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祸害-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第341章 厨子比较适合你

    步入七月,南方酷暑难耐,却是西北气候最宜人的时节。

    鞑靼战败,大明北方的威胁解除;连通中亚几国贸易的赤岭马市;方便了黄河两岸商队往来的镇远铁桥;加上陕西、山西、辽东三省共同取消城镇、江河、道路、桥梁等各种过路费;致使来往兰州的商队络绎不绝。

    又因为赤岭属于关外,名义上不在大明军队的保护范围内,商队不放心大宗货物堆放在赤岭。而西宁卫所需要防守疆域,不接受商队长时间停靠。商人们提出,希望在兰州建立中转仓,获得了朱寿和肃王的首肯。

    于是乎,黄河北的白塔山下,拱卫镇远铁桥的金城关,成了兰州最喧哗的地方。

    金城关是兰州所有关隘之中最大的一座,从关隘到镇远铁桥几里内的空地内,凭空出现了一座座用临时板房搭建的仓库。仓库的租子军队、官府、肃王府各占三份,余下的一份给了负责秩序的金城关。

    这样一来,此地成了方圆千里内最安全的地方。出门行商,商人最在意的也是安全。

    为了给兰州添点筹码,朱寿命人在赤岭马市和兰州之间架设通信线路,建起了大明第一家商用的有线电报台。身在赤岭马市的商人缺货,可以发电给仓库发货,缩短交易的日子。

    每有新的商队经过兰州,一定会租一间仓库放物资,留下1、2名伙计看守。伙计收到赤岭要货的电报,寻一镖队往赤岭送货即可。

    两地之间有几十家镖队。所有的镖师都由军户组成,虽有不少缺胳膊断腿的,但在兰州通往到赤岭的道路上,没有不长眼的土匪敢劫道。

    宁夏战役结束后,关外又有一大片草原成为大明的土地。西北防线往北移,西宁卫所升为千户所,新增的兵卒来自榆林军。那可是能和鞑靼铁骑正面杠上的精兵。

    商队带来了人流。镇远铁桥两旁陆陆续续出现了食肆。牛肉面、烤羊肉、手抓羊肉、黄焖羊肉、甜醅子、酿皮子、浆水面、麻辣烫、牛奶鸡蛋醪糟……

    离铁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家用临时板房搭起的牛肉面摊。摊主的手艺极好,来兰州的外地人总是慕名前来。摊主吆喝着招呼过往的行人,食客走了一批来了一批,好不热闹。

    突然来了位个高体壮的大汉。汉子替在场的食客付了面钱,让他们尽快吃完离开。又给了摊主十个银币包了场。

    摊主以为汉子想独自一人吃面,兰州吸引五湖四海的商人,什么样的人都会碰到。可没成想。汉子拿起抹布仔细打扫店铺。摊主揉揉眼睛,确认汉子身上看似普通的褐色长袍,是大商队的管事才穿的起的的确良。难道汉子是贵人家的管事?可汉子膀大腰粗的,怎么也不像是管事,说是护卫还差不多。

    汉子对油腻的桌子板凳皱了皱眉。走出摊子,一盏茶后来了七八个人捧了两匹京布,覆盖住桌椅。

    摊主一阵心疼,把店里所有的东西加起来,都没这些布贵。这还不算,他们还带来锅碗瓢盆和水桶,盯着他洗干净双手揉面。

    “这位爷,牛肉面的精髓在于汤。这汤要熬大半天,不可能重新熬!”摊主哭丧着脸阻挡汉子搬走汤锅。

    汉子想了想,拿起碗舀了一勺尝了口。等了半晌没发现不适,才同意留下汤锅。

    半柱香后,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来了。领头的是看似十四五岁的白净少年。在一群锦衣中,衬衫、牛仔裤打扮的少年极其抢眼。让摊主瞧了他许多,才注意到身后陪同的肃王爷。

    摊主瞪大眼睛,老天爷,竟然是大明的太子殿下!兰州城就那么点大,众所周知太子在肃王府住了一个月有余没出过门,今天竟然来了他的店里。

    震惊的摊主还没下跪请安,太子嚷嚷着饿了,汉子马把他架到火炉前。很快面下好了,端到每个人面前。除了太子呼噜呼噜的吃面,其余人浅尝辄止。

    坐在遮阳棚下吃面,对着川流不息的黄河,徐徐江风拂面而来,别有一番滋味。

    “可惜啊,京师的水做不出地地道道的兰州清汤牛肉面。”朱寿捧着比脸大的面碗,满足地打着饱嗝。

    肃王眉头一挑,住了一个多月,太子殿下终于打算回京了。这一个月来,他每天至少要收到京师二十通电话。催促太子回京的、关心太子安全的、探听消息的,不胜其扰。明里暗里递话,太子就是不想回京。

    肃王心情好,让亲卫拿来啤酒,把带着泡沫的啤酒灌入透明、无一丝杂质的玻璃杯。太子走后他一定要好好睡上一觉。

    肃王的啤酒瓶还没来得及放下,朱寿眼明手快抢过。在众人没做出反应时,朱寿大口大口喝光剩余的啤酒。

    “肃王叔,本宫一口闷,您随意。”朱寿用丝巾擦了擦嘴角,笑出一口大白牙。

    肃王举着酒杯的手悬空,一阵不安涌上心头。喝醉的太子殿下口无遮拦,什么话都能说出口。“殿下,我们回去吧。”

    “刚出来,这么快回去做什么!本宫要好好瞧瞧兰州。几条适合的政策一颁布,兰州就变了模样。”朱寿翘起二郎腿抖了起来,自鸣得意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造福百姓的皇帝。”

    肃王心里一咯噔。

    “皇帝的位置是好做的吗?没点能耐的人,只会让天下百姓跟着受苦!”朱寿突然大喊,“而为了夺皇位勾结鞑靼的,应该在太祖陵前自裁!”

    人来人往的面摊前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当初没处置老崇王,后来人就有样学样了是吧?不满什么呢?百姓家中兄弟会因为分家闹不和,皇家能一样吗?皇家不和是国家的灾祸。否则怎么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子规矩?”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像木板和钉子。一旦钉子钉在木板上,就算拔出钉子,木板上的钉子印消不了。钉子印多了,木板也就断了。”

    “肃王叔,您说是这个理吧?”朱寿把手搭在肃王的肩上,一口的酒气熏的肃王直皱眉头。

    “这皇家商行推出每几个月呢!就有人想利用皇家商行弑君!宗室在皇家商行任职不好吗?不提丰厚的俸禄,原本不能出封地的人,如今想去哪玩只要请求调任即可。若是真有含了无色无味的剧毒水果呈给了父皇,宗室们还是安安分分地留在封地老死!”

    刚填饱肚子的朱寿嗓门很大。就算肃王府侍卫忙不迭地驱赶行人,还是有很多客商听到了朱寿的抱怨声。同行的府军前卫只负责保护太子,并不关心太子言行造成的影响。

    “肃王爷见谅,小爷喝醉了耍酒疯呢!谁敢给陛下下毒。”顺义郡主仪宾、府军前卫都指挥使江彬扶起太子,皮笑肉不笑地解释道。

    肃王眼神暗了暗,今天这顿明明是鸿门宴!“江大人快送太子回府休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太子这是给他们发警告呢!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不知道有人想要毒杀弘治帝的事,肃王府挨着宁夏,他到是知道点炮弹灌沙的内情。

    谷大用和江彬扶着朱寿离开。朱寿突然扑到了愣在原地的摊主身上。

    “听东厂说,摊主从郧阳流落到草原,从鞑靼人手里学到了制作方便面的手艺,稍加改进才有了牛肉汤面。本宫很喜欢你做的面。摊主更适合当厨子,而不是探子。把牛肉汤面的做法交给一百位穷苦百姓,本宫就不追究摊主曾经拜入白莲教一事。”朱寿傻笑道。

    摊主懵了。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342章 暴雨倾盆

    在全家性命和牛肉汤面秘方中二选一,摊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性命。

    朱寿打了几下酒嗝,拍拍识时务的摊主,“回头转告你的上级王传头。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加入白莲教的信徒会逐渐减少,让他专心致志埋头传教。和鞑靼和一起贩盐赚了2000多两银子,全给了外面养的女人,让妻子和儿女喝西北风。你家的教主不行,把人教成畜生。”

    傻愣的摊主嘴巴一张一合,吓得连话都不会说。太子竟然连这种事都知道!

    谷大用和江彬扶着朱寿离开,府军前卫从围观的行人中押走了3位面摊的常客。

    听到‘白莲教’三个字,热闹的街市立刻作鸟兽散。面摊左右两旁的食肆马上收拾东西搬走。日子越过越好,谁敢和白莲教扯上关系。

    “白莲教是邪教,大家不要加入。本宫给大家推荐罗教。罗教提倡相互扶持,谁家有困难,教中的兄弟姐妹都会相帮。”朱寿爬到了谷大用的背上,高举双手喊道,“罗教是我家,爱心靠大家!”

    在场不知道罗教的,现在也都知道了。

    江彬抓狂:“谷公公,殿下说的是醉话吧!”

    太子殿下完全不按剧本演,让陪演的他们心很累。摊主是西北地区白莲教负责走私的香主,怎么能说放人就放人呢?

    “本宫没醉!京师有人想要毒害父皇,本宫正等着他们动手,抓现形。关键时刻怎么可能喝醉误事。”朱寿低下头,双颊红彤彤,好似涂抹了胭脂。

    江彬长叹一声:“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还说没醉呢!”

    肃王内心翻江倒海。太子故意演这出戏的目的是什么?

    兰州是西北通往草原的中转站,混杂着各路人马的眼线。今日太子说的每一句话,会一字不落地传出去。传到京师,想谋害陛下的人还敢下手吗?对方不敢下手,太子如何抓现形?

    四周的人跑了个精光,门口排着长龙的电报站格外突兀。太子能放过面摊摊主,想必不会大肆搜捕白莲教徒。租借仓库的商人,不会耽搁赚银子的生意。

    看到电报站,肃王想到了电话。电报站只能在兰州和赤岭两地发电报,卫所的电话直接连到京师的军机处。

    肃王顾不得醉酒的太子,策马狂奔到兰州中卫,把今日的事通知提督军机处的五位藩王。

    “有人利用皇家商行,想在水果中下毒毒害陛下?”接到电话的晋王被弄蒙了。

    年轻的伊王不解地问:“太子想抓现形,难道没通知陛下知晓?”

    刘大夏沉吟片刻,狐疑地打量眼前的五位藩王。

    蜀王接触到刘大夏怀疑的目光,马上反应过来,“本王怎会做谋逆之事!”

    “我等只有提督监察的权利,无法调动兵马。为何要毒害陛下?”德望最高的晋王立刻附和。

    鲁王摸着漂亮的胡子说:“皇家商行和水果相关的,只有罐头作坊。可是可陛下能吃到各地的新鲜水果,不喜欢吃罐头。”

    “本王的孙子有幸被罐头作坊招募。罐头作坊除了水果罐头,最近又推出了八宝粥。八宝粥离不开莲子,江西石城的白莲有名,夏天又是莲蓬盛开的时候。王府从江西送了一批新鲜的莲蓬。”就藩江西的淮王都快哭出来,“本王挑了最好的莲蓬送入宫。莲蓬不算水果吧?”

    晋王爆呵一声:“还愣在这干嘛,马上把莲蓬追回来!”不管是不是,当务之急是撇清干系。

    晋王在宗室德高望重,今年被陛下任命为宗人府宗正。他比其他人知道的内情更多。本来陛下反对藩王入京参政,在太子强烈要求下,陛下才同意试试的。藩王提督军机处只是开始。

    可一旦提督军机处的藩王和谋逆扯上干系,陛下还会允许藩王参政吗?

    淮王步伐利索地冲出本仁殿,晋王等紧随其后。保国公、刘大夏对视一眼,打电话给乾清宫、奉天殿、坤宁宫等陛下常去的地方通知此事。

    “太子为何要把消息透露给肃王?”保国公百思不得其解。

    刘大夏抽了口云南送来的云烟,反问道,“如果莲蓬下毒一事属实,国公爷相信是淮王干的吗?”

    “虽然之前淮王上奏提了提江西的事。但淮王的封地在江西,于情于理都要照应当地的乡绅、商人。”保国公抱臂思考,“不太像是淮王。”

    “如果所有的证据表明下毒一事是淮王做下的,那么太子通过肃王提醒,也就说得通了。”刘大夏吞云吐雾地说。

    刘大夏猜测:太子不想放过真正的下毒者,可太子也没证据证明谁是真正的下毒者。

    “太子对肃王提起了嫡长子继承制……”保国公眼神一闪。

    接下去的话不用明说,大家心知肚明。先帝没有嫡子,陛下是长子。先帝临终前想改立兴王。

    “英国公去了郧阳,军机处只剩你我两人。国公爷约束三大营,下官去趟五城兵马司。”刘大夏放下烟杆,灭了烟丝道。

    保国公眉心隆起:“让锦衣卫陪同刘大人一起去。”兴王妃是中城兵马指挥使蒋斅之女。中城兵马司离皇城很近,他们不得不防。

    “放心吧,那个小祸害肯定有后手。反而是我等被瞒在骨子里一无所知。”刘大夏背着手走出军机处。

    保国公眉头深锁:“总觉得太子还有其它的打算。”

    得空的弘治帝抱着福泰公主入清宁宫请安。

    老崇王死后,太皇太后的身体时好时坏。前几天清宁宫冷气打的太足,太皇太后得了风寒卧床不起。皇太后、张皇后等后宫几位主子都来了清宁宫。

    “皇祖母尝尝石城新鲜的莲子。”张皇后亲手从保温箱中取出莲蓬。莲蓬上沾着几滴水珠,好像刚从水中采摘。

    女官熟练地剥下莲子装盘。

    太皇太后摇摇头:“哀家没胃口。让皇帝尝尝。”

    弘治帝轻轻一笑,把福泰公主递给张皇后,从盘中拿起莲子作势想要吃下。

    “陛下,不能吃!”跑出一身汗的淮王冲进来阻止。

    当内侍提着吃了莲子死去的兔子离开,晴空万里的京师突然电闪雷呜,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弘治帝站在窗口,滂沛的雨势阻挡了视线,只看到宫外店铺里点亮的灯火。

    “彻查。”弘治帝言简意赅。

    清宁宫众人神色各异。


………………………………

第343章 人未走,茶已凉

    弘治帝登基以来,习惯了时不时出现的反常天气。前几年朝廷会因为缺粮、缺银延误救灾造成大量百姓死亡。这两年没了这层顾忌。就算暴雨连续下了五天,北直隶、河南不少地方遭了水灾,弘治帝放心推却朝政照顾病重的太皇太后。

    “陛下,”太医院王院判神情肃穆地回禀,“太皇太后大限将至,正用朝鲜进贡的百年人参吊命。”

    弘治帝揉了揉鼻梁,陪了一宿的他精神有些不济。“陈伴伴,崇王何时进京?”

    “皇爷,雨势很急,很多道路被暴雨冲毁,崇王困在开封府。西厂调派蒸汽船,只等雨停了接崇王进京。”陈宽弯着腰回道。

    弘治帝语气疲惫:“王爱卿,务必让崇王见到太皇太后最后一面。千万别让太皇太后抱憾而去。”

    “臣定当竭尽所能。”王院判面色发苦,勉强答道。

    大家都知道,太皇太后屏着一口气,可不是为了见孙子崇王。只怕陛下的那道圣旨一下,太皇太后就去了。

    弘治帝微微点头:“朕先到偏厅休息片刻,太皇太后交给爱卿照料了。”不管心里怎么想,大明以孝治天下,面子上的事必须做足。

    “皇爷,三位阁老正在底楼大厅等着。”陈宽小声提醒。

    离去的弘治帝脚步顿了顿:“让他们回集义殿准备赈灾的事。那事还是等崇王来了再说。”

    “是。”陈宽差遣内侍回话去,陪同弘治帝到偏厅休息。

    清宁宫仿造后世的中式别墅建造,偏厅也配备了独立的卫生设施。弘治帝洗漱一番后道:“清宁宫随便一间屋子都比乾清宫舒服。皇祖母……看不透啊。”

    为了建立情报网,翻修乾清宫的计划搁置。太皇太后居住的清宁宫,是宫里最好的建筑,表达皇帝的一片孝心。太皇太后显然不满足于此。

    “皇爷,您一夜未眠,先歇歇。”陈宽只能这般劝解。

    点上助眠的龙涎香,弘治帝躺下没多久睡着了。替弘治帝盖好被子,陈宽让几名内侍进屋守着。他需要去趟司礼监布置。

    他不禁庆幸当初及早给小爷赔罪。小爷眦睚必报,太皇太后牵扯入毒害皇爷,小爷马上开展报复。顺心顺意大半辈子的太皇太后,临终前的心里怕是要不好受了。

    陈宽换上雨衣、雨鞋,花了小半个时辰才赶到司礼监。高凤、宁瑾、王岳、戴义等人已经等候他多时。

    “这雨可真大,什么时候才会停啊。”换了干净蟒袍的陈宽抱怨道。

    高凤望着窗外忧心忡忡:“这场雨来的可真不是时候。线索证据肯定都被销毁。”

    “小爷若真想要证据,天塌了东厂都能弄得来。可小爷不需要。”王岳摊摊手,“哎,小爷的心思咱家真猜不到。”

    御马监太监宁瑾神情轻松:“三年前咱家追出草原找小爷时,时刻担心鞑靼大军。仅仅过了三年,鞑靼成了小爷砧板上的肉。你我半残之人是猜不出小爷的心思,还是讨论如何防止宫变发生。必要时,腾骧四卫将接管宫禁。”

    几双眼睛看向高凤。高凤看着太子长大,和太子的感情最深厚。

    “别看咱家,小爷什么都没交代过。”高凤很沮丧,他一无所知。

    老成持重的戴义敲敲桌子:“没什么好讨论的,各自做好手头的差事。炮弹灌沙一事对小爷的刺激很大,小爷及其讨别人的手生的太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管的多了没好处。”他卸任东厂厂督,处理完白莲教,今后不打算管宫里的事。

    戴义的话提醒了大家,管太多的太皇太后正遭受小爷的报复。

    “那就这样吧。王公公,看住寿安宫里头的人。邵贵太妃是过杭州镇守太监王钿的养女。王钿曾经可是汪公公的人,邵贵太妃在宫里头的根基很深。”陈宽不放心的叮嘱。

    由于弘治帝的后宫空虚,先帝的妃子还是住在原来的宫殿。寿安宫住的是兴王的母妃、邵贵太妃。成化帝一共册封两位贵妃。一位是大名鼎鼎的万贵妃,还有一位是邵贵妃。可见邵贵太妃当年有多得宠。她的枕边风一吹,成化帝起了换太子的心思。要不是泰山正好地震,弘治帝的太子位未必能保得住。

    王岳拱手:“请诸位宽心。”

    正谈着,急促的铃声响起。

    “陈公公,太皇太后闹着要见皇爷,怎么劝都不听。”守在清宁宫的内侍急呼。

    陈宽不满地嘀咕:“老娘娘真折腾人,皇爷可才睡下。”

    “皇爷的龙体最重要。”戴义表情淡淡地提了句。

    陈宽眼珠子一转,交代话筒另一端,“为了太皇太后的身体着想,让御医开个能够安眠的方子。”

    挂了电话,司礼监众人瞬间遗忘此事,齐心协力维护皇宫的安宁,解决弘治帝的后顾之忧。

    同一时间,集义殿内的气氛很压抑。很多事碰在一起,需要内阁拿出解决法子。

    从礼部左侍郎升迁礼部尚书的石瑶,受不了殿内的沉闷,到走廊上透气。大雨被风刮着落在他的身上,让他冷不丁打了几个寒颤。他此刻非常想念老师李东阳。老师在,一定能从重重迷雾中看透真相。

    “石大人。”大理寺卿王轼招呼道。

    同时出现的还有左都御史戴珊、刑部尚书闵珪,三法司都全了。

    石瑶苦笑道:“三位大人别难为在下了。在下不能表态,举报信真假未知,太皇太后又病重。瞧陛下的意思也是拖着。”

    戴珊同样回以苦笑:“不管是太皇太后命人堵住钱皇后陵墓的隧道,还是淮王毒害陛下一案,三法司都需审问清宁宫的宫婢。陛下纯孝,不忍违抗太皇太后的意愿调走宫人。如今也只有礼部以崇王府郡主的婚事为借口,才能请出清宁宫的宫人。”

    太皇太后自知命不久矣,向陛下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包括钦定崇王郡主的婚事。太皇太后深怕陛下找崇王府麻烦,下懿旨把崇王郡主赐婚英国公世子张仑。

    “太皇太后的懿旨没出内宫,不作数。”石瑶纠正。

    王轼轻笑:“清宁宫的人可不知道此事。”

    “好。”石瑶瞧了王轼几眼,最终同意了。

    太皇太后做下的这些事让陛下寒心。大家最会看风向。失去了圣恩,人未走、茶已凉。


………………………………

第344章 秦王

    朱寿在西北滞留四个月,算算敌人的神经已经被折磨到了临界点,终于恋恋不舍地返程回京。

    京师突如其来下了几日的暴雨,让他更改了行程,拐道西安府。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洪武初年改名西安,曾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大明第一藩王秦王,就藩于此。

    以防后患,朱寿想用‘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地位,绝对绕不开秦王的支持。永乐帝一脉的子孙提‘嫡长子继承制’,有自打巴掌之嫌。

    秦朝以后,历朝的王爵以‘秦’最为尊贵。初代秦王朱樉是太祖和马皇后的第二子,太子之下最尊贵的王爷,被太祖任命为宗人府宗人令。

    当年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