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楚怀王-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环渊婉拒后,熊槐自嘲笑道:“是寡人贪婪了。”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县许行

    环渊归楚的事情虽然在楚国的道家学派中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但是环渊仅仅只是被楚王封为太子傅,加上环渊一心默写典籍,此事并没有在朝廷中掀起大的波澜。

    而关于面粉计划,由令尹景鲤局中调度,陈轸负责情报,斗由具体施行,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六月份开始,楚国各地的麦米收购价格开始上涨,并且迅速超过了粟米的价格。

    七月份麦米价格比粟米贵了一半。

    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国传开,并且广为人知,连带的各国的麦米价格也开始上涨。

    八月初,麦米的身价已经达到粟米的一倍。

    面对这一反常现象,顿时引起了各国的警惕。

    原本在麦米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各国在搞不清楚国用意的情况下,同样只能加强管控,各地关卡限制麦米离境。

    等到八月份,各国全都认为楚国疯了。

    即便如此,各国还是纷纷派出探子,前去楚国一探究竟。

    楚国要这么多麦米究竟是要干什么,舂制面粉?

    这话说出去就是侮辱智商,单是魏国送给楚国的麦米,就够楚国的百姓舂制十年有余,更别提其他的了。

    于是各国前往楚国的路上顿时充满了行人,不是去经商的,就是去访问旅游的。

    楚国淮南庸县。

    一群人看着即将收获的粟米,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中一人笑道:“先生,看来今年又是一场丰收啊。”

    人群中的老农模样的许行赞同的点点头,脸上全是满意之色。

    自从滕国灭亡后,滕国的许多百姓全都沦为亡国之人,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番后,便从滕国人变成了宋国人。

    许行名声在外,宋军很识相的没有骚扰这伙人,甚至宋王还打算请许行出山相助,但是被许行拒绝了。

    许行虽然对滕文公并不怎么认可,但有感滕文公的收留之恩,不愿意做宋王的臣民,便带着自己的门人弟子离开了宋国。

    原本,许行一群人打算西去秦国。

    因为如今天下的各国,虽然都重视农业的生产,但是采用农家的学说的,也只有秦国了。

    秦国的耕战系统,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农家的思想,而农家的先贤尸子曾经是商鞅的门客,后来更是成为了商鞅的老师,因此商鞅在设计秦法时,采纳了许多农家观点。

    所以许行认为如今的天下,如果有那个国家能接受自己的主张,那么一定就是秦国了。

    就在许行绕道楚国,打算经水路前往秦国的路上,得到楚国将在淮南免税送田的消息。

    许多并不想成为秦国百姓的人,比如说陈相兄弟俩这一对原本楚国的儒家子弟,就对秦国充满着恶感。

    得到这一消息,便劝说许行先留在淮南观望一下,毕竟自己这一群人大多数都是楚国人,既然楚国的不仅给田还免税,何必千里迢迢的赶去秦国种田呢!

    于是,一行人便来到了淮南,然后被安置在庸县。

    在从田里回去的路上,一人突然道:“先生,等我们种的这些粟米收获以后,我们接下来应该种什么?”

    众人闻言全都面带期待之色,等着许行答复。

    许行问道:“你们对麦米怎么看?”

    陈相答道:“很难吃,很难种。”

    陈幸补充道:“不过面粉倒是不错。”

    “不错,粟米好吃并且容易种植,天下的人全都喜爱吃粟米,所以天下间粟米的价格最贵。但是现在一斤麦米价值两斤粟米,你们认为这是何故?”

    一个追随者张口就道:“那是因为楚王疯了。”

    陈相驳斥道:“楚王疯了,难道楚国的群臣全都疯了吗?”

    顿了顿,陈相对许行道:“先生,此事非学生所能知,不过据学生所知,如今楚国各地的麦米价格已经固定在六十四钱,整个楚国都是这个价格,已经快赶上饥年时期上等粟米的价格了。”

    陈幸再次补充道:“而且现在整个楚国的粮价也统一起来了,由楚国设立在各地的粮店进行控制,很显然,麦米这里面有问题。”

    许行点头道:“同一种米同一种售价,这才是正道,我离开楚国多年,不想楚王变化真大。”

    陈相感慨道:“以前听说屈原在楚国进行变法,不想没多久屈原被驱逐了,本以为楚国又回到以前那个楚国了,但是没想到,楚王终究还是变了。”

    宋景道:“楚王虽然变了,但是楚国的税赋还是这么重,现在免税还好,一旦过了免税时间,我等还是要承受沉重的负担。”

    陈相感叹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如今这天下,哪个国家的税赋不重呢,秦国的税赋比楚国还要重,三晋齐燕比秦楚两国稍轻,滕公虽然是仁君,但是滕国的税收,还是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十一税。”

    听到陈相提及滕国,众人闻言一阵沉默。

    许行见状开口道:“既然如今的麦米这么贵了,那么我们冬天就种麦米吧。”

    陈相闻言迟疑道:“先生,现在麦米很贵是没错,但是现在百姓手中已经麦米了,麦米的价格才被楚国拉到现在这个价位。现在麦米的价格,实在是太假,因为大家手中都没有麦米。楚国现在收购麦米的价格即便再涨十倍,依然还是收不到麦米,这就是楚国不花一分钱,就将麦米的价格抬高了十倍。”

    “学生担心楚国会出尔反尔,等我们大量种植麦米后,来年麦米丰收,然后楚国大幅降低麦米的收购价格,到那时,恐怕我们所种植的麦米自己不吃,然后又卖不出去,烂在手里,只会白白耽搁了一个冬天的时间。”

    “是啊是啊,先生,相说的不错,今年粟米丰收,而且还不用交税,我们这次能余下很多粟米,粟米都吃不完,更何况难吃的麦米,种植麦米实在是有一些危险。”

    许行的众多门人纷纷议论道。

    大家都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大半年,然后这些幸苦却是毫无意义。

    许行不以为然道:“楚国乃是大国,楚王自即位以来虽然多次推卸责任,但是楚王也不是这等残暴的昏君。你们所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明年麦米丰收,那么麦米的价格肯定会下降的,至于降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楚王的心有多黑了。”

    “若是明年麦米的价格真的跌倒去年不足二十钱的价位,那么我们就把这些麦米喂狗吧。”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

    郢都楚宫。

    宫殿中,陈轸正在向楚王汇报各地种植麦米的情况。

    听着听着,熊槐的脸就黑了。

    一旁的景鲤和斗由脸色也很不好看。

    麦米的种植情况很不好,麦米的价格虽然都上去了,但是百姓压根就相信楚王会用这么高的价格收购只能用来救急以及喂牲畜的麦米。

    即便是面粉的名气已经传便天下,但是百姓依然不信,因为面粉只有贵人才能吃得起,普通人基本上都吃不上,但是天下贵人才多少,最多的还是普通人。

    普通百姓会吃面粉?

    因此面对楚王的宣传引导,大多数人全都是将信将疑,为了以防万一,也勉强重了一些。

    多则十几亩,少则五六亩。

    楚国上下不知道的是,百姓即便是种了麦米,种植的方式,大都和粟米的种植方式差不多,马马虎虎过得去。

    只是麦米能与号称“只有枯死的竹子,没有干死的粟米”的抗旱专家粟米相比吗,这样子种出来的麦米,其产量可想而知。

    陈轸见楚王的脸已经臭了,忙道:“大王,我们楚国这里还是有一个好消息的。”

    “臣得到消息,在淮南的一个县的百姓在粟米收获以后,种植了大量的麦米,种植量,只比粟米少三四成,超过粟米的一半了。”

    熊槐担心这是陈轸在安慰自己,不由得怀疑的看着他道:“果真如此?”

    陈轸点头道:“大王,千真万确,臣不敢欺骗大王。”

    熊槐顿时松了口气,暗地里自我安慰道:“看来寡人的人品还是有人相信的吗!并不是所有的楚国百姓都认为自己的楚王会欺骗他们。”

    “只・・・”陈轸看到楚王脸色变好,立即把接下来的话全都咽了下去。

    熊槐笑道:“贤卿所说的是哪一个县,出现这种情况,其县令必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贤士。”

    陈轸张了张嘴,半响才道:“回大王,是庸县。”

    “庸县?”熊槐怀疑的看着陈轸道:“寡人记得这庸县是庄辛用了安置淮北的贫民的吧!”

    得知是庸县的一瞬间,熊槐怀疑庄辛或者庸县的县令把自己用来支持移民的粮食给吞了,要不然那些遗民怎么会大规模种植麦米呢!

    连自己本国的老百姓都不相信自己这个楚王,更何况是刚刚成为楚国百姓的齐国人,这不合常理。

    见陈轸点点头。

    熊槐语气平静道:“寡人记得庄辛曾向寡人回报,已经妥善安置庸县的移民,每家每户都分了田,而且还支持了相当一部分口粮,有这么一回事吗?”

    陈轸再次点点头。

    熊槐问道:“既然百姓有足够的口粮,为何还是种植如此多的麦米,可是其中另有隐情,卿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陈轸一听楚王怀疑其中有黑幕,开口替庄辛辩解道:“大王,据臣所知,庸县的遗民基本上全都发放了足额的粮食,之所以大规模种植麦米,是因为・・・是因为听说麦米价格很高。”

    许行回到楚国的消息,陈轸自然知道,但是陈轸更知道当年许行跑到滕国,可是引起楚王大怒的,滕国因为许行和孟子的缘故,投向了齐国的怀抱。

    陈轸担心楚王脑袋一热,就把许行给砍了或者把许行给逼走了,这对楚国来说,是一大损失。

    一旁知道详情的景鲤,听到陈轸的话,沉默以对。

    “麦米价格很高?”熊槐不信,呵呵笑道:“麦米的价格自然是很高,但是也要百姓相信才行。”

    熊槐看着陈轸道:“卿又何必吞吞吐吐,寡人要听真正的原因,为何百姓会相信呢。”

    陈轸呢喃了一会儿,叹气道:“大王,滕国灭亡后,许行听说楚国在淮南赠送耕种田地,边带着近百门人弟子到了庸县,而且粟米收获以后,带着门人种起麦米,庸县的百姓听说圣人也在种麦米以后,便纷纷种上麦米。”

    “・・・・・・”

    还以为自己的人品还没有破败到举国都不信的程度・・・

    结果却是因为许行的缘故,这是还没有许行的号召力高么・・・

    熊槐一听说这事与许行有关,胸膛顿时莫名起伏。

    陈轸一见楚王好像要生气,立即劝道:“大王息怒,大王・・・”

    熊槐一只手制止陈轸,一只手摸着自己的胸口,暗道,这是被前任影响了么・・・

    顿了顿,熊槐笑道:“好,好一个许行,这是一回到楚国就给寡人送上了一份大礼,当记一大功。”

    说着,熊槐再次皱起眉头道:“虽然庸县种植了大量麦米,但是楚国有这么多的县,区区一个庸县,实在是杯水车薪,太少了。”

    “太府尹。”熊槐看着一旁的斗由道:“如果我们在将麦米的收购价格提升数成,不知是否可行。”

    斗由还没有说话,景鲤率先反对道:“此事不可行。”

    见楚国看过来,景鲤解释道:“大王,如今的麦米价格已经很高了,之所以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百姓不相信的缘故。”

    “如果百姓不信,哪怕我们再将麦米的价格提高十倍,百姓还是不相信,依然不会种植麦米。”

    “况且粮食不比其他,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对于国家来说,最忌讳的就是粮价大涨大跌,一旦如此,恐怕会造成百姓迟疑恐慌,这对楚国不利。”

    斗由亦反对道:“大王,麦米的价格涨到粟米价格的一倍,这已经是我们楚国的极限了。”

    “先前大王准备的十几万金,如今收购各国的麦米已经花出去了不少,即使出售面粉赚了不少,但是远远不够本钱所用。楚国的封君们都是自己舂制面粉使用,而三晋则是抵制面粉,哪怕三晋的贵人偷偷摸摸的食用,但也还是太少。唯一欢迎面粉的齐国,却禁止面粉入境。”

    “如果明年麦米成熟之时,价格从六十四钱慢慢跌回三十钱,那么我楚国把今年的税收搭进去,还是有余力的。若是麦米涨到百钱或者八十钱以上,大王,请恕臣无能,只能一口气将麦米跌回三十钱。”

    熊槐闻言长叹一口气,虽然这种情况与麦米的价格高低没有关系,但是自己就是觉得是自己缺钱・・・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财

    景鲤听到楚王的叹气声,开口道:“大王,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麦米价格是多少,关键是百姓不信。依臣之见,何不等明年新麦成熟时,将麦米的收购价格设为四十钱・・・”

    斗由闻言大怒道:“令尹说的好,四十钱,百姓是相信了,但是钱从哪里来?现在各地太府仓库的钱都是大王借的,我太府没钱,难道剩下的那些钱,全都交给令尹解决吗?”

    景鲤闻言一滞。

    熊槐默然,现在收购麦米的钱,已经把楚国所有的家当全都投进去了,接下来的好几年,自己这个楚王数着指头过日子,实在是缺钱。

    那么如何树立百姓的信心呢?

    熊槐想了想道:“太府尹,现在太府里的钱应该全都还在吧!”

    斗由点头道:“回大王,正是,如今新麦刚刚种下,无论是之前的钱,还是各地收回来的税,全都没有动用。”

    熊槐点头道:“好,太府尹,你去安排一些人冒充其他国家的大商人,然后运送几批麦米到楚国,然后以六十四钱的价格全部收下。”

    “然后,太子不是正式拜师了吗!明天,寡人宴请郢都所有的官员勋贵,寡人要召开面粉宴,各种面制食物随大家吃,离开时还可以打包带回家,想带多少就带多少,只要自己能拿得起。”

    “还有,寡人的新宫殿要建起来,不仅要建,还要建的又高又大,但是要尽量少花钱,只要三年内不倒,那就算功劳。”

    说着,熊槐叹道:“可惜现在还没有纸的影子,不然寡人就能糊出三座宫殿!”

    然后,熊槐涨红了脸,高声道:“总之,寡人要告诉所有的百姓,寡人不缺钱,楚国也不缺钱,连外国的商人都不欺骗,难道还会欺骗本国的百姓吗?”

    “・・・”

    景鲤三人顿时哑然,用谎言告诉楚国的百姓楚王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这似乎有效果吧・・・

    只要谎言不被拆穿!

    三人对视一眼,而后全都拜倒:“大王英明・・・”

    “哈哈哈。”熊槐大笑。

    这时,一名侍者急忙从殿后走进来,来到李秋身侧轻声耳语。

    李秋听闻后,立即欣喜的走过来道:“大王,王后传讯,秦美人要生了。”

    熊槐闻言一呆。

    景鲤三人闻言贺道:“为大王贺!”

    熊槐清醒过来,露出大喜之色。

    接着什么也不说,摆了摆手,让三人离去,然后便笑呵呵的往后宫而去。

    数个时辰后,在紧张期待担忧等等复杂的心情下,秦美人为熊槐生下一个儿子。

    然后,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

    熊槐顿时觉得自己好没有学问。

    不久,满脸喜色的熊槐接见了太子傅环渊。

    “先生,寡人刚刚得子,打算为他取一个名字,却有些担心取的名字不好,先生博学多才,所以寡人特意请先生来赐教,请先生指点一二。”

    环渊笑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不知大王打算为公子取一个什么名字。”

    为公子起名,这也只有楚王才有权利,况且楚王又不是第一次为自己公子起名了,无论楚王起一个什么名字,环渊都打算说好。

    听到环渊询问,熊槐不好意思道:“寡人现在欣喜万分,思绪已乱,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

    “・・・”

    熊槐见环渊僵在那里,开口询问道:“先生,请问起名有什么规则以及避讳吗?”

    环渊缓了缓心神,开口道:“大王,自古以来起名的方法,无非是五种:信,义,象,假,类。”

    “信是指用出身时身体的胎记命名,义是指用出身时出现的祥瑞命名,象是指用于幼儿身体部位的形似之物命名,假是指用万物命名,类则是起一个和父亲类似的名字。大王任取一条为公子起名便可。”

    熊槐又问道:“先生,可有需要避讳的地方?”

    环渊摇头道:“大王,公子乃是大王的第四子,并非储君嫡长子,无需避讳什么?那怕是贱名,也代表大王对公子的关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熊槐一听长子需要避讳,立即问道:“请先生赐教,如果是长子需要避讳什么?”

    环渊疑惑的看了一眼楚王,然后开口道:“大王,因为储君是将来继承王位的人,一旦储君即位,那么就需要国人避讳国君的名字。”

    “所以为储君起名,首先就要避免用国家的名字,以免引起纠纷。然后避免使用官职的名字,避免将来废弃官职造成官员混乱。然后避免使用名山大川命名,免得百姓混乱无意冒犯国君。还要避免牲畜的名字,免得祭祀的时候冒犯鬼神。最后,不能用器币命名。凡是总总,都是为了群臣百姓方便。”

    熊槐点点头,现在这个儿子,看着心里才顺畅,应该起一个好一点的名字。

    但是叫什么好呢?

    熊槐脑袋里一片混乱。

    就在这时,陈轸急匆匆的从外面走快步了过来。

    熊槐一见陈轸急促的样子,心中纳闷道:“难道麦米的计划又出现了波折?”

    一想到麦米,熊槐就想到自己穷的厉害。

    一想到穷,一个名字脱口而出:“旺财。”

    “好名字。”环渊说出口后,才努力的想这个名字好在哪里?

    环渊知道现在楚王欠了一屁股债没还,于是斟酌着开口道:“大王欣喜之余不忘国事,时刻牵挂着楚国的命运和前途。旺财一名,这正是公子降生时的祥瑞相对应,即是对公子的期盼,也是对楚国的期待,这・・・这个名字好。”

    “额・・・”熊槐看来环渊一眼,接着道:“嗯,这个名字不错,贱名好养活,寡人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长大就行。”

    此时陈轸急匆匆走进来道:“大王,北方急报,十天前燕赵正式出兵讨伐中山国。”

    熊槐闻言一怔,喃喃道:“阴了几个月的天,终于下雨了。”

    几个月前,三晋楚国会盟期间,秦国借给燕国的粮食,在燕赵边境被一把火稍微灰烬。

    随后赵王与燕王会盟,共同把这个锅甩在中山国身上。

    但是因为燕国严重缺粮,百废待兴,加上正处在农忙之时,两国要求中山王给一个说法,赔偿燕赵两国的损失,并且交出凶手。

    对此中山王坚决不认。

    终于,燕国的收获收获之后,燕赵同时出兵中山。

    大战爆发,虽然中山国有所准备,但是面对燕赵两国强攻,依然节节败退。
………………………………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

    群臣到达之后,熊槐感叹道:“北方发生战事,我楚国地处南方,寡人想捞点好处,问题是鞭长莫及啊。”

    陈轸道:“大王,燕赵虽远,但是这件事情对我们楚国的影响很大,而且弊远大于利。”

    熊槐点点头,对楚国来说,现在最好就是保持现状,楚国与其他各国结盟,然后孤立秦齐两国。

    这种和平共处的情况维持几年,那么,熊槐有信心将楚国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与三晋齐国这四个国家不同,楚国内部有的是地,根本用不着花大力气去抢其他各国的土地。

    可惜,和平总是短暂的,仅仅维持了几个月,战争就理所当然的爆发了。

    陈轸接着道:“赵国这一动,就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山国,如此一来必然会对各国封锁秦国的事情放松警惕。”

    “此战无论结果如何,秦国都有数种选择,支持燕赵攻打中山,趁机与燕赵交好,或者也可趁大战之时,趁机攻打赵国蔺地,在河水的东面打开一个通往东方的缺口。或者也有可能会出兵韩国,逼迫韩国倒向秦国。”

    熊槐正色道:“也就是说,秦国很有可能会乘机打破寡人的封锁链。”

    陈轸点了点头。

    “众卿,若是秦国伐赵韩,我们楚国应该如何应对。”

    昭雎答道:“大王三晋是我们楚国封锁秦国的关键,现在我们还不能失去赵国,若是秦国伐赵,那我们联合韩魏共同救援赵国。同样,对于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