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铁卫-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雨没想到皇帝第一句话问的是这个,与自己酝酿好的说辞风马牛不相及,错愕之下脱口而出:“陛下看起来很憔悴,平时一定很辛苦。”
王承恩呆住了,这个愣头青言行举止处处出人意料,直视皇帝不说,居然还敢说皇帝憔悴?你以为是跟亲戚拉家常吗?
他忍不住呵斥:“大胆,你知道是在跟谁说话吗?”
崇祯闻言也是一愣,问道:“有人教你这么说话,还是你自己心中所想?”
………………………………
第二百零一章 贿赂皇帝
陈雨这才醒悟过来,这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不是隔壁邻居,说话都要讲规矩,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唠嗑。可是话已出口,收不回来了,只好顺着说下去。
“启禀陛下,没人教臣怎么说,这是臣看见陛下的第一印象,实话实说。”
他看崇祯没有发怒的意思,便大着胆子说:“臣在山东就听闻陛下勤政,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想必是朝中大臣不能替陛下分忧,才会让陛下如此劳累。”
这句话却说进崇祯的心坎里去了。他站了起来,恨恨的说:“连你一个刚入京的千户都能看出来,可见朝野上下,百官文恬武嬉,庸碌无能到了何种地步?若是有几个勤勉能干的臣子,朕又何必这么辛苦?”
陈雨初见皇帝的不适应慢慢消失了,思路也清晰起来。他立刻跟上了崇祯的步调,附和道:“臣虽然位卑权微,但愿意尽自己所能,为陛下分忧!”
“很好!虽然你官职低微,但是能有这份心,就把许多身居高位的大臣比了下去。”崇祯的情绪好转,看着陈雨说,“而且从你在山东的所作所为,也担得起这句话,不算夸大其词。”
他对王承恩说:“给陈雨赐座。”
王承恩有些吃惊,在乾清宫能让皇帝赐座的,整个大明也寥寥无几,这个小小千户这是享受了大学士的待遇啊。他心里这么想,动作却不敢慢,赶紧命内侍取了个小凳子给陈雨。
陈雨虽然只是突击学习了一下宫廷礼仪,很多细节不明白,但也知道能在皇帝面前有座位是个很高的荣誉,便小心地坐了半边屁股,恭敬地说:“谢陛下赐座。”
崇祯从案几上翻出一份奏折,举起来扬了扬,说道:“你是个聪明人,想必也知道朕召你入宫与何事有关。陈思昌在奏折中提出,只要朕支持,你们的禁海缉私就可以做大,进账也会水涨船高。听说这件事的实际操作者是你,朕想问问你,这话是否属实?”
陈雨心里彻底放松下来,终于进入正题了。从山东出发到京城这一路,他已经把这件事来来回回想了很多遍,针对皇帝可能提出的疑问也都想到了,已经胸有成竹,当下从容回答:“启禀陛下:陈巡抚奏折里的话,全部属实。这件事确实是臣的主意,也是由臣一手推动——当然也离不开陈巡抚的鼎力支持——所以臣有这个把握,只要陛下愿意公开支持,彻底消除掣肘,那么明年送入京城的绝不止五万两银子,可以达到十万两,假以时日,将来甚至可以达到十五、二十万两!”
关于这个上缴银子的数目,陈雨反复计算过,只要保证大部分海商都能按规矩缴纳罚银,以现在刘公岛的流水来看,每年五十万两都是个保守数字,那么取出五分之一左右的收入来换取皇帝的全力支持,完全没有问题。换句话说,其实这就是变相的贿赂皇帝,只不过和贿赂其他官员相比,官员为的是个人私利,皇帝为的是自己的内库。
而且政治上的帐,不能用简单的数字衡量,只要皇帝信任自己,除了海禁,其它的事也会受益——比如扩军,比如向海外扩展势力。得到最高统治者全方位的支持,这是多少银子买都买不来的。
听了陈雨的承诺,崇祯原本苍白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他兴奋不已:运河的钞关去年的总收入也不过二十余万两;当年万历皇帝费尽心思,派矿监奔赴全国收取矿税,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超过十万两。而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就能上缴十万两,而且将来还有可能增加,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要是朝廷多几个这样的赚钱能手,何愁国库空虚!
他追问道:“你确定能有这么多?”
陈雨自信地回答:“如果不能做到,陛下可免去臣的官职。”
“很好。朕就喜欢你这样能做事、有担当的臣子。”崇祯高兴地说,“说吧,你要朕如何支持你?”
陈雨想了想,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得让崇祯下定决心,敲掉自己的拦路虎,不再和稀泥。
“陛下,据臣所知,这北方海面上的商船,大多和朝中大臣有关,截获商船容易,可势必要得罪其背后的靠山。如果不能杀一儆百,敲山震虎,那么以臣区区一个千户的身份,莫说为陛下献上十万两白银,就是自己的安危,都难以保证。”
这个问题,崇祯其实也考虑过,陈应元的第一份弹劾的奏折送来的时候,紧接着就是十几名言官集体弹劾陈应元和陈雨——这些言官的背后站着刑部左侍郎惠世扬,他也是一清二楚。当时他既想要银子,又不想为此处置大臣,遭到群臣的攻讦,所以选择了两不相帮,两边的弹劾奏折都被他留中不发。
听了陈雨的话,崇祯沉默了片刻,然后开口问:“非得处置大臣不可吗?”
如果可以的话,他不想因为商税方面的问题对大臣动手,因为这样一来势必会站在群臣的对面。万历皇帝为了收几个矿税,就被群起而攻之,成了百官的公敌,这样的窘境,他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陈雨叹了口气:“陛下当然是仁义之君,不过这些人未必会体会陛下的苦心。就在臣赴京经过天津卫时,遭到了危险,要不是臣应对得当,加上方正化方公公出手相助,恐怕臣已经没命了。这些人仗着有惠侍郎撑腰,胆大包天,什么事都敢做。”
崇祯有些疑惑:“到底怎么回事?”
陈雨把天津卫粮仓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崇祯。
“……陛下,发生了这样令人发指的恶行,您还认为大臣们无辜吗?如果继续姑息,他们还会有更恶劣的手段使出来,到时候臣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也就罢了,关键是海禁缉私的事半途而废,不能上缴银子入国库,耽误了陛下的大事,那就是罪过了。”
“岂有此理!”崇祯果然勃然大怒,重重拍了一下案几,怒喝道,“为了一己之私,居然罔顾国法,焚烧粮仓重地、构陷忠良,该杀!”
………………………………
第二百零二章 换个角度看问题
崇祯坐回龙椅,提笔拟下一道旨意,然后唤方正化进来,交代道:“持朕旨意返回天津卫,将兵备道潘达、总兵王洪押入京城问审,同时将二人家产全部抄没充公、男丁充军,女眷为婢,由教坊司发落!”
方正化大喜,抄家可是一等一的肥差,这下发达了。他抑制住惊喜,恭敬地回答:“奴婢遵旨。”
“至于惠世扬……”崇祯沉吟片刻,对陈雨说道,“不管是出海还是天津卫粮仓之事,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参与其中,即便朕答应你,也不能以潘达等人犯下的这些罪名给他治罪。毕竟是朝廷重臣,没有合适的理由,不能轻易去动他。”
陈雨解释道:“陛下,潘达等人焚毁粮仓被抄家灭族是罪有应得,而惠世扬也并非没有罪名。只要咬定禁海是祖制,惠世扬是潘达之流的幕后指使者,根据‘擅自出海以通倭论处’的规矩,直接打入大牢。至于证据也容易,潘达和王洪就是人证,为了减轻罪责,只要略微示意,他们肯定会攀咬惠世扬,不怕惠世扬狡辩抵赖。”
崇祯回答:“你说的我都明白,只要把天津总兵和兵备道押入京城,交由三司会审,为了自保,他们一定会把幕后主使惠世扬供出来。可是给潘达和王洪定的罪名是焚毁天津仓,这个罪名无可非议,如果要以违反海禁私自出海的罪名处置一个刑部侍郎,恐怕会引发众怒。”
他斟酌了一番措辞,谨慎地说:“以禁海为由处置一个侍郎级别的重臣,本朝从无先例,更何况是为了向海商收取商税?你知道前朝神宗皇帝为了收取矿税,朝野上下是如何反对的吗?朕现在支持你,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还要处置重臣,你想让朕也面临满朝文武的反对,政令不出紫禁城吗?”
王承恩也忍不住帮腔:“陈千户,皇爷愿意支持你向海商收税,并且惩治天津总兵和兵备道,已经是很难得了,就不要再得寸进尺,让皇爷为难了。当年神宗派出税监奔赴各地收取矿税,银子没收上来多少,却遭到百官的攻讦和百般阻拦,地方也是阳奉阴违。从首辅以降,无论浙党还是东林党,异口同声反对收税,指责神宗与民争利;万历二十九年及三十四年,苏州和云南先后民变,打砸烧毁当地税监房子,击杀税监及随从多人,皇帝亲自下令严惩,地方官却百般袒护,事情不了了之。神宗皇帝为此气得绝食数日,却又无可奈何。所以,收税要谨慎,闷声发大财才是上策。”
从崇祯的谨慎和王承恩的描述中,可以得知,当年万历收税触动了整个官僚阶层的利益,让热衷党争的文官站到了统一战线,朝野上下万众一心,这样的局面,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无可奈何。看来万历皇帝收取矿税留下的阴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皇帝,崇祯也不例外。崇祯和王承恩话语中的意思,陈雨也听明白了:皇帝拿下一个兵备道、一个总兵,就已经是极大的支持了,拿下侍郎以上的官员,就别想了。
可是仅仅做到这样的程度,并不能满足陈雨,他想要的是杀一儆百,用个体来震慑整个群体。
插手海贸的绝不仅仅是潘达、王洪和背后的惠世扬这几个人,说不定涉及人数更多、职位更高,只不过暂时隐藏在水面下,没有暴露出来而已。这次焚烧粮仓陷害自己的危机侥幸渡过了,那下一次,再下一次呢?为了巨额的海贸收入,谁知道这些权贵会使出什么手段,除了陷害这样的伎俩,直接刺杀自己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不把这些人彻底打压下去,自己的是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他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陛下的忧虑,臣能理解。不过,臣向海商收取的是罚银,是对他们违反海禁之策私自出海的惩罚,并非收取商税。只要站在祖制、国策的道德制高点,从源头上否定私自出海的行为,然后集中精力打压出头鸟,相信文官们也就没有合适的理由来反对,更不会争当出头鸟。”
“罚银?”崇祯心中一动。
在批阅陈应元的奏折时,虽然也看到了“罚银”之类的字眼,但是崇祯先入为主的把这个看做海上商税的代名词,不过是换个说法而已,也就没深入去想。现在经过陈雨的提醒,他醒悟过来:对啊,海禁是祖制,也是大明的基本国策,穆宗虽然短暂开放了福建月港,可是其他地方仍然没有解禁。既然没有开放海贸,也就不存在收税以及与民争利的争论,朕对你们这些违反祖制、国策的不法之徒进行处罚,怎么了?
对于道德制高点这个新鲜的说法,崇祯虽然是第一次听说,但从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文官们不就是通过抢占道德制高点,对皇帝的政策指手画脚,甚至反对吗?上至万历年间的立储之争,下至矿税和商税之争,就是其中的典型。
想明白之后,他兴奋起来,自言自语道:“没错,只要朕占住了理,他们是违反祖制、国策,朕不管怎么做,他们都无话可说。”
陈雨继续煽风点火:“陛下圣明,正是如此,换个角度看问题,结果截然不同。而且通过这件事,让涉及海贸的官员吃个哑巴亏,有苦说不出,既能够增加陛下的威信,还能增加国库收入,缓解支出的压力,还一举两得。”
崇祯脑补了一下在朝会上让群臣无话可说的场面,心中得意,那将是自己登基以来最痛快的瞬间。他感概道:“幸好朕召你入京,当面把话说明白,否则谁来给朕出谋划策?你一个千户,又没有上奏的资格,有什么好点子,也传不到朕的耳里。”
陈雨谦虚道:“陛下雄才伟略,乃大明中兴之明君,平时要考虑的国家大事太多,自然无暇顾及这些琐碎的细务。能替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
………………………………
第二百零三章 升官
一个“大明中兴之明君”的评语,挠到了崇祯的痒处,让他笑逐颜开。这个千户,既能给他赚银子,做事也考虑得周全,说话也中听,这是那些只会说“臣该死、臣无能”的官员们无法相比的。后者只会推诿避责,遇到难题就“请陛下圣裁”,每年花那么多俸禄养这些米虫有何用?要是朝中多几个陈雨这样的能臣就好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说:“你现在还只是威海卫一个千户吧?在威海卫那个角落里未免委屈了你的才干,不如调入京城来。让朕想想,给你一个什么职位呢?”
陈雨心里一阵苦笑,在老板面前要表现没错,可是表现过头了,引起了老板的兴趣,从一个地区实权机构调到总部,看似是升迁了,可是自己的发展计划就会半路夭折。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在威海卫扩张势力多好,调到京城来,除了在熬资历中消磨生命,还能得到什么?这样的事情,已经在陈应元那里出现过一次了,这是第二次,只不过这次换成了最大的BOSS,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他低下头,紧急思索着,该怎样婉拒崇祯的好意,才能保证在达到目的同时,不得罪皇帝。
崇祯也在思索,该给陈雨一个什么样的职位才合适。进五军都督府?进兵部?思来想去,都不太合适,前者门槛高,千户的职位实在太低,塞进去恐惹人非议,再说其现在已经沦为兵部的附庸,有名无实,就算是个人才也发挥不了才能;后者则是文官衙门,一个武人进去必定会被排挤,泯然众人,再也出不了头。
想了半天,他拍了拍手,说道:“有了,朕记得朱延之的请功奏折上提起过你善练火器,在登州镇压叛军中立下不小功劳,既然擅长火器,便调入神机营吧,先做个坐营官,干几年后再升掌号头官,资历熬够足以服众后就升为神机营提督(注1),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在朕身边为朕效力,而且方便随时入宫召对,为朕出主意、想点子。伴伴,这安排是否妥当?”最后一句话却是对旁边的王承恩说的。
王承恩却认为这个安排很不妥当,但又不能直接对皇帝的话进行质疑,只能委婉地提醒:“皇爷圣明,这个升迁的路子是没错的。可是神机营的大小官职历来是京中勋贵子弟担任,陈千户这样的外来户进去,会不会被那些勋贵子弟排挤?”
有王承恩出头,陈雨也趁机说:“陛下对臣的厚爱,臣感激不尽。不过臣的出身低微、资历也浅,进入神机营这样的地方,恐怕会让众人不服。若是如王公公所说,被勋贵子弟排挤,臣受些委屈倒没什么,可要是办砸了陛下交代的差使,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两人异口同声表示了反对意见,虽然委婉,但崇祯还是听明白了。可是自己兴致勃勃地提出的想法,被臣子和内侍同时否定,不管正确与否,面子上都有些过不去。当下他的脸色就有些不悦。
陈雨看到了崇祯的脸色,知道婉拒的说法不能让他满意,便抛出了大杀器:“臣如果进京,刚起步的禁海缉私一事就会荒废,答应陛下要上缴的银子也无法兑现。所以,并非臣不愿入京为官,侍奉陛下左右,而是因为此事脱不开身。”
涉及今后几年的数十万两银子,崇祯的脑子立刻冷静了下来。对啊,身边多个得用之人固然重要,可是白花花的银子更重要,现在户部入不敷出,银子才是压倒一切的根本性问题。
但他还是不甘心地问了一句:“这件事有合适的继任者代替你吗?”
陈雨知道这句话有效果了,心中松了一口气,回答道:“陛下,臣虽然才疏学浅,但卫所更是人才凋零,找不到既能干又忠心的人来代替。”
崇祯叹了口气:“话说得没错,忠心的人未必有足够的能力,有才能的人未必忠心。前者做不好这件事,后者就算能做成,难保不会中饱私囊。看来短时间内是无法召你入京了。”
王承恩劝道:“皇爷也不必担心,等陈千户把禁海之事做上几年,朝野上下接受了这个事实,只需要萧规曹随的时候,他就能入京了。”
崇祯点点头,对陈雨说:“伴伴说的有理。既然如此,你就仍然回到威海卫,办好这件差使。为了让你更好地办差,朕决定给你加些头衔,震慑那些不知进退的宵小之辈。你就以威海卫备御后千户所千户之职,加威海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衔,差使和职责不变,品级连升三级。水营的级别也要提一提,升为威海水师,取代之前的登州水师,由你兼任主官,挂海防游击衔。”
陈雨一下子就连升三级,从正五品的千户升到了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兼海防游击),当即大喜过望,果然背靠大树好乘凉,皇帝一句话,就能让自己少奋斗十几年。虽然崇祯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办差,给他送银子,但自己升官是事实,也算是这次入京的意外收获了。
“谢陛下隆恩!臣必定肝脑涂地,为陛下办好差使。”陈雨眼珠一转,“另外,臣还有个不情之请:邻近的百尺崖守御千户所原为威海卫指挥使司代管,目前没有千户,而且铸造兵器所需的铁矿、卫所的屯田由臣暂时使用和管理,为了行事方便,请陛下将这个千户所也交给臣一并管理。”
“没问题,就由你管理两个千户所便是。”反正卫所已经糜烂不堪,不仅拉不出几个兵,还要填粮饷的窟窿,崇祯并不在意让陈雨多管一个千户所。
给了甜头,崇祯又分派任务:“今日就议到这里,你先退下吧。不过不要急着离京,三日后朝会,朕会当着文武百官商议禁海缉私之事,你是此事的操办者,也要出席。”
陈雨恭敬地回答:“臣遵旨。”
————————————————————
(注1:坐营官、掌号头官、提督武官都是京营的官职,与地方的营兵编制不一样。)
………………………………
第二百零四章 左都御史
向崇祯告退,离开了乾清宫大门后,陈雨才走了几步,王承恩从后面追了上来,说道:“陈千户,皇爷让咱家送送你。”
陈雨作诚惶诚恐状:“怎么敢劳驾公公亲自相送?”
王承恩笑了笑:“这是皇爷的意思,他的用意,之后你自会明白。”
陈雨一时没想明白,老老实实跟着王承恩一路出宫。沿途遇到的不管是宫女、宦官还是侍卫,看到王承恩,都停了下来,毕恭毕敬地请安。
在午门外,王承恩笑道:“咱家要侍奉皇爷左右,不能离开宫城,就只能送到这里了,陈千户慢走。”
陈雨恭敬地回礼:“多谢王公公相送。”
等王承恩走后,午门的禁卫头目羡慕地对陈雨说:“这位大人,你面子够大的。王公公是圣上身边的人,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能让他亲自送出宫门的,您可是第一位。”
听了对方的话,陈雨有些明白了。这是崇祯借王承恩之手给自己贴金,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帝重视的人。宫里的风吹草动,肯定会被有心人知晓,想必午门门口这一幕,从明天起就会传遍整个京城官场,这也算为接下来的朝会造势,要不然一个千户上了金銮殿,谁会鸟你。
想明白其中关节后,陈雨便有了主意。本来他想出宫之后就拿着陈应元的信笺去拜访左都御史唐世济,现在看来,不妨等一晚上,明天再去,等唐世济也听到风声,可能效果更好。他离开了午门,对等候在宫门外的张富贵等人说:“先找地方住下,休息一晚,明日去拜访大佬。”
第二日,陈雨把随行的战兵留在客栈,只带着张富贵出门。问清楚唐府所在地之后,来到城西一处胡同。
唐府所在的这处胡同似乎是京官们的聚居地,一眼望去,每家宅邸都十分大气,门口或多或少都停了轿子,看样子是来访的客人所乘坐的。
找到唐府后,陈雨让张富贵把拜访的名帖和陈应元的信笺一并递了上去。门房进去通传后不久,一个中年文人急忙走了出来,问道:“山东来的陈千户何在?”
陈雨不知道这人和唐世济是什么关系,迟疑着自报家门:“下官便是……”
“原来你就是陈千户,果然年轻有为。”中年人上前握住他的手,热络地自我介绍,“本官就是唐世济,让你久等了。”
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居然亲自出门迎接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小千户!陈雨有些吃惊,看来昨天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要不然一个国家的中纪高官兼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怎么可能屈尊迎接一个县武装部长?
别说他,就连一旁的门房也看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