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寺杏花之寻亲-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全部种了下去。”

    “什么,已经全部种下地了?你们怎么不告诉我一声?”龚氏想都没想便尖叫道。这该死的一家人,肯定是瞅准了她不在,这才开始行动的。

    想了想又觉得这话不对,便幽幽地说道:“我和你二弟也可以来帮忙不是。现在天气热,把孩子热着了就不好了。看来,大嫂还是没有把我们当作一家人啊!”

    闻言,李氏也不生气,不疾不徐地说道:“弟妹啊,那几日你正好在娘家,听说你娘病了,对了,她老人家的身体怎么样了?”

    龚氏这才恨恨地说道:“已经好了,不碍事了。”

    李氏也不想惹恼龚氏,或者说根本没必要和她争吵什么。她这人凡事都想争个赢头。且这次她也是故意的,为的就是让龚氏扑个空。

    想了想,李氏便道:“我和你大哥都商议好了,若是秋天的时候这些长生果长得好,能卖个好价钱,到时候你和三弟妹家一家给二十两银子。你们拿来盖房也好,买地也好,都是可以的。”

    李氏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且他们又算是不劳而获,龚氏就算是再不高兴,也是没有办法了。想到这里,拿着鸡蛋起身就要走。

    阮玉萍却是看见这鸡蛋了,便故意道:“二婶,你这鸡蛋是拿来给我补身子的么?哎,谢谢啊。我这刚才京城回来不久,一路上颠簸,身子虚得很,还真想吃鸡蛋。”

    龚氏听了,赶忙道:“这鸡蛋啊,我准备拿回娘家的。你也知道,我娘病了。”言外之意便是阮玉萍再虚弱,也不能和一个老婆子抢鸡蛋吃。

    龚氏三步并作两步回家去了。虽然没拿到种子,但得了承诺,秋里便有二十两银子拿,也算是收获不少了。

    “娘啊,二婶什么都没做,你为什么要答应给她二十两银子啊?”阮玉珠走了出来,生气地说道。

    要知道,当初阮大朗和李氏为了八两银子就想把她给卖了。现在却转手就承诺给那个好吃懒做的龚氏二十两银子。孰轻孰重,她十分的想不通。

    “珠儿,来,到娘这里来。”李氏朝阮玉珠招手说道。

    李氏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温和地对阮玉珠说话了,平时都是风风火火地忙这忙那的。阮玉珠听了,眼泪便掉了下来,但又倔强地站在原地不肯动。

    见状,李氏便道:“你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不懂事,现在这家里也就你和你大姐知晓事情了。之前啊,的确是爹娘不对。只是,不卖你的话,弟弟妹妹一个都活不下去。你大姐又到了说亲的年纪,若是卖她,指不定就被卖到那些脏地方去……”

    说到这里,李氏也开始哭了起来。

    “那我呢,你就不怕我也被卖进去吗?”

    那段日子真的是想想都十分可怕。

    “好在菩萨保佑,你大姐比赛得了奖,得了银子又得了米粮,现在又得了地。最近啊,还买了铺子。那铺子上写的是你的名字,这是你大姐坚持要这样做的。”

    “过段时间,我们便去把你外祖母接过来,我们便搬去铺子里卖面条。娘相信啊,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阮玉珠听到铺子的名字居然是她的,一下子便明白了,其实李氏和阮玉萍不是不爱她,只是由于形势所迫罢了。也难怪李氏不正面回答她的问题。

    实在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无法回答。

    其实她心里也知道,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她是宁愿卖自己而不愿意卖阮玉萍的。只是,李氏和阮大朗首选便选择了她,她心里始终是过不去这道坎罢了。

    现在看来,倒是自己痴了。

    而且这些年她来李氏无论是被人骂被人冤枉甚至是被阮大朗打都从未哭过。现在为了她,倒是哭了起来。

    想到这里,阮玉珠走了过去,为李氏擦干了眼泪,这才道:“娘,你和大姐把铺子的名字改了吧,我不会怪你们的。我……还是改成弟弟的名字吧。”

    闻言,阮玉萍便道:“你是怕以后出嫁了这铺子就没我们什么事了吗?放心吧,大姐有信心,在你出嫁前我们再买一个铺子就是了。而且,这是你应该得的。至于弟弟,他们还小,以后再说吧。”

    阮玉珠到底是小孩子心性,听了阮玉萍的话便上前和她打闹起来。李氏看了,这才转悲为喜,开心地笑了。

    她不求阮玉萍说的事情能够实现,她只希望守着这五十亩***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等长生果发芽后,李氏便带着阮玉珠和阮玉萍进城去了。反正叶枫说了,这长生果最好伺弄了,根本不用额外做什么。

    且算算日子,铺子应该装修好了。

    按照约定,是该付剩下的银子了。

    母女三人直奔菜市场,走了几步便到了自家铺子前。

    不得不说,这个游老二的手艺的确不错,一眼望去,这二楼建的极好,如果不说的话,完全不知道这是后面才修建的。且他做工细致,已经将店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了。

    看着干净的地板以及刷的洁白的墙面,阮玉珠十分高兴,已经顺着楼梯跑到二楼去了。阮玉萍和李氏则是在查看一些细节。

    当看到之前装调料的破旧木盒子被游老二贴心地盖好时,李氏立即爽快地付了银子。拿了银子,游老二便离开了。

    就这样,李氏便带着两个女儿去不远处的木器店取回了之前预定的十三张桌子和两张床。想着虽然不远,但自己母女的力量有限,李氏便央店主帮忙运了过去。

    这店里有许多小工,又见阮玉萍姐妹长得这样好,且一看就是未婚女性,便自告奋勇地过去帮忙,不一会儿便将桌椅板凳以及床全部搬了过去,又一一安置好了。

    见状,阮玉萍又道:“谢谢几位大哥帮忙。我们是卖面条的,等开业了,请你们吃面条啊。”

    几人听了,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这一趟没白忙活。反正离得这样近,以后有的是机会搭讪。

    就这样,母女三人将锅放上灶,引燃木材便开始烧水。等水烧热了,擦桌子的擦桌子,擦床的擦床,扫地的扫地。等到下午的时候,几人都饿极了。

    只是,看着明亮的店铺,几人都笑的十分开心。

    去卖面条的店里吃了碗面,几人在心里评价了一下这面铺的优劣,这才回铺子继续布置。阮玉萍则是去了其他地方买床上用的东西去了。

    三人里就她最会砍价,买东西的事她简直是当仁不让。

    这一忙,便是忙到深夜。

    但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碗和瓢盆筷子什么的,其余一应俱全,就等将玉萍的外祖母周氏请过来坐镇就是了。

    天一黑,李氏便将铺子的门关了,锁好了,这才带着两个女儿上了二楼,就着新买的油灯将玉萍买回来的棉絮缝进被套里。

    等两床被子都缝好了,李氏一个人一床,玉珠和玉萍一床,准备睡觉。

    睡了一会儿,玉萍便道:“娘,我睡不着。”

    哪知玉珠也道:“娘,我也睡不着。”

    李氏这才道:“好了,你俩都过来,我们先聊聊,也许聊着聊着就睡着了。”

    就这样,母女三人躺在一张床上,开始聊天。

    聊着聊着,果然如李氏说的那样,母女三人都睡着了。

    因为太累,也因为没有玻璃窗,而且为了安全起见,窗户都是用木条钉死的。所以,她们没机会看见窗外的月亮。

    因为是十五的缘故,这一晚的月亮亮的惊人。

    而今晚的月亮,照亮的不仅仅是夜里的路,更是照亮了阮家人的进城开铺子的梦想。

    第二日,母女三人几乎同时醒来。只是,一看窗外却是还有些黑的。不过,街上的叫卖声已经开始了,伴随着阵阵的饭菜的香气。

    阮玉珠便道:“娘,我饿了。”

    李氏便道:“走,起床了,洗了脸娘就给你们做好吃的。”

    阮玉萍便道:“娘,我们先去菜市场逛逛吧。都说早上的菜最新鲜最便宜,我们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母女三人迅速洗漱了,这才挽着篮子出了门。将铺子锁好,便来到了菜市场。的确如此,这里的菜太多了,特别是那些老农挑在担子里的,一看就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

    只是,平时吃菜都是自家种的,现在却是需要买。

    最后,几人买了一把小葱,一些绿叶蔬菜,三个鸡蛋,一小袋白面粉,原路返回了铺子里。

    “娘,姐,那些人叫卖的声音可真大,在里面的时候我都听不见你们说话了。”

    “是啊,幸好咱们的这个铺子不在这里面,要不然啊,早上肯定是睡不着的。”

    面是昨晚就发好的,买这带面粉是要带回去吃的。

    李氏洗好手,便迅速地开始擀面。

    阮玉萍则是帮忙将小葱洗了切碎,拿碗盛了。把蔬菜洗了,放在一旁晾着。接着,又把鸡蛋打了,开始煎鸡蛋。

    顿时,屋里便全是香味。

    阮玉珠也没歇着,将那些调料研究了一遍,最后发现了一袋子辣椒面。

    阮家人都爱吃辣,之前,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方法可以将辣椒用石磨磨得细细的,用烧滚的油一泼,便是极美味的调料后,阮家人经常备着这个。

    只是,由于家里穷,每次都是辣椒面多,油特别少。

    “娘,姐,你们看,我找到一大袋辣椒面。要不,我们做个辣椒油吧。这个用来和面最好吃了。”她最是喜欢吃面的时候舀一勺辣椒油,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阮玉萍煎好鸡蛋,便顺便烧了一大碗油。等油差不多凉了,这才将之倒进装有辣椒面的碗里。顿时,那碗里便响起“滋滋”的声音,同时一股呛人的辣椒味也随之而来。

    等李氏的面条差不多好了,阮玉萍便将几把青菜丢了进去煮起来。

    阮玉珠则拿出三个碗,往每个碗里放了一个煎鸡蛋,一些切碎的葱花,又舀了一勺新制的辣椒油,等着面条出锅就能吃了。

    看火候差不多了,李氏让阮玉萍熄了灶里的火,这才拿着筷子往碗里夹面条。不得不说,李氏的量拿捏的特准,三碗面条,不多不少,吃饱刚刚好,又不会剩下。

    等那菜叶夹进碗里,还没开吃便觉得十分美味。绿色的菜叶子,金黄色的煎鸡蛋,红红的辣椒油,白白的面片,看上去简直赏心悦目的。

    也许是因为味道真的好,也许是因为是自己做的,所以母女三人最后连汤都喝了,撑得坐在桌子边不想动。

    阮玉珠便道:“娘,大姐,我们这铺子何时才开张啊?”

    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卖面条了。只要铺子开张,他们就有银子赚了。照这样下去,想来是不会再卖孩子了。

    李氏便道:“快了,等我们一会儿去把面粉买了,再买些筷子和碗,还有调料……”李氏掰着手给阮玉珠数还需要添置的东西。

    阮玉珠这才觉得,开铺子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前前后后已经忙了大半个月了,她满心以为一切已经准备妥当了,哪里知道其实差的东西还挺多的。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里的月光(三)

    “等这些都准备好了,最后啊,我们便去你外祖家把你外祖母接过来。有了她老人家在啊,这生意才能真正开始。就是啊,不知道她老人家愿不愿意。”

    李氏一边洗碗洗锅,一边和两个女儿聊着。她这个娘哪里都好,却是脾气不行,典型的鞭炮性子,一点就着。多少优点都被这一点给盖住了。

    而且,她那两个嫂子也确实不像话,想想都让人无语。在李氏看来,她亲娘再不对,但也始终是长辈,她俩却那样针锋相对的,不吵架才怪。

    闻言,阮玉珠便道:“娘,你放心,我姥肯定是愿意来的。她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让她安安静静坐着玩她倒是难受。而且啊,跟着咱们做事,还有银子拿。你说,这两样都占齐了,我姥怎么可能不愿意来。”

    听了这话,阮玉萍笑了笑没说话,李氏却说道:“你这丫头,你姥也是你能编排的。你别怪我没提醒你啊,以后你要是敢当着她的面这样说,她要整治你的话,我可不帮你。”

    吓得阮玉珠不敢再说了。就她姥那个脾气,张口就能骂人,一出手,那不是扫把就是锅铲,或者火钳什么的,她可受不了。

    李氏的娘家很穷,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好。好在张氏善于持家,又是个泼辣的,所以一家人的日子在村里还过得去,至少不算是最差的,也基本没有人敢上门去欺负他们。

    李氏一共有四个兄弟,两个妹妹,现在四个兄弟有三个成了家,两个妹妹却都还未出嫁。一是因为年龄小,二嘛,也的确是太穷了些,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提亲。

    上次阮玉萍得了县里奖赏的粮食,李氏力排众议,是拿了十斤回去贴补的,一家人才吃了口好饭。平时是,都是粗粮粗面。也因为这样,李氏的两个妹妹和那个没成家的兄弟都想去李氏家串门,却被张氏给吼住了。

    在她看来,女儿过得也不好,不过是因为玉萍那丫头走了狗屎运得了一些粮食。可是,这也是暂时的罢了。而且,她家里那些个妯娌哪个是好相处的?

    而且粮食也不多,估计也吃不了多久。

    关键是,传出去之后名声也不好听,李氏也为难。难不成吃了几口白面,难道就吃不下日日都吃的粗粮了?

    李氏母女三人在店里忙,却不知道还在村里的阮大朗已经招架不住了。

    这段时间,为了准备店铺开张用的一应物品,几人动不动便往城里跑。别人倒也罢了,因为关注点都在自家的地里或者庄稼上。

    但是龚氏却不一样,在钱财这上面,她完全能够做到一心二用,两不耽误。一边种地,一边密切关注李氏一家的动向。理由也很充分。

    上次她不过回了娘家几天,李氏便能抓紧时间把长生果全部种下地。现在,她觉得自己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盯了几日,龚氏便发现问题了。

    这日,见母女三人又进城去了,她便瞅着机会来到李氏家打探消息。一家人这样神神秘秘的,肯定是有问题的。只是,李氏现在跟着玉萍那丫头学坏了,啥也问不到。

    不过,龚氏并不担心问不到什么,因为她大哥是出了名的老实,只要她出马,不怕问不到。大不了,再抛几个媚眼,他是绝对招架不住的。

    龚氏去的时候,阮大朗恰好在院子里编竹筐呢。据李氏说,收长生果的时候是要用到很多竹筐的,趁现在地里的活少,他便开始编竹筐,以免到时候忙不过来。

    “大哥,你一个人在呢!我大嫂呢?”龚氏假装不知道李氏进城的事问道。想了想,又扭了扭屁股,却又发现阮大朗根本没抬头。

    阮大朗不抬头便知道是龚氏来了,一边继续编竹筐一边道:“你大嫂带着玉萍进城办事去了。”

    果然是个实诚的人,龚氏心里想到,看来自己今天也许真的能问出什么来。

    想到这里,龚氏便道:“我看嫂子最近经常带着玉萍妹子进城,这是去做什么呀!我可是听说了,城里的骗子多,嫂子可别被骗了才好。你也知道的,大嫂这人有时候比较实诚,架不住城里人狡猾。”

    哪知阮大朗并不避讳,直接说道:“你大嫂的娘家人准备在城里开个面馆,卖点小吃食补贴补贴家用。你是知道的,她娘家人可多了,地里出的根本不够吃。家里也还有几个孩子的亲事都还没着落。这不,你大嫂就进城去帮忙了。”

    龚氏听了,心里有些惊讶,毕竟李氏的娘家那情况明摆着,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银子买铺子?这里面一定有古怪,想来是李氏补贴了不少。

    想到这里,龚氏便说道:“那铺子得不少银子吧?”

    闻言,阮大朗便道:“可不是么!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听说一个月单单是租金就是一两银子,简直跟抢似的。若是生意不好,这一两银子可是难赚回来啊!可他们不听,我也没办法,又不是我的买卖。”

    原来是租的!

    龚氏心里一下子便没那么难受了。就如阮大朗说的一样,若是生意不好,回本都难,更别提赚银子了。这人啊,想赚钱有上进心是好事。

    可是,不自量力的话,那就完了。想到这里,她便彻底没有兴趣了。且这生意是人家李氏娘家的,她就算是想插手,也是插不上的。

    转念又想到另外一件事,龚氏便道:“大哥,那长生果真的全部种下地了?说起来我还没见过呢。若是还有,给我看看,也算是开开眼界。”

    阮大朗心道,果然是这样,说了半天还不是为了种子,但嘴上却道:“弟妹啊,这种子是真没有了,一颗都没有。我们之前便全部剥了,种下去了。这不赶时间么!“

    又聊了几句,龚氏这才放心地回家去了。李氏也真是的,不但不劝着娘家人,反而跟着一起瞎折腾,想来有的是他们哭的时候。

    龚氏回去了,李氏却是带着两个女儿锁了铺子,去马屠夫那里买了五斤肉,又去卤肉铺子买了些卤肉,加上之前那袋十斤的白面,这才去了娘家请张氏出山。

    刚进村,便见到一个熟人,便是住在李氏娘家不远处的曾大婶。这曾大婶很是热情,今年年纪不小了,却还在种地。且李氏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人照看,还背过李氏。

    “曾大婶,你这是在种啥呢?”现在这个季节基本没有人下地了,该种的都种的差不多了,天气一到半上午就热得人受不了,这个点基本上都在家里。

    “呀,是秀霞啊,这个是玉萍,这个老婆子就认不出来了。”李氏刚嫁过去的前几年,由于孩子少,倒还经常回娘家来看看。后来孩子多了,便不怎么回来了。

    “这是我二女儿,叫玉珠。玉珠,快叫曾婆婆。”看见家乡人,李氏分外热情和开心。

    又说了一会儿,李氏便问道:“婶子,我爹娘在家么?”若是一样在地里,说不得是要去帮忙的。这大热天的,最是容易中暑。

    “在的,在的,你快回去看看吧。”曾婆子说道。

    李氏一心想回家,却忽略了曾婆子说的快回去几个字。

    无他,此刻,张氏正在和大媳妇封氏吵架呢。

    原来,李家现在还未分家,所以封氏便时常挑刺。觉得自己累死累活挣的银子不应该全部交给张氏,关键是不应该拿来给张氏的小儿子和小女儿做嫁妆。

    她也有一家人,凭什么这样!等到小姑子小叔子全部成了家,那她的油估计也被熬得差不多了,却是没有能力去管自己的孩子了。

    其实张氏心里也知道理亏。只是,这年头谁家不是这样做的啊,等儿子娶上媳妇,女儿顺利出嫁,她倒是想分家。说实在看见封氏几人她就烦。

    这封氏最是小气自私,最怕吃亏,觉得自己嫁过来这么多年,做牛做马的就算了,可不能再连累了自己的孩子。

    等张氏的儿子和女儿出嫁,家底也差不多被掏空了。到时候,她自己的孩子成家就难了。

    这银子又不是天上下的,哪里那么容易就有了。

    所以,她今天才因为一点小事便与张氏杠上了,不依不挠的,听得李氏和两个女儿直皱眉头。

    转念一想,幸好自己早就分了家,要是不分,估计她那二婶也会这样吧。就她那性子,想来吵架都是小的,指不定就干上了。

    听着封氏继续叫骂,李氏觉得自己今天倒是来对了。

    要是不来,还不知道她这个大嫂居然这般厉害,嘴上不饶人。而张氏又是报喜不报忧,她根本不知道家中日子竟然这样难过。

    哎,说起来还是缺银子啊。

    李氏不往家里走,阮玉萍和阮玉珠自然是跟在她身后。说实话她俩对封氏并不熟悉,就算是那个沉默的不喜欢说话的外祖也没啥印象。

    真要说印象,也就是对张氏有点印象罢了。

    李氏却是站在这里想对策。想了半日,这才对身后的两个女儿道:“走吧。”

    见状,隔着老远,阮玉萍便大声喊道:“姥姥,大舅母,我们回来啦!”也许,两人会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暂停争吵吧,要不然也太尴尬了一些。

    玉萍预料的不错,听到玉萍的喊声,婆媳俩都探头看了看,看见是玉萍笑着跑来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立即达成了共识,战火先暂停。

    李氏看了玉萍的背影一眼,觉得这个女儿是真的长大了。那时还天天黏着她,现在却已经定亲了。

    封氏还记得李氏之前拿回来的白面,所以见李氏母女三人的手都没有空着,心里便有些开心。虽然这些东西根本不够吃的,但有总比没有好。

    而张氏却是在心里想,刚刚她和封氏的争吵,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听到没有。总之,婆媳俩一致向前,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点都不见刚刚争吵的样子。

    见状,李氏心里却是十分不是滋味,合着自己每次回家来看见的一片太平,是张氏演出来的?

    不行,不管张氏愿不愿意,这次必须把她叫去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