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媳-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知道母亲和父亲把大妹嫁过去,是福还是祸了?

    姜知明想罢,回过神来望了一眼身旁的冯老夫人,随后道。

    “祖母,孙儿想要娶那顾家姑娘回来了,娶了媳妇回来,孙儿也能收敛心性,重考仕途,博出一番功名出来,这样既不辜负了父亲对孙儿的教导,也没辜负了祖母这么多年对孙儿的疼爱。”

    听着姜知明这样说,冯老夫人的脸上当时就乐开了花。

    “傻孩子,那顾家姑娘还没有到及簪之年,便是你想娶她回来,给你做媳妇,也得等人家姑娘过了及簪之年再说呀!

    我听你二奶奶说过,那顾家姑娘是个好丫头,她们家老太太又是个通情达理的,待我和她们家老太太通通气,帮着你问几句,看看能不能提前完婚?”冯老夫人话音刚落,就看见姜知明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自己可是巴不得现在就把顾玉棠娶回来之后,把她娶回来,待在自己身边,这样他日日瞧着,陪着她,逗她开心,哄她玩,他姜知明也就安心知足了。

    “若是祖母能让孙儿提前娶到了那顾家姑娘,孙儿一定对祖母感激不尽!日日在祖母身边伺候,祖母吩咐下来的事情,孙儿一定照做不误!”

    姜知明心里头高兴,说这话的时候,像个还没入世的孩子一样。

    正当冯老夫人和姜知明说的兴趣的时候,就听见有伺候的丫鬟急急忙忙过来禀报。

    “老夫人,公子,刘家大太太陪着刘家老太太来了,刘家姑娘也在她们后头。

    刘家大太太听说了老夫人也在这里,说要见上老夫人一面,说上几句闲话,也好增进增进咱们两家的感情。待大姑娘嫁到刘家之后,也算是有些相熟了。”

    报信的丫鬟是跟着冯老夫人从侯府里头出来的丫鬟,方才雨燕把那丫鬟派到了刘家身边看着,若是得了什么消息,赶忙报回来。

    “刘家姑娘跟着刘家大太太,老太太一起过来了?难不成她们已经在雅间里头用过午饭了?”冯老夫人心里想着事情,就问了那个报信的丫头一句。

    先前她们在竹屋的时候,只见到了那刘家姑娘,并没有见到刘家大太太和老太太。如今这刘家姑娘跟在了刘家大太太和老太太身边,说明这刘家姑娘已经把见过了他们的事情说给了刘家大太太,想必那刘家大太太也知道了知明哥儿戏弄了刘家姑娘的事情了。

    且那刘家姑娘方才是过去竹屋用午饭了,这个时候过来,想来是已经用过了午饭。

    报信的丫鬟不敢欺瞒,实话实说道:“老夫人,奴婢过来的时候,瞧见了刘家姑娘是陪着刘家大太太从竹屋里头出来的,想必她们已经用过了午饭,还说了些话。”

    听着那丫鬟话里头的意思,姜知明已经猜出来,那刘家姑娘可能已经当着刘家长辈的面,告了他一状。不过他也从来不惧怕那什么刘家,大妹已经要嫁去刘家了,难不成刘家还能因为自己戏弄那刘家姑娘几句,就要和侯府交恶吗?

    刘家大太太是个聪明地,必定不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的。

    姜知明这样想着,就听见冯老夫人在一旁道。

    “知明哥儿,待会那刘家大太太和刘家老太太过来的时候,你避避嫌,莫要再耍孩子脾性,和那刘家姑娘再起什么冲突了。待会那刘家姑娘说什么,你就当耳旁风,别往心里去就行了。”

    冯老夫人话罢,就听见有在廊外伺候的丫鬟道:“老夫人,刘家大太太和老太太来了。”

    小丫鬟话落,就见徐娘半老的刘家大太太搀着气色甚好的刘家老太太走了过来。

    刘家大太太样貌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梳了个简单利落的圆髻,发上簪了几株赤金镶嵌碧玉的簪子,耳上坠了几颗饱满圆润的珍珠,容长脸,眼角眉梢含着淡淡的微笑。

    刘家大太太向着冯老夫人见了礼,亲自挽起了冯老夫人的手,笑着说道。

    “早就听住持师傅说了,定武侯府的老夫人也过来上香祈福了。记得前些年,老夫人寿辰的时候,我们家虽得了帖子,却因为家中有事,一时没去成,无缘得见老夫人。

    如今见到了老夫人,我们这些小辈,也能沾沾老夫人的福气了。待华荣姑娘嫁过来后,我们两家可算是真真正正地结亲了。”

    冯老夫人没有说话,但却回了一个笑容出去,心里面则暗暗道。

    这刘家大太太,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方才她的这番话,既把刘家同侯府的关系拉近了几年,又通过了华荣的婚事,让侯府和刘家再也分不开。

    “早就听说定武侯府的老夫人是个有福气的,年过古稀,却依旧耳聪目明,老身今日得见,也能沾沾老夫人的福气了。”刘家老太太由丫鬟搀着,走到了冯老夫人的身前。

    这刘家老太太年纪比冯老夫人还要小上几岁,可头发已经花白,眼盲耳背地,需要丫鬟婆子搀着,才能走得稳当。

    原先刘家大太太还没得势之前,刘家一直由刘家老太太亲自管着,如今老太太年纪大了,这事物自然也分担到底下伺候的几个媳妇身上了。

    而这刘家大太太是长媳,这管家大权,也就当仁不让地落到了她的肩头。

    姜知明还记得,就是这刘家大太太,一眼相中了大妹的,大妹能嫁去刘家,和这刘家大太太,绝逃不了干系。

    “刘老安人说笑了,我身上哪里有福气?不过是儿子儿媳孙子们争气罢了,事事没让我操心而已。我一把老骨头,也管不了那些个年轻人了,府里的大事小事,我早就放下去了。”

    冯老夫人这样说着,刘家老太太的脸色,已有了几分的变化。可变化极小,很快就在脸上消失不见了。

    刘家老太太一直不满意这刘家大太太,可没办法,她年纪已大,那刘家大太太又是长媳,刘家这些年都是由刘家大太太在经营。刘家老太太虽说不满,可也挑不出什么错处出来。

    “冯老夫人,我呀,就是羡慕你那得力的儿媳。

    你儿媳可是出自陶府的,陶家老太爷的独女,陶家家风向来严谨,可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呀!我这儿媳,就没一个是争气的,经常让我操劳这个,操劳那个,哪里能和您老人家比?”

    刘家老太太一点没给在场的刘家大太太面子,毫不避讳地对着冯老夫人这样说。

    刘家大太太脸上已然挂不住了,忙吩咐丫鬟把刘家老太太搀到了一旁,这才敢向冯老夫人解释了几句。“冯老夫人别见怪,这些年我身子不堪,没能照顾好婆母,让婆母胡说了这一通,让冯老夫人见笑了。”

    冯老夫人正要说话,就听见那刘家老太太又道:“你自然是不堪,若你是个得力堪用的,老爷房里那些个小蹄子,你早该处置了。如今还留了那些个小蹄子在老爷房里,缠绵悱恻,煽风点火!”

    听了刘家老太太这话,一直在刘家大太太身边,不做声的刘熙君突然道:“祖母这是在胡说什么呢?家丑不可外扬,祖母难不成想要把府里那些个丑事,闹得满城皆知吗?”

    刘熙君话罢,赶忙对着伺候在刘家老太太身边的丫鬟仆妇道:“你们这些个是干什么吃的,没瞧见祖母犯了糊涂吗?还不快些把祖母搀回去,让祖母好好休息!”

    伺候在刘家老太太身边的仆妇面面相觑了一眼,随后由老太太贴身伺候的仆妇出来打头阵,回道:“姑娘,老奴已经知晓了。老奴这就搀着老夫人回去!”

    片刻后,刘家老太太身边伺候的仆妇,就把刘家老太太搀了回去。

    刘家大太太看着刘家老太太走后,她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看了一眼站在冯老夫人身后的姜知明,知道了他就是定武侯府的小世子,又看了一眼身后对他不屑一顾的刘熙君。

    心中起了主意,就道:“冯老夫人,不知道你们家小世子定婚了没有?妾身看着小世子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的模样,想必那上门求亲的人家,不少吧?”

    冯老夫人没注意刘家大太太话里头的意思,转过身瞧了身边的姜知明一眼,就道。

    “刘大太太有所不知,我这傻孩子,已经和澄江府顾家的三姑娘定下了婚约,那顾家姑娘心里头装着他,他心里头也装着那顾家姑娘。待我和他母亲商议过后,就亲自过去顾家定下来这门婚事了。”

    “哦,原来是这样呀!原先我还想着,我家熙儿年纪也不小了,该到了议亲的年纪了,可她眼光高,没一家是瞧得上的。方才瞧着你家哥儿不错,想给说说这门婚事,没成想你家哥儿已经议了亲。”

    刘家大太太说着,脸上笑得讪讪地。


………………………………

第二百九十三章刘家的筹划(下)

    听刘家大太太这样说,冯老夫人还想要再说点什么,却被姜知明给抢先了。

    “刘家大太太,知明已经和澄江顾家的三姑娘有了婚约,至于贵府熙君姑娘的婚事,还是请大太太找了别家说说吧!熙君姑娘长得那样美貌,想来上门提亲的人定是不少的,怎么大太太还大费周章地出来为熙君姑娘寻好人家呢?”

    刘家大太太被姜知明问得一愣,好在当时就缓过了,笑了笑,就道。

    “上门来向我家熙君提亲的人家的确很多,只是我家熙君眼光实在太高,那些个人家是个不入流地,便是我家熙君想要嫁去那样的人家,我们也是不许的。以我们刘家如今的地位,便是给熙君配个皇子皇孙,那也是使得的。”

    刘家大太太说着话,在一旁的刘熙君已经红了大半的脸,拉扯着刘家大太太的衣角,低声说了几句。

    “娘,您又在胡说八道些什么了?我的婚事,我自己做主,我既看不上前来提亲的那些人家,也看不上京里那些个纨绔子弟。熙君未来的夫君,必是个正正经经的老实人。”

    “我的乖女儿呀,这个世道,你上哪里去找你的老实人去?便你找到那所谓的老实人,只怕把你娶了过去,那人就不老实了,想要借着咱们刘家,往上爬呢。”

    刘家大太太一面对着刘熙君嘱咐道,一面又望着一旁的冯老夫人和姜知明。

    姜知明也听见了刘熙君说自己未来的夫君,要是个老实人。他听到这话,当即就笑出声来。

    刘熙君那丫头,也不知是真傻还是假傻,如今这个世道,还有老实人吗?便是曾经是个老实的,只怕也被这世道同化,变得不老实了。

    看着那刘家大太太的模样,就知道她想要让刘熙君嫁的,定是非富则贵的世家公子,那些个世家公子里头,又有几个是老实的?怪不得说那刘熙君眼光高了,挑了那么多人,就没一个中意的。

    若是按她这种挑法,就算是过上个一百年,也是找不到那所谓的老实人的。

    “娘,熙君未来的夫君,就算不是老实人,也不能像眼前的这位姜公子一样,是个有眼无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之人!若是你日后想要让女儿嫁这样的人,女儿情愿去庵堂里面做姑子,也是不愿意嫁进这样的人家的。”

    刘熙君一边用手帕掩着面,一边又对着刘家大太太这样道。

    看来那个刘熙君,心里面还记得自己方才戏弄她的事情,真是个记仇的丫头!这样的人,活该一辈子找不上心仪的男人。

    “刘家大太太,方才是知明唐突了,冒犯了熙君姑娘。以熙君姑娘的美貌和才情,就算知明没用定下婚约,知明是难以相配的。

    熙君姑娘应该配的是宫里的那些个皇子皇孙,听说宫里面皇长子尚未婚配,大太太何不请人去宫里问问元妃娘娘,探探口风呢?”姜知明这样说,等于间接性地试探了刘家。

    看看刘家对宫里的局势如何看待?

    以刘家如今的身份地位,若是想要把刘熙君嫁入宫,做皇子妃,只怕是资格还不够,尽管元妃出身刘家,也还不够格。

    若是刘熙君以侧室的身份嫁到皇长子身边,刘家还是有这个资格的,只是把刘熙君嫁到皇长子身边,就等同于把整个刘家卷入了立储的风波里头。看着刘家大太太那副为难不语的模样,姜知明想着她应该没有这样的打算。

    她也没有那个胆子,拿着整个刘家全族,去犯险。

    元妃虽出身刘家,却不能代表整个刘家,她争储,不代表整个刘家争储。

    刘家大太太面上有些为难,但还是抬起头笑了笑,道:“姜家公子说笑了,熙君不过是出身小门小户的姑娘,哪里能嫁给宫里的皇子呢?便是熙君有这个心,我们刘家,也使不上这个力呀。姜家公子,你说是不是呀?”

    姜知明没顺着她的话说下去,而是道:“知明听说宫里的元妃娘娘也是出身刘家的人,和大太太也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大太太这样自轻自贱,岂不是没为着熙君姑娘的婚事着想?”

    看着刘家大太太被姜知明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刘熙君赶忙出来打了圆场,毕竟他们方才谈论的,乃是她的婚事。

    看着眼前还想要继续说下去的姜知明,刘熙君咬了咬牙齿,在心中暗暗道:这个姜知明,还真是多管闲事,明明是她自己的婚事,自己想要嫁什么人,不想要嫁什么人,管他屁事?

    她还是忍不住了,就道:“姜家公子,这样把一个姑娘的婚事,随时挂在耳边,是一个男子该做的吗?且我嫁什么人,不嫁什么人,和姜家公子有多少钱的关系?

    若是姜家公子这样再议论本姑娘的婚事,本姑娘可不管你是什么世子,当场喊了人抓你回去!”

    “熙君,不得无礼!姜家公子也是一番好意,为着你的婚事着想,你怎么能这样想他?”刘家大太太忙训斥了刘熙君几句,又道。

    “姜家公子既已定下了婚事,就忙着准备自己的婚事吧!至于旁人的婚事,公子还是少提为妙,不然引起了什么不必要的麻烦,那就真的是不好意思了。”

    刘家大太太言下之意,不就是说他多管闲事吗?姜知明自己也是晓得的,就道。

    “既然如此,那知明就不提了。熙君姑娘想要嫁什么人,不嫁什么人,也和我没有半文钱的关系。方才那些话,是知明唐突了,还望大太太恕罪!”

    姜知明话罢,吩咐丫鬟搀起了冯老夫人,就往着一旁的雅间去了。

    引路的知客和尚已在雅间里头备好了斋菜,陶氏和姜海阳也早就到了雅间里头,瞧着姜知明搀着冯老夫人过来了,陶氏赶忙就迎了上来,一左一右搀扶着冯老夫人坐在屋里的上座上。

    “一下午没有瞧见母亲和知明哥儿的人影,儿子还以为母亲乏了,知明哥儿送着母亲回去了呢。没想到竟是遇着了那刘家大太太和老太太,刘家大太太是华荣日后的婆母,母亲以为她是个好相与的人吗?”

    姜海阳说着,接过了丫鬟手中的汤婆子,递到了冯老夫人手中。

    “那刘家大太太,不是个好相与的。但华荣嫁过去,以咱们家的权势,她万万是不会委屈了华荣的。”

    冯老夫人说话的时候,陶氏已经夹好了斋菜,放在碟子里,递到了老夫人的面前。

    “刘家大太太是不是个好相与的,跟咱们家没多大关系。华荣是从侯府嫁过去的,纵然刘家如今得势,但也不会委屈了华荣的。刘家如今正在立储风波中观望,只怕是要被拉下水了。只怕华荣是要受苦的。”

    陶氏看着站在老夫人身边的姜知明,缓缓地说着。

    “儿媳说的不错,元妃在宫里得势,刘家又是她的母家,迟早是要被拉下水的。刘家大太太不是刘家姑娘,只怕是没想到这层,不过儿媳还是放宽心,华荣嫁过去,有刘家大公子护着,总不会让她跟着一起受苦的。”

    冯老夫人上一句刚说完,下一句就道。“儿媳,华荣的婚事已经定下,知明哥儿的婚事,是不是也该落定了?咱们是不是该去顾府说说这门婚事了?”


………………………………

第二百九十四章 纷争

    听着冯老夫人这样说,陶氏顺势朝着姜知明那边望了一眼,随后又把视移了回来,向着身边坐着的冯老夫人笑了笑,才道。

    “母亲说得不错,待华荣顺顺利利地嫁入那刘家之后,儿媳也该筹备着知明哥儿的婚事了。只是那顾家姑娘年纪实在太小,若是就这样把人家姑娘娶过来,于传宗接代也是无任何益处呀!

    索性我就先去了顾家,和顾家大太太说下了这门婚事,待那顾家姑娘过了及簪的年纪,再谈迎娶的事,母亲以为如何?”

    陶氏心中所想的,和自己心中所想的,并没有差多少,冯老夫人也就没有反对,当即就道。

    “儿媳所说甚好,待回府后,喊来师傅,挑个良辰吉日,你陪着我,去了那顾家,说定了那顾家姑娘和知明哥儿的婚事。定下他们二人的婚事,知明哥儿也能收敛心性,在仕途上有些进益了。”

    冯老夫人说着,忙拉起了一旁姜知明的手,朝他使了个眼神,示意道。

    “知明哥儿,如今你母亲既已应下这门婚事,你还不好好谢谢她?还不好好伺候着她?待那顾家姑娘嫁过来后,你可要好好交代那姑娘,不可怠慢了你母亲。”

    姜知明懂了冯老夫人话里头的意思,还没说话,就先搀起了身旁的陶氏,跪下道:“儿子多谢母亲成全!请母亲放心,待棠儿嫁进府里后,我一定和棠儿再三交到,让棠儿时常陪在母亲身边,侍奉母亲的。”

    陶氏知道姜知明这是有意和她修好,她索性就应下,亲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姜知明,拍了拍他膝盖处的灰尘,笑着回了几句。

    “知明哥儿,若是你日后能让母亲省点心,母亲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待那顾家姑娘嫁过来后,若是她做的好,有个媳妇的模样,我总不会太过为难她的。”

    听着陶氏亲自应下这事,姜知明一直以来为了此事悬着的心,此刻终于能真正放了下来。

    母亲同意了他迎娶棠儿入府,也答应了他去顾家定亲,待过两年,棠儿过了及簪之年,他也就能顺顺利利把她迎娶入府了。他为了能够把棠儿顺利迎娶入府,已经奔波了多时,此刻终于能歇下来了。

    片刻后,姜知明用过了晚饭,陶氏就吩咐了向妈妈,让向妈妈带着姜知明在城隍庙里头在转转。陶氏有要事要和姜海阳,冯老夫人商量。

    屏退了屋里伺候的丫鬟,又吩咐跟着过来的小厮守在了院门前,陶氏把姜海阳和冯老夫人带到了里间里头。这间屋子的隔音效果极好,因着还隔着一间外间,便是有人想要偷听,也听不出来什么个所以然。

    陶氏坐在屋里的软榻上,捧着丫鬟递上来的热茶盏,还没掀开茶盖喝一口,就对着冯老夫人和姜海阳道。

    “母亲,老爷,定阳的刘家迟早是要卷入立储的风波里头的,陛下有意立刘元妃所出的皇长子为太子,可皇后生了皇次子,虽说皇后退居坤宁宫,可那皇次子,毕竟是正正经经的嫡子呀!

    朝中那帮看不惯刘家得势的臣工们,已经上疏谏言陛下了。若是立了那皇次子为太子,咱们和刘家有着姻亲,日后他家有难,必定是要牵连咱们的。”

    “儿媳话里头的意思,能保证那太子之位就一定是那皇次子吗?刘元妃宠冠六宫,皇后已经形同虚设,这立储风波中,只怕皇后有心无力,争不过那刘元妃呀!”姜海阳望着眼前的陶氏,心里头有着顾忌。

    定武侯府虽山高皇帝远,可消息却很是灵通,宫里陛下的意思,太子之位,只怕是已经属意了那皇长子。

    如今不过是忌惮着朝中的那些个大臣,和皇后的母家,陛下这才没有昭告天下,立皇长子为太子的事。

    冯老夫人似是想到了什么,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就道。

    “不论最后陛下立谁做太子,皇后始终是新帝的嫡母,都是要做太后的,皇后实在是犯不着和那刘元妃争一时的长短。如今陛下起了立太子的心,说不准日后就又要废太子呢?”

    “不会的,母亲。陛下不会废太子了,陛下的身子,大半年前就传出来不好了,如今拖了这么久,只怕是更不好了。早早立下太子,既能让陛下安心养病,也能稳定国本。”陶氏说着,望了一眼身旁的姜海阳,淡淡地道。

    “只是我担心若陛下没立那皇长子做太子,以如今的元妃来说,铁定是不甘心的,若是那元妃一狠心,学了陛下当初,那可怎么办?到时候牵扯起来,只怕我们侯府也洗脱不了干系。”

    陶氏心里头一直忌惮着,若是把姜华荣嫁过去,那刘家和姜家,便是姻亲。

    到时候若是刘家做出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出来,只怕姜家也别想从这件事里头,彻底洗干净。

    她的心里头,对姜华荣许给了那刘家大公子的婚事,终究是起了动摇之心。

    如今的刘家看上去是满门富贵,可又有谁能够知道,这满门的富贵,还有多少日子?

    “依着你的意思,你是不愿意把华荣嫁去那刘家去了?刘家大太太可是亲自过来下聘了,若是咱们悔婚,到时候别说影响了华荣的闺誉,便是咱们侯府的名声,也是要受损的。”

    姜海阳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