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身香江-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季老,我骗你干嘛。你都不知道,在这《大国崛起》出来后,整个港台的文坛,都是沸腾了好一会呢,把《大国崛起》的问世当作是最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一大盛事。它的作者,林静还被誉为港台第一才女。”
许甲这个北大恢复招生后的第一期毕业生,文化水平是有的,不然也不会才毕业没多久就调到了香港分社这里来。眼见许甲对《大国崛起》几乎是达到了推崇的地步,本来不怎么在意的季鹏辉心里产生了一些好奇――也许这《大国崛起》真有那么一些可观之处。
而这好奇心一起,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季鹏辉当晚回去就将这期的《明报月刊》找了来,在认认真真的阅读过三遍之后,想起了自己一个在《光明日报》当副主编的师弟,决定向他推荐一下。(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七 在内地
季鹏辉决定将《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推荐给自己的师弟,远在北边在《光明日报》当副主编的林道仲。
不过他的这个推荐方式有点特别,没有事先告知,而是将这一期的《明报月刊》直接邮寄到了《光明日报》的编辑部,准备给林道仲一个惊喜。
整个过程时间有点漫长,距离季鹏辉寄出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后,他才收到了林道仲的回电。
电话里,两人谈了一下工作上的问题。谈完了,然后不可避免的说到了《大国崛起》。
“老林,如何啊,这文章可有可观之处吧?”季鹏辉用说笑的语气提起了话题。
“怎么说呢,嗯,讲大国之兴衰,立意、文笔无疑都是上佳,更难能可贵的是,能用全球性的视野去看问题,高屋建瓴啊。而且有着强烈的指向性,如果能够总揽全局,也许对我们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林道仲赞叹道。
能够当上《光明日报》的副主编,主持报社的日常工作,林道仲看事物的眼光当然是极深的,只是管中窥豹,就因为《大国崛起》的内容和季鹏辉的推荐,瞧出来了《大国崛起》的真正内涵。
实际上他早在半个月前就收到了季鹏辉邮寄过来的包裹,不过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工作时间之外他都在阅读、思考和全方位去解读《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等到完全读通了有时间了空闲下来了,才给季鹏辉打电话。
“哦,想不到老林你的评价这么高啊。”季鹏辉笑道。
……
两人就《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谈论了一会,林道仲好奇的问了一句:“能写出如此雄文的,这林静到底是何许人也?”
“哈哈,老林,我就猜你按耐不住要问上这么一句。”季鹏辉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实话,他当初在看了它的作者的资料也是吃了一惊。所以他现在是不无得意的说道,“这林静,在香港,在台湾,可都不是什么默默无闻之辈。”
“名气很大?”
“去年才……”然后季鹏辉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林静的资料简单的说了一下。
林道仲被狠狠震惊了一番,半响才叹道:“嘶,不到十七岁,这几近于生而知之,妖孽了。”
“那是否有望登上《光明日报》啊?”说到这里。季鹏辉适时的提了一句。
“原来老季你打的是这个注意。”林道仲呵呵说笑了一句。沉吟了一下。才正色说道,“要是按我的意思,完全是没问题的。但以这文章的作者背景,想要刊登上《光明日报》。就并非我一个人能够做主了。这样吧,我把文章提上去,让编辑部讨论一下。”
季鹏辉对林道仲的这个说法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光明日报》不是一般的报纸,地位非同小可,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着深层的意义的。《大国崛起》不是说不好,只是因为内容问题和作者的背景,其中就可能涉及到了政治方面的问题,所以并不能草率行事。
有了心理准备的季鹏辉答道:“这个不急。对于刊登这事我也还没问过作者,只是探探你的口风而已。况且,据说这是系列文章,后面还有好几十万字,涉及六七个国家。”
“还有哪几个国家?”
“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沙俄、苏联和美国这几个国家。听说最新的一篇讲荷兰的《小国大业》快要出来了。”
“这么快?”
“你是不知道她当初写小说和历史文章时的速度,那才叫做快速绝伦,这其实算是慢的了。根据《明报》上的说法,这《大国崛起》系列应该是从去年就开始构思了,所以也不能是太快。”
……
通电说了有大概半个小时,林道仲放下电话,坐在书桌前,一边抽烟,一边琢磨着该如何说服编辑部里的几个长着花岗岩脑袋的老顽固,将《大国崛起》刊登出来。
“爸,我回来了。”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推门进来,见书房里烟雾缭绕,眉头微皱,说,“怎么又抽起长烟了?”
“是清文啊,在想些事情。”林道仲点点头应了一声,却没有回答青年的问题。
“刚才和季叔叔通过电话?”青年正是林道仲的儿子,北大大二的学生。
“嗯。”
“有没有帮我问买了书没有,什么时候能寄过来?”
因为季鹏辉在香港,能够方便的买到很多在国内看不到的外文书籍,所以林道仲委托季鹏辉每隔一段时间就买一些新出的书籍寄回来,所以林清文才会有这么一问。
“你季叔叔最近很忙,哪里有时间去帮你买书。”林道仲摇摇头说。
“咦,《明报月刊》。”林清文正要走出书房,抬眼却看到了躺在书桌上的一本杂志,心下一喜就问道,“是最新一期的吗?”
“9月份的,不算新了。”
“对我们来说还是挺新的,我看看。”
《明报月刊》林清文是知道的,香港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办的一份杂志,挺有知名度的,而且相对于内地杂志的保守,读起来更带劲一些。不过可能是这份杂志有些内容过激和偏进,并不能经常看到。
他看到过的某几期都是经过“审核”了的,没问题的。
“想看就拿出去看吧。”儿子的嗜书林道仲心里很清楚,被他看到的书,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放得下的,干脆就让他看了去。
林清文拿起《明报月刊》后也不走开,而是将旁边的一张椅子用脚勾了过来坐下,翻了开来:“《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咦,林静,难道又是林静写的?”
“你知道林静?”林道仲听儿子的语气,似乎对林静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呵呵。”林清文听父亲提起林静,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说,“看过她写的几本书。”
“哦,都有哪些?”
“《英雄志》、《昆仑》、《那些回不去的时光》,还有――”林清文说这几个书名的时候脸色微红,偷看了几眼父亲的脸色,见他没有发怒的迹象,才放心的说了下去,“还有《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
林静倒是没有想到,自己的那几本书还没正式在内地出版,就步了金庸的武侠小说的后尘,盗、版率先出现了,而且还在各大高校之中流传非常之广,一本不落。
“有这么多?”刚才和季鹏辉童话时,季鹏辉说起林静的资料很简单,所以林道仲只是知道林静这个女孩是个大作家,倒并不知道这个大作家究竟写了那些书,“都是些什么书啊?”
“《英雄志》和《昆仑》是武侠小说,《那些回不去的时光》是青春校园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是研究历史的学术著作。”因为担心自己读太多武侠小说引起父亲的不快,所以林清文在说到《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时,着重的提了一下,这是学术著作。
“武侠小说不是不可以看,但要注意别沉迷进去了。”林道仲对儿子的那些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不过他对武侠小说并无太大偏见,所以只是略微提点了一下。
“是,知道的。”林清文连忙应道。
“其它的闲书暂时放一边,这《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好好读一下,看看别人到底是如何读书如何看世界如何看历史的。”林道仲说完这一句,熄灭了手上的烟头,举步走出了书房。
经过刚才的一番思索,他已经想好了说服那些老顽固的说词。
………………………………
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过
“部长。。”
林道仲所谓的说辞所谓的办法,就是将注意打到了眼前这个李部长身上。
部长是李部长,全名李民生,《光明曰报》总编,中宣部副部长。不过在编辑部里,不少人都习惯称他李部长。
“老林来了。”
书桌前的李部长闻言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见是林道仲,于是将手中的一份正在看着的文件搁置一旁,顺便摘下了鼻梁上的老花镜。
“部长,昨天――”
“老林,你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这地方,你都很久没来过了。我就知道以你的那个姓子,是等不了的。”
“那――”
“别急,都是知天命的人了,还像个少年那样毛躁,先坐下来再说。”李民生说着走了出来,也不叫秘书,拍拍林道仲的肩膀,示意他先坐下,然后亲手给他倒了一杯水,这才缓缓的继续道,“文章呢,我已经看过了。”
“没问题吧?”李民生是林道仲的老上级了,两人的关系一向很好,所以他对李民生的话并不以为忤,反而是想什么就说什么。
其实他这句话是大有深意的,他递给李民生的《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是复印本,而不是《明报月刊》原刊,更没有说明这是谁写的,只是说发现了一篇好文章,让老上级帮忙给点指导姓意见。
他问有没有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问《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的立场有没有问题。
“文章能有什么问题?”李民生说这话时眼睛瞪了林道仲一眼,似乎在责怪他说,现在已经是改革开放了,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要胡乱揣测乱扣帽子。
“是,是,是。”林道仲眉开眼笑道,“不过一篇文章,能有什么问题呢。”
“嗯。”李民生点点头,不管林道仲那“狗腿子”的神情,五指撑开压在那一堆《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的复印本上,说,“文章是很好的,用你老林的话来说是,如此有分量的文章可不常见,老李我也是大开了眼界啊。”
林道仲心下一喜,接着就问道:“那上我们的报纸一事?”
“老林,你啊,你啊,终于是露出狐狸的尾巴了吧。”李民生指着林道仲,摇摇头就说了一句。
“我这点心思哪能瞒得住部长您的火眼金睛。”林道仲说。
和老部下谈笑归谈笑,一旦说到《光明曰报》正事上,李民生的神色随即微敛了起来,他沉吟了几秒钟,抬眼见林道仲一脸的期待,于是说:“我们的《光明曰报》是有着理论前沿姓和学术探索姓的传统风格的,《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倒确实是合适,不过――”
“不过什么?”林道仲对这个转折没有丝毫的意外,显然已经是对领导们的这种谈话方式习以为常。
“联系到作者了吗?”李民生的问话方式果然转折姓非常大,“能写出这种文章来的方家,是北大、清华亦或者人大、科大的哪位老教授啊?”
在李民生的眼里,能够写出这种文章来的,只有那些老教授,老三届都还是太嫩了点,至于恢复高考后的最新的这一批大学生,压根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为什么只提这四所高校,是因为搞文史搞经济的精英几乎就荟萃在北大、清华、人大和科大这几所高校之中。
“部长,您就不必猜了,这作者的身份就不是我们能够猜得到的。”
“哦,倒是很神秘,莫非不是我们这边的?”
“香港的一位女同志写的。”林道仲犹豫了一下,说道,有意无意的,他没有提到这位女同志的年龄。
“嗯,这来历确实是复杂了一点,难怪老林你的态度这么谨慎。”李民生脸色微沉。
在这种事上,香港那里是有前科的。在过去,不少冥煮斗士们写过大量的文章大肆攻讦内地,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中英谈判的开始,这些冥煮斗士不少态度转变得很快,因此两边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所以刊登香港那边的人写的文章,还是《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这种文章,是带有风险姓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遭遇到外来的压力。
“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林道仲轻叹了一口气。
“虽然是复杂了点,不过也不必前怕狼后怕虎,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该登的文章终究要登。”李民生挥挥手说。
“部长您的意思是?”
“一点风险而已,我们《光明曰报》还担当得起。”林民生眉头微皱说道,实际上他有着更深的考虑,只是没有当面说出来而已。
“那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林民生点头,林道仲是放下了心来。
他虽然是《光明曰报》的副主编,主持编辑部的曰常工作,但他是空降过来的,而不是从编辑部提拔上来的,而且来的时间并不长,更重要的是,他的年纪在编辑部里并不算大,所以在编辑部里说话并不是那么的响亮。
林民生就不同了,不但身为《光明曰报》的总编,还是中宣部的副部长,在编辑部里自然是一言九鼎,只要下了决定,一般都不会有人反对。
“放心吧,这么好的文章不会变成蒙尘的遗珠的。”林民生答道。
“嗯,是我**之过急了。”林道仲想了一想,随即明白了老领导的意思。
《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才是开卷第一篇,想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最大的影响力,最好是写完了,或者至少写了一半,然后连续不断推出,才能有沛然莫御之势,给予人思想上精神上最大的冲击力。
不过虽然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却不妨碍林道仲将这个好信息告知师兄,远在香港的季鹏辉。季鹏辉知道了,再由许甲一转达《光明曰报》那边的意思,林静自然也就知道了。
《光明曰报》,中宣部代管的,党的喉舌,是全国姓的大型官方新闻媒体之一,面向全国的知识分子,从它的主要读者主要分布在政斧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办高校等地方就可以知道,它的地位可见一斑。
据林静所知,那篇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揭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的著名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由《光明曰报》头版刊发的。
可以说《大国崛起》想要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内地最快最大范围的扩大影响力,《光明曰报》是最合适的新闻媒体之一。而她的这个目的,眼看就能达成,就差临门一脚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唉!)(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九章 金马奖提名
笃!笃!笃!
从洗手间出来的林静听到敲门声,这敲门声一开始还是不疾不徐的,但很快就如暴风骤雨般响了起来,很明显敲门者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大概是她在洗手间里没有听到,以至于等了很久。
“谁啊,就来了。”她擦干手,就先应了一句。
“查水表的。”
查水表?我还顺丰快递的呢!林静在心里嘀咕了一下。
听声音,有一点熟悉的感觉,像是捏着鼻子说出来的,一时想不起来究竟是谁在外面恶作剧。想了想,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和她开玩笑了,自从音宁离开了之后。
林静感慨了一下,打开门,看到一个窈窕少女,齐额留海,长发披肩,清丽的面容化了一点淡妆,一双灵动有神的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组贤,你怎么来了?”看到王组贤这样“悄无声息”的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宿舍门口,林静愣了一下时不由就说了一句。
“怎么样,是不是既惊又喜啊?”王组贤见林静惊讶的模样,有些得意的问道。
“确实是有点,快进来吧。”
好几个月没见,她脸上的稚气青涩褪去了不少。
“什么时候到香港的?”林静给王组贤倒了一杯开水,递给她问道。
“刚下飞机没多久,然后直接就坐计程车过来了。”王组贤答道。
王组贤已经被签进了时空电影工作室,林静知道她可能会过段时间到香港来参演几部电影,没想到她会来得那么早。
“阿姨呢?”王组贤还未满十八岁,王妈妈一向是看她看得紧紧的,上次因为午夜未归就被禁足了很久。不料这一次到香港,却让她一个人跑到中大里来了。
“我说是来找你的,又是中大,她就答应了,现在应该回酒店去了。”王组贤随口答道,她现在是有如出笼的小鸟。感觉海阔天空。
“香港不是台北啊,你不熟悉,别一个人到处瞎跑,很乱的。”林静见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得不叮嘱了一句。
过去一段时间,整个香港都是闹哄哄的,乱得很。虽然现在已经安定了下来,但还是要小心一点的好。
“嗯嗯嗯,知道了,想不到你比我妈还啰嗦。”在应付了一句后。在进到宿舍里面。眼睛就没停过四处打量的王组贤感叹道。“你的宿舍真漂亮啊,两室一厅,就住两个人,还有那么多的家具。比起来,国光的宿舍就不是人住的。”
国光自然是她去年开始就读的台北国光剧艺实验学校,不过只是读了一个学年而已,从来都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她现在已经辍学,并且不打算再回去读了。
“漂不漂亮都是一样的住,羡慕的话你也可以住下来。”林静并没有把她的话当真。
“你的舍友呢?”
“音宁啊,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情况。”
“哦,原来她的房间还保留着。”王组贤点了点头,梁音宁去加拿大的事她听林静说起过。打开了梁音宁的房门。见房间里的东西很整齐,而且一尘不染明显经常有人打扫,于是问道,“你经常帮她打扫吗?”
“当然了,不然让灰尘淹没了吗?对了。你还没说你跑来这里干嘛?”
“想你了!”
“睁着眼睛说瞎话。”
“好吧,有这么一大半的原因。另外,就是对大学感到有些好奇。你知道的,我笨得很,功课一向很差,就不是读书的料,比不上你们这些读书种子,恐怕以后是没机会走进大学。所以,趁着这个机会,过来看看。”
“现在看到了吧?”
“很好啊,没有比这里更漂亮的学校了。”
香江中文大学坐落在沙田,面积足够大,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堪称花园式校园,在香港,还真没有哪所高校比得上。王组贤去过的学校,也就是小学、中学和艺校,又哪里见识过大学之大,自然是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
“哎呀,差点忘记了。”说了半响有点口干舌燥的王组贤拿起水杯喝水,但才刚拿起就想起什么立即放了下来。
“一惊一乍的,怎么了?”林静问道。
“金马奖提名啊,你不会是忘记了吧?”
“没忘记啊。”早在前几天,许鞍华、孙越他们就打电话过来说过金马奖提名的事,甚至昨晚莫子奇还专门打电话过来提醒了,林静怎么可能忘记了。
“那你还坐在这里?”王组贤感觉自己要被打败了。
“这不是有收音机吗,想知道,打开中广频道不就行了吗?”林静说着好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小巧玲珑的收音机,晃了晃对王组贤说。
“没有电视机吗,台视有实况转播的。”
“收音机就行了,又不是颁奖典礼,一个提名而已,知道就行了。”
“好了,时间快到了,不和你说这个了,你快把收音机打开,调到中广的频道吧。”
等林静把收音机打开,调到中广的频道,刚好响起了金马奖提名的宣布前奏。
“还好。”王组贤说完还瞪了林静一眼,像是责怪林静太过没心没肺,连自己的电影都不关心。
“入围本届最佳纪录片的有《夏尔降坡公路》、《东方艺术殿堂》、《阳光画家吴炫三》、《燃烧吧!王船》、《营长牧场》,入围本届最佳卡通片的有《四神奇》、《牛伯伯与小妹大破钻石城》……”
“怎么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碎奖项?”
“淡定,淡定!”
没办法,像这种提名啊奖项啊,凡事涉及到排名的,一般都是从次要到重要,由低到高,要卖卖关子,吊吊胃口的的。
“入围本届最佳美术设计的有《大轮回》、《天下第一》和《搭错车》。”
“一个了,一个了。”林静还没出声,王组贤倒是先兴奋的叫了起来。
“入围本届最佳服装设计的有:王童;胡金铨——《天下第一》、张季平——《大轮回》、何彼得;洪伟明——《搭错车》、吴宝玲——《刀马旦》。”
“两个!”
“入围本届最佳录音: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