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保卫萝卜1644-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心,和鞑子素有书信来往,他要降鞑子,臣却无可奈何,只得暂时委身于鞑子,以图之后脱身报效朝廷的知遇之恩。”

    王永吉取胜欲望强烈,说着,好不煽情。

    “圣上明查,明查啊。”

    “真是好一个暂时委身。”朱慈别有意味的看着王永吉的洋相,啧啧称奇。

    明末的文臣不要脸是出了名的,当然更不要脸的是那些投降了满清的汉臣。

    一方面举起屠刀对着自己人毫不手软。

    一方面又恬不知耻的声称他们的投降是为了替救主报仇而已。

    所以说,既然出卖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又怎么可能重新将其接纳。

    “你知道,因为这次鞑子入关的,京畿有多少百姓惨死于鞑子之手,又有多少将士在辽东浴血奋战客死他乡!”

    “为什么?想当初,成祖之时,四海微服,四方诸夷皆以我大明为尊,时至今日,堂堂华夏,竟然被区区未开化捕鱼野人入关略城?谁之责?!”

    “便是你等恬不知耻之辈,不顾祖宗威德,不顾中华颜面,认贼作父,屈服于夷狄之下,你等之人,有何面目自称汉人!”

    朱慈盛怒之下,王永吉噤若寒蝉,颤抖的道。“圣上……圣上!罪臣知错了,请准罪臣戴罪立功,卫戍大明江山啊。”

    “你能有什么用?”

    “臣……臣以为,清虏虽然势大,却有退心,只要圣上愿意与其和谈,必能成功,不得一兵一卒保却京畿诸地。”

    王永吉还没说完,就被朱慈一刀鞘呼倒在地上,和谈?

    和个屁的谈,这局面,到底是谁应该主动找谁和谈,他们似乎还没搞明白。

    况且,作为有史以来,最爱面子的朝代,他朱慈的下限就根本不可能有和敌人和谈的退路。

    即使和谈,也是应当是敌人被迫主动和谈,主动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不然根本没得谈。

    多尔衮派这么个货色是来恶心自己的么。

    “他说让朕找鞑清和谈,你们觉得呢?”朱慈问向周围的人。

    “我天朝上国怎能与鞑虏和谈,岂不有损大国尊严?”袁枢主是主战派,即刻说道。

    “清虏不过徒有其表而已,虽然势大,又怎敌圣上天军,臣觉得不需和谈。”戚宗明道,他也是主战派。

    其他将校也纷纷表示,不要怂,就他妈的干,谁他妈的想和谈谁孙子。

    就是这样,王永吉看到的是清一色的主战派,没有一个试图退缩求和的人。

    这在王永吉眼里,他们都疯了啊,他们真要硬撸清军!

    当然,辽宁皇帝疯不疯他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出去。

    只是当他看到辽宁皇帝拔出了刀走到他面前的时候,那心头彻底凉了。“不……圣上不能杀臣,圣上还需要臣去传话给清虏吧,是吧……”

    王永吉吸着鼻涕丑态百出。

    “没错,这么说起来,你还是有些用的。”朱慈玩味的笑着。

    王永吉好像看到希望,没错,这就是他一个人来到出使的原因,辽宁皇帝就算再想杀他,也不得不考虑是不是还要用到他完成答复多尔衮的目的。

    看起来……还有活命的可能。

    不过,为何辽宁皇帝笑的那样诡异莫测?

    ……

    七月九日。

    清军在其驻地外的山坡上,收到了特别的礼物。

    一堆碎肉,以及一整块人皮,人皮之上有火烙过的痕迹,凑成了几个不太规则的汉字。

    “朕来了。”

    没有其他多余的话。

    而从这些尸块周围发现的衣物和印信等诸多细节,可以轻易的推断出,死者正是多尔衮所派去王永吉。

    被辽宁皇帝毫不犹豫的干掉。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还真是辽宁皇帝的性格。”最后一点希冀破灭,看来已经没有其他更多的回旋余地。

    和谈可以和谈,但其他人不会接受他们骄傲的八旗军主动向明军和谈。

    尤其是辽宁皇帝杀使,以及遣送尸体的行为,无疑更加激怒于八旗众军。

    而汉军旗中的孔有德,尚可喜等人,以及关宁军的吴三桂,则是人心惶惶,辽宁皇帝对于投降鞑清汉臣的毫不妥协的行为,也无疑让他们没有任何退路的为鞑清卖命,更没有重新回归明朝的可能。

    “蛮子皇帝辱我太甚!这口气实难咽下!”

    “蛮子皇帝不过带了几万人罢了,只要将其包围,不怕他不束手就擒。”

    八旗的将领们纷纷表达了想要干辽宁皇帝的欲望。

    这欲望太强烈,多尔衮也知道这个时候,妄图以和谈的形式结束这场已经失去意义的战争是没有任何可能。

    那么接下来,只能一战。

    如果在虚下去,即使拿回来了顺治,他在清廷中树立的威信,也将彻底荡然无存。

    “朱慈烺啊,明明可以安稳的返回京城做你的皇帝,但你却偏偏如此……”

    ……

    朱慈的不妥协,不愿意主动和谈,带来的是整个鞑清八旗军的怒火。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占据优势的八旗军,带着怒火,迎向辽宁皇帝的主力。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军动静

    七月十日。

    多尔衮,兵分四路准备对已经行进至了凉水河的辽宁皇帝进行合围。

    务必将其困死在此地。

    鞑清一方觉得,既然明军不愿意放下颜面,主动求和,那就要做好被干翻的准备。

    分兵的多尔衮,仍然有足够的信心。

    辽宁皇帝的依仗,乃是他手中有着他们皇帝的筹码。

    多尔衮的依仗,则是其手中兵精粮足,硬实力要远远超过明军。

    虽然兵分四路,但每一路的军力和硬实力都足以和辽宁皇帝的主力硬碰硬。

    这一点多尔衮心知肚明。

    如果没有这个自信,他也就坐不到如今摄政王的位子。

    现在,多尔衮是想知道,面对这样的局势,辽宁皇帝倒还要如何应对?

    再不低声下气的遣还福临议和?难道还真以为能靠着那丁点军力翻盘?他们八旗军又不是南边那些凑数的软脚虾,想要复刻千人破十万的战果毫无可能。

    ……

    辽宁皇帝北还的消息,亦是传到了困守数月之久的京城之内。

    上至王公大臣,下致黎民百姓,在听说了此事之后,无不欢欣鼓舞。

    时至今日,辽宁皇帝的威名,再次传便了整个京城内外。

    许多人心中,辽宁皇帝那就是神,那就是无法战胜的真命天子。

    尤其是和辽宁皇帝归来的消息同时传归来的,还有他在辽东,在山东等地,威名赫赫的战果。

    那每一件都足以编成一部演义,为人津津乐道,歌功颂德。

    崇祯这些日子,总是有事没事的就往城墙上跑,上一次差点破城,还真是让他唏嘘不已,唯一遗憾的,是他给后妃准备好的白绫怕是排不上用场了。

    那可是周太后亲手纺织的绸缎,可惜可惜了。

    听说自己的儿子要回来了,崇祯好开心。

    总归是太祖的子孙,心里肯定想着的是怎么才能让大明更好。

    或许,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他活到现在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便似乎就是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自己的儿子这般的所作所为,才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上的了马,拿的动枪,用自己的双手来捍卫自己的国家。

    成祖……似乎也只有成祖才能有如此的魄力,而他的儿子又能否给大明带来成祖之时的荣光?

    崇祯在城墙上,目视着南方无数的黑点,默默无言。

    谢芳回来,同时带来了打探而来的消息。“已经确定,正是圣上亲率大军而归。”

    站在崇祯身旁陪着的王先通松了一口气,那仿佛压在身上的担子也轻了许多。

    “扬忠伯可打探清楚了,莫是鞑子想要诈开城门的计策?”

    谢芳点了点头。“确凿无误,混入汉军旗的细作亲眼看到圣上杀使,羞辱鞑子,现在鞑子兵分四路准备包围圣上,圣上所部不过二万多人,若是野战的话,恐怕还难以抵挡鞑子的兵锋。”

    鞑子的野战确实有些无解,大明内外的武官,大多如此认为。

    崇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谢芳所禀报的军情,在听说朱慈被鞑子围困的时候,不禁也有些担忧。

    大破十万人,确实令人佩服和膜拜。

    但现在野战要遭遇八旗,主力,恐怕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毕竟和京城之差一步。

    崇祯想的是,只要将朱慈接回京城之内,依托着北京城高大的城墙,足够坚守的住,这才是比较理智的方案。

    担心朱慈崇祯,也有些忍不住的想要发号施令。“为何不率军救援皇帝?”

    王先通卑微的弓着身子回道。“臣亦有此意。”

    通州城,王先通可以咬着牙不救,毕竟京城是帅,京城被攻打的残破不堪,去救援通州,万一京城有失,那可就亏大了。

    这个时候,只能舍车保帅。

    但朱慈要是被围困,却不能不救。

    对于正常的大臣世界观来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君王的性命。

    如果皇帝的命不在了,空守一个京城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都城哪里都能建,但主心骨没了,在立皇帝,这个国家的人心基本难以再聚。

    只是,虽然心里想要救援,但目前京城内的力量,确实有些捉衬见肘,首先,圣上走的时候,留下了七万余皇位营。

    但在连番的困守之下,已经伤亡过半。

    能够整合起来的力量,最多也就四万余人。

    这其中还有很多都是带伤再身,再加上京城还要留兵固守,真正能用于支援圣上的最多也就只能凑出两万人而已。

    这样的力量能不能够起到作用,王先通说不准,他比较保守,保守的估计,自己要是带人出城作战,基本上要被打的全军覆没。

    但是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又能否胜任这次支援圣上的军事决策?

    “扬忠伯,能否联系到圣上。”对于完全没把握的事情,王先通确实不好乱下决定,如果是圣上的命令,那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

    不过谢芳摇了摇头。“派去的细作,混入汉军旗之中已经很不容易,若是再尝试联系圣上,恐怕会有困难,孔有德尚可喜也不是无能之辈,混入的细作,已经有十几个人被发现并处决掉了。”

    总而言之,虽然他们知道圣上已经近在眼前,但是却被鞑子断了网线,很难受。

    那么在接受不到朱慈命令的王先通该怎么办?

    只能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把大家伙都集合起来开军会,所谓人多力量大,所谓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商量一下该如何救援圣上的问题,总没错。

    军会之上,大家对于救援的问题,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很显然,大家都觉得,根本不可能放着圣上归来并围困的事情而无动于衷。

    谁要是敢说京城安危重要,不应出兵,基本上在如今的政治形式下,会被瞬间撸出翔。

    但是对于出兵的数量,以及带兵的人选的意见却各不相同。

    王先通保守的想要出兵两万,被其他人骂了一顿。

    两万怎么够,圣上归来,正是决战之时,应当倾巢出动才是,和圣上的大军里应外合,把鞑子弄死京畿。

    这样的想法还是好的,还有人更丧心病狂的觉得,应该将城中的百姓一并驱使出城,冲击鞑子军阵,大军再随后掩杀,定然能过得大胜。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触即发

    动员百姓当炮灰,那就太过分了,王先通就算再没有主见也不会这么干。

    和圣上相处的那段时间,王先通大体能摸得清圣上的脾气,虽然对于那些贪腐的百官,以及调皮捣蛋的读书人毫不手软。

    但对于百姓相当的宽厚。

    哪怕是面对李自成时,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驱逐百姓守城的事情出来。

    并且那些投降了李自成的百姓,在重新受降之后,也是给了他们一定的银两和粮食,给他们重新安身立命的机会。

    就这一点,当今的圣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暴君。

    如果不像让圣上返回的时候震怒的话,逼迫百姓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做为好。

    同时京城也万万不能出现问题,不然,圣上接到了,京城却没了,那无疑会功亏一篑。

    王先通不是名将,却很小心谨慎。

    “臣妾这些日子招募了民间女子,练为一军,或可以一用。”高杰的原装老婆刑夫人说道。

    京城的战争潜力被大量消耗,不得已刑夫人向城中招募娘子军,以为后用。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由于通州为京城分担了大量的压力,以至于娘子军简单的训练好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被投入战争之中。

    如今在圣上的救援问题上,由于兵力的分配出现了分歧,邢氏提醒众人,她手里还有一只军队。

    不过对于全是女人的军队,能发挥多大的战斗力,并不报太大希望。

    但聊胜于无,最终的结果还是分两万人守城,其他部曲,全部压向凉水河,接应圣上的突围返回。

    ……

    清军分四路进逼北进的明军。

    不过在明军过了凉水河后,似乎并不打算有任何停顿。

    似乎将清军当成了摆设一般,按照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则,向京城进军。

    完全没有任何想要占据立足点,打防守反击的意思。

    这在其他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多尔衮觉得,明军之所以放弃和谈的机会,而选择正面硬怼,乃是他们太过于死要面子。

    既然如此,就应该将他们那所谓的面子给全部打没。

    面子是拳头硬的人才能够拥有的东西,没有实力硬撑,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面对明军的直线进攻。

    多尔衮在其路径上添置的军力也足以见的其用心良苦。

    三万精锐的蒙古铁骑。

    足以将辽宁皇帝的一切的虚伪践踏的荡然无存。

    满蒙汉三族各自都拥有着各自的天赋。

    满人赖以成名的便是他们的重甲步兵,这一点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大明都吃过苦头。

    汉人则善于运用火器,如果不是大量汉人投靠鞑清,带去了明朝最为高新的火器技术,靠他们那硬吹出来的骑射手段,早滚回通古斯摸鱼去了。

    若说真正的骑兵,不得不承认蒙古人的骑兵确实很强。

    蒙古人靠着骑兵打出蒙古大帝国,并灭亡华夏九十年,这可真不是吹的。

    时至今日,蒙古骑兵虽然有所衰落,但是在平原野战的情况下,蒙古人的骑兵,仍然可以摧枯拉朽的摧毁任何不信邪的军队。

    所以说,对于辽宁皇帝向北方进军的时候,明军所要面对的正是蒙古人的骑兵。

    朱慈带着人在蒙古草原烧杀掳掠,并且连察哈尔亲王都给砍了的事情,被多尔衮添油加醋般的灌输在这些蒙古人的脑海里。

    现在对于明朝,蒙古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们想要将这种仇恨倾泻在明军身上。

    这就成了他们力量的源泉,士气高涨的动力。

    一个个挥舞着马刀,嘴里吆喝着粗俗不堪的蒙古语,看向地平线之上,排成了阵列向他们推进的明军,斗志昂扬。

    对于明军来说,他们的士气,也是极为旺盛的。

    拥护在无敌一般的辽宁皇帝身边,他们觉得完全可以日穿天地。

    士气高涨的不仅仅是,朱慈的本部骑兵营的将士。

    还有二刘的降部,也处于一种亢奋之中,事实证明,同样的士兵,在不同的将帅指挥之下,会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者是将帅本身的能力,二者便是将帅的威望。

    他们跟着二刘并没有足够的斗志,实在是因为他们并不会觉得一定能打胜仗,活下来。

    但跟着辽宁皇帝就完全是另一种心态。

    这一战,几乎决定了大明的生死存亡。

    只要抗住这一波,击退了鞑清,那么接下来的局势会越来越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只能胜不能败。

    前方的蒙古铁骑,已经蓄势待发,随时准备以逸待劳般的冲溃朱慈的明军主力。

    真正的战争即将展开。

    而在这个时候,根本无法退缩。

    剩下的,只有等到这一段时间的准备成果了。

    所谓的成果,便是被朱慈寄以希望的墙式冲锋。

    这一战法的强度,正是明军骑兵目前所需要的。

    如何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兵,最简单粗暴,最为容易上手的办法,便是训练手下的骑兵学会墙式冲锋。

    这一战术出现之后,基本成为游牧民族完全衰落的标志。

    最为值得称道的事例,出现在拿破仑时期,当时面对精锐的马申留克铁骑,拿破仑便是依靠骑兵墙式冲锋击溃了十倍于几的马申留克的游牧骑兵。

    或许你们会觉得完全没听过马申留克,觉得只是杂牌部队罢了,但是并非如此,马申留克骑兵基本代表了欧洲那边的游牧骑兵的巅峰……毕竟他们的前身……乃是突厥铁骑。

    无论是在个人骑术上,还是在装备上,马申留克都足够精良,却完全挡不住法国矮子的冲击。

    之所以墙式的密集冲锋,会完全碾压游牧式的脱缰式的冲击,有多方面的原因。

    包括,密集的阵列下,遭遇的敌人会同时面对多个方向的砍杀,包括,密集的阵列不只是依靠速度取得杀伤效果,以至于当游牧骑兵速度慢下来之后,更难以和骑兵阵列中的敌人抗衡。

    多尔衮想要硬碰硬。靠的是蒙古骑兵打头阵。

    朱慈也想硬碰硬。便是借助了压箱底的墙式冲锋。

    和谈仍然是必要的结束战胜的手段,但是双方都清楚,想要在和谈中取得足够的筹码。

    那就是要靠实力来说话。

    弱国根本没资格外交。

    所以这一战,无法避免。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命所在

    多尔衮为朱慈准备了张大网,同时在正面部署了最为强大的兵力。

    本以为辽宁皇帝会选择最为薄弱的方向,进行突围。

    然而,如今辽宁皇帝就是那么耿直,毫不介意多尔衮的布置。

    没有任何修改行军路线的平推过来。

    只这股气势就让多尔衮不得不脊背发凉。

    他可从不觉得辽宁皇帝是个意气用事的人,接连的胜利之下,多尔衮都有些怀疑人生。

    辽宁皇帝敢于如此,那必然是认为完全可以在野战,在正面击溃他们鞑清。

    这不可能……

    在他的眼里,孱弱的明军只能依靠城墙固守,只能靠偷袭,靠伏击取得短暂的胜利,正面如果都能和他们主力抗衡的话,那他们还不如回通古斯摸鱼玩了。

    多尔衮亲自坐镇正面战场。

    而身旁的将校汇报,京城内已经出兵准备接应辽宁皇帝了。

    对此,多尔衮毫不在意,京城的那些渣渣,只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他们敢于出城,纯粹是送死。

    当时就抬手示意。

    英亲王阿济格则立刻带兵去迎击京城方向的援军。

    多尔衮的注意力完全处于在那即将到来的辽宁皇帝带来明军身上。

    只看到,作为前锋的数千明军骑兵,停止了步伐,开始作战前的列阵。

    他们排成非常紧密的阵型。

    百人为一排,前后二十排左右。

    每一排之间相聚十几步的距离。

    这让多尔衮完全摸不透,什么意思?

    他见过无数种排兵布阵,这种抛弃了骑兵的激动优势,紧密型阵容还是第一次见到。

    故弄玄虚?

    多尔衮如此认为,从种种迹象表明,辽宁皇帝就是那么一个爱要心计,虚虚实实的人,谁也不知道辽宁皇帝本人的真正想法。

    而正是因为不知道这种真正的想法,许多人都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多尔衮不想做司马懿和曹操,疑心什么的不存在的,只要他觉得能赢,便会毫不犹豫的下令进攻。

    三万蒙古骑兵在号令之下,开始俯冲明军的主力。

    那如同潮水一般的蒙古骑兵,即将把密集的明军淹没。

    朱慈坐镇中军,戚宗明带着明军的骑兵排成了阵列,一个个斗志昂扬,在蒙古人冲过来之后,也下达克进攻的命令。

    而二刘的降部大多是步兵,在前锋军后方,狂喊着666,准备随时上去抢人头。

    双方的前锋即将接触,胜负难知。

    皇眷和高杰等骑兵营的伤员则被大军拥簇在中央的位置。

    虽然远离前线,但前方的喊杀之声却屡屡传来。

    昭仁想要伸出头来去看外面的状况,却被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