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天启-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岁,却是一副平和的样子,楞楞的,象个农村里来的傻子。  “鲁游击是孤的武学师傅,可以称为先生的。两位把总是孤的陪练,如在军中就是手足。以后切不可行此大礼。”三位连称不敢,坚持尊卑有别,礼不可废。  “孤一直以为,军中之人当有骨气,当有血气,当有杀气。有此三气,则自有拼命之勇,有报国之忠。而今即便以一总兵,亦是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使得弁帅如走卒。这样骨气何在,血气何来,杀气何生!如此之军,战时无端能生出忠勇来吗?”换了一口气,继续道:“孤常常思量,本朝以文制武,本为防藩镇之祸,二百余年来看,确实有效。但事皆有度,如今已是太过。文即视武为奴婢,则武视文为寇仇,如此下去,则兵不能战,民不得安,国不得宁,孤深忧之。只是孤无法变军中成法,但在这校场之中,不想再看到三位行这跪拜之礼。”  三位军官听到太孙殿下为武人鸣不平,并提高到这样的高度,都是深受感动。三人平日在京营里还好,但他们都是从外军调入的,见惯了文官视武弁为走狗的样子。太孙殿下的话,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三人一起拜倒在地,鲁钦呜咽着:“谢太孙殿下厚爱,卑职一定谨记殿下之言。为国尽忠,为殿下效死!”。另外两个也是两眼通红,感激之色溢于脸上。  “你看你看,刚了不要跪拜,下不为例呀!”上前扶起三人,“至于训练,还要请鲁游击三位费心了。”  鲁钦首先请朱啸启跑了一段路,然后举了石锁。满意地:“殿下身体很好,既然只是要强身健体,那下官就斗胆请殿下每日辰时跑两刻钟,分两次,一次一刻钟。然后殿下有空的时候,下官会教授殿下一些常用防身之术。周张二位就陪在殿下身边,既可以做联络之用,也可供殿下驱使。”  其实朱啸启也想学习进攻的路数,但他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个身体虽然算不错,但也只是因为吃得好,而且是和这世代的人来比。要想学功夫,必须先把身体素质提高,跑步显然是最好的办法,既然鲁钦也委婉地要他练跑步,明他也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以后才适合练功夫,那就先练呗。  随后的日子里,朱啸启进入了痛苦的锻炼模式。当然痛苦是他自找的,鲁钦是不敢也不可能让皇太孙练得痛苦的。朱啸启在他要求的基础上把训练量逐渐增加,最后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跑三次,每次两刻钟。后世认为,启大帝之所以健康长寿,每的跑步绝对是功不可没,因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跑步运动,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跑步一段时间后,鲁钦教授了他一套武当内家拳,也就是太极拳。这拳偏于养生,如果功夫高深了当然也可以用于技击,朱啸启不可能很快就学到高深的境界,所以又跟着周遇吉学了一套太祖长拳,跟着张千方学了一套少林拳。传授皇太孙拳术,三位当然是尽心尽力,不会有丝毫隐瞒,朱啸启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关系着自己的命,所以练得格外认真,因而进步神速。  鲁钦连连称赞皇太孙殿下资聪颖,果然是能人无所不能呀!朱啸启知道他的话里会有水份,不过至少一段时间后,自己感觉身体健壮了很多,跑步也越来越轻松了,想来这一世不会在二十多岁上就挂掉了吧,想到这里,嘴角绽出淡淡的笑容,心里也有淡淡的自豪感,虽然我没办法改变自己被穿越的事实,但至少我可以改变一个皇帝的身体进而改变皇帝的命运,乃至一个朝代的命运,自己也是传中推动历史车轮的人了。
………………………………

第六章科学实验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三  早上跑步的时候,李朝钦来向太孙殿下报喜,燧发火铳的点火装置已经做出来了。朱啸启心中大喜,不过还是等李进忠“时间到”以后才停了下来,慢慢地踱了过来。  “太孙殿下英明,分组之法实乃无上妙法。昨日第三组造出了点火装置,点火成功有十之三四。”  “这都是李都监督促有法,众工匠用力效命,才能如此之快就能造成。赏第三组五十两,李伴伴取银子给他,要全数发给第三组组长,你不能在其中抽头。至于他们如何分,你不用管。”做事就要有奖惩,这样才能提高积极性。三十多时间,十个人得到五十两,已经算是巨赏了,他问过李进忠,大多数工匠在这里做事是不给工钱的,算是服役,所以这一次的赏格,应该能让工匠明白自己是话算数的,商君的示木标金,意正在些。  “以后事情的时候,不能用十之三四这一类的法。三就是三,四就是四。你一共测了多少次呀?”  “回禀太孙殿下,一共测了五十次,其中打着了十六次。”  “嗯,这样是十之三四倒不是太离谱。你应该测一百次,打着多少次,便是百分之多少。多试一些次数会准确一些,少了也可以换算的,你现在的打火次数,如果换算就是百分之三十二。你命他们改进,能把打火率提高百分之一,就奖励一两银子。三个组都是一样。以后测试,至少要到百次,明白吗?”  李朝钦连连点头,然后拿着银子,乐不可支地走了。当然他没得到赏银,因为上次好的是造出能用的燧发火铳,三个月内自己可得赏银一百两。其实一百两他倒不是很在意,但是太孙殿下赏的那可就不同了。比起银子,在太孙面前露脸,那可就重要多了。  心里高兴,朱啸启决定去司苑局去看看红薯如何了。于是李进忠带着他去了司苑局。周遇吉和张千方当然是跟着一起,算是太孙的保镖。  司苑局掌印太监王体乾是个很有文化的太监,这在太监中并不多见,象李进忠勉强认得百来个字,已经算不错的了。不过从入宫的太监倒是强些,因为皇城里有内书堂,专门教太监读书。李进忠算是半路出家,文化水平低就不能怪别人了。王体乾做事倒是稳当,专门找了老农来负责这个事,严格按照徐光启的书中所写进行选种栽种,现在已经育苗一段时间了。看着郁郁葱葱的红薯苗,朱啸启就象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红薯地,满仓满仓的红薯。心想自己大量推广红薯,大家至少都有饭吃,这样就不会有人造反了吧。  玉米在司苑局倒是有,现在已经快成熟了。不过朱啸启发现比现代的玉米好象要一些。掰了几粒尝了一下,味道倒是不错。问了王体乾,才知道如果照管得好,玉米一亩大概能产一石三。和后世当然是不能比,但在当时,麦产量不过两石而已。而最重要的是,它不择地,到处都可以种,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王都监做得很不错。现在还有些事要麻烦你去做。”  “不敢当太孙殿下如此,奴婢不过是尽本分而已。殿下但有吩咐,奴婢无有不从。”  “好!孤要求王都监找三块相同大相同肥沃的地,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栽种某种作物,其中一块地垄间种上落花生,一块垄间种上黄豆,一块地什么也不加种。除了这个不同以外,其它的浇灌什么的都要相同。收获之后,将各块作物的产量仔细计数,然后报告给我。当然除了玉米,还可以多选几种作物进行栽种,得到更多的产量,同种作物之间的产量来进行对比,当然更好。”  “殿下交代下来的事,奴婢一定一丝不苟地完成。收获之后,立刻告知殿下。”  “只要做得好,我是不吝赏赐的。我等着王都监的好消息。李伴伴,你负责和王都监联系,如王都监有什么要求,你能做主的就当场决定,万一你觉得困难也要及时告诉我。”  “殿下放心,奴婢一定会积极配合王都监,不会耽误殿下的大事!”  朱由校又问了耕种工具和肥料使用情况,王体乾拿出一种木牛来演示,木牛由两个人字形支架和安有十字木橛的辘轳组成。耕地时田地两头距离二丈,相向安设,辘轳中缠有六丈长的绳索,绳两端固定在两边的辘轳上,中间安有一个铁环,铁环上挂有耕犁的曳钩,运作时以人力搬动辘轳上的木橛,使之转动,耕犁就往复移动耕田。每套代耕器,共用三人,两面辘轳各用一人,扶犁一人。转动辘轳的人,一人转动时,对方一人休息,如此往复搬动,王体乾可以“一手而有两牛之力“,朱由校大感兴趣,希望可以推广到各地。  至于肥料,常常是用“榨油枯饼”,象芝麻饼、棉籽饼等都被用于高产田。农田施肥技术也有提高,对不同土壤,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用草木灰蘸稻秧,用石灰淹秧根。这不但可以增加产量,同时也改良土壤。朱由校发现人畜粪便的使用情况和后世比较使用较少,但也算不错了。  问过王体乾,他也没听过马铃薯或者土豆。看来要找马铃薯就只能去找徐光启。徐光启是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上次他在通州练兵。所以李进忠在东宫里问询了一下,确定他当前还在通州。于是朱啸启想要去通州找他。李进忠觉得现在色不早,还有马车护卫什么的要准备,出京师更要先禀告李选侍,所以建议明再去通州。  朱啸启无可奈何,于是下午只好和周遇吉和张千方练了一会白打,收获马屁无数。晚上李进忠来回报,已经禀告了李选侍,李选侍吩咐多带护卫后同意了,马车也已经准备好,并派人先通知了徐光启,明早上就可以出发了。
………………………………

第七章朱徐再会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四,空万里无云。  朱啸启带着李进忠,周遇吉,张千方并二十个护卫一行二十四人向通州出发。李进忠驾车,护卫都骑着马,十个在前面开路,十个跟在车后,周张二人分别在车的两侧保护。只坐了一会儿,朱啸启就吃够了苦头。马车坐着颠得太厉害,他坐的是两轮马车,虽然拉货两轮马车不比四轮马车差,但在舒适性上确实大大不如,于是向周遇吉提出要骑马。  周遇吉马术极好,一行人反正带有多余的马,于是周遇吉选了一匹最温驯的马,再告诉朱啸启一些基本的控制方法,朱啸启战战兢兢地骑上了马,按照周遇吉教的办法控制马向前走。慢慢地他适应了马,马也慢慢地适应了他,整个马队以龟速慢慢前进,京师到通州短短几十里路,用了一个多时辰,而朱啸启在这一个多时辰基本学会了骑马。这让李进忠和张千方又拍了大量的马屁,“殿下英明神武”得朱啸启都差点相信了。不过自知英明神武算不上,但至少接受能力还是要算不错的。  徐光启带着手下在军营门口迎接太孙殿下一行,大家行礼过后,拥着朱啸启一起进了军营。军营里面正在操练,只见士兵精神昂扬,步履矫健,动作铿锵有力,喊声惊动地。让人忍不住赞叹一声:“真威武雄壮之士也!”可是看他们身上,只有少半人着布棉甲,只有半数人手里拿着长矛,其它人拿的是木棒。他疑惑地看向徐光启,徐光启低下头:“上次回京师,去兵部和户部催要军饷和器械,结果饷倒是发了七成,但兵甲却无法供应,上月的饷都只有五成。”  要朱由校拿出几十上百两银子出来赏人,那倒不是难事,因为他有常例,母亲也给他留下了一些钱,再不够也可以找李选侍要。但是拿钱出来帮徐光启,一来他没有那个能力,二来他只是个太孙,有能力也不敢,于是只能摇头叹息。想着只有一年了,到时候自己当了皇帝,再来整顿这旧山河吧。  众人进了屋,待卫奉上茶后,朱啸启挥挥手,李进忠带着护卫和周张二人退了出去。徐光启见状,也让手下退出。朱啸启开口道:“徐大人如此急迫练兵,可是因为萨尔浒之事?”  去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起兵,带着后金军袭占抚顺、清河,万历帝以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防务。并决定出兵辽东,大举进攻后金。于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今年二月以十一万兵力分四路进军,三月初一与后金兵交战,被各个击破,到三月初五,四路兵共损失五万余人,战死将领三百余人包括两路主将,丧失骡马三万余匹,损失枪炮火铳两万余支,此战使得大明与后金战略形势发生了变化。后世认为,明亡清兴,此战意义极其重大。  徐光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建奴虐我边民,攻我边城,凡我国人,当思灭此大逆。光启因而多次上疏请求练兵,今上圣明,准许臣于通州训练新兵。然臣下所思新兵,应以火器为主,辅以刀枪。而今连刀枪都不得齐全,遑论火器。”  “神机营不是有火铳吗?为何兵部不拨给你火铳?”  “兵部认为火铳给辽东都不够,如何会拨给我们这所练新军呢?”  朱啸启爱莫能助,于是转移话题:“不知徐大人是否听过不用火绳的火铳?”  “听倒是听过有种自生火铳,是不用火绳的。只是还没有见过,我已经要人去澳门询问去了。不知殿下从何处得知?”  “你派人到澳门去问谁?佛郎机人吗?他们会告诉你吗?”压抑住炫耀的**,朱啸启好奇地问道。  “下官于万历三十一年受洗加入了主教会,所以有些外国教友,常常一起习讨泰西之学。如有疑难,常会致信求教。”  和澳门的葡萄牙人都有勾结,哦,是有联系。这是好事呀。自己正担心科技树的事,竟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真正是助我也!朱啸启心中暗喜。于是缓缓道:“至于自生火铳之事,孤倒是知道一些,不用火绳,以钢铁击打燧石点燃火药,即为自生火铳,我们称之为燧发火铳。兵仗局工匠已经制作出了打火装置,现在正在改进,提高打火率。昨日来报,打火成功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二了。”  徐光启目瞪口呆,满脸不信的样子严重打击了朱啸启,他不满地:“徐大人如是不信,明日孤叫人送来给你看。”徐光启回过神来,连忙解释:“殿下恕罪!非是下官不信,而是乍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心中激荡,不能自已。”他一生浸淫于此道,只听朱啸启一原理,立刻明白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言之成理。只是奇怪殿下年纪,不但关心农事,而且关心兵事,且不是空言关心,而是言之有物。难道大明要出一个圣君了吗?  “殿下纵之才,幼冲之龄即有不测之智,且性仁厚。臣在此为皇上贺,为大明贺!”看来明朝的科学家拍马屁也是有一套的呀,朱啸启得意地想。  “知其然,亦应知其所以然,然后方可触类旁通。徐大人学究人,当知此理。如能得徐大人指点,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今日便是来请大人指点的。”  “不敢当殿下谬赞。殿下才是生睿智之人,下官指点是谈不上的,不过一起参详,倒是可以为殿下效力一二。下官有一学生,名孙元化,于火器之事,有一得之愚。与臣在此练兵,不得尽展其才,当可为殿下所用。”  朱啸启现在没有资格也没有办法用徐光启,这个孙元化能得徐光启推荐,又是他的学生,应该是不差的。用理论指导实践,才是科学道理。他现在只有一些粗浅的后世知识,虽然是远远领先于这个世代的,但是要变成实物,还是要靠这个世代的聪明人才行。  “既然能得徐大人青眼,孤相信从孙先生处当可获益良多。大人既与西人相熟,可否助孤找得几样事物。”  “谢过殿下的提携!不知殿下要何物事,下官当尽力寻求。”  “我朝之币制混乱,铸币之法老旧,银子使用多有不便。听闻泰西有造币之机械,谓之为造币机,另有一种叫做车床或者别的名字的东西,亦可做造币及制物之用。大人可询问友人,可否运来我朝,或是持其制法并通晓制法使用之人来我朝建造之。”他也不知道造金币的机器叫什么名字,但想来叫造币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至于车床,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但只要能用来做东西,就应该有用。  “据闻西人有远望之镜,可视远物如眼前。如能将制造之法传于我朝,当不吝厚赏。”望远镜现在应该有了吧,这东西应该在军事上有作用,不定还可用在文研究上。  “殿下所,下官前所未闻。但有此等物事,当尽力献于殿下。”  “另外我朝计时之法,虽然简便易用,但准确度不高,泰西之钟表虽然已传入我朝,但孤欲得大量制造之法,还请徐卿留意。”  “西人之火炮,有重逾千斤者,炮弹所及可达一里甚至里半,澳门即有,日后可多购买此炮,及造炮操炮之人。西人所求,金银之外,不过传教之事。你可告之西人,皇长孙不仅对其实学,对其传教之事,亦多有兴趣。”红夷大炮他倒是听过,从名字就知道是外国人造的东西,澳门应该会有吧。西方人好象很喜欢传教,用这个诱惑不定会有效哟。  徐光启大喜过望,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翻译科技书箱,修订历书,想要在中国扩大影响,如果现在皇太孙对他们的传教事业有兴趣,那只怕都会乐得找不到北。未来的太子,未来的皇帝都支持他们的话,那传教不要太简单哟。象万历四十四年的南京教案也永远不会再出现了。皇太孙要他这样告诉传教士,那叫他们做什么,只怕他们会抢着去做,找到殿下要的东西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了。  又具体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后,徐光启把孙元化叫了进来。孙元化三十多岁,浓眉大眼,是个举人。跟着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知识。历史上曾任登莱巡抚,因为孔有德的叛乱而被朝廷处死。现在徐光启将他直接推荐给皇太孙,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当然,朱啸启从来没听过他的名字。  朱啸启志得意满,差点忘记了正事。还是李进忠提醒,才想起询问马铃薯的事。徐光启告诉他,派去的人还没有回来。一旦回来,会立刻送到太孙殿下处,请他不要担心。于是,多了一个人的队伍就施施然地回到了京师。
………………………………

第八章火器改革

    孙元化确实是个才。六月初五在兵仗局看了燧发火铳的点火装置以后,他立刻投入到了狂热的实验中。兵仗局的击发率太低,他摒弃了兵仗局的设计,另起炉灶。十五,他将点火装置与扳机联动成功,七月初九,又将火药室与扳机联动成功。也就是,三十四,他就造出了实用的燧发火铳。朱啸启接到李进忠的报告后,急忙赶到兵仗局。  拿起这杆火铳,他仔细打量起来。有一块燧石卡在一根弹簧击锤上,在扣动扳机时,弹簧会突然松开击锤,撞击火药池上的金属盖片,并产生火花,点燃火药池中的引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朱啸启要亲自试枪,孙元化什么也不干,于是李进忠自告奋勇代他试枪。孙元化告诉他基本方法,李进忠将准星照门对好,一扣扳机,火药池轰地燃起一团火,呯地一声,五十步前的靶子上出现了一个大洞。他立即跪倒在地:“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朱啸启叫他起来,看到他前面有几根头发烤得变了形。转身奇怪地问孙元化:“火绳枪不是有火门盖吗?为什么燧发火铳不用火门盖?这样下雨之时,亦可使用。”  “启禀殿下,有盖则打不着火,火门盖会隔绝燧石之火星。”  古代人就是古代人,脑子还是不如现代人灵呀。朱啸启又得意起来:“用燧石打击火门盖,同时将其掀开,不就行了吗?”孙元化呆了半晌,拜倒在地:“殿下之智,如日月之光,在下米粒之珠,愿附骥尾,为王前驱!”这样一改,实在是神来之笔,雨不再担心打湿引火药,比之火绳枪,对使用环境的依赖将大大减。  孙元化一直自负其智,除了徐光启数人外,不大瞧得起人。朱啸启年纪,徐光启要他跟着朱啸启虽是好意,以后前途光明也是可以预期的,但他心中其实是颇有微词的。今日朱啸启轻易就将自己苦心钻研的燧发火铳的缺点指出,并提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使得孙元化对他佩服得无以复加。  朱啸启假装谦虚一番,然后继续进行实验。一共实验一百次,其中成功击发六十三次。就凭这个成绩,已经远远超过了火绳枪的五成不到。而且燧发火铳不用担心别人的火绳点着自己的火药,使得火铳兵的密度能大大增加,再把刺刀搞出来,运用排队枪毙战术,将会让野猪皮知道,大明不是好惹的。  命中率就比较惨了,李进忠算是运气极好的。一百次成功击发,打中靶子的只有二十五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工艺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再排队枪毙时,命中率其实并不重要,何况对敌时,虽然大多是在五十步开外就开火,但是战场上对面密密麻麻的人,打不到张三也能打到李四。击发率才是王道。  朱啸启充分肯定了孙元化的成绩,同时希望他能进一步提高击发率,最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当然他也知道,这很不容易,所以也没有限定时日。但是定装火药和刺刀的事,他也觉得应该提上日程了。  “孙卿的辛苦孤心里有数,但古人云,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兵卒装填火药之时,多少不一,所用之时间颇多,大为不便。孤心中思量,可否先分成多份,以纸壶盛之,使药量定于一,当可简化装填之步骤,减少用时,以多杀敌。甚或将弹丸亦置于纸壶之头,使其更佳,孙卿以为如何?”  孙元化对朱啸启已经是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