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画堂归-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何紫云与包氏之间,张太夫人更有可能偏向前者。
毕竟何紫云肚子里已经有了卫宗镛的孩子,若是个男胎,可就是龙驹凤凰蛋,不是一般的筹码了。
如果包氏只是单纯的无子还罢了,这一年多来,智勇公府频频出丑闻,张氏想必已经对她心生不满了。
卫宜宁催动何紫云这枚棋子,只是想让张氏和包氏的矛盾加剧。两虎相争,必有死伤,何况是两只母老虎。
无论是张氏还是包氏,卫宜宁都不会手软,这两个人其实比卫宗镛更可恶。
卫宗镛虽然不是好东西,但他是个草包,那些毒计不是他能想的出来的。
真正让卫宜宁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是包氏和张氏,她是绝不会放过的。
何紫云回了智勇公府,她回来之前派人送信给张太夫人,说自己在山里住不惯,小腹总是隐隐作痛,怕动了胎气。
张太夫人也知道山上的确冷些,因此也没有勉强她住在那里,就让她回来了。
不过何紫云进了府以后,张氏就让自己身边的人过去服侍她,以免出了差错。
包氏也察觉出了不对,心中不免警惕。
张氏对这个何紫云实在是太另眼相待了,她不能不多想。
只是还没等她想出什么对策来,张氏就派人把她叫了过去。
直截了当地说道:“有句话我得跟你说明白,之前你让桑姨娘服绝子药,出于怎样的考量我也知道,并不怪你。但如今何家的这位也有了身孕,就决不准许你再乱来。”
包氏听了这话心里难免不是滋味,卫长安是她的儿子,英年早逝,这让她万分心痛。
张氏作为亲祖母,回到府里来忙着给卫宗镛纳妾繁衍子嗣,虽然无可厚非,但还是让包氏觉得心寒。
更何况张氏还打算让卫宜宓剃度出家,等于给包氏雪上加霜。
一想到自己晚景凄凉,包氏就忍不住黯然神伤。
如今何紫云怀孕,身价立刻便不同了,自己这个主母也要被“提点”。
将来真的生下儿子,还不知要怎样呢!
不过就算心里这么想着,包氏还是点头答应了。
她如今实在是无心无力,卫长安的死让她一下子老了二十岁,所有争强好胜的心都灰了。
回到自己的住处,国妈妈凑过来在包氏跟前耳语道:“太太,听说那姓何的贱人已经有了?”
包氏疲乏地点头道:“是啊,老太太刚吩咐过了。”
“早就看出她是个不安分的!”国妈妈咬着牙道:“臊蹄子一个!”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包氏叹息道:“由她去吧!”
不可能不让卫宗镛纳妾,更不可能让卫家绝后。
“太太,话不是这么说的,你以为你贤良了,别人就能容下你吗?”国妈妈可不甘心就这样被推到一边,这么多年她作为包氏最得力的心腹,什么事情没做过?什么样的人没对付过?
“就算现在长安少爷没了,咱们也不能任人拿捏!”国妈妈鼓动道:“我可听说那何紫云回来就求了老爷帮她娘家兄弟举孝廉呢!”
“有这事?”包氏听了不禁诧异:“能想到这点,她倒是有几分心胸。”
“可见她是不会甘心做姨娘的!”国妈妈道:“要真让她生个带把的出来,那还不反了天?太太啊,你得当机立断。”
“国妈妈,你是要我算计了何紫云?”包氏问道。
“这个老奴不敢做主,”国妈妈低了头:“只愿为夫人做马前卒。”
“除了何紫云又如何?还有另外几个,就算一个不剩,还会再有新人来,”包氏疲倦地苦笑:“就像地里的韭菜,割完一茬还有新的长出来。”
“那咱们就坐以待毙吗?老奴一把老骨头了,大不了被砸吧砸吧当柴烧。可您呢?大小姐呢?!”国妈妈哭着抱住了包氏的腿:“老奴跟着夫人来到智勇公府,一晃快三十年了,什么风浪没经过?怎么能甘心让她们把您逼到绝路上?”
包氏忍不住垂泪,她从没想过自己到头来会是这样的结果,自己的孩子眼看一个也保不住。
并且自己的名分地位只怕也岌岌可危。
她不年轻了,靠不过那几个年轻的女人了。
“国妈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包氏把国妈妈拉起来:“可如今不同以往,我要慎重再慎重!”
国妈妈颤巍巍地站起来,擦了擦老泪道:“太太,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世人都爱锦上添花,更爱落井下石。我看老太太也不是原先的样子了,你可要早做打算啊!”
包氏点点头,她又何尝不知道?
当初一起算计卫宗钊一家的时候,婆婆是她最得力的帮手,因为她事情才会那班顺利。
事成之后,婆婆更是做出了牺牲,去家庙清修。
所以这么多年自己对她都十分感激。这次张氏回来,包氏放心地把管家权交给她,心里是不防备的。
可是渐渐地,嫌隙一点一滴地生出来,逐渐堆积成山。
张氏始终为的是自己的儿子,和包氏站在一起也不过是因为她们原来的目标一致。
如今自己已经没什么用了,被抛弃也不是不可能的。
国妈妈说何紫云开始不本分,要自己提防。
包氏却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这几个姨娘,而是张太夫人。
她就好比是宫里的太后,有她在,皇后的权利一定会受到限制。
甚至一旦惹怒了她,换个皇后也不是不可能。
包氏有把握能看牢卫宗镛,却没把握稳住张氏。
只是她现在还是有些狠不下心,毕竟牵扯的太多,何况自己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
………………………………
第三百四十一章 病得蹊跷
341
七月流火,天气渐凉。
山上早晨露水重,要等太阳升起来路才好走。
晚间有风,窗户是必须要关上的。
卫宜宁住在这里,还像在智勇公府里一样,每天晚饭后都要在朱太夫人这边说上好一会儿的闲话才走。
老太太年纪大了,如果睡得太早天不亮就醒了,又无事可做,还不如睡得晚些。
上次听从了卫宜宁和如意的建议,从城里请来了两个女先儿,是师徒两个人,师父快六十了,从九岁起学艺,到如今干这行已经快满一个甲子了,艺名就叫做“银锣鼓”。
在京城是混出名头来的,常出入公侯之家,和朱太夫人是常见的。
她带的这个徒弟是她的关门弟子,比卫宜宁还小一岁,今年才十三,生得伶俐标致,人唤“玉坠子”。
这师徒俩上山已经有四五天了,给朱太夫人说的是一大套《嫁东风》,这才说了不到一半。
卫宜宁是不爱听说书唱戏的,但此时少不得要陪着老太太听,免得老人家扫兴。
朱太夫人虽然性情刚硬,有些孤僻,可老人没有不爱热闹的,前些日子卫阿鸾带着邵松在这里住了一些时候,只是后来邵家又有别的事情,她不得不回去了。
朱太夫人嘴上不说什么,但是神行还是忍不住带出几丝落寞,卫宜宁看在眼里,就更要多陪着老人家了。
今天刚吃过了晚饭,太阳还没落山就起了风,朱太夫人也就不去外边散步了,就女先儿过来接着说书。
那些陪着来的婆子丫鬟也爱凑个热闹,有的就在窗外听,有的在外间听。
朱太夫人自然值得,但也由着他们去左右,在这里也没有多少活儿要做。
别业本来就有人常年负责打扫,这些从府里跟来的下人,只要做好朱太夫人身边的活计就行了。
这边银锣鼓刚开了个头儿,说的其实是上文书留下来的一个扣子,说书的人都是这样,每一回讲到精彩处就戛然而止,然后告诉你“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也是为了引着人继续往下听。
刚把上文书交代完毕,外头就有人急急忙忙的闯了进来。
在外头台阶下坐着的婆子们见是个男子,就赶紧起身拦住。
那人却不是生面孔,而是智勇公府的一个二管事的,跑得气喘吁吁,到院子里才刹住脚步。
“大娘婶子,你们哪位进去回老太太一声儿,说二老太太病的不轻,叫拿个主意。”二管事的说道。
“二老太太怎么就病了?前儿不说还好好的吗?”院儿里的婆子们也觉得奇怪。
他们管张太夫人叫二老太太,当然这是背地里的叫法,用以和朱太夫人做区别,当着面儿的时候则直接称老太太。
“我也不太清楚内宅的事儿,只是被打发出来报个信。”二管事的一边擦汗一边说:“现在正忙着请郎中呢,我走的时候还没听说到底是什么病症。”
这几个婆子不敢怠慢,赶紧进里间禀报去了。
朱太夫人和卫宜宁听了也觉得很诧异,张氏的身体一向健朗,况且命家人夤夜来报,一定病的不轻。
“这个时候老太太可不能下山。”如意说道:“万一磕着碰着不是闹着玩儿的。”
在如意的心里只有朱太夫人,那张氏便是病危,需要朱太夫人回去拿主意,也须得到了白天再说,黑更半夜的走山路万一出了事可怎么好。
“是谁叫她来的?”朱太夫人问。
“他说是太太叫他来的。”婆子回道。
朱太夫人听了沉吟不语,张氏病了,包氏派人来请朱太夫人,而且是在夜里,这件事本身就透着不寻常。
不知道是张氏病的蹊跷,还是包氏请的蹊跷。
卫宜宁上前柔声对朱太夫人说道:“祖母也不必太过担心,京城里有那么多名医,想来一定是无妨的。不如我先回去看看,若是无事更好,若有事祖母明早再启程回去也不迟。。”
她当然也不同意朱太夫人今晚就下山去,可既然包氏派人送信来,如果一点反应也没有也说不过去。
于是她便想了个折中的法子,自己先代朱太夫人回府去看看。
“天这么晚了,山路又陡,你下山去我可不放心。”朱太夫人拉住卫宜宁的手道。
“没事的祖母,我以前常走夜路都习惯了。”卫宜宁笑着说道:“况且我慢一些肯定没事儿。”
朱太夫人想了想,目前也就这个法子还算行得通,就说道:“那好,你路上小心。回去之后若是有什么事情,可以先找你小姑姑早给我报信。”
卫宜宁答应了,回身取来衣服穿戴好,和小舍儿一人骑了一匹马下山去了。
小舍儿原本不会骑马,但自从跟了卫宜宁后,卫衣宁便有意的让她学着骑马,以备不时之需。
小舍儿骑在马上,喜滋滋地对卫宜宁说:“姑娘,骑马可真带劲!换成一般女子只能靠人抬着上山下山,绝不可能这么便捷。”
“所以说艺多不压身嘛。”卫宜宁道:“什么学会了都有用。”
他们一路从翠微别业赶回了城里,虽然这个时候城门已经关闭。
但凭着智勇公府的令牌只要登记一下就给通行。
回到府里,下了马往二门上走,卫宜宁就觉得气氛凝重。
虽然没有人跟她说什么,但卫宜宁凭直觉就预感到事情不对。
“太太呢?”卫宜宁进了内宅先问包氏在哪里,因为是包氏派人去送信的。
被问话的几个丫鬟谁也不说话,卫宜宁看她们的神色就猜出包氏出事了。
“那老太太呢?”卫宜宁又问。
“郎中刚走,已经没事了。”一个大丫鬟说:“不过姑娘还是先别进去了,老夫人要多休息。”
卫宜宁面色平静,佯装不懂地问道:“老太太究竟生了什么病?”
那几个丫鬟似乎有些为难,啜喏着说不出一句完整话。
这时在卫宜宁身后响起一道干巴巴的声音:“五姑娘,老太太请你进来!”
………………………………
关于近期停更的致歉信
由于本人近期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所以最近半个月不能更新,深感抱歉。
原本以为可以坚持更新几天再发布停更公告的,但需要做多项术前检查,而且是去外地,舟车劳顿、环境嘈杂,根本无法保证文的质量,所以忍痛暂停更新。
给大家带来不便,深感歉意!
祝大家国庆快乐,身体健康!
ps:感谢幸运鼠和跳跳虎、静静之心的月票!感谢llllllangfjd的打赏!
………………………………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中毒
卫宜宁随着明心来到张氏住的屋子,这是张氏原本居住的地方,空了八九年,最近又重新收拾了的。
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浓重的汤药味,清苦中带着辛辣。
转过缂丝嵌七宝的大屏风,就见只有明心在屋里伺候着。
张氏躺在床上,头朝里。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干缩,这位太夫人蜷缩在床上像个半大孩子。
卫宗镛一身常服坐在床边,一副孝子模样。
卫宜宁进来迎面就见到卫宗镛,自然要先向他问安,见他一脸的疲态,就知道这一回绝对折腾得不轻。
又给张太夫人问过了安,丫鬟搬过来一张梅花绣墩,卫宜宁方才告了坐。
张氏脸色蜡黄,讲话明显有些中气不足,问卫宜宁:“谁叫你回来的?”
卫宜宁欠身答道:“回老太太,是夫人叫府里的二管事去别业报信的,说您病了,我怕祖母听了着急,又何况夜里山路不好走,所以就先回府来看看。”
张氏微微哼了一声,说道:“她倒是想的周全,知道事情不好就去搬救兵了!”
卫宜宁不说话,脸上显出几许尴尬又茫然的神色,看上去十分符合她的年纪和身份。
原来张氏并非生病而是中毒了,她常年服用补心丹,那药是一粒粒花椒籽大小的黑棕色丸子,装在二寸大的葫芦型瓷瓶里,可随身带着。
回到智勇公府不久,以前的药恰好吃完了,就命人重新配了几瓶。
这天午饭后,张氏觉得有些胸闷,就叫明心给她取了些补心丹来,谁想服下去不到半个时辰就觉得头晕腹痛,呕吐不止。
连忙请了郎中来,诊断是中了毒。
这下自然要彻查。
于是便把进过张氏口的东西都查了一遍,饭菜和茶水都是无毒的,只在药上发现了端倪。
原来那药瓶里有人动了手脚,在中间细腰的地方有一层干了的糯米糊,就好像一层半透明的薄纸。
把瓷瓶分成了上下两层,上层装的是真的补心丹,下一层的药里就掺了毒药。
那瓶药已经吃了一半,明心在取药的时候,上层只剩下七八粒,但瓶子里明显还有,她就以为是药粒返潮,粘住了,所以就用力拍了拍瓶子。
那层糯米纸很容易就被磕破了,下层的药也就倒出来了。
那毒药丸从表面上看和原本的补心丹并没什么不一样,就算是郎中,也要细心分辨才看得出来。
好在张氏中毒不算深,也是她命不该绝,倘若再多服两粒只怕就一命呜呼了。
张氏当机立断,把能接触到药的人都关了起来,包括包氏、卫宜宓和何紫云。
不过只叫人看守着,还没来得及一一细问。
“五丫头,你既然回来了就在家住一晚吧!”张氏阖着眼说:“我如今已经没事儿了,你明早就回去吧。”
“是,老太太。”卫宜宁顺从地答应。
看来张氏也不想朱太夫人掺和进来,卫宜宁此时并不知道张氏是中毒,她只是觉得自己有必要把事情打听得再清楚一些。
如果可以,她准备见机行事,再走一步棋,好尽快铲除掉包氏。
根据打猎的经验,一群猎物中只要把领头的擒获,其余的也就不足为惧了。
卫宜宁退下去以后,卫宗镛试探着问道:“老太太,如今要怎么办?”
张氏冷声说道:“怎么办?早说过了,报官是不能的。这件事对外绝不可宣扬。早先出的那些事,已经把府里的名声搞臭了!你们真是蠢!连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都不懂!”
张氏总是这样,她对卫宗镛经常这么疾言厉色,因为恨铁不成钢。
卫宗镛自幼在她的淫威下早就习惯了,反倒觉得异样的心安。
反正一出乱子的时候,他的脑子就会变得更乱,只要有人能替他谋划善后就足够了。
“话说回来,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也要把真凶找出来。”
“找到了之后呢?要如何处置?”卫宗镛这么问纯粹是为了表现自己对这位生母的关心。
但张氏显然不领情,长出一口气说道:“怎么办?自然是想法子把她弄死,对外就说病死了。难道谁还来查不成?告诉你,最主要的是保住名声。你看这些高门贵第,家家污糟事多了去了,难道谁家怕发霉,非拿出来晒晒不可?!”
卫宗镛无话反驳,呆愣愣坐在椅子上。
张氏看他一眼,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沉默了好半天说道:“你也回去休息吧!”
卫宗镛于是就起身出去了。
他走了之后,明心端着一碗汤药来到床边,说道:“老夫人,该喝药了。”
“那几个被关着的人如今怎么样?”张氏问道,声音还是有些发颤,这一回真的是很险。
“太太从一开始就没说话,大小姐一个劲儿的哭,何姨娘只喊冤枉。”明心干巴巴地说道:“剩下那几个丫鬟婆子都吓坏了,抖了一天了。”
“你带着人去搜可搜出什么来?”张氏又问。
“并没有说出什么来,”明心道:“如此可就有些难办。”
“有什么难办?难道凶手下完毒之后自己还要留着剩下的被人捉赃吗?”张氏冷哼。
“太夫人教训的是,”明心躬身道:“倒是国妈妈那老货,很是不像话。”
“她倒是一条护主的老狗!”张氏有些费力地吐了口痰:“你最好能撬开她的嘴。”
“知道了。”明心心领神会地答应了,看来今晚后半夜都不用睡了。
“外面有上夜的丫鬟和婆子就够了。”张氏道:“你去吧!”
明心答应一声,轻飘飘地出去了。
卫宜宁回到了住处,到了后半夜开始装病,她可不想明早就回别业去。
天刚亮,小舍儿便去请示卫宗镛给五姑娘请郎中。
卫宗镛正不耐烦,如今府里病的病关的关,连个主事的都没了,他哪是管内宅事情的。
于是就说:“这么点儿事儿也来烦我,去跟管家娘子说不就好了!”
小舍儿去找管家的刘婆子,刘婆子只好说:“一会儿给老太太诊脉的大夫来了就让他顺带给五姑娘看看。”
………………………………
第三百四十三章 装病不走
张氏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又恢复了几分。
卫宜宁装病不走,也没人怀疑什么,因为压根儿就顾不上她。
请来的大夫是卢神医,他在解毒上最有造诣,连周昭臣都钦佩。
他和卫宜宁也算是旧相识,卫宜宁知道他和城里的一个寡妇是相好,因此随便拿话一点,他就帮着遮掩了,倒真是方便。
顺便又问了问张氏的病情,知道张氏不是病了而是中了毒。
再问过院子里的两个丫鬟小娥和雪梅,知道现在包氏母女以及她们屋子里的人都被关了起来,还有何紫云,也被软禁了。
看来张氏一定要把凶手给揪出来,这些被关起来的人都有嫌疑。
卫宜宁看过病才用早饭,比往常晚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去给张氏请安。
此时的张氏已然服了药,正由明心伺候着吃解毒的药膳,见卫宜宁来了,只略略扫了一眼,并没说话。
卫宜宁略坐坐也就出来了,并没说什么。
她留给张氏和明心的印象是沉默安静,仿佛与世无争。
要不是知道她与燕家、韦家、肖家的关系亲厚,这二人也只会把她当做个软柿子。
张氏从心里并没有小瞧她,不说别的,就凭她手上的这些人脉关系,张氏也一定会好好利用,只不过现在要先解决内患,还顾不上这些。
张氏刚回府卫宜宁就离开了,先是去邵家伺候朱太夫人,此后又跟去了别业,所以张氏此番中毒跟卫宜宁半点关系也没有。
在这件事上,张氏既无需防着她,也不必利用她,对她的态度自然是不冷不热。
卫宜宁出去后明心低声道:“老夫人,这五姑娘如今倒是满来,听说老爷如今的侍郎之职还是借了她的力。”
张氏听了眼皮都不动一下,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不该怠慢她?告诉你吧。她也在我手心里攥着呢!凭她跟谁要好,到底还是卫家的人,我是她的长辈,又何须在她面前低三下四?若有用她的地方,她肯出力便罢,不肯的话,我自然有的是法子叫她听话。”
“老夫人说的是,是奴才多虑了。”明心躬身道。
“她是吃过苦的,比谁都怕再过上苦日子,”张氏漱了漱口说:“女人的一辈子,嫁人是头等重要的事,她还没及笄,远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岂敢得罪家中长辈?”
“说起这个,先前叫人去探了当阳伯和左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