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37章 洛阳梦碎1

    清晨,无垢睁开美眸,却不见了身旁的李世民,她将目光缓缓地移到窗前,果然见他伫立在那儿,眼神迷离地眺望着窗外。无垢起身披好衣衫,轻轻地走过去,从后面抱住他,柔声问道:“二哥,你在想什么?”

    “我想再多看一眼长安……”李世民顺势将她拥在胸前,双目注视着她,“要去洛阳了,你高兴吗?”

    无垢点点头,坦率地回答说:“高兴!记得当初攻打洛阳时,在北邙山你曾经问我:‘等天下太平了,我们把秦王府搬到洛阳怎么样?’没想到,如今变成了现实,还可以建立天子旌旗。只是一想到从今以后,不能在父皇身边尽孝,我就心中难过。”

    “你真是李家的好媳妇!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经常回来看望父皇的。”

    就在李世民让天策府的上上下下,紧张忙碌的打点着,准备赶赴洛阳的时候,李元吉却连夜来到东宫,对李建成说道:“大哥听说了吗,父皇欲令二哥出居洛阳。”

    李建成看他一眼,“听说了,怎么啦,这不是好事吗?父皇将他逐出京师,我等正可邀欢固宠,结交群臣。”

    “大哥好糊涂啊,你想二哥一旦去了洛阳,手上就掌握了土地、城池和军队,这无异于猛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而留在京师,不过一介匹夫,欲图之总是容易得多。”

    李建成恍然大悟,“四弟言之有理,决不能让他成行,放虎归山。”

    “大哥得赶紧去见父皇,极谏此事,否则悔之晚矣。”

    李建成却摇摇头道:“不,这个时候,我们不宜再出面,中毒事件刚发生,父皇正在火头上,我们再去谏阻,不是找着触霉头?”

    “那怎么办?”李元吉急得直跺脚。

    “这事得让朝臣们说话。”

    很快,裴寂和御史台的几个朝臣纷纷上书李渊,说秦王左右将士多是关东人,一听说要去洛阳,一个个雀跃欢呼,喜形于色。观其情况,秦王自今一去,恐怕再无归期。一旦秦王据有洛阳这个形胜之地,刚刚统一的国家就会再度面临分裂的危险;陛下您健在的时候,秦王和太子或许还能暂时隐忍,可一旦您千秋之后,双方势必爆发武装冲突,甚至可能导致大规模战争,到时候家国分崩、生灵涂炭,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看着这几份奏疏,李渊一下子呆了,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自己只想到了秦王,谅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会做出那种拥兵自重、反叛朝廷的事来。但却忽略了他身边的那些将领和谋士。经他们一再怂恿,保不定会马上起兵,刚刚太平了几年的大唐天下,又会干戈落落,战火频仍。自己这样做是为平息兄弟之争,到头来却引起了国家战乱,岂不要铸成大错?他一下子改变了主意,立即下旨,让秦王停止东行,这件事于是又不了了之,就此搁浅了。

    李世民有一种再一次被愚弄的感觉,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屈辱。不只一次,他要拍案而起,大声疾呼,但他还是隐忍着,因为愚弄他的不是别人,而是当今陛下――他的亲生父亲。

    他实在想不通,父皇为什么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言而无信,偏袒大哥和四弟?他们在磨刀霍霍、步步紧逼,甚至已经肆无忌惮地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父皇却总是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李世民决定暗中主动出击。在此之前,他早已将自己的嫡系、陕东道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派驻洛阳,那是他经营已久的根据地。而眼下,为了迎接这场生死较量,李世民又暗中召回了车骑将军张亮,并给了他一大笔金帛,让他暗中结交山东的英雄豪杰,做好一切应变准备,并命张亮率左右侍卫一千余人前往洛阳。万一在长安的斗争中失利,李世民打算退守洛阳,与朝廷分庭抗礼;如果形势一再恶化,实在迫不得已,就与李建成裂土而战。

    然而,此次秘密行动却没有逃过李元吉的眼睛。他一直在暗中监视天策府的一举一动,而今这一千多名武装人员忽然大举调动,当然会引起他的高度怀疑和警觉。

    李元吉立刻入宫求见李渊,狠狠地告了李世民一状。“父皇,儿臣得知,天策府车骑将军张亮,欲在洛阳密谋造反,朝廷不可不防。”

    李渊立时被惊得心中突突乱跳,一下子触动了他那根最敏感的神经。“消息可靠吗?这样的事可不能乱说。”

    “绝对可靠!秦王秘密召回张亮,给了他大量金帛,以结交山东一带不法凶狡之徒和不三不四之人,为秦王广树私恩。更严重的是,还让他率领一千多侍卫赶赴洛阳,志在有朝一日,与朝廷分庭抗礼。”

    “嗯,朕知道了。你且回去,此事对外人一字不可提起。”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38章 洛阳梦碎2

    对于举兵谋反之事,李渊向来都不心慈手软,张亮是否谋反,当然不能全凭齐王的一面之词。但风不来树不响,是不是真有此事,要审一审才知。他立即降旨,捉拿张亮。

    张亮带人刚走出长安城几十里,便被羽林军团团包围。张亮被关进了大牢,李渊命裴寂会同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严加审问。

    刑部的官员自然马虎不得,他们把所有能用上的刑具几乎都用遍了,真正是诸刑环伺,鬼愁神惊。张亮也真称得上是条硬汉子,他被拷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多少次昏厥过去,但一张嘴却如铜打铁铸一般,硬是一字不吐。他心里明镜一般,倘若招供,不仅自己性命不保,就连秦王也会受到株连。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死有何惧!岂能做那种卖主求荣的无耻之徒?

    张亮在大牢中咬紧了牙关,外面的人却心如火焚。李世民立即组织大营救行动,长孙无忌、唐俭、宇文士及、程咬金、尉迟敬德、长孙顺德等一批文臣武将,甚至连宰相陈叔达、萧瑀、淮安王李神通等人,都纷纷上书,极言张亮不反。

    见李渊还在迟疑不决,李世民连夜进宫,求见父皇。“父皇,张亮乃儿臣派往洛阳,经略部伍,镇守东都的。此人一向勤于王事,忠心耿耿,对我大唐亦建有殊功。缘何无罪加刑,非欲置之于死地不可?”这一次,李世民一反常态,开口便十分强硬。

    李渊不阴不阳地说道:“有人告发,他招降纳叛,聚结凶顽不轨之徒,阴谋造反。”

    “这是蓄意诬陷,恶毒诽谤。张亮从未结纳反叛朝廷之人。若说那些流散于山林草莽中的小股盗寇,不过是些打家劫舍,剪径谋财之流,并非反贼。儿臣曾嘱他对这些人要剿抚并用,能拉则拉,不能拉则剿灭之,以为地方除害,为朝廷分忧,不知这样做何罪之有?从来‘事修谤兴,功高毁来’,有人表面上是在陷害张亮,其本意却在攀诬加害儿臣。若说张亮谋反,就是说儿臣谋反。必欲治罪,请治儿臣之罪,儿臣情愿引颈待戮。”

    李世民言辞激烈,怒形于色,李渊从未见他对自己这样说话,不禁心中忐忑,忙笑笑说道:“二郎何至如此盛怒,不过审一审嘛,没有岂不更好。”

    鉴于李世民和大臣们皆为张亮辩诬,大理寺和刑部的审谳又始终没有结果,李渊只好降旨,将张亮释放。张亮随后便按原计划率部赶赴洛阳。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对李世民发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强力攻击。首先,他们动用了朝中和后宫的所有政治力量,不断对李渊施加影响,有力地加剧了李渊对李世民更深的猜忌和反感。

    两仪殿内,李渊与封德彝对坐。

    “中书令,太子与秦王、齐王之争到了这种地步,你怎么看?”

    “陛下,太子与秦王势均力敌,以天下论,废太子会震动朝野,引发不稳;废秦王,相比之下,要容易一些。”封德彝的意思很简单,早日铲除秦王,以绝后患。

    “秦王军功卓著,在朝廷颇有威望,废掉他,不是同样会引发不稳吗?”李渊反问道。

    “臣只是从大局看。而且,废太子,会牵扯朝廷上下,手续繁杂,臣为中书令,知道其中的麻烦啊。”

    “今日先到这儿,你退下吧。”

    “是,臣告退。”

    此刻,李渊心中突生悲凉之意,他不得不承认,封德彝的劝告是有道理的。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一切都将变得无法收拾。可问题是,他下不了这个手。权力固然重要,江山社稷固然重要,可要让一个老人为了这些东西而牺牲亲情甚至亲手除掉自己的儿子,那实在是太残忍了。

    所以,尽管封德彝的话切中肯綮,尽管李渊手中的这碗水颤动得越来越厉害了,但是他只能满怀无奈地把它端下去。除此之外,李渊什么也做不了。

    所幸李渊身边也不完全是反对李世民的声音,另一个重臣陈叔达就站在李世民这边。他对李渊说:“秦王帮助陛下平定天下,确实有大功,不能说降罪就降罪,望陛下三思。况且秦王是个性情刚烈之人,如果陛下突然加罪于他,臣恐怕秦王心中忧愤之情郁结,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疾病,到时候陛下再后悔就晚了呀!”

    陈叔达的话让李渊多少缓解了一些内心的痛苦,也让他多了一个继续把水端下去的理由。

    所以,当李元吉明目张胆地劝李渊杀掉李世民时,李渊毫不客气地把他顶了回去:“他有定天下之功,而今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罪状,你有什么理由杀他?”

    李元吉咬牙切齿地说:“当初攻克东都洛阳时,他盘桓逗留,不肯马上班师,还散发大量金帛树立私恩,又违抗敕令,不是反叛是什么?但应速杀,何患无辞!”

    李渊闭上了眼睛,一个字也不想再说。

    李元吉只听到一个长久的沉默。李渊虽然老了,有时候难免轻信而多疑,可还没老到李元吉希望的那个程度。

    ------题外话------

    亲们,我最近要考试,文暂停更新。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39章 祸起萧墙1

    太子阵营的步步紧逼让天策府的人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感到一根无形的绞索已经套上他们的脖颈,而周遭的空气也已变得日渐稀薄。

    房玄龄再也忍不下去了,他和长孙无忌、杜如晦再一次来到翠华殿劝说李世民,“殿下,如今我们没有退路了。”

    “没有退路?”李世民放下手中的一卷书,抬头问道。

    “是的。宫廷斗争就是你死我活,退路就是死路。”长孙无忌说道。

    “真的要鱼死网破吗?”

    杜如晦接着说道:“或许这是天下的希望。”

    “兄弟相残,古今大恶。容我再想想,你们且退下吧……”李世民看着他们,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房玄龄等人无奈地退了出去。秦王怎么了?他到底在想什么?

    仨人行至翠华门外,迎面碰上正从宫中回来的无垢。房玄龄和杜如晦向无垢行礼,长孙无忌上前抓住无垢的胳膊,“妹妹,我有话和你说。”

    房玄龄领悟了长孙无忌的想法,道了声:“王妃,我们告辞了。”便和杜如晦先走了。

    无垢和长孙无忌来到一处偏殿坐下,“哥哥,你有话就直说吧。”

    “如今,太子之争,已经箭在弦上,世民却迟迟下不了决心,这样下去,我们会很被动。说不定哪天,我们什么也没有了,还会赔上身家性命。妹妹,你一定要劝说世民,及早动手。”

    无垢将目光移向窗外,“二哥心里想的是,如果可能,还是要尽量避免杀戮,不背这个弑兄杀弟的罪名。”

    长孙无忌摇摇头,“事到如今,只能靠流血来解决了……不能等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承乾和青雀想想,千万不可大意啊!”

    无垢心底倏的一凉,她从小读书,自太史公史记以下,斑斑记载,不绝于书。即使是市井,为蝇头小利,也有到致人死命的地步,何况这庙堂之争?无垢明白,李世民想做太子,继而做天子。这些年,他灭西秦、败刘武周、平王世充、窦建德,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赫赫战功,给了他常胜将军的光环,也给了他功劳过大、为兄弟所不容的尴尬,同时也坚定了他的夺嫡之心。

    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却都没有半点松懈的念头,他们把李世民的忍让看成了软弱可欺,把父皇的暖昧视作有意放纵,便乘机加紧了行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攻势。

    清晨,一辆马车驶入长寿坊,在尉迟敬德家门口停住。沉重的箱子码放整齐,箱子的金角银边十分富丽。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子上前对门口的守卫一揖,说道:“进去跟尉迟将军说,东宫来人看他了。”

    不一会儿,尉迟敬德出来了,他上下打量了使者一眼,“请问阁下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使者说道:“本人的主公太子殿下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敬重将军,希望与将军结个布衣之交。这一车黄金,就是殿下的一点诚意。”说完,奉上一封书信。

    尉迟敬德接过信,打开看完,便哈哈大笑。上面写着:“献上这点菲薄的礼物,希望得到长者眷顾,并增进我们的私人友谊。”

    尉迟敬德诚恳而坚决地说道:“我尉迟敬德出身贫贱,又遭遇到隋末天下大乱,找不到好出路,很久都跟着叛逆在跑,真是罪不容诛。幸好我碰到了秦王,他于我有再生之恩,现在又让我供职于王府,我只有用生命来报答他的恩德。我历来对太子殿下没有任何功劳,不敢接受这么厚重的赏赐。如果我私下里跟太子殿下秘密往来,便是怀有了二心,一个见利忘义的家伙,对于太子殿下又有什么用处呢?”

    尉迟敬德随后把李建成的诱降信拿给李世民看。李世民大为感动,说:“你的心志如同山岳一般坚定,纵然把黄金堆积到星辰,我知道你也不会变节。如果他再有什么馈赠,你只管收下,何须避什么嫌疑!你可以乘机刺探他们的情报,岂非良策?如果不这么做,你恐怕会有危险。”

    李世民的判断没错。使者回去后,将尉迟敬德的话对李建成复述了一遍,李建成顿时勃然大怒。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

    当天黄昏,尉迟敬德的府第门前就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刺客。李元吉派来的刺客。

    尉迟敬德对此心知肚明。他一脸冷笑,吩咐手下把府上的每一道门全部打开,然后自己高卧床榻,若无其事地等着刺客进来。

    刺客傻眼了。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刺杀对象。眼前门户洞开,可他不能这么冠冕堂皇地走进去。

    刺客照例飞檐走壁地进入尉迟敬德府内,忽然感到周围好像有无数道目光正在盯着自己。

    尉迟敬德躺在内室的床上闭目养神,并且悠哉悠哉地晃着二郎腿。外面的刺客却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恐惧和迟疑。他好几次沮丧地退了出去,又好几次不甘心地摸了回来。

    然而最终,刺客还是不敢下手。

    当这个手下灰溜溜地空手而归时,李元吉顿时一跳三丈高,“老子就不信收拾不了你尉迟敬德!”

    李元吉即刻进宫,向李渊控告尉迟敬德谋反。李渊当然知道这是无端加罪,但是翦除秦王羽翼事实上也符合他的想法,所以当即把尉迟敬德拿下诏狱。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40章 祸起萧墙2

    就在齐王准备在狱中对尉迟敬德下手的时候,秦王火速入宫向高祖陈情,极力证明尉迟敬德的清白。

    所谓谋反毕竟是子虚乌有之事,既然秦王力保,李渊当然也无话可说,只好下令释放了尉迟敬德。

    第二天,段志玄又向李世民报告,太子给他送来了很多金银财宝,声称要和他交朋友,被他拒而不纳。李世民听了,十分感动。

    收买计策失败,太子和齐王只好调整策略,转而采用斥逐手段。

    东宫,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天策府的智囊,足以让人畏惧的事实上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除去这两个人,等于剪除秦王的两个翅膀,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元吉点头,“我去和父皇说,将他们逐出天策府。”

    魏征摇摇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能擒贼擒王,与其除去羽翼,不如直接除去秦王。秦王既除,羽翼也就作鸟兽散。是秦王与殿下争太子,不是羽翼与殿下争太子。”

    李建成看了魏征一眼,“秦王岂是那么容易就除去的,得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第三天,皇帝李渊就下令将房玄龄与杜如晦逐出天策府。

    “玄龄、如晦,是我连累了你们二人。”李世民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但此言却是出自真心。

    “殿下何出此言?我等万万不敢当。”房玄龄道。

    “现今如何是好?”李世民一下子也没了主意。

    “我二人可在城外找一栖身之处,保持秘密联系,再谋大计。”房玄龄说完,看看杜如晦,他也表示同意。

    “若是父皇发现,你们不是违旨不遵?”

    “殿下放心,玄龄与我会小心。此是上策,若我等离开,形势更加不利。”杜如晦说话简短有力。

    三人互相交换一下眼神,房杜二人转身离去。留下李世民失落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至此,李世民身边的心腹只剩下一个长孙无忌,形势万分险恶。但是长孙无忌没有放弃,他立刻把舅父高士廉、右侯卫车骑将军侯君集、还有死里逃生的尉迟敬德全都召到秦王府,日夜苦劝秦王先下手为强,诛杀太子和齐王。

    可让众人大失所望的是,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平素英勇果决的秦王此刻却变得优柔寡断。无论众人如何劝说,秦王就是不置可否。

    其实,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事态的严重性,同时也比任何人都更为迫切地想要采取行动。可他首先顾虑的是――自己在京师的军事实力远在太子和齐王之下,一旦真的要拼个鱼死网破,他能赢吗?这句话,他曾在心里反反复复地问过自己。他虽然还刚满二十八岁,作为军队的指挥,他已经做了十年。这十年里,他指挥的部队从几千,几万到几十万,打过数百次的大小战役。其中,有不下十次,他几乎战死。是凭了自己的勇敢、智慧,也是靠了上天的恩赐,他李世民战胜了一个个难以战胜的敌人,度过了一次次亡命沙场的厄运。如今久经沙场,历尽胜败、生死考验的他,已经深深地懂得:一场战役,给参战双方的,都只有一个字,“生”或者是“死”!李世民从不怕死,可是,他已经经历了数次的生死,他已经在生死的决择中成熟,他已经享有了自己的荣华与富贵。他知道珍惜自己,知道如何保存自己的利益。他变得更加地谨慎小心,使自己一旦与人开战,就一定要赢。

    因此,对于同太子的一战,他早以凭一个卓越军事指挥家的智慧和经验,进行了一番深入而精致地分析。他清楚:如是现在公开与父皇支持的太子对抗,他的胜算是很小的。正因为这样,他不愿冒险,他只能忍着,心痛地忍着。

    就这样,李世民在郁闷和烦恼中苦撑着,小心翼翼地提防着,一直挨到了武德九年(626年)的六月。

    六月初一,北方边境烽烟再起,东突厥将军阿史那郁设率数万铁骑围攻乌城(今陕西定边县南)的战报迅速传至长安。

    李元吉找李建成商量,“大哥,突厥又来侵边,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

    “是啊,我打算推荐你去督军北征,趁机夺得二弟的兵权。”李建成已经计划好了,他知道父皇也一定会同意的。

    “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这些人怎么办?咱们以前拉拢他们,根本没什么效果。他们都是二哥的铁杆心腹,金银珠宝起不了作用。”李元吉想起之前的事情就气愤。

    “你可以请求父皇让他们都与你同行,受你节制,不就能以军令制之了吗?”李建成随即又补充道:“还有秦叔宝。然后再挑选二弟帐下精壮的士卒,也收到你的军中。”

    李元吉一拍大腿,“对呀,我怎么没想到。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被逐出了秦王府,再把这些武将控制住,要对付二哥就容易多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笑了,一个彻底整垮李世民的计划迅速在他们的脑海中成形。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41章 祸起萧墙3

    两仪殿内,李渊问李建成:“突厥阿史那郁设进犯乌城,如果你来选,你会选秦王增援乌城吗?”

    李建成故意思索了一下,说道:“从一时的得失上看,当然是秦王。但从长远来看,齐王更合适。军功总不能尽是一人得。”

    李渊审视着李建成,“你认为齐王比秦王更合适,是真心这样认为吗?”

    “当然。”

    “嗯,那就由齐王统兵,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公瑾增援乌城。”

    李元吉进而征调天策府的尉迟敬德、程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