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朝世兵-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初章 天命

    千古兴亡一道舂,烛照祸福临西东。

    万里飞血江山事,天机算尽在梦中。

    公元316年,刘曜攻破长安,生擒晋愍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此后中华大地开始了漫长的分裂与割据。

    五胡十六国政权生而覆灭,唯独东晋偏安于东南一隅,虽有前秦苻坚的一统北方和南部世族的肆意扰乱,仍旧不能断其国运。北方的诸部各族也因各种原因,没能踏过长江天堑。

    当南方世族豪家争相竞权,逼得东晋王朝覆灭的同时,代国拓跋氏趁前秦覆灭而再度崛起,整北方晦乱于一时,将五部鲜卑与乌桓匈奴等众收服,编成六镇,抵御北方柔然入侵,从此由混乱的十六国演变成了南北朝。

    南朝经历宋齐梁陈,而北朝则经历了三魏、北齐、北周、后梁之流。双方内耗外征,兼并不断。

    公元550年,东魏丞相高欢病逝,其自高澄也持命不长。高欢三子高洋,得簒帝位,改国号为齐。

    公元557年,宇文氏也正式接受西魏禅让,国号大周。经过一系列战争兼并,于577年吞并齐,一统北方。

    而大周有一个后辈,其父跟随宇文泰起义关西,被赐姓普六茹氏,这个后辈小字那罗延(意思是金刚不坏),汉名单字一坚。

    此子继承其父辈,为北周上柱国,后因郑昉等人奸谋,竟阴差阳错令其代掌朝政,百官统于左丞相。不但总览大政,后还着手将军权及官员任命权握在手中。并先后参与策划歼灭北齐、镇突厥战争,直至接受大冢宰、加冕王鎏。

    公元581年,年仅九岁的周静帝禅让于普六茹坚,随后普六茹氏改回汉姓杨氏,史称隋文帝杨坚。

    杨坚与众人议论,最后得杨素等人支持,先北破已然攻灭柔然的突厥诸部,随后再南下灭陈。威加海内,北却突厥,被尊称为“天可汗”后一统全国。功加四海,威抚天下,因国号“随”有流去的意思,遂该“随”为“隋”。

    但是由于杨坚并未改变分封王国制,意图以家族安稳天下,导致数子竞权。其中一个儿子杨广,更是打破太子沉寂隐忍之策,将其害死后逼宫杨坚,并亲手结束了一个强盛而短暂的王朝,最后身死于宇文氏手中,后人因其在位功绩,评为:炀帝。

    隋朝历史短暂,对普通人而言甚至不如隋末唐初的乱世相争来的津津乐道,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短暂的时代,却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似乎潜移默化,但是却众说纷纭的事情。其中隐晦,让人们对于胡汉之事、天下王业议论纷纷,久争不下。

    这个事情始末的起源,当要追溯到汉代制度。

    汉代灭亡,似乎如同史家之言,因风化严重,朝堂腐朽而渐渐不得民心,以致天下覆亡。

    事实如果如此简单,恐怕天下兴衰更迭似乎也就那么回事。但要深究其中,则令其灭亡的原因却在三件事上。

    第一件门阀士族,第二件买奴蓄隶,第三件洛阳书院。

    门阀士族早在夏商就已经成型,不过家族更迭兴衰,已经不知其缘起缘灭。

    而奴隶制度,却在两汉仍旧存在。

    如果说上两个条件是沉淀,那最后一个原因便是导…火…索,其中原委,则要慢慢道来。

    汉武帝以来,天下平钱均输,世家大族无论巨贾富豪,高门大姓,悉数充平均势,全国养马,与强橫的匈奴决一死战。周以来强盛世家悉数破产,少部分世家精锐,分家持精,埋藏金银。

    平定匈奴以后,全国人口减半,天下人纷纷逃避狭政,或隐匿深山,或流亡海外。唯有埋藏金银瓜的世家,还隐忍不断期待东山再起。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现代人称之为穿越者,实则仅仅是照搬照抄黄帝旧事,意图恢复公天下,大道之行。他发明的东西,也不过是西周时期的古法古刑。

    政法新出,山东世族相橫,纷纷反对政策,不再向王朝提供人才。而外各族单于,因为身份名位被降,内部士卒叛变,纷纷举兵造反,沿途劫掠边境。

    而世族趁此机会东山再起,不仅资助刘姓王侯攻占天下,亦是将有名之将嫁娶个七七八八。从此以后,王朝无力抵抗世家买口吞田的行为,山东世族进入了强盛期。

    东汉末年,桓帝痛恨世族垄断人才耕战,不断挤压家国生存权力。遂发起党锢之祸,意图扼杀世家。

    其原因在于国家需求赋税供养边境及天下之用,起初尚且足以给养,不久战争频仍,边境聚兵甚众,赋税收取由田亩改加人丁,天下人人不分男女都有田地,但是每人所需缴纳贡赋颇多,导致世家但有买卖奴隶者,人悉数充之为奴隶,以求偏安一隅。

    汉代奴隶不同于商周,其可以保留自由之身,不过需要纳入主人户口名下,平时赋税皆由主人代缴,而自己一户只需要参加主人组织的大型工程即可。

    由始天下卖身者越多而赋税收敛越少。

    而桓帝万万没想到,党锢之祸带来的,则仅仅是世家大族的决绝之心,一夜之间,上书求死之人多达数百,有在朝为官却不能同党人死者,也纷纷上表请死。

    灵帝时,世家作为更甚,不仅断绝与朝堂的联系,还拒绝朝堂任命的地方官员,使灵帝不得不重新察举地方孝廉,讨好世家。为解决朝堂人手不足及势力不足的问题,亲于洛阳开设四学院,朝堂官员任命都在学院选拔。但依然不能得到山东世家认同,只能任命在朝堂之内的三辅之地。

    灵帝执政期间,战争频仍,与世家的对抗也半推半就。还未等对峙有所结果,灵帝撒手人寰,而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也仅仅成了给董卓做铺垫的棋子。

    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三国,从汉灵帝死的那一刻,便开始了向世家把持的彻底倾斜。起初世家与诸侯都只是镇守各地,不敢轻举妄动,直到董卓被逼退,火烧洛阳以后,天下方才大乱。

    直至三国鼎立,人口从强盛时期的七千万跌落三千万。而山东豪奢竟然藏匿人口近千万,自成一脉洞天,隐藏有如土皇帝。后世则渐渐分出显世家与隐世家。北周北齐乃至隋唐出名的五姓七望,便是显世家中的头等世家。

    曹操…死后,曹丕为做皇帝,竟不假思索答应世家豪奢的九品中正制,从此以后,整个时代彻底进入黑暗之中。

    司马懿为令儿孙做皇帝,亲手剪除曹魏羽翼,大开奢靡之风,到了西晋武帝时候,竟然不知百姓已然没有黍米,何来肉粥一说。

    西晋家国赋税繁重而士大夫在朝为官都是世家子弟,长此以往,不仅拖累整个社会发展,还令上层社会沉浸于靡靡之音不能自拔。

    当时社会,重视清谈,人们追逐的都是身子柔弱,面白须净的小生,但凡长相峻秀似女子的,都是国朝世家追捧的对象。国朝寒门豪门分立,下品人士根本无从登上历史舞台,加之人无从以耕读传家,人口兵丁悉数掌握在不同权人手中,从而渐渐达成了从内部灭亡的条件。

    公元291年,贾后与外戚争权,分封八王纷纷起兵,意图问鼎,北方鲜卑五部和南匈奴贵族趁机起兵,各自称王,建立国家。

    直到西晋末年,王衍被石勒推杀之时,才在临死前承认:我们虽然不如古人,但是如果不崇尚奢靡之风和清辩之为,也能稳固朝纲,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

    然而事与愿违?五胡十六国,纷繁复杂,自汉、代至前、后赵,从前秦到北魏,都是少数民族的君王,汉人甚至不能为外族营兵与世兵,甚至东晋初年,天下有识之士似乎纷纷南迁,谋求生存。北方似乎也已经全部都沦陷在了外族人的手中,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似乎都伴随着冉魏的杀胡令明起明灭。

    但从北魏开始至于北周灭北齐,天下君主虽然仍是少数民族,但是其君王都追认黄帝炎帝为其正统家族传承,九十九鲜卑姓全部汉化,甚至促使北魏亡国的六镇之乱,就是因为反对全面汉化而成的结果。这其中的因果,恐怕并非南迁之人的所作所为能形成的局面和结果。

    当手握千万百姓的北方大族默默忍受着各族肆虐的时候,也不得不扪心自问他们在东汉末年做过的事情,是否真的符合整个时代的要求?

    当南朝陈庆之北伐洛阳,接受萧齐任命,扶植残魏政权,回归江东后。庆之与左右言曰:“我本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胡儿奴语,等我到了洛阳才明白,原来真正的衣冠一直都在北方。我们奈何要轻视他们?”

    而当北方世族渐渐同化五胡世族以后,天下不论内外男女,都渐渐归化于汉部统治。似乎隋朝的诞生,也仿佛仅仅顺应了历史的时代潮流而已。

    西魏八柱国及北周六柱国与东魏世家及雇佣制。翻开北周北齐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内部的斗争。

    北周宇文护为晋公,杀上柱国赵贵,逼独孤信自尽。

    这个事件看似是八柱国内部矛盾,并且作为每个开国皇帝的独特手段,内部倾轧似乎都是一种情怀。

    然而从长远上来看,最大的受益人确是汉家李氏,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家族。

    而北齐则逊于北周,世家大族分割地界自成州郡,导致北齐兵大多为雇佣兵,几乎多数来自于世家自佣兵及北方故代国、柔然、契丹等部士兵。

    直到齐国末年,才制定出重新划分州郡及兵役制度的政策,但也随着被北周灭国而灰飞烟灭。

    最后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表明,北周西魏军府尚无雄兵阔将,到了隋朝初年却纷纷涌现,至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甚至足以发动百万众征伐高句丽,前后耗费钱财足以抵得上近百年的动乱糜费。

    但是这一切,如果没有这个半路穿越的年轻人,这段历史中的隐晦永远都不能为人所知……
………………………………

第一章 穿越

    清风吹野,漫山高歌。

    就在那古老的大地上,矗立着高耸入云的椿树。老人们用那已经不知劳作多久,且已经不知何为细嫩的双手,抚摸过那沧迭的古树皮。

    先祖彭氏八百年,自比椿树永生,前后千年仍不能比失其青葱一命。

    人们都说这颗古树象征着整个民族,枝繁叶茂,一代一代永恒流传,虽然它时有枯败,也有叶黄,有时虫草满树,有时十年不曾发花。

    但是它一直矗立在这里,树下的人们背叛也好,忠诚也罢。染血也可,披彩也成,都不能影响它一丝一毫,他的一切树枝都被砍断过,也有人曾经浇水豢养它,但唯独他的树根树桩悍然不动,不论谁都不曾击垮它。

    不论它体内有多少蛀虫,不论啄木鸟们如何清理它的身体,他依旧风雨无阻的挺在那里,因为每个时代总会有一片叶子,是它终身的守护!

    公元547年,西魏东益州(陕西略阳县)一个偏僻的荒野山村,有一对孩童在官道旁嬉戏玩耍。

    路旁已经分不清界限,只是粗略地为人所插标,告知这里是官家的道,偶尔有行人穿过这里,但却无人从盛夏的知了叫声旁缓缓走过。

    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彪骑兵,为首的那人身披赤红,威武跋扈,就在两个孩子的眼巴前奔了过去……

    两个撅着屁股舞刀弄枪的孩童,仿佛忘了夏日炎炎,只是呆呆地看着,忘了时光……

    其中一个大另一个足足六岁,然而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一丁点的嫌隙和代沟。似乎也因为同村的童子都不愿意和他们玩耍,因为他们在一起整天除了读书就是习武,每天清晨都要奔跑在莽苍露水之中,在幽密山林里,畅谈心中的浊言晦语。

    大一点儿的叫徐平,是当地大户子孙,家里颇有钱财。接受着儒家私塾先生的熏陶及教诲,整天待在家里,不曾外出过,每日见着四角方墙,暗自摇头叹息。如果不是偶然认识这只小狗,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过斗米末吏。

    而那个小一点的姓赵,小字跣狗,也就是那只小狗;因为自幼喜欢蹬世家的墙边偷听先生教书,被僮仆打了几次都不能威却他求学的心。

    此时也正值他的叔祖和长兄战死在沙场的噩耗之中,徐家的宗长把他叫到私塾,亲自问了几个问题。他不仅对答如流,还引申了很多典故,很多都是上古王者虞舜的典故。

    徐家宗主惊奇地顾言左右:“这个孩子难不成是天生大才,居然能知道这么多常人都不知道的道理?”

    遂把他就在徐家的私塾,并赠予他家铜钱十贯,粮米三十石,以安慰其失亲之痛。但是他安静学习了不久,就开始躁动不安,很难静下来完成先生留下的任务,不仅与徐平交好玩乐,每日逃学不课,还整天跑出去偷骑家马。

    宗主又亲自跑过来问他为何不肯好好学习,他却说道:“大丈夫为人一世,应该行走四方,效法大禹治水,治理天下之洪流乱世。如此安乐,蜗居于偏远之隅能成就什么大事?”

    如果这个事情放在现代社会,会被父母同族哂笑而过,并不会在意这种小孩子的想法。也会有人嘲讽这种似乎虚无缥缈的思想,甚至见怪不怪,打开手机,无论哪部小说还是中国通俗史中,都是那些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胜天的神言鬼语。

    这种志向言论,见怪不怪!

    然而这个年代虽然消息闭塞,交通不利,但每个世家不惑之年的人都清楚,这些帝王少而聪慧的言论只不过是一种攻势,一种宣扬。然而在他的面前却硬生生插入了一段帝王崛起的片段。偶然的瞬间,却不得不相信,或者说惊异一个不足三尺的孩童的惊为天人之言。

    这个孩童是谁?他本名叫石豫,是个现代的青年,穿越之前也不过是个刚刚毕业,躲在家里泛读历史,迷茫当下的青年。

    他与人唯一的不同就只有别人接受西方的文化,并且每天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时,潜心学习中华文化,并在十八岁那年读通了《鬼谷子》,这还是他的启蒙书。

    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二十五史,尚书、连山归藏、周易、竹书纪年一口气读了个通透。以至于后来除了隶书金文,他都能毫无障碍地通读下来。

    当他二十三岁、彻底走出校门的那年,所有青春似乎都跟随着那些嬉皮笑脸和无所事事浪费了个精光。仰望着大千世界的繁华与潮起潮落,他只能躲在已经发霉的廉价出租屋里偷偷地哭泣。

    这个社会没有他立足的地方,至少是当下。当一个有志向的青年人,不得不屈服于一个人才遍地、战场满野的世界上,似乎得到的也就是只有绝望?

    并非他能力不足,恰恰相反,他的能力超过了同龄人,甚至中年人的能力。嫉妒,是西方世界描述的七宗罪之一,也是我民族谦虚谨慎的引子、原因,自然也是他郁郁不得志的萌芽。

    或许也并非他刻意张扬,却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那股强大,令人觉得恶心或者……畏惧?也许是在那个不足五十平米却有着二十人办公的办公室里那个打了两个小时任务电话,却麾天彻地的如同领袖的气势,彻底惹怒了人们,让他们开始反感他的厌恶于平庸的心理?

    穿越的前一天,石豫捧起五胡十六国史的那一刻,脑海中出现了一段莫名的对话。

    “到底是五胡乱华,还是五胡入华?”

    那一夜的前半夜都是满脑子的失眠,他似乎踹了很久的被子,流了很多的冷汗。他记不清究竟挣扎了多久,也不记得是否得到了那梦中最美的那些幻觉。

    只是和梦中的那个人对话了很久,但是似乎是发烧,或者混浊不清的胡言乱语,亦或是对于平庸和困兽犹斗的不甘。到后半夜,他再也没能挣扎,直到他的梦坠入七彩长河……

    在那里,他看到无数的人形飘来飘去,有的在享受着,有人在惶恐着,更有甚者,拼命地打量四周,识图冲出这片无边无际但却一眼望到尽头的七彩海洋。

    他也在疑惑,似乎是那些人性的拥挤和高大身影的霸道,也可能是有人溺水一般,他被不知名状的人死命往下拽,就连身边的那些忽隐忽现的人性也好像在拼命在压榨他的生存空间。在那沉入水底的一刹那,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但是下了水以后,所有莫名的压力似乎全都消失了,只有茫茫无尽的海底世界,那种死寂感,似乎只有见过判官或者沉迷梦境的人才能感受到,一丁点的生气都没有。

    而这些都已经不是重点,因为他此刻正在用尽全力憋住自己的呼吸,等他气力用尽的那一刹那,似乎是谁打开了水底的木塞,他就像是从瀑布的顶点掉下去一般,一瞬间就如同梦里掉下悬崖,还没到底就茫然整开了眼睛。

    “哇……哇……”

    一声声清脆的奶哭声,其实就是他吓傻的哭声。

    如果这就是投胎的过程,那也就太过于玄幻了,似乎已经超过了历史的范畴了,但是他就是这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他清楚的看到婆子趁他妈别过脸去的时候,狠狠地抽了他好几下,直到他这个二十三岁的健壮灵魂彻底融入这个只有半个胳膊长短的婴儿体内,他才逐渐意识到恐惧和痛苦。

    清脆的哭声,伴随着家徒四壁和布满老茧的农人手掌与族人的泪水,延续着时间与喜悦。当那些高大的身影接过接过这个皮肤细嫩的小生命,似乎那个男人的眼睛都伴随着时间,停在了那一刻。石豫为人一世没当过一回爹,却当了两次儿子,但他也能感受到作为父亲的那种不明所以的激动。

    他不敢回想,甚至他希望那个世界的“他”还活着,家中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全部的生活期望都埋在他的身上,那种炙热的只为他而奋斗的眼神很可怕,也让人深深不舍。

    哪个时代活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的人轻轻松松,生下来,就让所有人羡慕他有一个好爹,而有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就是为了下一代继续卖苦大力而存在。

    他的父母也不容易,有的时候苦了累了想想儿子,就能挺直腰板。听说自己的骄傲得到了斐然的成绩,甚至比他自己得到几千万都觉得兴奋,这种感情,在一儿一女的这种制度下尤为突出,甚至超过英雄母亲的奢望。

    哭泣,不舍的哭泣,悔恨的泪水,但是他来到了这个时代,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无论如何,回不去了。

    一岁不到便能直立行走的他,似乎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前世就喜欢背着手踱步的他,在家门口背着手像是小大人一般模样,也受到了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里那些三老贵族的关注。并且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闲言乐语。

    唯一的难处就在于已经接受了现代汉语体系,就不能理解那个年代的话语和一定的文字。有的时候甚至不得不从骂人话学起,人家的幼儿都是二岁有余就学会了牙牙学语,而他却憋屈的在自家菜地写简体字。父母一度怀疑生了个智障,亦或是哑巴。

    直到石豫也就是赵跣狗六岁那年,他还揪着已经齐肩的头发,不停纠结着口音问题和文字的叙述,甚至他一度想承认自己是个穿越而来的人。

    但是经过他无数次的扒墙偷听和就地画字,他还是学会了这个年代四音八韵中广韵的语调,汉中人的语言,在那个年代似乎都不太重要甚至有可能和官话大相径庭。

    直到接触了徐家徐平,才对这个世界,或者说这个时代,有了第一步的了解。

    以他成人的性格,似乎不用经历懵懂便已经明白,但他还是深深地震惊了。第一件就是几百万胡人杂居甚至已经完全汉化的事实,就在这个小小的乡村,看不见任何一个外族的装饰品亦或是胡人的装饰,哪怕他的家乡因为安顿作乱的六镇民占了整个乡村的十分之三。

    其次便是他父亲从军归来时候的沧桑和愚笨,他甚至偷听到父母谈话时,从门缝里看到说到他父亲的十长时,甚至红着脸,眼睛左斜。

    他父亲和军府给事官说:“俺老婆要生了。”那军府文吏只是看了他一眼,写了一张来回二十日的令笺,再写上给粮十日,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声:“滚”。

    不过他家作为西魏第一代世兵,有可能会是北周以前最后一家世兵,也许会创造不一样的奇迹,亦或是……

    东益州地处汉中,倒也清净,在这三国鼎立,东魏西魏因为正统地位及财帛不断征伐,甚至因为洛阳争来争去,攻伐不断的时代里,已经很是安逸。最激烈的时候,双方国境线尘土飞扬,看不见相互来往。

    而因为六镇之乱,西魏大冢宰宇文泰不得不征调汉族人为世兵及募兵的来源。由此,本来不曾参与军事的汉族人,忽然就成了凌驾在很多西魏贵族以上的存在。

    就在官道旁的徐平和赵跣狗望着百骑飞尘和尘土飞扬中显眼的红色披风,轻轻地感叹着什么。

    赵跣狗放下手中的兵器,用才七岁就已经满是老茧的双手擦了擦流淌汗水的小脸,对徐平说道:“如果他日我能成为皇帝,必以你为大冢宰!”
………………………………

第二章 农耕

    农耕,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