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如眉内心苦笑,想起那天,李世民一身血衣,疲惫地看着她:“我叫你来,是要谢你的两次救命之恩。”

    她表情悲凉地看着眼前的男人,“我也要谢你的杀夫杀子之恩。”

    李世民沉默,叹了口气,示意她离开。

    一直以来,她都希望李世民来看她,但是她又不知如何面对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原来他心里也有她,只是同她一样,不知如何面对她。

    杨若眉眼噙着泪,涩然一笑,“我懂……”

    临走时,无垢又吩咐绿珠,“以后杨夫人有什么事,一定要及时告诉我。有什么需要,也尽管和我说。”

    “是,皇后放心,奴婢谨记。”绿珠恭敬回道。

    无垢回到丽正殿,却见李世民正在床边的墙壁上粘贴什么,专注得竟没有听到她回来。

    “陛下在粘什么,为何不令宫女们来做?”无垢走过去,俯身一看,原来他是在粘一些臣子们上书言事的奏疏。

    李世民转眼望了她,“唔,皇后快过来帮我一起贴。我怕宫女弄坏了奏疏,所以不令她们做。”

    无垢心中有些心疼,他肯定又忙了大半天,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腕,“陛下累了,在一旁指挥,让我来粘。”

    李世民拍拍她握住自己手腕的手,目光温柔,“一起!”

    两个人趴在床上,就像一对布衣夫妇,忙得不亦乐乎。贴完之后,两人相视而笑,疲累顿时烟消云散。

    自这之后,李世民更常常如此,不断地将奏疏贴在床边墙上,后来甚至连书卷上读来的句子、与朝臣们讨论的语句,都令人用楷书抄了贴在上面,出入随时观看。有时候对着满墙满壁的文字,思索至深夜都不肯就寝……

    随后,李世民下令,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日夜轮流值班。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60章 赏赐功臣

    就在李世民登基一个月后,他拟定了一份封赏名单。这是玄武门之变的一等功臣名单。上面共有五个人,全部获封一等公的爵位,他们是: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封邢国公;尉迟敬德,封吴国公;杜如晦,封蔡国公;侯君集,封潞国公。

    李世民又拟定了一张长长的开国元勋名单,同时论功行赏,分封食邑;并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公示,表示如有异议、认为“勋赏未当”者,可直接向皇帝提出意见。

    名单公布后,文臣们没有意见,可一帮武将却炸开了锅。很多将军都认为自己的功劳比别人高,可如今封赏却比别人低,因此大为不满。其中尤以淮安王李神通的意见最大,他愤愤不平地对李世民说:“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如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是专弄刀笔之人,功劳却在臣之上,臣心里不服。”

    对于李神通和武将们的牢骚,李世民其实早有心理准备。他很清楚,这些提着脑袋出来打天下的武夫们,对房玄龄、杜如晦这种文人本来就打心眼里看不起,如今官位、勋阶、封赏居然都在他们之下,自然是满腹怨言。所以李世民故意要在殿前公示,并鼓励大家提意见,其实就是想借此机会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一点――如今的时势已经迥然不同于往日。过去打天下,当然凡事都是武将优先;可现在要治天下,就必须以文臣为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今,老资格的宗室亲王李神通第一个跳出来,这样最好。只要把他说服,其他人就不敢不服。

    所以,李世民从容说道:“义旗初起,叔父虽率先起兵响应,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为了自营前途和躲避灾祸。其后,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死灰复燃,叔父望风败北。而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要论功行赏,当然应该在叔父之上。叔父虽是国之至亲,朕也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却不能因为私情就与勋臣同赏!”

    这一句话,不只是说给李神通听,更是昭告众人以公平:朕为天子,断不至因私恩而滥赏,亦不至以私怨而滥罚。<;>;

    李神通无话可说。其他将领看见李世民连自己叔父的面子都不给了,再闹下去只能是自讨苦吃,只好自己找台阶下,互相说:“陛下是出于至公之心,就连对淮安王也无所偏私,我们这帮人又怎敢不安其分!”

    随后人人噤声,一句牢骚也没了。

    下朝后,李世民回到丽正殿,无垢见他心情不错,笑问:“陛下,分赃可是顺利?”

    李世民摘下黑翅乌纱帽,递给侍女,亦笑道:“皇后这话如此不入耳!”

    “到底顺不顺利?”无垢追问道。

    “不顺利啊。房玄龄、杜如晦在淮安王之上,淮安王大喊不服。”

    “公正来论,淮安王功劳的确难跟房玄龄、杜如晦二人相比。”

    “是啊。朕就将他们事迹功业一一摆出来,淮安王就无话可说了。朕还说:‘叔父您是皇家至亲,朕不可以因私情而滥加封赏啊。’”

    “陛下是要昭告群臣以公平啊。”

    李世民舒展了眉心,“朕正是此意。当时朝臣听了,都各各服气,不再争功。”

    “如是说,分赃还是顺利了!”无垢欣慰道。

    “皇后侮辱大唐朝政,该当何罪?”李世民佯装微怒。

    无垢不理会他,“陛下长能如此,可以为圣君矣。”

    “朕时时警醒自己,要勤于国事,以天下之心为心。正如皇后所说,不要暴殄天物。”李世民感慨道。

    “陛下忧心勤政,日来已经消瘦不少。<;>;”无垢知道,李世民太想做好一个皇帝,太想证明自己,证明给天下人、证明给太上皇李渊!

    “这皇位啊,坐上了才知道个中滋味。大事小事,内内外外,朕觉得再多几个脑袋都不够用了。”李世民摸了摸额头,突然道:“皇后,朕的头好像有点儿疼。”

    “让臣妾给陛下按按吧。”

    哪知,按着按着李世民竟睡着了。无垢扯了床锦被给他盖上,这些日子他的确太累了,就连做梦都是朝政国事。但是无垢很欣慰,她每每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的陛下,觉得幸福和感动。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61章 治国路线

    十月初,李世民下诏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李元吉为海陵王,谥号为“刺”。

    举行葬礼的那天,李世民登宜秋门痛哭了一场。毕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当政治目的一旦达成,过去的种种矛盾冲突与是非恩怨自然会逐渐淡去,一度被搁置的亲情就有可能被重新唤醒,而一度被压抑的无奈和悲伤也悄然爬上李世民的心头。

    当天,魏征和王珪联名上表,请求李世民送葬到墓地。李世民欣然同意,命前东宫和齐王府的官员随同前往。

    十月初八,李世民下诏,立中山王李承乾为太子,没有加冕。

    这天的朝堂上,年轻的李世民眉头紧锁,不无忧心地对群臣说:“诸位爱卿啊,我朝承大乱之后,恐怕人民不容易接受教化;欲求天下大治,恐怕也不容易见成效。”

    沉重的话题!大乱之后,如何求治?

    天下啊,一次改朝换代,数年战火烽烟。虽说大唐建国已近十年,但是这些年间,有几时远离了硝烟?李密、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多少人在刀光血影中魂归无处,多少人在生灵涂炭中艰难苟活?现在,这个大唐朝廷,该如何解救天下苍生,带他们走上和平康乐?这是摆在贞观君臣面前的一道历史课题。

    魏征的声音响起时,在一片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臣以为不然。”他说,“安定久了的民众,难免滋长骄逸之心,而骄逸就会难以教化。经过了长久乱离的民众,多有愁苦,愁苦之民,渴望安定,反而易于教化。”

    “可是,明君良臣共治天下,尚且要百年而后,才能胜残去杀。如今大乱之后,又岂有朝夕之间可以致治的道理?”李世民仍然眉头不展。

    魏征胸有成竹地答道:“百年而治者是庸常之主,非圣哲之君。若明君施政,上下同心,四方响应,相信大治并不太难,三年成功尤嫌太晚!”

    李世民频频颔首,深以为然。

    可是,魏征的观点立刻遭致大多数宰执重臣的反驳,为首的人就是右仆射封德彝。

    他用一种近乎嘲笑的口吻说:“自夏、商、周三代以降,人心日渐浇薄诡诈,所以秦朝专以严刑峻法治国,汉朝也不得不兼杂王道与霸道,此乃欲教化而不能,又岂是能教化而不欲?魏征一介书生,不识时务,若信其虚论,恐败乱国家!”

    面对封德彝尖酸刻薄的指摘,魏征毫不示弱,坦然应对:“五帝三王治国时,人民也是久经离乱,可照样能够教化。躬行帝道则成就帝业,躬行王道则成就王业,一切都取决于人君的努力。考诸史籍,昔日黄帝与蚩尤大小七十余战,天下可谓混乱至极,可战胜蚩尤后,天下遂致太平;其后颛顼诛除九黎,商汤驱逐夏桀,武王讨伐商纣,不都是在天下大乱之后进而缔造了太平盛世吗?若说古人淳厚质朴,后世浇薄诡诈,那么迄于今日,人民应悉数变为鬼魅,人君又如何教化治理?”

    封德彝顿时语塞,其他反对者也都哑口无言。但是,即使无力反驳,不少人还是纷纷以为魏征的道理是书生之见,不足信从。

    智慧的人往往能够在不同的观点中分辨出优劣高下来。群臣还在纷言论争,李世民的脑海,已经被魏征一番铮铮言辞充满。“圣哲之君!”李世民本不崇尚霸道,他觉得自己能够做一位圣哲之君。

    最后,李世民力排众议,最终选择了儒家的王道仁政作为李唐王朝的意识形态和统治方式。并在朝堂上对文武百官公开宣布:“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在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

    这天散了朝,李世民又是与学士们商榷政事直到深夜,无垢照常在丽正殿等他回来,每一次,只要看到无垢清和的笑容,李世民的疲惫,便顷刻间烟消云散……

    今天亦是如此,回到丽正殿,便拥着无垢侃侃而谈,“皇后啊,你看朕的朝廷,有武德朝元老、有原秦王府僚属、有原东宫、齐王府幕僚;有山东士族、有关陇贵族、有魏晋以来常在朝廷中占据一角的江南贵族、亦有正在成长中的山东豪杰。朕是不是很富有?”

    无垢抬头望他,琥珀色的眸子里满是欣赏,“是啊,陛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用人比招揽人才要难得多,陛下要让他们相互合作,共理国政,绝非一件易事啊。”

    “所以朕常跟大臣们说:‘君主要正,臣子也要正。’‘君主若有不明,臣子要直言相谏,补救君主的失误。’‘君臣同治理乱,共系安危,君臣和谐,君贤臣直,才能家国俱存。’”

    “陛下能时时有所意识就好啊。最怕就是,朝臣各为私心,利益争斗。其实朝臣之间的争斗,有时候可以损人利己,但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双方俱损,而朝廷国家,亦跟着受损。”

    “是啊。朕常想,若君臣都能怀至公之心,朕就不必忧国家之治。前些日,御史大夫杜淹上奏,说:‘各司文案恐怕有错失,请令御史到各司去检察。’朕就其事问封德彝,封德彝说:‘设官分职,各有自己掌管的事情。若真有错失,御史应该纠察检举,但要遍察诸司,人为地去搜索错失,恐怕就太为烦琐,难免以小失大。’杜淹听了,默然不语。朕问:‘杜爱卿如何不说话了?’皇后猜杜淹如何说?”

    “如何说?”

    “杜淹说:‘封德彝所说,是识得大体,臣委实心服,不敢再说什么。’当时朕听得真正是大为高兴,朕说:‘卿等都能这样,朕还有什么好忧愁的!’”

    “现在臣妾听了,也为陛下高兴。君臣都能如此,臣妾就不用再说用人不易。”

    “朕正是要将不易事做好。否则,不是暴殄天物?”

    无垢笑了,她习惯于李世民的自信。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62章 削减宗室

    这日,无垢照常问候过太上皇李渊,便回到丽正殿中,却见李世民在殿中踱着步子,愁眉不展。

    “陛下,何事烦恼?”

    迎上爱妻关切的目光,李世民眉心舒展了一下,牵着她的手一起坐下。这才说道:“晋阳起兵以来,我认为太上皇封赏过多;武德以来,封王过多。武德前封赏过多,情有可原,为的是人心归顺。而武德后封王过多,这九年来,弊病显现。这其中就分实封和虚封,实封有实利可得,虚封没有实利,只有名衔,太上皇就不得不动用国库,来赏赐虚封,于国力大损。朕现在掌管天下,要节省开支,就不得不考虑此事。”

    “哦?是这样?”无垢秀眉微蹙。

    李世民点头,“皇后,你说……我若是裁减宗室,会有阻力吗?”

    “我不知道。但陛下要削减宗室,应该和太上皇商量一下。”

    李世民看着她,由衷地点了点头。“明日,你带着承乾和青雀,跟朕一起去见太上皇。对了,这东宫是不是有一个琵琶宫妓?”

    “是。陛下登基那天,她还演奏过《秦王破阵乐》。”

    李世民靠着案几思索了一会儿,“召她来见。”

    无垢点头,冲内侍官说道:“传琵琶宫妓!”

    不一会儿,一身白衣的琵琶女携琵琶觐见,跪拜:“拜见陛下、拜见皇后。”

    “起来吧。”琵琶女抬起头,迎上的是无垢清新的笑容,“你叫什么名字?”

    “婢女崔真。不知陛下和皇后要听什么曲目?”

    “你会弹突厥的曲子吗?”李世民问道。

    崔真点点头。

    “弹来听听。”

    崔真调整弦轴,轻弹测音,之后,起手弹拨,曲声悲凉哀怨。

    次日,两仪殿内,李渊由张婕妤陪着饮酒。

    张婕妤将手搭在李渊肩上,娇声说道:“太上皇,我给您唱一曲《湘夫人》如何?”

    李渊点点头,“好,寡人很久没有听到这首曲子了。”

    张婕妤轻移莲步,缓荡纤腰,纱帐之后的音乐也默契地响起。这首曲子,是李渊平时爱听的,但是现在,他却一点兴致也没有。

    曲子还没唱完,内侍来报:“陛下来见。”

    李渊摆摆手,示意张婕妤退下,冷“哼”一声,“叫他进来!”

    李世民和无垢,带着李承乾、李泰进入,李世民站立,很恭敬地给李渊鞠一躬:“拜见太上皇!”

    无垢带着李承乾和李泰,跪拜道:“给太上皇请安!”

    “皇后请起。”李渊笑着招呼李承乾和李泰,“来,来,来,到爷爷这里来。”

    李承乾和李泰欢呼着跑到李渊怀里,李渊给他们剥了一个橘子,一人嘴里喂了一个橘子瓣,“最近听不听父皇母后的话啊?”

    李承乾、李泰异口同声:“我们听话。”

    “不光现在要话,将来长大了也要听,要永远孝顺父皇母后,明白吗?”

    “嗯,嗯。”李承乾和李泰点头。

    看着祖孙三个说了会儿话,李世民冲无垢使了使眼色,无垢走过去,“走,跟母后出去玩儿。”

    看着她们走出去,李世民坐到李渊旁边,为他斟酒。“我今天来看父亲,是有要事与您商量。”

    李渊看着他,执杯一饮而尽,“我退为太上皇,除了家事,不必和我商量。”

    李世民再为他斟上一杯,“还是要商量,父亲,当年您封王封功臣,后来听说很为难,是因为要赏赐觉得封的不公的人。”

    “是啊,我当初也是非常为难啊。赏的少了吧,怕摆不平;赏的多了,你也知道,那库里不就少了嘛。”

    李世民起身,踱了几步,望着窗外,“如果,我不再赏赐他们了呢?”

    李渊神情稍顿,“既然你有本事摆平,就不再赏赐吧。我看难哪。”

    李世民回身,“我是想,血亲疏远的,没有功劳的,都降等级。不过这些人都是父亲当年封的,我怕父亲碍颜面,所以今天特来请教。”

    李渊笑了笑,“当年是我封的,我倒不失颜面,恐怕是你有麻烦。”

    “父亲这么想我就放心了,我……说到做到。大唐是太上皇立的,我既然执政,为的是大唐的兴盛。”

    “好。”李渊笑笑,又饮一杯,“好。对了,我听说你宫里有个善弹琵琶的?”

    “呵呵呵……”李世民捋了捋八字胡,“我知道父亲的心思,今天把她带来了。来人,传琵琶宫妓来。”

    崔真来到李世民、李渊近前,跪拜:“拜见陛下,太上皇。”

    “我听说你会反指奏弦?”李渊问道。

    崔真抬起头,“是,愿为太上皇反指弹奏一曲。”

    李渊哈哈大笑,“好啊,奏一曲来。”

    崔真起身,坐在一旁,弹奏起了《广陵散》。

    李渊倾身,听得如痴如醉……

    显德殿内,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扫了一眼群臣,一脸正色地问道:“遍封宗室子弟,对天下是否有利?”

    此言一出,很多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天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有一个人看懂了李世民的心思,此人就是右仆射封德彝。

    封德彝最会揣摩圣意,他知道当今陛下是想纠正武德年间滥封宗室的弊病,于是站出来回答说:“历观往古,封王者今最为多。两汉以降,惟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并不得滥封,所以别亲疏也。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隆,多给力役,盖以天下为私,殊非致公驭物之道。”

    此言正中李世民下怀,他点了点头,说:“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李世民指示萧瑀,把限制宗室分封的具体方案说给大家听听,并展开讨论。萧瑀根据皇帝的旨意,说出了如下改进措施——

    除皇室子弟外,宗室子弟藩封明辨亲疏,示以至公,非功不封,非亲不授,根据这些原则,那些由疏属、孩亲无功者滥封为亲王、郡王的,分别降为郡公、县公,那些近亲子弟和疏属有功者仍为王。初步计划是淮安王李神通、襄邑郡王李神符、赵郡王李孝恭等人不降封爵,保持原王位,李神通兄弟的十四个儿子全都由王爵降为郡、县公爵。

    这个方案一经抛出,除淮安王李神通等人因涉及自家的利益,不大高兴外,其他文武百官纷纷表示赞成。

    李世民见对降封宗室爵位的事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当即下诏予以执行。临散朝时,李世民又高兴地向群臣宣布道:“朕将于丁酉日定勋臣爵邑,论功行赏,人人平等,疏远不遗,微贱不漏。”

    群臣一听,个个喜形于色,封赐不拘一格,宗室与庶族、地主、奴隶等,在军功面前一律平起平坐,这在历朝历代也是少有的开明举动。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63章 年号贞观

    天气渐渐转冷,显德殿的院子里,李世民在看禁卫军练习射箭。房玄龄快步走过来,“陛下,突厥信使到。”

    “什么消息?”李世民问。

    “颉利可汗送马三千匹,羊一万只,一天以后就到长安了。”

    李世民望着远处,“告诉信使,马和羊都退回去,让他们将历年掳掠我们的人口都还回来。”

    “陛下,我看,马和羊不妨都留下来,让他们把人口都送回来就行了。”

    李世民提高了声音,“马和羊都退回去,让他们知道我们要人的诚意,不要让他们以为我们贪婪他们的财物。现在我们要的是人口!”

    “好。”

    “等等!”房玄龄转身之际,李世民又叫住了他,“传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到崇文殿议事。”

    “是。”

    崇文殿内,李世民坐在御席上,看着下面坐的房玄龄等人,缓缓说道:“当年太上皇登基的时候,定武德为年号。现在朕要治天下,觉得武德这一类的说法,在和平年间已经不妥了。关于新的年号,你们有什么建议?”

    长孙无忌思索道:“陛下以为,‘天佑’如何?”

    房玄龄道:“我觉得不妥,这像是把责任都推给了上苍。关键是不能显示陛下要治理天下的决心哪。”

    长孙无忌解释道:“我所指的上苍,乃宏大之上苍、混沌之穹苍。你说它混沌吗?有知则无,无知则有,但是万物生息,都要靠它护佑。天子乃上苍所赐,我大唐天下,也要靠这样的上苍来护佑。这有何不可呢?”

    “天佑――”李世民拧眉思索,“天佑可以用,但,还是不能表达朕的心思。玄龄说得对,年号是表现新政的一个途径,年号取好了,百姓就可以知道我们朝廷的意愿了。”李世民看向魏征,“魏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