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奇侠仁妃-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滴眼泪,之后又缓缓地转过身去,偷偷地长舒了一口气。

    正当一旁的唐玄宗为此大惑不解之时,梨花带雨的徐紫嫣竟突然进前将其搂住,继而便不由分说地与之深情拥吻起来。

    时至今日,徐紫嫣共和两个男人有过此种冲动。一个是“昔日旧爱”刘若天,一个是“今朝新欢”唐玄宗。

    然而,此时此刻,她的心境已远非昨日那样单纯。

    也许,每个人一开始都会有那么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也许,你仅仅是在为了一个“也许”而累其所累。

    人生,不是你想要,而是你拥有。

    正如这早已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的两个人一样,这一切不过是短暂的梦幻一场。

    就在这时,从太**方向突然传出了几声巨响,之后二人便看见一群宫女和太监十分狼狈地跑了出来。

    其中一个太监的头部似乎是受了伤,一直在流血还直喊疼,看样子伤得不轻。

    原来,又是那太子妃薛氏在借故生事。

    薛氏其人,身世显赫,从小娇生惯养。加之其身份尊贵且脾气暴躁,故而没有多少人敢去招惹她。

    要是以前倒还好说,可自从徐紫嫣来到宫中,并和她的丈夫李瑛有了那一面之缘以后,薛氏的脾气就变得更加让人难以捉摸。

    这不,此番就仅仅是因为她喜欢吃的水果没有及时地送进宫来,无处撒气的薛氏便开始对一众下人大发雷霆。

    这还不算完,尤其是当她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夫君的心已经不在她的身上,故而使得自己在这本该欢乐的日子里却备受冷落的时候,薛氏心中那压抑已久的怒火便抑制不住地彻底爆发了。以致于已经到了见人就骂遇物就摔的地步,弄得整个太**一片狼藉,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唐玄宗在听完众人的讲述后,是怒火中烧,但是他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而是当即决定前往太**一探究竟。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眼看唐玄宗马上就到眼前了,众人也都听到有人在喊“皇上驾到”。可薛氏却丝毫没有要收敛的意思,反而还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原来,李瑛为了有效地阻止薛氏胡闹,居然经常欺骗她说“父皇来啦!”

    一次两次还可以,久而久之薛氏便察觉出这是一个骗局,因此也就不会再相信他的谎言。

    然而此番唐玄宗真的来了,但是薛氏依旧以为这仍是谎言,故而不予理睬。

    李瑛见状,急得是冷汗直流,忙说道:“我的小祖宗啊,父皇来啦!父皇这回真的来啦!你赶紧消停会吧,要是让父皇看见这般景象,我们就真的完啦!”

    “你少来这一套!”薛氏一脸不屑地答道。

    李瑛见状,吓得腿都软了。也难怪她不信,全赖李瑛自作自受。

    眼见皇上马上就到,李瑛急了,于是便一个箭步冲了过去,继而恶狠狠地握住薛氏的手咬牙切齿地说道:“父皇真的来啦!”

    “来了就来了呗,不就是个皇上吗?他算老几呀他!”薛氏怒气冲冲且满不在乎地说道。

    不料这句话,正好被站在门口的唐玄宗听了个一清二楚。

    只听他十分严肃地回了一句:“我在家排行老三!”

    面对此情此景,薛氏与李瑛纷纷被吓得瘫坐在地……

    这回,看他们如何收场。
………………………………

第七十章:变生肘腋何以防

    幽州的二月不比别处,相较于其他地方而言依旧十分寒冷。尤其是到了子夜时分,更可以称得上是寒气透骨。

    凡此种种,再加上从山林之间所传出的各种飞禽走兽的阵阵哀嚎之声,顿时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也照样有毫无惧色之人意欲来此搅动风云。

    由此可见,无论是多么可怕的自然之象,似乎都无法阻挡住有利可图者前进的脚步。也许,这就是人心吧。

    此时此刻,想要暗入幽州并且有所动作的人绝对不止一个。

    而就在这些人秘密潜入幽州的同时,刘鑫宇等人对契丹的行动也悄然展开。

    只是刘鑫宇还不清楚,除了让他们有所察觉以至一一拔除的那些表面上的危险之外,到底还有没有致命的潜在打击是他没有意识到的。

    毕竟敌暗我明,以刘鑫宇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顾及周全,也就只能见招拆招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乃是要考虑好如何才能迫使契丹退兵,甚至是主动将其击溃,以解幽州之危。

    正当刘鑫宇为此一筹莫展之际,竟有一神秘人物于深夜暗入元帅府,并将一封密信用暗器固定于刘鑫宇房间的门板上,进而故意让他有所察觉以便及时拆阅此信。

    刘鑫宇见状,当即便追了出去,但却未见来人之身影。

    只是从一个仆人的口中得知,刚刚似乎有个“白影”从他的面前极速闪过。

    但因为那人的动作实在是太过迅速,以致于使得仆人一时间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是看见了一个人影,还是因为这几日辛苦劳累而出现的幻觉。

    见此情形,刘鑫宇未及细想,当即便拆读了此信。

    读完信后,刘鑫宇不禁大喜,进而想出了一条对付契丹人的妙计。

    然而,没过多久,刚刚还暗自欢喜的刘鑫宇却再度陷入了沉思,紧接着便有好几个疑问抑制不住地涌上了他的心头。

    对方究竟是什么人?是敌是友?用意何在?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呢?

    为了进一步确定消息的可靠性,一向小心谨慎的刘鑫宇便秘密地派遣了一位信得过的心腹之人潜入契丹军营,伺机打探消息并负责暗中与之策应。

    数日之后,刘鑫宇经过多方打探终于对此确信无疑,遂即对其展开行动。

    当月中旬,身为行军大元帅的刘鑫宇派遣了一名看似年迈无能的老者为使,进而前往契丹军营之中,意欲与可突于停战讲和。

    可突于见状,是又惊又喜忘乎所以。想着自己的军队数日来连战连捷,而**却是节节败退以至退守城中,种种迹象表明对方已无大将之才。

    而今更是主动遣使议和,由此可见,此刻的**是何等不堪一击,幽州之地唾手可得。

    殊不知这是对方为其设置好的圈套,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为防不测,一向狡诈多疑的可突于还是留了一手。

    他一方面假意挽留使者暂且留宿营中待变,另一方面却暗中集结人马准备夺取幽州。

    其实可突于并没有真的相信来使的话,这一切都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而已。

    但令可突于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自作聪明的举动正中了对方的下怀。

    原来,这名使者此来的真正目的并非和谈,而是为了借机策反契丹军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以期与之内外夹击以至重创契丹军。

    这名看似昏昧无能的使者实则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智者,而他之所以做出此种姿态,完全是为了迷惑可突于,借以使之真假难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契丹军中有一王姓将军素与可突于不和。且不齿于他的所作所为,早有反意。

    然而,王将军却因个人的软弱与犹豫,以致使其长期以来都迫于可突于的淫威之下,故而迟迟未能有所动作。

    直到神秘人将此事以信件的形式秘密告知刘鑫宇,并派使者与其暗中会面之后,王将军的内心才坚定了许多。

    王将军虽是契丹将领,却也深明大义是非分明。只是生性有些怯懦,为人处事不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使者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说服王将军,令其弃暗投明。

    而来使也终于不负众望,经过一番有理有据利害分明的劝说之后,王将军终于答应与**里应外合,共成大事。

    有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彼此细细谋划的过程中,竟不知二人的谈话已被窃听,而这个窃听之人居然是王将军的心腹。

    原来,可突于早就察觉出王将军怀有异心。为防不测,他这才安插了此人作为内应,以便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方最沉重的打击。真可谓是人心难测,防不胜防。

    当王将军有所察觉,并想要将其灭口之际,那人却已经设法逃脱,想来定是给可突于通风报信去了。

    这可如何是好?倘若此人将二人密谈之内容告知可突于,不仅大事难成,就连自己乃至众将的性命恐也难以保全。

    王将军一想到平日里可突于那霸道凶残的处事风格,就不由得心跳加速冷汗直流,以致于不由自主地瘫坐于地,哀叹命不久矣。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此事发生大约一个时辰之后,那名奸细的尸体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王将军的面前。

    而更加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杀死奸细的人还特意写了一张字条,贴在了那人的额头之上,用以告知王将军此人并未泄密,让他放心举事。

    由此可见,这个神秘人非但是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而且对这军中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如若不然,此人不可能在这人员密集的军营里来去自如而不被发现,更不可能如此迅速地袭杀了此名奸细,并且不声不响地又把他送了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奸细虽然身死,但浑身上下却没有一点血迹,也找不到任何的伤口或者勒痕。

    那他究竟是因何而死呢?如若不是中了某种邪门妖术,就是被武艺高绝之人以独门秘技所杀。

    想到这,王将军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自己身边竟有此等人物,又不知是敌是友,今后何以安睡?

    但是无论如何计划还是得以顺利进行,只不过经此一事之后,所有人都变得越发谨慎起来。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为防再有不测,王将军当即决定与**里应外合,共同夹击可突于。

    就在可突于全神贯注地指挥着军队,进而准备大举进攻以期拿下幽州的时候,一直肃立在侧的王将军竟突然面露狰狞。

    还未等可突于缓过神来,王将军的尖刀就已经狠狠地刺入了可突于的体内。

    也许是因为可突于对身边的王将军早有提防,抑或是王将军在将利刃刺向可突于的那一瞬间有所犹豫,以致于这一刀并没有击中可突于的要害,也就没能在第一时间要了他的命。

    惊慌失措的王将军眼见大事不妙,当即便趁其不备杀出了重围。而可突于也因为伤势过重不得不先行退兵,另作打算。

    不料士气正旺的**眼见契丹军中发生了内乱,便决定乘胜追击,大有要一举击垮敌军的势头。

    可突于眼见大事不妙,这才恍然大悟。料想定是王将军与人定下了这条歹毒的计策,看样子是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

    然而此刻,身受重伤的可突于已然无法继续统兵作战。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将领兵大任交予副将一肩承担。

    可是他哪里知道,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岂是一般人能够控制得了的?

    果不其然,本就阵脚大乱的契丹军队在这个糊涂军官的指挥下是节节败退,以致全军尽皆丢盔弃甲仓惶奔逃。

    最后,此人不得不狼狈地将整个军队后撤了数十里,并且在此安营扎寨养精蓄锐以备日后反攻。

    然而此次惨败,对于已经昏迷不醒且几近死亡边缘的可突于来说早已不再重要,现在的当务之急应是火速为其寻觅续命之法。否则身为全军统帅的可突于一旦归西,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对于敌对一方的刘鑫宇而言,他巴不得可突于立即气绝身亡。而这也是所有为此而流血牺牲的将士们,以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所乐见的。

    话分两头,就在刘鑫宇等人大破契丹军的同时,唐都长安却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在这看似平静的将军府中,实则暗藏着多股势力。

    先说自伤愈之后,就变得有些鬼祟的刘若天。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怪异的气息,越发让人难以捉摸。

    而李誉琪也并没有闲着,整天垂头丧气神神秘秘的,见了刘若天也是刻意躲避,似乎是对其有所不满,这种情况在郭念瑶与之接触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

    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此刻的刘若天明明已经知道李誉琪对郭念瑶的爱慕之情,却还是没有和郭念瑶保持距离。

    非但如此,失忆之后的刘若天还时常假借看病之由有意接近郭念瑶。而且似乎还是尽可能当着李誉琪的面做这些事,好像是在故意激怒他。

    正因如此,二人的关系也开始有了嫌隙,以致日渐疏远。如此发展下去,情况只会继续恶化,说不定哪天此二人就会反目成仇甚至是恩断义绝。

    其实,刘若天的种种反常举动早已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只是因为他“演”得太好,再加上有所谓的失忆作为掩护,故而即使旁人对他有所怀疑,却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直到一天夜里,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

第七十一章:神秘来客夜盗书

    当天夜里,云淡风轻,皎月透亮,合府上下安静而祥和。

    后院之中,一棵棵挺直的垂柳静静地肃立在洁净而平整的地面上。

    忽而一缕微风迎面吹来,只弄得刚刚开始萌发嫩绿青芽的丝丝柳条随风摇曳,好不自在。

    透过这散发着勃勃生机的鲜嫩柳枝的层层遮挡,隐约可以看见一轮明月挂于半空。

    皎洁的月光透过柳树进而映照在这洁净的地面之上,形成斑驳树影,仿若群星闪耀般光芒四射,别有一番韵味。

    就在这些柳树的正前方不远处,有一人工湖。

    此湖乃是后院诸般景物的“灵魂”所在,此处的种种美景皆是以它为中心而建。

    此湖为椭圆形,面积不大。湖内设有拱桥一座,以供众人嬉戏赏景之用。

    湖的四周铺有石路,石路两侧栽有各种花草。

    为了使赏景之人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设计此处景致的人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特意将这些奇花异草按照此地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进行了有序地划分,进而使得此处的各色艳花达到了“此未败,彼已开”的效果。

    如若有人行于此路之上,当即便会被各种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紧密围绕。顿时觉得身心舒畅精神百倍,仿入无人之境般安逸自在。以至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凡此种种,真可谓是别出心裁巧夺天工。正因如此,此处才能常年生机勃勃景色醉人。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站在此处,便都能体味出一番自己所独有的意境之美。

    在此石路与拱桥连接处设有假山一座,用以遮挡艳阳并作为此处界线。

    此时此地,两名丫鬟正一同徜徉在风景优美意境醉人的人工湖旁,低声细语有说有笑。

    正当此二人意欲离去继而经过此地之时,此前一直安歇于此的一只怪鸟却突然从假山的石缝之中飞了出来,并发出数声刺耳的哀嚎。

    丫鬟见状,顿时心中大惊,以致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尖叫。

    好在她反应及时,以至迅速用手捂住了嘴巴,这才没有过分惊扰到他人。

    就在她平复心情将要离去之时,却发现不远处的地面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

    惊魂未定的她先是大喘了一口气,而后又拍了拍胸口,紧接着便拉着另一个人的手缓缓地走了过去。

    丫鬟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块玉佩。

    就在这时,她忽然意识到,就在那只怪鸟腾空而起的一瞬间,好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假山上掉了下来,想来就是这块玉佩。

    而就在她将要把此玉佩交给肖青竹的时候,一旁的另一个丫鬟惊讶地告诉她,这是公子的玉佩。

    因此前刘若天一直都将它佩戴在身上,且时常拿出来把玩,故而府里的大部分人都对此玉佩有些印象。

    二人见状,大惊之余也是满腹疑惑。为怕误事,二人当即决定立刻去找肖青竹。

    找到肖青竹后,二人便立即把刚刚发生的怪事告诉了她。肖青竹在听完她们的叙述之后,顿时觉得此事大为蹊跷。

    的确,自从这个所谓的刘若天重新回到将军府之后,这怪事就接二连三地发生。

    加上他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常举动,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不光是身为母亲的肖青竹越来越觉得这个儿子有问题,就连府里的丫鬟仆人也越发觉得他不对劲。

    要知道以前的刘若天虽然叛逆不服管束,但终究都是些小毛病,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太令人头疼的事。而且他也只是表面上爱疯爱闹,实际上他的脾气温和秉性纯良,和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

    何以此刻的刘若天竟变得如此古怪?就算是身受重伤,就算是丧失记忆,也不可能没有一点之前的影子吧,除非……

    与此同时,假意安睡的刘若天趁人不备,便暗中潜入了刘鑫宇的书房,开始秘密地东翻西找。

    失忆之前的刘若天可是最不喜欢来书房这种地方的,以前刘鑫宇生拉硬拽着让他来他都不愿意来,甚至因为这些事顶撞过刘鑫宇。未知此番是何缘由,居然不请自来。

    另一方面,府中杂役察觉书房似有异动,不敢擅入,故而速速将此事报知肖青竹。

    肖青竹得知此事后,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便决定立即赶去书房一探究竟。

    而就在肖青竹急忙赶赴书房的过程中,此前一直在此处秘密翻找的刘若天竟然凭借一己之力,意外地发现了暗藏于书房之中的密室。

    刘若天见状,心中大喜。

    正当刘若天打开密室大门,继而马上就要踏入密室之际,突然响起的开门之声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进而吓出一身冷汗。

    刘若天心中暗想,这可如何是好……

    话说刘若天眼见肖青竹就要来到此处,是越发不知所措。

    他本想先将密室房门关闭然后再迅速离开,不料他所发现的这个按钮仅仅是控制此门开启的一个装置。至于如何将其关闭,尚不得而知。

    万般无奈之下,刘若天只能先行进入密室之中暗藏起来,伺机而动。

    就在这时,肖青竹推门而入。

    满腹疑惑的肖青竹眼见书房之内是这般情景,十分震惊。

    此密室的所在只有她和刘鑫宇知道,而控制此密室开关的装置也是设计得非常精巧隐秘。即便是有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也不至于让此门如此大开。

    而更加令她感到担心的是,此密室之中不但有各种珍贵的金银器物古玩字画,而且还有刘鑫宇多年以来从各处收集的武学典籍,其中不乏上乘绝技。

    然而诸如此类皆是身外之物,如有他人将其秘密窃之而去,倒也没有多少损失。怕就怕入室之人心不在求物,而专想害人,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毕竟刘鑫宇在朝为官这么多年,因此便不可避免地要与某些朝中重臣乃至敌对势力有所往来,以至留下一些书信凭证之类的东西。

    刘鑫宇之所以要将它们如此严密地存放于此,乃是为了若是有朝一日事情被揭露也好有个保命的依仗。

    而且这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在经他之手以后被秘密扣留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让别人知道,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让别人看见。

    有道是“清官难做,好人难为”,忠臣也有他难言的苦衷。

    想到这,惊魂未定的肖青竹不敢有丝毫迟疑,当即便决定进入密室探查一番。

    只有让她亲自入内进而确定真的万无一失之后,肖青竹那颗悬着的心才能够彻底放下。

    肖青竹哪里知道,就在她进入密室详加查看的过程中,那份潜在的危险也正在一步步地向她逼近。

    因为与此同时,同样身处密室之中的刘若天并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若是不慎被其发现又当如何应对?

    就在肖青竹仔细查看各种信件有无缺失的过程中,此前一直悬于密室半空的刘若天却有些坚持不住了。

    要知道此间密室的面积并不是很大,而通往密室的暗道又相对狭长。再加上此处并无太多物件做掩护,所以如果有人想要在此长时间隐藏而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

    如非要在此处隐藏,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以至高轻功为基础,以闭气之法为辅助,方可在密室的房梁之上做短暂停留。

    然而如此一来,必将耗费潜藏之人的大量体力。因此这绝非长久之计,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怎奈当时事发突然情势危急,加之刘若天对此处情况并不是十分清楚,不然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此刻的刘若天是追悔莫及,心说:当时若是不入此地,而是选择迅速离开,倒也不至于落得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今之计,只有静观其变了。

    刘若天正想着呢,竟全然不知一粒粒斗大的汗珠正悄悄地下落于地,继而发出一阵阵细微的响声,而这一点恰好被正在收拾室内诸物的肖青竹觉察到了。

    正当肖青竹意欲寻找声音来源,并步步逼近刘若天之际,又一粒汗珠悄然滚落,紧接着便不偏不倚地滴在了肖青竹的手背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