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画堂归-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特意叫他们多做了几样,既然你们都来了,就在这儿吃吧!”张氏说道“宜宁可吃得惯素斋?”

    卫宜宁听了微微笑道“吃得惯。”

    张氏听了点了点头道“是了,我想起你刚进京时先是在家庙里住了几个月的。”

    “是,那时候多谢太夫人照拂。”卫宜宁恭顺地应道。

    张氏听了只是点点头不说话,卫宜宁又浅笑道“孙女回来时,义母特意叫我带了些她们府里的点心果品,说快到中秋了,叫我给太夫人和老爷夫人都尝尝。”

    说着让小舍儿把从韦家带回来的点心拿上来,一共八样,很是精致。

    “说起来,宜宁从回府还没见到夫人,再有几日便到中秋了,我后日要回山上去,想走前给夫人请个安。”卫宜宁语气随意似话家常。

    卫宗镛在一旁听她提起包氏,脸色便有几分难看,但碍于在张氏跟前不好发作。

    如今包氏于他而言已然如敝屣一般,恨不得离得越远越好,最烦别人提起。

    张氏倒没怎样,她中毒的事一直秘而不宣,对外也只说包氏病着。

    所以外人并不知包氏被软禁。

    卫宜宁在府里的时间很少,张氏就以为她也不清楚,如今听她这么说,越发认定了卫宜宁不知道细情。

    因为如果她知道,一定会像双生女一样刻意绕过不再提及包氏。

    便说道“你大伯娘心伤不愈,如今卧病在床,你一会儿给她送点心去,顺便坐坐陪陪她也好。只是怕她见了你又伤心,你可要劝着她些才是。”

    张氏的话也不算谎话,包氏如今的确病着,让卫宜宁去见她,也没什么可顾虑的,以包氏的性格绝不会拉着一个不相干小辈诉苦。

    而卫宜宁更不可能蹚浑水,这对她没一点好处。

    她在卫家就是个小辈,明哲保身最重要。

    所以张氏也放心让她去,而不加制止。

    此外还有一层,卫宜宁常在朱太夫人跟前,免得她狐疑,在朱太夫人面前乱说,让她去见见包氏也好。

    卫宜宁一副浑然不知的模样,柔顺地说道“太夫人吩咐的是,宜宁一会儿就给夫人送过去。”

    双生女在一旁觉得卫宜宁真是蠢透了,自己硬往枪口上撞。

    她们可要牢牢记住“明哲保身”这条铁律,绝不掺和长辈们的事。

    。


………………………………

第三百五十四章 探望包氏

    354

    张氏这边的饭菜很是简单寡淡,众人不是很爱吃。

    卫宗镛特意留了肚子,想一会儿去何紫云那边再用些。

    双生女本是不喜欢吃素斋的,她们尤其讨厌豆腐,而素斋里又多用豆腐。

    她们留下来实在是为了迎合张氏,因为这位祖母性情很是严苛。

    虽然之前的朱太夫人脾气也不好,经常会训斥她们,但在吃喝穿戴上从来都不苛待她们。

    朱太夫人不信佛,平时吃的虽然也偏清淡,但绝不会像张氏这般没有一点荤腥。

    张氏也不知是出身的缘故还是过惯了清修的日子,总是处处俭省,卫家好歹也是公爵府,吃穿用度本是考究的。但是从张氏回来,小辈们都跟着一起过起了苦修的日子。

    只有何紫云是例外,每日里个样补品流水般的送过去,生恐欠缺了一点儿。

    所以在饭桌上众人吃的都很慢,唯有卫宜宁还像往常一样,吃得不慢但很得体,且吃得很香。

    她吃过很多年的苦,知道无论在何时都要填饱肚子,又何况接下来还有一场大戏要唱,不吃饱怎么行?

    在张氏这边用过了晚饭,卫宗镛便起身说自己累了要回去歇歇,其实是去了何紫云那边。

    他走了之后,卫宜宁便起了身,说道:“我刚刚吃的有点儿多,得起来疏散疏散,这就去看看夫人吧!何况那些点心要是放过了一晚就不新鲜了。”

    此时天色已然暗了下来,伺候过主子们用饭后仆人们也开始吃晚饭了,所以这个时候府里走动的人是最少的。

    小舍儿跟着卫宜宁分花拂柳,转了三四个弯来到了包氏的院子里。

    虽然不过短短一两个月,包氏的院子因为无人打理,已经显出几分颓败荒芜来。

    此时在门口的小房里几个名为伺候实为看守的丫鬟婆子正在吃晚饭,见了卫宜宁忙都撂下筷子起身问好。

    卫宜宁就道:“我奉了太夫人命之命来看看夫人,顺便送些点心来。”

    打头的婆子忙说:“我送姑娘进去吧!夫人也是刚吃了饭,这会儿想必歇着呢。”

    卫宜宁只装作浑然不觉,点头笑道:“如此就有劳妈妈了。”

    那婆子便在前面走着,卫宜宁和小舍儿跟在后面,来到包氏的屋子里只觉得冷冷清清的,倒是有两个丫鬟在屋里伺候,桌上也有几样果品点心,那点心水果明显是有些日子不新鲜了,和包氏掌权时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时的包氏躺在床上,形销骨立面色暗沉,一副久病不愈的憔悴相。

    卫宜宁便对带她来的婆子和那两个丫鬟说道:“你们几位也生受了,如今有我和小舍儿在尽可服侍夫人,你们也都去歇歇吧!这两位姐姐还没吃晚饭吧?这桌上的点心果品你们拿去吃吧!我这有擎西王府送的点心,专程给夫人送过来。”

    那几个丫鬟婆子听卫宜宁如此说知道她是张氏让来的,也就乐得出去躲片刻的清闲,又何况魏一宁还上门拿了点心去吃,这点心在包氏等人眼中自然算不得好东西,可对他们这些下人来讲已是十分难得了。

    因此一边道谢一边退下去了。

    卫宜宁这才上前像,平常一样给包氏请安。

    包氏睁眼看了看她,有气无力的说道:“你不是去别业了吗,老太太也回来了?”

    卫宜宁躬身道:“祖母还在翠微别业住着,我只是这两天去义母家住了几日,后日还要到山上去的。想着有好些日子没见到夫人了,特意过来看看您,顺便送些那府里的点心过来。”

    包氏听了略微点了点头,叹道:“多谢你还想着我,只是我如今病着,也实在没有胃口。”

    卫宜宁道:“如今天气还好,夫人不妨到院子里走一走。越是这么躺在床上,其实越不容易好病。”

    包氏闻言苦笑道:“我现在不过是熬日子罢了!我又不想要长命百岁。”

    卫宜宁听了她的话,悄悄给小舍儿使了个眼色,小舍儿会意转身走到外面去了。

    卫宜宁道:“夫人本是女中豪杰,怎可因为一场病就意气萧索了呢!”

    包氏此时早已没有泪了,说道:“你到底还是个孩子,哪知道心死的滋味。”

    她的三个孩子,两个死了,剩下的一个也出了家。

    丈夫和婆婆都怪她持家无方,新来的姨娘有孕正得宠,她已然是画扇见西风……………注定被丢弃到脑后了。

    包氏心里不是没有不甘,可那又怎样?她终不能跳出智勇公府去,又何况倘若她还年轻的话还有必要争一争,可自己已经不能生育了,拿什么去争呢?

    卫长安的死对她的打击太大了,让包氏彻底伤了元气,往事的绸缪打算,全都没了用场。

    就算自己一直在当家主母的位子上又能怎样?也不过是给那些庶子庶女作嫁衣裳罢了。

    又何况她和朱太夫夫人的情形不同,朱太夫人还有个亲生女儿,嫁的又好。

    自己虽然还有卫宜宓这个亲生女儿,可连她自己也难以翻身了,自己又哪能指望上她?

    卫宜宁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说道:“夫人想要与世无争,只怕树欲静风不止。”

    包氏看她一眼道,脸上的神情高深莫测,但一句话也不说。

    卫宜宁也不急,继续说道:“听说太夫人头几日中毒,把这笔账算在了您的头上。夫人难道就甘心坐以待毙吗?”

    包氏依旧不说话,反倒翻身向里,似乎要休息了。

    卫宜宁道:“夫人如此麻木,莫非是已然认命了?可从来没有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怕不久后就要被逼上绝路了。”

    包氏这才冷笑道:“原来你竟知道里头的内情,看来我之前是小瞧你了!你往日里不声不响,众人只当你是个安分的,谁想你竟然也掺和进来了。你到底是为着什么?别以为你来看看我送几样点心就能打动我。如今我在这府里已然失势,一般人都去讨好太夫人和何姨娘了,你为何来找我?”


………………………………

第三百五十五章 谁的主张

    包氏质问卫宜宁,她才不相信卫宜宁对自己有什么好心。

    虽然她没有真凭实据,但就凭卫宜宁和她皮肉不相干却来提醒她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事有可疑。

    再加上卫宜宁平时就从来也不喜欢搬弄是非,若是换做别人,包氏的疑心还不会这么重。

    卫宜宁的行为越反常,包氏内心的疑惑也就越深。

    她是个心机深沉的人,经历过的事也多,所以她绝不可能轻易相信卫宜宁。

    面对包氏的质问,卫宜宁的态度没有丝毫变化,她从容地站起身,拿起竹剪来把桌上唯一的一盏灯剔亮。

    “夫人你问我的目的是什么,我尽可以讲明,”卫宜宁淡淡道:“太夫人把二姐姐和三姐姐都许配了人家,这件事想必您是清楚的。公允来讲,这实在算不上是好姻缘,虽然于公府而言,的确能获得短暂的好处,可惜那两位姐姐却如同掉进了火坑。且智勇公府的名头也会受损,这其实于长久无益处。我想倘若是夫人持家,必然不会如此。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怕将来自己也难幸免。”

    “你是要替那两个出头?”包氏问道:“我怎么从来不知道你和她们如此姐妹情深?何况你现在还小呢,远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再者,你的亲事自然有老太太做主,太夫人想必是不过问的。”

    言下之意是卫宜宁说的这个理由她压根就不信服。

    卫宜宁道:“夫人领会差了,我的意思是有人不赞同太夫人的治家之道。”

    包氏一听立刻听出了其中的意思,低声问道:“是老太太让你来的?”

    她所说的老太太指的是朱太夫人。

    卫宜宁含笑道:“自然是老人家的意思。”

    “可老太太………”包氏有些犹疑道:“她去了别业不就表示她不参与这些事吗?”

    “老太太的确是不打算过问的,”卫宜宁道:“只是张太夫人的手段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包氏听了低头不语,张氏回府以来手段极是凌厉,但未免太不厚道。

    这么多年来她们婆媳见面极少,多数时候都是她和朱太夫人相处。

    按理说应该是她和张氏的关系更亲近,可卫长安一死,她们之间的最根本的东西就不存在了。

    包氏原本以为碍于自己这么多年辛苦持家,张氏应该会给自己留有一席之地,可是却又出了张氏被人下毒的事,自己无法自证清白。

    倒是朱太夫人,对这府里的人和事还算公平。

    “夫人,太夫人中毒你可知道是谁所为?”卫宜宁问包氏。

    “我不知道。”包氏说的斩钉截铁:“那天太夫人忽然身体不适,老爷当即命人去请了郎中来,我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了就被关了起来,国妈妈她们也都被带了出去。此后太夫人稍稍好转,就把我和何姨娘等人都叫过去问话。”

    “这番问话可有结果?”卫宜宁问道。

    包氏苦笑:“先是各打五十大板,并没审出真凶,谁想宓儿耐不住,擅自对何姨娘动了手。”

    不是说到这里便不再往下说了,之后的事情卫宜宁也知道,卫宜宓被送去出家而自己被软禁在这里。

    “夫人,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自始至终是给你设的一个圈套?”卫宜宁问包氏。

    “你有证据?”包氏问卫宜宁:“我当然知道这件事情不简单,别人不相信我的清白,我自己是知道的。”

    “太夫人中毒的细节,想必你也知道一二。”卫宜宁道:“那装药的瓷瓶被人动了手脚,这人心思缜密手段也算高明,因为糯米糊相隔,使得下毒的时间不确定,如此一来就使得很多人都有嫌疑。”

    “你说的没错,这些我也都想到了。”包氏道:“可从出事开始我就不自由了,很多事情没法查。”

    “这件事看似很多人都有下手的理由,但每一个人也都有可能是清白的。”卫宜宁道:“端看最后谁的结局最惨,如果这人不是元凶,必定就是被陷害的人。”

    “那你可知道究竟是谁要害我?”包氏问。

    “夫人您觉得是谁?”卫宜宁不答反问。

    “我也曾想过这府里最有可能的是何姨娘,但如果真是他这也未免太冒险了。太夫人是她的靠山,何紫云不太可能自毁长城,又何况这件事若是漏了底,太夫人第一个饶不了她,为了扳倒我而冒这么大的风险其实是犯不上的。”包氏幽幽道:“只要她稍微有点儿耐心等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她的年纪又比我小那么多,只要老爷给她做主,早晚会取而代之。”

    “夫人料的一点儿也不差。”卫宜宁道:“那么除了何姨娘,这府里还有谁视你为眼中钉非出去不可呢?”

    包氏又忍不住苦笑了,这府里看她不顺眼的多了去了。比如卫宗镛,比如那对双生女,还有那几位姨太太,甚至如果卫宜宁知道自己对她父母兄弟做的事,也一定会恨不得自己死。

    “夫人无论你想到多少人,也要想一想这些人就算有这个心思,又是否能够做到不动声色给太夫人下药呢?”卫宜宁提醒道:“况且就算有的人能做到也不会去做。”

    包氏暗暗点头,卫宁说的很有道理,比如卫宗镛和何紫云都可以做到,但这两个人却不太可能下手。

    至于其他人则没有机会,因为张氏跟前伺候的就那么几个人,都是跟了她几十年的老人,张氏为人多疑性狠,处处都要防着有人害她。

    所以回府之后,府里的仆人们轻易不能到张氏屋子里去,更别说接近她放药的地方了。

    “夫人,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卫宜宁道:“国妈妈当初护主心切口不择言埋下了祸根,你又失了势,变成了无用之人。公爵府元气大伤,须得尽快重振旗鼓,势必要大破大立。你自然变得碍事了,既然如此当然要当机立断把你踢到一边去。”

    “你的意思是这是太夫人一手安排的?”包氏瞪大了眼睛。

    卫宜宁点头。

    “不对,”包氏否认道:“太夫人如果安心要除掉我,又为什么只是软禁?她不过是为了安抚事态,不想家丑外扬而已。”


………………………………

第三百五十六章 难辨

    灯火忽地暗了一下,明灭的烛光映在包氏憔悴干枯的脸上。

    卫宜宁的声音平和沉稳,不见丝毫波澜:“夫人本是聪明人,怎么会连这点都想不通?留着你,不是因为念旧情,如果老太太和老爷念着往昔又怎会在你如此愁苦之际雪上加霜?”

    “那为何……不干脆要了我的命?”包氏干噎了一下,喉咙干渴像是火在烧。

    卫宜宁起身替她倒了一盏残茶,包氏接过来喝了下去。

    卫宜宁款款坐下,眉眼低垂,似有一丝怜悯闪过。

    包氏知道如今这屋里这茶是凉的、灯是旧的,伺候自己的也都是些粗笨愚蒙的下人,和当初实在是天壤之别。

    卫宜宁轻声道:“如此薄待,夫人当真愿忍?”

    “这也是老太太叫你问的?”包氏冷眼看着卫宜宁问,到此时她还是信不过卫宜宁。

    “不,只是我自己的感慨罢了。”卫宜宁道:“二姐姐三姐姐婚期不远,据说太夫人打算安排她们同一天出嫁,这两桩婚事是太夫人一力主张的,想必是十分想要顺顺利利的。因此近期不会让府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所以夫人尽可高枕无忧。”

    包氏紧盯着她,问道:“你刚才说的话意思是他们不治我于死地,是不想那两个丫头为我守丧不能出嫁?”

    包氏虽被软禁,但对外名头还在,张氏不欲家丑外扬,所以对外不可能夺去包氏的诰命身份,那样就有可能传出“智勇公府宠妾灭妻”的流言。

    包氏的儿子为国捐躯,她痛失独子,本就十分可怜,若张氏卫宗镛再公然夺去她的名分,那么是十分不明智的。

    包氏是双生女的嫡母,她死了,那两个要依例守丧三年,哪里还能出嫁了?

    如此一来张氏联姻这步棋可就走不成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他们暂时留着包氏,而不是像平常那样尽可能干净利落的斩草除根也就讲得通了。

    包氏沉吟了片刻,还是不相信卫宜宁,逐客道:“我自问没什么对不起卫家的,凡事总得有个理,我问心无愧。”

    卫宜宁听了站起了身,向包氏告别道:“宜宁来了颇久了,也该告退了,夫人既然心意已决那就多保重吧。”

    卫宜宁转身出去,没有再多说,包氏很多疑,说得多只怕会适得其反。

    卫宜宁有把握包氏最终会和张氏决裂,因为张氏和卫宗镛是真的不会留着包氏。

    相信意包氏的心智一定会想明白的。

    凉风透窗,月色入户,院子里响过几声乌啼。

    包氏看着被角上的一块污迹出神,她虽然赶走了卫宜宁,可她的话却不断在耳边重复。

    难道真是张氏自己演的一出戏?就是为了除掉自己?

    如果卫宜宁说的是真的,倒也算顺理成章,事情前后并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张氏之所以以身犯险服下毒药,为的就是给自己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且能对内服众。

    而正是因为这一切都在张氏的掌握之中,所以她能够掌控服毒的时间和剂量,让自己虽中毒却不会致命。

    以张氏的心性,听了国妈妈的那一番话是极有可能动杀心的,而自己的确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虽然留着也未为不可,但只怕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为智勇公府殚心竭虑。

    毕竟儿子长安已死,只剩那些庶子庶女,她自然以保养自身为主,把那些个争荣夺耀之心收敛了。

    可张氏却不会甘愿如此,她当初宁可去家庙清修也要让儿子承袭爵位,为的是得到朱太夫人的全力支持,毕竟张氏自己身份低微,娘家也衰微。

    而如今何紫云很是要强,张氏若是看好她,打算扶正她,也定会先把自己除掉。毕竟自己的娘家不够显赫,不能辅助卫宗镛以及将来出生的孩子。

    可是她真的不念一点旧情吗?毕竟当年她们婆媳曾是那样的亲和无间,一起度过了多少难关啊。

    至于卫宜宁,她真的是朱太夫人叫她来的吗?真的就像她所说的那样?是因为朱太夫人看不惯张氏做事狠绝才要出手的吗?

    包氏此时很是无助,她的身边如今一个可靠的人也没有。

    陪伴她半生的国妈妈已经命丧黄泉,仅剩的女儿卫宜宓也被迫出家。她真是尝到了孤掌难鸣的滋味。

    卫宜宁回了自己的院子,洗漱宽衣,安然入睡。

    弟弟宏安虽不记得自己了,但血脉使然,依旧对自己很是亲近。

    卫宜宁并没有跟他挑明,这中间的事情还没完全理顺,不必急于一时。

    第二日一早,卫宜宁吃过早饭就收拾着准备动身回别业去。

    眼看就是中秋节,她要去陪陪祖母。

    马车出了城,走了三里多地,就见钟野在路边的草地上放马,卫宏安跟在他身边。

    卫宜宁叫停了车,但并未下车,只是隔着窗子跟钟野问安。

    钟野笑呵呵道:“卫姑娘,我怕兰小哥儿气闷,特意带他出来散散,姑娘这是要去别业?”

    此时卫宏安也上前行礼,卫宜宁不敢流露真情,只是对他笑了笑点了点头。

    片刻后,马车继续赶路,卫宜宁在车上沉默不语,但心中着实感念钟野。

    他必定是知道自己心中惦念弟弟,却又不好多见面,所以才特意带宏安出来在半路与自己“偶遇”的。

    对于已经快两年没见到弟弟的卫宜宁来说,多看一眼宏安都是可贵的。

    小舍儿憨笑道:“姑娘,这钟公爷真是咱们的贵人!”

    卫宜宁回神笑道:“你为何这么说?”

    小舍儿道:“去年端午若不是钟公爷相助,打死了那只虎,姑娘只怕也没那么顺利把小王爷救上来。还有那次奉旨游春,也是钟公爷挺身而出,不然那些杀手真要是伤了小姐怎么得了!”

    卫宜宁并不否认,小舍儿只知道这些,还不知道钟公爷在窄巷里救自己和春娇的事,也不知道里应外合除掉封玉超,且使得自己趁机杀死卫长安的事。

    细论起来钟公爷的确算得上自己的恩人了。


………………………………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相识

    钟野在城外和卫宜宁见过面,带了卫宏安回府。

    路上经过玉狮子桥,卫宏安不知为何总觉得这道桥莫名的熟悉。

    钟野留意到他的神情,便特意放慢了马,特意让他多看一会儿。

    此时已近正午,桥上桥下有许多的人穿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