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祸害-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语间霸气侧漏。

    弘治帝捶打儿子翘起来的腿:“成何体统,还不快放下去。”

    朱寿立刻回复端庄的坐姿。“父皇,现在也只有您会纠正孩儿的坐姿。大臣们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是卖方市场的体现。他们不但不敢管,还会用春秋笔法为孩儿的举止遮掩一二。例如生性洒脱、不拘小节、亲和等等。”

    “走走走,别待这让朕看着碍眼。”弘治帝嘴角抽搐,把朱寿赶出了乾清宫。

    陈宽给铁壶添上泉水,笑道,“皇爷别和小爷置气。以前祭酒谢铎大人还会说两句,现在连谢大人都懒得指正小爷了。”

    “吴宽和谢迁都被赶出权利核心,江南官员也只有闵珪、谢铎位居高位。闵珪这次被照儿逼得狠狠处置了走私的豪商,只怕很快会招来报复。谢铎一个人独挑大梁,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弄得照儿不开心。”弘治帝很了解大臣们的心思。

    “朕只是感慨,朕从小小心翼翼地活着。这辈子都不可能像照儿一样,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大臣们联名反对的,朕至少也会考虑考虑。”

    陈宽不敢搭话,伺候在一旁静静地添茶。

    弘治帝轻声问:“兴王最近如何?”

    “小世子夭折,兴王妃伤心过度伤了身子,怕是不能再孕了。”陈宽低头回禀。

    “贵太妃身子可好?”

    “贵太妃……怕是要不好了。”

    陈宽心道:贵太妃一旦过世,兴王需要守孝三年。在太子大婚前,兴王府不太可能有小主子出身。

    弘治帝点点头:“听说从走私商家中抄出不少好东西,让高凤挑一些李爱卿喜欢的送往云南。照儿年幼,婚事还不急着办。让李家小姐好好养养身子,将来大婚后多生几个,让朕好好享受含饴弄孙的日子。”

    “是。”陈宽应道。

    朱寿不知道,弘治帝为了他弄没了后世的嘉靖帝。他关在书房,绞尽脑汁用大白话写了篇《崖山之后,已无风骨》。

    “一个人,首先想着吃饱穿暖,接着需要有安全的环境,然后想要感情上的需要。前三项满足后,想腰追求地位,希望被人的尊重。最后追求抱负,青史留名。”

    “本宫想问天下官员:朝廷的俸禄给的太低?没有给你们足够的尊重?你们的抱负就是捞银子吗?”

    “谁能告诉本宫,攻打安南预计消耗的财力和人力?谁能告诉本宫,打下安南如何治理?”

    “知道大明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吗?”

    “是最大的危机,是有一群自私自利、只为自家考虑的官员。”

    “《四书五经》不只是你们进身的工具。”

    “可悲可叹!崖山之后,文人已无风骨!”

    没了系统和度娘,朱寿写文的水平直线下降,可他招人恨的本事永远在水准之上。

    太子署名的文章《崖山之后,已无风骨》一经刊登,引得全天下学子血液沸腾。他们恨不得冲进皇宫,把太子暴打一顿。谁说文人没风骨了!

    被气晕的官员更是无法统计。

    朝野内外叫嚣着攻打安南的呼声消失得无影无踪。

    几天过后,太子又刊登了署名文章,这次只有一个标题。

    《说有风骨的诸位,怎么没人继续出声对安南喊打喊杀?》

    朱寿气死人不偿命的本事可谓天下无双。

    舆论安静了。

    不一样的是,太医院的保心丸大卖特卖。春节还未结束,吏部收到几十封病假的奏折。

    朱寿是不打算让大家过好年。

    紧接着在《大明皇家日报》上刊登《俸禄改革提案》。

    以高薪养廉为目标,大幅度提升实权官员的俸禄。对各级官员的人数做出详细的规定,同级不同酬。官员俸禄根据考评每年升降。

    至于虚衔,太祖定下的俸禄数目不变,人数不定。

    虽然只是太子公布在报纸上的设想,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得了,这下没官员敢在安南的问题上指指点点。太子殿下想怎么着怎么着吧。

    用舆论逼迫太子就范,除非先能辩赢太子。

    对朱寿来说,他从来不觉得舆论能产生什么压力。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367章 混乱的年

    官员们乃至天下间的读书人,被太子扣了一口大锅砸下。还是甩都甩不开的那种。

    太祖开国时用酷刑惩处贪官污吏,那段美好的日子被百姓们口口相传。一百多年后官商勾结已成常态,失地流民数以百万计,百姓们怨声载道。

    弘治帝施以仁政,太子让百姓们吃饱饭穿暖衣。百姓们在东厂有意引导下,对皇家心存好感,而把种种不平推给官员。

    宋元崖山海战一宋朝失败告终,10万陪着赵皇帝殉葬大海。太子把文人风骨和崖山相关联,触痛了华夏子孙的神经。余波不断发酵,震出了不少名士、大儒发声。

    朱寿提过的《官员的自身修养》,被再次提及。刘健、李东阳、谢迁、屠滽、周经、梁储,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谢铎、马文升等老臣相继发文发表当官的心得。

    “老奸巨猾。”朱寿眼角抽搐。

    老臣们也学会浑水摸鱼的本事。趁着百姓们狂骂官员的时候,跑到便宜老爹面前大拍马屁。让便宜老爹同意在温良改、吐鲁番、各地布政司官衙中,安置无线电台。

    接着借口他年前布置下的作业,借用无线电台的快速传播,刊登在《大明皇家日报》。用朱寿的命令堵住朱寿的反对声。

    老臣们深知,弘治帝对召回镇守太监心有疑虑。无线电台由东厂掌控。让无线电台出现在官衙,就是另一种意义的镇守太监。东厂能光明正大监视官员的动向。

    虽然看上去东厂的势力又抬了头,实际上是把暗处的无线情报站弄到了明处而已。放在眼皮底下,总比暗中被盯上安全。

    朱寿撇撇嘴:抱团的文官,确实不太好对付。

    臣权和皇权的争夺,永远不会落幕。

    对付抱团的武官,好办多了。以暴制暴,用拳头对拳头。

    锦衣卫完成了内部清理工作,清出无能之辈。有背景的扔进旗手卫,让他们拼爹娘去。反正旗手卫是禁军,拼家世没人是太子的对手。随这群二代们在宫里折腾。

    海盗打上琼州,卫所兵将被屠,是锦衣卫拼死夺回州府赶跑了海盗。领头的竟然是高凤的侄儿。高千户原来是苏州千户所的千户,因为白莲教的事被贬官。

    立了大功后,高千户火速被提拔成了高指挥使。上任第一件事,带领手下跑到福建异地抓捕海商。新官上任的高指挥使背后有人,压根不把福建锦衣卫、卫所放眼里。在海商押送回京前,领着人和同僚火拼了几次。

    ‘封妻荫子’的念头刻入男人的骨头里。是男人们在外拼搏的动力。可在温室中长大的后代,容易丧失对抗风雨的能力。

    朱寿不认为子孙受先祖庇佑有错,但无能的他们位居高位就有错了。

    用海盗事件做文章,朱寿扯下卫所战斗力低下的遮羞布。他反复抨击武官的世袭制度。仗着九边精兵、南京水师、锦衣卫、三大营,朱寿强迫军机处更改制度。把武官世袭特权改为优先权。

    任用武官先考核能力,能力达标再查家世。若家中父辈有当职者,优先录取。就算入职武官,还有三年小考、六年大考,考核不通过照样革职。

    这个年,文武官员过得都不轻松。

    “太子殿下是故意折腾人吧?”黔国公在前线驻守了两年,今年在李东阳的邀请下来到孟艮府过年。

    黔国公还没见识过后世的嘉靖、万历、熹宗,心里把太子视为性格最独特的皇室成员。要不是陛下就这根独苗,太子的储位很危险啊。

    李东阳打开御赐的玉露春,一股醇香从酒坛中飘出,黔国公咽了口口水。

    司礼监高公公带着大车小车的赏赐到云南,除了书画文玩、贵重的金银珠宝,还有足够李家三口人吃两三年的酒肉油面。

    李东阳很会做人,把东西分送给云南官员、土司。黔国公府也收到了一车。黔国公羡慕妒忌恨。

    酒刚喝了三杯,田公公翘着兰花寻了过来。“咱家打扰国公爷和李公雅兴了。”

    李东阳和黔国公站起迎接。虽然负责无线电台的公公没有镇守地方的权利,官员们依旧以礼相待。不客气不行,谁知道公公们会用电台向京师汇报什么。

    “公公有事?”李东阳把田公公请上桌。

    田公公拱手谢绝:“咱家收到京师的命令,明年起涨一倍的兵饷。户部拨了一笔款项,算做朝廷送给卫所兵将的年礼。兵卒每人一两,每高一级多一两。云南各卫所拨双倍。黔国公别忘了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黔国公百思不解:“这年都要过完了,朝廷发年礼?”

    田公公轻笑,阴冷的笑声让屋里降了几度。

    “十五家商人,超出500多万两银子。是国库近两年的税银收入。沿着长公主们走私白银、私铸铜钱的线索,锦衣卫抓了不少私铸钱币的商人。国库收入劣质百万铜钱,交由铸币厂重新回炉。”

    “太子爷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户部把抄家得来的银子分给为大明安定做出贡献的兵将。”

    海贸的利益出乎朱寿的意料。东宁伯抢了一圈,保大坊金库的帐补上了七七八八。朱寿底气足了。又因为和户部为弘治十六年的预算闹了不小矛盾,朱寿干脆大方了一把。

    “内阁同意了?”李东阳觉得不可思议。

    朝廷一直没银子,很多重要场合需要太子借银。拿人手短,朝臣面对太子总是硬不起来。朝廷用银子的地方很多,怎么会容许太子乱花?

    田公公朝黔国公阴恻恻地笑:“阁老们同意了。前提是让太子暂停改革田赋。太子想取消宗室、勋贵、官员、举子的免税特权。宗室和勋贵们意见很大,这个年忙着到处联络人。阁老们担心……会出事。”

    李东阳目瞪口呆。

    太子真敢!

    黔国公微微的酒意被吓飞。

    “黔国公府无条件支持太子殿下的决定。”他吓得当场表态。

    武定侯等人确实接触过他,也和云南各地土司、官员接触过。看田公公的眼神,东厂必定是知道的。

    “土司们也要交田赋吗?”李东阳后知后觉地问。

    田公公冷笑:“连皇庄都要交田赋,土司怎么可能不交。”

    李东阳想到黔国公说过,不少勋贵们到了云南。

    他着急地说:“国公爷,请调兵防守孟垦!”

    “孟养、木邦、孟密三家土司已联手,估计完成了对孟垦府的包围。”田公公笑容满面,“请李公放心,太子爷专门派了人保护夫人和小姐。”

    果然没过多久,紧闭的城门外传来喊打喊杀的声音。

    李东阳恍然大悟,难怪太子会同意他的计划,太子早有了其它的打算。所以才会派女忍者保护女儿。

    “田公公能告诉本官,太子殿下意欲何为?”李东阳长长叹了口气。

    “改土归流。大明范围内,绝对不容许脱离朝廷掌控的势力。”


………………………………

第368章 顺者昌,逆者亡

    云南民族众多,又远离中原,地形复杂,管理非常困难。唐朝时期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官,管理本民族事宜。土官世袭,最后发展成了土司。土司虽然名义上由朝廷任免,实则一手遮天,完全是当地的土皇帝。

    土皇帝,时间一长,就具备所有皇帝的负面特征。‘皇位’争夺、压榨百姓、民怨沸腾、野心膨胀……

    朱寿不是好人。他奉行: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他怎么可能容忍土皇帝的存在。再说了,因为明朝没处理好西南,孟艮府在后世并不属于云南。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下管辖车里宣慰使司、缅甸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这些地方,几百年后都不在华夏版图之内。

    不是自家的,那就随便折腾。

    一半远征军被调入郧阳清剿白莲教。过年之前又被朱寿调回了京。调回来的远征军几乎都是勋贵家出去的子弟、家将。他们驻守河套两年,回家与亲人过年团聚很正常。

    他违例把军队驻扎在京城外,没有提前打招呼,被便宜老爹象征性骂了几句,这事也就揭过不提了。

    大明疆域辽阔,皇帝不可能单打独斗管理天下。勋贵们和大明生死与共,是朱寿天然的盟友。

    他们大部分长辈死于土木堡之变,朱寿带着他们打退了蒙古人,有在河套被洗了两年的脑,连带他们的家人都是朱寿的脑残粉。

    朱寿命他们年初三动身,秘密抵达孟艮府。他们乔装成西厂的人到了孟艮府,而他们的家人在京师做掩护。事情做的极为隐秘,京师的官员们不知道,云南土皇帝黔国公也没有耳闻。

    孟艮府城外喊打喊杀声好不热闹。城墙上一片寂静。

    在孟养、木邦、孟密三家土司包围孟艮府城时,城墙上的守军被远征军暴力接管。

    张仑的目标太大,负责此次军事行动的是定西侯长孙蒋博。作为远征军主将的张仑还需要自持身份,副将蒋博压根就无法无天。这次行动没有经过军机处认可,自然没有朝廷调令。守军是黔国公从楚雄卫、大理卫、定远千户所抽调的精兵。地方卫所的精兵在有特种作战训练的远征军面前,像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轻易被放倒。

    李东阳、黔国公在田公公不紧不慢地陪同下到达了城楼。

    黔国公看着被捆绑扔在城墙下守卫,沉默了。

    远征军虽然成立时间段,已经算是久战之师。不过可惜,国内无人见识过远征军在战争上的战斗力。河套、吐鲁番在关外,郧阳山区地方人稀。

    李东阳和黔国公打起十二万精神,观察远征军的实力。

    黔国公沐昆其实对太子很发憷。刘瑾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他知道刘瑾的能力。可太子处理刘瑾时干净利落,对外连罪名都懒得编造。太子为人自负,手段毒辣,类太祖多矣。

    所以,当田公公阴森森看他的时候,他心里打鼓。

    当田公公说及土改归流,他惊出一身冷汗。

    当看到远征军的战力,他已经打算回家整治族人,尽快上交手中的兵权。

    太子表现的很明显:不希望大明境内有威胁朝廷的势力。黔国公不想成为太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土木堡之变带给大明皇朝的影响深远。朝廷的重心是防备草原,西南土司只要拥护朱家皇帝,任他上蹿下跳。反正朝廷没精力处理。也因此,镇守云南的黔国公在大明有独特的地位。

    黔国公在朝廷、镇守太监面前是恭敬的。但云南地远,恭敬的日子掐指可算。黔国公府几代人在云南享受一百多年土皇帝的滋味,让他们交出手中的权利,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所以,黔国公有被武定侯说动。他隐隐约约知道土司们要攻打孟艮府的事情。李东阳邀请他到孟艮府聚会,他求之不得。既能摆脱嫌疑,又能保护李家人。他敢打击太子的田赋政策,可不敢伤害未来的太子妃全家。

    可事实上,在太子眼里,他的一举一动就像在耍猴戏。

    兵书记载的战争,或者上奏给朝廷的邸报,一般只能寥寥几笔。想要用文字详实地描写战争,以及战场中的瞬息万变是很难的。往往一场战役,在公文上只有轻飘飘的几句。这也有了带兵将领虚夸战绩,向朝廷多要军功的现象存在。

    而远征军的守城战,从开始到结束,还不到半个时辰。比撰写公文上报朝廷的用时都要短。

    黔国公已经被打击的体无完肤。他在想,如果让远征军攻打安南,都不需要一个月吧?

    先用火器精准击毙领兵的三位土司。在敌人混乱的时候,用手雷攻击人最多的地方。对付用云梯上城楼的敌人,只需要一个火把。

    如果说远征军守城就像喝水一样容易,那么在敌人如无头苍蝇逃跑时,远征军上马追击的场面只能用猛虎下山形容。

    马上的远征军士兵一手长枪、一手火器,一出手便死一人。他们似乎没有‘杀俘虏不祥’的意思。放任身下的战马狂奔,压根不管跪下求饶的敌人是否会被踩踏而死。也不管是否会激起敌人背水一战的士气。

    远征军三人一组,防守兼备。杀人的动作利索,和杀手差不多。招招往致命的部位使。打前站的士兵用一招杀敌人,很少能让护在左右的同伴出第二招补上。杀累了,换一人打前站。效率高的令人发指。

    “古之虎豹骑、陷阵营也不过如此吧?”李东阳赞叹不已。难怪太子殿下无法无天。有强大的远征军在手,号令天下无人敢不从。

    黔国公也是领兵打仗的猛将,心里明白他手下没有能抗住远征军进攻的军队。远征军人人如猛虎下山,军队的气势涛涛,看出了一身冷汗。难怪悍兵猛将如云的榆林军,被鞑靼铁骑拼掉了一半的人,而远征军传回的战报都是压着鞑靼人打。

    战场很快结束。

    身上陶瓷护甲滴血不沾的蒋博给守军松绑,又向李东阳、黔国公问安。

    李东阳缓和神情,正欲询问太子下一步的计划。

    蒋博突然上马,从家将手里接过喇叭,用整个孟艮府都能听到的声音嘶吼,“全军立刻上马。清剿孟养、木邦、孟密三地叛军。反抗者男女老少一个不留。顺我大明者昌,逆我大明者亡!”

    城中被惊动的各地方权贵、富豪、土司脸上表情五彩纷呈。


………………………………

第369章 恐吓

    中原王朝更新换代频繁,地处偏远的西南土司地位稳固。除了家族内部的土司争夺,外人根本插不了手。

    明朝立国以后,对面当地势力雄厚的土司,也只能采取赐爵的办法笼络。没办法,谁让土司家族的传承比明朝的历史久远。你朱重八往上数几代,连祖宗是何人都不知道。土司家族的族谱最长的能追溯到唐朝。

    西南的土司几乎完全沿袭元朝。但土司集政治、军事、财力于一身,比大明皇帝的权利都大。土司负责朝廷派发的差发、纳贡和应征调三项义务。朝廷对西南只是象征性的征收税银和纳贡。地方百姓上缴的税赋都入了土司的口袋。

    太祖为了有效控制土司,把土司分成了文职和武职两类。同时任命不少土官协助土司管理。文职和武职效仿文武官员。武职不当政,文职不掌军队。武职由兵部管理,文职由吏部管理。土司家族虽然一家独大,但也不能一手遮天。一家独大的权利,足以让人眼馋。土司家族为了牢牢掌控当地的控制权,除了中原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叔侄相袭外,还有母女袭职、妻妾袭职等。比如三年前反叛的普安土司便是妻妾袭职的土司。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要‘改土归流’,取消土司世袭制,整个西南的震动可想而知。

    “‘改土归流’是太子对田赋改革的试点。去了鞑靼的武力威胁,对大明危害最大的便是土地。中原的土地兼并之风浓重。要不是殿下拿宗室皇亲下手,现在的情况会更糟。土司大人或许不了解太子。太子雄才大略,不逊于太祖。”新科进士张云鹏,给丽江土司木泰详细分析形式。

    张云鹏是云南大理人,祖上来自凤阳。明初祖上因为军功升任大理司巡检。张云鹏于弘治十五年中进士,在兵部观政。年前随太子出海去了趟虾夷。返航时他提前在广东上岸,赶在年三十到家。

    来张家拜访的,一位是大理彝族的左氏土司,一位是丽江木氏土司。他们是云南地区最有名的两大土司。

    木氏土司的木姓为太祖亲赐。‘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左氏土司效忠明廷,屡受嘉奖。御赐的‘世守土府’匾额挂在正门,‘亘古亘今门第,全忠全孝人家’匾额挂在大理知府衙门。

    两位最受朝廷倚重的土司,事前没收到任何风声。他们本想去黔国公府探听朝廷意图。结果发展黔国公府清点田产地契准备送往东宫。连黔国公都自身难保了。

    太子一手打造的远征军留守云南,没有丝毫离开的打算。听黔国公府流出的消息:军机处诘责远征军滥杀无辜的电报,被太子拦下。朝廷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太子不但没理睬朝廷诸公的反对声,还让人开辟了从云南乌蒙府入长江的航道。来往京师的船只使用蒸汽发动机。从云南府到京师,用800里加急需要十天,从水路走,只要5天。

    800加急非大事不会启用。船只可是能每天来回的。没见孟艮府事发,乌蒙港船只穿梭不停。每天都有从乌蒙港口转到孟养、木邦、孟密、孟艮四地的移民。

    大明朝最爱用移民招数,有效削弱当地人的势力。

    云南人人自危。

    远征军报复孟养、木邦、孟密三家围攻孟艮府,把三地的土司和不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