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悍媳:妖孽夫君宠上瘾-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文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

第168章 带回去

    徐蒙山的牛车上,拉着的都是粮食。

    这又买了不少糙米和调料还有肉菜。

    家里现在人口越来越多,所以这一次买的也越多。

    后面的牛车上垒的高高的,都是粮食的麻袋,都用绳子勒紧了。

    二十个学徒跟在牛车后面。

    这一行人的确比较显眼。

    李志林和徐蒙山交代了,医生让她赶着牛车,带着孩子们慢慢在后面走,他先赶着马车送先生回去。

    徐蒙山挥了挥手让他们先走。

    心里那个得意,脸上都带出了一丝骄傲。

    “看见没,有那辆马车,就是咱师傅的车,师傅特别厉害,现在连马车都买上了。

    你们只要跟着好好干,以后肯定有你们的好日子。”

    这些孩子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不过是因为家里揭不开锅,父母带着,让他们出来讨个生活,也是为了能给家里省口粮。

    反正就是觉得能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虽说学徒想要出徒没有三五年不可能,可是学徒管饭呀。

    总比在家里挨饿强。

    早就看见牛车上那高高的粮食垛。

    心落到了肚子里,只要能吃饱饭,哪怕只是吃口饭,也比在家里等着饿死强。

    一个个像鹌鹑一样,老老实实的听徐蒙山的话。

    前面的李志林直接赶着马车回到了方家村。

    陆见安让马车直接进了他们家前院儿,多亏旁边有个侧门儿,这大小进一辆马车没问题。

    进了院子,李志林把马勒住跳下马车,“先生,到了。”

    陆见安跳下车。

    初五刚才一直就从帘子里观察外面的情形。

    怪不得是锦衣卫这种不动声色的探查,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这会儿看到了院子里警惕心立刻提高。

    要是一会儿屋子里冲出十个八个人,他都不会惊讶。

    “赶紧把你家大人抱下来吧,先送到我的屋子吧。”

    陆见安沉吟一下,吩咐初五。

    今天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一个突然的客人。

    这前院儿里虽然房子都很整齐,可是,顾遇放到谁的房间都不合适。

    毕竟他也没有弄清楚这位顾大人身上现在有多少人在追杀他。

    为了自己全家小命的安全。

    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不过这里是他的地盘儿,只要回了方家村。

    陆见安倒是没有那么害怕。

    他们又不是真的遇到了打家劫舍。

    这些追杀的人,想必也不希望暴露行踪。

    到了村子里。

    就由不得这些人放肆。

    虽然村子里的人们现在都奉他为家主,不过几位族老可是藏了一些手段。

    别看村子里的人,看起来个个都是普通老百姓,他只要不是眼瞎,当然能够看出来,还是有几家人是特别的。

    身手敏捷,反应迅速。

    而且无意间暴露出来的那种力量和速度,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些人恐怕都是练家子。

    而且还身手不凡,可谓是隐藏在民间的高手。

    所以要真的想要在他头上动土。

    恐怕整个方家村的人都不会肯。

    现在整个村子的人凝结成了一股力量,就是致富发家的力量。

    现在谁来这个村子里捣乱,那就是挡我财路者死。

    所以一到了这里,他就放松下来,他的地盘他做主。

    初五心里有些气闷,这个男人,呸!也就是个没长大的半大孩子,居然敢命令他一个堂堂锦衣卫。

    要是往日有人敢这么对他说话。

    早就一巴掌呼死他了。

    可是,现在形势比人强,他已经感觉到这院子里,现在就他们四个人。

    无论是从呼吸声还是从各方面都能感觉出来,这个前院儿里根本没有埋伏任何人。

    所以他现在还只能听人家的。

    利落的跳下车,掀开车帘,小心翼翼的把顾遇抱了出来,李志林已经给他指路。

    进屋子发现这间屋子收拾的非常干净。

    里面的床榻上,干净整洁。

    上面铺着柔软的锦被。

    把自家大人小心翼翼的放上去。

    顾遇痛苦的呻吟一声,但是眼睛始终没有睁开。

    陆见安手里拎着药包,大夫可是开了十天的药。

    “赶紧给你家大人去煮药吧。这可是你的活,要不然被人下了毒,那就不合算了。”

    二话不说,把药包扔到初五的怀里,初五心里那个怄气呀。

    可是又知道人家说的对。

    他当然害怕这些人给大人的药里放点什么东西。

    可是他要离开了大人,谁来照顾大人呢?

    简直是进退两难。

    陆见安忽然走上去伸手摸了摸顾遇的额头,脸色一变,“去拿一坛烧酒来。”

    这话是对李志林说的。

    李志林急忙出去。

    初五陡然感觉事情不太妙,想上来也摸摸大人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还不赶紧去煎药想让你们大人死吗?”

    陆见安一句话扔过来砸的初五浑身发冷。

    “我们家大人不好吗?”

    “你家大人现在在发烧,你赶紧去煮药,煮好了给他喂下去才能把烧退下来。你要是放心,我可以让我家的下人帮你煮。”

    实在没办法,顾遇应该是伤口发炎严重。

    可是他们这里可没什么药。

    刚才他可看到了那伤口要是不死还真是命大。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什么抗生素,受了这种刀伤枪伤,虽然也有金创药治伤的药,可是中药成分,慢的很,再说了,这也没什么消毒的方法,要是不发烧,那才怪了,顾遇要是不死,那还真的是命大。

    初五摇摇头,抱着怀里的药包,赶紧出去。

    李志林迎面过来,把一个主要的砂锅扔到他怀里,另外一只手里拎着一坛酒,直接进去送到了陆见安面前。

    结果一眼瞅见陆见安已经一把扯开了顾遇的衣服。

    现在那让人触目惊心的刀伤就呈现在眼前,上面绑着的绷带早就被他解开了。

    那伤口狰狞的流着鲜血。

    诉说着一路上马车对它的折磨。

    陆见安回头看了一眼,伸手把酒坛子来搁在了炕边。

    挽起袖子,手里拿着自己的丝巾,没办法,这也没有纱布什么的东西,就算医馆的那位老大夫,用的也只不过是干净的麻布而已,既粗糙,柔软度又不够。

    这种东西和伤口发生摩擦,要是不出血才怪了。

    拿着自己的丝巾,直接蘸了烧酒,就那样按在了顾遇的伤口上。


………………………………

第169章 徒弟的心思

    李志林一看不好,眼疾手快,扑了上去。

    一把死死的按住了顾遇。

    果然,顾遇忽然睁开了双眼,额头上青筋暴起,双目赤红,死死的瞪着陆见安,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低吼,四肢用力的挣起,想是要跳起来,如果不是李志林用力按着,整个人早就已经跳了起来。

    脖子上的青筋因为用力的关系,像一条条青蛇在扭曲的蠕动,拳头握的死死的。

    从他的嗓子里发出一阵低沉的闷吼。

    然后四肢软了下来,头一歪,昏了过去。

    初五听到动静冲了进来。

    只看到陆见安拿着丝巾正蘸着烧酒,给顾遇的额头,胸膛,手心,脚心全部擦拭。

    而他家大人看样子还是昏迷状态,一动不动。

    陆见安抬眼瞅了他一眼,那眼神里的冷酷让他这个锦衣卫都打了个哆嗦。

    那个谁谁谁,到底咱俩谁是锦衣卫。

    “还不赶紧去看着药锅,我这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退下去烧还得大夫的药,你要是不想你家大人烧傻了,还是赶紧把药煮好拿来吧。”

    初五转身又出去了。

    拿着扇子在炉子跟前,轻轻的扇着。

    “按照我刚才擦的这些地方,每隔半柱香给他擦一次,记住,一定要准时。”

    陆见安把手里的帕子扔下。

    看来以后真的得买两个精明的小小厮,要不然以后这伺候人的活谁干呀?

    徐蒙山已经把学徒安顿到了那边儿丝坊,这是按照自家师傅要求安排的,新学徒们已经按照要求分成几组,分别跟到了各自的师傅名下。

    罗青魏然小满还有李大成李二柱五个人,每个人都带着四个学徒。

    徐蒙山就算了,他这个师傅就是一个半吊子。

    平日里要忙的事情太多,根本没有时间能静下心来,教授徒弟,当然,这种事情只能罗青她们去做。

    罗青她们几个也很高兴。

    不过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居然由学徒变成了师傅。

    要知道去年的这会儿他们也不过就是新来的菜鸟,惶惶不可终日,觉得在陆家丝坊没有前途。

    这一年过去,现在早已经改头换面。

    今年过年的时候回到家里,家里的父母长辈,哪一个不是对他们笑语盈盈。

    要知道他们不到一年就出徒,而且还是拿着正经缫丝师傅的月钱,这就是到凤山县任何一个丝坊去打听,也不可能办到的事。

    而且过年拿回去的那些东西。

    足足让家里人得意了很久。

    尤其是罗青魏然,她们两个家里可是开小丝坊的,父母把他们送出去也不过是能在吴家丝坊有立足之地,以后能更好地帮衬他们自家的小丝坊。

    回去之后父母兄弟哪一个看到他们不是羡慕得很。

    那缫丝的手艺侧面打听了又打听,两个人心里明白是希望他们能给家里传授。

    可是两个人更清楚,没有师傅的允许,那就是私传技艺。

    到时候,陆见安要是真是个心狠的,只要到衙门告上一告他们两家不仅要破产,恐怕还要被流放。

    两个人当然不肯露出一丝一毫。

    这时候的律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过终归是于心不忍。

    毕竟家里不富裕,说白了,他们这些小丝坊想要生存下去,没有好的手艺,其实什么都是白搭。

    一年到头有的丝坊连十两银子都赚不到。

    别以为会缫丝就是能挣钱。

    这挣钱和挣钱可不一样。

    他们这种手艺那都是野路子,偷艺加上自己瞎琢磨出来的,里面的很多门门道道其实都不是很懂,尤其是师傅的冷盆缫丝法,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

    还是用的原来古老的法子。

    断丝,打结那是常有的事。

    而且颜色也不鲜亮,产量更是低的可耻。

    谁让大多时候蚕茧的丝都被那些断丝给占据了数量。

    两个人还是心有不忍。

    毕竟谁家都是一大家子。

    尤其两家人里,他们的父母原本在丝坊里就是干苦力的,缫丝这样的手艺活,跟他的父母兄弟挨不着边。

    尤其家里兄弟姐妹多。

    是非就多。

    他们家一年到头,能拿到手里的银钱更是少,家里兄弟姐妹干活多,还吃不饱,被那些叔伯婶子当苦力使。

    种桑养蚕,全是他们家的事情。

    可是吃香的喝辣的,跟他们没啥关系。

    到不能说爷爷奶奶偏心眼儿。

    只能说父母兄弟还是蠢笨了些,没有,真的拿下这个手艺,总不能白白的废了那些干茧。

    把他们送到吴家丝坊去当初就是为了他们家能有一个改换门庭的,要不然家里兄弟姐妹到最后恐怕连成亲都不行。

    不过没想到阴差阳错,他们现在反而两个人都成了家族里的羡慕对象。

    也许陆家丝坊似乎在凤山县没什么名气,可是好歹人家的缫丝手艺那是杠杠的。

    最重要的是,本来以为三五年才能成为弟子,在从弟子到出徒,起码还要三五年。

    哪里知道他们一年就已经出徒。

    罗青只把那些粮食和东西肉都拿了回去,但是月钱没有交过去。

    反正家里爷爷奶奶也只会以为师傅已经算是不错,学徒都能给这些东西,要是再挑,那就是不知好歹。

    这些月钱攒上一些就能给哥哥姐姐们准备婚事。

    家里那些叔叔婶婶早就闹得不可开交,一个一个的都想分家单干。

    他们家大概是最吃亏的。

    魏然家情况虽然好一些,人家家里那些叔伯兄弟还算团结,彼此也都相让,可是家里在和气也没用,人家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一样平见家人一样哀。

    魏然家里今年也遭了灾。

    他奶奶病了两场,光是吃药就吃了小半年。

    家里要不是多亏有了她的月钱支应着,保不齐一家子就得喝西北风了。

    所以两个徒弟回来之后都去求了师父,只是跪下来,默默地跟师傅请求。

    能不能让他们两家,也像方家村这些人一样,哪怕是签订契约,搬到村子这里来开丝坊。

    反正他们也是小丝坊,到哪里去不是去。

    可是只要能依附师傅,真正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方家村的人和师傅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才能让师傅倾囊而授。

    但是两个人都知道,整个方家村的人都以师傅为首,非常尊敬。

    老老少少全部都听师傅的。

    这俨然就像是一个大家主一样的存在,而且在这里的确是师傅说了算。

    没有人能越过师傅去。


………………………………

第170章 求

    两个人正月里回来就给陆见安足足跪了两个小时。

    陆见安一开始根本就没弄明白这两个徒弟要干嘛。

    后来让他们到书房里仔细的谈话,才知道两个人有了这样的心思。

    其实两个徒弟还很纯善,什么话也不藏着掖着,把自家的情况都说了,明明白白。

    尤其是罗青她们家现在人脑子已经要打成狗脑子了,不过就是为了各家的利益,虽然小丝坊生存不易,可是他们看到罗青一个不过才学了几个月的人都能做了缫丝师父,虽然没有回去拿了月钱,可是这吃的喝的穿的,可是拿了不少。

    那些叔伯兄弟早就心里动了心思,想把各家的孩子都送出去。

    凤山县里那些大丝坊可多的是,只要能进了谁家门里不用多说,能给些吃的喝的,那也能改善家里的生活。

    节省了粮食不说,还能补贴家里。

    到时候再学会了手艺,那不是一举几得。

    家里的不管男的女的,将来婚嫁都不是难事儿,只要有了这样的手艺,媒婆还不把他家的门踏破了。

    所以现在家里闹得家宅不宁,分家是事在必然的。

    罗青自然想给家里人谋一个出路。

    他们家兄弟姐妹也不少,兄弟姐妹要是没个出路,就凭父母他们,就是种桑叶养蚕,估计也比不过方家村这些人。

    方家村一年,可是能养四季蚕,就算是没有缫丝的手艺,可是四季的干茧加起来也足够他们生活。

    但是他们当然清楚,这养蚕的法子,可是师傅的,整个方家村的人都为师傅马首是瞻。

    这就说明整个村子的人,已经归了师傅,绝对不可能泄露秘方。

    他们家的人可跟师傅没什么关系。

    她身为弟子是绝对不可能泄露任何秘方,这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且从他们心里来说,师傅可是敬若神明,那是蚕神娘娘的弟子,岂是他们这样的徒弟可以随随便便亵渎的。

    两个人非常拎得清。

    和家里人商量过之后才过来恳求师傅。

    只希望两家人能够像方家村一样,哪怕签订契约,求得师傅的庇护。

    他们也没有大的念想。

    哪怕就能试学到种桑养蚕的法子,家里日子能上一个台阶,也比现在一家人不死不活的熬着强。

    要知道,就算是李志林他们种的桑树产量也要比其他地方的桑树产量高的多。

    谁还不清楚这当然是师傅的功劳。

    陆见安知道了这个意思,倒也是思量了一下。

    带着方家村的人致富,自然是因为需要人多势众。

    在没有足够的财富或者背景的情况之下。

    人多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震慑别人的办法。

    而且方家村的人和其他的人不一样,他们是绝对会维护自己,保护自己的。

    可是两个徒弟的家人就不一定了。

    陆见安也没有拒绝,一年四季蚕的养法,最后肯定会传出去。

    她也没准备把这个当做一个秘密,而且说白了缫丝的手艺也是最粗浅的,跟他以后的丝绸纺织来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依附过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要怎么做,她还没有想好。

    再说了,一些人的人品心性,还要看一看。

    别的不说,谁还希望自己教出来的人是一群白眼狼。

    只要是老实厚道,知道感恩的人,其实陆见安还真的没有多在意这件事。

    让两个徒弟把家里的人带来,让他见一见。

    罗青家只见了罗青的父母和兄弟,罗青正月走了之后,家里早就已经分了家。

    因为她现在往家里开始拿东西拿粮食,爷奶对于他们要的养老钱,甚至比别家还高。

    这一点还真的有点儿无可奈何,这老爷子老太太偏心偏的没有边。

    也不想想自己爹娘和兄弟什么本事都没有,除了种桑养蚕,还有什么手艺呀。

    这不过就是打量着她,恐怕几年之内就能拿到月钱了。

    不能让这笔到手的月钱跑了。

    所以对他们家格外苛刻。

    而且只分了两亩桑田,还地势不好,就算是桑田里也是那种产量非常低的。

    老实的爹娘一心只讲究孝道,那是啥话也没有反驳,也没有争取。

    要不是她求到师傅这里来,他觉得自己爹娘恐怕也就只剩下饿死的份。

    魏然一家却不然。

    人家可是从爷爷奶奶到底下,叔伯婶子全部都同意。

    这一家子心特别齐,一家人是心成一股绳。

    是那种少有的团结。

    魏然回去之后,这个年龄他爷爷奶奶这两位大家长,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是并不妨碍两位老人的睿智。

    听了魏然说起师父居然如此厉害,而且也不是那种刻薄的师傅。

    手艺根本不藏私,该教他们的就教他们。

    更没有打骂刻薄他们。

    拿回来的月钱和那些东西就能看出来,陆见安是个有心胸的好师傅,老爷子立刻一拍板,这样的人以后指定是要大富贵的。

    人家现在还没有发达,他们哪怕是卖身到了这家。

    只要能沾上人家一星半点的好处,也足够他们一家子以后生活。

    毕竟一家人拖家带口,小丝坊的生意,他们又自己做不大。

    如果能现在投诚站稳了脚跟,以后等到陆见安有了大富贵,他们这些人自然也都能跟着水涨船高,说不得混的比那些管事和掌柜的都强。

    陆见安和两家人谈过之后,对于魏然一家还是觉得这一家人非常当用,家里的掌家人眼光独到,眼界也宽广。

    最重要的是这家人家里团结兄弟们心情,有些小心思也绝对不妨碍大局。

    可是罗青那一家恐怕以后会有大麻烦。

    毕竟虽然分了家,可是那家的爷爷奶奶,那可是偏心眼儿的很。

    分家都能分成这个样子,难保以后看见他们家发达了,就缠上来。

    就按照罗青父母的这种懦弱和胆小,还有点愚孝。

    人家以后父母上门来求着他们把这些法子传授,估计这两位也没办法拒绝。

    属于那种没脑子拎不清的。

    也没有真正的为儿女们打算。

    这样的人家,就算是他收进来,恐怕以后也是麻烦多多,可是如果他收了魏然,不收罗青。

    人心是经不得这样的试验。

    只怕罗青这个徒弟就会和自己离心。


………………………………

第171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陆见安当下就把罗青和魏然都叫到了房里。

    上辈子他是搞研究的,顶顶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绕,与其给自己弄下所谓的后患,还不如把这些事情就摆到明面上,让他们自己选择。

    陆见安把事情说的明明白白,给了他们两条路。

    罗青的家人,可以搬到方家村这里来,学习方家村的种桑养蚕法子,一年四季蚕足够他们一家子生活。

    只要不是懒的,比起其他人家还要过的不错。

    魏然一家也是同样。

    陆见安说的很明白,如果学习种桑养蚕的法子,这个相当于是他可以白送。

    只不过是看在徒弟的面上,帮他们家里一把。

    只要他们现在不随随便便往外传,自己闷声发大财,像方家村的人一样,守口如瓶。

    起码按照他们的现状来说,一年之内不可能去和外人传播这个。

    主要是他们自己还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然第二条路。

    那就是要全家卖身进陆家,在古代最保险的大概就是这个卖身契。

    所有的忠心都抵不过这卖身契。

    有忠心再加上卖身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