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流贼-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送走高杰,回到府内,便命许泗召集来一群死士,交代了一切事宜。

    然后,咬牙切齿地叮嘱道:“高贼武艺,甚为厉害,要先取走他的武器才行。此行只许胜,不许败,否则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领命,分头而去。

    而雅间内,高杰正搂着美人睡得正欢。

    南京。阮府。

    “什么?!”阮大铖自打见了田成介绍来的所谓商人之后,心情就再也没有平静过。

    汪兆麟那朱启明交给他的法子,一一明说给阮大铖听。结果还不错,阮大铖没有绑了他送到弘光面前,这真是大幸。

    “你说,高杰要死了?!”阮大铖还以为自己听到了什么笑话,哈哈大笑起来:“圣上不久前才让他北伐,现在估计人在归德,怎么死?”

    “大人,你信也罢,不信也罢。江北形势您也是知道的,四镇听宣不听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河南总兵许定国可不是什么好货色,我家大王早就和他打过交道。他的为人我们还是清楚的,兴平伯去归德之后,必然要联合许定国。到时的事情,还真未可知。”汪兆麟横下一心:“这可是一件大功劳,若是大人能在朝廷上招安了我家大王,何惧史可法他们?”

    “你说的这个本大人得考虑考虑,这样吧,不如你先留下住几天。我们再好好谈谈!”阮大铖也不傻,他扣一个人质百利而无一害。

    “大人说的是,我也正有此意。”汪兆麟知道阮大铖此举何意,既然已经冒险,那就静观其变吧!“希望大王不要坑我!”

    “阿嚏!”朱启明打了个喷嚏,他想:是哪个在背后说我。

    在朱启明面前,前往汉中的官道上都是大军整齐的步伐声。

    (本章完)
………………………………

第66章 不信我?那后面还会有乱子。

    夜已过半,更漏将残。

    阮大铖在梦里还犹自笑个不停,高杰这个翻山鹞子居然会死?!

    他不仅不信,还为史可法将要立上一功而感到不爽。因为高杰北伐之举,就是史可法上的奏疏提议的。

    然而他不会料到,汪兆麟也不会料到,甚至出主意的朱启明也不会料到……………因为这根本就是朱启明根据所学历史知识随口说的,而他根本不知道高杰什么时候会死!

    这一夜,汪兆麟有些睡得不好。

    雎州,尚书府第。

    楼上的棚板和屋顶的瓦片忽然历历有声,惊醒了正睡在屋中的人。

    这人翻身披衣而起,推开身边睡死的女人,走了出来。

    只见月光照耀下,墙头、屋顶上赫然站满了持刀蒙面的人!

    “什么人!竟敢来我高杰的头上撒野!”出来的人大喊一声,他正是兴平伯高杰。

    但蒙面人不言语,只是纷纷跳下地面,向他步步逼来。

    高杰见状,急速退回房内,想找来兵器阻挡。

    此时一名红衣舞女醒了过来,娇声娇气地上前纠缠,高杰心道“不妙!”一脚将舞女踹开,急忙去搜索自己的武器…………据说重上百斤的一根铁杖。

    然而他没找到,铁杖不翼而飞了。

    门外脚步声越来越近。

    猛然间,高杰感到背后一寒。他回顾身后,只见两个蒙面人不知何时从壁后闪出,双手持刀,双眼紧盯自己。其中一人手里拿着的正是自己的铁杖。

    原来他所睡觉的这处内院,围墙高,四周重廊复室较多。那许定国先安排了人藏在璧后,乘他睡熟之际偷走了铁杖!

    “该死!我居然没发现!”高杰心里暗骂一句自己,随即大喝一声,操起凳子砸向对方,乘对方自防间跃出窗外。

    但窗外院子内此时早围满了蒙面人,见他出来,纷纷围拢上来。蒙面人步步进逼,为首的哈哈大笑道:“翻山鹞,此次你插翅难飞,且束手就擒吧。“

    高杰正听那人说话,还未及回答。冷不防的,一个人持枪直刺向他,以为可以得手。

    但高杰将身子一闪,将凳子砸向这人,乘他闪避之际反手夺枪,一枪反刺,那人脖间即时喷出一团血柱。

    其他人见状,便不再说话,当下混战一团。

    高杰已然夺枪在手,便奋起神勇,挥枪连刺数十人。但是无奈,蒙面人却越杀越多,纷纷从围墙上跃下,并随后在地上铺开绳索。

    搏杀了许久,高杰终于一个踉跄,被绳索绊倒在地。蒙面人一拥而上,将他捆了个结实,拖曳着向前院的许定国房内走去。

    许定国此时正南向而坐,将一只脚搁在桌案上。见高杰被拖进来,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短刀,一边冷笑道:“三日来受尽你屈辱,也该有个了断了!”

    高杰看到了许定国,暗道自己还是太轻敌了,今天怕是凶多吉少。遂大笑道:“不想老子竟为你这老小子算计了,早知道我就应该杀了你!”

    许定国狞笑道:“可惜,你没有机会了!”

    他站稳身体,拿起短刀,直刺向高杰胸膛。

    高杰因双臂被绑,手腕难向上抵挡,意欲躲闪,却动弹不得。

    许定国一刀刺下去,高杰怪叫一声,气绝而亡。但许定国恐他不死,又向胸腹连刺几刀,直到流出来的鲜血染红了他脚下的地面。

    那边高杰带来的三十名亲兵,在醉中闻杀声欲起身迎敌时,却被陪睡的歌妓紧紧缠住不得脱身,大多死于乱刀之下。有几名逃得出去,也被许定国部卒追杀。

    这许定国杀死了高杰,也不敢逗留睢州,便连夜引兵撤向北边的考城。

    天已经亮了。

    高杰遇害之事在全城逐渐传播开来,整座城顿时沸腾了。

    ……

    “什么!高杰真的死了?!”

    南京。阮府。

    阮大铖彻底震惊了!

    汪兆麟抹了一把冷汗,心道:还好混了过去!

    塘报是越其杰送来的,后面还有袁枢、陈潜夫、张缙谚的名字。

    看来此事是真的无疑了!

    阮大铖想了想,瞄了一眼端端正正坐在那边的汪兆麟,又思忖了一会。方才慢慢说道:“汪大人还真是神机妙算啊!”他改口叫汪兆麟“大人”,说明心里有了想法。

    汪兆麟岂会听不出这言辞间变化的含义,连忙客套说:“哪里哪里,阮大人言重了。要说神机妙算,还是阮大人厉害!”

    “哦,我哪里会神机妙算了?”阮大铖倒是挺有兴趣:“说说看!”

    “阮大人留下在下性命,可不就是已经预见到有这些事情发生了吗?我若是前去拜访史可法,怕是早就入了阴曹地府了!”汪兆麟话语里不忘捧阮大铖。

    “哈哈哈,这倒是。史可法为人不真诚,显得小气许多。不过,我想的是,汪大人会给我带来哪些好消息!”阮大铖率先单刀直入主题。

    “这个简单,我家大王想归顺大明,成为官军!”汪兆麟也不再绕弯子。

    “张献忠可是多次归降又多次反叛的人,我怎么能信他这一次?”阮大铖也不傻。

    “我家大王说了,为了消除大明朝廷的疑虑。我大西将和闯贼开战,攻取汉中之地,作为给大明皇帝的贺礼!”汪兆麟侃侃而谈:“同李自成决裂,还不能够显示我家大王的归顺之心吗?”

    “和李自成开战倒是个好主意,可是这还不够!”阮大铖有意捞取更多的好处。

    “那大人的意思是?”汪兆麟早就得了朱启明的指示,只管答应要求便是,反正口头上说的又不算!就算白纸黑字写下来不也是可以撕掉的嘛!所以他也没有顾忌。

    “朝廷需派官员去监督四川各州府,你们这些人要听从朝廷指令,还有……”阮大铖也不怎么相信汪兆麟的话,但还是依着规矩说了一大堆的东西。“最重要的,张献忠必须亲自来京城投降!”

    这个是阮大铖最终的目的。

    皇帝如果看到活生生的献贼在他面前投降,还不乐开了花!

    皇帝一高兴,那他不也跟着地位高升,甚至入阁拜相?到时别说史可法,整个东林都不能和他一人抗衡。彻底招降张献忠,利用张献忠打垮李自成,多么大的功劳!

    “好!我这就给大王写信,告知大人的意思。”汪兆麟满口答应,同时又向阮大铖诉说了许多大西的事情。

    什么太穷了,没钱花。什么压力太大,整天被官军打。什么当流寇没前途,不如招安……总之,怎么苦怎么说!

    末了,汪兆麟又来了一句:“其实,高杰死了之后,局势会更乱!大人要趁机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而我家大王愿意跟随大人,还请大人三思!”

    阮大铖没有回话,着手安排了下人送汪兆麟回客房休息,自己又思考了起来。

    他在想着如何同马瑶草说这件事情。这可是件大事!多了一个人下水,就多了一份保证!

    (本章完)
………………………………

第67章 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

    马士英听到阮大铖的消息简直懵逼了。

    他内心一阵翻腾,心想,这阮集之莫不是要疯了吧!

    然而等阮大铖仔细地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反而觉得,这事情没准还真有戏!但一切都要看北方的事态发展情况而定。

    不过,能再次排挤史可法,也是他非常乐于看到的事情!

    ……

    驻扎在雎州城郊的高杰部队正在翘首企盼主帅的归来。

    但他们等来的却是大帅遇害的消息。

    当他们得知道高杰遇害的消息后,怀着极其悲痛愤怒的心情,在李本深、王之纲、郭虎的率领下蜂拥杀向睢州城。

    雎州城城门紧闭,城内静悄悄的。任你破口大骂喊破了喉咙,就是无人答应。

    “妈的!攻城!”李本深几人立刻发令。

    日中时分,他们从东门杀入,见人就杀,连老弱病残都不放过,一时尚未及搬走的人家全都遭了殃。

    杀了城内,他们又杀向城外,睢州附近二百里地扫荡而尽。只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李本深、王之纲等人都杀红了眼。探马来报说许定国昨夜已到考城,几人二话不说,又领兵杀向考城。

    那许定国刚到考城不多久,高杰的部队便追了上来。两方交战一阵,许定国抵挡不住,便按照先前定下的计划率部渡河向清兵投降。

    ……

    扬州。史可法驻地。

    他听说了高杰被许定国杀了的消息时,起初有点不敢相信,过了不久,探马送来了确切的信息。史可法看了塘报之后,决定立刻离开扬州,骑马疾驰奔向徐州。他已经预知到此时徐州的高杰大营内肯定乱成了一团糟,如果不去解决一下,后果不堪设想!

    高杰的儿子高元爵,年纪比较小尚幼,可以让他和母亲一起留在扬州。高杰的外甥、总兵李本深算的上一员能将,可以代统高杰军。还有胡茂祯、李成栋这些将领都可以安排个一官半职,抚慰人心。

    史可法打算奏请皇帝,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其余诸将各分地盘。立高元爵为世子,同时优恤高杰。

    一路上史可法想了前前后后许多事情,他也不知道怎么做会更好。当务之急是稳定高杰军中的人事,处理好与其他地方之间的关系。

    还有北伐的事,也只能暂时先搁置一下了!

    自高杰死后,史可法为平息高杰部众内部及三镇关系东奔西跑,精疲力竭,而吃力不讨好。

    而叛将许定国北窜五十里渡黄河北降后,率部为清兵前驱,反攻河南,破郾城、上蔡,围归德。

    一时之间,江北乱了套。

    江北局势不稳,东南也受连累而势危。

    史可法移檄诸镇北御,然而自高杰死后无一人敢应。

    史可法叹息道:“中原事不可为矣!“

    自古以来历史皆有可能,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的勇气和智慧在历史关头决定着大局走向。

    而在这个时代的历史浪头上,明朝军队一把手,任兵部尚书、督师大学士的史可法,却没有造出一个安邦定国的局面出来。所谓的“抗清英雄”,无非一个忠君殉国的道德楷模。

    南京。

    朝廷上下知道兴平伯阵亡的消息后,人心大震。

    平日里难得正经办一次事的朱由崧听从了史可法的建议,传旨道:兴平创立军府,以忠死事;身肉末寒,兼有嗣子,朕岂忍以其兵马、信地遽授他人可令其妻邢氏同元爵照旧统辖。元爵年幼,督师辅臣代为料理,示朕不忘忠臣至意。李本深仍领前锋,俟有功优叙。

    和史可法想的一样:赠高杰为太子太保,予以从优祭葬。其子高元爵袭爵,再荫一子锦衣卫百户。加李本深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提督本镇赴归德;其余诸将分赴各地驻防。

    然而这还不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北方的满清已经不满足于黄河以北的土地了,他们想要的,可能是江南,是整个大明的疆土。

    ……

    “史可法这次玩的有点大了,不知道他会怎么收场。”马士英在谈及当下形势的时候,同阮大铖议论起来。

    “恐怕他收不了场了。我们不能只靠着他,的确应当考虑一下拉拢一只自己的人马出来!”阮大铖“哼”了一声。

    “你是说,接受张献忠的投降?”马士英想起了他曾对自己说的话。

    “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这些人哪一个会听我们的?”阮大铖说道。

    “这倒也是,听说集之兄巡视长江防务时受到左良玉的为难?”马士英想起了这件事情。

    “不提也罢,这左良玉一介武夫,丝毫没有气度。所以说,他也是个麻烦!”阮大铖一听就气,毫不留情的批评起左良玉。

    “汪大人,你对此有何高见?”马士英看了一眼坐在客座的汪兆麟,不疾不徐地说道。

    “我……”汪兆麟给阮大铖做完思想工作以后,又被拉到马士英跟前说了一通自己的想法。这原本是早已和方不同商量好的计划,但此刻听得马士英问自己,他也有些慌乱。

    幸尔,他想起了临行前朱启明对他说的话。

    于是,汪兆麟回答说:如今大明、大清、大顺三足鼎立,恰如魏蜀吴鼎立时。“敌人的敌人”是否就是朋友?“唇亡”之后齿安能独善?认不清真正的敌人是致命的。宋联金灭辽,不过两年二帝被掠;南宋联元灭金,不久以至国破,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而今,那史可法所犯错误也正是如此。

    “你是说借虏平寇?”马士英问道。

    “正是!”汪兆麟顺着说了下去。

    “这有何异议?”阮大铖有些不解。

    “在下知道联合清军共灭李自成一事,许多大人觉得是一件好事。因为清兵打败的人正是大明的仇敌李自成。因此,即使京师被清军占领似乎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借清兵灭李自成可谓“借刀杀人”。我听闻史可法上书皇上说:“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还劝皇上派遣使节带上财物去见大清皇帝。诸位可知,此举如宋朝借金国灭辽,借元灭金,最后只是为虎添翼加速自己灭亡罢了。”汪兆麟句句直捣二人心田。

    两人倒是没有想过这层意思,当初他们也是抱着同清兵联手共同对付李自成的心思来着。如今听了汪兆麟的话,方觉此事的确不太妥当。

    京师不过落入敌手五月有余,自己这些大臣们都心底已决定偏安江南,以淮河为界,“坐山观虎斗”,畏葸不前,不敢对清兵有丝毫触犯,幻想着“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这种事情确实有悖于大明臣子的职责。

    汪兆麟看两人神色有变,心知他们已经有所动摇。在感激朱启明有如此旷世高见之余,趁热打铁,抛出最终的言论:“如果我家大王归顺大明,这样李自成也可以被消灭,还不必借助鞑子的兵马。而一旦鞑子南下,我们的人马既受大人指挥,便能从西北侧击,可保护南京周全。两位大人立此一功,救大明于水火,必将流芳百世。我们携手并肩,共创大明中兴伟业,岂不快哉!”

    (本章完)
………………………………

第68章 两面受敌

    “携手并肩?”马士英笑了:“你说的倒是有些意思。不过,集之兄的意思想必你也知道。这也是我的意思。张献忠不拿出点真的诚意出来,我们怎么敢相信?况且,他的罪孽深重,我在皇上面前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有他真的同闯贼决裂,做出实际的行动出来,才能获得朝廷的关注。”

    “这个大人倒无须担心,我家大王不日就会进攻闯贼。绝不会让两位大人为难,皇上那边,还请两位大人多多美言几句。小人受大王所托,带了些土产送与大人尝鲜。待小人回去以后,即刻命人送来。”汪兆麟看到马士英口风已经动了,知道这事情是**不离十的把握,连忙奉上心意。

    “哈哈哈,汪大人如此客气。不知大人现住何处?可否习惯?我们也可以登门拜访一番。”阮大铖觉得此事可行,又见汪兆麟很识相,便出言说道。

    “不敢劳烦大人屈驾,有需要的时候,大人派人知会一声就好。我就住在河边一处院落里,是付了半年租金的房子,简陋了一些,怕是会辱没了大人们的身份。”汪兆麟将住址说与二人听罢,得到允许之后,便循原路离去。

    他一路上也感受到似乎有人一直跟着,知道是阮马二人派来的下人,防止自己哄骗他们以及打探自己情况的。他并不在意,这事情自有方不同去解决。任务进行的不错,他的心情也是很爽快,走走停停,看看玩玩,足足一个时辰才走回住处。

    正月十日,朱启明终于率军抵达了汉中。

    经此一场长途的行军,他不得不感叹古人行军不易,马上颠簸劳累异常。

    好在士兵们大多久经战阵,累月的训练帮助他们锻炼了更好的耐力。抵达之后,无需过多得休息,即可迅速投入战斗。不过,朱启明不打算这么做,他要等,等一个消息――一个坏消息。

    散布在各地流民中的探子和过往商人、逃难的难民带来的消息显示,现在的陕西一带已经不复为李自成所拥有。随着李岩的死去,他的军中再无一人可以很好地制定有效的政略方针,来遏制日益败坏的局势。李自成只管着说要北上解决阿济格所率领的八万大军,却丝毫顾及不到他在汉中的地盘。

    据探报,目前,李自成正和多铎在潼关对峙。

    从战斗力上看,这场战争很快就可以分出胜负。朱启明等的,就是李自成失败的消息。

    西安。

    李自成准备亲自领兵北上,抵御阿济格的大军带来的压力。他们的政策已经定好,袁宗第将会在怀庆一带发动一次攻击,以分散鞑子在这里的注意力。

    据塘报来看,战果斐然。袁宗第带着来自山西垣曲东下的援军连同怀庆一带退守的兵马,于十二月间发动反攻,连续攻克济源、孟县,围困了怀庆府城沁阳。

    现在距离塘报发出来的日期已经过去了十几天,阿济格的部队果然停留在了陕北不能再次前进。看起来这一招奏效了。

    “刘宗敏,眼下我大军士气如何?”李自成正在军中,中军大帐立在最显眼的地方,

    “回皇上,弟兄们士气高涨。有皇上亲自坐镇,不怕打不赢那些明狗和鞑子。”刘宗敏信心十足地说道。

    “如此甚好,保住陕西老家,就保住了我们的根基。待我休养生息,他日又是百万大军席卷天下!”李自成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还在和阿济格的军队处在对峙状态,但只要陕西不失,他就不会害怕。

    怀庆,沁阳。

    袁宗第有苦难言。

    他奉了闯王,不,大顺皇帝的命令,于十二月底发动反攻。经过连日的奋战,弟兄们用血占领了一座又一座城池。表面上看,这是很大的胜利,而这内里的苦涩只有他自己知道。

    天寒地冻,粮草不足。若不是弟兄们相信他,愿意听他指挥,怕是早就已经奔溃。河南一地,到处都是反叛朝廷的势力。青州事变和雎州事变整个中原大地的各路人马都有所知,自己只是趁着他们忙于内斗,没工夫抵挡的时机才有如此战绩。一旦这些人解决好了内部的纷争,掉转过来对付自己,孰胜孰负,还未可知。

    这个年,他都是和士兵们一起同甘苦在营里度过的。

    本想着说,开春之后局势会有所好转。世事难料,许定国那厮杀了高杰,投了鞑子。过完年,他就指引着鞑子首领多铎的大军,渡过孟津,南下而来,看着他们的架势,是要同自己交锋的节奏。

    只怕,近日又有一场恶战。

    北京城。

    多尔衮很清楚自己的主要对手是李自成,而不是史可法。大清虽然在南京那帮人看来是帮了明廷的忙,可自己却不想真正和大明修和。大清的八旗大军不立即南下灭了南京,只不过是根基未稳,并非真的准备跟他们搞什么南北分治。

    他充分认识到了朱由崧的软弱,面对着前些日子南京一厢情愿派来的使团,这份大礼被照单全收,除了左懋第以外的其他人都被他被赶了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