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画堂归-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年,卫宜宁亲手猎杀的虎豹狼熊不下百头,赫赫人的习俗,每当猎人杀死一只大型猎物,就会由族长将这野兽的血涂在猎人的眉间以增长他的杀气。

    赫赫族优秀的猎人,从来不屑猎杀小动物,因为那些小动物见了他们就会自动瘫倒在地,表示臣服。

    这几只没见过世面的狗,哪里能抗拒得了卫宜宁身上的杀气?

    卫宜宁慢慢的起身,从怀中拿出一个油纸包,轻轻的丢了出去,里头是她给林妈妈装的一只烤鸭,还热乎着呢!

    这几只饿急了的狗很快就扑了上去,抢夺着,撕咬着。

    卫宜宁透过窗缝向外看了看,外面的人已经离开了。

    刚刚这些狗争夺烤鸭的声响,一定被他当成了自己被撕咬。

    至于为什么没发出惨叫,很可能是摔晕了,或者是被恶犬一口咬住了喉咙。

    卫宜宁尚且不清楚是谁导演了这一幕,因为有太多的嫌疑人。

    不过这件事情也很好查,哪怕她什么都不做,只要明天早上出现在众人面前,最吃惊的那个人就是了。

    不过她得从这儿离开去找林妈妈,自己被暗算,说明林妈妈也有危险。

    她想起白天走在自己前面的那个葱绿色身影,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卫宜宛找人动了手,还是另有其人呢?

    卫宜宁一边思考着一边从旧柴房的窗子脱身出来,她没有回自己的房间,而是悄悄来到院子的东南方。

    那里有一间库房,卫宜宁毫不犹豫的点了把火。

    这个库房离包氏住的地方很近,这个时候人们大多还没歇息,但基本上都已经回房了。

    很快就有人喊救火,是包氏身边的丫鬟婆子,田庄上的人见这里着了火自然都要跑过来救火。

    卫宜宁则悄悄的去了下人们住的地方,没见到林妈妈。

    她略微思考了一下,能够把田庄的狗牵出来,一定是庄子上的人,把自己推进旧柴房的那个人很有力气,多半也是这庄上的佃户。

    所以她直接去了管家住的地方,这里的人都去救火了,林妈妈被捆着手扔在外间的角落,头垂得很低。

    卫宜宁赶紧走进去,把她身上的绳索解开了。

    林妈妈惊醒,原来她只是因为太累睡着了。

    “五小姐你没事吧?”林妈妈关切的问:“四小姐叫人把我捆起来审问我你是不是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卫宜宁轻柔的一笑:“这个管家平时怎么样?”

    “哎,说不得,”林妈妈一脸一言难尽的表情:“心黑手狠,没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

    “不过就是个管庄子的,难不成还干杀人放火的勾当?”卫宜宁伸手替林妈妈揉胳膊。

    林妈妈打了个冷战,扯住卫宜宁的袖子说:“我真的见他们埋过死人,就在今年三月的时候,这是群强盗!”

    “他们就在这田庄埋死尸?你还看到了?”卫宜宁问林妈妈:“他们没有杀你灭口?”

    “我是不小心偷看到的,当时都要吓死了,”林妈妈小声说:“他们埋的那个人我也见过,好像是管家妻房的表侄,那人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右脸上好长的一道疤。”

    卫宜宁的心猛的震了一下,之前他们遇到了劫匪,带头的一个右脸上就有一道疤。

    卫宜宁示意林妈妈不要出声,她走到里间,几下撬开了管家的柜子,翻了几下,发现里面有个暗格,从暗格里掏出一只犀皮匣子,简单的翻了一下,里面装的都是文书纸契。

    “林妈妈,此地不宜久留,趁着那些人都去救火了,你去我那里躲起来。”卫宜宁拉起林妈妈就走。

    “可是管家回来发现我不见了,你又拿了他的东西,他会善罢甘休吗?”林妈妈担心的问。

    卫宜宁反手推到了烛台,引燃了桌上的绣袱。

    林妈妈看着卫宜宁轻车熟路地放火,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好在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去外地办差了,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卫宜宁带着林妈妈躲到了自己的住处。

    仓房的火刚刚救下去,包贵的房子就着了起来。

    众人又赶紧跑到这边来救火,包贵和几个亲信跑过来一看房子的里间已经烧着,原本捆在外间的林妈妈已经不见了。

    包贵想到里间有重要的东西,就想冒火进去拿。

    可里面的火着得实在太大,众人作好作歹劝住了他,虽然也有不少人救火,但等把火救灭的时候,里头也已经烧的不剩什么了。

    包贵心里发恨又不能光明正大的搜查林妈妈,于是就叫几个亲信暗地里四处查看。

    卫宜宁回到住处,小舍儿和春娇都出去找她了,她就叫林妈妈和她一起睡在床上。

    之前她出去的时候交代过两个人自己很快就回来,如今院子里着了火,两个丫鬟担心她的安危就跑出去寻找。

    找了半天没找到,小舍儿就有些害怕,想要禀告包氏和朱太夫人。

    春娇到底机灵些,止住她说:“咱们先回院子里看看,说不定姑娘已经回去了。”

    两个人回来一看,卫宜宁已经睡下了,屋子里光线很暗,床上又垂着纱帐子,她们也没有意识到床里还躺着一个人。

    只想着卫宜宁回来了就放下了心,也没再多问。
………………………………

第五十二章 好用的刀

    到了第二天,等到邵家的两个小厮已经找到,卫宜宁回到自己的住处,林妈妈还在她房中藏着。

    卫宜宁把管家诬告林妈妈的话都告诉了她,并说林妈妈的家人已经回到田庄上了。

    林妈妈又气又怕,说道:“这黑心肠的包贵,我老婆子清清白白,何时偷过东西?又哪里会勾引歹人?等我出去和他对质!”

    卫宜宁示意她稍安勿躁,说:“林妈妈,如今你自然是要出头的,但不是强出头而是要巧出头。”

    “姑娘,怎么个巧出头法?你告诉我!”林妈妈问卫宜宁。

    卫宜宁把之前从包贵那里拿到的犀皮盒子打开,把里头的纸契文书拿出来。

    交给林妈妈说:“这都是包贵侵吞田产,对外放贷的证据。恰好夫人报了官,等一会儿官府的人回来,你便带着这些东西出去,只说你要自首,然后把包贵杀人埋尸、吞田放贷的事情都说出来。

    有官府的人和老太太姑奶奶在场,就算是夫人不追究他吞田放贷的事情,杀人埋尸可是死罪,连夫人也包庇不得。

    这样的话一下就能把他扳倒,不然的话只怕会缚虎不紧反被食。不但妈妈你要被冤死,就连奶公和两位哥哥也要受连累。”

    “小姐说的对,的确就是这么个道理,那包贵最是心黑手狠,我得罪了他,终究落不得好,”林妈妈把心一横说:“经过这件事,他是不会让我活着的,既然这样,我就拼得一身剐把他给拉下马!”

    林妈妈虽然只是个普通人,可被逼到绝路上也只能放手一搏了。

    所以林妈妈就拿着卫宜宁给她的这些证据出了头,不出所料,包氏当机立断选择了弃车保帅。

    而包贵因为有铁证,无论如何也躲不过了,再加上包氏以妻子儿女点他,让他明白这里头的利害,所以他一定会认罪的。

    至于究竟是谁放的火,督捕司的人依然没有查到,但不管怎样查都不会查到卫宜宁的头上。

    更妙的是,由朱太夫人主张,让林妈妈一家管了庄子。

    因为朱太夫人说要回府去,众人便忙着收拾行李。

    包贵被抓了,林妈妈也用不着遮遮掩掩,大大方方的来找卫宜宁。

    “小姐,你那天找我说话,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林妈妈问她。

    因为这两天的事情实在是又突然又繁杂,林妈妈也没顾得上问。

    卫宜宁听了一笑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我这里有些银子想要给你。我常年在府里轻易不能和你见面,想着给你些银子好让你手头宽裕些。便是遇到为难着窄的时候,也省得朝别人张嘴。”

    说着把之前准备的银子拿出来给林妈妈。

    林妈妈说什么也不肯要:“我知道小姐心里始终惦记着我,这就足够了。你在那府里不知道比我要艰难多少,只要你好好保重,我就谢天谢地了。再说如今,老太太叫我们管着庄子,和以前相比已经是天上地下了,往后自然是丰衣足食的,绝不会像以前那么拮据了。”

    卫宜宁见她说的有理也就不勉强了。

    在庄子上又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用过了早饭,众人便启程回府去。

    卫宜宛此时只觉得卫宜宁诡异得可怕,不肯再和她坐一辆马车。

    因为那对双生女不在,梅姨娘车上只有她一个人,卫宜宁便和她坐在了一起。

    尽管自从邵家人来了之后,梅姨娘处处把祸水往卫宜宁身上引,想借此转移包氏和卫宜宛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嫁入邵家的目的。

    只可惜卫宜宁远比她想象的精明,步步留心,事事在意,避嫌避得滴水不漏。

    尽管卫宜宛那个蠢货一在针对她,但包氏老谋深算,早就窥破了梅姨娘的计划,使了个计中计,叫梅姨娘有苦说不出。

    如今梅姨娘坐在车上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卫宜宁自然还是像以往一样沉静从容,对于梅姨娘,她之所以一再容忍,只是因为对她而言梅姨娘实在是算得上一把很好用的刀。

    她从包贵那里拿来的犀皮盒子里,除了交给林妈妈那些侵吞田产放印子钱的凭证之外,还有一张纸上记载着这么多年包贵替包氏做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包贵把这些事记下来,当然是为自己留后路,那张纸如今到了卫宜宁手里,上头记着包贵替包氏安排人手到老凌河去谋害卫宜宁一家。

    这东西拿出去未必有人肯信,但对卫宜宁讲已经足够了。

    她之前就怀疑卫宗镛包氏是谋害自己家的幕后黑手,如今算是坐实了。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又何必阻碍自己一家人回京呢!

    当时若不是遇到了途经那里的商队,卫宜宁和母亲王氏多半也要死在当场。

    不过弟弟宏安掉下绝壁,对包氏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她之所以要斩草除根,也不过是害怕卫宏安长成之后夺回爵位。

    卫宜宁说到底不过是个女孩,包氏从一开始并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被派出去的那些人伪装成土匪,明摆着就是想制造一场意外。

    所以如果再回头杀过来,意图就太过明显。

    包氏为人谨慎,绝不会授人话柄。

    卫宜宁侥幸逃得性命,自然不会放任仇人逍遥法外。

    只是大仇得报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她身单力孤,必须要从长计议。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卫家人内斗,彼此消耗。

    回到智勇公府,柳姨娘带着人出来迎接。

    宜室宜家两姐妹此时犹如雨打过的栀子花,不复之前的明媚活泼,尽管二人极力掩饰着,却终究露出几分失魂落魄。

    卫宜宛从来都是特别记仇,嘴上不饶人的,此时见了双生女,她便上前笑着说:“二姐姐,三姐姐,你们两个可真是的,跑回府里来也不言语一声。再说了,至于那么着急吗?连鞋子都不穿。”

    说完咯咯的娇笑,心情舒畅的欣赏着卫宜室卫宜家两个人脸上的窘态。

    柳姨娘赶紧过来替她们遮掩:“那天天还没亮,这两个人就回来了。说是田庄上失火,她们心里怪怕的。也难怪小孩家没经过什么事,不过是失个火就吓得跟什么似的。”

    包氏也不想在这上的纠缠,看了卫宜宛一眼说:“刚下车的时候不还说身上颠簸的疼?还不快回去歇着。”

    包氏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她多厚道,而是不管怎么说这对双生女也是卫家的女儿,她们如果真出了丑事,宣扬出去也会连累自己的孩子。

    更何况她还想把这对双生女当作两枚有用的棋子,为她的儿女铺路。
………………………………

第五十三章 高升

    一起用过了午饭,梅姨娘回到自己的屋子。

    两个女儿扑到她怀里放声大哭。

    梅姨娘自然是心痛如绞,低声问她们两个:“那天夜里究竟是什么人把你们带走的?可受了委屈?”

    卫宜室勉强忍住眼泪说:“我们醒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儿,只有我们两个被关在不知哪里的一处地窖,里头又黑又湿,还有老鼠和蟑螂。”

    卫宜家哭着说:“看守我们的人长得凶神恶煞,真是吓死人了。”

    “他们没对你们动手动脚吧?”梅姨娘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说到这里两个女儿哇的一声又哭了出来,梅姨娘吓得六神无主,只叫她们小声些,别被人听见了。

    卫宜家哽咽的说道:“他们扯去了我们两个贴身的小衣,别的倒也没怎样。”

    梅姨娘松了口气,可心中到底不安。

    包氏明显是要留下些把柄,只要梅姨娘不听话,她就把证据抖出来,让宜室宜家身败名裂。

    “我们的婚事是不是泡汤了?”卫宜室虽然心有不甘,却也知道无力回天了。

    “别急,嫁不成邵家的儿子,还有别家的公子少爷。”梅姨娘安慰她们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话虽然这么说,四妹妹那张嘴淮洪似的,最不饶人了。”卫宜家悲观的说:“只要有她在,我们两个这一生都别想太平了。”

    “是啊,不管是嫁到谁家,都挡不住她乱说。”卫宜室自然也是了解卫宜宛的:“只要稍稍不如她的意,就一定会大肆宣扬。到时候我们就是全身上下长满嘴也解释不清楚,只有死路一条。”

    梅姨娘心中摇摆不定,她当然也清楚卫宜宛的性格,但又着实忌惮包氏。

    正为难着,丫鬟进来说柳姨娘来了。

    梅姨娘赶紧让两个女儿擦干眼泪,她自己也换上一张笑脸,站起身迎了出去。

    柳姨娘打扮的粉光脂艳,她年纪轻又得宠,和她一比梅姨娘越显得憔悴不堪。

    梅姨娘不由得羡慕她有儿子,终身有靠。

    自己的两个女儿遭人暗算,只能哑巴吃黄连,今后在这府中更要低人一等了。

    “天气热的心烦,找姐姐来说说话,”柳姨娘款款坐下,香绢小扇上绣着水草金鱼,活灵活现的,就好像她自己在这府中如鱼得水一般。

    “宜室宜家,你们回去歇着吧!”梅姨娘对两个女儿说:“我们姐妹好些天没见了,说点体己话。”

    与此同时,卫阿鸾也在朱太夫人那里说话。

    “母亲,我回娘家来也有些日子了,想着再住几天就回那边去。”卫阿鸾小心看着母亲的脸色说。

    朱太夫人叹了口气说:“你用不着怕我多心,我们家的这几个丫头实在是太不堪了!”

    “我看大姑娘和五姑娘很好,稳重端庄,的确称得上大家闺秀。至于四姑娘,想是嫂嫂平时娇宠了些,有些心直口快。”卫阿鸾笑着说。

    “她们打的是什么主意你我心里都明白,”朱太夫人摇摇头说:“只可惜实在不登对,又何况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如今这家里的事我一概都不过问,不想给自己惹闲气。可我还没老糊涂呢!”

    梅姨娘弄巧成拙,朱太夫人他们察言观色也已经对这里头的事情清楚个七八分了。

    “母亲犯不上为这些小事动气,”卫阿鸾赶紧安抚道:“桐儿机灵,有他在,他们几个兄弟吃不了什么大亏。再说如今,她们已经都得到了教训,想必以后也就歇了这个心思。”

    两个人正说着话,忽听外面一片声的脚步响,原来是众人进来报喜了。

    “恭喜老太太,姑奶奶,咱们家的姑老爷拜了兵部尚书了!”丫鬟婆子抢进门来叽叽喳喳的说道。

    朱太夫人一听,自然喜气盈腮,笑着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可准吗?”

    “老太太放心,一万个准!”如意笑盈盈的说:“刚才我从夫人那边过来,恰好老爷回来了,也是这么说的。还说一会儿要亲自去道喜呢!”

    其实朱太夫人和卫阿鸾心中也清楚,皇上把邵天资调回京城必定是要任职,只是没想到第一次任京职就被拜为兵部尚书,实属意外之喜。

    邵天资一家目前都在勤勇公府住着,但他自己也有爵位,如今又任了尚书,朝廷自然会赏赐府邸。

    只是新赐的府邸不能马上住进去,总得修建好了再说。

    卫宗镛比所有人都高兴,回家换了便服就赶到朱太夫人这边,对卫阿鸾说道:“我这个妹夫打小就不寻常,如今四十出头就任了尚书,前途不可限量!”

    他一心想着邵天资此番高就,必定会提携他这个大舅哥。

    越想越高兴,就催着包氏赶紧筹备喜宴,要给姑老爷贺喜。

    “咱们家先不急,”朱太夫人止住他说:“总得等邵家庆贺完了才轮得到咱们,没有先来岳家的道理。”

    卫宗镛忙连连称是,说道:“我真是高兴糊涂了,还是老太太说的有理。”

    这边人们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卫宜室卫宜家几乎不曾哭死过去,眼看着好姻缘断送了,今后的命运又不可知,又急又羞,恨不能死了才好。

    包氏名利心最重,见邵家高升,就更想把卫宜宛嫁给邵杨。

    却又担心如今邵天资的职位比卫宗镛高出许多,怕人家不答应这门亲事。

    她便苦苦思索,该如何促成这桩亲事。

    到了下午,邵家人来接卫阿鸾和几位少爷回家。

    卫宗镛亲自送了过去,那叫个殷勤小心。

    卫宜宁等众人走后,才来到朱太夫人这边。

    朱太夫人一见她,佯装生气的哼了一声说:“这还没吃晚饭呢,怎么想起到我这儿来了?”

    自从卫阿鸾住进来,卫宜宁对朱太夫人只是晨昏来探望两次,不像之前那样常常围绕在跟前了。

    朱太夫人自然也清楚是什么原因,但她觉得卫宜宁实在是太小心谨慎了。

    卫宜宁笑嘻嘻走上前,跪在脚踏上给朱太夫人捶腿,还像之前那样。

    恰好如意进来,看到卫宜宁就笑道:“五姑娘来了,老太太刚才还喊腿酸呢!”

    卫宜宁边给老太太捶腿边说:“不是老太太腿酸,是我的手痒了。这些日子没能给老太太捶腿,我的手都觉得没地儿放。”

    朱太夫人先还绷着脸,听她这么说也忍不住笑了。
………………………………

特别说明一下

    今天看到有书友很认真地给我留言,但我居然回复不了本章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首先在这里真诚的感谢点评我作品的书友,您的点评每一个字我都用心在看,很欣慰很感动。

    这里有一些设定需要向大家交代一下,也算是解惑吧!

    首先关于人物的年龄问题,我是很认真的设定。卫宗镛比包氏大几岁,他四十七八,包氏四十四五。

    有书友奇怪,为什么他们的长子卫长安只有十七岁。

    那是因为在卫长安之前他们夭折过几个孩子,这在过去其实很正常。

    因为我已经写到二十几万字,所以有交待这一点,但因为还没发出来,所以大家没看到,但是不要急哈!(´•ω•)ノ(。_。‘)摸摸头

    还有关于文中成亲的年纪,我是基本上参照《红楼梦》。

    古人并不都是女子及笄后就成亲,比如宝钗十五岁就没定亲,到八十回也没有关于她亲事的任何确定消息,那时的宝钗起码已经十六岁了。

    而比她大的迎春,也是七十回左右才成亲,我算了算她起码比宝钗大两岁,那样的话也起码是十七八岁成亲的。

    男子的话一般比同龄的女子晚熟,也不可能太早成亲。

    还有我们学习《孔雀东南飞》,开篇刘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里很明确的说刘兰芝是17岁嫁给焦仲卿的。

    当然这不绝对,但起码说明古人也不是一律特别早婚的。

    而对于比较繁荣富足的朝代来说,国家也不会特别要求百姓过早婚嫁生育,除非战争年代,或者刚刚建国时缺乏人力,才会鼓励甚至立法要百姓早婚'早育。

    一般来讲富贵人家的女孩,都不回太早出嫁,原因自然有身体方面的考虑也有感情方面的考虑。

    只有伎院这样的地方,才会不考虑女子的身体,让年纪小的伎女接客。

    而对于男子来说,有了功名之后再商议婚事更有利不是吗?

    我想这点大家都能理解。

    关于人物关系。

    卫宗镛的生母是张太夫人,也就是在开篇惊鸿一瞥的那一位,在素心庵修行。

    所以包氏口中的婆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指的是她。

    另外可能有的书友同时追几本书,把其他作品里的情节跟《画堂归》混了,我想是因为我的文笔不够好,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总之我还有很多地方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还希望大家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