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保卫萝卜1644-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女儿的大事都给耽误了,王梅氏心里有不满,但却没法劝王家彦。

    一百两,只相当于王家彦大半年的工资,但已经足以解决燃眉之急,至少给女儿能置办好一份看的上眼的嫁妆,托个媒人也就解决了终身大事。

    以后仍然过穷日子也就认了。

    另一方面,王家彦却放下心来,圣上果然并非贪色之徒。只是纯粹的关心他的家事而已。

    不好色的皇帝,在王家彦心中添了几分。只要惦记着他女儿,那就好。

    但是说到这赏赐的事情,王家彦还是秉承着为公的心思,婉言拒绝。

    “圣上隆恩,然微臣惶恐无功,不敢轻受。”

    他似乎铁了心要两袖清风,瘦私肥公,拉都拉不住。

    气的王梅氏想要掐王家彦的腰肉。

    “你啊你。”朱慈对王家彦的固执还是很无奈的。

    这样的忠臣加清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良臣,有心疼爱他一番,却不给面子。

    但这还不足以让朱慈觉得恼火。

    “那就将令媛择日送入宫中,册封为妃吧。”此等忠臣,实在不知道如何疼爱,那就只能疼爱他的女儿好了。

    此言一出,王家彦一家人都被吓了一跳,王梅氏脸有喜色,却不好说什么。

    王家彦的闺女则低下头,缩着身子。

    然而王家彦的脸却绿了。

    绕了一大圈子,你还是在惦记俺闺女,呸。

    王家彦没感觉到任何荣幸,做国丈,意味着从文臣的属性,变成了勋戚。

    这对于高傲的文官来说,是掉面子的事情。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二品大员,若是又成了国丈,那等于权势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地步。

    这和大明的统续祖制是不符合的。

    钱可以不要,但圣上要睡你女儿,却无法拒绝。

    王家彦退了一步道。“那微臣只能致仕以避嫌了。”

    这并不是威胁,而是如果圣上执意要睡他女儿,为了不破太祖定下的规矩,王家彦也只能如此。

    “也好。”朱慈喝着茶,点了点头。“那就平调到军部为职。”

    朱慈顺势道。

    王家彦的忠心可以保证,且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安置在军部之中朱慈十分放心。

    况且军部都是勋贵,平调军部,基本上避开了祖制的限制,保证了王家彦能够在为国出力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朱慈的皇恩浩荡。

    恩,纯粹是皇恩浩荡,纯粹是对于忠臣的亲近!

    绝对不是因为宁瑾和毛龙儿有孕在身。

    ……

    当然,和王家彦的聊天,也只是小事而已。

    正事还是要以干翻孔家为紧。

    儒生们被巩永固和王德化的人陆陆续续的押到了朱慈的面前。

    犯了事的儒生被按着跪于地上,没犯事胆小的儒生则在后排怵着。

    他们还不知道迎接他们的命运将会怎么样,有些人颤颤巍巍的甚至尿了出来。

    “圣上,我等皆是为国着想,才聚集于此,表露心迹,为的是想让圣上看到那些奸臣们的真面目!绝非想着造反!”

    儒生们有的开始哭了起来,他们纷纷开口为自己辩解,嘈杂的惹人清净。

    “是啊!圣上!”

    “奸臣当道,学生们也不得不如此!”

    “完全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圣上!你要看清那些奸臣的真面目啊。”

    “科举改制,实乃害民之策,民不闻教化,又如何能兴邦定国!”

    七嘴八舌的,实际上朱慈并没有听进去多少,不用听也知道他们想说的是什么。

    “让他们闭嘴!”朱慈向已经来到此地看守儒生们的军部将领戚宗明吩咐道。

    对朱慈还是比较了解的戚宗明,立刻拖出来一个叫的最凶的儒生,几刀下去,惨叫之声,顿时压制了人群的嘈杂。

    乱糟糟的儒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人越来越多,一千,两千,三千。

    还在不断增加。

    加上负责秩序的皇卫营将士,广场都有些不够用。

    人被密密麻麻的堆在一起。

    但再没人乱说话。

    敢叽叽歪歪的人,全部被拉出来弄死。

    人命之贱,在暴君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文臣们,也在京城局面被安定之后,一个接着一个的进入皇城,见证着这足以影响大明未来的特殊事件。

    而当巩永固和王德化在办事回归之后,京城之中,能被请来的儒生们,基本都被集中在了此地。

    京城基本又被大清洗了一遍。

    而王德化也将此次暴动的主角。

    陈贞惠和孔兴燮给带到了朱慈面前。

    “圣上……”

    孔兴燮跪在朱慈面前。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现在已经被抓来了此地,作为当代衍圣公的长子,似乎说什么都不好。

    “京中儒生化为暴民,可是你孔兴燮在搞的鬼?”当着所有人的面,朱慈开始对孔兴燮进行审判。

    也必须从他来开端。

    但他毕竟是孔家的后人,儒生们的精神支柱,愿意为其开罪的人很多。

    譬如陈贞惠,将祸事揽在自己的身上。“此事皆因学生而起,与孔先生无关。”

    “朕问你可么?把这家伙皮拔了示重!”

    面对这些不听话的小朋友,朱慈可没啥好气,亲卫听后,即刻将陈贞惠拉到一遍,当着众人的面开始施加酷刑。

    哀嚎声响起。

    而在这哀嚎声下,朱慈继续质问着孔兴燮。

    “是不是你?”

    龙兴燮有些奇怪了,他孔家人的身份圣上不会不知道吧,即使他犯了事,也必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当着所有人的面来质问他的罪责?

    怕不是有些石乐志?

    如此堂而皇之的审判他,真不怕为天下人垢恶?

    “此皆陈贞惠之意,微臣并无参与其中?”

    朱慈起了身,在孔兴燮身边转了一圈,想了想后。憋出了五个字。“将其凌迟之!”

    此言一出,孔兴燮吓了一跳。

    而儒生们却反应格外激烈,那原本被杀戮所平静下的局面,顿时再次失控。

    “怎可加罪于圣人之后!”

    “孔先生无罪!”

    也足以见得,儒生们对于孔家的信仰还是十分的狂热,朱慈想要杀孔兴燮,并不是那么容易。

    他们代表着天下大多数儒生想法,如果朱慈随意的虐杀孔兴燮,大明的局面则会是他们现在的反应。

    “你们真的要维护他?!”朱慈吼道。

    御刀架在孔兴燮的肩膀上。

    “维护这个叫做孛儿只斤兴燮的人?”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百二十四章 空白的历史

    “你们真的要维护这个叫做孛儿只斤兴燮的人?”

    朱慈冷不丁的一声质问之下,整个宫城之内都趋于宁静。

    不仅仅是朱慈作为皇帝的威势,而是突然间称呼孔兴燮为孛儿只斤兴燮所产生的疑惑让他们一阵懵逼。

    本来以为,有着大量儒生在替他求情的孔兴燮,还在幻想着圣上能够被迫从轻处置自己。

    但也因为朱慈突然的问话,而感到震惊。

    震惊之后的脸微微有些颤抖,皮笑肉不笑的道。“圣上,微臣并不认识什么孛儿只斤兴燮,微臣是孔圣人六十五代孙……孔兴燮啊。”

    “圣上搞错了吧。”

    “那可真是衍圣公的长子,确凿无疑的圣人之后。”

    什么孛儿只斤兴燮?孛儿只斤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姓氏,前元的帝姓,和孔兴燮有什么关系?

    孔圣人又不是蒙古人,更不可能是棒子,曲阜孔氏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圣上为何突然说出莫名其妙的话。

    儒生们都还无法理解。

    “呵……”朱慈冷笑了一声。

    坐回了自己的坐上。“王家彦,王尚书,下面你来说说吧。”

    早已准备充当朱慈和孔家撕逼排头兵的王家彦即刻上前,立于众人的面前。

    “自先汉以来,孔家承袭衍圣公之位,已有千余年之久,诸位想必并无疑问。”

    聚集在此地的人,基本都是知识分子,打架战五渣,但历史方面的知识,恐怕没几个人不了解的,更何况涉及到儒家的历史更加清晰。

    “孔子先圣也,儒学之祖,衍圣公之位也理应有先圣之后承袭。”

    这是当然。

    在这将血统看的很重的年代,哪怕是旁支袭爵都足以让人诟病,如果不是孔子的后人袭爵,谁会承认?

    “但你们可知,如今的曲阜孔家根本不是圣人之后,根本不是圣人之后,而是前元遗种,鸠占鹊巢!”

    此言一出,顿时向风暴一样,席卷了整个广场。

    那些倾听着的儒生和来到此地的大臣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孔兴燮炸开了锅,这是赤裸裸的骂人,孔圣人之后的身份是他享受到以前权力的前提,而王家彦此话,就是在骂他整个孔家人都是野种一样!

    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忍受的。

    “王家彦!你怎可如此血口喷人!污蔑我孔家!”

    “是啊,王尚书,这如果没证据,可真不要如此出言不逊。”

    范景文还不清楚实情,对于原本本本分分从不招惹是非的王家彦竟然敢如此大胆纵言,也是奇怪了。

    但是,已经确定实情的王家彦却是已经上火了,尤其是想到真正的圣人之后,早已经被前元屠戮,现在的孔家之是前元的窜种而已,作为一个受到儒家熏陶过的大臣,王家彦无疑是痛心疾首的。

    如果不是圣上和大家还在此地,他恨不得直接手刃了这前元遗种孔兴燮。

    王家彦眼中已然带着些许微红,拿出了朱慈叫给他的前院起注,作为证据,在众人之间宣读道。

    “伪元至元元年,帝后弘几剌氏临盆得子,阴与治为继子得名孔思诚。”

    “至元四年,帝临幸一下高丽宫女张氏,后有孕,察必皇后责之,迫于孔浣为妻,得子孔思晦。”

    起注,记载的是皇帝的私人行为,主要是以防皇帝睡的女人太多,以至于记不住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的。

    在之后的继承皇家遗产时,有着有效的依据。

    书中并没有说明,忽必烈如何窜种孔家的过程,那样的历史也绝对不是能够写在正史上的历史。

    难以查到资料也是自然的。

    但这起注上却已经说的很清除了,无论是孔治,和孔浣倒还是孔家的后人。

    但从孔思诚和孔思晦开始,就完全是忽必烈的直系后代了。

    衍圣公在元朝时候的延续下去实际上是有件历史悬案的。

    四十三年之间,衍圣公足足有四十三年空缺,这期间元廷到底做了什么,没人查的清楚。

    而在正史之上,孔思诚继承了衍圣公不到一年的时间。

    曲阜孔家,发现了孔思诚不过是孔治的继子,根本没有资格继承衍圣公。

    虽然元廷解释了孔思诚过继的是孔元用的后代为继子,但孔家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以旁系不足以奉宗庙为由,强烈抵制。

    元廷迫于人言,将孔思诚夺爵。

    改立了孔思晦为衍圣公。

    而孔思晦名义上声称为孔浣的儿子,但实际上孔浣可是比孔元用还要旁系的旁系。

    和嫡系孔家人隔的更远。

    但是结果却让人百思不得,只是旁了三代的孔思诚被强烈抵制,但旁了五六代的孔思晦却被最终认可?

    以至于流存到现在的孔家人基本都是孔思晦的后代。

    这一直都是难以解释的清楚的事情。

    哪怕是明代钻研历史的大儒,也因为缺少史料,难以解读当时的承爵过程。

    而王家彦手中的世祖起注,却是填补了这一空白悬疑的历史,似乎彻底解开了谜团。

    那就是,从孔思诚和孔思晦开始,孔家人彻底被伪元窜种。

    而根据这本书稍微推敲,还原当时的袭爵过程,也能随之得出。

    元廷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阴谋用蒙古人替代孔家后人,其结果是孔思诚被其他的孔家人发现了蹊跷,毕竟蒙古人那大脸盘和汉人还是很不一样的。

    被发现之后,元廷似乎用了某些暴力的手段,使得孔家接受了孔思晦接任衍圣公的爵位。

    最终得逞。

    糊里糊涂的奉一个胡人为衍圣公。

    其实并不糊涂。

    至少当朱元璋留给了朱慈这本世祖起注,就足以见得朱太祖是知道曲阜孔家真实的身份的。

    但朱元璋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儒家人,所以他并没有动力搞掉曲阜的孔家。

    在他的眼里,为孔家撸清血脉,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如何让子孙后代好过一些,才是他最大的奋斗目标。

    所以,孔家人是胡人,远比是正宗的孔家人更容易控制,只要孔家人敢于对大明不利,这世祖起注,就是对孔家的绝杀。

    而这个时候,为了清除大明前进的阻碍,朱太祖的助攻太关键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百二十五章 震惊!

    王家彦在众人面前讲世祖起注之中关键的内容告知于众人。

    而一种的儒生,似乎还是难以相信,基本上都是愕然的表情。

    王家彦继续道。

    “孔思诚和孔思晦皆是元世祖的子嗣,而曲阜孔家承继孔思晦一脉,实为蒙古王族孛儿只斤氏也!”

    “开美!你那本起注哪里的?此事怎未曾听闻?”

    曲阜孔家根本不是正宗的孔圣人之后,这可是大事!绝逼是猛料。

    但关键是不是真的?

    如果说了解历史的人,或许根本不用怎么看,在联系到历史之后,也能发现这世祖起注中的真相,和正史上空白的部分有多么的契合。

    不了解历史的人,或许还不太敢于相信此事的真假。

    不过分对于朱慈来说,即使没有世祖起注,他也知道孔家也基本上是蒙古人的后代。

    如果有基因鉴定,就没有这么麻烦了。

    孔子的后人,无论传袭多少代,最起码,他们的y染色体绝对是来源于孔子本尊。

    这在基因层面是毫无疑问的。

    哪怕这个过程中,睡了蒙古女人,睡了俄罗斯女人,甚至睡了黑人,生出的孩子,y染色体也必然是汉人的。

    同样,如果曲阜孔家是蒙古人的种,无论经过多少代汉族的基因优化,他们的y染色体,也仍然是蒙古人的。

    所以说,当孔家人最后的基因检测显示是蒙古人的时候,也足以让人难以接受。

    当然,朱慈手头上是没法用基因层面来实锤孔家。

    这所谓的世祖起注却是至关重要,倒是省了朱慈伪造证据的过程。

    孔兴燮已经脸色煞白,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喊道。“那是假的!那一定是假的!”

    他不顾一切的辩解,显然能意识到,如果自己真的被认定为蒙古人,那将带来怎么样的灾难。

    “是不是假的,一窥便知。”王家彦说道。

    大臣们和儒生之中,能够查验古物真伪的人,一撸一大把。

    像孟兆祥,陈良谟都是其中的行家里手,而在他们过来翻阅,婆娑片刻后,也很容易确定这本书的真假。

    而在确定之后,几乎和王家彦一般,圣人之后被蒙元窜种的事情,足以让他们义愤填膺。

    “圣人之后,被夷狄窜夺,实乃华夏不幸,圣人不幸啊!”孟兆祥看后,顿时大哭不止。

    “此书用纸,行文正是出自前元内官之手,其中史实,足以为信!”陈良谟看后,发表了看法。

    当然,陈良谟和孟兆祥都是官员,立场怕是会偏向于朝廷。

    王家彦为了更加准确的让众人相信。

    有是点名了几个在野无职,又在儒生之间有些名望的大儒,上前查验。

    但这种东西,既然能被朱老大留给子孙,断然不会坑子孙。

    经的起推敲,证据坚挺。

    只要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定然能够辨别真相。

    而在紧随其后的查验之后。

    通晓古物的大儒,儒生们也很快一边倒的将怒火倾泻在了孔家之中。

    甚至有人直接想越过守卫,上去和孔兴燮肉战。

    但很快便被制止了。

    这本前元的内史,彻底燃动了儒生们内心的火气。

    科举改制这样的事情与此相比,简直就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没人再去提惩处奸侫,没人再去维护孔兴燮的生死,一种的儒生在王家彦所拿出的证据证实了曲阜孔家的身份后。

    几乎清一色的请求朱慈剥夺曲阜孔家的衍圣公爵位,将其满门治罪,以慰藉他们那被欺骗的脆弱心灵。

    这就是执政的小技巧。

    当一个政策,或一个事件引起了阻碍的时候,最通常的做法,应当是转移下面的注意力,将更大的矛盾覆盖在原本的矛盾之下。

    实锤孔家并非朱慈本来的目的,推行科举改制,去除儒家影响让大明接下来的发展更加容易才朱慈想要做的事情。

    当下面的人,因为孔家的事情,无比愤怒,忙于声讨孔家的时候。

    暗度陈仓般的将看起来难以接受的科举改制贯彻下去,也自然而然的顺利起来。

    “请圣上将孔兴燮治罪!”

    “我等本不欲来京造势,实乃孔兴燮暗中指使,碍于衍圣公身份,不得不从之。”

    当然,墙倒众人推。

    孔家在曲阜并非安安静静的祭祀孔子,他们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

    在确定了孔家已经基本完蛋了之后。

    又有人直接爆料孔家在这段事情做出来的缺德事情,以求能够得到朝廷的谅解。

    比如说,他们证实,孔家在天启年间,大明在封锁鞑清进行经济战的时候。

    孔家与晋商合谋,以其地粮通与清虏,得银巨亿。

    包括,晋商的囤积的粮食,银钱也有一部分藏于孔家之中。

    之所以没人揭发,也是因为孔家的身份过于敏感而已。

    朱慈似乎想起了什么。

    记得是当初在张家口干晋商的时候,他们说自己大部的钱粮存于山东之中。

    当时还以为是在应付,现在看来,还真有其事。

    不过孔家卖国,并非什么新鲜事,在伪元之后,孔家就已经变了味,既然是孛儿只斤氏的种,那也谈不上卖国,鸠占鹊巢,根本没有华夏之心也是自然而然的。

    爆料出来孔家的事情,还远远不止与此,像强迫百姓为其服力役,像欺男霸女,强夺民田那些罪行都估计能写下一本书了。

    孔兴燮只看到局势的变化,就已经吓的晕死了过去。

    但他显然逃不掉最终的惩戒。

    带出了宫城,去西市街口凌迟处死,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当然孔家人也绝对不能放过。

    准备派戚宗明出征,去曲阜将孔家人全盘拿下,替圣人清理门户。

    剩下的便是那些闹事的儒生,也不可能直接放了。

    不然真以为朱慈暴君的名头是闹着玩的。

    “朕本以为你们熟读诗书,能通晓明理,却不料不辩是非,实在让朕失望,本想来年科举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现在看来,也便罢了。”

    “来年科举,便不再考经义,若是朝廷之中俱是汝等之辈,实在令朕寒心。”

    圣上这么做,似乎还是很有道理的样子,也说的过去。

    “圣上,儒生为人懵逼,却不可不顾,还应严罪,以明法理。”孟兆祥则在一旁道。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准备落叶归根的孔家

    也不用朱慈亲自提出来,作为刑部尚书的孟兆祥却主动进言。

    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他们非法集会并且聚众暴动,实在是犯了大事。

    一众犯的事的儒生俯首,等待着审判。

    孔兴燮,陈贞惠是首恶,毫无疑问的该死,但是他们该如何处理,却是大臣们也觉得头疼的事情。

    “孟刑部,依你而见,该当如何?”

    “臣以为,儒生罔读圣贤之书,却昏聩无能,以至被人利用,恶与朝廷,实乃无知无用也,且其攻诘朝廷命官,目于尊长法度,与谋反无异。”

    “断然不可姑息,应核实其身,夺其功名,判其斩首,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一众的儒生都是嚎哭升天,大家都不是硬骨气的人,一听到将要被弄死,谁都难以接受。

    许多人哭着向朱慈求饶。

    许多人吓的脸色煞白。

    甚至有腥臊之味在广场间弥散开来。

    面对死亡,那些原本衣冠楚楚,气质宣昂的士子们再没有往日的高傲。

    不过,朱慈倒是很惊奇。

    他还没发话,这孟兆祥就直接提出全砍了,这里的儒生少说也有两千多人的样子。

    孟兆祥竟然不怕被天下人唾骂,主动提他背上这口黑锅,这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