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宁城了!”人们更加慌乱,街市喧嚣,城门紧闭,不少士兵自城墙缒下逃命,很快广宁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孙得功和他的党羽一面煽惑人心;一面封闭府库及火药库,准备迎接努尔哈赤进城。
………………………………
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
巡抚王化贞还蒙在鼓里。二十二日晨,他刚起床,正阅读军书,外面发生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参将江朝栋未经允许,擅自闯入他的卧室。王化贞大怒,厉声呵斥。江朝栋顾不得礼仪,急上前拉住王化贞,大呼:“情况非常危险,快走!快走!”王化贞顿时吓得不知所措。江朝栋挟起他就往外走,径直奔马厩牵马,但马已被叛兵窃去,幸亏还有忠于他的将领送来七匹马,江朝栋把他扶上马,二名家人徒步跟随,还有行李四箱,用二峰骆驼驮着,匆匆朝城门赶去。
城门已被叛兵把持,上前阻止王化贞逃跑,喊道:“你不能走!”说着,动手夺了一峰骆驼。王化贞说:“此皆往来书札,并无其他东西。”叛兵打开箱子,确无财宝,于是殴打王化贞和他的从人。正打得不可开交,江朝栋率数十人赶到,挥刀乱砍,把乱兵驱散,保护王化贞出城,遂弃广宁不守,踉跄西奔。辽东巡按方震儒还在城内,尚未起床,等他听说王化贞已逃,也慌慌张张单骑西逃。
王化贞一行,逃经大凌河,正遇上熊廷弼,原来熊廷弼听到西平、沙岭惨败的紧急报告,忙引五千兵马,离右屯入援,驻闾阳驿。监军许慎言曾力劝救广宁,计擒叛将。佥事韩初命反对此议,力阻去广宁。熊廷弼竟率众退还,行至大凌河,才巧遇王化贞。他一见熊廷弼,不禁哭了起来。廷弼冷笑一声:“六万军一举荡平辽阳,现在怎么样?”化贞羞愧不能答,略停了一会儿,提出如何守卫宁远及前屯。廷弼没好气地说:“哼!都晚了。你如不受骗出战,不撤广宁兵去镇武,当无今日之败!此时,正是兵溃之际,谁还肯为你固守?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护百万生命入关,不被敌人掳去,也就够了。”
他把自己所率五千人交给王化贞指挥,负责殿后,他与韩初命等引领百姓进关。在撤退过程中,熊廷弼下令坚壁清野,尽焚明军与地方官府的仓储物资与设施。
兵民陆续至山海关,守关将吏唯恐有后金奸细混入,闭关不纳者三日。二十六日,熊廷弼抵关,说明情况后,才将他们放入关。接着,王化贞、高出、胡嘉栋等也先后进关。唯有兵备道参政高邦佐独自赴松山,长叹:“不能存广宁,何颜入关!”他决心以身报国,自缢而死。
王化贞逃跑后,孙得功和他的同伙千总郎绍贞、陆国志、守备黄进等把守城门,控制了广宁城。二十三日,孙得功派七人前往努尔哈赤驻地西平,迎请后金兵进城。努尔哈赤赏给来人银两与信牌。
二十四日,努尔哈赤率军开赴广宁。孙得功与黄进等率士民出城东三里望城岗,他们打着旗,撑着伞盖,抬龙亭,备轿子,吹奏鼓乐,迎接后金兵进城。努尔哈赤先令八旗诸贝勒与李永芳同至广宁,扎营教场,使人搜城毕,他才放心地骑马进城,至明巡抚衙门下马,将此地征作为他的临时行宫。后金兵不战而得广宁,距王化贞逃走时间仅隔两日。
后金占领广宁后,环广宁周围各堡也不战而降。计有:平洋桥守堡闵文龙、西兴堡备御朱世勋、锦州中军陈尚智、铁场守堡俞鸿渐、大凌河游击何世延、锦安守堡邓登、右屯卫备御黄宗鲁、团山守堡崔尽忠、镇宁守堡李诗、镇远守堡徐镇静、镇安守堡郑维翰、镇静堡参将周元勋、大清堡游击阎印、大康守堡王国泰、镇武堡都司金励、刘式章、李维龙、王有功。
还有壮镇堡、闾阳驿、十三山驿、小凌河、松山、杏山、牵马岭、戚家堡、正安、锦昌、中安、镇夷、大静、大宁、大平、大安、大兴、盘山、大茂、大胜、大镇、大福、大定等,共四十余堡镇及其将吏所属百姓,皆入后金的掌握之中。
有明一代,先防蒙古,后防女真,沿边大修长城、边墙、台堡,列兵戍守。“辽左至山海关直至(原)、铁(岭),每三十里即筑一城,势如连珠,明季防边旧制也。”明所修堡台及报警的烟墩,密如蛛网,“棋布星罗,千里相望,沿边诸山顶亦处处有之”。“明季防边至周且备,不知费几万万金钱!”朝鲜也为之感叹:“中华物力殆非斗筲所可量测也”。但与后金战争开始以后,这些数以几千计的堡台烟墩组成的防御体系很快被冲垮,一个个堡台都成了后金轻而易举的攻击目标。
消息传入京师,满朝震惊。朱由校虽然知道明与后金之间战争的最后结果,但也想不到会输得这么惨。心里后悔没有下决断早听熊廷弼的。王化贞失守广宁后立刻上疏奏:“本职席蒿待罪,罪应万死。”熊廷弼二月二日自山海关上奏,即表示自己“辜负圣恩,已在不赦之科矣。臣回关之日,拟即槛车赴阙,以候诛戮。”他正在安置进关难民,等安置完毕,他就“奔趋藁街,愿以身明白受法。”
朱由校批复道:“封疆失守,熊廷弼不能推卸罪责,姑且准予戴罪守关,立功自赎。”
不久,骆养性的密报到了,他在王化贞逃走后又在广宁附近躲藏了一段时间,然后才回到山海关。据他所说,王化贞逃走时,广宁城防具齐全,且还有近一万六千多士卒,如果熊廷弼能及时进驻广宁,其实很大可能是可以保广宁不失的。
而熊廷弼虽名为经略,但广宁军基本上都在王化贞手中,熊廷弼只有五千兵,他不敢去广宁,应该是怕自己不能控制住广宁的兵将,并且高估了建奴的军事力量。
另外,锦衣卫早对孙得功有所怀疑,而且将怀疑报告给了熊廷弼和王化贞二人,而两人的回复是不用怀疑,孙得功是王化贞心腹,骆养性能够理解,而和孙得功并不熟的熊廷弼都觉得孙得功不用怀疑,使骆养性觉得熊廷弼身边应该还有后金谍子。
………………………………
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
很快,各位大臣出于不同派别的利益,或出于个人的私怨,纷纷开始追究起熊、王失疆的责任来。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允首先发难,奏请惩治熊、王及高出、胡嘉栋等人罪。朱由校已经放过熊、王,让他们“戴罪候处”。高、胡二人在辽沈之战时为逃将,此次又逃,令“锦衣卫拿解来京”。接着,二月十一日,大理寺少卿冯从吾、太常寺少卿董应举、太仆寺少卿何乔远三人联名上疏,要求逮捕熊、王,“以申国法”。朱由校虽然知道熊廷弼的策略应该是对的,但又深恨熊廷弼辜负他的厚望,竟然没有稍做抵抗就放弃了关外之地,于是在十三日,批准逮捕王化贞,只是将熊廷弼革职,回家听候处理。但熊廷弼不愿回家,担心一离京师,受到东林党政敌攻击,加罪于己,他留京可以随时辩驳种种不实和诬陷之词。
这天,王承恩带着两个小太监来到熊府。说是熊府,其实是熊廷弼典租的一处小房子,门口门子也没有,小太监上前敲门,熊廷弼的长子熊兆珪开了门问道:“不知公公有何事?”
王承恩道:“奉圣谕,着王承恩问熊廷弼几句话。”
熊兆珪道:“公公请。”然后在前面引王承恩来到熊廷弼的书房。熊兆珪在门前轻声道:“大人,王公公奉旨问话。”
书房门“吱呀”一声打开,熊廷弼满面愁容地拱手道:“公公请。”王承恩进了书房,站在上方,熊廷弼一拂前襟就要跪下,王承恩道:“不用了,站着回吧。”
熊廷弼这才站直身子,低头聆听。王承恩说道:“熊廷弼,想当日朕送你前去辽东,殷殷相语,犹在耳旁,辽东事种种,尔可有愧?”
熊廷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嘶声大叫:“皇上,臣有愧呀!臣罪该万死,请皇上将臣斩杀,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王承恩清了清嗓子道:“朕知道你会说有愧,现在说有愧有什么用呢?当时为什么不去广宁,你不是有五千兵吗?”
熊廷弼连连叩头:“当日大军已败于沙岭,臣只有五千兵,如果前往广宁,则城破事小,辽民无辜,尽皆沦为奴手,臣思前想后,只得先护民入关再说。”
“你一定会说你是想护送辽民入关,那朕在这里要你摸着自己的良心来说,当时你是不是怕了?王化贞败了,你是不是很高兴?”
熊廷弼停顿了一下道:“皇上,臣当时兵少将缺,而建奴败大军于沙岭,臣心畏惧,故不敢前。到于王巡抚之败,臣只有痛心,叹国事多艰,不敢有幸灾乐祸之想,臣此言出于内心,如有虚假,则子孙后代皆为奴也。”
“骆养性说他曾经提醒过你,不可相信孙得功,可有此事?”
“确实有此事。”
“那为何你不疑孙得功?是谁让你觉得孙得功可信的?”
熊廷弼思考良久道:“臣接锦衣卫传报后,派属下佟仆年去查过孙得功,他回报说孙得功忠君爱国,一切如常,所以臣以为锦衣卫情报有误,致使酿成如此大祸,臣愧对皇上呀。”
王承恩转身就走,熊廷弼跟在身后低声道:”请王公公禀报皇上,臣有罪,愿受国法惩处。“说罢向熊兆珪使了个眼色,熊兆珪拿出一个托盘递到王承恩身前。
王承恩看着托盘上堆满的银币,笑笑道:”皇上说过,一文不取显得假,取得多了是为贪,一块钱当跑腿费了。“说罢取了一个银币,在手里颠了两下,大笑着向外走去。
熊廷弼看得目瞪口呆,问熊兆珪:”现在京师里内官们收钱都是这个样子吗?“
熊兆珪摇了摇头道:”大人,儿子才来不久,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不过上次涂公公之事,可是在周报上大肆宣扬了几次的。“
王承恩回去将熊廷弼的回答说了一遍,问道:”圣上怎么要奴婢收一块钱呢?“
朱由校笑道:”不能让你空跑呀,一块钱你收了心里会舒服一些,而他出了又不会心痛,这样不是两方都好吗?但朕说过的,收钱超过一块就去见涂文辅,这一点你平时也给我看着点,特别是东厂那边,不能太相信人的自觉性,一定会有人碰在刀口上的。“
王承恩现在有一批手下,专门在宫内探听消息,这是朱由校不想让东厂蒙蔽自己的一招棋。王承恩回道:”圣上放心,奴婢会看紧的。圣上真是天生圣明,连熊廷弼会如何回答都一清二楚。“
朱由校说道:”少拍马屁,他能说什么,原因其实朕也知道,私心也是有的,也确实会担心辽民。将那个佟仆年抓起来,让锦衣卫给我好好查查,这人只怕有些问题。“
朱由校逮捕王化贞而放过熊廷弼,这让东林人坐不住了,张鹤鸣首先开炮了,他公然说:“化贞功罪相当,廷弼有罪无功。”而左光斗等人则是揪住朱由校说过的功罪一体,认为不应该逮捕王化贞,而只将熊廷弼革职,应该将两人都下狱问罪。
这次朱由校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受这些大臣的蛊惑了。不过既然自己说过功罪一体,那就让你们搞吧,他下旨由三法司确审广宁一案,熊廷弼和王化贞于三法司听问。并召来魏忠贤,吩咐他,熊廷弼和王化贞一案,东厂要全程监视,任何消息都不可放过,每天都要报告。
现在首要的问题是要找一个人去收拾辽东的乱摊子,兵部尚书张鹤鸣生怕皇帝找他的麻烦,自请去辽东,皇帝准了。孙承宗已经是礼部右侍郎了,刘一燝在三月受人攻击于是请辞,朱由校一直不喜欢他,自然就准了,这样内阁就只有三个人了,多名大臣上书建议内阁应该要加人了,在皇帝同意后,大臣们进行了会推,孙承宗的名字排在第一,徐光启的名字排在第五。朱由校问过方从哲,方从哲说按规矩应该从前面开始选,也就是说如果要选徐光启,就应该把前面四个都选上才行。于是皇帝只好下旨:升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张鹤鸣加封太子太保,并赐给了尚方宝剑,经略辽东。
………………………………
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
而张鹤鸣接到任命后,迟迟不肯动身,说是要做准备。他在京城准备了十七天后,见皇帝催得急,才慢吞吞地去了山海关。
到了山海关,他也不说去打探敌军情况,练练兵呀什么的,每天只是喝喝酒,要朝廷给蒙古人送好处,想让蒙古人顶在前面去和建奴拼。蒙古人现在狡猾得很,好处当然是要的,但打仗吗,可以,你们先打,我们会襄助的。
搞了些日子,张鹤鸣可能觉得这样下去也不太安全,于是就称病想要调回来,同时让一些东林言官弹劾他无所事事,朱由校接到奏折后,只好让他回来养病。
内阁又推荐解经邦接任,于是朱由校将宣府巡抚解经邦升为兵部右侍郎,兼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三次上疏,力辞重任,不管皇帝怎么说,都不愿意去辽东这个死地。朱由校不由得好笑,这就是大明朝的士大夫呀,于是下旨将他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没有办法了,只好由大臣们开始廷推。忙了半天,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兵部左侍郎王在晋身上。
天启二年三月,皇帝下旨:升王在晋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袁崇焕也升为宁前兵备佥事跟着王在晋前住山海关。
送走了王在晋后,朱由校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就要开始了。
天启二年的会试已经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举行了,和历史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考是方从哲而不是叶向高,叶向高只是同考。
天启二年的殿试和以往一样(成化八年后),都是在三月十五日举行。因为是自己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殿试,所以朱由校很重视,他先将自己的经筵老师袁可立擢升为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并且让他充廷试读卷官。
他向袁可立仔细询问了殿试的程序过程,结果却发现根本没自己什么事,殿试只是最后名次的决定,而题目内阁已经帮他出好了,他只需要在考试时出一下场,表示殿试后的各位都是天子门生即可。
不过他还是很兴奋,因为他觉得现在有些官员擅长互相攻讦而不干实事,象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之类专门攻击李选侍有垂帘嫌疑的不用说,就连身为次辅的叶向高老先生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弟子而不断攻击熊廷弼,至于如何对付建奴,如何增加农民的产出,是一点建议都欠奉。张鹤鸣,解经邦这些人甚至都不敢呆在辽东。他想要找一些真正能够办实事的人,而不要这些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的嘴皮子官员,所以他把内阁出的题目改了。
三月十五日晚上,殿试开始了,朱由校待考生入场后终于隆重登场。众人行礼山呼万岁后,袁可立宣布了题目: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多年以后诸位俊杰或为巡抚,或为言官,或为经略,即择尔等志向,言明为官之方略,钦此。
袁可立将题目宣读了三遍,各位考生都还没反应过来,平日殿试总是从三代之治呀,圣人语录呀中出题,即便是从政事方面出题,也都是问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象这样自己选择志向,阐述施政方略的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过皇帝最大,既然出了这样的题目,那当然就要按皇帝所说的来答。
考生开始答题后,朱由校百无聊赖之下,就想下去看看考生答的什么,袁可立连忙阻止了他:“陛下不可下去观看,会影响考生的。”无奈之下,只好东张西望,只见大多数考生都在思考,却有一个考生在奋笔疾书,心中大为好奇,就盯着他看,看着看着,总觉得这个人很眼熟,却不知道是在哪里见过。
那个考生似乎是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抬起头来朝这边看了一眼,朱由校却惊得站了起来,朱啸天,竟然是哥哥朱啸天,他迈步向前走去,才走一步反应过来了,他现在是在明朝,哥哥怎么可能会在明朝呢,只是一个长得象哥哥的人罢了,他颓然后退,重重地坐在了椅子上。
那个考生正好抬头,他很奇怪皇帝的异常举止,不过也只是奇怪了一下,就重新低下头来开始答题。皇帝身边的官员们虽然奇怪,却也没有人说什么,顺着皇帝的视线看去,却只是看到了正在答题的众考生。
考试时间到,众考生站起来给皇帝行礼,朱由校看到那个考生站起来后和哥哥更象了,一样肤白而瘦,一样的双目炯炯有神,唯一不同的只是哥哥颌下光光,这考生蓄有短须。而哥哥如果不是每天都剃须的话,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呀。
他记住了考生的位置,收卷以后,将他的卷子拿了过来。这个考生叫卢象升,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看他的答卷,竟然是自己若为辽东经略,当如何抵御建奴,他提出应该练精兵,练奇兵,练精兵要选用最好有亲戚关系的士兵,这样可以使士气上升,且士兵之间能守望相助,而将领必须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才能得到士兵的拥戴,并对现在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而练奇兵则是用来劫营和奇袭,所以对士兵的要求较高,他认为这样一支奇兵,如果用得好,可以决定战场的胜败。
对付建奴,他认为先要练兵,练好之前都应该在辽东大城用火炮及火铳主守,练好兵之后,兵分三路,一路出兵辽西威慑建奴,一路从朝鲜处骚扰建奴后方,主力则可从辽南一路打上去,凭借明军的水军优势,当可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建奴势力压缩到辽阳和沈阳附近,然后从辽西和辽南两路攻击,当可将之驱逐出边墙之外。
………………………………
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
这份卷子让朱由校看得连连点头,这人大局观不错。近卫军众将中,鲁钦和周遇吉本来就是猛将,更不用说后面来的曹文诏,说他勇冠三军都不为过,而满桂也是个武艺高强的,而杨家兄弟偏于谋略,恰恰就少了一个能够总领全局的帅才,他理想的军队应该是有一个有决断,有大局观的统帅,有一个能制定计划,查漏补缺的参谋部,有几员勇敢猛将,如果这个卢象升不是纸上谈兵的话,倒是一个适合的帅才,那近卫军的班子就完美了。
他又翻看了一些大臣们选出的较好的试卷,有一个叫王征的写的是如果自己是工部侍郎,将会参考泰西之书,制造出大量机器,减轻人力的负担。这人倒是有些新想法,可以用在工部。
晚上,殿试名次摆在了朱由校面前,卢象升列二甲第五十五名,他看了一下前三甲,想了一想,将卢象升提到一甲第三名,原来的陈仁锡变成二甲第一名。他前世喜欢《多情剑客无情剑》,虽然不赞成李寻欢的爱情观,但对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倒是非常喜欢,所以,就让这个人成为卢探花吧,又将王征从三甲提到二甲。
前三甲按惯例应该是进翰林院,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朱由校下旨翰林院编修卢象升为侍读,这个圣旨有些不合规矩,庶吉士在翰林院要经过三年学习,再经过散馆后才能授给实职,方从哲提出疑问后,朱由校轻飘飘地一句“破格不可以吗?”将他的疑问打了回去。而卢象升对这个任命也是疑惑不已,这时太监前来传旨,皇帝召他进见。
山呼万岁之后,朱由校赐了座。笑着问道:“建斗别字是什么呀?”
卢象升连忙跪下道:“臣不敢当陛下如此称呼,微臣尚未有别字。”
“不要拘礼,卢卿起来吧。”朱由校没有办法,只好改称卢卿:“那朕给卢卿起个别字可好?”
“臣谢过陛下赐号!”
“好,那就叫啸天吧,傲啸天下,这个号不错吧。”把自己哥哥的名给这个象哥哥的卢象升作号,也是朱由校的一点思念在作祟。
“微臣谢过陛下,只是这啸天,显得对陛下不敬呀。”
“敬与不敬,朕说了算,以后卢卿的别字就叫啸天了。”朱由校很高兴,卢象升说话神态语气都与哥哥很象,特别是看人时候的眼神,简直是一模一样。
朱由校道:“看了啸天殿试中的卷子,似乎对军事方面有些兴趣?”
“陛下,臣于家中读书之余,亦曾练习武艺,熟习兵法。”卢象升满心的别扭,称字已经不敢了,皇帝竟然开始称他的号了。
“这样呀,那好,随朕来一个地方吧。”
朱由校带他来到近卫军校场,近卫军正在操练步骑炮配合。卢象升见近卫军将领见皇帝时竟然不下跪,而是用一种奇怪的军礼,皇帝竟然在他们敬礼后回礼,感到非常惊奇。
朱由校给近卫军众将介绍了卢象升,众将向卢象升敬军礼,卢象升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拱手回礼。朱由校给他简单介绍了一下军礼,然后让他试一下,卢象升别扭地用军礼向众将回了一个礼,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朱由校介绍卢象升时说他在家乡习过武艺,让曹文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