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覆雪归春-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生活,难道不香么!
只不过祖父还特地派人来说了这么一段话,阿蘅忽然就觉得不香了。
突如其来的叛逆心理,让阿蘅不由自主的对耿三说“可我还是想要去书院。”
她还特地加了一句“就算我现在一时走不了路,也可以让人给我找个轮椅呀!”
耿三可做不了阿蘅的主,他既没应诺也没反对,只笑呵呵的告辞。
回去后,他将阿蘅的话说给了温老太爷听。
彼时温老太爷在书房里写信,听到回话,他不禁分了神,笔下的字顿时锋芒毕露。
他皱着眉,又换了一张纸,先前写的那份就作废了。
“既然阿蘅都已经开口,那你去我内库里,把那谁送的轮椅拿去给阿蘅吧!”
。
………………………………
第一百章 轮椅
虽然温老太爷说起送轮椅之人时,语气有些轻慢。
可亲近之人自然知道,他的话语之中还带着几分亲昵的。
说起这轮椅,实际上是大有来头的。
早些年的时候,温老太爷听从先皇的旨意,在宫中担任帝师,那个时候,他教导的是还没当上皇帝的四皇子以及其他几位皇子。
在温老太爷的印象之中,当初的诸位皇子里,只有四皇子学问最好,心底也最为善良,便是有些小毛病,也都在情理之中,并不算是什么大事。
其他几位皇子则是不然。
有些蠢的无可救药,有些为人太过恶毒,还有些成天只知道嘻嘻哈哈,办不成半点儿正事。
因而当先皇问起诸位皇子的近况时,温老太爷是如实回答。
当然说话之间,是忍不住对四皇子有所偏向的。
后来四皇子成了新皇,他的其他几个兄弟只要是还活着的,就都被封了王。
温老太爷库房之中的轮椅便是乐王所赠。
遥想当初,乐王还是皇子的时候,曾去皇家猎场打猎,一时不慎摔伤了腿。
宫里的人应他的要求,做出了个轮椅。
乐王虽然摔伤了腿,在一段时间内不良于行。
但因为有了轮椅,他照样可以满大街的四处走动。
最重要的是,他仿佛是经此一事后,对轮椅产生了极大的乐趣。
在那段时间里,他是逮这人就送轮椅。
京都里的大半世家家主,都被他送过轮椅。
温老太爷曾训过他不堪大任,在接到乐王送来的轮椅,以及附赠的那句‘亲自体验过,轮椅十分舒适’的话之后,他也只是笑着说乐王是少年心性。
倒没有如同其他世家那般,将乐王的举动视为挑衅之意。
现在看来,不就正好派上了用场。
……
昨天方如玉临走时,曾说过第二天会再上门拜访。
阿蘅便一早就让门房的人留意着。
等见到方如玉上门,就直接让人将她领到小竹楼来。
可别让她跑到温老太爷面前去道歉。
只要一想到今天中午温老太爷临走前的那句问话,阿蘅的心里就很是慌张。
不过有句俗语叫做‘死鸭子嘴瘾’,放在此处也很合适。
祖父做出的那些若有若无,仿佛是暗示又仿佛不是的举动,她都尽量当做是无意义的。
没有被亲口指明,那就还能再拖上一段时间。
“一夜过去,你的腿竟是伤的如此厉害么?”
大约是阿蘅的右腿被包扎的太严实,以至于每个刚进书房的人,第一眼看到的总是她的腿。
方如玉也不例外。
她甚至都没有发现阿蘅包扎的,并不是昨天在庭院中受伤的那条腿。
阿蘅不好站起来,便只坐在原地招呼着方如玉。
“姐姐你先坐下来呀!”她指着自己旁边的木椅对方如玉说道。
又将她说给温老太爷的解释重复了一遍。
且再三强调道“我昨天在庭院中虽然是摔了一跤,但真的只是当时疼了些,后来便没事了。至于被包扎起来的脚,那就是另一场意外了!”
这时,方如玉也反应过来。
阿蘅在院中伤到的,确实与现在包扎起来的,不是一条腿。
方如玉“你这脚看上去伤的有些厉害,接下来是准备在家中休养么?”
阿蘅摇头。
她都在耿三面前说过自己一定要往书院去,连用轮椅代步的话都说出来了。
现在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又说自己不去呢!
“可是你的脚……”
方如玉有些愁眉苦脸,她一时间也想不到还有轮椅这样代步的东西,只回想起了自己昨天是如何将阿蘅送回家的。
沉思片刻,她觉得自己是有主意了。
她握住阿蘅的手,分外真诚的道“幸好我们在书院中是住在一个院子里的,就连平时去学堂也都是同路的。”
“阿蘅,你看,要不这样,等回了书院,就由我背着你去学堂吧!”
白马书院是不许带下人的。
书院里自配的下人于她们而言,又都是极为陌生的。
而阿蘅的性子,又最不喜欢同陌生人打交道,更不必说是让那些人背她去学堂了。
方如玉左思右想之下,觉得只有自己这个天生大力的人,才能够担当此等重任。
“哪里需要劳烦你,更何况天天让你背来背去的,难道你就不会累么!”
阿蘅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
她虽然是将方如玉当做了朋友的,但朋友和亲人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
同样都是此等境遇。
倘若说出这话的人换做了温桓,阿蘅肯定是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
即便她明知道还有轮椅这样的东西。
在亲人之间,再多的麻烦仿佛都成了心甘情愿。
可在朋友之间,就需要格外的小心斟酌才是。
这时,守门的小丫鬟突然前来通报,说是耿管事来了。
很令人惊讶,阿蘅也没想到她会在一天内接连见到耿三两次。
耿三并不是一个人来的。
他还带来了两个小厮。
小厮们这会儿在楼下的院子里,跟随他一起来到书房的,是先前将阿蘅从浴池抬到小竹楼的那两位健壮妇人。
她们合力将一辆木质的轮椅给抬进了书房。
耿三说“从前有人给老太爷送礼,送的便是轮椅。恰好今日姑娘说到了这个,老太爷便让小的将轮椅送来给姑娘了。”
祖父肯定有个百宝箱。
百宝箱里要什么,就有什么!
阿蘅心里忽然生出许多奇奇怪怪的念头来。
她很快晃了晃脑袋,清醒过来后,就让人将她从窗前的木椅,换到新来的轮椅上。
轮椅的材质是铁木的,质地坚硬,且格外的沉。
椅面和椅背还缝制了一层软乎乎的动物皮毛,坐上去后,很舒服。
阿蘅看向窗外的天空,心中不由庆幸。
还好自己受伤是在初夏时分。
倘若时间再往后推迟一些,到了盛夏时节,伤口成天被包扎着,还不得捂坏了。
庆幸之余,阿蘅也记得房间里还有个方如玉。
她偏头笑着看向身旁的姑娘“这下方姐姐可该放心了吧!”
有了轮椅,她在书院之中行走还是无误的。
方如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走路的问题是解决了,可阿蘅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坐在轮椅上吧!
只不过这话,方如玉只在心里想了想,没有往外说。
到时候回了书院,她就多多关注阿蘅,瞧见阿蘅有需要,便上前去帮忙就是了。
没必要这会儿特地说出来,让阿蘅平添了几分尴尬!
。
………………………………
第一百零一章 不回
像阿蘅这般恋家的人,隔几日便会回京都一次。
哪怕她在家中不会过夜,可回去看望一眼也是好的。
按照前些日子养成的习惯,阿蘅原本在这两天便该回去了。
偏偏她伤了腿,能够往书院都是她耍赖才得来的机会。
想要回京都,也得看温老太爷愿不愿意放人回去。
温桓从书院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往阿蘅的小竹楼去。
他还是很担心阿蘅。
在书院待了一个下午,学堂的先生说了些什么,他都是左耳听,右耳忘,完没有记在心里。
彼时方如玉已经告辞归去。
她走后,没人再陪着阿蘅聊天说笑。
阿蘅便在书房里一会看看学堂先生们发下来的书,一会儿又去看看温桓先前买给她的那些话本,然而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什么事都不想做了。
寻常时候,阿蘅都是自己想要在书房里待上一整天的。
也没有特地想要做什么事来打发时间。
就自然而然的在书房里度过了一天。
然而现在换成伤了腿,只能停留在封闭空间内,想要换个房间待,都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时,她的心情不免就朝着烦躁不适的方向发展。
温桓来到小竹楼的时候,阿蘅已经让人将她连同轮椅,一起搬到了院子中。
双腿不好动弹,她便让青叶在身后推着轮椅,绕着小院一圈又一圈的转。
头晕与否,倒也还好。
至少小院要比书房宽敞许多,能够活动的空间也大上许多。
“什么?你明天还准备去书院?”温桓没想到自己的例行询问会得到这么一个结果。
阿蘅不打算回家去。
这点温桓还是能够理解的。
娘亲这会儿有孕在身,受不得惊吓,上次阿蘅出事的时候,他们不也是一起瞒着娘亲的么!
现在阿蘅又出事了,自然也还是要先瞒着的。
问题是以温桓对自家小姑娘的了解,阿蘅不是那种特别爱读书的孩子。
在白马书院进学的日子里,尤其是旬考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温桓瞧见阿蘅废寝忘食的模样,就已经足够的吃惊。
没想到旬考过去后,阿蘅对书院的热情依旧不减。
果然是他太不懂小姑娘的心思了么!
阿蘅拍了拍自己目前的‘坐骑’,淡然道“学堂的路都是用青石板铺成的,我又有了轮椅,所以还有什么好愁的呢?”
温桓叹了口气“还记得你小时候摔倒不小心将手心蹭破了皮,就硬是在父亲面前耍赖,一个多月都没踏进书房半步。如今果然是长大了,也变得喜欢读书了!”
阿蘅的脸色变得有些奇怪。
她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读书的。
不管她最后的决定是怎样,只要是在阿兄的眼中,都会变成千好万好。
算了,还是先跳过这个话题。
再说下去的话,阿蘅害怕自己同温桓的对话就变成互相吹捧的局面。
在温桓回来之前,她还坐在书房的窗户边,曾瞧见有几个陌生人从小竹楼旁边的花园绕道,去了温老太爷的五柳居。
之所以阿蘅能一眼瞧出那些是陌生人,其实是因为‘衣服二字’。
他们穿着的衣裳不是别院之中常见的下人服饰。
在阳光下,领头的那人身上的佩饰闪闪发光,很是浮夸。
阿蘅对温桓说“今天好像有外人来拜访祖父,我都瞧见他们从花园路过了。”
她虽然没有特地去打探那些人的消息,但让青叶送方如玉离开时,曾让青叶问过门房。
据门房的回话,并没有见到那些人离开呢!
温桓虽然在书院待了一下去,但他知道的消息要比阿蘅多得多。
“也算不上特别重要,”温桓说起那些人的时候,语气很是平常,“来的那人姓樊,算是我们家的远方亲戚,这会儿上门拜访,是想要在别院借住几日。”
“他们和外面那些想要找别枝的算是一路人,阿蘅大可不必在意他们。”
别枝?
倘若不是温桓再度提起这个词,阿蘅险些都要将山中之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金矿若是已经被人找到,那消息应当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然而现在外面依旧是风平浪静。
想来当今他们设下的局,才刚刚开始,还没那么快就能见到成效。
阿蘅沉思片刻,她约莫猜出能够找到金矿的人必然会是谢淮安的舅舅。
只是她好像还不知道谢淮安的舅舅姓甚名谁呢!
温桓与阿蘅又聊了两句,不知怎的又说回阿蘅受伤的事情。
“阿蘅昨天没回去,是因为书院有聚会,今天也不打算回去,是准备说今天也还有聚会吗?”温桓如是问道。
留在京都的温三夫人,仍旧是十分关心着阿蘅的。
每次温桓回去之后,温三夫人在问过他的近况之后,总会特地问他阿蘅的事情。
明明很多事情阿蘅已经亲口说过了。
可温三夫人仍旧要让温桓再说上一遍。
上次阿蘅跑丢后,在别院住了两宿的事情,温桓是一清二楚的。
但温三夫人听说的版本却是,阿蘅在谢家住了两夜。
温桓先前一时口快,差点就在温三夫人面前露馅。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得提前同阿蘅对好口供才是。
阿蘅摇头。
她打小养在温三夫人的身边,没有什么事情是温三夫人不清楚的。
想要在温三夫人面前说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温三夫人总能一眼就看出她想要隐瞒的事情。
所以阿蘅并没有再额外的编造谎言。
她是直接跳过了回家的那个话题。
“我应该算是什么都没说吧!”阿蘅不太确定的说道。
她让人回京都给温三夫人送了一封信。
信中写了她最近在书院中的诸多见闻以及一些小想法。
“我给娘亲写了一封信,然后在信的末尾写着,书院里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还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想要和她们多一些相处的时间。”
信是阿蘅昨夜喝药之前写的。
又在今日一早就由别院的下人送到京都的温府之中。
至于信中的内容未必就完如同阿蘅所说的那般,但大概的意思是一样的。
阿蘅最后补充道“我打算等伤好了,再回去看望娘亲,到时候再说起受伤的事情,肯定就简单多啦!”
。
………………………………
第一百零二章 误会
昨天皇上去了白马书院举办的聚会一事,才到了下午,便传的沸沸扬扬,远在京都的温三夫人也都知道了这事。
温三夫人一早醒来,便感到一阵心悸,心中是莫名的担忧。
等到御驾亲临的消息传回京都,她才在心中猜测着此等征兆,莫不是因为远在他处的阿蘅。
又因为早前答应过阿蘅,不会派下人去打扰她。
温三夫人这一整天都没能静下心来。
到了第二日,心悸之感未曾退去,而阿蘅也没有回来。
她人虽然没回来,却也还往家送了封信。
柳嬷嬷从外头取回了信,送到温三夫人的手中,说“姑娘年纪还小,许是被书院里的新鲜事物给吸引了,一时半会儿才不想回家。您瞧姑娘都还记得送信回来,肯定是没事的。”
温三夫人捏着薄薄的信封,缓慢的从里面取出阿蘅的信,脑子里想的却是阿蘅在‘谢家’住的那两日。
她摇摇头道“阿蘅呀!跟她兄长待得时间久了,也学会不尽不实的说着话,真是让人头疼!”
摊开了信,前半截倒是阿蘅惯用的语气,等到了结尾那儿,却又变成了另外一种说法。
说是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小妖同人家多聊一聊志同道合的事情,所以准备过些日子再回家。
“你瞧瞧,这孩子肯定是又出了事!”
温三夫人的一个‘又’字完道出了她的心声。
她眼不盲心不瞎的,更何况再多的谎言都会留下蛛丝马迹,总有让她得知真相的那一天。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小看女人的直觉。
有时候,直觉要比所谓的证据更加的重要。
柳嬷嬷起初是不识字的,自从在温三夫人身边侍奉以后,她平时得了空,都会去学上一两个字。
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熟识的字。
现在走出去,勉强也能说她是认识字的。
见温三夫人用食指轻点着信纸的末尾,她也凑上前去,眯着眼睛看着信纸上的字。
“阿蘅还说她把她的心爱之物赠给了她新交的两位朋友,可别人不知道,我这当娘的能不知道么!”温三夫人摇着头,没好气的道,“我们家阿蘅自来与旁人不同。”
“别人家的小姑娘喜欢花花草草,她却不一样,最喜欢的是看旁人舞刀弄剑。”
温三夫人是了解过阿蘅的交友情况的,也清楚与阿蘅同住一个小院的姑娘都有哪几个人。
夏家的两姐妹看上去娇娇弱弱,平日里回家比阿蘅还积极,她们自然不会是阿蘅口中的朋友。
再说方家的那位姑娘,她比阿蘅要大上许多岁。
听说她天生神力,若是从此处算,确实像是与阿蘅‘志同道合’的模样。
可那孩子明年开春就要和元家的小子成亲。
该忙活的事情多了去了,哪里有功夫去舞刀弄剑呢!
柳嬷嬷在一旁想了想,忽然觉得她们夫人想的是有点少。
按照夫人的意思,姑娘交到的那几个朋友,都不像是喜欢刀剑的样子。
问题是,姑娘能交到的朋友也不一定就只会是姑娘家呀!
她看了眼温三夫人的脸色,小声道“夫人,老奴这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是多年的情分,自然有什么便说什么。”
温三夫人回望着柳嬷嬷,尤其奇怪她能说些什么。
“说到刀剑,老奴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柳嬷嬷先是劝温三夫人听过她的话,不要动怒,等温三夫人做好准备之后,她才继续往下说去。
“姑娘现在随身都带着把匕首,听说是谢家小公子所赠!”
温三夫人愣了一下,她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匕首?
随身携带?
还是谢家小公子所赠?
温三夫人这下将阿蘅没能回来的事情都丢到了一边。
只顾得上同柳嬷嬷探讨着这三重疑问。
然而任凭她们如何猜测,所猜测的‘真相’与事实都是不沾边的。
谢淮安所赠的匕首,阿蘅确实是随身携带着的。
谁让这把匕首陪着她从生死关头走过了一遭,换了其他的匕首,就没有那么厚重的安感了。
阿蘅虽然是带着匕首,但她平时都很小心,连常嬷嬷和青叶等人,她都是瞒着的。
柳嬷嬷之所以会知道这件事,完是因为一场巧合。
柳嬷嬷“姑娘上次来给您请安,不小心将茶水给洒到了身上,那时是老奴陪着姑娘去更衣的。”
就连匕首的来历,都是阿蘅亲自说给她听的。
一主一仆顿时都陷入了茫然之中。
难不成阿蘅在信里所写的那位不知名的朋友,就是谢家的小公子。
若是让阿蘅知道她们的疑问,肯定想也不想的就否认的。
阿蘅在信中写的分明是两位朋友,指的自然是夏家的两姐妹。
而且她所说的心爱之物,也不是刀与剑,而是话本。
写满了江湖侠客,爱恨情仇的话本!
只可惜阿蘅忘记写清楚夏家两姐妹的姓名。
因而使得温三夫人与柳嬷嬷都陷入了误区之中。
既然从一开始便是错的,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正确不到哪里去。
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能清楚这件事。
温三夫人不再追问,她小心的将阿蘅的信放回信封之中,又让柳嬷嬷亲自将信锁到她的小木箱中。
除此之外,温三夫人还让柳嬷嬷找了人。
特地去白马书院打听谢家小公子的事迹与为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温三夫人误会了阿蘅与谢淮安之间的关系,另一边的谢夫人也有了相同的误会。
而且她们还都以为是对方的孩子先送的礼物。
另一边被两家夫人共同惦记着的阿蘅与谢淮安也终于在书院碰上了面,不过这也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阿蘅也是到了书院之后才知道,光有轮椅,其实还是不够的。
幸亏有方如玉在,否则阿蘅恐怕在回书院的第一天,就要吵着回别院去。
这天,方如玉推着轮椅,带着阿蘅往书院食堂的方向走去。
原本阿蘅是很少会在书院用膳,但是她现在喝药的时间是必须固定的。
所以但凡是上午有课的日子,她都得借用书院的食堂来熬药。
在往食堂去的岔路口上,阿蘅一眼就瞧见了孤零零的,正朝着后山方向走去的谢淮安。
。
………………………………
第一百零三章 包厢
从学堂到食堂的小径两旁,隔着三五步的距离,便有一盆书院学子自种的花草,不仅种类繁多,连各自的花盆都是各有各的特色。
如同阿蘅这般方向感不好的人,平常都是借由花盆的位置,来辨识方向的。
东南西北她分不清,前后左右也很难以辨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