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纳尔逊-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冲赶上马车后,黄汝良忽然掀起车帘来道:“博文,你记好了,可不许和这些书生瞎混,不可结社。”
郑冲耳朵都起了老茧,当下应道:“是,黄老太傅。”
徐光启却道:“博文,黄老太傅是为了你好。当今圣上不似先帝,如今陛下对党争甚是厌恶,你又是武将出身,还是分清楚些好,若是一个武将真被打上复社的印记,将来对你的仕途不利。”
黄汝良也道:“正是如此,那温体仁为何庸碌之才也能做得首辅?圣上正是看中他无党啊。”
郑冲闻言一阵无语,心头暗想道:“温体仁无党?最大的奸党便是温体仁了,最后崇祯自己都说,体仁有党!”
………………………………
第122章 王师之所用
心中所想,郑冲口中忍不住说道:“黄老太傅,这温体仁无党我确是不信的,正所谓朝中无派,千奇百怪。便是再辉煌的朝代,朝中也是免不了有党分派的,此乃人性使然,又岂会真有无党的首辅,无派之内阁?”
黄汝良与徐光启听了都是默然无语,隔了好一阵徐光启才道:“话虽如此,但博文切记,与复社人等相交,需有分寸,切不可相交太深,以免将来自误。”
郑冲应了,这点他知道的,他绝对不会加入什么复社这种无聊的结社,须知陈子龙、黄宗羲等人为何后来仕途屡次科举不第,多半还是因为他们是复社成员之故。
崇祯三年秋,陈子龙赴京师参加次年春的会试,为省中某公所黜,当时的首辅周延儒建议朝廷重新检阅被废黜考生试卷,朝廷同意,开始重审,陈子龙答卷受到文安之、倪元璐赏识,周延儒欲置异等,但因陈子龙卷子存在涂抹,周害怕被政敌温体仁借机攻讦,放弃录取,于是陈子龙落第归里,从事古文词。
郑冲记得后世史料中记载,明年,也就是崇祯七年春,陈子龙将会再度应会试,因此次主管录取的是温体仁。温体仁此人行事圆滑,善揣摩上意,他早就知道崇祯对党争猜忌甚深,因此在科举之时,温体仁极度排斥复社成员,这一年复社成员被录取人数急剧减少,陈子龙再次落榜。
陈子龙的遭遇只是复社千百书生的一个缩影而已,郑冲自然不会效仿,而且他还是个武将出身,父亲又是才受招安不过数年的人,朝廷若是得知郑冲有党,只怕疑心病极度膨胀的崇祯只怕会将整个郑氏都视为眼中钉的。
不过徐光启也看出郑冲想要结交黄宗羲三人,因此给了个忠告,不可相交太深,以免自误。郑冲却不以为意,他现下盘算的是如何把黄宗羲三个人才收纳在麾下,他太需要人才了。如果能收得黄宗羲三个大牛人物在麾下,郑冲只怕睡着了都会笑醒。
同时郑冲也深刻感受到了明末的党争对整个社会的深远影响,就连远离朝廷的福建泉州这种地方,都能感受到党争的残酷现实,可想而知那万里之外的京城朝堂上,党争是何等的酷烈与炽热。
回到大营之内,只见郑芝鹗麾下八千余人已经准备停当,看来郑芝鹗的动作还是很快的,这么短的功夫便集结好军马准备出发了。
郑冲与黄汝良、徐光启看着一队队郑氏明军列队准备出发,面前所见者,皆是大明好男儿,八闽的子弟兵,郑冲忍不住策马上前,从擎旗之士手中接过那面蓝底的大明日月旗,从辕门之处一直持旗策马从军阵面前疾驰而过!
“救灾救民,重建八闽!”郑冲口中呐喊起来,一身武官戎服,战袍飘扬,手中日月大旗猎猎作响,一股冲天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所过之处,郑氏水军均是热血沸腾,跟着高声叫喊着:“救灾救民!重建八闽!”
来到阵列中央,郑冲将大旗高高扬起,朗声开口说话,他声音高亢洪亮,四下里人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将士们!三十年前,我等还未曾出生时,八闽之地也曾遭遇过地震和风灾!但我们的父辈没有倒下,他们辛苦重建了八闽,重建了家园!三十年后,今天我们同样遭遇了风灾,我们能让八闽的光辉,就此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中沉沦下去吗?!”
面对郑冲大声的喝问,众军士皆是嘶声怒吼道:“不能!不能!救灾救民!重建家园!”
郑冲手中日月旗一扬,跟着厉声喝道:“去吧!做你们该做的事!拯救百姓!重建家园!在大明的旗帜下,我们永远不会屈服于任何的灾劫!灾难只会让我们越挫越勇!”
面前一个个士卒均是战袍飞扬,盔缨飘飘,面色坚毅,衣甲鲜明,高声呐喊着:“救灾救民,重建家园。”的口号,从面前而过,郑冲手持大明日月旗,在马背上忍不住心神激荡起来,看来他的鼓动很成功,将士们士气高昂,列队走出了军营。
黄汝良和徐光启则更是激动,黄汝良喃喃念道:“这才是王师该有的样子。”徐光启则眼眶湿润道:“郑氏乃八闽海上长城,此言不虚。”
郑芝鹗也是心神激荡,骑着战马来到郑冲面前,重重拍了拍郑冲肩头,大声道:“阿冲,我这便出发,率领各部分赴泉州七县救灾,泉州这里就交托给你了。”
郑冲连忙道:“堂叔放心,侄儿也立刻点兵进驻泉州城内,开始救灾。”
郑芝鹗点点头又道:“此趟前去,我军简装,只带了十五天的口粮,军中还有三万石赈济粮草随行。阿冲,十天后若是赈济粮食不够,我会派人在来取粮草。”
郑冲道:“堂叔放心,十天之后,台湾的粮食也该到来,若是赈济粮食不足,我会派人送去。堂叔,记得让灾民到泉州来就粮,告诉灾民,来泉州有活干,有吃的。”
按照赈灾方略,奔赴各地的军队主要负责救护百姓的任务,然后给灾民们提供几天的口粮,让灾民们能有些粮食,然后往泉州、安平等大城镇集中,之后安平会就可以集中在几个地方进行集中赈济,而不必分散救济。同时,主要的以工代赈要建设的船坞、码头、工厂等等也多在泉州、安平,因此需要让灾民集中到泉州、安平来。
郑芝鹗点头应了,随后朝郑冲拱拱手,便即打马跟上如同洪流般的行军队伍而去。
看着郑芝鹗领八千人马开拔出营后,郑冲便与黄汝良与徐光启回帅帐升帐点将,准备出兵泉州救灾。才进大帐,却见自己手下殷贤、吴侈两人正在帐内等候。
见得郑冲进来,二人上前纳头便拜,郑冲扶起两人来。原来郑芝鹗差人去郑冲岳丈张家送信,殷贤、吴侈正在张家,于是便赶来大营拜见。不想郑冲在城内与黄宗羲等三人聊天耽误了,反倒是两人先到了大营。
殷贤说道:“少爷,此趟我两在泉州城内已经购置下一套宅院,原本都打整好了,只可惜一场大风之后,宅院屋舍内损坏了许多屋瓦,还需找人修葺后再住。”
郑冲嗯了一声道:“房子的事不忙,我岳丈家中如何?”刚才虽然去了一趟泉州城内,但郑冲听闻岳丈一家无恙,又要忙着出兵,因此就没去岳丈家拜望。
“回少爷的话,亲家老爷家中都安好,这场大风也只是吹折了院中的树木,小人已经差人给亲家修整好了。”吴侈急忙抢着答道。
郑冲长出了一口气,好在岳丈一家无恙,张灵素那里应该放心了。
当下郑冲命两人先去张灵素那里报个平安,自己便请黄汝良、徐光启帐内高坐,而后击鼓升帐点将,准备领军进驻泉州城救灾。
少时,剩下的将佐都到了大帐内聚齐,郑冲便分派人手,亲自与黄汝良、徐光启领五千人马准备开拔赶赴泉州城。
帐下独杖和尚问得入城救灾,却安排僧兵营留下看守水师大营,忍不住跳出来道:“公子,这趟救灾,我等僧兵营也要前去救灾,怎能让我等守在大营空等?”
郑冲就知道独杖和尚会按耐不住,当下很是严肃的道:“独杖禅师,须知这趟风灾之后,最是缺粮,而赈济灾民需要大量的粮食。稍后会有大批粮食运来这里,然后才从大营转运往各地,因此水师大营不但是我军命脉,更是千万灾民的命脉所在。我将这等重任交托僧兵营,便是看你们忠诚可靠,你留守大营,定要看管好粮仓,若是粮草有失,千万灾民便有饿死之虞!”
独杖和尚闻言吃了一惊,想不到看守大营这般要紧,这才连声应是,没有异议。
分拔已定后,徐、黄两位依旧是乘坐马车,郑冲教诸部军兵都是只着战袍却不披甲,每人只配牛皮水囊一个,腰刀一口,其余兵器一概不带,更多的是准备了锄头、铲子、绳索等工具。又点起一万石粮草,十万两白银,便即押送了,五千军士也是一般的列队后,高声呐喊着往泉州城而去。
大军正列队开拔出营时,只见殷贤、吴侈两人气喘吁吁的跑到郑冲面前,大声禀道:“公子,少夫人那里已经知道家中消息,便想回家中探望,但小的们已经劝少夫人暂居大营几天,等城内局面安定后再入城回家探望。少夫人深明大义,已经答应了,现下让我二人来帮少爷的忙,跟随侍候少爷。”
郑冲骑在马上,缓缓颔首,这两个奸猾的家奴还算是有些小聪明,知道这趟赈灾,最开始的几天一定是会很杂乱,而且城内四处狼藉,张灵素此刻入城定然不便,自己还要分心照顾,是以劝服了张灵素留下,很懂得顾全大局。
当下郑冲问道:“我这里也不需要人服侍,你二人来泉州有一段时日了,对城内情形也熟悉,便跟随我办事好了。”二人大喜过望,便即大声应了,跟在郑冲左右一同出行。
………………………………
第123章 救灾的开端
时值午后,泉州城头的窝棚内,刘老实一家和许多灾民百姓一样,都还没有半点米粮入口,刘老实两个半大小子饿得扯着他的手腕直叫唤。
媳妇儿王氏怀中不到两个月的女儿啼哭不停,那王氏垂泪道:“当家的,昨日便饿了半天,我这里实在没奶水,我这里还有几个衬底钱,是不是拿去买点米粮来做点稀粥喝啊。”
刘老实是城中做苦力的,平素也没攒下几个钱,但凡有些钱财都买了粮食。他们一家和泉州许多贫苦人家一样,已经断粮,风灾骤至,水涝一起,人人都是慌忙逃命,家中过冬存粮都被泥水泡坏。
今早大水退去后,刘老实回家一看,他们家居住的房屋已经被大风刮倒,就连黄土墙基也被大水泡塌,残垣断壁之中,也没找到什么能用的东西,粮食都成了泥塘水。
没有了存粮,只得花钱去买粮食。刘老实自己也还有十几文钱,加上媳妇儿的衬底钱,凑了二十几文钱,便来到街上。刘老实和许多百姓一样,蜂拥上街购粮。
却不想城东、城西两处市集都跑遍了,都没见到有粮油铺开店的。正没办法时,购粮百姓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东大街陈家米铺开店了,有大米卖!”
一声喊后,一众百姓们便蜂拥而往。不想到了陈家米铺面前,刘老实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却听得米铺伙计大声吆喝道:“大米三两二钱一石,粗米二两二钱一石,陈米二两一石,要买的排队啦!”
众百姓闻言皆是咒骂起来,这是什么世道,遭了灾后,米价居然到了每石三两二钱,比风灾之前足足贵了三倍!
米行陈老板典着肥硕的肚子,站在米铺门口,还理直气壮的大声喝道:“我家米仓也遭灾,只剩下这些米粮,爱买不买!”
百姓们无可奈何,只得买些米粮回去,准备熬些稀粥充饥。刘老实二十多文钱,只够买半斤陈米,那些米也只够熬点稀粥,一家五口人只怕一顿就没了。
家中屋舍也被大风、大水损毁,刘老实和许多百姓一样,还是只得回到城头安身。在城头用破了边的铁锅熬了稀粥,刘老实只喝了两口,其余的都给两个半大小子和他媳妇儿喝了,自己转身喝了几大瓢清水,稍稍冲淡腹中饥火。
许多百姓都和刘老实一家一样,仅有的一点钱财只换得少许米粮,下一顿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刘老实和十几个青壮百姓聚在一处,七嘴八舌的商议出路。
“吃了这顿便没下顿,要不去城里大户人家卖身为奴?”
“听说城里大户人家,自己存粮也被坏了不少,都还在往外赶家奴,咱们去,谁要?”
“难道眼睁睁饿死?”
“也不知道官府会不会开粥铺赈济。”
“唉,你就别想了,官府的秋粮还没收上来,看这场风灾来得不是时候,大半秋粮都毁了。就算要赈济,也是要从邻省调集米粮,也是十天半个月之后的事了。”
“官府?我听说知府老爷伤重不能理事,同知老爷和通判老爷都不管事,官府哪里会救济我们?”
人人愁眉苦脸,也不知官府何时开始赈灾,更有人商议着想去乡下投奔亲戚。
“你们看,城外来了一支军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刚才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商议的百姓们纷纷探头往城外望去,刘老实站在城垛子上,往外望去。
只见后渚港方向,一队队明军整齐的列队而来,高举着大明的日月旗,口中高声呐喊着:“救灾救民!重建家园!”
“是后渚港郑氏水师旗号!”“他们喊的什么?救灾救民?他们是来救我们的吗?”“快看!他们带着许多粮车!他们一定是来赈济我们的!”“老天保佑,我们有救了!”
刘老实心头七上八下的,回到自家居住的窝棚前,吩咐媳妇儿一声:“来了官军,喊着说是要救灾的,我下去城门洞子里看看,你可看好孩儿,别乱跑。”
说罢刘老实急匆匆的赶下城头来,城门口附近已经聚满了灾民,都是等着看这些官军到底要如何救灾救民的。要真是前来赈济的,挤在前面,便能早些领到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些官军进城,前头的士卒们分开人群,便有嗓门大的士卒打着鸣锣在前头喊着:“让路!让路!众乡亲们听好了,安平会赈灾救民,办以工代赈的善事,在东西两处集市口设赈灾招工处,要领米粮的便去那两处等候!”闻言百姓们纷纷让出路来,跟着明军队伍便往东西集市走去,刘老实裹在人流中,也不自觉的往东面市集而去。
很快到了东头集市,明军队伍在这里一分为二,一半明军转而向西口集市而去。刘老实跟着人流来到东口集市,到了这里,只见数千明军纷纷动手,将集市杂乱的残垣断壁迅速清理出来,而后在集市中央搭起一座高台来。
而后一众明军将士将一袋袋粮食从粮车上卸下,堆在高台旁边。台上设了几张桌案,插满旗号,有大明日月旗,郑氏水师旗号,还有大书安平会三个字的红旗,更有一大面幡旗,上书:“赈灾救民,以工代赈”几个大字。刘老实也不识字,一旁穷秀才念了后,他才听懂了。
随后明军中十几骑马军到来,当先一骑战马上,一位弱冠少年将军到了台下,便即下马后,火急上了高台,身后十余名军士紧随其后。
到了高台之上,那少年将军朝台下围着的百姓们一拱手,朗声说道:“诸位乡亲,在下泉州守备、郑氏长子郑冲!我安平会乃是新近得官府首肯成立的,由咱们泉州前任黄老太傅、以及松江府前任徐老尚书出面筹办。安平会便是号召城内大户们捐纳钱粮,专司赈灾救民的慈善之所。我郑氏便是第一个响应捐纳的,从今日起,泉州城内救灾救民、重建家园之事,我安平会都管了!”
此言一出,众百姓先是一阵沉寂,跟着议论起来,“郑氏长子郑冲?难道就是那个郑氏龙须儿?”“就是郑公子,郑家有财有势,他们出面来赈灾,我们有救了!”
当下郑冲便命几个嗓门大的军士朗声读了以工代赈的方略,都是用白话文说的,刘老实倒也听明白了。这安平会以工代赈,意思就是每户灾民可报名加入以工代赈,安平会招募工人,给钱粮,给活干。
刘老实和其他百姓们一样,听了这话后,纷纷踊跃上前报名,明军分出一队人手维持秩序,其余人等便散到各处去搜救被困百姓去了。
当天,郑冲便领五千郑氏水师大营官兵进驻泉州城,进了泉州城后,先派三千官兵分布东南西北四块城区,清理倒塌房屋,帮助百姓营救被掩埋的百姓。
又派一千官兵帮助城内知府衙门维持城内秩序,接着在东西两处集市清理出两块空地来,便在两处集市上设立了以工代赈招募处,并四处贴出告示,派人敲锣告知,将安平会以工代赈招募工人重建家园的事说了。
东西两处招募发粮赈济处,郑冲与黄汝良坐镇一处,另一处请徐光启坐镇,徐光启这边派了施福、杨猛辅佐。黄承昪、殷贤、吴侈统一筹算发放的粮食,各司其职,便按郑冲事先布置好的方略开始施行。
郑冲开始招募工人以工代赈,便来了数千灾民。两处招工点当天便发出数千斤粮食,每个来报名的灾民便有三天口粮发放,而后便将每个灾民登记造册,若是你领了米粮却不来干活,那今后便再也领不到米粮了。
刘老实领到了三天口粮,一共十二斤米粮,心头稍安。但他一家五口,这点米粮也还是不太够,当下刘老实大着胆子问那登记的明军主簿道:“敢问老爷,我家中还有两个半大小子,都十一二岁模样,也能干活……”
话来没说完,那主簿道:“老弱妇孺咱们也招募的,你放心他们干的活计轻松些,便是清扫街道,灭蚊灭鼠、烧水煮药、防备疫情等活计,你回去带他们来报名便是了。不过他们每人口粮比你们青壮的少一半。”
刘老实大喜过望,半大小子、家中的媳妇儿也能领米粮,也有活干,这便好了。
当下刘老实领了米粮火急赶回城头去,将事情与媳妇儿和两个儿子说了,便带着娘仨一同再来领米粮。果然到了领米粮之处,人家也给了娘仨三天的口粮,并嘱咐明天一早开工,准时到东市口这里等候,如果不来,今后就不得再领米粮了。
刘老实一家千恩万谢,临走前刘老实带着一家人朝着高台上的郑冲、徐光启拜了几拜,这才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郑冲和黄汝良在高台上,只半天功夫,便不知道受了多少人的跪拜大礼。当天招募的数千灾民,郑冲打算明天一早开始,便安排灾民上街道清理淤泥、整理倒塌的树木、先将街道清理出来。
而后将灾民编成几队,前往后渚港等各处,开始修建船坞、码头等等。总之一切都按郑冲之前的预想,顺利的进行着。
………………………………
第124章 救人积阴德
柳氏乃是泉州东大街上陈阿根的新媳妇,嫁与陈阿根不过旬月。陈阿根是个手艺人,他编的竹篾在东大街也是有名号的。陈阿根还有老母在堂,家中也算殷实,加上陈阿根本分老实,柳氏这新婚一个月中,小日子过得很是幸福。
但天有不测风云,三天前的一场台风彻底打碎了柳氏的美梦。夜半大风至,吹得屋顶哗哗作响,陈阿根急忙叫醒柳氏,让她穿衣先躲出屋去。
柳氏至今都还记得丈夫的话:“媳妇儿,你快穿衣出去,房子要塌啦!我去背老娘出来!”
柳氏慌忙出屋,衣裳还不整,在大风中她努力抱着院中的大树,眼睁睁的看着屋舍就这般倒塌了,丈夫和婆婆都没能出来。
第二天风逝减小,柳氏在大雨中撕心裂肺的叫喊着,一边哭喊一边挖掘废墟,想从残垣断壁中将丈夫和婆婆救出来。但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力气救人?
城中内涝,好在柳氏家地势稍高,水未曾淹没废墟,柳氏苦苦哀求过往之人出手相救,但不论是邻居还是过往行人,都是自顾不暇,也没人帮她。
倒是有个穷书生路过,不忍心见得一个妇道人家在泥泞中磕头哭泣,便出手相助,但这书生力气和柳氏差不多,两人合力也未曾能抬动倒塌的房梁。最后书生无奈的离开了,他说他要赶回家,柳氏没有再哀求什么,书生也需要回去救自己的家人。
到得第三天午后,柳氏三天滴水未进,终于晕倒在了残垣断壁之上。
醒来时却发觉自己靠在一株大树旁,一个明军士兵正喂自己喝着米粥。柳氏方才清醒,急忙抓住这明军士兵的衣袖恳求道:“这位军爷,求求你救救我家相公和婆婆吧,他们还被压在屋舍下面!”
那明军士兵咧嘴一笑,指了指不远处道:“你看那边的人可是你的家人?”柳氏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口水井旁,几名明军士兵正救治着两人,这两人正是丈夫陈阿根和婆婆。
柳氏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连滚带爬到了两人面前,却见两人双目紧闭,柳氏吓得脸色煞白,一下子瘫软在泥泞之中。
“没事,都还有气,只是昏晕了过去。”一个领头的明军小旗吩咐道:“来两个人把人背回营地去,请军中大夫救治。这母子两命真大,被埋了三天还能活下来。”
柳氏又惊又喜,当下不住朝几位明军士兵磕头道:“多谢各位军爷救命之恩,小女子做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