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臣子,一直以来轻视女真,而且以文官御武将,导致将帅不和,给了我们女真以可乘之机。而陛下登基之后全然不同,竟然以武将统兵,并重视火铳与火炮的使用,使得在与女真的争斗中占据了优势。但在罪臣看来,这只是陛下一人以威权压制才会形成的。如果陛下仙去,则大明文臣必然反弹,依旧玩以前以文御武的套路,那么我女真即便是退出边墙之外,还是会有回归辽东之时。”
朱由校笑了笑,看来不仅自己看重皇太极,皇太极也很重视自己,被这样一个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重视,朱由校竟然也有些得意。
他笑道:“所以四贝勒必杀朕,然后可以求得女真的一线生机?”
皇太极知道计划失败后,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于是也轻松笑道:“罪臣所忌惮者,惟陛下一人尔。如果成功,则罪臣应该有机会回归建州。我等同心协力,未必没有重起的机会。可惜,天意如此,唯有叹息而已。”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果你们的阴谋成功,可能会让大明动荡,那些腐儒只怕会喧嚣回归老路。不过在朕看来,即使你们成功,建州的失败其实已经不可避免。当年李成梁养虎贻患,导致建州崛起,此事已经成大明人的共识。朕不在了,文官们确实可能会压制武将,但绝对不会给你们重新崛起的机会。只要你们在边墙以外,便无法得到蒙古人的帮助,最后只能龟缩于建州。”
皇太极点头道:“陛下明见,建州所起,时也,势也。仅靠女真,没有蒙古人和汉人的帮助,我们是没有机会与大明对抗的。大明腐儒虽多,但至少知道用火铳火炮对付建州。而罪臣即便回去,也不可能有机会坐上汗位,以代善的气魄,我们建州要翻身,确实很难。”
朱由校看了看皇太极,然后说道:“朕不是英雄,也不想和英雄作战。你既然参与了行刺朕的阴谋,那第一个要死的就是你了。你可还有什么话说吗?”
皇太极叹了口气道:“罪臣早知这个结果,罪臣一死,陛下便可以将所有要清除的人都加上一个勾结罪臣的罪名,所以此事对陛下有极大好处。罪臣只是想求陛下仁慈,建州女真可以为陛下征战,请陛下不要赶尽杀绝。”
朱由校摆摆手道:“这个不用你说,灭一族的事朕还做不出来。但建州为害辽东,所以想就如此原谅你们,那也是不可能的。建州女真会成为朕开拓通古斯地区的先锋,只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你们的忠诚,朕才会考虑把你们接纳到大明之内。如果就只有这件事,那朕允了。”
皇太极不知道通古斯地区是什么意思,不过想来应该就是指建州以北,以东的鱼皮女真的地方,却不知道朱由校想要占领的地方要大得多。不过反正自己要死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道:“罪臣其实很对不起陛下,只是囚具在身,不好行礼,请陛下恕罪。希望来生不会再碰到陛下这样的明君做对手,罪臣只有这样一个要求。”
朱由校对魏忠贤道:“将此人立即斩首,将首级交与林丹汗,让他传到与建州曾经交好的各部。建州即将被灭,看蒙古人可会兔死狐悲。”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
发生于西苑的刺杀案很快就被东厂和锦衣卫查得清清楚楚。皇太极被杀,首级被锦衣卫送给了林丹汗。林丹汗一直不满意一些部落与建州暗通款曲,正想着要杀鸡骇猴,于是将皇太极的首级用石灰腌好,然后让一队蒙古骑兵护送着明朝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到蒙古各部落进行巡展。
第一站便是与建州交好的科尔沁部落。科尔沁贝勒寨桑面色苍白,他的姐姐哲哲嫁与皇太极,他是名副其实的建州亲戚,这是没有办法否认的。此时见到皇太极首级,首先想到的是要为自己的部落找一条路。
寨桑热情地招待了吴孟明,送给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吴孟明推脱道:“贝勒,我们有规定,不能收受礼物。”
寨桑做了一个了然的表情道:“不是送与指挥使的,只是锦衣卫忠心为国,想请指挥使替我们犒劳一下而已。”
吴孟明心想,锦衣卫要你来犒劳吗?不过他打定主意,将收受的财物登记好,回国后交上去就行了。只要自己不贪,皇帝不会说什么的。于是就半推半就地接受道:“既然贝勒有这份心,那我就代兄弟们收下了,谢过贝勒的慷慨。”
见吴孟明收了东西,寨桑心中大定。他笑着说道:“不知大明皇帝陛下对我草原女子是什么看法。在下有两女,一名海兰珠,一名布木布泰,今年十六岁和十三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被称为科尔沁的双子明珠。有意敬献给大明皇帝,还请指挥使成全。”
皇帝不好女色,这是大明众臣都知道的,吴孟明自然不会答应:“贝勒,我家皇帝陛下一直不好女色,现在都只有一后二妃,只能多谢贝勒的好意了。……您刚才说您女儿叫什么?”
寨桑正在沮丧,不想吴孟明突然问起女儿名字,下意识地说道:“小女名海兰珠和布木布泰。”
吴孟明沉吟不语,上次骆思恭说过,陛下似乎对一个叫木布泰的科尔沁女子有些意思,这个布木布泰会不会就是木布泰。
他为了保险道:“请问贝勒,科尔沁可有一个叫木布泰的女子?”
寨桑道:“没有叫木布泰的,不过小女布木布泰也叫做本布泰。”
吴孟明心想,应该就是这个女子了。想不到皇帝陛下好这口,十三岁的女孩子,嗯嗯,正是身轻体柔的时候。他说道:“既然贝勒对我大明皇帝如此恭敬,那我在巡查完后将贝勒两女护送回京城,敬献给我皇。”
寨桑见竟然有如此峰回路转之事,自然是喜不自胜。他笑道:“指挥使先去巡视,我们部落会将两女嫁妆准备齐全,等指挥使回来时再一起随着回京。”他将两女献给大明皇帝,那大明也不会再追究他们部落往日里和建州的一些小事情了。
吴孟明继续他的巡查,这一行的目的就是要震慑蒙古人,让他们知道大明皇帝的威严与仁慈。对于收蒙古人之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经过由大理寺卿组织的特别法庭审理后,王洽被剐于西市,张惟贤被腰斩弃市,王治被斩首示众,其他人犯均被斩首或者处以绞刑。
而借此机会,皇帝又以心怀怨意的罪名,罢黜了一部分和王洽气味相投的朝廷官员,其中大部分是东林人。而且还规定,以后京师大学堂招生,将不再允许在东林书院进修过的学子报名。
这个决定让方从哲等人拍手相庆,而叶向高等人则大为沮丧。这天阁臣开会时,叶向高道:“陛下,不准东林人报考京师大学堂,一来对东林人不公,二来会激起他们心里的怨气,而对陛下的政策说三道四,老臣以为,这殊为不智。”
朱由校说:“朕不过是不准他们报考京师大学堂而已。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东林兴理学而弃心学,朕欲兴心学而弃理学,既然方向不同,那又何必强求。再说朕只是不要他们报考京师大学堂,又没有说不让他们参加科举。另外,如果想要报考京师大学堂也行,只需要写一纸声明,表示不同意东林书院的理学观点,而拥护朕所提倡的心学,那么还是可以报考的。”
叶向高道:“陛下,老臣看陛下平日所说,便是要听百家之言,东林虽然与陛下所持相左,不也是可以为他山之石吗?”
朱由校笑道:“叶师,您所说的正是朕所想的,确实是要听百家之言。但听取百家之言,是朕最后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或者团体与朕看法不同,朕是不会听的。朕对东林人的看法与叶师,与朝中众臣都有不同。不是说出自东林书院的人就是东林人,而是只要与朕的想法相左的就是东林人。”
“朕想要限制皇权,朕想要让每个人都平等,朕想要这天下的官员都不贪污,哦,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想办法,让他们不敢贪污,一贪污就会被捉住。这些都是朕的想法,而要实现朕的想法,那就首先要树立朕的权威。要让朕说的话,天下人都拥护,当然,全部拥护是不可能的,但作为读书人,至少不能公开反对。”
“叶师自然知道《东林会约》,里面规定以会籍登记书院讲会同人,会中称同志友、同志、吾党、各郡各县同志、同志会集等,他们集在一起,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这还是学院吗?这是要讲学吗?这是要公然与朕作对。试问叶师,如果您坐在朕的位置上,您能容忍吗?”
“本来朕是准备禁毁东林书院的,但后来想了一下,东林人也并不是全部如此,象叶师,孙阁老都是明白人,如果禁毁书院,则会让诸位面子上不好看。所以最后才决定用这样的方法要警示他们,希望他们不要做得太过火。”
朱由校其实说得已经是比较隐晦了,如果真的禁毁东林书院,则大臣们一定会攻击叶向高和孙承宗等人,必让他们下台才安心。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
叶向高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心里大为沮丧。如果皇帝真的禁毁东林书院,东林人确实会大受打击,但这会激起民众的同情,反而使得民众会更加支持东林,东林人的未来会好得多。但现在皇帝只是命令东林人不写具结状便不得报考京师大学堂,看着对东林党影响不大,实际上却是软刀子割肉,很快就会使得东林书院变得门可罗雀。科举三年一考,一次取人不过两三百,又如何比得上京师大学堂里面的学得一年到几年,就可以外出为吏甚至为官。
朱由校又说道:“《东林会约》表示,东林书院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学院了,朋党之名,实至名归。朕一向以为,天下万民,各司其是,便是大同世界。东林书院又想要教书育人,又想要参与议政,朕不喜欢。东林还有两句话,朕也一直深以为恶。一句是若非同道,即为仇敌。一句是书院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前一句,表示东林党人根本就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有有不同意见的人,都被他们视为仇敌。这样的人,别人当然也会视他们为仇敌。”
“后一句,表示东林书院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朕看来,学生先要把书读好,然后再去关心国家大事。你刚刚学会了上中下,就开始关心朝廷政策,这不适合,也没有关心理解朝廷政策的能力。”
其实朱由校很欣赏这副对联,但是朱由校明白,这句话至少在现在是不适宜的。士子,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民意代表,也是一个社会中最敏感,最具有先进性的一个群体,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中发现一些不公平,不正义,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东西,从而提出一些意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现在不行。
在现在的大明,只能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自己的声音,所有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声音都只能暂时蛰伏起来,等到自己将这个大明改变成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大明后,那时就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了。
他记得当年的常凯申先生,本来已经定好了军政,训政,宪政的三步走策略,却在自己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宣布实现宪政,让敌人抓住了漏洞,用一些合理的手段蛊惑民众,最后落了个失败的下场。
自己绝不能重蹈常凯申的覆辙,只能按照常大公子的方法,要想明煮,必须先有独菜,而且必须是没有人能挑战的独菜。
他对东林党人的定义确实与大臣们不同。大臣们把出自东林书院或者与东林书院有牵扯的人视为东林党人,而在朱由校看来,东林党就是一个筐,所有对自己的政策不满的人都可以装在这个筐里,所以他才说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就是东林党。
而这个定义实际对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东林党人是有利的。因为只要你不反对皇帝,那么你就可以不是东林党人,皇帝就不会把你打入另册。但如果你一意孤行,要和皇帝作对到底,那么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是否支持东林人的看法,那么你都是东林党人。
“一个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那么就容不得很多不同的声音叽叽喳喳。我大明如今外有建州,蒙古,佛郎机人威胁,内有各地民众生活困苦。朕觉得,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先要形成一个声音,朕与各位大臣商量后制定的政策,就不能给别人置喙的余地。对的要执行,错的也要执行。”
孙传庭上前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在周报上禁止一些质疑陛下言论的文章刊登。我们要在大明形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思想。所有的人,都要围绕着陛下的战略思想而努力,所有反对陛下作法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方从哲和叶向高面面相觑,孙传庭的提议,已经超过了一个文官的本能,已经走到了无限拔高皇帝的权威,其他臣子都只能称是的地步。这比起以前的几代皇帝都要更加集权,变成了太祖,成祖时的样子。
朱由校笑道:“孙阁部所言有理,不过朕觉得,我们内部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是,只要是朕与阁臣们达成一致意见后,就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绝对不能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朝廷内部还是可以就朝廷事务的各方面发表意见,朕一个人,所思所想,也许不那么完美,需要大家出谋划策,使得朝廷大局按照朕的想法来走。”
徐光启道:“陛下所言,臣甚是欣慰。大的方向由陛下制定,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臣等可以拾遗补缺,使得各项政策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大明的实际。不过民间之言,还是如孙阁部所言,有选择地进行甄别和抑扬,有些言论,不要让它登在周报上。对于有些言论,可以进行批判,让它的错误暴露于民众之前。”
朱由校道:“这样也好,刊登了有些言论之后,用编者按的方法来进行批判,这样可以使民众明是非,不至于被一些奇怪的言论蛊惑。我们的报纸的目的就是要为我们的政策服务,让民众理解朝廷的政策,拥护朝廷的决定,同时要将以前一些不大适宜的旧风俗变成新风俗。前一段时间专门讲了一些卫生常识,看读者来信,似乎很受民众欢迎。学堂终究只是一个方面,影响的面较为狭窄,周报现在的订户已经达到八万七千户,而通过农业合作社零售的也达到了每期十万份。它的受众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周报上刊登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对于启发民智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方从哲道:“陛下,我们先来开启民智,至少让民众知道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我们才能让他们明白,如何参与到对朝廷进行建议和监督方面来。”
………………………………
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
朱由校道:“是呀,朕是有些心急了,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慢慢来吧,朕准备用二十到三十年时间,从思想上改变大明。这还需要各位爱卿协助朕,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大明来。”
众阁臣一起道:“愿从陛下之志,开再造大明之功。”
朱由校停了停又说道:“说到从思想上改造大明,想起了上次朕与研究院商议了一下,准备在周报之外发行副刊,加入农业,医药,戏曲,文史几个方面的内容。另外兵器局的《大明科学报》交于研究院来发行,兵器局和经济调查局联合发行一种《内部参考》,这是保密的报纸,主要是国内兵器制造方面的技术,各地地方上的大事,对某些事情的分析。只能发到兵器局、研究院、军校及四品以上官员,而且不能扩散给其他人。”
叶向高道:“陛下,老臣负责的各种书籍的印刷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所有的儒家经典都是按陛下所说,去掉了那些排斥奇技淫巧的,去掉了鼓吹以德报怨的,去掉了提倡愚孝的。这些书都经过了出版局的审查,现在已经运输到了全国各地,正在销售。这次印刷的书籍无论是在纸张质量上还是印字的清晰程度上都远远胜过以前的书籍,而且我们卖的价格稍稍低于其它以前的版本,相信很快就可以占据市场的大部分。”
出版局是由王承恩负责的新闻审查局扩充而来,所有的出版物,都必须在出版局进行登记,通过审查,才能发行。叶向高负责的事是对儒家学说中的一些不再适合现实的东西无情地删除,相当于是洁本。朱由校明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下去,人们将只能接触到新的儒家经典,那些有负面影响的词句文章将不会被人看到,潜移默化之下,人心的改变也就可以预期了。
阁臣们退出去后,魏忠贤道:“圣上,陈德丧心病狂,竟然敢勾结外官,谋害圣上。奴婢以为,应该加强内宫人数,以防止再有这种情况发生。”
朱由校笑道:“厂臣,你是不是觉得以后宫中没有了内监,心里不舒服呀。”
魏忠贤忙道:“陛下下旨不准自阉,只能是极少数情况下的犯人可以转为宫刑。奴婢担心这样会导致宫中防卫力量不足。”
朱由校心中闪过两个字“内操”,原来的历史上,内操是从天启二年开始的,最多时达到了近两万人,是一支不可忽略的武装力量。但朱由校心中并不想要发展太监武装,他是要消灭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太监。
他笑了笑道:“厂臣,这个不用担心,皇宫的防卫已经足够严密了,皇城有锦衣卫把守,自然是可以放心的。现在宫中内监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除了农业合作社,我们的各种工厂和店铺也都是由内监掌管的。这样我们都还有一万多内监,其中必须要有的能够有多少呢?现在再放一万内监出宫,宫里也不会缺人吧?”
魏忠贤道:“宫里皇后与两位贵妃娘娘处所用内监极少,如果真如圣上所言,放一万人出宫,也不会少了伺候的人。奴婢想把内监依照军队来编成一队队的,这样可以加强他们的纪律性,而且大家互相监督,可以防止象陈德忠这种情况再发生。”
朱由校点头道:“那发不发武器呢?”
魏忠贤道:“武器就算了吧,最多拿棍棒就行了,又不指望他们如军队一样善战,只是组织好了,一起行动时会有效率一些,也让一些人不能躲开别人实施阴谋。”
朱由校道:“这个办法好,就算只是锻炼身体也是好的。厂臣把多余无职司的内监组织起来,先操练着,顺便学一些简单的字和计算方法。农业合作社还只在北方各省铺开,如果开到全国,朕还需要大量的人去管各种事情,不识字不会算数是不行的。跟他们说,在外面去做事,只要尽心不要贪心,报酬绝对胜过宫内,做得好的,可以将自己的亲戚收为养子,以后可以为自己养老送终。”
魏忠贤叩头道:“奴婢代宫中的可怜人谢谢圣上厚恩。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祭拜了,大家一定会尽心做事的。”
朱由校道:“太监宫女在宫中操劳,朕当然也要为他们考虑。太监可以收取养子,那些家中不接回去的宫女也可以与人婚配,她们不是都在各个店铺里有份子吗,相信凭她们的相貌和积蓄,应该会有很多人愿意娶她们的,不过有一点,只能做妻不能为妾。”
魏忠贤道:“圣上,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都曾经和她们说过,甚至愿意为他们择婿。可是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出宫嫁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因为害怕自己不熟悉的宫外。”
朱由校道:“是呀,所以以后选宫女必须先规定好时间,到了时间就要让她们出宫,这样才能不耽误她们的婚嫁。对了,近卫军中品行好的未婚大龄军官,倒是很适合宫女的,这事我去交给奶妈,她应该很有兴趣做这种事。”
魏忠贤眼睛转了两转说道:“奉圣夫人心地仁慈,自然会愿意成人之美。只是圣上,现在宫中差钱已经大为增加,只怕有些宫女心气也高了,建奴已灭,她们未必会看得上没有什么机会立功的军官们。”
朱由校笑道:“这就要看你们会不会说了。这些军官们还有大量的仗要打呢。朕要把东南亚全部收服,即便不直接变成大明国土,也要把它们变成羁靡之地,移民之所。这些地方又不可能自动归于大明,不打仗如何能成功。”
魏忠贤不明白东南亚是什么意思,但至少知道了近卫军军官还会有大量的立功机会就行了。自己只要和奉圣夫人把这里面的道理摆说摆说,那奉圣夫人还不是对自己崇拜有加。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
西苑里发生的未成功的刺杀,使得朱由校认识到,自己还是小看了国内的反对力量,而且自己的想法太过于简单,以为对这个时代有用的大家就会接受,却没有想到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叶向高他们的睿智,自己的每一步都有可能会受到各种势力的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