日的种桑树的办法来的,唯一的不一样,就是多了那么一个小喷壶。
这是陆东家给得,看着好像很简单,木头做的,随随便便的木匠都能打出来。
可是他们知道就是这个喷壶里面的水不一样。
反正每次东家让他们把几个续水的水缸里加一些东西,他们可不清楚那是什么。
反正就是一天喷一遍就好。
两个人兴冲冲的来,就是为了马上要来临的收获季节。
当然更重要的是,过一个月也是今年最后一个茧节。
各地的丝商云集。
他们凤山县马上要迎来生意的最高峰。
红火过了这一季茧节。
他们也就要猫冬了。
这里的冬天不至于像北方那么冷,可是也不好受。
这个时候也就家家户户没什么事情忙。
他们要给丝坊打散工挣些零钱。
这也是东家的收获季节。
陆见安和两兄弟商量收获的事情,桑叶他们家自然卖掉。
马上要入冬,他们就算养蚕,桑叶不好保存,他们家可没有保存桑叶的桑窖和桑池,那些都是大丝坊才有能力搞得,再说他今年冬天要做的不是这个。
兄弟两个和陆见安敲定了计划。
要是卖掉,到时候要提前联系好了中人,有的是专门干这个的中人,和水头一样,专门四里八乡收购桑叶专卖给各大丝坊的蚕场,这也是一个应运而生的行当。
兄弟两个头疼的是那些菽,也不知道,今年的粮食怎么办。
但是两个人心中念着陆见安对他们家的救命之恩,就算心里着急最后也没说什么。
倒是陆见安让他们临走的时候,一人扛了一袋子糙米走,足足有两百斤。
陆见安不差这些,田地也是她让种的菽,自然不能因为这个让李志林他们饿肚子。
………………………………
第87章 决定
赵老三回到了家里,闺女赵小满给他端上来玉米面的窝头和咸菜。
他们家别看赵老三是水头,可是家里没有其他收入,种的那两亩桑田,也就够勉强嚼用,可是一家子人口多,赵小满是第三个闺女,赵老三家里两个儿子,两个闺女。
两个儿子赵青山,赵清水已经成家,家里多了两张嘴,可是进项可不多。
自然捉襟见肘。
也多亏了那一次陆见安和曹家的赌约,让他赚了些外快。
要不然今年年景可不好过。
两个儿子还没添孩子。
可是两个儿媳妇就是两张嘴。
两个闺女,大闺女赵晓霞前年嫁出去了,就嫁在凤山县,婆家是家里有几亩桑田,就一个独子,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
他们这样的人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就剩下了赵小满还没嫁人。
不过去年订了一门亲事。
本来说好了明年就过门。
赵老三也有些犹豫。
赵小满看着他爹抽着旱烟,一口吃食也没动,知道是遇到难事了。
扭身出去了。
她娘给人家浆洗衣裳,补贴家用。
“娘,我来吧,你去看看我爹吧,我看着有心事。”
挽起袖子,赵小满开始接手一大盆的衣裳。
她娘擦了擦手,进屋里!
果然满屋子的乌烟瘴气,赵老三一有心事就抽个不停。
打开门窗。
“你看看你,有事说事,这是干什么!”
“唉,我是拿不定主意,这不是就想着抽两口。”
赵老三把旱烟枪弄灭了,叹口气。
谁让他家就剩下个丫头。
儿子都二十多了,想要当学徒,谁家也不能要,又不是个个都是像徐蒙山一样有个蚕神娘娘的弟子当师傅。
他心里清楚。
陆见安说的没错。
一旦做了学徒,可就不由自己了。
小满马上要成亲了,现在让孩子去,是不是毁了孩子一辈子啊。
可是当个学徒,能学会缫丝,简直是凤山县家家户户小老百姓一辈子的心愿,说不定是几辈子的心愿呢。
他们家终于碰到一个机会。
自己该怎么办。
“他爹说吧!啥事?”
“我和陆师傅说了想让小满去当学徒,可是你也知道学徒没有几年成不了徒弟,缫丝师傅的手艺也不是说学就能学到的。陆师傅让我回来想一想,别耽误了孩子的婚事。”
赵老三也是犹豫。
一旦做了学徒,男方愿意等还罢了,可是不愿意的话,估计婚事就黄了。
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家,让人家为了他们家的事,等着小满,指定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所以里外里是要做个抉择。
让他折了这个机会,赵老三更是舍不得。
缫丝师傅代表着什么样的荣耀,能学会这门手艺,哪一个蚕户不是梦寐以求啊。
这一次是因为正好遇到了陆见安,要是陆见安不答应,他也不能强求,可是陆见安松了口,他怎么能不心动啊。
“是啊,小满的婚事耽误不了了。”
赵老三家的媳妇也是无奈,眼睛放光,这可是机会。
“要不,问问陆师傅,青山或者清水难道不行啊?”
她娘还是心里偏疼着两个儿子。
毕竟男孩子学了手艺!一家子都有指望。
女孩子学了,将来还不是嫁到外面去,那就是婆家的了。
“你糊涂什么,那是你说是谁就是谁啊!也得人家陆师傅乐意,就是这个还是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陆师傅还不一定答应,你又不是不知道,年龄越小越愿意收。”
他也想啊。
可是不敢。
那个嘴张不开。
是个人也说不出这个话。
十五岁做学徒也已经够意思了。
别说再大了。
“可是小满眼看着和程家的婚事快到了,这毁了约,我们就不是人了,收了人家聘礼了。”
小满娘心疼闺女小小年纪就给家里忙活,家里的活计,几乎都是闺女在做。
他们要忙地里的,还要忙外头的,闲暇了还要打短工,家里里里外外都是闺女一直在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现在马上要嫁了,要是这么一折腾,这孩子恐怕就成了大龄剩女。
在他们凤山县,就是整个陈国,女子过了十五岁可就不好说婚事了。
不要说学徒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我也是怕耽误孩子啊。”
赵老三怎么能不知道啊。
“爹娘,我去当学徒。”
不知道什么时候赵小满已经站在门口,刚才两口子的话应该是听到了,赵小满自己说话了。
看了一眼小闺女,赵老三叹口气。
招招手,“你进来,闺女!”
这事情是两难啊。
“爹,您别烦心了,我都说了我去当学徒,我知道以后要是成了缫丝师父,家里就不需要愁了,大哥他们说不准就能盖房子,小侄子就算是生了也不怕养不起。”
赵小满心里清楚,他们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要不是他爹还能混着水头有不少进项,他们家其实还不如其他人家。
别以为水头家里日子就好过。
他们家也就是在茧市里混口饭吃,和人家大茧市行的水头比,她爹就是个跑腿的打杂的。
说白了这口饭不好吃。
“你这闺女,别瞎想,既然你听到了,爹也是和你说说心里话,说白了爹还是心里偏着你哥哥们,家里没个手艺,那几亩桑田也就够温饱,要是遇到年景不好,恐怕连温饱也不够。
家里的花用都靠着我在外面糊弄,可是水头不好做。
一年到头也不过就是十两银子到头了。
可是咱家你也看到了,里里外外七八张嘴,你爹我还是动心了。”
赵老三看着闺女也是心疼。
送给人家当学徒,听着风光,可是内里他怎么会不知道,学徒连个下人都不如,扫地做饭,洗衣服下地,干的活儿不少,吃的最少,挨打挨骂那是常事。
要是遇到个心狠的,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