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保卫萝卜1644-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感觉,冥冥之中,亡妻在保佑着他,也正是因为手里的这把断梳才给了他这次和蒙奸拉克申合作的机会。
两人一拍即合,敲定了合伙贩卖蒙古人入京换钱的细节。
拉克申,会挑选部族中的一些人,诓骗到指定的位置,而吴文义则带着他的人,在指定的地点,埋伏抓捕。
拉克什为了保证自己能够不被其他族人发现,线人只确定吴文义一个。
被安然放回去的吴文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同伴,对于和拉克什的事情,他还不至于对其他人说出来。
一方面是之前的承诺,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以后飞黄腾达的保证。
这一次的转变,也是吴文义人生的转折点。
原本浑浑噩噩的未来,此时如同剥开了云雾,看到了光明。
捏紧断梳的吴文义,心里暗暗产生了一种豪情,那种被埋葬了几年的仇恨也潜移默化的浮现出来。
他要把贩卖蒙古人的生意做下去,并且做的很大很大,让那些给于过他痛苦的鞑子,加倍承受他所经历的痛苦。
“吴文义,你没事吧。”吴文义能够安全返回,是好事,在这大漠中淘金,同伴多才有保证。
只是,他们注意到返回的吴文义似乎变了一个人,在气质上,在神态上,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
“咱们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吴文义想了想说道。
“老幺,你是不是病了?”没人意识到吴文义说的什么意思。
“咱们在这抓卖,总不能长久,而且每天还需要担心蒙古人会不会骑马打过来,周围都有好几个咱们这样抓鞑子的队伍都遭了难。”吴文义说道。
“本来这就是铤而走险的事情,银子哪是这么好赚的。”有人叹息道,觉得吴文义说的很对。
“除了鞑子,其他的汉人也会突然冒出来劫货。”
“况且最近鞑子也不好抓了,来草原的人原来越多,僧多粥少,那些鞑子都躲在部落里不敢出来。”
“现在不用了。”吴文义说道,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他又顿了顿。“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手里低价收购鞑子青壮和妇孺,然后转卖给南边的商贾,一来一回赚得差价,又安稳,又省力。”
“有这样的好事?”其他人似乎并不太相信吴文义的说法。
“有。”吴文义确定道。“从那边二十两可以买到一个青壮,然后再转卖出去,整整赚了十两,咱们要做的也就走几步路罢了。”
”在哪里买?”有人问道。
“这就不用你们知道了。”吴文义保持着神秘感,嘿嘿一笑。“反正我能让咱们低价买到鞑子就够了,而且还不用担心失手。”
这些可是吴文义做大的保证。
吴文义说的很自信,给人一种很难不相信的感觉。
“老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有这种好事?”
“去去就知道了。”
第二天夜深的时候,吴文义伙着大家,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蹲守,似乎也用不了很久。
一伙蒙古人便出现了,他们畏首畏尾,这一个月来汉人对于他们的袭击已经给他们产生了阴影。
汉人来抓人了,这样的话,已经可以止小孩子的啼哭。
现在的南部的草原,到处是汉人,大片的草原被侵入的汉人占据,这特么的到底是谁的地盘。
现在蒙古人无论百姓还是勇士,都是不敢落单的,那些汉人阴的很,稍微放松一点防范,足以以各种方式阴死你。
但躲在聚集地里也不是长久之计,水要取的,羊也是要放的,外面还是要浪的。
或者偷偷摸摸的出来,或者找足够多蒙古勇士来保护。
不过这几个和吴文义小队打照面的蒙古人,比较不一样。
他们其中有很多人被绑着押,然后由其他的蒙古人拖拽着朝着约定的地点而来。
这种状况让埋伏的汉人,都感觉很惊奇,不过之前有吴文义事先说明过,倒也有了心理准备。
“能看清么?”
“有多少人?”
“十五个,好像有十个人被绑着的。”他们之间相互交头接耳。
“这就对了。”吴文义向那些蒙古人吹了口哨,后者会意潜了过来。
看起来并没有其他人,第一次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那五个蒙古人是拉克什的家兵,被绑着的十个蒙古人,则是他诓骗来的蒙古族人,至于是不是他本族的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可怜的十个蒙古人,有男有女,也有孩子,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汉人和蒙古人交谈,将他们当做货物一般出售。
同时还有人走到他们的面前,摸摸,揉捏,鉴定他们的身体是不是健康。
在确定之后,完成交易。
总计160两白银,十个人,吴文义和其他人已经有所积累,这些钱还是拿的出手的,直接偿清了款项。
这其中显然不需要吴文义他们付诸暴力,就像出门买菜一样水到渠成罢了。
将这些人带到大同的收购点,一趟下来,直接赚了一百两白银。
第一次的交易还是比较小的,这还只是刚开始。
拉克申也不会满足于只赚几百两就收手,为了银子,为了积累自己的财富,积累到足以和其他的族长攀比,让他们崇拜自己。
拉克什已经丧心病狂了,刚开始只卖自己的族人,后来想想,自己的族人越卖越少的话,根本无法可持续的发展。
琢磨了半天,他觉得可以把主意打到其他部落头上了。
……
远在京城的明政府如今觉得很爽。
虽然缺德了点,虽然破费了一点。
但结果是,巩永固已经拿不出来任何一件边防告急的塘报。
很显然,圣上的旨意很奏效。
在草原上撒了点屎,便有无数的苍蝇围了过去。
蒙古人连自己家门口的事情都搞不定,更别说还有余力去搞大明了。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像个傻子一样
“巩驸马,你说的可是真的?蒙古就再没犯过边?”
范景文和孟兆祥等几个文臣,在听说了蒙古人的事情后,都很好奇。
在散了军政两会后,特意去找巩永固了解情况。
蒙古犯边,这可是从开国以来,就一直让大明头疼的事情。
二百多年了,就从来没有消停过。
隆庆和议之后,是有一段比较长的蜜月期,但那是以开放马市为代价,一些脾气不好的大臣,私底下也觉得挺不爽的。
朝廷以七八倍的市场价格,收购蒙古进献的马匹,怎么看都挺窝囊的。
之前,在听说蒙古不断对边关的骚扰,越来越频繁的时候,许多大臣就准备商量着,进言重开马市,来获得边关的安宁。
不过……他们的辽宁皇帝,就是喜欢标新立异。
下了一个抓胡令,来应对蒙古的侵扰。
结果……似乎还真有效?
“最后一次收到边关被劫掠的塘报,还是一个多月前,最近是真的没有了。”巩永固就事论事,虽然他也不敢相信,圣上真的能靠着一张圣旨,不费一兵一卒的解决蒙古问题。
可是这样的计策,为何以前没人想的出呢?
并不是没人想的出,就算想出来了,也会嗤之以鼻。
陈亮谟脑子好使,又学识渊博,查古通今的来看待所谓的抓胡令会有哪些毒负作用
在圣上面前,有些话不敢说,但私底下,许多人都有着自我的思考。
“边关问题是解决了,但大明真的能永远消停了么?这抓胡令,虽是好计,只是……”陈良谟欲言又止。
“陈通司想说靡费过多吧,之前倪元璐倪尚书也提过,不过圣上似乎并不在意。”是的,抓胡令的前提就是有足够的银子来支撑。
或许大明以前有人想到此计,但以内阁那种**的态度,不考虑缺德,考虑花钱太多,也不可能通过。
“并不只是银子的问题。”陈良谟摇了摇头。“人的问题。”
陈亮谟说道。“一是汉人的问题,而是蒙古人的问题。”
“长城以南,乃是我大明疆域,民多则国强,乃是上理。”
“这抓胡令一出,边关又不设防,汉人出关,百姓流失,岂不是有损社稷?”
陈良谟这么一说,似乎也挺有道理,自古以来,统治者们都尽可能的想把自己的臣民都锁在国土之内。
毕竟,出了国,既不用交粮,也不用纳税,纳税人少了,那绝对不是统治阶级乐于看到的。
如今抓胡令,虽然遏止了蒙古进边的趋势,但带来的就是大量的官民迈出国门。
在酸腐的思想下,大臣们都认为,这个政策对于大明的统治实在不利,在戕害者国体。
这也是为什么朱慈这种奏效的抓胡令,在以往是不可能被提出来,并且执行的主要原因。
“第二是蒙古人的问题,大量的蒙古人被抓到北京,如何去安置?”
“这个的话。”范景文抢着说道。“圣上已经把一部分蒙古精壮交给了老臣了,送到忠烈祠的工地上用作劳力,说起来,那些蒙古人还真有力气,拿着鞭子抽,吃半个人的饭可以出两个人的活。”
这似乎也并不奇怪,许多和蒙古人交过手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点,就是蒙古人的个人体质要比汉人强许多。
那些训练有素的蒙古人,可以不吃不喝,只含着马蹄血,连续奔袭十天以上,还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很强……这也是他们曾经辉煌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蒙古人的这个特性,让范景文挺高兴的,这种很抗饿,又有力的人种……不当苦力简直浪费。
圣上还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来蒙古人实际上应该用在什么地方。
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忠烈祠工地上的苦力全部换成蒙古人,不过这事还真不好意思提了。
“忠烈祠那边,还短人么?”陈亮谟问道。
忠烈祠按照朱慈的指示,规格必须要高,足够气派,要成为大明的标志性建筑。
与天坛看齐。
所以……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理论上的工期,在五年完成。
不过由于前段时间的短人,少力,原本定下的阶段性的目标,都没能够按时完成,按照那种速度,起码要托到八年以上方可。
不过现在好了,一个个被抓来的蒙古人都被送了过来,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开足马力的修建了。
少人的事情,已经不是范景文目前需要头疼的事情。
“现在是不短了,不过圣上又安排下了几个工事,包括学校,兵工作坊等等。”
“都能承建?”
“工事这种事情,不就看人和银子么。”范景文苦笑。“如今圣上又给钱,又给人,还如何推脱?”
“但据我所知,朝廷买来的可不止精壮,还有妇女和幼童,精壮可以送去出力,那妇女幼童,又当如何?”
“这个嘛……不说也罢……”范景文老脸一红,没有继续说下去。
陈亮谟想着追问。
不过一旁吴世奇却忍不住说。“诸位在意的似乎都不在点子上吧。”
吴世奇因资历,接替了入了军阁的王家彦的职务,最近的话语权也大了些。
听到吴世奇的话,大家也停止了交谈。
“悦卿此言何意?”
悦卿自然是吴世奇的字,他觉得其他人谈起了抓胡令可能出现的弊端,都是非常缜密的分析,但却没一个在意其中最关键的一点。
“这抓胡令实在是有伤天和,怕是会引起上天震怒,降罪于大明……”
“……”
“……”
其他人听后,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家都转过脸,装作没听见。
这娃是怎么当上外事部尚书的。
明显和目前的圣上的节奏不太对路子啊。
什么上天震怒,什么降罪于大明。
如果真是这样,当初杀的血流成河,那暴君早就被一道雷给劈死了。
也不至于熬到现在,还他妈的风调雨顺?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估计老天的眼瞎了,好不了的那种。(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
老天会不会降怒,范景文几个老油条,是不知道,但很显然,这套说辞,他们不会信。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皇帝更不可能被这种破事吓唬的住。
范景文他们只是奇怪了,像吴世奇这种比他们还迂腐的大儒,怎么能坐到正二品尚书的席位。
如今圣上收权,吏部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奏请圣决才能作数,当然圣上如果越过吏部,直接下中旨任免,仍然有效。
所以说,吴世奇的升职,并不是以前那样联名保举的模式,通过内阁就ok了,如果没有圣上的同意,他是不可能位居如此的高位的。
吴世奇的这种落伍的思维模式,和圣上以往的作风完全不对路子,实在想不通……让他做外事部的尚书,到底是玩的什么套路。
当然,这种小心思,都埋在心里,大家同僚一场,也不能就直接撕破脸。
大不了少交往一些就行了,或许是拉出来了抗精的,哪天心情不好就直接剁了也说不准。
几个大臣,又闲聊了两句后,便是散去回家,像抓胡令这种事情,他们只能发表看法,但也知道自己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而在他们离开之后,墙角一个挑担的农夫,也立刻卸下了装束,朝着东厂衙门而去。
……
“厂督,以上就是那些臣子议论的原话。”番子把他打探到的情况告诉了王德化。
“知道了,你下去吧,去账房支取银子。”坐在藤椅上的王德化,脸色微微一动。
“谢厂督。”
他们说的事情,还是有些碰线的,尤其那个吴世奇竟然扯到上干天和之语,岂不是等于说圣上是个暴君?
这事儿,肯定得让圣上知道,王德化知道轻重缓急。
……
“嘘!”
朱慈给过来的王德化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
后者会意没有大声说话。
在毛妃的寝宫,朱慈的大女儿正在熟睡。
已经身为人父的朱慈,已经远没有以前那般暴躁。
外面可以做恶魔,但在家里,还是想保持着一颗温柔的心。
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朱慈从屋子里走出来,关上了门,王德化把范景文,陈良谟等人聚众议论的细节,告诉了朱慈。
“他们非议朝政,还看皇爷是什么意思。”
定夺?革职?砍头?
这倒不至于,都是跟自己一年多风里来雨里去的老人了。
像范景文,孟兆祥的地位十分的稳固,无论是朱慈对他们,还是他们对朱慈已经算是知根知底。
撅个屁股都知道想放的什么屁。
朱慈只是想笑。“他们肯定也知道你们在偷听的,故意在你们面前议论的。”
“哦?”王德化,挑了挑眉毛,有些没想到,不过被朱慈这么一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当时那些大臣们议论的声音很大,而且还是在外面交谈,完全没有任何避讳,和畏首畏尾的样子,生怕他的番子探不到他们的虚实。
“他们这是当着朝廷的面,不敢提出来,通过你们让朕知道,这份诏书的问题。”
“圣上圣明。”王德化表示膜拜一番,至于是真心假意,朱慈都觉得腻歪了。
范景文孟兆祥等人,也算是尽心为朝廷出谋划策了,虽然以他们的眼光,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心情是可以理解。
抓胡令的弊端,一是银子的问题,二是人口流失的问题。
人口流失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还没意识到一点,无论大明人去了哪里,是出海还是北窜,都应该仍然是大明人。
只要拨正了这个思想,那些大臣也应当释然。
另一个就是银子的问题。
北边正在卖力的抓蒙古苦力,完全是依靠朝廷的意志,和财政的支撑。
被抓来京城的蒙古苦力,越来越多,现在看来,问题还不凸显,朝廷还能吞的下。
不过就这增长态势来看。
过几个月,抓来的苦力,就会超出朝廷的负担限度。
不仅仅是财政流失过快,同时。被抓来的蒙古人,将会超出各处工地所需要苦力人数。
如果要维持这样的国策,达到长期削弱其他外族的力量,最终为汉人争取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必须鼓励民间的力量来辅助需求外族苦力。
“那些人都招来了么?”朱慈并没有把范景文私下里的谈话,当成一回事来处理。
交给王德化去办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
“应圣上旨意,臣已经将圣上交代的几个大户给抓了过来……”
“什么抓?”朱慈皱了皱眉毛。“商籍虽低微,好逐利,但只要奉公守法,便是朕的大明子民,朕虽贵为天子,也不应无仁,随意粗暴对待子民。”
王德化擦了把冷汗,赶紧改口。“是……是把他们请了过来,此时正在宫外侯着,随时等待圣上召见。”
朱慈点了点头。
“可以见他们了。”
朱慈正准备整理好装束,接连那些商贾,只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照顾胡丰主又回去换了一身。
……
是的,王德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圣上似乎很有便装癖好,此时也打扮成了卑微的商贾,出现在宫外围的一处候所里。
当然,朱慈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他本来是准备和他们谈些生意的,如果以皇帝的身份施威,这些小东西们肯定没办法拒绝。
但是做生意这种事情,讲究的是心甘情愿,这才是生财之道,强迫的行为可以成功一时,却不能让他们一直执行下去。
以同等商贾的身份,促成生意,才能长久的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安全问题,并不是问题。
地点在宫内,侍卫林立,谁也不敢造次。
当朱慈出现的时候,其中已经围坐了十几个人,从他们面色带肥,气质不错的样子来看,到也是那种颇有钱财的上层生意人。
大家也只看了朱慈一眼,便各自聊了下去,只当做和他们一样的商户,并没有特别在意。
“这圣上招咱们来,为的什么事儿?”
“那就不清楚啊,咱可是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情。”
“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家里人可都吓坏了。”
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说道。
朱慈试图寻找切入点。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百章 奸商(上)
王德化觉得挺无奈的,他这个主子,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每次变着花样的玩,完全无法预料,他接下来会做出什么样的惊人之举。
这些商贾可是些什么人?
虽然地位卑微,在宦官面前就得点头哈腰的存在,但是谁都知道,商贾们大多为人势力,又老奸巨猾,圣上贵为天子,又自甘堕落的和他们接触,怕是要吃亏的哎。
当然,王德化也不敢反对。
他只怕这些势力的商贾,欺负圣上年少,让圣上吃了大亏,这可是丢了皇家的颜面,王德化也只能尽力以他的经验,在必要的时候,给朱慈提醒一番。
朱慈装作商贾,最大的烦恼就是年龄很轻,长了些胡须,乳毛,但仍然改变不了他只有不到二十的乳毛。
年轻的朱慈,在一进门,就被无视了,甚至许多人在一看到他,眼神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不屑的表情。
候所设置在皇家的庭院内,各处假山,凉亭鳞次栉比,不过众人并没有心思欣赏皇家美景,如今被抓过来之后,大家都是心里忐忑的很,当今圣上据说,非常暴虐。
动不动人头滚滚。
尤其是对商贾,还真不手软。
那八大家当初春风得意吧,最后还是落的灭绝满门,抄家夷地的下场。
朱慈在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之后,并没有人主动上前,朱慈对于他们无疑是陌生的,做什么生意的都不知道,似乎也不需要过多的攀谈。
朱慈倒也不急于插嘴。
“那些人干什么的,背景什么的都调查清楚了。”候所的场地足够大,朱慈和王德化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小声的交流。
朱慈指的是那群抱团唠嗑的商人们,在准备向他们推销蒙古奴隶前,首先要做好功课。
“回圣上,奴婢当然都清楚。”
“说说吧。”
“恩,那带绿帽子的,叫冯远国,是倒卖粮食的,从江浙把粮食贩卖到边关,换去暴利。”对王德化来说,摸清区区商人的底细,简直太过于小儿科了,张口就来。
“那穿灰衣束脚的,叫卢廷申,做的茶叶生意,在,山西,直隶,陕西都有分号,南边还有采植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