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保卫萝卜1644-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总归他是京营籍的,那是圣上的嫡系!如今为国牺牲,没了他,妻儿应该不会吃不饱穿不暖,那还有什么好担心?

    还有什么好担心!

    想到此,刘存孝放下了一切,怒吼了一声,迎向了八旗铁骑,那长枪带着冲锋,直接贯穿了他的腹腔,而军户亦无所惧,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抓住了骑兵的手腕,继而一刀直接捅向骑兵的面门。

    “圣上万岁!”

    “为了大明!”

    或是各种言语,表达着其他明军将士们最后的内心写照,声虽不同,但每一句都足以震慑寰宇。

    最右翼圆阵全军覆没……

    明军全军悲愤。

    其他明军的将士亦有蠢蠢欲动,想要直接冲击敌阵,为阵亡的将士报仇。

    但……这真不是莽撞的时候。

    张庆臻在城下,及时稳定住了有些亢奋的军心,才让此事的影响逐渐平息下来。

    而建奴在团灭了一处圆阵之后,却没有继续想要进攻的意思,多铎首先将八旗铁骑收阵回营。

    面对着超出意料的伤亡报告,多铎面如死灰。

    只破那一处圆阵就已经让他手下的骑兵对于伤筋动骨,在去破另一处?多铎还没那么丧心病狂。


………………………………

第一百六十六章 腹背受敌

    “八旗铁骑果真名不虚传,小王弱旅实难相提并论,佩服佩服。◢随*梦*小◢。1a”

    战役之后,吴三桂向多铎表示敬意,毕竟和关宁军相比,多铎的强悍八旗军最终灭掉了一处圆阵。

    而昨日的关宁铁骑甚至都难以将圆阵撼动,如此而见,双方的实际战斗力高下立判。

    吴三桂说话的时候带着笑容,却难以看出,他的这话是出于真心,还是带着讽刺。

    不过无论是何种用意,多铎心里都不是滋味,他现在很心塞,心好痛……想要求安慰。

    为了击破那一处圆阵,他可是调集数倍于明军的兵力,以伤亡近近两千人的代价,才换来了这一次小胜。

    而那一处明军最多不过千人。

    多铎损失的都是最精锐重甲骑兵,这实在不是多铎能够接受的买卖。

    要是让多尔衮知道,肯定要被按在地上爆揍了。

    大明这么硬的军队,让多铎想起了浑河血战的戚家军和白杆兵。

    只不过和那两只军队不同的是,白杆兵和戚家军的硬是靠着是强大的个人战斗力,和小规模的配合作战,让他们啃出了一嘴血。

    而这一次的明军依托的是那诡异的圆形阵列。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继续打下去,其他的圆阵也能强行破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带来的前锋军,估计要折损大半。

    这在中原还没有立足稳定,在这里就把生力军给打没了,以后还怎么玩?

    所以说,在破掉一个圆阵挽回一些颜面后,多铎及时收手,避免更大的伤亡。

    至于如何对待明军阵列,还是需要从长计议。

    多铎感觉吴三桂是在嘲笑他,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意思。

    有些恼火,却难以发泄什么,吴三桂手中毕竟握有重兵,表面上也不可能撕破脸皮。

    他也不再吹嘘八旗铁骑有多么多么牛逼,满万不可敌的装逼话。

    也对吴三桂笑了笑,自谦了一番。

    两个将领在切身感受到了那圆阵的恐怖防御力之后,都已经没有心思再想着依靠骑兵的突进优势强行进攻。

    但是这并不代表多铎会放弃治疗,他手下的重甲铁骑,确实是非常精锐。

    然而实际上,他们鞑清战斗力最强的兵种并非骑兵。

    那推土机般突突突的三色重甲车步兵才是他们战斗力最大的保证。

    当然,如今是攻城战,汉军旗的炮兵部队是少不了。

    不过,无论是重甲车步兵,还是汉军旗的重炮兵……此时都还在身后,正在陆续抵达战场。

    而随着主力部队的抵达。

    京城的守城压力逐步提高。

    ……

    京城临时军帐中。

    几位明军的将领在商议。

    一个圆阵的覆灭,还不足以让明军伤筋动骨。。。

    然而那些将士们的阵亡,还是给于他们很大的触动。

    王先通和张庆臻等人的头脑清醒了许多,在一千人全军覆没后。

    他们意识到了一点,那便是建奴的战斗力……果真如同传闻里的那样强悍。

    又认识到了一点,圆阵的防御很强大,但太过于笨重,相互之间很难协同作战。

    在建奴主攻一个圆阵的时候,其他的圆阵却无力及时救援。

    他们面对的还只是建奴的前部而已,就已经打的非常吃力,等到建奴的大部抵达,可以想象的是,那肯定是一场极为艰难的战役。

    “我军还应以京城的坚固,稳妥固守,切莫轻易出战,导致更大的折损。”张庆臻对王先通建议道。

    圣上临走之时非常信任的将专断权全部交给王先通,在大事上都需要王先通的肯定。

    当然王先通也并非自负的人,他的目标是守卫京城,等到圣上凯旋为止。

    所以决策上亦是偏向保守,在张庆臻和其他人都觉得应该固守的时候,王先通并没有莽撞的理由。

    当下便是同意接下来的守城计划。

    大多数的时候,亲自统兵的武将所做出的决定远比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要明智和符合实际的多。

    然而自从文臣开始节制武将以来,汉人军队的战斗力不断下降,和文臣的瞎**有莫大的关系。

    就比如萨尔浒之战,就比如大明廷柱孙传庭的阵亡,都和文臣的胡乱指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所以说,京城的守将们虽无大才,但没有文臣们的纸上谈兵和瞎指挥,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和实际不会偏离太大。

    只是目前的京城形式越发严峻。

    尤其在建奴的阿齐格主力抵达之后。

    这种压力,逐步提升。

    此时京城外的建奴主力部队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多,还不包括随军的役使民夫,和后勤部队。

    这已经算是建奴的倾巢出动。

    对于京城,以及整个华夏大地,他们势在必得!

    阿齐格会晤前方众将,首先按照规律,向城中射入劝降信件,向京城中的守将许诺,只要开城投降,每个人的官职职位都不会变更,并且根据立功的多少,只增不减。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被朱慈肃清的京城,无论是王先通之类的武将,还是范景文之类的文臣。

    对于这种劝降,只有一种反应……QNLGB。

    ……

    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那没办法,只能硬干了。

    以广渠门为主攻方向。

    汉军旗的孔有德和尚可喜首先调集了七十余门红夷大炮,开始猛轰广渠门。

    城上的明军也点燃大炮开始回击。

    整个京城东郊笼罩在一片隆隆的炮声之下。

    孔有德的叛变,是建奴战斗力增强的转折点,他带过去的人,基本上都是大明的核心工匠,那种损失可比折损十万大军更为惨重。

    就好比中科院的院士一夜之间全部被绑票去了外国一般。

    结果就是建奴的造炮的数量和质量已经超越了大明。

    以至于现在。

    双方的火炮对轰,拥有着城墙上地利优势的明军,在火力上却完全被建奴压制。

    ……

    此时的战争星遍华夏大地,刀兵四处可见。

    南京已经确认反叛。

    在北方明军英勇抗击建奴之时,列属于伪南明的刘良佐部,刘泽清部受命去山东准备给北方明军来个背刺。

    两路大军已经进抵黄河,只能过河,强娶山东。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信足抵十万兵!

    明末时的黄河,经徐州,出海州入海。~随~梦~小~说~щ~suimеng~lā

    基本上算是南直隶地区和山东地区的天然的分界线。

    刘泽清和刘良佐部,总计十万余人,分两路进抵黄河,窥视山东,并且开始造船准备渡河。

    只要踏过了黄河,山东便是一马平川。

    据说逆子小皇帝的主力都被牵制在京城,山东新近光复,几乎就没有任何军力。

    基本上便是轻松收割的节奏。

    刘泽清本就是山东总兵,因为闯贼的进犯,迫使他南逃避难,如今又要再次入鲁,说起来还真是唏嘘短叹。

    对于山东颇为熟悉的刘泽清,对于拿下山东,几乎是胸有成竹。

    过了黄河便是莒州,那是山东的南门户,拿下莒州,大军便可以长驱直入,侵入山东。

    只是在刘泽清准备渡河作战的时候,却是收到了来自莒州的文信。

    并非莒州县令所写。

    而是出自山东巡抚李岩的文笔。

    信曰:

    岩闻刘泽清,刘良佐将军携大军欲入山东。

    山东地疲,民生凋敝,城墙失修,实难与二位将军抗衡。

    然岩既已受君命,巡抚山东,志当与山东共存亡,惟一死尔。

    山东虽不济,仍有甲兵数千,乡兵万余。

    岩在山东,若先闻刘泽清将军拔城军信,则倾山东之力,攻之,至死方休!

    若先闻刘良佐将军拔城军信,则倾山东之力,攻之,亦至死方休!

    决不食言!

    大明军阁大学士,山东巡抚,李岩。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

    刘泽清在读完之后,缓缓的将手里的信件放下。

    手下的军校,看的刘泽清的样子,有些奇怪。

    “总兵,渡船今日便可造好,明日便可渡过黄河。”

    刘泽清没有说话,将手里的信件交给其他人传阅。

    李岩想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

    他在山东等着军报,刘泽清和刘良佐两路大军窥视山东,肯定打不过,所以告诉二刘。

    两路都不防守。

    谁先动手,就只和谁拼命!

    刘泽清手下的军校看完信件后,一个个都面面相觑。

    “看来这李岩是狗急跳墙了,若是如此,我军或可暂不渡河,等刘良佐部进攻并与李岩接战后,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有人提议道。

    是的,按照信件上表达的意思,对于刘泽清部的最优决策便是如此。

    东林虽然推举了璐王做监国,形成了伪南明政权。

    但是相应的,他们对于地方军阀的控制力并没有多少。

    和朱慈主动撤掉文臣对武将节制的手段不同,东林无法控制军阀并非是不想控制,实在是因为尾大不掉的控制不住。

    只能用利益去交换去绑定,而无法用强制的命令。

    这样的结果是,无论是刘泽清还是刘亮佐,亦或者是左良玉都是心怀鬼胎,他们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并非为了清君侧,并非为了国家,而是全部为着自身的利益。

    刘泽清知道,乱世之中保存自己的实力才是王道。

    如果他和李岩的交战导致刘亮佐左手渔翁之利,趁机做大,那不是刘泽清想要看到的。

    所以刘泽清手下的军校的进言,的确是刘泽清目前的最好选择。

    然而……却忽略了一个点。

    刘良佐能同样位列总兵,亦不是个傻子。

    他能莽撞的率先进攻,让他们刘泽清部坐收渔利么?

    显然……不能。

    实际上,在刘良佐部兵临徐州以北的峄县时,同样也收到了来自于峄县的信件。

    当然这封信件和之前的一毛一样。

    手笔出自于李岩。

    本来准备直接攻城的刘良佐,在接到信件后,立刻收束了手下。

    暂停行动。

    这是李岩的计谋,亦是阳谋,无论是刘良佐还是刘泽清,其实都能明白李岩的这条计策的用意。

    然而……却对此无计可施。

    终其原因,乃是他们心中那并非真心实意为国效命的小算盘在作祟。

    倘若有一个人不计得失的捋袖子就上去干,李岩的这条计策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

    一封信件,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刘泽清和刘良佐的头顶之上。

    在这张大网之下,明明在军力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他们,却被束缚的寸步难行。

    甚至于向来喜欢纵兵劫掠百姓的刘泽清,连山东的百姓都不敢动一分。

    没有动用一兵一卒。

    李岩用分发给前线各县府的一封信,将伪南明的北伐大军锁死在了黄河一线,不敢妄动一分!

    ……

    当李岩得知南方的两路军队在受到信件后,都没有任何动作,无疑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他也十分紧张于计策能否奏效,现在看来,无疑是庆幸的。

    南方谋反,实在是给北京的局势雪上加霜,他手上是没兵去平定南方的。

    只能希望能拖住一天是一天,等到北方的战斗出了结果,等到圣上从海陆归来。

    如何处理南方的问题,便只等着圣上来决策了。

    说到圣上。

    登州的海船已经造好,熟悉水性的水兵也已经招募完毕。

    在四月二十七的时候。

    由红娘子亲自统领的十五艘大船出港……直奔辽东而去。

    送走了老婆后,李岩心里有些空唠唠的,这还没见面几天,床都还没暖热,便又要分别。

    心里虽然不舍,但也知道如今乃是大明生死存亡之时,却实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圣上都敢亲去辽东,他李岩又怎能舍不得媳妇?

    二十八日。

    还在登州的李岩收到了济宁府的汇报,说是有个叫阎应元的人……自称是什么义勇营的总督,带着一伙乡兵途径济宁府,准备北上勤王。

    希望获得济宁府的给养,却没有朝廷的任命文书。

    济宁府不敢擅断,请巡抚示下。

    阎应元。

    义勇营。

    这名词似乎在哪里听过啊。

    李岩在登州来回踱步,想了想,还真有些熟悉。

    哪里呢?哪里呢?

    叮咚!

    李岩头上冒出了个灯泡。

    那似乎还是他没来山东之前的时候。

    圣上在得知山东光复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并非是让他来节制山东。

    而是派了快马去江阴招一个人入京。

    如果没记错……那个人就是阎应元。

    如果没记错……给他的职责正是组建义勇营。

    奇怪了……不是给他下圣旨了么,怎么会没朝廷任命文书?莫非被他拿入擦屁股了?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赏口饭吃吧大爷

    阎应元觉得他们目前是现在这个处境,完全是他自己自找的。{随}{梦} щ{suimеng''lā}

    当初圣旨下的时候,他没接,让天使跑了,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如果当初接下那份圣旨,或许林之骥那厮根本就不敢把他怎么样,更不会因此背上膳杀朝廷命官的大罪。

    不得不带着追随自己的乡民去将功抵罪。

    当然,这也倒罢了。

    他在江阴很吃的开,但出了江阴……谁认识他阎应元啊。

    手里没有朝廷的圣旨作为凭据,空口白牙的说自己是义勇营总督……

    呵……连他自己也不信。

    行走的这一路上官府根本不鸟他。

    乡民们能跟着他去北京,一是他们内心的一腔热情,二是对于他阎应元的信任。

    至于吃喝拉撒,完全都靠着大家的自费。

    没有马,靠双腿,唱着歌儿一路向北。

    没有粮,饮河水,报效国家无怨无悔。

    颠颠撞撞的进了山东。

    没有圣旨,官府自然也不会承认他所谓的义勇营官军的身份。

    更不会拿出本来就不多的存粮接应阎应元一伙。

    没有吃到任何官方补给的阎应元,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和他的小伙伴就只能去沿街乞讨了。

    他自己乞讨也就罢了,怕就怕手下的乡民跟着他饿肚子,那可比杀了他还难受。

    忠于国,忠于父母,忠于父老乡亲,阎应元试图将这三忠全部霸占,做个完人,现在看来真有些够呛。

    怎么办呢?那只能豁出去了。

    脸什么的也不要了,反正也不值几个钱。

    拉着陈明遇去了济宁府的衙门跪求着补给。

    毫无疑问的被官府拿下,最近兵荒马乱的……什么都缺,就不缺骗子,骗子多了,傻子就有些不够用了。

    前几天还有个老和尚说自己是崇祯皇帝封的齐王,也就只能忽悠忽悠平民。

    真到了那些熟知政事的政客手里,这么拙劣的骗术,那就是个笑话。

    在济宁知府眼里,阎应元和陈明遇就是这样的骗子,连任命文书都没有,所谓的义勇营又只是一群穿的土里土气的乡民,能相信就怪了。

    并且阎应元和陈明遇带着几百人,看起来又有非法集会的嫌疑。

    所以对于济宁府来说,最规矩的应对,便是将阎应元和陈明遇两个主事者治罪,其余乡民则打散,免生事端。

    不过这么一来,乡民们不干了,他们本来就是凭着一腔义气跟着阎应元北上。

    这阎应元被拿了,他们怎么办。

    乡民们在知府衙门外闹事,隐隐有着暴动的意思,事情闹大,惊动的城中的济王朱帅钦。

    试图出面调停。

    “你们说圣上给你们下了圣旨,却又无凭无据,又怎能让本官相信?岂不是以为本官可欺乎?”

    外面的乡民闹哄哄的,很难让人安生,衙役阻挡在门外,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济宁府知府王文昌把阎应元和陈明遇带上堂来,亲自重新审理此案,朱帅钦则坐在一旁听审。

    面对异地的知府,阎应元也不敢拖大,原原本本的解释了事情的由来。

    “圣上却曾下圣旨于某人,奈何当初家母身子不便,未敢相从,然家母得知后却斥责于某人于国不忠,某人方才携民北上,意欲报国。”

    理由倒是编的很充分,但也只是为他们寻找没有真凭实据的借口。

    “你们是哪里人。”朱帅钦问道。

    “回济王,我等俱是江阴乡民。”

    江阴……济王约摸也想起来什么了,之前是有天使路过济宁府,还在此留宿一夜。

    当时也是济宁府负责接待,据说是圣上向南方下的圣旨,具体的圣旨内容……那他们是不得而知,但是却知道天使的目的地正是江阴。

    这么说起来……其实他们的话,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当济王对王文昌提起此事后,亦让后者也记了起来。

    但现在问题是……即使他们相信了阎应元说的话,按照规矩来说,也不能开仓支援他们。

    这是原则问题,就好像你没有身份证,是没法证明你这个人的。没有结婚证也没法证明老婆是你的。

    这事也只能向上头汇报,也就是登州的李岩那边。

    暂时放了阎应元和陈明遇,让他们安抚暴躁的乡民,即刻写信请李岩来处理此事。

    信发出后的第三天,李岩竟然骑着快马,亲自抵达济宁。

    李岩不得不亲自处理。

    实在是因为,阎应元这个人太过于重要,生怕出一点问题。

    为什么李岩会觉得阎应元很重要?很显然,那是因为圣上很重视阎应元这个人,这还不够么?

    在李岩心里,圣上的识人能力远远超过他的军政能力,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基本上没有一个卖主求荣货色,这也是为何,当初李闯进攻北京,一路望风而降,但到了北京,却面对一群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并且圣上当初连李岩他的过往都很清楚,从而轻而易举的俘获了他的心,诚意归顺。

    就这一点,圣上看中的人,绝对是一名能当大任的猛人。

    如今李岩在山东固守,哪里也去不了,但对于京城的局势,却还是十分担忧,若是京城被破,山东之地受到两面夹击,一切都完了。

    在开到济宁后,即刻命王文昌筹备粮草支援阎应元北上。

    而后亲自会面阎应元,他想知道,这位被圣上特意看中的人,到底有何种能力。

    “阎总督已经知道鞑子入关,京城危急的事情了吧。”李岩知道事态紧迫,直接敞开了话问道。

    实际上无论阎应元还是陈明遇,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本来被圣上下圣旨已经是很匪夷所思了,现在一省的巡抚,竟然亲自接见他们。连阎应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辈子烧的高香,突然得到这般待遇?

    “某人却已知此事。”阎应元点头道。

    “那么,阎总督觉得,鞑子大军压境,当如何应之?”李岩试图试探阎应元的才能,想知道圣上到底为何重视于这个人。

    只是结果却是,阎应元脸上微微有些犯难。“某人却不知。”

    这让李岩有些失望。

    “但某人却听过一句话。”

    “哪句?”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北伐军的行进。

    “哪句?”李岩好奇的问道。{随}{梦} щ{suimеng''lā}

    阎应元顿了顿,继而道。

    “象虽一丈,犹怕硕鼠,蛇虽狡毒,亦有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