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夺鼎1617-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墙进山西、宣府、大同一带。这些地方自从当年卢象升卢大人在这里搞屯垦一来,虽然几起几落,但是比起京畿地区来,钱粮还是不少的。特别是山西!差不多有七八年不曾有大的天灾人祸了。他不去抢,咱老郝也心里痒痒的!”
郝摇旗粗豪的话,顿时引得殿上的人们报以一阵哄笑,人们用笑声对他的想法表示认同。一河之隔的山西,这些年除了支应陕西军队的粮草等事外,当真是没有什么大的兵灾天灾。相对来说,却是是块肥美的香肉。
打山西,这个建议顿时让李自成也是心中一动。攻取山西,可以获取粮草、金钱、人口,获得一个向东发展的空间,扩大自己的回旋余地。同时,不论是向东采办粮草器械布匹,还是出太行、经大同兵分数路攻打北京夺取天下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
“林泉。你文武双全,又熟读经史,便由你来说,咱们是不是要打山西?”
“陛下,”此时已经隐然是首辅身份的李岩,整整衣冠站在众人面前。
“昔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固守以窥周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故有席卷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之举。山西表里河山,形胜险固,商贾云集,土地富裕,进可击京畿、关中,退可扼守关隘,高屋建瓴,此唐室、晋武之基也。我大顺既然以定鼎关中,陛下欲效仿当年李渊父子开万世之基业,则宣大不可不控,三晋不可不据。今日之势,当思谋山西之地。”
牛金星听得了李岩这话,顿时心花怒放。眼中看着这个同年也觉得比前些日子夺去了自己视为禁脔的首辅地位时顺眼了许多。只要大顺军决定渡河东征,他就会从中推波助澜,打了山西,打大同,拿下大同取宣府,从山西出太行奔畿南。总而言之,便是要让大顺控制的地域越来越大,所需要治理的地盘多了,自然官员就要多了。到那个时候,他的大计划才开始。
“伍先生,怎么半天不见你说话?”虽然已经是登基称帝,但是很大程度上,李自成还保留着在河南时的作风,礼仪规制不是那么的严格,朝堂上议事时也愿意听手下人的意见。
“伍先生定然是在心里盘算,大军渡河东征,需要多少粮草,军饷,需要征调多少船只等等。”刘宗敏同伍兴的关系处的不错,对于伍兴的功劳和贡献他是看在眼里,同时也是颇为了解伍兴的工作习惯。当下他便以调侃的口气为伍兴开脱。
“汝侯说得正是。属下正是在计算该调动多少钱粮物资,如何征集船只。”伍兴很是承情的顺着刘宗敏的话头继续,不过,他也有他的盘算。
“陛下,当今之际,天下已有半数归大顺所有。以臣之愚见,当以固陕、伐夏、谋晋、窥直八个字为我大顺的方略。”
固陕、伐夏、谋晋、窥直,李自成慢慢的咀嚼着这八个字的方略,越是细细品味越觉得有些味道。“顾先生,你看呢?”
站在伍兴身旁的顾君恩,很是友好的朝伍兴点点头表示钦佩,然后朝着李自成行了礼:“陛下,臣也以为伍大人的话颇为有道理。我大顺当先筑牢根基于这八百里秦川,同时出兵宁夏夺取河套,再行谋取山西,兵锋窥视京畿。”
“若是辽贼先于我之前劫掠山西又该如何?难道让陛下用好不容易才休养生息的陕西去救济一个残破不堪的山西吗?”牛金星觉得自己该出来表明态度了!否则,出兵山西的事情势必会被这两个家伙硬生生的给搁置不议了不可!
牛金星的话也是一下子便击中了李自成的要害之处。这段时间他在陕西、河南、湖广等地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鼓励农桑,让这些地区能够得到休养生息。但是,历来都是破坏容易建设难。让握惯了刀柄的大顺军将领去组织生产恢复秩序,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好不容易有了些兴旺气象,若是又被拿去填了山西的无底洞,这些将领们势必不会愿意的。
“小虎子,你说说看,那群鞑子战力如何?”郝摇旗晃动着黑脑袋,头上的冠总是让他觉得不是那么舒服,但是又不能不戴。
“正牌的辽东建奴当然是战力不错,与咱们的老营将士差不多。但是,人数却是不多。往往是那些附逆之贼先行崩溃,裹挟着辽贼败走。所以,每次与阿巴泰对阵之时,将士们都要仔细观察一下,哪里是剃发已久的老贼,哪里是新近剃发的新贼。新贼败了、溃了,老贼便是再能打,也是人单力薄,不是咱们的对手。咱们当年在山东撵得阿巴泰像兔子四下里乱窜,阿巴泰比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比咱们当年在商洛山还惨。”
“霍山伯放肆!”在一旁的一名御史抓住了罗虎一时口快的语言中弊病,疾言厉色的指责着。
“唉!一时嘴快说错了。”罗虎有些懊恼的的双手一摊。
“罗虎时刻不忘艰难困苦之时,朕心里也是颇有同感,来人,赏赐霍山伯银领圆铠一副,河曲马五匹,呲铁钢刀剑各五柄。”对于罗虎时刻不忘当年在商洛山和鄂豫陕山区往来周旋的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李自成也是颇为欢喜的,不忘旧日艰难,也就不会背叛他这个皇帝,这样的小虎子不好好赏赐一番,更待何时?
“林泉,牛先生、顾先生,伍先生,你们都是我大顺朝中数一数二的文官,不妨给朕点意见,对于多尔衮这封信,该如何处置?”
一向温润如玉与人和善行事有谦谦君子之风的李岩,此时也难得的促狭起来。
“陛下,臣听闻奴酋墨尔根台吉本名在其族语中为獾子,臣意便从此处着手了。”
李岩的笔下甚是来得,当即便在殿上挥毫,但见笔走龙蛇,顷刻间一封回书写就。
“大顺永昌皇帝诏谕东据明地夷狄朝贡书:阴阳有别,故分晨幕,****有别,故分夏夷。今西岐在大顺,黄帝陵寝于终南,历代先贤圣主受大顺天子春秋之祭,虽百兽灵禽亦显祥瑞,未有敢忤逆圣主者。近闻辽东有恶兽名獾,伤人夺命,有干天和,汝等本为明庭良民,今明衰顺兴,当顺天道。夫****无物不有,唯缺獾皮御寒,汝等若能取此恶獾朝贡,朕当厚往薄来,不吝财货之赏。”
当李岩为众人解释了回书当中各种拐着弯骂人,各种在辽贼内部煽风点火的手段之后,不由得大顺众将齐声叫好。
“咱们这些人,打仗没得说,可是这笔头子上的本事就不如李公子了!”
“你少吹牛,你打仗的本事也不如李公子!上次被围还是嫂子红娘子带人杀透重围把你救出来的吧?”
看着这一派和谐热闹的情景,被封为军师,但是有名无权的宋献策不由得颇为嫉妒,而一旁的牛金星,则是捻着自己保养的颇为良好的三绺墨髯微微含笑看着这一幕。
“好吧!你越是文武双全,越是得众将人心,你的本部人马越是战功卓著,你的地位也就越危险。亏你还是读书人,连名满天下身危,功高震主不赏这话你都忘记了?”牛金星在心中不无得意的畅想着那一天的到来。
刚刚将李岩拟好的回书令礼政府抄录用印交给王根子,命来人带回沈阳送到多尔衮那里。殿外,李双喜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低声在李自成耳边嘀咕了几句。看到这个情景,在场众人立刻便安静了下来,不知道又有什么情形发生了。
李自成听完了李双喜的奏报,眉毛动了动,脸上阴晴不定。
“双喜,这里都是咱们大顺的文武大臣,你把汉中的事情说与大家听听。”
刚刚从汉中传来的消息,却是李自成这几年顺风顺水以来最大的一次战败。
“各位,西营八大王张献忠从武昌进兵四川,攻取重庆府,成都府等处后,令张可望攻打石柱、忠州等处,专门对付秦良玉的白杆兵。令张定国攻取叙州府、泸州、播州等处,令张文秀领白文选攻取保宁府,令张能奇领****利攻取龙安府、松潘等处。这两个张献忠的儿子,竟然在汉中同咱们大顺兵马交锋。”
“前锋将领一时不查,中了他们的埋伏,折损了数千人,马千余匹,刀枪器械甲胄无数。”
这个消息无疑是让这些大顺朝廷的文武大员们有着当头一棒的感觉。
什么?!张献忠那厮居然杀进了四川?而且还占据了重庆府和成都府这样的富庶之地?这也罢了,居然他的两个养子统领兵马与咱们争夺汉中地盘,竟然还让咱们吃了个大亏?
这可是数年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要是说起多年西营和闯营之间的恩恩怨怨来,又怎么用一句相爱相杀来形容?
两家里都不止一次的在对方危难之际出手援助,相助兵马器械帮助对方重整旗鼓,也不止一次打算趁着对方羽翼未成之时干掉对方。虽然都知道早晚有一天大家要撕破脸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
“双喜,张文秀和张能奇在什么地方算计了咱们?”郝摇旗第一个如雷也似的怒吼着站了出来。
“宁羌州,七盘关!”
听了这个地名,刘宗敏等武官们都一时无语了。
七盘关又称棋盘关,位于川陕交界咽喉处(陕西宁强黄坝驿乡与四川广元转斗乡的分界线)的七盘岭上,号称西秦第一关。是四川连接秦岭以北的东北、华北、中原以及西北的唯一道路枢纽。
这个地方对于往来转战南北多年的大顺军各位将领来说并不陌生,张献忠的两个养子占据了这里,随时可以进兵汉中!
“陛下,你给我一道圣旨,我带着本部兵马到汉中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两个小子赶回四川,让他们去和秦良玉那个老女人的白杆兵去拼命!”郝摇旗向李自成请旨出兵。
白杆兵也算得上是西营的老对手了,甚至一度可以说是他们的克星。这几年,秦良玉在石柱、忠州一带潜心训练兵马,大肆采购土产放船出川去换各色精利兵器,白杆兵渐渐的又恢复了元气,虽然不像万历年间那般强盛,却也是一时之雄兵。这些事情,大顺军也有所耳闻。
若是将张献忠伸进陕西的手砍回四川,让他去和秦良玉火拼,这对于大顺的战略扩张无疑是件好事。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李自成,期待着他的主意。
“摇旗,你便带人去汉中,守住汉中府,把这两个毛娃娃教训一顿,赶回四川就是。然后,守住七盘关,不要让他们再来陕西骚扰。”
“捷轩,渡河东征山西之事,你便要张罗起来,待关中收了秋粮,你便领人马出发便是。”
布置了两路军队之后,李自成含笑看着伍兴,“伍先生,夏秋两季粮食收了之后再行出兵,先生以为如何?”
“粮秣柴草,若有一物短少,陛下便处罚伍兴便是!”(未完待续。)
………………………………
第五百零七章 登基与劝进
端午节过后,从南到北的冬小麦已经开始泛黄,那些侥幸在天灾人祸当中能够苟延残喘的地方,也开始琢磨着抓紧时间开镰割麦,好让自己能够在这乱世当中继续挣扎下去。
辽东也是如此。
山海关、宁远一带的军屯,还有那些曾经“丁逃地荒”的田地,如今也是麦浪滚滚。当日松山大战时,李华梅为了激励士气,令隆盛行在宁远、塔山一带大量销售的铁制农具、一种步犁,此时发挥出了他们的性能。
在那些军户和招募流民的耕种之下,多少年不曾有过的情景出现在了吴三桂等人的面前:连绵数十里的麦田,高粱,绿油油的波浪在辽西走廊上起伏翻滚。
只要能够支撑到麦子下来之前辽贼们不来,麦收之后咱们便是谁都不怕了!这是辽东各镇将士的一致看法。吴三桂已经向辽东各镇将领传下话来,收获的麦子咱们的舅舅有话,一石麦子可以换一石五斗的稻米,高粱则是一石高粱换四斗米。这样的交易,谁不愿意做?(事实上是一石麦子换两石稻米,一石高粱换五斗米。李华宇也是秉承了李守汉的旨意,大量收购麦子、高粱,为的便是北上时行军作战方便些。至于说差额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绝对不会认为吴三桂是从中渔利的。)
山海关的总镇府内,在吴三桂的签押房之中,他的几个师爷、幕僚也是一脸喜色的向他禀告各处农田作物的情形,只要不下大雨不刮大风,今年的麦子势必丰收。
有土斯有财,有财就有饷,有饷就有兵,有兵就有土。这是这些人包括吴三桂在内统一的认识。有地盘,有粮食,就有兵马,手里有了一支能打的队伍,就会有更大的地盘,更多的兵马。
几句互相吹捧的话说话,幕僚们各自散去办理自己的公事,只有一名陈姓师爷留了下来。
“大帅,北面有人捎了信来。”
“哦?又有人写信来,这回是谁?”
“是学生的同族,曾经和大帅共事过,眼下已经降清的陈邦选。”
从松山、塔山战后,一直到多尔衮主持辽贼朝政这段时间,不管是黄太吉主持政务还是多尔衮这个摄政王说了算,对于吴三桂的策反工作始终不曾停歇。
眼下他借助南粤军的兵马钱粮实力,强行将辽东各镇各营收编改造,并且在各地辽民当中招募新军,按照从吴标那里偷来的招数进行训练,辽东镇近十万兵马,已经隐隐然有了当年李成梁时代强军气象。
于是乎,辽贼们发动各色人等对吴三桂展开工作,亲情打动,高官厚禄,威胁利诱,无所不及。这里咱们应该说句公道话,尽管吴三桂此人在史书上的名声不好,先是投降了清军,为其前驱,剿杀李自成,追杀永历皇帝等人,而后又起兵反清,被清廷编纂的史书抹得比非洲人还黑,在某包衣笔下更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汉奸,但是,他既没有为清军屠城,又没有给清军送去大炮、工匠,比起还珠格格她爹和某包衣的祖宗们来,他同清廷的关系有点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合作味道。但是没办法,谁让你打败了呢,打败了你就得留下一个为后世所不齿的反复无常形象来。
但在这时,在亲友、部属、同僚大都投降了辽贼,而且都是高官任做骏马任骑的情况下,在山海关外明朝据点尽失,只剩宁远孤城,处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在关内李自成、张献忠都已经据地开府建国立号进逼京畿,往日里的仇敌即将成为一代新主的情况下,吴三桂竟能坚守危城,不投降清军,亦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这个被基本否定的历史人物身上可以肯定的地方之一。
“陈邦选?他说了些什么?”
“有书信在此。另外,信使还带了二百匹战马、五百张貂皮、狐皮,二百斤山参,一百颗东珠的礼物来,就在宁远等候爵帅的示下。”
能够将战马送来给吴三桂这个敌军将领,足见多尔衮对策反、争取吴三桂这个辽东大帅的重视程度了!
“。。。。何不随机应变,保全富贵身家?自古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弃暗投明,逃满身之罪案;通权达变,免瓜葛之嫌疑。况我皇上仁圣天纵,有功者受大封于永远,抗守者必罚处不姑容。总爷少年悬印,聪明自然超群,宜勿持两可,拜下风速,则功赏出众,而宁城生灵顶恩于世世矣。岂有松、锦、杏、塔四城不存,而宁远尚得乐太平、仍图长久者!”
陈邦选的书信也不过是些让吴三桂听得耳朵里都起了膙子的陈词滥调,也不光是他这么说,从祖大寿、洪承畴等人,或是位高权重对吴三桂有提拔重用之恩,或是为他的长辈亲眷,又有陈邦选这些当年旧部同僚的袍泽之义,不断的对吴三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试图动摇、软化他的意志,甚至在适当的时候令他率领辽东军这个近十万兵马的庞大集团归顺清军。他旧日同僚姜新也写信历数“大军已丧矣,松锦已失矣,文官洪军门归顺矣,武官祖镇台等投降矣。??宁前数城皆笼中鸟、釜底鱼,不过迟延旦夕耳”,为他剖陈利害,历数归顺之人。
陈师爷念完了陈邦选的书信,请示吴三桂:“爵帅,此事该如何处理?”
稍加沉吟,吴三桂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人家既然送来了厚礼,咱们不能不讲道理。传令给宁远,礼物收下。你替我在山海关的几家铺子里采办些铜锅、铜碗,玻璃酒具,绸缎布匹花粉胭脂等物,令来人带回。”
礼尚往来,投桃报李。而且回赠的都算不得是军用品,便是朝中那些乌鸦们知道了,也是说不出什么来。
陈师爷点点头,却又举起手中的信笺,“爵帅,这书信该如何处理?”
“老规矩,抄件备份存底,原件入档。”
陈师爷也是吴三桂的心腹,为他掌握机密往来文档。知晓他的习惯处置方式。他那里已经存了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多人的书信。
“你替我写封信,给本伯的舅父大人,告诉他,最多旬月之后,辽东便有十万麦子运到登莱,请他准备接收。另外,把这些书信的抄件附录在书信后面,给他一起送过去。”
此举便是一举多得之意。既表示了忠心,又凸显了自己的重要性。陈师爷也是颇为了解此中诀窍之人,当下便点头会意。
吴三桂这道文书被快船送到登州,又经过了李华宇的一道手专递到广州时,已经耽搁了一个月的功夫。粤东大地上到了早稻已经成熟的季节。
一望无边的田野里飘出一阵阵芳香,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得稻秆直不起腰来,好象在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顽皮的孩童在自家田地里奔来跑去,不时的被从泥水当中惊起的鱼儿溅得一头一脸的泥水,惹来大人的阵阵叱骂。
同样的景象也在广西、福建、偏沅、赣南、赣北等处不同程度的上演着,战争和灾荒距离人们稍微远了一些,人们开始渐渐的喘息过来,为心目当中的太平盛世而祈求、努力。
但是这些为了自己理想而手脚不停忙碌的人们不知道,就在他们为早稻即将收割而欢喜之际,一场风潮在广州城中正在酝酿成形。
“大顺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民兆于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故特遣本首总,当于秋高马肥之际,自长安领大兵五十万,分路渡河进兵为前锋。我主亲提兵百万于后,所过秋毫无犯。我为先牌喻文武官等,审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吴三桂的这道表功文书同这篇李自成以刘宗敏的名义发布的准备秋后渡河东征的檄文比较起来,那就分量太轻了。
这道檄文和张献忠在成都称帝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到了广州城,两块千斤大石头丢了进来,顿时在城中官员当中激起滔天巨浪。
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也许是为了恶搞,也许是为了恶心北边的邻居李自成,年号干脆就是“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蜀王府为西王府,同样的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以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左丞相,裁断政事,严锡命为右丞相。胡默为吏部尚书,王国麟为户部尚书,吴继善(江鼎镇)为礼部尚书,龚完敬为兵部尚书,李时英为刑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京畿道御史为齐之奂。颁行《通天历》,并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同时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其钱局所铸造的大顺通宝,做工精巧,被许多人当作装饰品。;邀请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为“天学国师”编纂了新的历书《通天历》。
改兵制设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水军独立成军,以王复臣、王自羽为水军左、右都督。在成都进行军事管制,以王尚礼为提督御营,窦名旺为提督皇城都指挥,分兵一百二十营,各营设总兵为统率。有“虎威、豹韬、龙韬、鹰扬为宿卫”,设都督领之。城外设大营十,小营十二,中置老营,名为御营,献忠居之。又命张可望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张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张文秀为抚南将军,监十五营;张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这便是所谓的四将军,他们所统领的部队乃是大西军主力。四将军并五军都督四面出击,逐渐占据了四川省全境。为了维持地方治安,大西政权还在各州县组织了地方武装,称为“里兵”。
张献忠严明军纪,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张可望为平东王,张文秀为抚南王,张定国为安西王,张能奇为定北王。
张献忠还任命原雅州知州王国臣为茶马御史,与川西、云贵等处少数民族贸易,重视招抚少数民族。用内地所出之茶叶布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