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492—1945说说欧美那些事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党这一方,似乎完全忘记了到底是谁最后抓住了查理,让查理饱受牢狱之灾,而查理似乎也忘记了当初苏格兰人的背叛,两者联合起来,共同向议会发难。在1648年春,在3月到5月,保王党在伦敦、威尔士、肯特郡等地制造暴动,苏格兰军队也从北方入侵。议会方面决定攘外必先安内,先消灭国内王军,此时的议会军已经不是战争之初那支初出茅庐的弱旅了,它经过铁与血的洗礼已经变成了钢铁之师,在著名统帅克伦威尔率领下,议会军迅速平定了国内保王党的叛乱,随后向北挺近,迎击苏格兰军队。在1648年8月17日,克伦威尔借助大雾的掩护从侧翼进攻苏格兰军队,苏格兰军惨败,一万多人被俘,剩下的只要还能动的都玩命的往北跑,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议会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现在,议会又要面临那个头疼的问题:如何处置查理?这不过这次查理就没有上一次那么好的运气了,这次他要面对的是克伦威尔。通过在内战中积累的崇高威望,克伦威尔在1648年12月把议会中的长老派清除了,而这群人是坚持与查理妥协的人。通过清理,使议会中只存一种声音,那就是克伦威尔的声音,克伦威尔实质上已经控制了议会。在克伦威尔的控制下,议会最终决定了查理一世的处理方案,那就是处死。在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示众。据史料记载,行刑的当天,天空中下着小雨,查理一世没有被人押解而是自己走到了断头台前,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不想让别人看出因自己的胆怯而可能出现的颤抖,他用两件外套把自己包裹起来。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他还跟刽子手聊天,问他自己的头发漂不漂亮,刽子手回答说你的头发漂亮极了;他又问刽子手说疼不疼,刽子手回答不疼,保证一下就完事,不会让您遭罪的。最终铡刀落下,查理一世身首异处。
查理一世被处死的消息在整个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亚于一场十级地震。因为自古到今,虽然有被杀掉的国王,但是还从来没有过自己的国民经过审判宣布处死自己的国王的,这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不但其他欧洲国家惊诧莫名,就连英国国内,也是一片哗然,在行刑当天,有很多人在现场,当铡刀真的将查理处死之后,现场中很多人都震惊了,没想到国王真的被处死了,甚至还有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当场晕过去的。
无论人们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国王查理一世已经丧命的事实却再也无法更改,英国建立了共和政体,成立了共和国,大权掌握在国民议会主席克伦威尔手里。查理一时的死,极大地刺激了保王党,保王党势力很快就卷土重来,并且占据了爱尔兰和苏格兰,而且流亡在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也支持保王党。可是这些散兵游勇哪是克伦威尔和其军队的对手,很快,克伦威尔就征服了苏格兰和爱尔兰。
在共和国期间,因为克伦威尔崇尚重商主义,渴望通过积极的对外的贸易来获取财富,可是当时的海上贸易基本上已经被荷兰所垄断了,这是克伦威尔所不能容隐的。在1651年,在克伦威尔的控制下,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法令――《航海条例》。《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运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也就是说不允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虽然英国的《航海条例》包括所有国家在内,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针对荷兰,因为荷兰已经是“海上马车夫”,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商品集散中心,英国来这一手,就是清除荷兰在自己国家这一块的运输,恰恰是荷兰最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第一天英国这么干,自己忍了下来,那么第二天法国会不会也这么干,第三天西是不是班牙也这么干?这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当英国这第一块骨牌即将倒下的时候,就必须把它给重新摆正了。
在第二年,荷兰向英国宣战,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从1652年打到了1654年,最终荷兰溃败,英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荷兰被迫进行和谈。最终两国于1654年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该合约规定,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在这之前这一直是荷兰的“自留地”,是决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的);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海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还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克伦威尔遣散议会,给自己加了个“护国主”的头衔,并以此头衔来统治英国。不仅仅是在1653年之后,自从1649年之后,克伦威尔就成了英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或者叫军事独裁者,因为他是依靠他的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因为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想进行独裁统治,甚至重新建立王权。因为在他的独裁统治期间,坚持决绝加冕为国王,而且他还多次重建议会,试图建立民主政体;但是当他死后,他却将自己“护国主”的头衔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继续掌握着实际上国王的权力。
但是刨去这一点,克伦威尔不愧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他用武力为英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用武力稳定了国内的局势;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了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通过灵活的外交政策,改善了外部环境;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扶植文化教育;改善了国内粗暴的法律。
1658年9月3日,这位伟大的军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终点,而英国随着这位强人的离世,也将再次陷入到动荡之中,英国革命之路,还远没有到头。
………………………………
第三十六章——烈日初升 7
克伦威尔死后,他的儿子接过了权杖,成为了下一代“护国主”,可是“虎父无犬子”这句话用在他这好像有些不太合适,雄才大略的克伦威尔却有了个志大才疏的儿子,完全没有能力去治理国家,去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局势,去驾驭桀骜不驯的部下。别忘了,克伦威尔之所以能够坐稳“护国主”这把椅子,就是因为手底下这群骄兵悍将,如果他的儿子也想坐稳的话,必然需要得到军方的支持,可显然他在军方的地位远远赶不上克伦威尔。想当初克伦威尔是手把手把现在这支军队带出来的,而且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屡战屡胜,在战场上还身先士卒,轻伤不下火线,这样的将军没办法不受下属的敬畏和爱戴。可是他的儿子跟他一比那可真就是没法比比了,简直就是一个地面,一个在外太空了。能够让他儿子接班已经是军队看在克伦威尔的面子上了,如果还要支持他,呵呵,外边天气不错。
在失去了最重要的军队支持之后,克伦威尔长子理查德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而且很快就被推翻了,一方面他没有了军队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他被赶下台可以说是必然。在英国人把理查德轰走之后,他们又要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怎么样治理国家?是成立共和国,还是建立独裁统治,抑或是是建立君主制?独裁统治应该由谁来独裁?君主制应该由谁来当国王?
建立共和国这条路首先就被英国人pass掉了,因为之前共和国的历史简直是不堪入目,这样的历史让共和制在英国根本就没有市场。那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建立独裁统治,想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倒是不少,但是这群人中找不出一个类似于克伦威尔这样能够服众的领袖,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不服,也就达不成一个统一意见,如果非要统一意见的话,那就只能拉出去真刀真枪地打上一场了。所以,英国看似有三条路,可最终能走的,只有第三条,那就是重回君主制,这条路也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当时英国的君主制已经建立了好几百年,国王在人民心中仍然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君主制也是人民最乐于接受的政体,英国国内有好多人都在鼓吹重建君主政体。好了,现在第一个选择题国家政体已经选好了,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选择题,那就是选谁当国王,这一点基本没有疑问,因为上一任国王查理一世的儿子并没有早早地就去见了上帝,现在还活蹦乱跳活得好好的。本来就是人家的位子,让人家再坐回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于是英国就派出使者去找查理二世,因为在他老爸查理一世战败之后他就在英国外边漂着呢。当使者找到查理二世之后,把查理二世吓了一跳,我都在外边漂着了,对你们啥威胁都没有了,你们还不放过我,你们这是想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啊。然后使者就告诉他不要怕,我们不是来除根的,我们是来迎接回去做我们的国王的。查理二世一听都要哭了,还说你们不想杀我,是不是想着在这杀了我国际影响不好,你们这是想把我骗回去,再然后你们就把我攥在手心里边了,想弄死我还不是小意思啊。使者一脸黑线,你真的想多了,我们真的是过来接你回去当国王的,只要你答应保障我们的利益,不能回来之后就把我们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利益就拿走了,不能回来就砸我们饭碗吧,你得保证。查理二世到最后一看议会真的是实心实意找自己回去当国王的,当下就答应了,谁不签谁笨蛋啊,并且发表宣言保证这些人的既得利益。
使者心满意足的走了,查理二世也心满意足的当上了英国的国王,看上去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一般只出现在电视剧中。当查理二世当国王之后没多久,就向那些迎接他回来做国王的人挥起了屠刀。虽然使他们让查理二世重登王位,但是也正是这一群人,处死了他的亲生父亲,这可是杀父之仇!仇恨的种子已经发芽并且根深蒂固,这是其一,其二可能也与他流亡海外的那段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有关。
如果是中国史书记载查理二世在西欧大地流浪的这段历史,很可能会用“春秋笔法”这么写:“先王时,敌酋克伦威尔起兵反叛,先王战,不利,不幸殁于敌手,王起驾南巡,周游列国。”但是欧洲的历史作者显然没有这样的觉悟,把查理二世的窘迫不差丝毫地写了出来。他们写道查理二世经常没饭吃,经常没地儿睡,甚至有的时候还睡在了树上!每次读到这,我都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是在哪阿,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都跑树上去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要是我也遭受这样的经历之后,如果让我当国王,估计我也得反攻倒算,灭了这帮孙子!
等到英国资产阶级终于把查理二世熬死了,期待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能够改变查理二世的政策,但正如那句话“你越不希望看到的,往往就越会发生”,詹姆士二世上台之后,做的比他上一任还狠,而且还要在英国重回天主教。英国内战的既得利益者资产阶级一看,你这是不给我们留条活路阿,是纯粹把我们仼死路上逼阿!既然你不仁,可就别怪我不义!他们秘密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共同执掌英国,这一对夫妻都非常能干,但是她的丈夫威廉要更加卓越,他曾经以自己的坚定、顽强、果敢、机敏保全了自己的国家,他的事迹之后会在法国篇中提到在这就不细讲了。
威廉和玛丽在受到邀请之后,决定去统治这个欧洲强国,为了以防万一,随行的还有荷兰庞大的舰队和两万荷兰军队一起从阿姆斯特丹港出发。但是,他们的准备多余了,这次政变并没有流血就取得了成功,正因为如此,史称“光荣革命”,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就再也没有爆发流血冲突,国内的政治问题都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而并非暴力手段。
这次,英国人又给自己换了个国王,但是这次他们学聪明了,吃一堑长一智嘛,他们不再像当初查理二世那样直接让查理二世发表了宣言就了事,毕竟空口白牙,他们这回要立字据,把自己的要求写了出来,并且明白告诉玛丽和威廉这两位准国王,我们已经做好了换国王的准备了,如果你们不答应的话,那咱们就好聚好散,我再去找,相当国王的还是有的。最终也没再费事,毕竟找国王也怪麻烦的,玛丽和威廉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文件就是大名鼎鼎的《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重要规定有以下几点,第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这一条的意思是说没有议会的同意国王没有权力随意变更法律,议会掌控了立法权。第二,未经议会允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一条中,议会掌握了财政大权。第三,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法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这一条保障了宗教自由。第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这一条掌控了军权。第五,为伸雪一切冤屈,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这一点保障了议会,毕竟就算前边那几条都答应了,但是国王学查理一世让议会关门了,他们也没辙。
我们来看一下《权利法案》,可以发现在这份文件中,始终渗透着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议会高于国王,在立法、财政、军权这至关重要的几方面,议会牢牢地掌控着大权,虽然这只是一部分国家权力,但是比之以往则是一个重大突破,毕竟在这之前,整个国家中,王权至高无上,国王至高无上。可是现在,国王的上边有了别人,这个人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上帝,而是真真切切的人。《权利法案》的签署,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获得了胜利,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最终掌握了政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极大促进了欧洲各国反**的势力,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
第三十七章——北欧雄狮 1
就在英国王军和议会军正厮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欧洲大陆上的“三十年战争”也正杀得流血漂橹,在这场被称为“第一次全欧大战”的战争中,群星闪耀,但是最闪亮的只有两颗,一颗是帝国统帅华伦斯坦,另一颗就是被称为“北方雄师”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瑞典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走向了巅峰。那瑞典的故事,我们要首先从哪讲起呢?
瑞典位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西边是丹麦,东边是芬兰,南方与丹麦隔海相望,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置身事外,宣布中立,就是这样一个爱好和平、安宁祥和的国度,却曾在历史上迸发出炫目的光芒,一度让整个欧洲都为之侧目。它的故事,还要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说起。
瑞典曾是卡尔马同盟的一员,这个卡尔玛同盟是由丹麦、挪威、瑞典三个王国组成的共主联邦,建立之初保证各个王国保有相当的独立性,而且三个王国的地位相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丹麦占据主导地位,丹麦王实际上控制着整个同盟。本来三国国家结成同盟是为了抱团取暖,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是当瑞典加入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丹麦依靠自身的主导地位,一起抢来的好处基本上都自己占了,自己反而因为帮着丹麦打架导致收入降低,而且丹麦还企图把自己的独立性整没了,有要建立一个大丹麦的趋势。这下瑞典就不干了,吵吵着要退出同盟,丹麦一撇嘴,你敢退,我就敢打到你不敢退为止!在瑞典争取独立、丹麦镇压瑞典的情况下,古斯塔夫一世趁势而起,最终带领军队打败了丹麦镇压军,让瑞典重新获得独立。
古斯塔夫一世即位之后,面对国内商业凋敝、教会擅权、王权势弱的现状,采取了相应措施。
在经济方面,他和当时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结盟,依靠丹麦的力量结束了德意志商业城市集团汉萨同盟对瑞典经济的控制,说起来当初在古斯塔夫一世起兵反抗丹麦的时候,汉萨同盟的成员莱比锡和吕贝克还曾经支援过,结果现在古斯塔夫一世又联合丹麦祛除了汉萨同盟在瑞典国内的影响,这前后之间,真是让人叹服古斯塔夫一世的外交手腕。在解决了外部掣肘的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国内的商业发展,积累财富。
在宗教方面,对他而言当时有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那就是宗教改革。古斯塔夫一世最开始并不是想完全与教会决裂,如果教会能让他的权力位于瑞典教会教权之上就可以,但是教皇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当时新教虽然如野火燎原,但是整体情况还是在天主教会控制之下,怎么可能让一个国王随随便便就拿走自己国家教会的权力,如果此例一开,没准第二天醒了就发现自己变成“光杆司令”了。既然好说好商量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撕破脸皮了。就在这时,新教学者佩特里兄弟正在打算着把瑞典引入到新教的怀抱,这真是打瞌睡就有人过来送枕头阿,古斯塔夫一世大力支持新教在瑞典的发展,在他的大力支持下,1526年,《新约》的瑞典语版本,到了1540年,《圣经》的全译版本也出现在了瑞典人民的视线中。通过推动本国的新教改革运动,古斯塔夫一世把教会的权威彻底扫地出门,国王的意志最终凌驾在了教会之上,同时还趁机侵吞了大量的教会地产,向自己的小金库里添了不少新东西,也算是一举两得。
针对王权势弱,古斯塔夫一世用高压、铁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国王直接派出官员管理地方而不是依靠那些贵族,贵族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贵族们不干了,开始闹事,他无情地镇压国内大贵族的叛乱,处死叛乱的领袖,收回他们的土地。到了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刻,瑞典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在国王的统治之下。而古斯塔夫一世中央集权最成功的标志是把世袭制代替了君主选择制。这个君主选择制就是当国王死了之后,下一任国王是大家选出来了,就类似于总统选举,只不过选举出的总统的任期是终身罢了。
古斯塔夫一世在1560年去世,他为他的继任者留下了一个富庶、强盛的国家,但是阿但是,长辈留下的家产再多也架不住家里几个败家子可劲儿的折腾。在他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就开始了“大乱斗”,很快就把家底给败光了,整个国家重新陷入到了动荡之中,直到预言集《诸世纪》中所预言的狮王的出现,才最终发出自己的最强音。这头狮王就是历代瑞典国王中唯一被称为大帝的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独立后首任国王古斯塔夫一世的孙子,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代前,古斯塔夫一世是一位卓越的国王,而古斯塔夫二世却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在1611年,时年17岁的古斯塔夫二世就已经登上了瑞典的王位,为了能让他名正言顺的当国王,瑞典国会专门废除了继位登基的年龄限制,由此可见整个瑞典对他的殷切希望,当时的瑞典迫切需要一位英雄来领导他们走出苦难。
古斯塔夫二世即位时的瑞典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内忧外患。在内,他的堂兄、时任波兰国王的西吉斯蒙德宣称自己才是瑞典国王的合法继承人,并获得了一些瑞典贵族的支持。国家贫困,一贫如洗。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在外,独立时与丹麦产生的丹瑞矛盾,他伯父约翰三世时代结下的瑞饿矛盾,瑞典和这两国之间剑拔弩张,战争就像是忘记时间的定时炸弹,随时随刻都有可能爆发。面对这种危机四伏的局面,他会如何一一化解呢?
首先,他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把重点放在了国内。为了摆平和贵族之间的深刻矛盾,他和贵族们签订了史称“古斯塔夫阿道夫宪章”的一些列条款,人们把古斯塔夫二世和国王的妥协所签订的条约和英国的《大宪章》相提并论,可以想象对其的崇高评价。在这些条约中,规定国王不能掠夺贵族的领地和财产,不得随意逮捕贵族等,换取了贵族对国王的忠诚。
解决国内可能出现的内战甚至分裂风险之后,古斯塔夫二世的目光又放在了经济上,他利用瑞典国内丰富的铜、铁矿藏,制定了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人开办企业,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坚实的军火工业。而且瑞典当时实行的是实物税,就好像我们中国古代农民交税一样,但是这些实物税在征收之后想要用到其他方面,则还需要拿到市场上卖钱然后才能用,就比如你收的的麦子,但是你想造船,总不能拿着收上来的麦子去造船吧,你得把麦子卖掉换成钱然后再买造船需要的材料,然后再去造船。而且实物税是需要卖的,而价格又是浮动的,就可能会造成你收的实物税在收的时候值那么多钱,但是转手一卖就不值这个价钱了,而且基本上都是亏,因为收上来时是零散的,但是国家在卖这些收上来的实物税的时候可就是大批大批的卖了,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