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夺鼎1617-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样的场景,却提不起李华宇的兴趣,他只是兴趣阑珊的陪着姐姐看着远处的海和山脚下的风景,小小的年纪便是一幅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样子。

    “阿姐,你说,我们兄弟几个会不会以后也像李晖和李宗他们那样?为了争夺大位而大动干戈,兄弟之间成为仇人?”

    李华宇的话吓了李华梅一跳。她向四外望望,幸好左近无人,山上的凛冽大风让李华宇的话有些变形,远处的人听不太清楚。

    “这话是谁跟你说的?”

    “阿姐,那日金自点大人走了之后,岛上的人都说,光海君李晖这一去便是凶多吉少。有人说起了当年他们兄弟父子之间争夺王位的事情。以前在学堂里,先生也讲过什么玄武门之变之类的事情。我便想,眼下父亲春秋鼎盛,我南中正是如日初升,但日后若是父亲年老之时,势必会在我们兄弟几个中选择一个人来接掌这份基业。但愿到那时候。。。。。。。”

    “到那个时候,你和华宁、华宣、华宝你们几个也会玩一出玄武门?五公子束甲相攻?”华梅听了这话,立刻娥眉倒竖!

    “要是有那一天,信不信我领着水师把你们中率先作乱的人轰成肉泥?!”

    先是郑重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华梅拉过弟弟的手,“小弟,你和我大家都不是一个娘生的,但是都是在母亲面前长大,在我眼里,你和华宝是一样的。父亲选了谁接掌基业,就是谁来当家。”

    “那,万一?!”

    “万一什么?!”

    华梅站起身来,用手在空中虚画了一个圈,一阵山风吹过,将她的红缎子披风吹动的上下翻飞,犹如一只蝴蝶相仿。

    “小弟,你可知道父亲接掌家业时,我南中军才有多少兵丁土地钱粮?地不过河静一隅,兵不过数百,钱粮更是稀少。而且内有小人觊觎官位,外有郑家阮家在一旁虎视眈眈。”

    “要是说眼下南中军的江山是这么大的一张饼,”华梅指着山下一个亲兵正在大口咀嚼的大饼,“当年的那河静守备千户,便是这饼上的一粒芝麻。南中军的今天,全都是父亲和叔伯们一刀一枪,筚路蓝缕的开创出来的。”

    “可是你可曾留心过父亲书房里的那副地图?还有徐叔叔、二舅舅房间里各自悬挂的地图?同父亲房间里的那副整个天地之间的广阔相比,我南中军眼下的地域,便又是一粒芝麻那么大了。同徐叔叔和二舅屋子里的地图比较,也不过是一隅之地罢了!”

    “小弟,今天你和阿姐说的这些,不管是有人跟你说的哦,还是这几天你自己想到的,阿姐便全当没有听到过。但是,阿姐告诉你,要是有一天父亲没有选中你接掌这份基业,那么阿姐就领着水师,出海去寻一块天地,打下来给你和华宝华宣华宁几个人作为安身立命的所在!”

    “李家的儿子,不应该那么没有眼光和器量,只盯着父辈们打下来的额江山基业!自己打下来的,那才是真本事!”

    作为自小带着自己长大的姐姐,李华梅在华宇心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他对于这个姐姐的依赖程度甚至比娘亲黎慕华还有多些。听阿姐如此一番教训,便将那份忧愁收起,代之的则是一份昂扬,“对!阿爹有今天,完全是自己一手一脚拼出来的哦!我是阿爹的儿子,也不能给阿爹丢人!阿姐,也不要你领着水师去给我打江山了,我也要一手一脚的拼一份天地出来!不能靠着阿爹打下来的江山去混饭吃!你只要领着水师给我助阵就可以了!”

    “这才是李家的好儿郎!”

    “对了,阿姐,你的志向是什么?难道说和内地的那些大小姐们一样,嫁个姐夫,在家里相夫教子?”

    听得弟弟问这话,已经是情窦初开的李华梅粉面绯红,“不许胡说!阿姐的最大志愿,就是有一天这蓝天覆盖之下,但凡是海洋,就有我李家的舰队在航行!但凡是港口,就有悬挂着我李家军旗的船只在停泊。”

    “阿姐,你的志向就是四个字,星辰大海!”

    崇祯十年五月,南中军水师右翼和隆盛行的船队完成了对耽罗的占领和初步安排之后,班师回顺化,

    留下了一营玄武营兵士在岛上驻守,又有耽罗的数千辅兵义勇全数配备了刀枪。对于岛上的火力配置炮台、港口设施进行一番安置,留下了三艘炮船、四艘福船和三十门大小火炮,徐还山端详了一下这座耽罗岛,自嘲的笑了笑,“也算是固若金汤了。”

    一行人这才扬帆南下,往顺化而来。

    但是,刚刚抵达顺化港口,华梅便发现码头上情形不对。

    在码头上往来搬运的脚夫、苦力们都在嘴上戴着掩口巾(口罩),而且也不像之前那样精神抖擞,热火朝天。而是似乎有着一种沉闷的压力笼罩在了顺化的上空,让这里的人们喘不过气来。

    顾不得别的,李华梅命令自己的座舰迅速的靠泊在码头上,令水兵们放下小艇,自己与弟弟华宇沿着舷梯跳到小艇上,“快划!”

    堪堪到了码头上,早有将军府的官吏在那里等候。

    “大小姐,大少爷,请先戴上这个。”两个属员将两个散发着醋味的掩口巾递给了李华梅姐弟。

    姐弟俩的心猛地往下一沉。二人出门时是为了避痘才走的,难道说,这一个多月,疫病的形势还没有得到控制?

    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的走了一圈,姐弟两个都对眼下大明各地的情势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各地的旱灾越来越严重,天气也是越发的寒冷,随着小冰河期的逐渐进入高潮,各地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就是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地区,也是水灾冰雹等灾害频繁。而在这些自然灾后会有瘟疫的到来,特别是鼠疫,更是非常恐怖的东西。从万历年起,大明各地便接连爆发鼠疫,特别是崇祯年间,山西爆发了多轮的鼠疫,很多地方死得空无一人。

    那鼠疫发病迅速,有朝发夕死之说。甚至有抬着死者棺材出城埋葬,到了墓地连送葬之人也被传染而死的说法。如果是顺化爆发类似于鼠疫这样的烈性传染病,以眼下顺化的人口之多,人员往来之频繁,一夜之间,这座数十万人口的城市便有成为一座空城的可能。

    想到了鼠疫,华梅又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的这一论点。

    鼠疫的爆发,与环境卫生有很大关系。以她曾经到访过的北京城来说,明初初建成时,大明朝府库充盈财政宽裕,对京城内沟渠卫生的管理较为得当,人称京师街巷最洁最阔。不过从万历后期起,京师沟渠尽被阻塞,却是无钱淘浚治理,运道也无财修补,到了崇祯年间,北京城的街道环境更是糟糕,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街道旁的沟渠,尽成藏污纳垢之地,秽气触人。

    现在回想起从朝阳门随着运粮船入城之后见到的尘天粪地污水横流牛屎马尿遍地的京城景象,华梅心中还是不由得一阵阵作呕。听宫中太监们言到,京师曾规定车牛不许入城,但是年深日久,这一规定也就成为一纸空谈。官府管理的缺失,反应在市容上,京师每到夏日便蝇蚋不绝,虐痢瘟疫横生。一旦有疫病爆发阖门死绝,京城九门日出达到万棺之象更是历年不绝。

    环境卫生脏乱,人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瘟疫爆发的重要根源,但是,多年以来,在守汉的强力手段硬性督促之下,南中军地域内军民百姓已经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军民打扫卫生,捕杀老鼠,业已形成了习惯。不得随地大小便,不得随意乱倒垃圾,每天有专人将城内各处集中堆放的近百车垃圾全部运到城外焚烧深埋。不但如此,将军府还拿出钱粮,、为各处城池村镇挖制诸多深水井,或是引来山泉,规定不得饮用未经烧制的生水。在城镇村寨中建设多家公共澡堂与公共厕所。

    而南中地域同内地比较起来,天气越发的炎热,建起了这些澡堂浴池,清洁卫生的同时,也减少各种疾病的流行机会。

    眼下大明的澡堂通常有池堂和官堂二种设备。前者为大浴池,众多人可以同时入浴,后者单独一室,仅容一人,或是仅容数人,内中还有为客人打水或搓澡之人。而南中军推行的澡堂格局中当然没有官堂,在这里,不论是兵还是官,大家都是一样的坦诚相见。

    除了公共浴池之外,各处厂矿工场也都有自己的内部工人浴池,供下工的工人匠师洗涤身体,稍事休憩之用。(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章 疫病、移民

    有了这样的硬件条件和管理制度卫生习惯,疫病还能够如此蔓延爆发,看来此次的病症来势凶猛。

    李华梅、李华宇二人不敢耽搁,立刻将用米醋熏蒸过的掩口巾带好,询问来迎接他们的官吏。

    “我家父帅现在何处?我们能否前往?”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这是守汉教育子女的一条规矩,二人身为长子、长女自然是对这条规矩知道的很清楚。

    “大将军此刻应该正在议事厅,同各司各方衙门的大人们议论两广平乱之事,日前接到陈大人急报,有英格兰人商船炮击虎门炮台,引得广东省城及周边城垣动荡不安。眼下广东各处官军的陆营和水师纷纷朝虎门一带开进,防备英格兰人进犯,各处的乱匪本来已经蛰伏,见有英格兰人生事,官军调防之举便又有蠢蠢欲动之态势!各处剿贼兵力顿时便显得捉襟见肘,大将军正在考虑是否增调人马往广东去。大小姐和大少爷可以先行回内宅去,想来大将军处理完公事自然会回内宅去的。”

    二人听了这话,自然不敢怠慢,风风火火的回到了王府。王府的门楣上用白纱妆点,正中间扎了两朵硕大的白花。

    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议事厅的大门、窗户被执事人等向外打开,使得空气能够流通,让室内的人们感觉凉爽些。透过门窗的空隙,姐弟两个看见父亲守汉正在高踞在交椅之上,听得手下的人们在热烈的争论着什么。

    站立在议事厅外的近卫营士兵和守汉的亲兵们,见是华梅和华宇过来,虽然没有拦阻,但也没有放他们进议事厅的意思。

    “大公子,大小姐,主公有军令吩咐,若是徐统领和李沛霆李总办、林文丙林副总办到此,请立即入内议事。”

    见不是戏,二人自然不会去在这个时候去触李守汉的霉头。

    沿着由昔日银安殿改成的议事厅两旁的甬路,姐弟两个人飞也似的冲进了内宅之中。

    “阿娘!阿娘!”

    回到了家中的李华梅和李华宇,立刻又变成了两个小孩子。

    “哎呦!二位小祖宗!”迎面正撞见盐梅儿的心腹人蔡婆子,老婆子已经是两鬓见了银白,却是精神不减,领着十几个丫鬟婆子向外走来,与华梅走了个正着。

    “蔡婆婆好!”

    “蔡婆婆,两月不见,您老的身体还是这么健旺!”

    李华宇和李华梅也是一半是出于真心,一半是客套敷衍,好是一顿甜言蜜语的朝着蔡婆子进行了一番轰炸。

    没法子,如今的南中将军府也算是门排画戟户列簪缨的高门大户,很多之前没有的规矩和排场都生了出来,像蔡婆子这样有体面有身份,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的佣人和奴才们,便是李华梅和李华宇这样的少主子见了也要好好的攀谈几句,客套一番。

    “蔡婆婆,我和弟弟从耽罗回来,别的都没想起给您带,就带了几根朝鲜王送来的高丽人参,还有几盒珍珠,您拿去炖汤喝最是补养精神不过。”

    “对,阿姐说,珍珠用处更多,可惜我愚钝,很多用处都忘记了。”

    姐弟两个一唱一和一搭一档的,犹如苏州评弹的说书先生一样,将蔡婆子说的心花怒放。

    “好了我的二位小爷!你们都是老婆子一手带大的!你们那点小心思老婆子还能不知道?好了,都是你们的一番好心,从那极北苦寒之地给老婆子我捎东西回来,便是带着一捆柴草回来,老婆子也是心里暖和的!何况是人参和珍珠?!”

    花花轿子人抬人,年老成精的蔡婆子,也要把面子十足的还给二位少主子。

    “蔡婆婆,府里这些日子,出了什么事情?”

    华梅就门口悬挂着的白花向蔡婆婆询问详情。

    “你们先去照着夫人的意思去准备东西,到各处去传夫人的话。”很是威严的将身旁的婆子和大丫头们打发掉,蔡婆婆左右望望,这才向华梅和华宇姐弟俩讲说起缘由来。

    却原来是李华梅的一个弟弟李华宣、一个妹妹李华柠,在这次疫病流行中不幸感染了时疫夭折了。

    (啪!一块板砖拍了过来!“又让猪脚的儿女死了!你和猪脚有仇是不是?!”)

    且慢来!

    这不是现代,这是17世纪啊!君不见,著名的炕钱盛世,炕席和雍正的儿子里也是夭折的比比皆是?那还是当时可以享受到最高医疗卫生水准的人,他们的孩子还如此的夭折,普通百姓的又如何?

    在一战过后的欧洲,一场西班牙流感的爆发,要了多少人的性命?以千万计算!

    在这个时代的南中地区,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没有良好医疗卫生习惯的流民大量涌入,势必是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和爆发。

    华梅听了蔡婆子的介绍,才知道门口的两朵白花,是给弟弟华宣、妹妹华宁的,一时便也无语。

    蔡婆子向他们姐弟二人行了一个礼,“老身还有些事情要去料理,向二位少主子告罪了。”

    “阿娘,外面的情形到底怎么样了?”

    在为庆祝李华梅、李华宇、徐还山等人凯旋而设立的家宴上,李华梅忍不住端着一杯南海仙露向阿娘盐梅儿询问。

    而徐还山因为是李守汉的最早亲随,身份与众不同,也是有资格、有情分参加这样的家宴。听了华梅这样的问话,也是停杯不饮,目光只管看着守汉夫妇二人。

    “少爷,这场疫病到底是因何而起?若是需要银钱。药物,不妨从我们此番收获中列支便是!”

    “疫病的种类,王廷奇王先生已经查出来了,是流感和天花两种疫病混合在了一处,故而病者、死亡率很高,但是,幸好主要集中在了新近入镜的移民当中,另外一部分便是集中在了老人和孩童身上。福伯日前因为操劳过多,也是病倒了。”

    “福爷爷也病倒了?!”听得府中辈分最高的福伯也是感染了这场流感,华梅姐弟不禁失声惊呼。

    “王先生去看过了,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嘱咐了,凡是有病人的地方,要用米醋熏蒸,病人要静养、要隔离。暂时杜绝与外界人员的接触。”

    “阿爹,为什么每次疫病流行,都是从这些流民这里引起的?”

    李华梅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的问题。

    “唉!”被南中军各地视为慈母,主持着南中军医护、慈善等事务的盐梅儿,一声长叹,“二丫,你明日随母亲去流民安置所看看便知晓了。”

    “老爷,华宇也回来了,不如让华宇明日一道随他姐姐去见识一下也好。”

    黎慕华急忙为儿子争取着这样的机会。

    守汉看了黎慕华一眼,没有说什么,只管去同徐还山议论着如何利用眼下的各个岛屿去展开南中军的战略构想。

    木栅后面,是一个极大的空场,占地极广,用三合土和烧灰等做了硬化,容纳万人没有问题。

    此时在这片空地上,或站或立,或躺或卧, 黑压压的满是操着两广各地各种口音的流民,桂柳话、客家话、广府话、潮汕话,混杂在一起。人们便是按照各自的口音和方言,自觉的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各人身旁,什么行李装备都有,当然,大多是些破破烂烂的铺盖和随身衣物锅碗瓢盆之类,在华梅的眼里,只怕丢到地上都不会有人去捡。

    围绕着空地边缘,有一些在内地官军之中,精悍程度足以担任家丁的人,头戴斗笠,身穿窄袖排扣的南中军号衣,腰间扎着一巴掌宽的水牛皮腰带,上面的黄铜腰带扣擦拭的锃亮,左臂上佩戴着红底黄字的袖章。“执法!”

    他们手上拿着短棍,腰间的水牛皮带上挂着法绳,防止有人打闹喧哗、维持秩序。从他们说汉话那有些怪异的口音,和他们与汉人有些不同的面貌特征,可以推断出,这些执法大多都是暹罗、苗瑶溪洞这样出身的归附之人。

    这些归附之后过上了前所未有好生活的人,几乎家家都供奉了守汉和盐梅儿的长生牌位,他们眼里心中,大明皇帝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人物,而就在城中王府的李守汉,则是带给他们这一切的人。

    随着木栅门的开启,从外面又涌进了一群新来的移民,将这个空场空余的部分填充的满满当当。

    “好了!今天马上就要开饭了!大家不要拥挤!照着各自的编队站好!哪一队先行列队完毕,哪一队可以先去吃饭!粥饭都有!”

    听得马上就要开饭,人群立刻骚动起来,按照每队一百户的编制,乱糟糟的开始列队,一时间,男人的叫喊声,女人的叫骂声,孩子的哭声,将移民安置所的上空渲染的越发的纷乱嘈杂。

    队伍勉强算是站好,人们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粥饭清香,越发的感觉饥饿难耐,盼望着立时吃饭喝粥。

    一身从府内仆人那里借来的旧棉布衣裙的李华梅,凝神观望着周围的人们,试图从他们每一个面孔当中了解到他们的故事。在她身旁几个护卫亲兵同样是一身便服,腰间藏着短火铳,怀揣着利刃。不远处的一个男子腹中发出一阵雷鸣之声,他咬了咬下唇,心下难过。一路过来,一家人饥寒交迫。眼下两广各处烽烟大起,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传说,只有这南中,算是一块乐土,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他希望,日后凭借自己双手,能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当当当。”

    一阵锣声敲起,然后空地上人群再度涌动喧闹起来,一个执法头目站在高处大声叫道:“开饭时间到!各队依照顺序,跟随引导人员有秩序进入饭铺,一个饭堂满员,跟随引导员进入下一个饭堂。”

    “个人随身大件物件,放归原地不得带入饭堂,本所负责看管,不会遗失……”

    又有几十个身强力壮面目狰狞的执法,手中高擎着短棍,冲上前来,对想要挤到最前头的一些流民青壮,毫不客气劈头就打,棍子只管朝着他们身上皮糙肉厚的地方,只打得他们滚到地上哀号求饶不敢再挤为止。

    李华梅随着人群进入饭堂之中,眼前这座饭堂,用竹木为骨架,覆盖着稻草搭建而成,地上同样是用竹子一破为二铺设,以隔绝地面上的潮气。整间饭堂显得既庞大又简单,但是宽敞明亮。一条条长桌,竹制凳子摆着,放眼看去,往两边一直蔓延过去,怕不是有二三百张之多。

    此时每张桌旁,都坐满了人,大体按户聚集,密密麻麻都是衣衫褴楼的人头。

    突然进入这种干净整洁的环境,众人都有些仓促不安,个个坐着不敢乱动。

    “人人坐好,不得乱走乱动!违反者,整桌人口都轰出去!粥食小菜,会一一抬来按桌分好,不必担忧分不到……”

    饭堂内,又有执法在来回喊着,宣讲用饭的纪律。同时还有一群一群的土人苦力,抬着木质的大桶,里面都是满满的米粥、碗筷等。一桌桌分来,闻到粥菜的香味,很多流民更是坐立不安,很多人更是把头极力往分发食物碗筷的土人苦力那个方向望过去。

    终于,轮到他们了,两个抬碗筷的苦力,点了点他们人数,这一桌一共八口人,一个个大海碗,摆上了他们桌面,还有筷子。便是三尺幼童一样分到一个与大人一样大小的海碗。

    还有一个脸盘大子的盘子,摆在桌子中间。

    随后,抬粥的人中,一个大勺子,舀着热乎乎的浓稠米粥,倒入一个个海碗内,一大勺的小菜,也倒入那个脸盘似的碗内。

    众人顾不得说些什么,只管飞也似的端起海碗来,顾不得米粥烫嘴,一边吸着米粥,一面口中不住的下咽。

    而华梅还是习惯性的端着碗四下里张望,打算去找个地方洗洗手再吃饭。

    “二姐,别找了,还是先吃吧!”

    一个护卫提醒了华梅一下,这里,不是府里,没有那么多的洗手池子。便是有,外面那些洗手池子也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去那里洗手。

    饭前洗手,在这个时候,几乎是一句笑话。

    “吃慢点!你个饿死鬼投胎的!”

    与华梅同桌的一个妇人口中训斥着自己女儿道,她嘴上如此说,心中却着实难过,自家孩子,多久没这样美美的吃了?

    饭堂内没有人说话,只是一片排山倒海般稀里哗啦的喝粥声音,流民们饿得久了,多半狼吞虎咽的,好在只是喝粥,又只是一大海碗,若是吃饭,很多人可能会腹涨而死。

    “米粥浓稠而不倒,还有咸菜,看来每日拨付给移民的口粮,这些家伙倒是没有敢贪污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