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霸天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郡主见事情解决了,便起身客气地问道:“胡大人要不要留在郡王府用饭?”
胡大人见郡主率先站了起来,明显一副送客的架势,于是,她连连推辞道:“下官还有急事,就不劳烦郡主了,下官先告辞了。”
胡大人心想:“她见郡主一面都要拿珍宝交换,若是她真的在郡王府用饭,恐怕今天她连这身皮都没有了。”
果然传言为真,郡王府不做赔本的买卖。
郡主见胡大人推辞,心里正趁她的意,于是,郡主立马向外道了一声:“来人,送客。”
接着,便出现了两个小斯把胡琪送到了府外。
……
待胡琪走后,郡主拿起了那颗珠子随手把玩着,心中疑惑道:
还命丹真的有包治百病的功效吗?看着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啊,不过摸起来倒是极为舒服。
此刻,郡主突然想到了陈子为,陈子为摸起来也是这种感觉,滑滑的,像水一般,但是陈子为比它多了一份柔软,多了一份温润。
接着,郡主便想起了陈子为昨天晚上的事,便愤愤地把珠子丢在了匣子里,盖了起来。
郡主拿着匣子直接去了书房,然后她推开了旁边一个不起眼的灯柱,随之脚下便随机打开了一个缺口,里面出现了一个长长的阶梯,郡主沿着阶梯走了下去。
这是一个地下收藏室,里面存放着郡主这些年来收集的奇珍异宝。
这些奇珍异宝按照稀有程度分放在了不同的位置,越是罕见,放的越高。
郡主到了收藏室后把这个匣子放在了最上面第一层的中间位置。
……
星辰苑,陈子为吃力地睁开了眼睛,一道光束立马照了进来。他眨了眨眼睛,努力地适应着这束刺眼的光芒。
陈子为知道,天已大亮,庆幸的是,昨夜,他逃过去了。
他努力地想要起身,可是,双手却无力支撑着他的躯体,他最终还是躺在了床上。
感觉到喉咙干枯难忍,他向外面喊到:“无抑,在吗?”
无抑此刻就在外间守着,听到陈子为的唤他立刻跑到了陈子为身边,欣喜道:“驸马,你醒了,太好了,无抑这就去禀告郡主。”
陈子为正欲吩咐无抑把旁边的水递给他,可是,他还没开口,就感到嗓子很痛很痛,紧接着无抑就跑了出去。
唉,眼见房里并无一人,此刻陈子为只能自己动手去拿水喝。
于是,他伸出手臂一点一点地向那杯水移去,随着手臂的伸长,身体也就一点一点向桌边倾斜。
在手刚触到茶杯的时候,陈子为暗喜,马上就能够到了。可是,那茶杯却由于手指的触碰重心不稳,此刻正在桌上摇摇晃晃。
最终,“啪”的一声,茶杯摔碎在地。
郡主听无抑禀告说陈子为醒了,她便往星辰苑赶去,此刻她刚踏进房门,一声清脆的陶瓷落地声立马传来,她心中一震,急忙跑到了里间,担忧地喊到:
“子为,出什么事了?”
………………………………
第二十六章 辰儿请安
这天晚上,御书房的灯像往常一样亮着,女皇依旧在伏案持笔批阅奏折。
御书房的灯添了好几回,此刻,夜,已经很深了。
御书房外,一个灯光在缓缓地移动,一个娇柔的男子在身旁宫婢的提灯指引下,提着食盒缓缓地向御书房走去。
御书房前,一个守门的太监见到有人前来,立马提起了精神,他慌忙走了过去,上前阻拦道:
“李贵侍稍后,老奴这就前去禀报。”
说完,那太监便去了。
李贵侍因为刚刚被阻拦,很不高兴,心中愤愤道:
“凭什么他高皇后不用通禀就能直接进去,本宫却不能。他李家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连这点权利都没有。”
如今,连一个小小的太监都敢拦他的路。
他不甘心,为什么?为什么?
很快,那太监就出来了,向他行礼道:“女皇陛下请李贵侍进去。”
李贵侍听道这,“哼”的一声,瞥了那太监一眼,趾高气昂地走进了御书房。
那个太监见此,慌忙地给李贵侍让了路。
作为太监,这点眼色还是要有的,毕竟在这宫中,得罪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以后免不了是要吃苦头的。
此刻,御书房,书桌前,无数本奏折摆满了整个御书桌,女皇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时地扶着额头,显然她正在为秋猎的事情而烦心。
李贵侍进了御书房后,看到了女皇立马恢复了一副乖巧的模样,轻声细语道:
“女皇陛下安好,奴家给女皇陛下请安。”
女皇抬头看了一眼李贵侍,不仅问道:
“起身吧,这么晚了,辰儿找朕有何要事?”
听闻最近朝堂上在商议有关秋猎的事宜,他本想从女皇口中套出几句话来告知家中母兄,但如今他看到满桌子的奏折,便也猜出了女皇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决定。
据李若辰多年观察,若是女皇在思考某件事心中尚无定论时,她会拿朝臣的奏折反复推敲,奏折是平铺着放在桌子上的。
但是一旦女皇心中有了概论,她会批阅一本奏折然后规规矩矩地放好,桌子上会是整整齐齐的。
此刻李若辰见女皇陛下眉头紧蹙的样子,便没有多说别的话题。因为他知道,就算他现在问也问不出个什么结果来,于是,他便只是答道:
“辰儿知道陛下近日来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饮食,所以辰儿便亲手为陛下做了莲子粥,还请陛下食用。”
女皇见李若辰说明了来意,再看他面色很是担忧的样子,女皇心里不禁一软,便道:“辰儿辛苦了。”
“不辛苦,只要女皇陛下安康,辰儿便心满意足了。”
见女皇没有抗拒他深夜前来,李若辰便主动打开了食盒,端出了一碗莲子粥,恭敬地递到了女皇的面前,“女皇陛下,趁热喝。”
女皇从李若辰手中接过了莲子粥,拿着汤勺开始食用。
此刻,在这寒冷的夜晚,在女皇忧心的时刻,李若辰奉上了一碗暖暖的粥,女皇心里甚是欣慰。
女皇品尝着李若辰做的莲子粥,一勺勺地把粥送进了自己的口中,赞赏道:
“嗯,辰儿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李若辰听到女皇的夸赞,开心道:
“陛下喜欢就好,辰儿很是开心,以后若是女皇陛下想喝,便派人告知辰儿一声,辰儿给陛下送过来。”
女皇看着李若辰开心的样子,不禁想起了辰儿初次进宫的样子,那时,她第一次见他,他也是这样满脸微笑地望着她。
但是想起了如今的朝局,女皇心中不禁哀叹:“你若不是李家的儿子就好了,那么朕还可以再多给你些宠爱。”
天辰国人人皆知,尚书李瑜势力庞大,朝中亲信遍布,甚至达到了可以与刘丞相比肩的地步。女皇知道,朝廷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她不能再放任李家继续发展下去,威胁到皇权。
所以,这些年,她处处打压尚书府,也正因为如此,辰儿的家人也极少来宫中探望。
此刻,看到辰儿一副单纯乖巧的模样,她心中着实不忍。
其实,她很想问辰儿是否想让家人进宫探亲,但是她又害怕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
李若辰看着女皇陛下心有所思的模样,问道:“陛下若是有什么烦恼,可以说与辰儿听,辰儿愿意为陛下分忧。”
女皇放下了手中已经喝完的莲子粥,听着李若辰善解人意的话,犹如一股暖流注入了心间。
女皇顿时觉得这么多年她愧对了李若辰。
当年,辰儿正直大好年华,却被李瑜送进宫中,成为了她的贵侍。
多年以来,辰儿侍奉自己细心周到,无怨无悔。虽然自己比辰儿大了许多岁,但是辰儿却从未在意,对待自己犹如妻主,她可以看的出来,辰儿对她是真心实意的。
女皇起身,合上了还未批改完的奏折,看着李若辰道:“朕听到辰儿这话已经非常高兴了。”
“朕也许久没去你那儿了,今晚就去你那里,陪陪你,可好?”
李若辰听到这话心中欣喜无比,缓缓地依偎在女皇的怀里。
“陛下,你都好久没来了,辰儿想你了,怡儿也想她母皇了。”
听李若辰这么一说,女皇这才记起玉怡来,玉怡是女皇的幼女,也是她和李若辰唯一的孩子,女皇当然对她宠爱无比,但是又极为严格。
记得上次,女皇去双云殿时检查玉怡背诵天辰国的朝纲,玉怡因为贪玩没有背完,她一气之下,罚她去祠堂面壁思过,要求她七天之内写完一千遍,否则不准出祠堂。
那天,辰儿在旁边苦苦哀求她:“怡儿年龄还小,不能受如此重罚。”但是,她却狠下心来,对辰儿的哀求置之不理。
天辰国规定,皇家子嗣和朝廷百官必须熟知天辰国的朝纲律例。每年,朝廷都会派出监考官来检查文武百官对朝纲律例的熟知程度,没有达到要求者将会被罢黜官职,驱逐朝堂。
朝纲律例是国家的法律,是人人皆要遵守的,是国之根本,是社会之基,每年的朝纲修改都是女皇亲自参与,可见其重视程度。
所以,作为皇家子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女皇看着依偎在自己怀中的辰儿,宠溺地道:“朕知道了,走,我们这就去看怡儿。”
女皇携着李若辰出了御书房,向双云殿走去。
双云殿中,灯火通明,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伏案在桌子上,手里拿着毛笔不知在描摹着什么。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向她喊来:“怡儿,快出来,母皇来看你了。”
那女孩听到父亲的喊声立马放下了手中的笔,跑出了殿门,问道“父亲,母皇真的来了吗?”
李若辰看着自家女儿急急忙忙的模样,宠溺地说道:“怡儿,慢点,小心门槛。”
玉怡听到父亲的提醒,这才注意到脚下的门槛,可是,已经晚了,她的脚被高高的门槛绊到了,身体正在倾斜,“啊……”
“怡儿,别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女皇一把接住了玉怡,玉怡就这样跌倒在了女皇怀里。
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玉怡连忙挣脱女皇的怀抱,委屈地道:“母皇,对不起,怡儿知错了。”
女皇看着自家女儿那委屈的小模样,笑了笑,哄着道:“好了好了,母皇又不是真的责怪你。”
女皇说完便抱起了玉怡,走进了殿中。
“怡儿又重了。”进殿后,女皇把怡儿放下,抚摸着她的额头。
“那是不是母皇抱不动怡儿了。”
女皇笑着:“现在还能抱得动。等以后怡儿长大了,母皇就抱不动了。”
这时,女皇无意间瞥见了一旁的桌子,桌子上还铺着几张纸,凌乱地摆放着,于是,便问道:“怡儿在写什么?告诉母皇。”
玉怡听到母皇问话,立马想起了她桌子上画的画,就连忙跑去把那幅画藏在了身后。
女皇看着她的小动作,无奈地笑了笑。
“怡儿,母皇看到了。拿出来让母皇看看。”
女皇向玉怡伸出了一个宽大的手掌。
李若辰在一旁看着,心想:怡儿画的到底是什么?
李若辰在一旁开始揪心起来。
怡儿这才从祠堂出来没多久,可不能又被罚了,否则后宫中的那些侍夫们又该来看他的笑话了。
怡儿看到自家母皇脸色变得严厉起来,便慢慢地把身后的那张纸拿了出来,怯弱地交到了母皇的手中。
女皇拿起那张皱巴巴的纸张,展开,看到上面画了三个人,其中一个女子抱着一个小孩,旁边站着一个男子,那男子依偎在女子的身边,他们都笑着,笑得很开心。
女皇瞬间就明白了,这分明画得就是自己、辰儿和怡儿啊。
李若辰看着那画面,内心被触动了。这就是他一直所期盼的,这幅画道出了他的心声啊。
女皇看着玉怡,眼睛湿润了,她抱起了玉怡道:
“怡儿,你若是好好读书,母皇就会时常来看你的。”
听女皇如此说,怡儿立马搂住了她的脖子,乖乖地道:“怡儿答应母皇,以后一定会好好读书。”
这是女皇对玉怡的期望,也是对她所有子女的期望。
………………………………
第二十七章 秋猎事宜
朝堂上,女皇坐在大殿中央,看着底下的一帮大臣,威严地道:
“对于今年的秋猎事宜,众爱卿有何见解?”
此话一出,胡琪胡大人立马上前禀告道:“回女皇陛下,微臣认为今年的秋猎像往年一样举办即可,虽然今年我国的收成提高了两倍,但是也不可太过于铺张浪费。”
女皇赞同地点了点头:“朕也正有此意,一切从简。”
毕竟百姓生活安定才是最重要的,过于铺张浪费,百姓劳役赋税就会增重,那么她长久以来建立的稳定局面就会土崩瓦解。
胡琪的提议正符合女皇之意,只是这秋猎负责的人选着实令她犯难。
于是,女皇继续问道:“那这件事应该交由谁来负责?胡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针对女皇问的这个问题,胡琪也想了好久了,但是除了陈真之外,她实在是的想不出别的人选了。
于是,胡琪为难地无奈道:“回禀女皇陛下,每年的秋猎都是交由陈真陈将军负责,可是,陈将军至今仍然幽禁在府中。除了陈将军之外,微臣实在想不出其它能够担任此事之人。”
女皇听到胡琪的话后,微微皱了皱眉,看着底下大臣们正在窃窃私语,女皇道:“其他人呢?朕想听听你们的见解。”
胡琪听到女皇问其他大臣的意见时就明白了女皇对她的意见不是太满意,于是,在得到女皇的默许后,她就自觉地退回到了朝列之中。
听到女皇问话,这时,李瑜李尚书站了出来,她一本正经地禀告道:“女皇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交由高大人负责甚为妥当。”
女皇看到李尚书站了出来,瞬间提高了警惕,疑惑地问道:“李爱卿,那就说说你的见解。”
李瑜有条有理地回道:“高大人做事严谨,思维缜密,经常出入各种场合,所以微臣认为,高大人比朝中任何人都清楚秋猎的事宜,况且,高大人与郭统领素有来往,秋猎期间,她们相互配合,秋猎时必定能够保护在场所有人的安全。”
李尚书此话一出,朝中诸臣一时间纷纷议论。
群臣中,高大人不时地看向了李瑜,见她刚刚义正言辞,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高大人心中甚是不解。
她与李尚书在朝廷上向来政见不合,针锋相对,如今,这李瑜怎么推荐起自己来了?
李瑜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女皇知道,朝中两股势力暗潮涌动,李尚书势力庞大,为了平衡权利,她赋予了高大人很多特权,目的就是为了钳制李尚书。
不仅如此,她还封高大人的儿子为皇后,目的就是打压李瑜。
女皇如今深深地懊悔着,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是她自己,她愿不得别人。
那年,她的弟弟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邵欣,使本就甚得人心的邵欣如虎添翼,一时间邵家权势滔天。
而这很快引起了有心之人的嫉妒,甚至有人上书说邵欣手握兵权,大权在握,威胁到了皇权,若是有一天邵欣起兵造反,她便犹如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自此以后,她便觉察到朝堂之上隐隐出现了一股势力,一股与邵大将军敌对的势力。
女皇起初非常信任邵欣,加之那是她弟弟选择的人,她当然不会怀疑邵大将军的忠心。
可是自那天以后,她却这份信任产生了动摇。
那天,她去微服私访,在路过一个村子时她无意间听到了两个小孩的对话,至于对话内容,她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其中一个孩子道:“邵大将军勇猛威武,在战场上以一敌百,我长大后想当像邵大将军那样的人。”
“我要当这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最厉害的人?你说女皇和邵大将军谁厉害?”
“当然是邵大将军了。”
“要是邵大将军是女皇就好了。”
“……”
女皇听此,心中狠狠地道:原来百姓们是这样看待她的,她堂堂女皇还比不过一个邵将军,那要她这个女皇还有何用?
那天听到这段话后,她就结束了那次微服私访,回到皇宫后,她就借机把邵大将军支去了边疆。
后来,在有心之人的一次次谏言下,她最终动摇了。她听从了有心之人的建议,开始逐渐削弱邵欣的兵权,每次边关告急时她几乎都会让邵欣前去,目的就是让她远离朝政。
再后来,另一派的势力逐渐强大,慢慢地发展成了一股不可控的力量,而李瑜当初就是这股敌对势力的一员。
最后,邵欣战死边疆,尚书府一手遮天,为了打压尚书府,女皇开始了分权制衡,除了刘丞相外,高大人亦她提拔的是一股与尚书府抗衡的势力。
但是今天,李瑜竟然推荐高大人负责秋猎,女皇甚是疑惑,这是怎么回事?
这李瑜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她一时间看不清楚,如今眼看秋天秋猎时日将近,当下之急还是先找到这负责秋猎的合适人选为首要。
于是,女皇开始往刘丞相那里看去,在见到她一副考虑成熟的样子后,她便点名道:“丞相,你如何看?”
刘丞相沉思了良久,听到女皇问话,立马站出来回禀道:“女皇陛下,微臣以为李尚书言之有理。”
女皇听后一震,怎么连刘丞相都站在了李尚书那边?
只听高大人接着道:“只是……”
女皇听此心里缓缓松了一口气,“丞相但说无妨。”
刘丞相继续道:“只是高大人从未有过办此等大事的经验,所以微臣认为秋猎期间可以暂且解了陈将军的幽禁,让他从旁协助高大人。”
此话一出,众朝臣瞬间沉默,现在谁不知道,对于陈将军那件事,女皇已经不愿提起,现在刘丞相说竟然要放出陈将军,恐怕会惹来龙颜大怒。
此刻,众臣都在等待着女皇的怒火。
女皇则沉思着,放陈将军出来?
过了好久,众人等待的怒火没有到来,等来的却是女皇的一句话“朕准了。”
李尚书听到女皇的话后,心里笑了笑,她就知道女皇还是信任陈将军的。
这把她赌对了!
接下来,她就是要利用女皇的这份信任置陈将军于万劫不复之地。
陈将军,这么多年了,我们之间的恩怨也该好好算算清楚了。
高大人知道,这次秋猎事宜她是不做也得做了,但是她隐隐觉得李尚书不会那么好心,白白送给自己一个在女皇面前表现的机会。
于是,她现在心里充满了担忧。
……
下朝后,一封圣旨就来到了陈将军府,陈将军虽然不知道什么事,但是她可以肯定的是女皇不是来给她定罪的。
因为她知道郡主的作风,答应过的事她一定会做到。这也就是这么多年郡王府横行霸道整个京城,但是却不会引起众怒的原因之一。
果然,那太监宣读完圣旨,不是为她与郑将军的那件事而降罪于她。
但是,让她吃惊的是,女皇竟然让她协助高大人主办秋猎事宜。
陈真接到这份圣旨后满是震惊,她的幽禁解了,还获得了这么一个在女皇面前表现的大好机会!
此刻,陈将军的心里充满了感动,这是女皇陛下对她的信任,她陈将军为国尽心尽力,能得到女皇的如此对待,就算赴汤蹈火她也在所不辞。
陈将军跪在地上,把头重重地磕了下去,无比忠心地谢恩,“女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陈将军如此,那个太监心想,陈将军果然是忠臣呐,他把圣旨交到了陈将军手里,把陈真扶了起来。
陈将军接过那份圣旨,紧紧地把它攥在了手里。
待扶陈将军起来之后,那太监恭敬地对陈将军说道:“老奴恭喜陈将军,时候不早了,老奴就先回宫复命了。”
陈将军派人送走了那太监之后,紧接着就回到了书房。
被幽禁在府的这几天,陈将军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因为他那里也不能去,就只能埋头在书房整理书籍。
有一天,偶然间她在一本书上发现了几行大字,她觉得甚是熟悉,就反复看了几眼,突然,她记起了那是她夫人的字迹。
自发现那本书起,陈将军几乎养成了每天翻看这本书的习惯,因为见到了这字迹就如同见到了夫人一般。
自陈子为的父亲去世后,陈将军每天就使自己处于忙碌之中,从不愿停下,因为她知道,每当她停下脚步的时候,她就会想起以前的种种,她就会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伤痛。
这些年来,陈将军每天都在想,如果回到当初,她定不会放手,哪怕和他一起赴死,她也不愿独自一人活在世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