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楚怀王-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满。

    故而臣得知大王有意迁移越国贵族豪强后,臣便将这些人上报了。”

    熊槐微微颔首,现在他明白了,为何昭滑请求迁移的吴人,大都是上次楚国灭越之时的有功人。

    除了不满现状的人以外,还有对吴国抱有奢望的人。

    前者还好,灭越之后,楚国重赏了这些人,并加重了这些人在吴地的权柄,算是满足了他的要求,兑现了诺言。

    但是,那些还对吴国念念不忘的人。

    楚国连越国都没有留下,又怎么会让几百年前就亡国了的吴国复国吗?

    这简直是做梦。

    既然他们不愿意自己醒来,那就只要让楚国给他们清醒清醒。

    虽然楚国不能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刚刚利用了他们,就立马倒戈相向,但是,他们这些人,这辈子就别想回江东了。

    失去了吴人的基础,他们就只能成为楚国的良民楚王的忠臣。

    想着,熊槐点了点头:“既如此,就请贤卿先将他们监视起来,待寡人从越地归来,再次回到吴城时,再将他们全都带走。”

    说着,熊槐笑了笑:“虽然他们有不臣之心,但是寡人仁厚,不愿杀戮有功之臣。是以,那就将这些人全都迁到郢都附近,让他们为寡人守陵吧。为寡人守陵,这是莫大的恩宠,希望他们不要让寡人失望。”

    “大王英明。”昭滑拱手行了一礼,接着直起身体,脸色迟疑道:“大王,其他的吴人都好对付,唯有一人很难办,臣为了防止消息泄露,没有与大夫昭盖说,希望能当面向大王明说。”

    熊槐一怔,迟疑道:“这是何人,竟需要贤卿如此谨慎?”

    “吴侯季歆三子季逢。”

    “吴侯三子?”熊槐露出淡淡的笑容。

    吴侯季歆乃是吴国王室后裔,季氏一族的族长,在延陵守着季札的宗庙,楚国灭越之后,为了安抚吴人,立季歆为吴侯,让他继续祭祀季札。

    现在,昭滑居然说他的三子季逢有反意,而且还只能当面向他进言,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这仅仅只是季逢有反意,还是整个季氏都有反意?

    想着,熊槐看着昭滑问道:“卿的意思是?”

    昭滑一脸沉重的应道:“大王,当年臣来越国,曾派人接触过延陵季氏,但是却被季歆一口回绝,表明季氏不愿多生事端,背叛越国。”

    熊槐点了点头,季歆的态度才是正常的,越国灭吴,吴国王族只有季氏一脉幸免于难,这不仅是越国看在季札的德行上,更是为了通过季氏安抚吴人。

    二百年后,季札的恩泽已经荡然无存,越国也无需通过季氏安抚吴人,在这种时候让季氏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搭上全族姓名背叛越国,这季氏也不傻。

    此时,熊槐突然想起一年多前,昭滑上报的灭越功臣中,又一个名叫季遂的人,因为此人乃是季氏中人的缘故,熊槐还格外留意过。

    想着,不由开口问道:“贤卿,寡人记得有一个将军名唤季遂,乃是灭越的功臣,不知这季遂是何人?”

    昭滑一怔,不想楚王还记得季遂,于是立即应道:“大王明鉴,这季遂乃是吴侯季歆从子,季逢族弟,而且季遂与季逢一向交好,二人关系亲密。

    当初公子玉与公子蹄争位,季氏投靠了公子玉。因臣与公子玉交好,故而臣才与季氏多有接触,就在接触的过程中,臣发现季逢对越国多有不满,是以许下重利以拉拢季逢,果不其然,季逢迅速向臣靠拢。

    原本季逢以为我楚国算计越国,要的是淮北与淮南,但不想,越国一战而灭,淮南江东全归我楚国所有。

    待大王封季歆为吴侯后,跟臣一向交好的季逢迅速与臣疏远,是以臣便知道,这季逢心中依然还妄想复立吴国。”


………………………………

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

    见楚王点了点头,昭滑继续道:“大王,因季逢乃是吴侯之子,身份非比寻常,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臣才如此小心翼翼。”

    熊槐一怔,诧异的看着昭滑道:“贤卿这是何故,如今吴地为我楚国所有,别说区区一个季逢,就是正是季氏一族,也要听从我楚国的号令,若是愿意归附我楚国,那季氏就可以继续做吴侯,若是不愿,那季氏一族生死皆在我楚国之手。

    如此小心翼翼,可不像贤卿的风格。”

    昭滑摇头道:“季逢志大才疏,虽然不足为虑,甚至季氏一脉对我楚国而言也算不得什么。但是我楚国想要快速统治吴地,就需要季氏的支持。只要季氏不反对我楚国通知吴地,那么吴地的吴人就更加不会反对,只要吴地之中占据多数的吴人愿意听从我楚国的统治,那么吴地势单力孤的越人就只能随大流,而无法反抗。

    只要吴地能向我楚国归心,那么南方的越地也就可以迅速归心。”

    说到这,昭滑拱手道:“大王,如今这天下,几乎大战不断,长则三年两战,短则一年一战。面对如此激烈的战争,若是将我楚国八万精锐放在江东吴越这个大后方,以致我楚国面对各国时,常常力有不足。臣窃以为此举十分不妥。”

    熊槐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八万大军放在江东屯田,的确是极大的浪费,但是楚国为了彻底控制江东,短时间内还无法将这里的大军调走。

    并且,为了控制江东,熊槐还同时将昭滑唐昧留在这里,两大重臣坐镇江东,实在太浪费了。但是江东新附,这还不得不让他们留在这里。

    当初秦国灭亡巴蜀,张仪与司马错就同时留在巴蜀,张仪在蜀地修建成都城,司马错在巴地镇守。两年后成都城完工,秦国关中万户百姓迁到成都,张仪这才返回咸阳。而司马错则在巴蜀呆了十几年,直到上次各国伐楚,秦国无大将可用,这才将司马错调回。

    但,司马错一走,已经归附十余年的蜀地立即发生叛乱···

    熊槐估摸着,江东虽不比巴蜀偏远道路难行,但是,留下一个重臣驻守十年,这还是必须的。

    当然,这一两年内,昭滑与唐昧都无法从江东脱身。

    另一边,昭滑见楚王点头认同他的看法,心中窃喜,再次开口道:“大王,臣以为,为了快速控制江东,我楚国可以采取以吴制越之策。”

    熊槐一怔,没想到这昭滑又提出一个快速消化江东的策略。

    对这,熊槐从来都不嫌办法多。

    “以吴制越?请将军细说一二,寡人愿闻其详。”

    “唯!”昭滑拱手应了一声,然后开口道:“江东虽然是我楚国从越国手中夺取的,但是吴地与越地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吴地百姓多是吴人,虽然已经归附越国,但是终究还是吴人,心中决然没有为越国复国的意思。

    我楚国兵临江东,江东吴人纷纷开门迎降,而没有决死守城,这便是明证。

    同时,吴国为越国所灭,所以,虽然现在我楚国占据吴地,但是吴地的吴人却没有仇视我楚国的想法。而且,吴国被越国灭亡多年,吴人的反抗屡屡遭到越人镇压,直到近百年来,已经不见吴人有任何复国行动,这就说明大部分的吴人已经没有复国的意思。

    是以,臣以为,我楚国要想在吴地建立统治,彻底控制吴地,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到这,昭滑咽了咽口水,继续道:“但是,越地则不然,越人与我楚国有亡国之恨,而且越人以为若不是越国内乱,越王被叛逆所杀,越国还不至于一战亡国,所以许多越人还不服气。

    虽然我楚国可以将那些表现出对我楚国即位不满的越人迁到其他地方去,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越人起来反抗。但是,亡国的刺已经扎在这代越人的心中,要想让越人听从我楚国号令很难,让越人为我楚国而战更难,非数十年之功不可。”

    熊槐点了点头:“寡人也知道,短时间内让越人不反抗我楚国统治,能按时交税,能按时服徭役,这就够了。想要让越人为我楚国而战,那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说到这,熊槐看着昭滑笑道:“这些情况寡人知道,不知贤卿所说的以吴制越是什么意思。”

    昭滑笑着拱手道:“大王,臣在江东多年,跟吴人越人都有所接触,是以,臣在跟吴人越人交往之时,发现这江东虽有吴人越人,但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吴人越人,有的只有吴地人越地人,或者说吴国灭亡后,就只有越人,现在越国也灭亡了,吴人越人就都变成了楚人。”

    “嗯?”熊槐迟疑的看着昭滑。

    昭滑见楚王看过来,拱手问道:“大王,不知大王以为居住在吴地的人,与居住在越地的人,同样吃着稻米,同样出则乘舟,说着同样的语言,用着同样的文字,过着同样的生活,还有同样的风俗。

    如此,应该如何区分他是吴人还是越人。”

    熊槐闻言,顿时哈哈大笑。

    现在他明白昭滑所谓的以吴制越的意思是什么了。

    不错,虽然江东还有吴人越人之分,但是这只是因为原本的国家不同,而不是说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或许吴国还没有灭亡之前,吴人越人还有一些区别,但是越国统治吴地两百年后,尤其是越国将都城迁到吴城后,吴人与越人的区别基本上已经消失。

    而之前吴人与越人的争端,更多是内部的地域之争,就跟乡党之争一样,而不是种族之争。

    更何况,越人吴人的风俗本来就没有多少差别,对普通的百姓而言,越王的统治与吴王的统治,都没有多少区别,以前他们怎么生活,现在他们还是怎么生活。

    既然越人吴人本身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越人与吴人对楚国的态度又截然不同,那么,对楚国而言,就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只要楚国先掌控难度较低的吴地,然后通过吴地制衡越地,必然可以加快越地归化的速度。

    而且,吴地归化后,还可以用吴人的力量来控制江东。

    如此,或许只需十年的时间,楚国就可以从江东抽走大部分的兵力,而不是白白的将兵力闲置在这里。

    想着,熊槐看着昭滑不由露出一股笑容。

    原本他还在考虑,等一段时间后,究竟是将昭滑留在江东,还是将唐昧留在江东,现在,听完昭滑的计策后,结果不言而喻,不用再迟疑了。


………………………………

第八百一十五章 吕氏兄弟

    将计策的关键之处想明白后,熊槐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好一个以吴制越之策,就凭此策,便可抵五万大军。”

    “大王英明!”昭滑笑道。

    熊槐点了点头:“既然要实行以吴制越之策,那么为了稳定季氏,季逢此人就不能随意处置。但是,既然季逢依然保有侥幸之心,那么同样也不能让他留在吴地兴风作浪。”

    说着,熊槐沉吟了一下,接着眼睛一亮,笑道:“此事也好办,既然季逢自己冒头,那也怪寡人不客气。”

    说着,熊槐向昭滑道:“贤卿,这次寡人巡视江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来祭祀吴越两国先君。吴国太伯仲雍有让位之德,延陵季子更是天下闻名的大贤,这三个人正是寡人的祭祀目标,吴侯身为季子之后,此事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他。

    等寡人祭祀季子之时,季氏子弟必然全都云集延陵,那时,寡人直接带走季逢季遂便是。

    故,稍后贤卿向吴侯发出邀请,寡人将在宫中宴请他,要跟他商议祭祀的事情。”

    “唯。”

    接着,熊槐又开口道:“贤卿,越国亡国接近两年,不知现在公子玉如何?”

    “回大王,自从公子玉被俘之后,一直被臣囚禁在他的府上,好生照看着。”

    “好!”熊槐点头道:“等寡人祭祀完吴国先君之后,就带着公子玉去越地。”

    “唯。”昭滑应着,虽然楚王没说带公子玉去越地干啥,但是他可以想象的到。

    而就在熊槐与昭滑说起季逢的时候,季逢此时孤身来到吴城中的一处别院。

    “你们兄弟二人干的好大的事,我早就说了,越国亡国不久,楚国对越人戒备甚严,此时不宜轻举妄动,以免引起楚人的注意。结果,你们倒好,不仅没有蛰伏起来,反而还将楚王给引了过来。

    本来楚王就在江东驻扎了八万大军,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现在楚王又带来了八万楚军,一共十六万大军,就算越国还在,就算越国主力也在,面对十六万大军,也很难是敌手。

    如今你们兵不过数千,将不足一掌,是想要被楚国剿灭吗?”

    原本吕琅得知楚王亲自赶到吴城,正担心季逢会不会露出破绽,连累他们兄弟。不想,季逢一进门就大肆埋怨他们兄弟引来楚军,并诅咒他们越国最后的希望也被楚国剿灭。

    这一瞬间,季逢顿时勾起他痛苦的回忆,想起越王无强被叛徒杀害,公子蹄被逼自杀,越王臼被齐国所杀,想起这两年的颠沛流离,从吴城逃到会稽,又从会稽逃到海边,接着楚人穷追不舍,只能乘坐船只出海,浮海前往齐国,又从齐国回转吴城。

    转了一圈回来,却发现吴城早已物是人非,昔日趾高气扬的越人如今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原本被越人压得抬不起头的吴人,现在却翻身了。

    此刻,面对季逢的训斥,吕琅心中的凄苦与愤怒再也忍不住,直接开口嘲讽道:“谁知道楚王是被谁吸引来的,我兄弟从齐国逃回江东不过数月,隐蔽都来不及,又怎么会主动生事吸引楚人的注意呢?”

    说到这,吕琅看着季逢嘲讽的笑道:“说是我兄弟将楚王吸引过来的,还不如说是你这个吴侯之子将楚王引来的。若是楚王得知我兄弟的消息,只需一声令下,昭滑唐昧就可以派出大军抓捕我兄弟,哪里用得着楚王亲自率军前来。”

    “这···”季逢迟疑的看着吕瑕吕琅俩兄弟。

    原本以为楚王率军来江东,是因为吕瑕俩兄弟在不久前的齐魏两国与楚国对持中,起了侥幸之心,暗中生事,被楚人发觉,这才导致楚王来此。

    但现在一听吕琅解释,季逢不仅又迟疑了。

    若是他们显露行藏,的确无需楚王出马,只需一道诏令足以。

    如果楚王不是为越人而来,那楚王是为何而来?

    此时,吕琅见季逢陷入疑惑中,不禁冷笑道:“如今我越国实力大损,根本无需楚王亲自出马,是故,这次楚王大费周章的率军前来,依我看,一定是你自己露出了马脚,楚王这是为你而来。

    你身为吴侯之子,地位高贵,昭滑不敢轻易动你。而且吴人在越国亡国后实力大增,你延陵季氏在吴人中声望甚高,只要登高一呼,必然响应众多。

    所以,楚王这次率军前来,十有八九就是为你季氏而来。”

    季逢一怔,连忙摇头道:“这不可能,楚国灭越我季氏可是出了大力的,我季氏对楚国有功,更是对楚王忠心耿耿,楚王怎会无故针对我季氏呢?”

    吕琅毫不犹豫的嘲讽道:“真的忠心耿耿吗?你自己摸着良心说,这话你自己信吗?”

    季逢顿时哑然,接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冷汗直冒的道:“难道楚王真是为我季氏而来?”

    此时,吕瑕见季逢被吓住,这才上前一步,开口训斥道:“贤弟怎可如此对公子说话,我兄弟来吴这段时间,多受公子恩惠,这些你都忘了吗?还不向公子道歉!”

    吕琅闻言,心中冷哼一声,这才拱手向季逢行了一礼。

    接着,吕瑕亦拱手道:“公子,舍弟出言无状,还请公子恕罪。不过,依在下之见,楚王这次来江东,恐怕并非是为你我而来,而是为了安抚江东的百姓。否则,楚王若是真知道你我之事,直接一道诏令便可,无论是我越人,还是公子你,乃至季氏都无法反抗昭滑。

    所以,这次楚王率大军前来,肯定是听说了江东在之前的两战中有所不稳,这才赶来江东,一则用楚军镇住江东,二则收买人心安抚百姓。”

    说到这,吕瑕笑了笑:“在下听说之前一战,楚国在全国都免税了,而且上庸汉北还免税两年。而我江东新附,征税困难,偷税漏税者甚众,是以,我想楚王这次来江东,一定是来宣布免税。”

    季逢闻言,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点头道:“不错,在下想来也应该是这样,否则楚王大可不必亲来。”

    接着,季逢再次叮嘱吕氏兄弟不要楚王在江东期间惹事,然后才离去。

    “胆小如鼠的废物。”吕琅看着季逢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立即向他啐了一口。

    吕瑕见状摇了摇头,接着拉住吕琅道:“贤弟,为兄算是看出来了,楚国势大,这接连两次各国伐楚,都没将楚军从江东逼走,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内,我越国都是复国无望了。

    所以,为兄打算离开吴城,先回越地潜伏起来,等楚国放松警惕,等楚国将江东的楚军调走大部,然后才能伺机而动。”

    “兄长,真的要离开吴城?”

    吕瑕用力的点了点头,接着向外面看了看,冷冷的道:“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今夜就收拾东西,明日一早我们就离开。”

    “唉~”吕琅长长一叹

    吕瑕同样一叹,然后摇了摇头向府外走去。


………………………………

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

    接着,吕瑕离开藏身之处后,直奔季遂府邸。

    季遂一见吕瑕,大惊道:“先生此时来找本将干什么,如今楚王身在吴城,楚人对吴城监视甚严,若是被人发觉,本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将军勿忧。”吕瑕笑道:“在下刚刚被公子逢提点,知道短时间内复立越国已无可能,故而再次打算明日远走海外,短时间内不再回吴城甚至吴地了。”

    “先生要走?”季遂一惊。

    当初季逢见楚国没有让吴国复国,而是仅仅只封了一个吴侯,心中对此极为不满,想要联系流亡海外的越王臼反叛,当时这吕瑕便是越王臼身边的亲信重臣。

    后来越王臼被齐国所杀,越国的残余势力遭到齐国吞并清洗,得知这个消息后,季逢与季遂本以为越人势力实力大减,短时间内已经没有复国的可能了。

    而没有越人的力量,单独依靠吴人,根本没有反抗楚国的实力。

    故而当时他们俩得知越王臼身死,还遗憾无比,暂停了所有的行动。

    但是,吕氏兄弟归来,又让季逢与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结果,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吕氏兄弟又要远走海外,眼看希望再次落空,这怎让季遂心中不惊呢!

    见季遂被惊呆了,吕瑕轻轻点了点头:“楚王率军前来,十几万楚军坐镇江东,人人震恐,无人敢有丝毫异动,此时在下兄弟二人继续留在江东也无济于事。是故,与其在此无所事事,还不如前往海外练兵,以图他日东山再起。”

    说到这,吕瑕郑重的道:“在下此来见将军,是有三事向将军说明,其一,我兄弟二人绝不会放弃复国的机会,故,一旦楚国有事,将军可前往上次找到大王的岛屿,我兄弟二人就在那里。

    其二,我兄弟已经决定远走海外,而且还是带着全族迁移,所以在下打算将我们家族留在吴城的财富全都送给将军与公子,东西不多,也就四百金,府邸一处,良田万亩,以及负责耕地的农人两百户。”

    说着,吕瑕见季遂脸上露出一缕贪婪,心中冷笑一下,拱手行礼道:“将军,这最后一件事,在下希望离开吴城之前再见公子玉一面,希望将军能不吝相助。”

    季遂闻言,迟疑的看着吕瑕,沉吟许久,终究舍不得吕瑕送来的重礼,慎重的点头道:“可以,但是现在楚王就在吴城,肯定会召见公子玉的,所以···”

    季遂一脸肃然的盯着吕瑕的双眼道:“这次不准打脸!”

    吕瑕笑道:“请将军放心,在下分得清轻重的。”

    ···

    因越王无强与公子玉身份超然,为了避免各国惊怒,为了避免越人恐慌,故而楚国虽然灭亡的越国,但是依然给予了他们极高的礼遇,越王无强死了,被以王礼下葬,期尚未成年的公子公主,依然被楚国优待,衣食无忧。

    公子玉被俘,楚国也并未虐待于他,他被囚禁在自己的府邸中,妻妾子女聚在,侍奉的奴婢俱全。

    此时,公子玉府邸后院的一座小亭中,公子玉见吕瑕出现在自己面前,而其他监视的楚人远远在一旁监视,顿时撸起袖子,紧握拳头,大怒道:“这次就你一个人来,你以为你兄弟不在,就凭你一个人,寡人会打不过你?”

    吕瑕怜悯的看着公子玉,微微摇了摇头:“不,在下这次来时为了跟公子告别的。”

    “告别?”公子玉一怔。

    吕瑕点了点头道:“今日楚王率八万楚军抵达吴城,楚人势大,为了以防万一,防止被人出卖,我兄弟只好远走海外。”

    公子玉闻言,不屑的嘲笑:“一群只会东躲西藏的跳梁小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