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画堂归-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来顺是跟随朱太夫人女儿卫阿鸾出嫁的随从,他来了自然是传递和邵家有关的消息。
朱太夫人原本已经打消了妄想,谁想这会儿忽地又有了这消息!
卫宜宓等人愣在那里,错愕不已。难道卫宜宁真的能掐会算?
马来顺被带了进来,朱太夫人早命人多点了两盏灯。
马来顺算得上半个卫家人,因为办事勤谨为人忠心,故而被朱太夫人安排做了女儿的陪嫁仆人。
“来顺给老太太请安!”尽管朱太夫人再三说免礼,马来顺还是恭恭敬敬地跪下请安:“我们老太太、老爷夫人并少爷们都从梅州启程了,打发小的前头报信,因为路上耽搁了些时候,这早晚才到。”
朱太夫人一听这话,先是不由自主叫了声“老天爷”,接着喜不自胜地问来顺:“怎么这次是合家上京吗?能呆多久?”
来顺知道老太太是高兴坏了,忙笑着说:“这次怕是要长住了,不然也不可能全家都来。”
“可是呢!我真是老糊涂了!”朱太夫人笑着说:“外官述职哪能把全家人都带来的。”
卫宜宓等人已经呆若木鸡了,全都不由自主地看向卫宜宁,想看看她究竟哪来的本事,居然让她给说准了。
朱太夫人此时也想起卫宜宁来,一把拉过她来说道:“好孩子,你说的可真准!祖母回头要好好地赏你!”
卫宜宛气得假发都要掉了,卫宜家暗骂她走了狗屎运,卫宜室却觉得卫宜宁一定会装样子推辞说不要赏赐。
卫宜宓只是狐疑卫宜宁是如何猜的这样准。
相反卫宜宁还是往常的那副样子,听了朱太夫人的话后竟不推拒,高高兴兴地答应道:“宜宁多谢祖母了!”
“真是太不要脸了!”卫宜宛喃喃骂道。
………………………………
第十八章 如何猜的准
朱太夫人叫人给马来顺看了座倒了茶,心绪也稍稍平稳些了,就细细问他邵家人几时启程、几时到京?可给勤勇公府报信了没有?
马来顺答道:“小的和邵兴一同来的,我来这府里报信,他去邵家报信。我们从梅州走的时候,夫人说还要再收拾个五七天,估计少则七天多则半月也就进京了。”
朱太夫人高兴得无可不可,女儿阿鸾自从出嫁后不上五年就随丈夫到外任职了,辗转了好几处,如今总算又能回京了。
朱太夫人已经快六七年没见到自己女儿了,上次邵天资来京述职,因为小儿子邵松年幼,建州路远,阿鸾既不能离子来京,又不能带子进京,故而就错过了。
本以为最快也要明年再见,谁想今年还未过半就能见到了。
并且是要常住,实在算得上意外之喜了。
朱太夫人心花怒放,到了戌时还没困意。如意知道不能由着老太太的性子来,现在靠着一股心气儿撑着,过后必定会疲乏。
“老祖宗,你如今可要好好地养精蓄锐,等姑奶奶带着几位表少爷回来的时候好留下他们说三天三夜的话。”如意笑吟吟地说道。
朱太夫人从来肯听如意的话,再加上心情愉悦,自然是从谏如流,笑着说道:“可是呢,来顺刚刚进京一路奔波,该早些歇着。”
马来顺怕累着老太太,赶紧起身陪笑道:“夜深了,老太太早些安歇,回头小的再来给您老请安。”
朱太夫人叫如意封了二十两银子给马来顺,慌得马来顺不敢接。
朱太夫人和蔼道:“这不单纯是报信的赏钱,这些年你服侍姑娘一家尽心尽责,不然的话阿鸾也不能派你来送信。拿着吧!快到端阳节了,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买些艾叶糕吃。”
马来顺跪下磕头领赏,跟着丫鬟出去了。
卫宜宓等人也都起身告退,临走的时候朱太夫人还拉着卫宜宁的手说:“五丫头,你今晚回去想想,想要些什么,明早来了跟祖母讲,但凡祖母有的一定赏给你!”
几个人出来后,已是繁星满天。
卫宜宛和那对孪生女如霜打了的茄子一般,今天当着朱太夫人的面儿,她们已经算是正式和卫宜宁撕破了脸。
原本以为一定能把她拿下马来,哪里会想到还有后面的事。
她们只觉得卫宜宁实在是运气太好了,不过是误打误撞解对了一个梦就得到了老太太的欢心。
卫宜宓却觉得卫宜宁还是有些本事的,于是就开口问道:“五妹妹,你是如何根据老太太的梦解出来小姑姑一家会返京呢?”
卫宜宁浅浅一笑说道:“老太太梦到黄色的公鸡,我想着黄色即为金色,自古天子降诏赦免都会设金鸡于竿,以示吉辰。因此这金鸡便可代指天子召外臣回京的旨意。所以我就大胆的猜测了一下,没想到真的猜准了。”
“那你又如何知道报信的人会在五月初一进府呢?”卫宜宓对这一点也很是不解。
“这也没什么,回京的诏令都是上半年发出,贬谪外迁的诏令则是下半年。梅州路远,绝不可能拖到六月去。再加上老太太做的那个梦,我想着应验绝不会超过半个月。”
其实卫宜宁的这些话都是搪塞之词,她之所以能推测出邵天资一家从梅州返京是基于两个别人不清楚的细节。
几个月前,她和孀母弱弟从老凌河返京的时候,遇到了劫匪。一来王氏病倒,二来为了寻找弟弟宏安的下落,卫宜宁便同母亲住在距离老凌河两百里外的风四驿站。
不过几天母亲就去世了,好在驿丞是个宽厚长者,帮卫宜宁料理了王氏的后事。
等卫家人派人接应的两个月里,卫宜宁就主动在驿站里做些杂活。
期间从京城来了一队人马,声称是去老凌河巡查边务的。结果这些人去了半个多月,老凌河将军陈虎威就回京了。原来有人替代了他的职位,成了新任的老凌河将军。
卫宜宁知道,军机大事轻易不能让外界知晓。所以大周国调换军队首领都是秘密进行的,以防有人预知蓄谋叛乱。
等她来到京城之后,先是在素心庵守孝,时常去前面的望春山散步。
三月末的时候,她见一队人马在望春山脚下的浮云亭饯别,言语之中是要去梅州视察军务。
这本来也属常事,但被送行的人神情中流露出不舍之意。
卫宜宁就想如果只是单纯的视察军务,最多不过两个月就回京了,何至于如此依依不舍?
之所以这样,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此去会在梅州逗留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就应该不是视察军务,而是像去老凌河的那队人一样,是去接替军务的。
按照这些人的行程,卫宜宁又大致的估算了一下交接军务的时间,最后得出报信的人最迟在五月初也会进京。
她因为这件事获得了朱太夫人的欢心,里头当然有运气的成分在。
朱太夫人要她释梦,就等于把机会送到了她手上。
不过即便是朱太夫人不做这个梦,卫宜宁也同样有办法帮老太太“预测”这桩喜事的。
对于其他人,卫宜宁当然没有必要说清楚这里头的玄机,她乐得让这些人看不透她。
她要在卫家牢牢的站稳脚根,她要为家人报仇。
这就是她为何不遵母亲的遗愿去投靠舅舅,而是执意要回到这吃人的智勇公府的原因。
她不相信赤诚忠厚的父亲会做出那等没有人伦的丑事,也不相信颖悟友爱的哥哥会恰好在流放途中感染天花,更不相信她们母子三人身无长物还会遭遇劫匪。
这一切的一切,背后一定有人在操控指使。
入夜后的智勇公府像一只静默的怪兽,着浅色衣衫的卫宜宁行走在其间,好似一只飘忽的幽灵。
她要用一己之力,掀开这府中落下了多年的沉沉黑幕,把那些肮脏罪恶都晾晒到太阳底下,以告慰逝去的亲人。
“一切才刚刚开始,不急。”卫宜宁在心中叮嘱自己。
………………………………
第十九章 欢心
第二天一早,卫家几位小姐像往常一样去给朱太夫人请安。
老太太心里高兴,早早的就起来了,背着手在阶前看花,是一树晚海棠,红红白白的,开得很是艳丽。
见孙女们来请安便招手说道:“五丫头快过来,我一早叫如意去后花园里掐了许多的花,你选几朵戴上。”
卫宜宁浅笑着走上前去,只见黑漆描金的葵口盘里摆放着许多鲜花,昭邑人喜欢戴鲜花,无论贵贱女子,便是山野村妇鬓边也常佩野花。
她拈起了一朵茉莉花球,轻轻戴在了鬓边。
“难看死了,简直像戴孝一样!”卫宜宛因为朱太夫人单单叫了卫宜宁过去就已经很是不忿了,忍不住尖酸地口出恶言,只是不敢高声。
其实卫宜宁稠密光滑的鬓发戴上茉莉花球越显得发色鸦青肌肤白腻,那茉莉花球小小巧巧的,因为有绿色的花萼陪衬,显得格外清纯姣美,丝毫也不丧气。
卫宜宛又妒又恨,她做梦都想有一头柔软油亮的青丝,可偏偏没有。
更可恨的是她一直向往的乌发竟然长在她最讨厌的卫宜宁头上,这当然让她意难平。
“五丫头,你可想清楚要什么赏赐了吗?”朱太夫人笑眯眯的问。
“祖母既然说了要赏赐,宜宁却之不恭,”卫宜宁也笑着说:“我想跟祖母讨一块上好的缎子,不知可使得?”
“这有什么?一会儿叫如意带你到后头去开箱子,随便选!”朱太夫人说道:“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
语气亲昵慈爱,惹得卫宜宛等人嫉妒心更炽,恨不得天降霹雷,把卫宜宁劈成齑粉。
朱太夫人性情严苛,对待卫宜宓、卫宜宛等孙女从未如此随和亲近,如今卫宜宁回府还没到半个月的时间,居然能哄得朱太夫人对她另眼相看,难免让其他人将其视为眼中钉。
卫宜宁搀着朱太夫人进了屋,卫宜宓等人也随后跟着,几个人坐下之后闲话了片刻,便都准备起身离开,因为还要去包氏那边吃早饭。
朱太夫人便说道:“你们几个都回去吧!留五丫头在这儿陪我一起吃早饭,有人陪着吃的更香甜。”
别人还好,卫宜宛实在是忍不住了,语气不悦的说道:“祖母也太偏心了些,难不成就她一个人是您的孙女儿?”
卫宜宓赶紧伸手扯她的袖子,叫她不要胡说。
朱太夫人淡淡的说道:“我老婆子这里也没什么好吃的,早饭也不多,顶多够两个人吃,难道留下你们来喝西北风吗?”
卫宜宓赶紧上前说:“祖母千万别动气,别跟四丫头一般见识。她不过是要争个宠,小孩儿家的心性。”
朱太夫人当然不高兴,沉声说道:“姊妹和睦,方才显得出大家小姐的样子,为着一顿饭又跳又叫的,成什么体统?!”
卫宜宓和那对孪生女赶紧簇拥着卫宜宛离开了。
卫宜宁在朱太夫人这边用了早饭,又随着如意去挑选缎子。
朱太夫人年迈之人精神短少,加上起得有些早,故而吃过早饭之后困倦上来,就歪在睡榻上盹着了。
卫宜宁悄悄对如意说道:“如意姐姐,我先回去了,祖母要是醒来找我,再派人去叫我。”
如意笑着说:“老太太这会儿睡着了,午时只怕是不睡了,这么一颠倒,少不得要嚷骨头酸痛。前儿还说五姑娘推拿得好,今天多半还得你来给按按。”
“这个好说,祖母若不格外叫我,我后晌便过来。”卫宜宁说着去了。
卫宜宛发了一路牢骚,气的连早饭也没吃,回自己的房里继续生气去了。
她本来就比其他几个人任性,以前朱太夫人对她们一贯冷淡,卫宜宛也早就习惯了。
可凡事就怕比较,如今她见朱太夫人格外偏疼卫宜宁,总觉得自己咽不下这口气去。
包氏一早吃过了饭,又处理了几件家事,才得空来到卫宜宛的房里。
只见一只五屉识纹描金的妆奁盒躺在地上,首饰、花粉洒的到处都是,还有几块茶盏碎片,几个丫鬟吓得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出。
知女莫若母,包氏当然清楚自己这个小女儿秉性乖张脾气刁钻,因此也不责问这些丫鬟,挥挥手让她们都下去了。
卫宜宛坐在牡丹花绣墩上,气犹未平。尖尖的下颏还挂着几滴泪珠,显然是哭过了。
“你又是闹什么?还有哪些不知足的?”包氏走上去给她擦眼泪,话说的虽然硬,手上的动作却轻柔。
“娘,你不知道!那个卫宜宁实在是太嚣张了!”卫宜宛的眼泪又不花钱似的淌了下来:“她算什么爱物儿!不过是一条会摇尾巴的哈巴狗!”
“以后别再说这种话,小心让别人听了去!”包氏撂下脸来,狠着心训斥女儿:“再过些天你小姑姑他们全家就要进京了,你千万把你这脾气收一收,别叫人说你小家子气。”
“小姑姑他们来了又怎样?”卫宜宛气哼哼的说:“难不成人人都要宠着她吗?!”
“你就是糊涂!我叫你收敛些性子是为了你好,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包氏不省心的皱着眉头说:“你已经十四岁了,不是小孩子了。虽说女子都是到了及笄的年份才开始谈婚论嫁,可像咱们这样的人家性情端庄才是第一位的。”
包氏现在顾不上理会这些小孩子们互相搬的闲话,她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考虑。
她自己所生的三个孩子,在婚姻大事上最让她忧心的就是小女儿。
卫宜宓小时曾经订过一门娃娃亲,后来随着卫宗镛袭了爵位,包氏便觉得那家和自己家门不当户不对,几年前就软硬兼施的退了亲。
虽然说卫宜宓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但包氏却不怎么担心她的婚事,重点只在于要选一门高贵到人人羡慕的婚事。这个包氏心中已经有了几个人选,只是还没有最后敲定。
卫宜宛就不同了,她身体孱弱,外貌上也不尽如人意,包氏又不想自己的女儿下嫁,所以小女儿的婚事才是最让她挠头的。
恰好此时听说邵天资一家即将回京,包氏便打起了邵家的主意。
………………………………
第二十章 最重要的事
邵天资有四个儿子,都是卫阿鸾所生。
邵家的老大老二是一对双生子,生的一般的模样,一般的个头,神清骨秀如琼林玉树,一望即知不是凡物,今年已经有十七岁了。
这两个孩子到现在还未论及婚嫁,包氏知道邵家人是不想在梅州这地方退而求其次,早晚是要回到京城来的。
邵家的三儿子今年十五岁,比卫宜宛略大些,年岁正好登对。
包氏心中打算的是把卫宜宛许配给邵家老三,这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至于邵家人怎么想,包氏当然不得而知,但她自信事在人为。
因此她才会训斥卫宜宛,让她安分些。身为大家女子,品性当然是第一位的。谁家也不愿意娶一个刁蛮任性的媳妇回去,所以就算是装也要装下来。
而这件婚事最后成不成,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朱太夫人。
她若是点了头这门婚事就有七分的成算,她若是不同意,这件事情就算白搭。
“我告诉你,千万不可得罪了你祖母!”包氏虎着脸告诫女儿:“小不忍则乱大谋!你若是再糊涂下去,将来嫁不到好人家可别怪我!”
卫宜宛听母亲这么说,虽不明白到底指的是什么,却也知道包氏从来都是为自己着想的。
因此擦了擦泪说:“母亲的话我都记住了,回头我就去给祖母赔不是。”
包氏回嗔作喜,把卫宜宛搂在怀里,爱怜地说道:“你是个聪明孩子,千万不要误了自己。女人这一生,嫁人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别的都无所谓。只要能寻得一门好亲事,吃多少苦受多少委屈都不要紧。因为往后有大半生的风光富贵偿给你,你可千万不能糊涂!”
朱太夫人醒来以后,看看时候已经快到正午了。自己笑道:“这睡的是什么觉?不晌不夜的。”
如意新沏了茶端过来,春桃随后端上来一盘枇杷。如意拿起一只枇杷来,将果皮剥成倒挂金钟的样子,用手帕托着送到朱太夫人唇边。
“老太太尝尝这枇杷,云州来的。”如意殷勤说道。
“五丫头呢?”朱太夫人问。
“怕扰着您休息早走了,”如意笑着说:“还说错午来给您推拿呢!”
“她可选了缎子去了?是要做衣裳吗?”朱太夫人问。
“五姑娘选了一块三尺见方的蟹壳青的软缎,”如意说道:“我正奇怪这么大块缎子能做些什么?问她又不说。”
“三尺大的布,裁裙子也不够,况且又是这么个颜色。”朱太夫人也觉得纳闷:“怎么不叫她多选一些?便是成匹的我也给得起。”
“谁说不是呢?当时我把那几个装衣料的箱子都打开了,让五姑娘随便选,可她就单单选了这么一块。”如意笑着说。
“这孩子是个省事的,”朱太夫人叹了口气说:“四丫头和那对双生女看她都像看乌眼儿鸡一样,她孤身一个,在这府里也难活。”
“不是还有您嘛!”如意拿帕子轻轻的给朱太夫人揩了揩嘴角,说道:“有您镇着她们也不敢把五姑娘怎么样。”
“哼,这话可说得太满了,”朱太夫人说道:“你没看今天四丫头的阵仗吗?当着我的面儿尚且敢如此,背地里指不定多不堪呢!”
主仆两人正说着,丫鬟春梅进来禀报道:“老太太,夫人带着四小姐来了。”
“准是来向您赔礼道歉的。”如意小声在朱太夫人耳旁说道。
果然,包氏进来之后,身后跟着好几个丫鬟,手里都捧着东西,吃穿玩物都有。
“老太太今天的气色比往常还要好,”包氏笑容可掬的走上前来说道:“四丫头不懂事,冲撞了您,我特意带她向您来赔罪。”
“没有多大的事,”朱太夫人摇头说道:“难道我几十岁的人了还会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吗?你看你还带了这么多礼物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小气呢!”
“瞧您说的,这些东西可不是为了赔罪才孝敬您老的,”包氏一边坐下一边说:“是我早就选出来的,今儿才凑齐了给您送过来。我想着姑奶奶一家很快就要进京,到时候老太太自然要赏赐些礼物。所以我替您做主,事先准备下了。一会儿请您过过目,看满不满意。还有缺的我再补上。”
包氏考虑的也的确算是周到了,她和朱太夫人已经是二十几年的婆媳。彼此虽然算不上多么亲厚,但大面上也一直都过得去。
不管怎么说,包氏为卫家生儿育女,管家也从来没有出过大错,侍奉朱太夫人也一向恭顺。
“你准备的自然都好,”朱太夫人说道:“我既省了东西又省了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时卫宜宛也凑了过来,细声细气的说道:“孙女年幼无知,冲撞了祖母,还请祖母大人不记小人过,孙女以后一定好好孝顺祖母。”
朱太夫人一向不喜欢卫宜宛,除了不喜欢她乔张做致的样子,更多的是不喜欢她整天病歪歪的,一看就薄命无福。
不过不喜归不喜,朱太夫人当然不会说出来。
当下只是平淡的说道:“这是多大的事儿啊,我早都忘了。”
卫宜宛低着头,咬了咬嘴唇,一声不响的退到了一边。
“我看老太太这几日精神好的很,总在这院子里头只怕也闷得慌,不知道后天端阳节可要出去逛逛?”包氏殷勤的询问。
“这个主意好!”朱太夫人兴致很高:“我还是大前年出去逛过,这些天觉得身子骨还好,就想着出去凑凑热闹。”
大周的京城昭邑,凡有节日必定隆重庆祝,更何况是端阳节呢!
还有一层,凡是节日,名门仕女、公侯才俊都会上街游玩,自然会彼此相看。
包氏想趁这个机会让京城的富贵人家都看一看自己的长女卫宜宓出落得何等美艳端庄,她也要放出眼光来给自己的女儿选一个门第高贵的才貌仙郎。
一旁的卫宜宛难得静默,垂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
第二十一章 殷勤
卫宜宁睡了个长长的午觉,她每次睡醒都有些呆呆的,要好一会儿才能认清自己已经回到了智勇公府。
透过素纱糊的窗户,院子里的石榴树开的正好。
五月榴花照眼明,老凌河没有如此艳丽的景致。
在老凌河的时候,每到五月土地已经化冻,需要烧荒、翻垄、灌溉、播种。
意味着一年中忙碌的日子已经开始,绝不会像现在这般清闲。
卫宜宁抱膝坐在黄花梨软屉罗汉床上,两眼望着窗外,双手扣在一起。
曾几何时,她的这双手布满了老茧和伤口,如今也不过三四个月,已经变得白皙柔嫩,全然是不沾阳春水的纤纤十指了。
有些东西可以随着时间消除,比如老茧和伤口。
可有些东西,不管过去多久,都会深深的烙印在那里。
比如思念。
比如仇恨。
春娇端了杯清茶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