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楚怀王-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石磨石碾真如大王所说,制作面粉功效百倍,那么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他们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天天吃也无妨。

    而且,面粉恐怕再也不是难得可贵之物了。

    想着,群臣同时拜道:“大王仁德!”

    熊槐笑了笑,然后看向群臣已齿道:“工尹!”

    “臣在!”

    “有劳贤卿下朝后,立即在郢都之中部署三十个石磨,以供全城百姓磨制面粉。当然,为了维护石磨,以及为了给拉磨的牛马提供粮草,每个使用石磨的百姓,每石收取一钱费用。”

    “唯。”

    “太府尹。”

    “臣在。”

    “郢都人口众多,石磨不过区区三十余,为了避免大量百姓集中前去磨制面粉。从今天开始,郢都各处出售面粉的商铺开始降价,从今往后,每石面粉的价格,固定为比每石麦米多三钱。”

    “唯。”斗由点了点头,这个消息他几天前就已经知道了,是以这几天来,郢都出售面粉的店铺都没有卖面粉了。

    “还有,郢都出售面粉的商铺,从今天开始也出售小型石磨,以供富裕百姓购买自行磨制面粉。稍后,请工尹派人将小石磨送至郢都商铺。”

    “唯!”斗由与已齿一同拱手应道。

    “司败!”

    “臣在。”

    “稍后派人前往郢都各地石磨处维持次序,石磨刚刚公布,必然会引起大量百姓围观,不可让意外事故发生。凡是起哄作乱的人,抓起来罚做苦役三日。”

    “唯。”

    接着,熊槐看向群臣道:“诸卿,石磨乃国之神器,寡人不敢独享,关于其制作之法,若是诸卿有意,可以自行派人前往制作石磨的石场学习。”

    群臣一听,立即再拜道:“大王仁德。”

    熊槐微微颔首,然后看向景翠道:“令尹。”

    “臣在。”

    “下朝后立即传诏各地,让各县以及各封君立即派一个石匠前来郢都,让他们学习制作石磨。寡人的意思是,凡是楚国江水以北的地方,凡是种植麦米的地方,每一座县城,都必须要有两个石磨,每一座城池,最起码要有一个石磨。”

    “唯。”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再次看向已齿道:“工尹,石磨制作面粉,唯有大量推广才能将麦米转化为食物,而江淮一带,种植的麦米还要超过江汉。故,为了尽快在江淮推广石磨,稍后请卿分出三分之一的工匠,派他们前往江淮各地,教授百姓制作石磨的办法。”

    “唯。”

    将石磨的事情安排妥当后,熊槐看向群臣中的公子安道:“客卿。”

    “臣在。”公子安见楚王看过来,立即出列应道。

    “卿不远千里从燕国送来石磨,让我楚国能将麦米转化为可口的面粉,功莫大焉。是以,寡人决定封卿为安石君,赐食邑五百户。”

    公子安一怔,接着顿时大喜过望,急忙拜道:“谢大王恩赐!”

    ······

    中午时分,一对由士卒护送,全都拉着巨大石块的马车进入郢都,入城后,马车立即散开,每八个士卒护送着一辆马车向城中各处驶去。

    这支一进城,便四散的车队,顿时引起了百姓的注意。

    什么石头居然需要军队护送?

    很快,最后进入郢都的马车便在城门不远处停下。

    这里就是早已准备好,用来安置石磨的地方。

    接着,八个士卒合力将石磨安置好,看了看周围观望的观望的百姓,也不多说,直接从车上拿下一袋麦米,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麦米倒入石磨中,然后驱使拉磨的马开始拉起磨来。

    “怎么回事,为何将麦米倒入石中?”

    “莫非这巨石有异,需要投喂麦米。”

    “不,这应该是在举行祭祀。”

    就在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之际,石磨四周开始出现面粉,然后被一个士卒收集起来。

    刚开始百姓还不知道士卒收集起来的东西是什么,直到其中一个人反应过来,难以置信的小声道:“这巨石磨出来的东西,似乎好像是面粉。”

    周围的百姓闻言,顿时一惊,接着全都踮起脚跟,伸长脖子,向深思面粉的东西看去。

    面粉虽是难得之物,但是麦米却不是,自从面粉出世以来,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会在闲时自行制作了一些,以在节日祭祀祖先以及自己享用。

    此时,百姓越看此物越像面粉。

    “好像真的是面粉?”

    “不假,跟我祭祀祖先的面粉一模一样。”

    “这巨石是何物,为何能如此快捷轻便的舂制面粉?”

    寻常百姓,需要舂制十几天,才能获得一顿饭所需面粉。而眼前的巨石,却仅仅只是这么一会儿功夫,就产出如此多的面粉,这简直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一时间,周围观望的百姓纷纷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的看着那巨大石块,想要看出个所以然来。

    若是自己也能如此快捷的制作面粉,岂不是每天都能吃上一顿面粉!


………………………………

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动

    不多时,就在里三圈外三圈的围观中,那几个士卒已经将那一袋面粉制作完成。

    完工后,一个士卒从袋中捧出一捧面粉,大声喊道:“诸位父老兄弟,奉大王诏令,特在郢都城中安置制作面粉的石磨,如诸位所见,通过石磨便可快速将麦米磨成面粉。”

    就在这个士卒说话间,另一个士卒已经拿着装面粉的袋子走到人群前方,并捧出面粉请围观的百姓观看。

    此时,不少百姓在士卒的示意下,亲手抓起面粉观看。

    “果然是面粉!”

    “真是面粉!”

    “怎么会这么快?”

    当百姓得知真是面粉后,顿时引发阵阵惊叹。

    要知道,就刚刚这会儿功夫磨出的面粉,若是让一家普通百姓在闲时舂制,非得耗费数月不可。

    但是使用石磨,却只需花费如此短的时间,而且拉磨的还是马,并不需要人废多大的力气。

    这等东西,简直就是神器。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眼中冒出了炽热的火焰。

    围观百姓议论了一阵后,方才大喊的士卒再次开口喊道:“诸位父老兄弟!”

    百姓一听士卒大喊,立即紧紧的闭上嘴巴,然后向前方的士卒看去。

    瞬息之间,周围再次安静下来,此时,士卒开口道:“大王仁德,不久前得到了石磨之后,发现用石磨制作面粉,功效超过舂制面粉百倍。此等神器,大王不敢私用,而欲与楚国百姓共享,欲让整个楚国百姓都能吃上珍贵的面粉。

    所以,大王特命石匠打造了三十个石磨放在郢都各处,以供百姓制作面粉。当然,为了给拉磨的马提供粮草,每次使用石磨,每石麦米收取一钱费用。同样,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使用石磨,每户百姓每日最多只能磨制一石麦米。”

    “一钱?”

    等士卒说明使用费用后,周围的百姓顿时一片哗然。

    一钱的费用并不高,现在每石麦米价格与粟米一样,都是三十三钱一石,一钱的费用,与寻常百姓食用的粟米相比,相当于面粉比粟米提价不到半成,这现对与面粉的珍贵而言,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一石麦米,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二十天的口粮,而相对以前的粟米,却仅仅只是高出一钱。

    这···

    此时,人群中有人大喊:“敢问这位壮士,这石磨是所有的百姓都可以使用吗?”

    这声音一落,周围的百姓立即紧张的向士卒看去。

    “不错,只要出示户籍,凡是我楚国百姓,都可以使用。”士卒点头应着,顿了顿,再次强调道:“当然,大王为了防止有人垄断石磨,故而限制每户每天一石一钱,还可以使用拉磨的马。”

    士卒话音一落,周围的百姓立即火热的看着石磨,仿佛这个石磨如同绝世美人一般。

    只是,百姓的目光中,除了火热,还有一股迟疑。

    毕竟,一钱是小,而一石麦相对与普通百姓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万一这石磨吃了麦米却没有吐出面粉咋办···

    虽然大家对这石磨将信将疑,但是谁也没有离去,万一这是真的呢,真是大王仁义呢?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全都聚集在石磨周围,既不散去,也上前,全都静静的等待着第一个冒头的人。

    约一顿饭功夫后,周围的百姓终于等来了一个磨制面粉的人。

    “是张家的小子张铁。”

    “是铁匠家的儿子。”

    很快周围就有人认出了来人。

    张铁走到人群前,放下背上的麦米后,递上一钱以及自己的户籍,有些畏惧的行礼道:“敢问这位壮士,在下可以使用石磨吗?”

    士卒收取了递过来了钱,然后核对户籍后,点头道:“可以。你会驱赶马匹吗?”

    张铁立即摇了摇头。

    士卒见状并不意外,会驾驭的人毕竟太少,于是开口道:“好,如此你自己负责收集面粉,我等为你驱马。”

    很快,石磨再次在马拉动下转了起来,不多时,一石麦米便已经全部制成面粉。

    直到石磨没有再出现面粉,张铁看着满满的一袋面粉,涨红了脸,大喜道:“多谢诸位壮士,小子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面粉,更别说是属于自己的面粉。”

    说着,张铁又激动的从怀中掏出五钱,急忙递给一旁为首的士卒:“诸位壮士,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那士卒先是一怔,接着又见周围的人热切的看着他,脸色一正,怒道:“我等奉大王之命再次帮助百姓制作面粉,让郢都的百姓都能吃上面粉,你这竖子不感激大王的恩德,却在此行贿与我,这不是无视大王并侮辱我吗?

    速去速去,否则在下必不会轻易放过你。”

    张铁一怔,见士卒愤怒的看着他,一副要砍人的模样,大恐,急忙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然后大赞楚王仁德,直到士卒脸色和缓,这次匆匆背着面粉走了。

    张铁离去后,周围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接着异口同声的大呼:“大王仁德,享用面粉还不忘百姓!”

    呼喊了好一阵后,直到有人突然离去,人群瞬这才反应过来,然后瞬间一哄而散,接着不久,就有大量的人背着麦米来此,急急忙忙的向石磨涌去。

    “排队···扰乱次序者罚做苦役三日,插队者同样罚做苦役三日···”

    这一天,从中午到黄昏,郢都城中的三十个石磨周围全都挤满了人,直到郢都宵禁,人群这才散去。

    接下来一连五日,石磨旁全都人山人海,丝毫不见减少。

    楚宫中。

    太府尹斗由眉开眼笑的道:“大王,五天过去,百姓对面粉的热潮依旧还未过去。这几日来,城中百姓每天都在太阳升起时就去石磨处排队制作面粉,直到日落宵禁这才离去,短短五天时间,光是从石磨处收取的钱就超过十五万钱。

    这还没算卖石磨与面粉的钱,若是算上这些,这五天时间,几乎就等同于郢都一月的收入了。”

    说着,斗由又叹恨道:“可惜,那些刁民见面粉如此火爆,竟然从我楚国商铺购买石磨,然后放在家中出租给其他百姓,导致我太府少收了不少钱。

    刁民实在可恶。”
………………………………

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东

    熊槐闻言笑道:“贤卿多虑了,太府出售的石磨都是小型石磨,一个小型石磨磨制一石面粉需要一个多时辰,而且还需要人力磨制。而郢都的大型石磨,磨制一石面粉仅仅花费不到片刻功夫,而且还有太府提供的牲畜拉磨,如此省时省力,百姓自然会有选择。

    眼下不过是石磨刚刚出现,百姓一窝蜂的挤在一块制作面粉,导致排队时间太长,这才有人等不及享用面粉,故而不得不费时费力的租借他人的小型石磨。

    等百姓们过了这股热潮,不再集中使用石磨,排队的时间变短,那时,百姓就不会放着官府省时省力的大石磨不用,而去租借他人的小石磨。”

    斗由想起那些卖出去的菜碟大小的石磨,顿时喜上眉梢哈哈一笑,向楚王拱手行礼道:“大王自有上天庇佑,原本只是担心百姓缺马,无法推动大型石磨,这才向百姓出售小石磨。不想,这等仁德之举,竟也另有奇效,大大的阻止了那些刁民投机取巧。”

    说到这,斗由有摇了摇头,感叹道:“大王,若是楚国各处的石磨每天都能如此火爆,百姓纷纷争先恐后的制作面粉,那我楚国不久后,富裕程度将不比齐国差。”

    熊槐笑道:“贤卿,现在已经很好了。郢都有百姓六万户,人口三十万有余,百姓较为富庶,常年以粟米为食,平均每人每月需要粮食一石半,也就是说每人每月都需要向寡人交税一钱半,三十万人口,寡人每月就可以收税四十五万钱。

    就算百姓不愿交钱,使用小石磨自己制作面粉,再加上相互出借小石磨,但愿意费时费力的终究还是少数,寡人每月从郢都收税三十万钱还是有的,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六十万钱。

    如今的粮价不过是三十三钱一石,光是郢都的面粉税,就可以聚得十万余石粮食,再加上其他地方的面粉税,足以支撑一场大战了。”

    说到这,熊槐看着斗由笑道:“当初贤卿还方队寡人如此快捷的公布石磨,让太府少卖了不少面粉,少了许多收入。不知现在以为如何?比起太府卖面粉来,是少赚了还是多赚了?”

    斗由一怔,见楚王调笑自己,丝毫没有不满,反而兴高采烈的道:“大王智若渊海,臣万万不及其一。面粉虽然能获利百倍,但是购买面粉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普通百姓买不起,贵族豪强不用买全都自己制作,仅仅只是一些富商购买,实在是太少。而安放石磨,并为石磨提供拉磨的牲畜,以方便百姓制作石磨,让国中所有百姓都能吃上面粉,仅仅只是收取石磨牲畜的维护费用,其获利更是前者的百倍有余。”

    说着,斗由感叹道:“臣愚钝,原本臣还不愿从太府拿出牲畜供百姓使用,现在看来,却是臣眼界狭小,见识不足。区区石磨以及一头牲畜,只要能方便百姓,让百姓全都来官府的石磨制作面粉,真是一本万利。

    不仅如此,我们不但向百姓收取了大量税收,但是百姓却丝毫没有感觉,不仅不怨恨,反而还感恩戴德。这大概就是管子所说的不能对百姓直接收税,直接税虽少,但百姓平白无故的交税,总觉得心痛,也只有这种间接税,才能既让百姓心甘情愿的交税,还能乐在其中,感动非常。”

    说到这,斗由又摇头道:“可惜这种事瞒不住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得知此事后,必然会纷纷仿效,若是能跟食盐一样,垄断经营,让三晋与秦国只能眼馋,那就更好了。”

    熊槐笑道:“无妨,秦国虽然也能种植麦米,但是秦国不比我楚国,国中雨水不足,种植粟米黍米足够了,但是种植麦米,却依然不够,麦米产量低下。所以,这次的制作面粉,秦国依然只能眼馋。

    至于齐国,虽然齐国更适合种植麦米,虽然临淄号称天下第一大城,虽然齐国百姓更富,但是,齐国本来就是天下最富的国家,再怎么富裕,也无法拉开与各国的差距。”

    斗由闻言,顿时哈哈大笑。

    又过了数日,待郢都的面粉风波过去,郢都逐渐稳定之后,熊槐将朝中重臣全都招了过来。

    楚宫中。

    熊槐坐在王位,拿着一张帛布,向殿中群臣道:“诸卿,寡人手中这份帛书乃是中大夫昭盖从吴越之地带来的名单。这份名单乃是司马唐昧、将军昭滑、与大夫昭盖共同确认,名单里的人俱是自从我楚国灭越之后,迟迟未归附我楚国,或者还未向我楚国靠拢的吴越勋贵。

    是以,寡人为了稳定江东,决定将这些人全部迁出江东,迁到我郢都左近,以进行监视。此时本来数月前就要进行的,但是因为秦国内乱,这才拖到今日。

    如今天下各国全都已经收兵,而且眼看春耕在即,天下无事,正是开始进行此事的时候。”

    顿了顿,熊槐一脸慎重的看着群臣道:“因为这次迁移的都是吴越两地的勋贵豪强,而且人数多达三万人,寡人担心吴越两地的百姓会被这些人煽动。是故,寡人决定率八万楚军巡视江东,以镇抚吴越百姓。”

    景翠闻言,急忙劝导:“大王身为万金之躯,岂可轻易离都,况且,江东新附,人心不稳,这次又是迁移吴越贵族豪强,难免会有宵小铤而走险。是故,臣以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次镇抚江东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臣。

    为大王分忧,臣身为令尹,责无旁贷。”

    熊槐闻言摇了摇头。

    若是仅仅只是迁移贵族豪强这种小事,自然可以让景翠代劳。

    但是,他此行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迁移豪强,更重要的目的乃是为了在这些豪强迁移出去后,趁吴越之地新附,趁江东越法已逝楚法未行,趁哪里的贵族势力大减,趁机在吴越之地开展新法,分土地,改税收,编制户口,限制当地贵族权力等等。

    在真空期的越国开战变法,这可比在淮北三郡变法还要容易的多。

    这些事情,熊槐岂能交给不愿变法,希望维持现状的景翠去做?

    景翠心里肯定不愿意做,就算他愿意,以他的刚刚及格的内政能力,还不足以完成此事···

    想着,熊槐向景翠笑道:“令尹多虑了,吴越之地有我楚国八万精锐士卒镇守,再加上寡人带去了八万精锐,江东岂敢异动。况且,这次安抚吴越百姓,使越人归心,寡人将会在会稽山祭祀大禹,并祭祀越国历代先君,以及我楚国先贤文种范蠡,这种事情,就不劳令尹代劳了。”

    景翠一怔,瞬间没了声音。

    其他人还好说,他这个令尹完全可以代劳。

    但是祭祀有治水之功且地位非常的大禹,他这个楚国令尹就显得分量不够。

    国之大事,在祭在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这是楚王的职责,他万万不敢逾越。

    想着,景翠便遗憾的应道:“唯。”
………………………………

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

    搞定景翠之后,熊槐向身前的群臣看了看,然后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且存在感极低的太子横道:“太子,寡人不在郢都期间,国中大事,全部交由你来处理。”

    “是,父王!”太子横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立即长拜应道。

    接着,熊槐看向景翠与屈原道:“令尹左徒,寡人不在郢都的期间,你们二人尽心辅佐太子。”

    “唯。”

    而后,熊槐又看向公孙衍道:“犀首,司马一职事关重大,寡人不在郢都期间,还请贤卿不要松懈。”

    “唯!”公孙衍用力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明白。

    最后,熊槐看着昭雎道:“柱国,这次寡人率军前去江东,需要一位名将调度兵事,卿身为诸将之首,还需与寡人走一遭江东。”

    昭雎心中暗喜:这次大王去江东,又让我随侍左右,看来上次的转封这步棋真的走对了。

    想着,昭雎立即应着:“臣领命。”

    接着,熊槐继续点名道:“左尹,刺史令,三闾大夫,上官大夫,还有左大夫,五位贤卿也随寡人走一趟江东。”

    “唯。”

    “还请其他大臣留在郢都辅佐太子。”

    “唯。”

    数日后,熊槐让太子贞之女宋美人跟在身边,然后带着八万大军,乘坐军舰,顺流而下,往江东而去。

    七日后,熊槐被镇守吴地的将军昭滑以及吴侯季歆等人迎入吴城。

    吴城别宫,既原越国王宫中,熊槐驱散了他人,独留将军昭滑。

    此时,熊槐看着昭滑笑道:“昭卿,你我君臣一别多年,不知贤卿进来可好?”

    “多谢大王挂念,臣感激不尽!”昭滑拱手应着。

    二人叙了一会儿旧,然后熊槐正了正脸色,开口问道:“贤卿在吴地多年,不知吴地百姓对我楚国灭越一事可有看法。”

    昭滑想了想,摇了摇头,应道:“回大王,吴地百姓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吴国人,另有部分从越地迁来的越人。对于吴人来说,吴国早在两百年前就已经被越国灭国,越国统治吴人两百年,吴人越人虽有矛盾,但是这只是权力与利益的争夺,而不是生死仇敌。

    是以,吴人即已归附越人,没有了复国之心,同样也对我楚国没有排斥之心。吴国亡国两百年,大部分的吴人早已没有复国之心,当然,他们更加不会想着光复灭亡吴国的越国。”

    说到这,昭滑停顿了一下,接着道:“虽然大部分的吴人都愿意接受我楚国的统治,但是依然有小部分吴人贵族,依然还有复立吴国之心。这些人因为臣当初答应了他们的复国要求,随后灭亡越国后又出尔反尔,是以这些人心中似有不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