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嗣子荣华路-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说租了个小院子在外头吗?他不能出去住,那随从还不是将好吃好喝地送去书院?那些个衣裳被褥,什么时候让他洗过?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杜淳钧翻了个白眼,他不懂这有什么好心疼的,这就不叫带了随从了?也就是没那么方便而已。

    杜尘澜恍然大悟,刚才他听说要自己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他还特地看了杜海州的双手一眼,怎么也不像是常洗衣裳被褥的手,这手看着就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原来还有这种操作?这不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想必书院中很多家中富裕的学子都这么做。

    毕竟那些个少爷,哪里做过这种粗活?

    杜海州闻言脸色沉了沉,这做法书院中家境好的同窗都这么做,可不止他一人。只是大伯这般明晃晃地说出来,就有些伤他脸面了。

    “哎呀!就是让州哥儿自个儿照顾自个儿,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读书太忙,又费脑子,有人照顾总能轻松些,也好让他将精力都放在读书上。毕竟那书院的规矩这么重,又竞争如此激烈。州哥儿能每次月考都在前五十,那也算难得了。”

    杜淳岷怎能容忍旁人中伤自己的宝贝儿子?即便是大哥也不行。

    杜尘澜在一旁默默观察着众人,刚才还一幅祥和的表象,这会儿就明里暗里地撕起来了,简直比前世那些所谓的塑料姐妹花都要塑料。

    这才多久?好歹也等吃过饭吧?

    “老太爷来了!”花亭外又传来了禀报声,这次花厅中的男丁都往外走去,准备迎一迎。

    杜尘澜跟在众人身后,肚子饿得唱起了歌儿。一大家子人,直至陆陆续续到齐,都花了小半个时辰。

    大太太连忙指挥人去大厨房传菜,老太爷来了就能开席。

    远远跟着众人行礼之后,杜尘澜总算坐到了桌前。

    杜氏一大家子人,算上孙辈和曾孙辈,怕是得有二十来人,这还不算一些个没来的。不过这里开了三席。家中年长男子一桌,女眷一桌,晚辈一桌,杜尘澜自然是坐在小辈一桌的。

    不过杜尘澜注意到,已经成婚的孙辈也坐到了长辈那一桌,但是其中竟还有杜海州。
………………………………

第六十六章 手短短

    按理说,杜海州应该与他们这些没成婚的少年坐在一起。不过他得老太爷看重,坐在那一桌也算不得稀奇。

    只是杜海林这个已成了婚的还混在他们少年一桌内,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等老太爷说了些场面话,夹了第一筷之后,杜尘澜他们终于动了手。杜尘澜发现,杜海林拾起筷子就开动,速度非常快。

    期间可能察觉到了杜尘澜的目光,他抬头向杜尘澜看去。杜尘澜打量别人被逮了个正着,只得回以一笑。杜海林呆愣了一下,竟是没什么反应,又低头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杜尘澜听说过他的品性,倒也没觉得失礼。也举了筷子,想夹面前的芜爆山鸡。却不想旁边伸过来一双筷子,一块山鸡肉稳稳当当落入了他的碗中。

    他转头看去,一张笑得很甜的圆脸映入他的眼帘。

    “多谢三哥!”杜尘澜回以一笑,注意到杜海晟刚才拿的应该是公筷,这会儿才换回来。

    “自家兄弟,不必客气!你人小,手短,想吃什么尽管说,三哥给你夹!”杜海晟又露出了小虎牙,笑得很甜。

    杜尘澜强拉起嘴角,是的,他手短短!

    刚才没仔细打量杜海晟的容貌,这会儿近看,才发现对方虽然长相普通,但笑起来却异常地甜,容易让人卸下防备。

    “三哥真好!”杜尘澜不知该说什么,毕竟他们三个人坐了一张桌子。杜海晟若是不与他说话,估计难受得慌。

    那位二少爷是一个字儿都不说,只知道吃菜。

    没错,就是他们三人坐了一桌。杜尘澜很想吐槽,这么安排真的好吗?

    毕竟男子一桌根本就没坐满,何必要另开一桌给小辈?即便他们坐在了男子一桌,那也才刚刚坐满而已。

    杜氏是多有银子?这般破费,大太太这也叫会当家?为了他们三个人另开一桌,嫡庶分明也太明显了。

    虽然杜尘澜也觉得不和长辈坐一桌更自在,但这做法实在太气人了些。

    杜尘澜将吐槽放在了内心,自然不可能表现出来。而杜海林只顾吃菜,并不与他们交流,好似并不在意这种安排,不知是不是习以为常了。

    至于杜海晟,杜尘澜观察了他两眼,见他似乎也不在意,吃得很欢。当然,这只是表象,内心如何,杜尘澜从他捏筷子的手就能看出来。这得是多用力?指尖都有些泛白了。

    且一筷子菜也不管有没有夹到,只一个劲儿往嘴里送。看似专注眼前的菜碟子,实则根本心不在焉。

    终究还是个少年,哪里能做到无动于衷?

    杜尘澜叹了口气,这一餐饭,吃得很无聊。不过今儿的菜色确实不错,能看出来,很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嗯?怎么林哥儿他们三人坐了一桌?这岂不是太浪费了?咱们这一桌也没坐满,都是家中男丁,何故要分开坐?”杜高鹤皱紧了眉头,看向身旁的老太太,不悦地问道。

    大太太闵氏坐在屏风之后,原本还兴致高昂、笑容满面,与秦氏相谈甚欢。突然听到老太爷提出质疑,闵氏的笑容逐渐变得僵硬。

    原本笑容可掬,正在为杜海州夹菜的老太太也不由得沉下了脸。

    “之前不都是这么坐的吗?咱们杜氏的规矩一向如此!”嫡庶分明。。。。。。

    老太太侯氏并未将话说完,杜淳枫虽然也是庶子,但好歹已经有了家世。再者杜氏直系子嗣也不算多,因此这才默认了他坐在这一桌。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虽说老祖宗的规矩不可忘,可咱们杜氏一向提倡节俭。三个小娃坐一桌,实在太过浪费!”

    杜高鹤看了一眼那方孤零零的三人和一桌子的菜,还是有些看不惯。

    目光在杜尘澜身上划过,只见杜尘澜已经放下碗筷,十分乖巧地坐着。而晟哥儿却望向了这边,眼中还带着几分希冀。至于杜海林,不提也罢!

    “我吃饱了,请诸位长辈慢用!”杜高鹤刚从杜海林身上移开目光,就听得杜海林的声音传来。接着一道人影很快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杜高鹤的脸色不由得更沉了几分。

    杜尘澜也不禁被他这操作惊了一下,这?也太有个性了!长辈还未离席,这就走了?而且还未得长辈首肯,如此做派,令杜尘澜佩服得紧!

    或许众人已经习惯了杜海林这性子,也没人对他的行为发表什么意见。

    “都坐过来吧!”杜高鹤朝着杜尘澜他们招了招手,他身旁的老太太欲言又止,只是在她看了老太爷一眼之后,终究还是忍住了。

    杜尘澜心中再次吐槽,其实他已经吃好了。

    杜氏的家宴也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毕竟是商贾传家,规矩还没这般严苛。再者众人凑在一起本就是为了喜庆,若都只顾闷头吃菜,那家宴也失去了意义。

    “二弟,没想到这次去江南如此顺利!来,为兄敬你,辛苦了!”大老爷拍了拍身旁杜淳岷的肩膀,脸上满是笑意。

    “大哥客气了,这不是兄弟应该做的吗?咱家都是父亲做主,他指派下来的差事,我哪敢不遵从?”杜淳岷哈哈一笑,端起小巧的白瓷酒盅一饮而尽。

    杜尘澜立刻竖起双耳,不由在心里再一次感叹杜淳岷的精明。刚才大老爷话中的意思,仿佛杜氏现在的当家人已经是他了似的。

    杜淳岷简单一句话,就将杜淳钧的话给挡了回去。

    杜淳钧正举杯,闻言隐在宽袖下的嘴角一抽,随即又恢复了笑容。

    “老二,那些布匹的成色你确实都验过了吧?价钱如此便宜,老夫担心里头有猫腻。”杜高鹤还是有些不放心,杜淳岷这次没去第一次去的那东家,而是换了一家。

    “瞧父亲您说的,儿子做事您还不放心?儿子一下船,那吴管家就寻来了。他们当时正在码头处着急寻买家,好将手头的布匹脱手,因此价钱才便宜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事儿,哪里能经常碰到?原先儿子也不敢信,后来调查了一番,这才下定决心的。”
………………………………

第六十七章 天上掉馅饼

    “若不是那原东家坐地起价,儿子也不会换东家采买。说什么布匹供不应求,我就不信了,江南本就是丝织布匹盛产之地,难道还会卖断不成?他不就是看着咱们去得快,知道咱们生意好,这才想宰肥羊吗?”

    杜淳岷冷哼一声,这孙东家当他是傻的?

    “你若是正正经经,认认真真验过,那老夫自然不担心。可你这次回来比预算早这么多日,老夫担心你敷衍了事。毕竟咱们这次采买出了不少银子,可不能出什么差池!”

    杜高鹤对这个二儿子还是有几分信心的,其实老二看着有些憨,实则十分精明。

    不过这天底下有这么巧的事儿,还就让老二给碰着了?这简直是送上门的银子。

    据老二说吴管家的主家是晋北人士,说是家中出了大乱子,急需用银。这不,刚去江南采买的布匹就要便宜出手,叫老二捡了个便宜。

    杜高鹤走南闯北多年,什么骗局没见过?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好事儿,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他还真没见过。

    “去江南的行商多得很,也不是没人能吃得下那批布料。为何他不找别人,偏偏找了你?若当真便宜,应该有很多行商抢着要才对!”

    “父亲!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不是谁家都有咱杜氏家大业大的。去老东家那儿采买大多都是只付一半银子,谁身上会带这么多?还有那出得起的,却压价得厉害。咱是实在人儿,已经很便宜了,咱不能趁火打劫啊!您说是不是?您若实在不放心,等明儿您和大哥他们一起去库房看看,看儿子所言是否属实?”

    杜淳岷知道自家父亲小心,可他已经再三保证,之前验过好几次,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才敢将这批布给采买回来。

    他不是傻子,难道还不知道世道的险恶?

    他前前后后验了不少次,可不敢掉以轻心。那可是十万两银子,他还能不上心?

    杜高鹤沉默不语,这次老二带去十万两银子,其实是定金。因之前好不容易得来的捐监名额花费了不少,他想在孙东家那儿赊上一批料子。等卖了银子,杜氏周转开了,也算解决了杜氏眼前的困境。

    更何况杜氏还不止布庄一个生意,其他铺子周转不灵和积压存货的情况,比布庄还要严重。

    谁知老二这次没去孙东家那儿,而是另外找了个卖家。不过,这价钱也确实便宜。他们杜氏得了便宜料子,若是卖得比旁家再便宜些,相信他们手中的布料能很快脱手。

    “父亲!富贵险中求,您也不必太过担忧。等明日,儿子陪着二弟去库房看看!”杜淳钧也忍不住开口劝道。

    在老二回来之后,父亲就与他们商谈了大半日。他知道父亲担心布匹出现差池,其实他心里也担忧得紧。十万两银子毕竟不是小数目,他也是迫不及待要去库房查验了。

    “嗯!此事等明日再议!”几人不再讨论这个话题,开始问起了杜海州在书院的琐事。

    杜尘澜闻言心中思忖,听这意思,是杜淳岷这次去江南采买占了个大便宜。

    原先的主家坐地起价,比第一次采买贵了不少。而这次去,杜淳岷碰到了个急需出手的东家。那东家手中正好有一批货,并且在杜淳岷一下码头,便找上了他。

    杜尘澜在心中将此事捋了一遍,此事确实太过凑巧。若是急需出手,价钱压得很低,那根本就不愁卖出去,总有大户能吃得下的。

    他不知其中细节,也无从判断,只能理性地分析。

    第一,那吴管家在码头徘徊了多久?中间又找了多少买家?那些买家为何没有与那吴管家谈拢?

    第二,那吴管家的主家是不是经常往来江南与晋北之地,又是在哪家买的货?为何不找原卖家协商,将货退回去。即便损失点银子,那也总比贱卖了要强吧?

    第三,做这等大买卖的,想必认识的人不少。不管是对家,还是交好的,都能看着不管?起码对家肯定会想将这些布匹给接手过来,毕竟这么便宜。

    第四,那孙东家为何要坐地起价?相信有远见的人都不会这么做,毕竟还想做下回生意。

    倘若当真布匹贵了,那也不可能只有孙东家一家涨价,更不可能一下子涨到让人无法承受。

    其实验货才是最后一步,前面四点最为重要。毕竟验货这种事儿,刚开始不可能每匹布料都仔细去一一察看,只会从中抽取。

    但这里头的猫腻也不少,若是刚开始给的货是好的,可装上船之后才出问题,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于装上船之后还是好的,可等到了目的地之后,卸货才会发现其中问题。

    因此,许多行商采买都不喜欢找那不熟悉的。像这种急需周转的,只会是一锤子买卖,日后再也找不到人了。

    而老东家却不可能跑,并且一般采买都先只付一大半银子,剩下的等之后再结算。双方签订契约,若是布匹本身有问题,还能再协商。

    一次性付清,且还不是熟悉的东家,风险很大。

    想到这里,杜尘澜又不得不摇了摇头,这与他何干?当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二老爷不傻,老太爷也是个经验丰富的精明人。难道他能想到的,他们会想不到?

    “小五,难道是不认同为兄的言论?”

    突然一道声音打断了杜尘澜的思绪,他有些茫然地抬头看了过去。

    只见杜海州沉着脸看向他,而全桌人都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聚集在他身上,正等着他的回答。

    嗯?刚才众人好似正在讨论杜海州书院之事,他也没注意听,谁知道杜海州说了什么?

    “怎会?四哥见多识广,哪里是弟弟这等没见识的人能比的?”杜尘澜只好打了个哈哈,反正这么说准没错。

    果然,一桌子人都脸色稍霁,尤其是杜海州和老太太。

    杜淳枫担忧地看了一眼杜尘澜,这小子从刚才就开始心不在焉,这么小的人儿难道还有什么心事不成?
………………………………

第六十八章 画大饼

    “五弟也别妄自菲薄,为兄比你多读几年书,自然知道得多些。你如此聪慧,日后定能胜过为兄!”

    杜海州脸色缓和了不少,也打了个官腔。

    “读这么多书做什么?他又不像你似的要考科举,能识得些字儿就成了!”老太太突然开口说道。

    此言一出,桌上的气氛顿时静默了下来。

    杜尘澜无奈地笑了笑,您老与老太爷还真没默契。老太爷都知道现在拿个萝卜吊着他,您是专门来拆他的台吗?

    杜尘澜已经有了打算,自然不会将老太太的话放在心上。

    杜淳枫的脸色彻底黑如锅底,母亲这话到底是父亲的意思,还是她自己的意思?

    父亲已经答应给澜哥儿一个机会,母亲这一句话,将澜哥儿的希望一举破灭。若是灰了心,书也读不进去了。

    “既然说开了,那就来说说捐监的事。咱们杜氏有一个捐监的名额,这大家都知道。”老太爷无奈地放下了碗筷,神情十分肃穆。

    屏风后的女眷也都竖起了耳朵,这可是关系到各个房头日后的出路。

    “本不想在今日提起此事,可你们怕是也等不及了。咱们今日就掰扯清楚,也免得多生是非。”

    杜高鹤沉吟片刻,又道:“咱们杜氏是商户,若想改换门庭,成为官宦人家,那就得府中子孙走仕途。父亲临终前,还惦记着此事。这个名额得来不易,耗费的银钱超乎你们的想象,杜府为此差点周转不灵。不过,好歹还是到手了。怎么来的,你们心里清楚,只不好出去乱说。若是让老夫知道你们谁嘴上没把门儿,那就别怪老夫不留情面!”

    杜高鹤狠戾的目光在众人面上划过,众人立即正襟危坐,摆出听训的架势。

    屏风后的秦氏暗地里撇了撇嘴,还不许出去说,这府城几大世家,谁不知道?说不说的,有甚区别?

    “既然这是长辈的遗愿,那咱们作为晚辈,自当努力去实现。因此,这名额,便只能给咱们杜氏最有希望之人。”杜高鹤边说,边看了杜海州一眼。

    杜海州立即挺直了腰板,如今杜氏最有希望的,便是他杜海州。

    他明白祖父这么说,也是想表面上一碗水端平罢了!毕竟长房的恒哥儿也在读书,且才刚启蒙,焉知日后会不会有出息?

    两年后正是童生试,等众生考试过后,才有机会被举荐,进入国子监。他已经进学多年,正等着这次机会。

    不然他何必如此辛苦,整日不是读书,就是练字,简直是废寝忘食。

    其实读书,天分真的尤其重要。只有努力过,才会知道自己的天分有多差。他若不是比寻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又怎会考到前五十以内?

    书院卧虎藏龙,天资聪颖之辈占绝大多数。像他这般努力的,更是比比皆是。

    其实他也是报喜不报忧,并不是每次都考到前五十。今年他更是力不从心,当真是难得冲进五十以内,只不过他不会告诉府中罢了!

    父亲和祖母他们或许会相信他的话,可他瞒不过祖父!因为祖父会在他每次月考和季考之后,迅速拿到他的排名。

    只是,他认为祖父对他是有偏袒的,并未对府中言明罢了!

    杜玉恒年龄尚幼,祖父应该等不及了。杜尘澜是庶出的嗣子,身份不匹配,对杜氏也不会有多少忠心。其他孙辈更不必说,都从商了,谁还有心思科举?

    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谁最有希望,不是看谁读书早,也不是看谁的天分高,而是同时看天分和努力。如今州哥儿、恒哥儿和澜哥儿都在读书,他们三人,老夫再给两年的时间,谁最让老夫满意,这名额就给谁!”

    杜高鹤瞥了杜尘澜一眼,见杜尘澜垂眸凝思,脸上也是毫无波动,还是点了点头。此子的心性倒是好的,天分也不错。只可惜,不是他杜氏的嫡亲血脉,更何况他的身份还未查明。

    杜淳枫松了口气,看来父亲不打算食言,他也就放心了。

    坐在杜淳枫身旁的杜尘澜能明显感觉到父亲松了口气,他不由得心中感叹,爹啊!您可是放心地太早了。老爷子这是在画大饼,吊着他和长房呢!

    反正他是看出来了,或许老爷子对杜海州的表现还不满意。。。。。。

    杜海州却绷紧了皮,虽说他肯定祖父会选自己,但祖父这般说,他还是免不了要担心。

    “今儿老夫的话就撂在这儿了,你们好自为之。日后是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人。还是碌碌无为,一辈子为生计操心,这都看你们自己了!”

    “是!孙儿日后自当加倍努力,不会让祖父失望的。”杜海州率先站了起来,向着杜高鹤深行一礼。

    杜高鹤见杜海州如此慎重,便知是将他的话听进去了,他心中甚为满意。

    看来,没有人与之相比,便没有动力。

    “孙儿也会努力进取,多谢祖父给孙儿这次机会!”不管心里怎么想,既然对方说了场面话,杜尘澜自然也是要表态的。

    “好好好!”杜高鹤扯着胡须,笑得一脸开怀。

    杜海州转身看向杜尘澜,杜尘澜朝他笑了笑,对方一愣,随后便扯了下嘴角,表示回应。

    两人心照不宣,从今日起,他们已经是对手。

    不过,杜海州却也没太将杜尘澜放在心上。在府城读书,还才刚启蒙,能比得过他在晨鹭书院进学?

    “你们用吧!老夫先回院子了!”杜高鹤说完,便起身往外走去。

    屏风后的三妯娌皆是神情各异,钱氏拿帕子捂住嘴边抑制不住的冷笑,老爷子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大太太僵着脸上的假笑,原本和秦氏凑得挺近的她,不动声色地挪了挪身子。

    秦氏脸上满是压制不住的狂喜,他们州哥儿不正是杜氏最聪明的儿郎了吗?这人选,非洲哥儿莫属啊!

    她斜了一眼闵氏,想必大嫂心中也是这般认为的,只是不肯承认罢了!不然州哥儿一回来,大嫂为何上杆子巴结?

    至于钱氏,秦氏连看一眼都不曾。钱氏这辈子都只能是个庶子媳妇儿,将来分了家,与他们的差距就更远了。
………………………………

第六十九章 不是考进去的

    “这是怎么了?怎么都不吃菜?来来来,咱们妯娌碰一杯,日后家宴也是办一次少一次了!”秦氏突然举起酒杯,朝着闵氏和钱氏示意。

    闵氏闻言微皱眉头,这话说得实在不是好兆头。办一次少一次,这不是诅咒府上人不齐吗?

    钱氏也很诧异,这秦氏,当真如此无脑?

    谁想秦氏咯咯地笑了起来,“日后大房继承家业,咱们州哥儿考取功名,去了京城。至于三房。。。。。。”

    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