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492—1945说说欧美那些事儿-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始猛攻图克海姆,但是每次都被打得丢盔弃甲,留下了一地的尸体。此战过后,腓特烈算是看出来了,如果想要打败杜伦尼估计这辈子不可能了,反正杜伦尼又打不到自己的家里,我也不掺和这件事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吧,直接拍拍屁股带着自己的军队就走人了。
此战过后,杜伦尼才回到自己的过冬营地过冬,而帝**队显然被打怕了,也没去招惹。总被杜伦尼啪啪的打脸,皇帝也看不下去了,为什么自己明明是自己这边人多,却就是打不过杜伦尼?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肯定是指挥官的原因。于是,改派蒙特库库尼出任帝**队统帅,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杜伦尼指挥灵活,而蒙特库库尼也不想与杜伦尼硬碰硬,这俩人都想着要么挡住对手的进军路线,要么绕道对方身后截断补给线,结果就是这俩人就跟玩捉迷藏差不多,一直在那兜圈子……直到后来,俩人都想阴对面一把,都想趁着夜黑风高的时候,给对面一记闷棍,但是巧就巧在这两人想到一块去了,于是接下来的画面充满了喜感:黑夜中,两支部队在悄悄地行进,人衔枚;马裹蹄,努力不发出一点点的声响,每个人都很紧张,也很激动,却都不知道对面在干和自己一样的事,最终,这两支都想敲闷棍的“猥琐”军队却碰头了,就像两个怀里拿着棒球棍的人都想趁对方不备,同时举起了棒球棍,这是多么尴尬的场面阿……杜伦尼虽然想占便宜,但是一看便宜沾不上了,也就打算乘势而为,直接来一场正面厮杀,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蒙特库库尼这位仁兄却二话不说转身就走了,只剩下杜伦尼一个人在夜风中凌乱……你想走,我还不想让你走呢,杜伦尼打算进攻,但是就在强渡的时候,一颗炮弹击中了他,将星陨落了。百战军神杜伦尼,终于走完了他三十年的战争生涯,他太累了,也该歇歇了,而且上帝对他也是眷顾的,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人和统帅,战场应该是他最好的安魂之所。
杜伦尼死后,孔代亲王接替了他的位置。孔代可不是杜伦尼,没事还给你绕来绕去,给你捉捉迷藏什么的,这位打仗就秉承一个字,那就是干。而他的对手蒙特库库尼则跟杜伦尼差不多,而且比杜伦尼更谨慎,结果就被打孔亲王硬生生的逼退了,从而巩固了法军的战果。
可能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好伙计杜伦尼死在了战场上,让孔代不免有些触景生情,侵略如火、永远在进攻路上的孔代亲王也厌倦了战争生活。早1675年后,杜伦尼向路易十四递交了辞呈,而路易念在他一生的辛劳以及正被痛风所折磨,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回归平静的孔代亲王献身于宗教活动中,并于1686年逝世,去天国见杜伦尼去了。
法军在两位战争大师的带领下,占领了反法同盟的很多地盘,给路易拼的了一个非常好的战争局面。可是战争在1677年再度出现了转折,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与英国玛丽公主结婚了,这也就意味着英国也站在了荷兰这一边,准备也过来掺和一脚。当路易得知消息之后,就知道事情要遭,英国海军强大,沙丘之战中英国陆军的表现也很抢眼。为了拖住英国加入战争的步伐,路易决定给英王查理二世送钱,想花钱买平安,英国毕竟之前刚和荷兰打了一场,查理也不太想掺和这事,于是就把钱收下了,英国和法国就打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和平,查理二世就各种找借口搪塞威廉三世。但是总有一天会拖不下去,路易知道是时候结束这场战争了。
虽然路易想议和,但是深知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敌人看出自己想议和,这样他们反而就不会答应,只有狠狠地打疼了他们,以打促和,才能让对手乖乖地坐在谈判桌前。法军在战场上又掀起了一波进攻**,有攻占了不少土地。最终,路易的目的达到了,在英国参战之前,就把反法同盟推上了谈判桌。
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交战双方于1678年签订了奈梅亨条约,条约规定,恢复荷兰战前国土和在法国低关税的优惠,瑞典也拿回了战争中丢了的波美拉尼亚,看上去法国似乎啥都没得到,白打了半天,虽然法国没在荷兰身上捞什么油水,但是别忘了,反法同盟可不止荷兰一个国家,还有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这俩哥们又得大出血了。西班牙丢了弗朗什孔泰、佛兰德和埃诺,皇帝丢了洛林公国。
本来威廉三世是不想议和的,因为他还指望着自己的老丈人帮自己呢,但是别忘了荷兰这个国家的特殊性,组成荷兰的七个省有很大的权力,是能够自己决定战和的,忘了的可以看看之前的荷兰那篇,结果荷兰省在看到法国提供的条件之后,立马就签了,逼得威廉三世不得不签字。但是威廉三世不服阿,从此之后,就和路易杠上了。
而腓特烈在得知荷兰签署了条约之后,感觉自己就是头驴,完完全全被荷兰人给玩了,自己为了荷兰人打生打死,好不容易不但保住了荷兰,还抢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结果荷兰你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把我给卖了,这也忒不是东西了阿!结果腓特烈一气之下,就跑到路易这一边去了,开始帮助路易称霸欧洲。所以,有的时候,这人该有点底线的时候,还是得有点底线,不能什么时候都只想着自己,而忽略了别人。
………………………………
第七十八章——太阳王 9
法荷战争的胜利,为路易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在1680年,巴黎市政厅正式授予路易“太阳王”这一无比荣耀的称呼。太阳王!王的前面可是挂着太阳的前缀,可见路易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战争之后,欧洲开始以一种敬畏的眼光看着从法国这颗冉冉升起的“太阳”。在这之前,商业立国的荷兰达到了其鼎盛时期,荷兰的执政充当整个欧洲的仲裁者,因为荷兰的实力,而战争之后,充当调停角色的换成了路易,大家有什么事都找路易评理。伴随着路易威望提升的,是路易的君主集权,他把整个法国的大权牢牢地攥在了手里,他有一句话特别的有名:朕即国家!朕就是国家,我就是国家,我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我的想法就是国家的想法,我的行为就是国家的行为。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莫不如是!有一副描绘路易十四的油画,画面的主体是骑在战马上的英姿飒爽的路易,天空中飞舞着洁白圣洁的天使,天使手中拿着花环,将要待在路易的头上。在当时那种宗教氛围下,如果是天使要给人戴什么东西的话,那被戴的人肯定是要单膝跪地,双手合十,低下头颅,闭上双眼,虔诚地跪在那里,然后天使再戴。可是这幅画却是路易在纵马驰骋,天使可以说是在巴巴的追着路易戴,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这句话,这幅画,也是路易威权的一个缩影吧。
就在路易声威日隆的时候,他手底下那群跟随着他振兴法国的杰出英才们却一个又一个的陨落了。最早的就是杜伦尼,在1675年战死沙场,其后就是路易的钱袋子柯尔贝尔,在1683年离开了他所深爱的法国。接下来就是与杜伦尼齐名的孔代亲王,在1686年去另一个地方见他的老伙计。最后就是磨利了宝剑的卢福瓦侯爵,他不像路易这般长寿,在1691年也撒手人寰。昔日登场的那五位嘉宾,如今就只剩下沃邦自己了。路易失去了他们,法国失去了他们,路易又该如何,法国又该如何?
路易在连续打赢了继承战争和法荷战争这两场重要战争之后,他的野心不断膨胀,他的虚荣心开始让太阳王将视线放在了整个欧洲,他要成为整个欧洲的霸主,真真正正地让太阳王的光辉照耀在有阳光的地方。为了完成这一梦想,他开始扩军备战,甚至可以说是穷兵黩武。法国的陆军自不必说,就连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海军,路易用钱生生砸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舰队数量甚至比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和荷兰还要强大许多。
就在路易走在称霸之路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现在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个对手还是法国的死对头,那就是哈布斯堡家族所统治的奥地利。说实话,其实奥地利也挺苦的,在它的西面,是不断强大、咄咄逼人的法国,在它的东方,则是实力强劲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为那个“既不神圣、也非罗马、远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经常是东挡西杀,打了法国打奥斯曼,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奥地利来说,法国虽然可恨,但是毕竟是基督教大家庭中的一员,顶多就是拌拌嘴,实在不行打一架,就算打架肯定也不动刀子,但是奥斯曼就不一样了,那玩意儿就是个强盗,基本上每次就是拿着刀子就上来了,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小命就没了,历史上的维也纳围城战,就是如此这般。在1683年,奥斯曼的大军再次保卫维也纳,这可是首都!当时,教皇为了基督教,曾向路易十四求援,让路易看在同时基督教徒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但是路易十四呵呵一笑,看他倒霉还来不及呢,还去救他?见鬼去吧!其实,没准路易心中打的是这样的心思,在让大家伙看见皇帝不靠谱被异教徒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在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在恐慌异教徒洪水的时候,这个时候自己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华丽丽的出场,大喊一声:“大家不要怕,看我打败这个凶恶的敌人,为死去的兄弟报仇!”然后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的把奥斯曼帝国打回老家,然后自己在接受大家崇拜的目光。
这个剧本那是写得相当好阿,而且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这种情况也是十分有希望实现的,毕竟守卫维也纳的只是两万来人的老弱病残,皇帝还跑了,而围城的奥斯曼大军号称三十万,即使打个对折也还有十五万,实际上参加围城的足足十三万五千。等到维也纳城一破,就是自己出场的时候了。就在路易十四焦急忙慌等着出场的时候,剧情开始不按照剧本来走了。首先,因为一个厨师,维也纳的守军守住了摇摇欲坠的城池;其次,援军到了,虽然你法国不来,但是其他人来了,一场激战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大军被打得大败亏输,一溃千里。维也纳解围之战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侵略军,也树立了欧洲人的信心,在欧洲有一次开始流行十字军情节,想着恢复前辈的荣光,将血与火也带到异教徒的土地上。那么谁应该成为带领大家复仇的领袖呢,答案出来了,奥利地的哈布斯堡,我们应该团结在皇帝的旗帜下,狠狠地打击他们。这样的结果就是各个国家的人,只要想和异教徒作战,首先想到的就是奥地利,想到的就是皇帝,就连法国也是如此,也有很多的法国人加入到了皇帝的军队。而且这次皇帝还很给力,帝**队横扫东南欧,如同摧枯拉朽般扫荡着奥斯曼的势力。在1687年的莫哈奇战役中,帝**队再次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一时间,哈布斯堡皇帝甚至开始盖过了太阳王地光辉,整个欧洲都在谈论皇帝的功绩而不是太阳王。
路易看着自己的老对头大出风头,而且神圣罗马帝国在抗击异教的大旗下似乎有了统一的苗头,隐隐有着复兴的趋势。路易觉得这就不能忍了,明明是给自己量身定做的角色结果让你给演了,而且你还演上瘾了,是时候让你知道知道现实了,你不是王子,你只是个青蛙。
然后,路易就趁着帝**队还在东线和奥斯曼厮杀的时候,开始发力了。首先,他要求身为选帝侯之一的克隆大主教应该由他的小弟来当,其二,我的妻妹应该成为巴拉丁选帝侯的继承人。路易的这一手,让世人大为震惊,因为人们想不到,就在抗击异教徒的英雄正率领着军队和异教徒浴血厮杀的时候,身为基督徒的法国不但不帮忙,反而选择在这个时候捅刀子。路易显然也知道自己这么干确实有些见不得人,决定速战速决,因为如果拖成持久战,那这人可就丢大了。面对法国的野心,皇帝利奥波德开始利用有力的外部环境,组成反法同盟对抗强大的法国。
在1688年,战争开始了。由于路易蓄谋已久,而利奥波德毕竟疏于防范,已有心打无心,法军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是皇帝的军队顽强抵抗,他们实在不能理解法国这种行为,在他们眼里,这就是背叛,在信仰加成之下,帝**队最终抵挡住了法军的进攻,从而使路易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了。
同时震惊的各国再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纷纷站到了皇帝这一边。在1689年,皇帝和荷兰签订了维也纳条约,共同对抗法国扩张。在这之后,英国、西班牙、勃兰登堡、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相继加入,组成了反法大同盟。
法国和反法同盟之间展开大战,正正打了九年,从1688年一直打到了1697年,时间很长,但是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役,正常战争都异常的枯燥,交战双方的统帅远不能和杜伦尼、孔代亲王相比。天才毕竟是罕见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这么长时间的战争史上,流传下来的战例只有那么寥寥几个。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名将,也不是每场战争都有火花,用句不太恰当的话,英雄造时势。
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之后,交战双方都厌倦了这种没有结果的流血游戏。路易十四还是采用分别议和的方式,首先,他先和同盟中的萨伏依议和,反法同盟的小伙伴们看到萨伏依与法国议和之后,也都纷纷做不下去了,毕竟谁都不想打了,也就纷纷和法国签订了条约。在1697年,法国签订了里斯维克和约,承认威廉为英国国王,并且把在法荷战争中占领的洛林公国交还给了洛林公爵,还把莱茵河的桥头堡菲利普斯堡交还给了帝神圣罗马国,这块地方,也正是名将杜伦尼曾经出击打败帝国的地方。
就这样,战争草草的就结束了。
………………………………
第七十九章——太阳王 10
法荷战争的胜利,为路易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在1680年,巴黎市政厅正式授予路易“太阳王”这一无比荣耀的称呼。太阳王!王的前面可是挂着太阳的前缀,可见路易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战争之后,欧洲开始以一种敬畏的眼光看着从法国这颗冉冉升起的“太阳”。在这之前,商业立国的荷兰达到了其鼎盛时期,荷兰的执政充当整个欧洲的仲裁者,因为荷兰的实力,而战争之后,充当调停角色的换成了路易,大家有什么事都找路易评理。伴随着路易威望提升的,是路易的君主集权,他把整个法国的大权牢牢地攥在了手里,他有一句话特别的有名:朕即国家!朕就是国家,我就是国家,我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我的想法就是国家的想法,我的行为就是国家的行为。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莫不如是!有一副描绘路易十四的油画,画面的主体是骑在战马上的英姿飒爽的路易,天空中飞舞着洁白圣洁的天使,天使手中拿着花环,将要待在路易的头上。在当时那种宗教氛围下,如果是天使要给人戴什么东西的话,那被戴的人肯定是要单膝跪地,双手合十,低下头颅,闭上双眼,虔诚地跪在那里,然后天使再戴。可是这幅画却是路易在纵马驰骋,天使可以说是在巴巴的追着路易戴,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这句话,这幅画,也是路易威权的一个缩影吧。
就在路易声威日隆的时候,他手底下那群跟随着他振兴法国的杰出英才们却一个又一个的陨落了。最早的就是杜伦尼,在1675年战死沙场,其后就是路易的钱袋子柯尔贝尔,在1683年离开了他所深爱的法国。接下来就是与杜伦尼齐名的孔代亲王,在1686年去另一个地方见他的老伙计。最后就是磨利了宝剑的卢福瓦侯爵,他不像路易这般长寿,在1691年也撒手人寰。昔日登场的那五位嘉宾,如今就只剩下沃邦自己了。路易失去了他们,法国失去了他们,路易又该如何,法国又该如何?
路易在连续打赢了继承战争和法荷战争这两场重要战争之后,他的野心不断膨胀,他的虚荣心开始让太阳王将视线放在了整个欧洲,他要成为整个欧洲的霸主,真真正正地让太阳王的光辉照耀在有阳光的地方。为了完成这一梦想,他开始扩军备战,甚至可以说是穷兵黩武。法国的陆军自不必说,就连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海军,路易用钱生生砸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舰队数量甚至比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和荷兰还要强大许多。
就在路易走在称霸之路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现在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个对手还是法国的死对头,那就是哈布斯堡家族所统治的奥地利。说实话,其实奥地利也挺苦的,在它的西面,是不断强大、咄咄逼人的法国,在它的东方,则是实力强劲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为那个“既不神圣、也非罗马、远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经常是东挡西杀,打了法国打奥斯曼,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奥地利来说,法国虽然可恨,但是毕竟是基督教大家庭中的一员,顶多就是拌拌嘴,实在不行打一架,就算打架肯定也不动刀子,但是奥斯曼就不一样了,那玩意儿就是个强盗,基本上每次就是拿着刀子就上来了,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小命就没了,历史上的维也纳围城战,就是如此这般。在1683年,奥斯曼的大军再次保卫维也纳,这可是首都!当时,教皇为了基督教,曾向路易十四求援,让路易看在同时基督教徒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但是路易十四呵呵一笑,看他倒霉还来不及呢,还去救他?见鬼去吧!其实,没准路易心中打的是这样的心思,在让大家伙看见皇帝不靠谱被异教徒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在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在恐慌异教徒洪水的时候,这个时候自己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华丽丽的出场,大喊一声:“大家不要怕,看我打败这个凶恶的敌人,为死去的兄弟报仇!”然后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的把奥斯曼帝国打回老家,然后自己在接受大家崇拜的目光。
这个剧本那是写得相当好阿,而且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这种情况也是十分有希望实现的,毕竟守卫维也纳的只是两万来人的老弱病残,皇帝还跑了,而围城的奥斯曼大军号称三十万,即使打个对折也还有十五万,实际上参加围城的足足十三万五千。等到维也纳城一破,就是自己出场的时候了。就在路易十四焦急忙慌等着出场的时候,剧情开始不按照剧本来走了。首先,因为一个厨师,维也纳的守军守住了摇摇欲坠的城池;其次,援军到了,虽然你法国不来,但是其他人来了,一场激战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大军被打得大败亏输,一溃千里。维也纳解围之战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侵略军,也树立了欧洲人的信心,在欧洲有一次开始流行十字军情节,想着恢复前辈的荣光,将血与火也带到异教徒的土地上。那么谁应该成为带领大家复仇的领袖呢,答案出来了,奥利地的哈布斯堡,我们应该团结在皇帝的旗帜下,狠狠地打击他们。这样的结果就是各个国家的人,只要想和异教徒作战,首先想到的就是奥地利,想到的就是皇帝,就连法国也是如此,也有很多的法国人加入到了皇帝的军队。而且这次皇帝还很给力,帝**队横扫东南欧,如同摧枯拉朽般扫荡着奥斯曼的势力。在1687年的莫哈奇战役中,帝**队再次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一时间,哈布斯堡皇帝甚至开始盖过了太阳王地光辉,整个欧洲都在谈论皇帝的功绩而不是太阳王。
路易看着自己的老对头大出风头,而且神圣罗马帝国在抗击异教的大旗下似乎有了统一的苗头,隐隐有着复兴的趋势。路易觉得这就不能忍了,明明是给自己量身定做的角色结果让你给演了,而且你还演上瘾了,是时候让你知道知道现实了,你不是王子,你只是个青蛙。
然后,路易就趁着帝**队还在东线和奥斯曼厮杀的时候,开始发力了。首先,他要求身为选帝侯之一的克隆大主教应该由他的小弟来当,其二,我的妻妹应该成为巴拉丁选帝侯的继承人。路易的这一手,让世人大为震惊,因为人们想不到,就在抗击异教徒的英雄正率领着军队和异教徒浴血厮杀的时候,身为基督徒的法国不但不帮忙,反而选择在这个时候捅刀子。路易显然也知道自己这么干确实有些见不得人,决定速战速决,因为如果拖成持久战,那这人可就丢大了。面对法国的野心,皇帝利奥波德开始利用有力的外部环境,组成反法同盟对抗强大的法国。
在1688年,战争开始了。由于路易蓄谋已久,而利奥波德毕竟疏于防范,已有心打无心,法军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是皇帝的军队顽强抵抗,他们实在不能理解法国这种行为,在他们眼里,这就是背叛,在信仰加成之下,帝**队最终抵挡住了法军的进攻,从而使路易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了。
同时震惊的各国再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纷纷站到了皇帝这一边。在1689年,皇帝和荷兰签订了维也纳条约,共同对抗法国扩张。在这之后,英国、西班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