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楚怀王-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大功,寡人心中十分佩服。如今寡人既然到了越地,而文种的墓地就在会稽城外,自然要派人去祭祀一翻,以表寡人仰慕之情。

    而且,寡人要告诉所有的楚人,无论他是否在楚国,无论他是否在为楚国效力,只要他的所作所为对楚国有利,那么他就可以受到我楚国的嘉奖。”

    唐昧一怔,想起楚国流落在外的那些他国大臣,顿时明悟,然后拱手拜道:“大王英明。”

    不久后。

    熊槐看着面前的文雀笑道:“贤卿方才一片肺腑之言,寡人如今想来,之前寡人遇刺之后,一怒之下大索江东,的确有些冲动了。但是,如今越地百姓畏楚如虎,百姓不信,大臣不附,寡人悔之晚矣。

    寡人尝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现在,寡人打算向全国通缉吕氏兄弟,将遇刺案结案,不知越国百姓能否安稳下来,重新信任寡人吗?”

    文雀看着楚王沉默许久,心中略有感动。

    他本以为就凭他这个越国遗民,当众触怒楚王,让楚王一时间下不了台。就凭这,楚王即便不收拾他,也会冷遇他,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才过了多长时间,楚王就把他找来当面认错,并向他询问国事。

    由此可见,楚王灭越,并非侥幸,越王在安抚人心上,跟楚王差的太远。

    想着,文雀心中略一思虑,便拱手道:“亡羊补牢,自然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是,臣以为,仅仅将遇刺案结案这还不够。而要定人心,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公开祭祀越国先君,国之大事,在祭在戎,只要大王能祭祀越国先君,认同越人,那么越人之心必能稍稍安定。”

    “善!言之有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祭祀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这他自然是知道的,他同样也知道,文雀也一定会这么说。

    但是,如果直截了当的告诉文雀他想怎么做,远不如让文雀自己说出来,更让文雀有成就感,更能拉近君臣的关系。

    此时,文雀见楚王点头,心中一动,再拱手道:“大王,臣以为现在的情况,仅仅只是祭祀越国先君虽然重要,但是其功效却并不显著。

    如今江东已经进行了春耕,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江东土地所有者,已经被大王处死,或者被大王流放。现在越地百姓真正忧虑的地方,正是田里的稻米,是全部被大王收回,还是继续交给他们耕种,还有税赋多寡的问题。

    故,臣以为,此刻想要让民心快速归附,还需布告江东,免除今年以及明年江东百姓的田税,并让百姓继续耕种他们所耕种的田地。如此,布告一下,江东必定会随之安定。”

    熊槐一怔,不由高看了他一眼。

    这文雀也看到了这一点,这说明他不是一个苦读书的愤青,而是一个有才华的正直之士。能看到问题就不一般,还能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人,就是贤才。

    想着,熊槐笑着点头道:“不错,贤卿所言甚善,此事寡人准了。”

    文雀闻言,心中再次一惊。

    楚王果然非比寻常。

    半年前,楚王已经下诏免了全国一年的赋税,现在,他一提议再免税一年,结果楚王立即就准了。

    要知道,不久前,天下还在说楚国粮仓将尽,不得以向燕国求援,甚至主动与秦国讲和。

    但是,现在,他一提免税,楚王立即答应。

    这就是说明,楚王之前所为,并不是真的针对越国遗民,而是遭到刺杀的震怒。

    况且,自己文氏一脉没有受到牵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没有被灭门,仅仅只是被流放。

    而楚王对他的两个建议全都听从,这正是对他的认可啊!

    想到这,文雀心中的不满顿时消散,而后,那阵淡淡的感动顿时浓郁起来。

    此时,熊槐见文雀眼神中的疏远之意渐渐消失,转而露出阵阵亲近之意,立即乘胜追击道:“贤卿,寡人听说当年越国亡国,越王勾践与王后前去吴国服侍勾践,全靠文大夫在国中处理国事,其后,越王勾践能兴越灭吴,文大夫功莫大焉。

    今寡人来到会稽,意欲一瞻先贤,拜祭一二,还请贤卿其许寡人。”

    文雀闻言,差点感动的流泪。

    楚王来江东之后,只拜祭过太伯与季子两人,接下来还要拜祭越国先王。而无论是太伯,还是越国先王,都是一国之君。哪怕是季子,也有让国之大德,算半个君王。

    而他先祖文种,却是从楚入越的越国大夫,地位低下,能得楚王亲自祭祀,这实在是莫大的荣耀。

    文雀正想答应下来,此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人名,接着沉吟许久,想起楚王刚刚的信任,不由摇头道:“大王,复兴越国,灭亡吴国,先祖虽有尺寸之功,但在大王面前,依然不敢据功。

    若是大王想要收复越人之心,还请大王不要祭祀先祖,而是祭祀另一个大贤。因为他才是兴越灭吴,且功在千秋的大贤。而且越地百姓至今依旧感怀他的恩泽,这是先祖万万不敢比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胜天

    熊槐一怔,皱了皱眉,兴越灭吴的功劳,越国群臣之中,难道还有谁比文种功劳更大的吗?

    想着,迟疑的看着文雀:“难道贤卿说的是范蠡?”

    文雀摇了摇头,立即解释道:“大王,范蠡之功虽大,但先祖也不必范蠡差,臣说的是那个范蠡一师礼相待的文子。”

    “文子!大贤计然?”熊槐一怔,计然这个大贤,他自然是知道的,昔日计然声明在外,楚国先王平王还特意请其前往郢都讲学,后来计然游历江东,被范蠡举荐给越王勾践,被任命为大夫。

    不过,熊槐同样也知道,计然淡泊名利,并早就看出勾践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故而并没有太过亲近越王勾践。所以,他在越国的地位,并没有文种范蠡高,计然只是平常大夫,而文种二人却是越国地位最高的五大夫之二,而且,文种常年主持越国国政,地位相当于令尹。

    不过,计然所著的《文子》一书,乃是道家经典,为世人所颂,被后人尊为文子。

    在这一点上,文种范蠡都远远比不上他。

    但兴越灭吴的功劳嘛···

    此时,文雀看出来楚王的疑惑,拱手解释道:“大王有所不知,当年越国被吴国所败,越王退守会稽之时,兵不满五千,人不过数万,地不足百里,形势危若累卵。而且,这些情况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会稽之地,乃是确确实实的恶水之地,即便当年大禹治水,也不曾解决会稽水患。

    当时的情况,会稽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钱塘江,江海交错汇集,浪高水急,日夜不停。浩瀚无垠的大海,早晚潮涨潮落,巨浪滔天,声响胜过雷霆。这本不算什么,但令人揪心的是,海水顺着江道涌入内地,然后漫过河床,散布于会稽各处。

    从大禹之时起,会稽周围百里,都是沼泽遍布,且水流浑浊而咸卤,百姓早晚饮用这些卤水,身体浮肿,疾病缠身。而且,在卤水之中种植稻米,产量低下,百姓朝不保夕,根本就没有余力壮大越国,更别说攻打强大的吴国了。

    正是因为当时越国所在的会稽是如此的恶劣,所以当时的吴王夫差才没有听从伍员的建议灭亡越国,其后,更是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

    熊槐闻言不禁点了点头,原来越国的地方,真是如此的恶劣。早年他曾在各种古书上时常看到会稽之地是如何恶劣,连擅长治水的大禹也搞不定,最后死在会稽,葬在会稽山上,以镇水患。

    结果,这依然没用,于是,会稽堪称恶水典范。

    但他一路走来,却并没有发现会稽有多恶劣,相反,一路南下,却见平原一望无际,地上全都种满了稻米,宛如一片沃野的模样。

    原本他还以为会稽偏远,古人或许根本没到过会稽一看究竟,只是以讹传讹,说会稽如何如何。

    现在听文雀这么一说,却是古人没有说错,会稽之地就是恶水,现在之所以沃野千里,竟是人定胜天。

    想着,熊槐惊呀的道:“文卿,难道会稽之地这长达数千的水患,就是文子解决吗?”

    文雀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当年越王勾践为吴国所败,意图雪耻,但却对会稽的恶劣环境感到忧虑,于是特意向文子求教。当时文子的建议就是筑塘堵水。”

    “堵水?”熊槐一怔,瞬间想起大禹父子治水的典故来,更是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堵不如疏。

    “不错,正是堵水。”文雀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股浓郁的崇拜,然后解释道:“会稽的水患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海水顺着钱塘江倒灌内地,导致会稽周围的水全都是咸的。但是,会稽之地本身的水却不是咸的,无论是天上下的雨水,还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甚至是钱塘江本身的水,全是甘甜可口的淡水,只是被海水所污罢了。

    文子正是注意到这一点,于是建议越王勾践大量修筑石塘,一面截留淡水,一面阻止海水污染内地的淡水。越王勾践听从了文子的建议,率先在会稽山下修筑石塘,以绪淡拒咸。结果,这一条石塘大获成功,石塘之内的水土很快就在淡水的冲和下变得正常,可以种植稻米。

    而且,石塘修城之后,百姓不仅可以石塘之内的获得足够的淡水饮用,还有大量的淡水用来浇灌稻米。五年后,原本产量不足一石半的稻田,迅速增长到五石一亩,越国由此大富。不仅有了壮大的底蕴,更有了与吴国一战的底气。

    当越王勾践从吴国归来,见到这一幕后,大赞文子之功,更加坚定了修筑石塘的决心。

    于是,终越王勾践一世,一直都在大力修建石塘,直到用吴国俘虏修建了沿海石塘,整个会稽这才变成沃野之地。”

    说完,文雀感慨了一阵,然后才拱手道:“故,臣以为,越地之内,最应该祭祀的,除了大禹以外,恐怕就是文子了。尤其是平定会稽水患的文子,深受百姓感激。大王若是拜祭拜祭文子,表彰文子的功绩,想来越地百姓也一定会感同身受,引以为荣的。”

    “善哉!善哉!”熊槐眼中露出一股赞叹,大赞道:“文子之功,功在千秋啊。不过,文子固然应该祭祀,而文大夫在越王不在国中之时,依然抚慰百姓群臣,稳定国家,直到越王从吴国归来。这等功业,寡人也仰慕非常,值得前去祭祀一翻。”

    文雀闻言,知道这是楚王拉拢文氏的手段。当然,文氏与楚国的特殊关系,他这次没有拒绝,而是直接拜道:“承蒙大王不弃,臣感激肺腑。”

    熊槐笑着点了点头。

    ···

    当日楚王关于抓捕吕氏兄弟的诏书开始从会稽城向各处传递。

    跟楚国君臣所预料的一样,楚王只是通缉吕氏兄弟的消息一经传出,没过两天越地的贵族便渐渐恢复正常。

    而那些虽然没有遭到波及,但是受贵族影响极深的普通百姓,也随着安定下来。

    接着,楚王要祭祀大禹的消息传出,顿时在越地引发轰动。

    虽然百姓依然还对楚人将信将疑,但是,得到楚王要大祭祖先大禹后,所有人,无论是贵人还是庶人,全都充满着期待。


………………………………

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举再行

    七日后。

    因为大禹神人一般的身份,这次熊槐足足在会稽的宫殿中斋戒了七天,然后才带着群臣以及军队前去城外的会稽山祭祀大禹。

    这一天的早上,熊槐与群臣会面之后,便准备带着群臣前去会稽山,还没有离开宫城,就听到城中传来一片嘈杂之声。

    等熊槐王车离开宫城后,透过车窗,看到道路两旁全是人,不由微微一愣。接着,熊槐微微挑起车帘,见道路两旁全是越人装扮,正在行礼的百姓,不由感慨万千。

    八日前,他来会稽之时,路上没看到一个百姓。结果,现在百姓一听他要祭祀大禹,百姓就全都出来了。

    不得不说,这祭祀活动果然是定人心的大善之举,也难怪世人都说,国之大事在祭在戎。

    军事自然不用多说,祭祀一事最重要的就是礼,而礼又延伸出行为规范以及准则,准则衍生法律,而法律正是治国的根本。

    不仅如此!

    此时熊槐将车帘放下,脸上露出一阵笑意。

    人有三大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同样,由人组成的国家,也有三件根本大事:过去,现在,未来。

    而祭祀活动,所象征的正是一个国家的过去,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历史。

    历史越长的国家,过去越悠久的国家,其凝聚力也就很强。

    曾经的波澜壮阔,过去的爱恨情仇,历史上曲曲折折,都很容易激起向望之情。

    当知道过去祖先受辱时,感同身受,恨不能提三尺利剑为祖先扫荡不平。当知道祖先报仇雪恨时,同样心中心生快意酣畅淋漓,当知道祖先让他国之君来朝时,心中骄傲之情顿生。

    如此种种,过去才是凝聚人心的先天因素,不言而喻,不说而明。

    人是国家的基石,历史同样也是国家的基石,历史越悠久,则国家基石越重,根基越深。

    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则是国家最容易崩塌的时候,稍稍出现一点波折,很容易就会国灭家完。

    而国家建立的越长,则越不容易遭到突发意外而衰亡。

    而一个国家历史上最绚丽的篇章,过去最亮丽的闪光点,无疑就是国家的英雄人杰,他们是那个国家所有人的骄傲。

    赞扬他,会让国家所有人自豪,贬低他,则会让所有人愤怒。

    对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而言,它已经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他唯一还有的,那就是过去。

    未来虚无缥缈,现在迷茫不解,唯有过去,才是实实在在。

    祭祀他过去的英雄,无疑最能激发他们的共鸣,最能让他们聊以**,得到他们的认可。

    所以说,祭祀活动,是凝聚人心的不二法宝。

    就像现在这样,虽然越人对楚人感到很怀疑,对楚人也很畏惧,但是,一听楚王要祭祀越人的祖先神人一般的存在大禹,即便心中对楚王有着种种不满,但他们还是从家中走了出来,出来观礼,出来一探究竟。

    马车缓缓而行,王车在军队的护送下,很快就出了会稽城,直奔会稽山而去。

    路上,熊槐透过车窗,见路上两旁的百姓络绎不绝,不由感到奇怪。

    会稽城没这么多百姓吧?怎么城外也有这么多的百姓。

    想着,熊槐冲车外侍奉的人轻轻唤了一声:“请刺史令来见寡人。”

    “唯。”

    不久,熊槐看着刚刚上车的陈轸问道:“刺史令,周围的越人百姓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

    陈轸笑着应道:“大王有所不知,在大王斋戒的这七日,周围的越人一听大王要祭祀大禹,便从四面八方赶来会稽山,想要一观祭祀盛况。

    如不是司马见势不妙,提前封锁了会稽城的城门,不准外地的百姓进城,恐怕会稽早就人满为患了。”

    “呃!”熊槐轻笑了一声,然后喜道:“好好好,看来大事成矣。”

    ······

    会稽山上。

    熊槐为了表达自己对大禹的尊敬,特以两太牢祭祀大禹,待最后的祈福仪式也完成后,熊槐转身看着后方的群臣,清了清喉咙,大声道:“寡人来会稽也快十日了,这些天,寡人一直都在听说,越地的百姓心中怀疑,寡人这次巡狩江东,是来迁移越地百姓的,甚至还有人说,寡人率军前来是为了奴役越地百姓,乃至是为了屠杀百姓。

    这种骇人听闻的荒谬的谣言,寡人不知道是谁传出的,但是,即便寡人比桀纣之君还要残暴,也干不出这种屠人国这种丧尽天良的恶举。”

    顿了顿,熊槐继续道:“那么就有人要问了,既然寡人不是为了这些而来,那是为什么来江东的呢?

    现在,寡人告诉尔等,寡人这次来江东,主要的目的又两个,其一是仰慕大禹的功业,前来会稽山祭祀大禹的,现在,这个目的完成了。”

    说着,熊槐看了看人群中的越地贵族,然后继续道:“这第二个目的,乃是江东新附,群臣百姓不知寡人之德,故而寡人来此,是为寡人的仁德散步于江东,让江东的百姓也沐浴在寡人的仁德之下。”

    “···”越地勋贵诧异的看着楚王。

    楚王来江东一月有余,楚王的仁德他们还没有感受到,但是楚王的威严与残暴,他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

    不久前,越地勋贵被楚王灭了一半,吓得他们连大门都不敢出,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做人!

    若不是楚王宣布刺杀案结案,若不是楚王说是要祭祀大禹,恐怕现在他们还在家中呆着,不敢出门溜达。

    难道这就是楚王的仁德?或者说,这就是楚王对越人的仁德?

    此时,熊槐见越地勋贵没有半点反应,知道他们还在怀疑。

    于是,接着道:“或许你们就要问了,寡人来江东这么长时间,寡人的仁德是什么?现在,寡人就可以当着大禹的面,当着天地神灵的面告诉你们,寡人这次来江东,为了能让江东的父老兄弟也能沐浴在寡人的仁德之下,将会做两件事。”

    说着,熊槐笑了笑,然后加高了声音大声道:“其一,为了能将以德治国的风范扩散到越国各地,寡君现在下诏,江东二十六县,每县县尹务必在一月之内推举道德、仁孝各一人,寡人为推荐以德治国,号召百姓行道德,必不吝赏赐。

    其二···”

    顿了顿,熊槐看着越地贵族并没有多大激动,于是,用更大声的道:“为了能表达寡人对越地百姓不偏不倚之心,为了能将越地贤人为国效力,为了不让野有遗贤,寡人决定每县必须在两月之内举贤良一人。同时,所有江东的有爵位的贵族,都必须要举荐一人。

    两个月后,寡人将在会稽城中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酌情予以官职。卿、大夫、郡守、县尹,只要才堪配备,寡人必不吝官职。

    就跟上次寡人在郢都所做的一样。”


………………………………

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

    熊槐话音一落,会稽山上的越人贵族顿时一片哗然,很快人群中的议论声便直接传到了熊槐的耳中。

    “天啊,若是大王真的能让人参加考核任职,这真是仁德。”

    “不错,真是如此,大王算是对越人一视同仁了。”

    “只是,大王真的会放心任用越人吗?”

    “或许会吧!”

    “可能有阴谋。”

    “不错,其中有诈。”

    ···

    熊槐耳中的嗡嗡声响了一阵之后,直到附近的声音落下,这才再次开口道:“寡人知道,现在有些人还没有彻底相信寡人,心中依然还有疑虑。但是,寡人明白一个道理,谣言不仅止于智者,更止于行动。

    两个月后,等会稽城的考核结果出来,大家便会明白寡人的心意。”

    说着,熊槐目光看向唐昧道:“司马!”

    “臣在。”唐昧立即从群臣中走出应道。

    “贤卿久在江东,熟知江东之事,且身为我楚国司马,江东诸臣以卿为首,江东各地举贤一事,就交给贤卿了。”

    “臣必不负大王所托。”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越国先王,以勾践最为贤德,虽有衰败之祸,然能立志复强,终灭强吴,一时得志,仍能结交邻国,交友四方。寡人以为,越国先王,功莫过于越王勾践者,是以,寡人来越,不可不祭拜一翻。

    传诏,明日寡人将前往越王勾践的陵寝拜祭。”

    群臣闻言,尤其是越地的贵族一听,顿时露出激动之色。

    大禹地位虽高,但是毕竟不是越国的先王,楚王祭祀大禹,虽让越地百姓感到激动,但却也不能说明什么。

    越王勾践则不然,这可是确确实实的越国先王,而且正是在越王勾践手中,越国得以称霸天下。

    现在楚王祭祀越王勾践,的确能说明楚王对越人的亲善之意。

    顿了顿后,群臣齐道:“大王英明。”

    次日。

    熊槐率领群臣来到勾践的陵寝,以太牢祭之。

    祭祀结束后,熊槐再次来到群臣之前:“寡人听说,上古之时,会稽水患严重,圣贤大禹也不曾解决会稽的水患,但是,两百年前,越王勾践迁都会稽之后,大修堤塘,蓄淡阻咸,前后二十余年,会稽周围水患基本解除,百姓免除水患之苦,此功大焉,足以千古流传,寡人慕之。

    然而寡人还听说,提出这项建议的人,乃是大贤文子。下令修塘,越王之功固然大焉,然文子建议之功,亦是功在千秋。是故,寡人仰慕文子的智慧以及恩德,决定明日前往钱塘江之畔祭祀文子,以表彰文子的功业。”

    越地群臣闻言,纷纷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