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保卫萝卜1644-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也罢了。
这个阎应元一来,了解了下京城的局势后,便根本没有任何惧怕或是停留观望的意思,就准备直接去拿京城以西的通州。
通州是什么地儿?
平时的时候是京城的粮仓,现在已经是鞑子占据的咽喉之地,扼住鞑子的粮道,不说肯定有鞑子兵把手。
就算真的占了,又有卵用?
他们两个人可是见识过鞑子的火炮威力,当时他们接近两万人固守固安,结果不到两天,便被轰开城门。
现在,阎应元只有八百乡兵,就想拿通州?
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但无论如何苦劝,阎应元根本不听,黄得功和马万里无奈,也只能看着阎应元离开。
然后等着阎应元阵亡的消息。他们怎么也不可能看好阎应元一伙。
但是……但是……阵亡的消息还真没有。
当天就接到阎应元的军报,说通州已下,请两位将军共同守城。
黄得功马万里和他们的小伙伴都惊呆了,惊呆之余,最后还是选择驰援阎应元的通州。
这已经足以见得,这个所谓的阎应元,倒真有两把刷子。
长的其貌不扬,竟然是个扮猪吃老虎的货色。
怀着忐忑的心情入城,黄得功和马万里,实际上想知道阎应元到底怎么拿下的通州,他又有什么把握守住通州?
实际上,阎应元甚至连敌我双方的实力都还没有摸透,就直接去搞通州。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京畿附近,鞑清连下二十余城,阎应元有把握拿下,并且驻守的城池便只有通州一处而已。
让他去突袭其他地方……阎应元也办不到啊。
为什么?
其实这事也很简单,如果大明普及了二代身份证的话,阎应元的户籍地址上应该写的是……通州。
没错……他就是通州人,从小在通州长大,只是后来因为工作等原因迁到江阴而已。
通州啊……毕竟是自己的老家,身为地主阶级的他,亲戚,朋友,同桌,初恋都在这个地方。
在通州想要找到内应,比在大路边找个茅厕还简单。
内应有了,拿下通州还难么。
当时阎应元就靠亲友搞开了大门,然后让人在城里散布谣言,说是左良玉的十万大军已经入城,使得驻守通州的守军,不战自溃,弃城而逃。
顺势拿下了通州。
继而请求黄得功和马万里部共同协助防守通州。
“通州和北京不过四十里的路程,并且处于鞑清军围困京城的后方,如果能够守住此地,必然使得鞑清军如鲠在喉,上下难却。”
当黄得功和马万里,再次见到阎应元时,至少已经没了之前的轻视。
从军之人,最为佩服有胆有识之辈,阎应元至少用他的成绩,获得了黄得功和马万里的赏赞。
阎应元分析了守住通州的重要性后。
黄马两人也深表赞同。
但……问题是守的住么。
“但是鞑子的火炮甚是厉害,京城城高且厚倒还好说……但是其他地方……”黄得功摇了摇头。
虽然来到这里,但他并不觉得能守住。
马万里将当时固安守卫战的情形告诉了阎应元,总而言之,鞑清军的攻城能力相当彪悍。
但是……但是本以为阎应元应当听后慎重一点,不过……这些话,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眼神微闪下,便是道。“十天,只要能守住十天,鞑清军取不回通州,则京城之围,不攻自破。”
“十天?!恐怕连两天也难守吧。”马应元道,只要鞑子的火炮对准通州,打破城墙,破城只是旦夕而已。
“是不是只要能守住十天,鞑子便会退军?”黄得功看向阎应元。
“那倒不一定,但是只要京城无事,亦可与我等互为呼应,则鞑清再难有寸进罢了。”
这次的分析倒也在理,通州和固安不同,乃是咽喉要地,鞑清军肯定不可能允许这么一个钉子的存在。
只要能守住,必然能保证京城安危,而保住京城,鞑清军攻之无功,退军也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也只有……通州到底能不能守住。
这一点,也很快得到印证,当鞑清的大军压至通州的时候。
黄得功和马万里才意识到,这个阎应元在守城方面有多么多么的开挂。
五月二十日。
通州被下的第二天。
被爆了菊花的鞑清军气势汹汹的冲向通州,通州攻防战也拉开帷幕。
………………………………
第二百三十章 扮猪吃虎阎傲天(中)
军情紧急,鞑子们的反应也很迅速。
通州三基友,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准备时间,立刻酌情分配守城事务。
“西城门由某人来把手,剩下的三门,还需劳烦两位将军了。”
只是,阎应元作为三方中实力最弱的一旅,却俨然有着发号施令的意思。
虽然,言语还算恭敬,但是黄得功和马万里都是一方军阀,讲道理并不受阎应元节制。
越级指挥不论对错,很让人反感的。
马万里年轻气盛,显然有些不太舒服。
“凭什么要听你的?”
阎应元,心中一叹,这也是他最怕的事情,实际上当初北上的时候,他就打好拿下通州固守的念头。
当时并没意识到黄得功和马万里的存在。
他只是在想,如果想要在取下通州的情况下守住通州,必须要动员通州本地的父老乡亲参与守城,只是那样的话,毫无疑问会对百姓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如非迫不得已,实在不愿意如此。
后来在遇到黄得功两人之后,才想着让他们两部参与他的计划。
不但大大提高了守住通州的可能性,并且还保护了百姓。
这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但这也有弊端。
就比如……黄得功和马万里都是一方军阀,很显然不容易听他的调令。
对于马万里的质问,阎应元面瘫的说道。“如今国难当头,诸位还需同心戮力,协同守城。不然通州被迫,京城亦危,国祚不复,我等身为大明臣民,又有何面目面对圣上。”
“还是当以大局为重。”
黄得功还是比较识大体的人,按压住了马万里的不服,如今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也无论生死了,或许……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相信这个阎应元的决策。
黄得功也算对马万里有救命之恩,他不服阎应元,但也得卖黄得功一个面子。
于是,对于守城的事情,也很快决定下来,阎应元守西门,黄得功守北门,南东两门,受到攻击的可能性不大,由马万里,分遣士兵固守。
会议结束后,便是准备各司其职。
但是黄得功却有着担心,他叫住了阎应元,好心的提醒道。“西方开阔,易于用兵,又直迎鞑子兵锋,阎总兵不会不知道吧。”
“知道。”阎应元点了点头,这一点如果看不出来,他也不会揽下这个差事了。
很显然,西门应当是受到攻击最为猛烈的地方,这也是阎应元决定自己亲自把手西门的原因。
这也不得不让黄得功佩服阎应元的勇气,但在佩服之余,却不免担心起来,阎应元不过八百未经训练的乡兵,和他们相比实在太过于微不足道。
黄得功可以确信,给他一百人勇卫营的人,半个时辰就能把阎应元的八百人杀的片甲不留。
这样的一伙人,守最为难守的西门……真的靠得住?
“如果阎总兵西门危急,可随时求救,本将必定立刻来援。”
“多谢。”阎应元依然是面瘫的,话也不多,似乎对于他来说,办事才是最为重要的。
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废话。
黄得功也只能对阎应元这种性格,报以苦笑。
五月二十一日。
第一天之中,志得满满的鞑清军,开始对通州发起肃清攻击。
黄得功的北城门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虽然红夷大炮还没有开过来。
但这一次的八旗兵要比上一次的更加悍勇,至少在倾注的兵力上也远远超过了上一次的固安守卫战,黄得功也说不出为什么鞑子会如此不要命?
因为通州太过于重要,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似乎已经没的多想,黄得功能做的是拼命的守城,一个个勇卫营的士兵被射死在城楼上,一架架云梯被掀翻而下。
鲜血流遍了城墙之上。
黄得功的勇卫营的部队,渐渐有着不支的迹象。
北城门的遭遇的攻击十分的猛烈,这让还在城上的黄得功不免有些担心起来。
和北城门相比,西城门又会是怎么样的状况。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便听到手下有人道。“西城有人来了!”
士兵指着城内,正在赶来北城的一伙人道。
黄得功心里一提,莫非是求援的?但是现在,他觉得能守住北城已经很困难了,想要再派出援军,真的十分吃力,但是当初似乎答应了阎应元的说。
然而等到那些朝着北城门而来的人奔近了之后,黄得功却发现,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阎应元本人!
黄得功心里又是一提,主将都来了,莫非西城门失守了?
这种预感非常强烈,直到阎应元,登楼砍掉一个登城的鞑子后,和黄得功会面。
“阎总兵何故来此?莫非西城门失守?”
“那倒没有。”阎应元依然面无表情。“西城门的鞑子已经被击退,短时间内是不会攻城的,所以某人就想看看北城怎么样了。”
阎应元登城之后,见到周围的惨状不禁皱了皱眉头,显然北城门正陷于苦战之后。
黄得功听到阎应元的话,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西城已经将鞑子击退?
这也太迅速了吧,并且还有余力支援其他的城门?
黄得功有些发呆,他想不到阎应元是怎么做到的,莫非是鞑清军根本没有进攻西城门?
那似乎并不可能。
黄得功的吃惊,并没有让阎应元动摇太多,他来此地亦不是来观光的。
身系全城安危的阎应元,并没有把眼光只盯在某一座城门之上。
阎应元取下背后的劲弓,望着下面正在攻打过来的鞑子兵。
瞄准,射击。
一箭之下,放到了一名鞑子士兵。
那名士兵倒下之后,周围的其他士兵,顿时士气大减,攻城的力度有了松动。
看到这一切黄得功,终于是明白了什么。
阎应元的箭法简直如神,射中的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他们的旗兵,旗兵倒下,旗帜坠落,这在信息程度不高的古代战场,足以让其他的士兵感到心慌。
又一发弓弦之音。
又一面大旗倒下。
鞑子军的进攻出现了停顿。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扮猪吃虎阎傲天(下)
孔子曰过:捅人一刀,不如对吊一脚。
阎应元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在他连射掉两名执旗清兵后,那原本汹涌的攻势顿时弱了下来。
旗帜的用途不仅仅是用来充门面的,更是用来为大军指引进攻方向,以及发号施令。
旗帜不在,再多的军队,都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迷茫的不知方向。
继而军心动摇,阵容大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阎应元的箭术很高,打仗的方向也很明确,几乎以一己之力,捏碎了鞑清的蛋蛋,帮助还在傻眼的黄得功解除了北城门严峻的守城形式。
黄得功是很惊奇,他确实没想到阎应元的箭法如此出神入化,更没想到,话不多的阎应元,对于战争拿捏的很准。
“阎总兵箭法真是高超,令本将钦佩不已。”现在的黄得功才真正的将阎应元当做了比他能力还要强的大将。
这是对于强者的敬畏。
据说他原本只是一个八竿子打不到边县城的典史,乃是新皇特下诏书超擢上来的总兵……却显示出如此强大的能力。
那位未曾见过的圣上,识人,用人的手段,又是怎样的逆天。
“侥幸罢了。”阎应元面无表情,仿佛连中两元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黄得功尴尬的笑了笑,这人真是厉害……但是有点闷骚啊。
……
却说鞑清的前锋攻击被钝化后,鞑清军一方并不是无动于衷,很快便有将领亲自压阵带头冲锋。
以图挽回因为旗帜倒下,而被动摇的士气。
城楼上的阎应元看到后,不慌不忙,舔了一口手指,迎入向虚空。
涌动的气流让他约摸的估算了下现在的风向,西北风三到四级,最低气温……哦,这个算不出来,总之还好。
确定了风向。
阎应元再次弯弓搭箭,拉了个满月,嗖的一声,破空而出。
抖动的箭身,划出了弧形。
嗤的一声,射中了那名带头冲锋的鞑清将领的面部。
鞑将应声而倒。
嘶。
黄得功倒吸一口冷气。
老实说,你他妈的是不是开了锁头挂!我要举报了!
“和西城门一样,这些鞑子的旗兵一死,便会有什么加喇章京带头冲锋,呵,他们的战术似乎都是一样的。”阎应元挠了挠头,一脸无辜的对黄得功说道。
黄得功,痴呆在原地,看了眼阎应元,又望向了那个被拖走的鞑子将领。
吞了吞口水道。“那不是加喇章京,是霉了章京?”
“霉了章京?”阎应元皱了皱眉头,继而问道。“哪个大?”
闹了半天,和鞑清都干上了,阎应元竟然连鞑清的武官体系都没摸清楚。
“霉了章京比加喇章京大一级。”黄得功对于阎应元的呆萌是哭笑不得。
直到身旁的士兵高兴的指着城外道。“鞑清鸣金了!”
在连损旗手和一名章京的情况下,鞑清军无疑意识到了这一次的攻城已经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至少需要暂时休整,不然继续下去毫无意义。
立刻停止了对北城门的攻击。
黄得功松了一口气,这一次的守城,几乎都是阎应元的功劳,正想要想他道谢一番。
阎应元却向黄得功告辞。“其他门不知情况如何,应元不得久居此地。”
解了北城门的危急后,也没有留在此地的必要,阎应元心系的是整个通州,而并非一门的得失。
看着阎应元离开的身影,黄得功也唯有赞叹……真神人啊。
五月二十一日的攻城战,鞑清一方并没有占得任何便宜。
传说通州城内有个很厉害的人,弓术了得,射谁谁怀孕。
对此阿济格是嗤之以鼻的,第一天没能打下通州,也并不出所料,毕竟……作为他们的杀手锏,那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才是攻城利器,通州城小,城墙又薄,摧毁了城墙,哪怕是里面的守军再强悍也无济于事。
他倒想知道,这黄得功和马万里到底又多大胆子,还高来送死。
……
另一方面,通州城第一天的胜利,让城内守军都极为鼓舞。
晚上的时候,甚至还设宴庆祝这次找胜,不过论其功绩的话,毫无疑问的阎应元当属第一。
对此哪怕是对阎应元颇有微词的马万里也不得不佩服。
以茶代酒,敬了阎应元一杯后,之前的矛盾,也算是释然了。
“老阎,真没想到你还真有一套,三箭定乾坤,堪比唐时的薛仁贵啊。”
“届时圣上若闻此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了。”
“那某人倒不敢想。”阎应元平静的夹了一道菜放到嘴里。“不过身为大明臣民理应尽的本分罢了。”
说到此,阎应元竟然是哭了起来。
黄得功和马万里看着颇有感慨,身为大明的臣民,又怎能被被国家的兴衰所触动。
江山离乱,百姓失所。
阎应元虽然看起来是个粗人,但感情似乎也很细腻。
“阎总兵莫非感怀家国困境而涕?”
“不。”阎应元咀嚼着嘴里的菜。“只是许久不回家乡,这酱豆腐还是以前的味道啊,可以家母不在,不能食之,故而伤心。”
……
五月二十二。
行速缓慢的火炮部队被调集到了通州城。
面对无数黑洞洞的炮口,黄得功忧心忡忡。
当初在固安便是败于大炮之下……
如今在通州,恐怕也将被火炮洞开。
有着火炮的鞑清军,战术便不再像昨天那般,堆人头去攻城了。
超远的射程,足以将城楼上的守军,当成活靶子。
这一次哪怕是阎应元箭术在高也无济于事。
当那火炮喷吐着火舌,轰击在城楼上时,黄得功除了鼓舞士气,让众军莫慌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能做的事情了。
每一次炮击,都如同地震一般,城墙塌陷,碎石一片。
只要被轰开一处缺口,那就意味着通州的失守。
黄得功看向西方,不知道阎应元的西城门怎么样了?
这时候哪怕阎应元再强,面对如此犀利的火器,也无可奈何吧?更不会像昨天一般,到处跑去各大城门支援。
想到这里的时候。
却突然听到手下喊道。“阎总兵又来了!”
黄得功哑然的看着正在赶来的阎应元。
我去了,老阎这又来装逼,呸,又来支援他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二百三十二章 解围京城
阎应元的到来,再次让黄得功心中有了一种期待,而他的身后,几个汉子正抬着一块大木牌,紧随而来。
“阎总兵,西城门未受炮击乎?”
鞑清军都开始用火炮了,城墙被轰开只是时间问题,为何阎应元仍然可以如此轻松。
“开始的时候打了几炮,不过后来就停了。”
停了?
黄得功狐疑,显然觉得很有古怪。
“怎么会?”
阎应元指了指身后手下抬过来的大木牌,长约一丈有余,宽约三尺多。
上面用剃红的传统工艺,简单的书写了几个大字。
大清太宗皇帝之神位。
“连夜赶制,略有粗糙,不过还是有用的。”阎应元解释道。“快,动作快点。”
在阎应元的指挥下,乡兵们七手八脚的将这块木牌挂在了城墙上。
当时看到明军挂木牌的鞑清军,暂时停止了炮击,待指挥炮击的孔有德看清木牌上的字后,顿时痴呆了下来。
“恭顺王,还发不发炮?”
“发个鬼的炮!”孔有德不爽的大骂道,这特么的连黄太吉的神位都祭了出来,他哪怕被封为王,也不敢去炮击黄太吉的神位。
当即停止了进攻,将这一情况去向阿济格汇报。
一块木牌,迫使鞑子停止进攻,黄得功看的简直瞠目结舌……用鞑子酋长的神位来当盾牌。
这剧情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记不起来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阎应元简直太神奇了。
竟然又一次以一己之力阻挡了鞑清军的进攻。
“阎总兵,你这神位之计,实在是高啊。”
“哦,不过是效法铁铉铁兵部罢了。”阎应元面瘫的道。“区区小事而已。”
只是小事……
通州小城,民不过数万,兵不过几千,但对于阎应元来说,他的所作所为,似乎把整个守城的事情,看的如此云淡风轻。
轻而易举之间,连续挫败了鞑清军的两次进攻。
哪怕他本身只是个庄稼汉,无功名出身,这样的能力,除了让黄得功折服之外,更没什么好说的了。
即使是年轻气盛的马万里,也不得不承认阎应元作为守城大将的能力。
当即表示愿听从阎应元的指挥,他们从阎应元身上看到了希望,或许在他那鬼使神差的能力之下,想要守住通州城十天,或许更久,并不是奢望。
黄得功和马万里部愿意听从阎应元之后,整个通州城都凝聚成了一心,而在阎应元的力守之下。
鞑清一方,虽然调集了数万大军,竟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撼动一分。
这样的结果,无疑让阿济格气急败坏。
如果说打不下京城,尚且还情有可原,但现在,连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通州都夺不回来。
连阿济格自己都在怀疑自己的能力。
凡是有些军事眼光的人都看的出来,清军目前的形式急转直下。
刚入关以来的锐气,几乎在这段时间消磨干净。
首先是京城没能打的下来,现在又多了个通州,直接卡在鞑清军的咽喉之上。
两座城池就像是两块板砖,在鞑清军的硬磕之下,磕的是一嘴巴的血。
虽然很不乐意,虽然很不情愿。
但是……现在的阿济格,不得不做出决定。
五月二十八日,根本没到十天,围困京城已经一个多月的鞑清军退兵了。
退兵不是指的退回辽东,而是回撤到通州以西一线,等待多尔衮的到来。
这也算是阎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