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祸害-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泾王府的太医救治时发现泾王有中毒迹象。可是尸体上,什么都没能发现!衡王大喊冤枉,一口咬定泾王是天谴暴毙的。还说,还说陛下是想借口除掉他这位真龙天子。”陈宽磨着牙气咻咻地道。

    李东阳脸色铁青:“衡王做不出这等精心的布局。此事背后定有蹊跷。必须让太子赶回京师坐镇。陈公公,太子现在在何处?”

    “这……”陈宽一脸为难。

    就在这时,乾清门里传出女子的哭诉声。“请陛下明鉴,此事是衡王一人所为,与小儿汝王无关。”

    陈宽指指门内:“衡王生母德太妃天天来乾清宫请罪。娘娘不许她见皇爷,她就跪在殿门口喊冤。皇爷不过是让人围住了汝王府而已,泾王可是小小年纪就丢了性命。”

    李东阳尴尬了。皇家的事外臣不能多话。可他又算是未来的皇亲,太子四处彰显对女儿的厚爱,他想躲麻烦事都躲不掉。太子一定是故意的。

    正说这话,张皇后面容憔悴地走来,“李阁老在呢,快给本宫出个主意,怎么让德太妃安静点。皇太后性子绵软,本宫也不能对太妃如何,只得拦着不让进。”

    李东阳躬身行礼,想了想道,“臣得知周太皇太妃喜爱礼佛,不如让太妃陪太皇太妃参佛?”

    张皇后一喜:“好办法。难怪陛下总夸李阁老善谋。”

    “娘娘谬赞。”李东阳拱手。

    张皇后用手帕捂嘴叹了口气:“太医院尽了力,可陛下身体还是没能起色。民间有冲喜的说法,本宫想办场喜事冲冲喜。”

    “娘娘是想让太子提前大婚?”李东阳不动声色地问。

    张皇后摇头:“陛下伸长脖子等太子妃敬茶,至少也要等陛下身体康复了才行。听闻李阁老家的大公子自嫡妻死后没有续娶,寿宁侯的嫡长女刚及笄。李阁老以为如何?”

    李东阳嘴角直抽抽。让皇后的嫡侄女当填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416章 大顺朝

    李东阳忧心忡忡地回到文华殿。

    “宾之,可打听到太子下落?”马文升急忙问道。太子总是瞒着朝廷私自行动,他们是鞭长莫及。

    李东阳一脸肃容:“太子此刻在迤都,同满都海太后签订停战协议。”

    “迤都?”刘健骤然起立,“可是永乐帝招降元朝末代太尉乃儿不花的地方?”

    李东阳点头:“正是洪武二十三年第七次北伐,永乐帝首次出征便惊艳四方的那场战役。”

    “那可是在草原腹地!玉龙栈还要往北三百多里地,和鞑靼王庭相距不远。万一出意外,我军无法救援!太子……太过胡闹!”马文升急得不得了,恨不得冲到草原把太子拉回来。

    李东阳苦笑连连:“太子原话是说:大军占了迤都,才能保护住前往玉龙栈的各位大爷们。如果一切顺利,迤都以南将纳入大明疆域。不过,至少在五十年内都属于太子直接管辖,由河套负责具体事务。”

    马文升招招手,军机处参谋部官员把长约五米的舆图摊在众人面前。

    刘健、马文升戴上朱寿送的眼镜,才瞧到舆图上部标注的迤都。那可是十几个河套的土地!

    惠安伯满眼崇拜:“不愧是太子殿下。”

    “太子胃口真大。只是……草原不好治理呐。”彭清没能瞧清舆图上的标注,打算退朝后去保大坊走一趟,要一副眼镜。

    梁储笑道:“太子殿下治国的本领也是不差的。”

    杨廷和头疼了,直觉告诉他肩上的担子更重。太子不会亲力亲为治理地方。与其说太子善于治国,不如说太子善于‘物尽其才,人尽其用’。

    “宾之为何神色不安?”刘健注意到李东阳不同往常的焦虑。

    内阁、军机处众人把注意力放在李东阳身上。太子事先言明草原不归朝廷管,他们只有看热闹的份。草原终归不是中原,位极人臣的他们兴趣不大。

    李东阳思虑再三还是实话实说:“皇后娘娘有意做媒,让寿宁侯嫡长女许给犬子做填房。”

    话音刚落,文华殿如死一般沉寂。

    李东阳独子李兆先三十而立,寿宁侯嫡长女刚满十六,年纪差很多岁,还是填房。皇后娘娘性子要强,和太子殿下只有面子情。把嫡侄女许给未来太子妃的哥哥做填房,非常打皇后的脸。除非……

    “我等多日不曾见过陛下,不知陛下身体如何?”刘健问到了关键。

    李东阳摇摇头。

    众人心里一咯噔。

    刘健立刻反应过来,用凌厉的目光扫视众人,“这事大家都想明白了,那就死死捂住!太子归京之前,外头绝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风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绝不要越雷池一步!”

    刘健毕竟做过多年的首辅,说出的话很快得到众人的认同。

    军机处和内阁分头行动,一切以稳住局势为重。

    手中握有实权的官员收到上峰的暗示,谨言慎行了起来。万事以《大明律》为准,违法违规的事绝不沾手。三大营外松内紧,五城兵马司更是昼夜不断巡逻。

    为了防止消息外泄,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虚衔的官员并没有收到任何风声。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觉察了不对劲,很有眼色地循规蹈矩做事,并没有声张出去。

    京师上层严阵以待,中下层如往日一般过日子。就算有人觉得京师的巡查力度太过频繁,也会以为是弘治帝病倒、太子不在京的缘故。弘治帝三天两头生病,太子经常不在京,大家都习惯了。

    刚升任锦衣卫千户的孙璟,在辽东还算是个人物,可在京师就什么都不是了。因为有很多把柄掌握在娘舅手里,孙璟不得不到处求人,想把张斌从北镇抚司救出来。

    会昌侯孙铭收到王家表兄的暗示,非但没有帮着救人,反而抬出族长的身份,从孙璟家下人中拷问出不少内幕。

    下人的供词吓坏了孙铭。意识到事态严重,孙铭把亲弟弟孙璟五花大绑,送入了北镇抚司。

    没多久,内阁派出巡抚调查辽东走私案。军机处跳脚,和内阁在文华殿大吵,坚持辽东的事应该由军机处提刑部调查。

    两方相持不下,决定各自调查各自的。

    勃然大怒的定西侯带上五军营的人,亲自赶往辽东质问。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也来凑热闹,相继召相关人等入京查问。

    一时间,辽东都司不少将领同时往京师赶。他们中不少人刚完成武考,成绩优良。原本等待京师升职加薪,没想到沾染了窝案。

    他们纷纷咒骂张斌多事,也有人给北镇抚司里的张斌递话,让他消停点。

    而张斌,在东厂、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之下去掉了半条命。听到同僚们的‘问候’冷笑连连。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说了。好处一起分,凭什么出了事把一切都推在他儿子身上!

    至于山东的衡王,军机处、内阁十四人一同签字盖章下发逮捕令,由提刑按察使司押往京师宗人府。平常时期还可能慢慢调查泾王死亡的真相,特殊时期根本不需要证据,直接定罪。

    太子入了草原,如同泥牛入海。连朝臣们都不知去向,民间更加不可能知道太子的行踪。尤其是草原传来的太子遇刺、鞑靼小王子暴毙、停战和谈的几个相互矛盾的消息。

    道人隐藏在百姓中间,见衡王被火速提拔的山东按察史黄珂押解进京,嘴角浮现若隐若现的笑容。

    “大帝,按察使司抓走了衡王,山东官员换了一茬子,辽东大部分将领被召入京。明廷应该觉察到了什么。”同样身穿道袍的道士毕恭毕敬地说。

    道人轻轻一笑:“他们当然会察觉。朱元璋就是扯起明教的旗帜造反起家的。”

    “大帝,我等要开始行动吗?”

    道人微微点了下头。

    黄珂堤防衡王府的侍卫,派出了大量的官兵们。衡王府的侍卫们没有抵抗,任凭他带走衡王。

    衡王一路叫嚷:“陛下要杀本王灭口。这是违反天道的举动,将会遭受报应!”

    四周毫无征兆地响起了锣鼓声。衡王府的侍卫和看热闹的百姓蜂拥往衡王身边挤。

    衡王一喜:“大师救本王来了。”

    话刚说完,不知谁撒了一把粉尘,衡王脸色大变,连呼救都来不及,步了泾王的后尘。

    有人高呼:“快看,衡王暴毙。衡王也不是真龙天子。”

    黄珂眼见衡王咽气,想要收拢官兵防止局势进一步失控。没想到带来的官兵不听他指挥。

    “五行中以金克木,段为金,朱为木,朱家气数已颓尽,段氏金长坐皇廷。大顺将取代大明,一统天下。”

    正在此时,半空中撒下一轮圣光,耀眼得如同刺眼的阳光,令人睁不开眼。威严的声音神奇地在每人的脑海里响起。

    “神迹,这是神迹!”

    黄珂破口大骂:“狗屁神迹,这是叛乱!”


………………………………

第417章 协议签署

    在朱寿的熏陶下,大明官员百姓对神迹非常不感冒。

    见识过了热气球、电话、电报,他们相信认为的‘神迹’,多半是一种奇淫技巧。报纸曾大篇幅报道热气球的原理。在山东沿海地区捕捞海鲜的宝船,早就全换成蒸汽船。神奇的事情看多了,大家连对龙骨都产生过怀疑,何况区区光和声音?

    山东青州出现的‘神迹’,并没有引起轰动性的效果。除了对大顺朝所谓的开国皇帝‘平顺大帝’狂热的信徒,没人会认为他是什么真龙天子。

    大明国力强盛,连南涝北旱这种最容易饿死人的天灾都能扛过去。受灾的地区在朝廷扶持下渐渐缓过来,百姓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有什么理由跟着一起起兵造反?!

    最主要的事,军机处牢牢把控兵权。金州卫指挥刚相应平顺大帝的招揽,不到五日,便被隔海相望的威海卫驾驶铁船打上门。

    临时被调到山东布政使司、担任左布政使的雍泰,是一位手段强硬的老臣。在地方任职时没少处理过犯事的世家豪族。尤其是九边军改之时,他为山西按察使,他和马中锡把大同、宣府等地侵占军屯的世袭武官们清剿了个遍。

    青州刚扯起大顺朝的旗帜,黄珂让随行的东厂通讯员发电报给济南府。雍泰立刻从济南府杀到曲阜。先礼后兵,先给孔家赔罪,然后命人围困了孔家,孔家只许进不许出。

    孔家大公子暴跳如雷地责问雍泰“为何敢欺上门?”

    自衍圣公死后爵位高悬,孔家已经闭门谢客很久。总是有人拿着朱理程学的礼教经典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孔家人行为。只要出现逾越的言行,就会有人到处散发小广告昭告天下。可以说,山东地界谁都有可能勾结反贼,就是孔家没这个可能。

    “山东是孔圣人老家,为何尽出唐赛儿、段鋹等反贼?孔家有教化家乡不利之责。”雍泰横眉冷对。

    孔家人气得倒仰。

    雍泰转头赶到邹城亚圣府孟家,同样软禁了孟家人。

    孔孟两家开了好头,其后山东有名的世家大族接连被官兵围困。

    只要哪家的姻亲故旧、下人、佃户参与反叛,就换成东厂的人进家门看管。山东地界上的地头蛇们,被硬生生压制住不得动弹。

    “雍大人,是否太过了?万一山东士族事后追责、御史弹劾,我等受不起。”胆小的参政心惊胆战地问道。

    雍泰冰刀子般的目光射向参政“内阁通过电台通告,东北出现相应‘平顺大帝’的骚乱,武靖伯派军队武力镇压。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这是内阁的命令。再者,你怕咱们的太子殿下受不了士族压力找地方官员麻烦?”

    瞧瞧孔府的倒霉劲,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只要有强势的太子在背后坐镇,办事的官员心中十分安定。

    雍泰瞟见按察使黄珂脸色难看,不由得问,“黄大人也担心事后追责?”

    黄珂摇头“我仔细研究了进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总觉得不对。”

    “太子无可争议地拥有调动天下兵马的大权,山东沿海的水师船只更是太子一手打造。金州卫指挥为何敢附逆?他哪来的信心造反成功?还有衡王,素来喜好书画,陛下夸赞其书法为宗室第一人。是位胸有点墨的风雅之士,怎么就像换了一个人似得?盲目相信他是真龙天子?”

    “还有东厂在此事上的消息过于滞后,太过反常。”黄珂目光炯炯地看向雍泰。东厂的无线电通讯部遍布大明各个角落。一有风吹草动便能把消息传到京师。可是在山东,东厂的人好像同时消失了。

    参政不敢听下去“布政使大人,下官去巡查地方,安抚百姓。”

    雍泰挥手让人退下。

    “泾王和衡王死状相同,应该都是段鋹逆贼害的。太子殿下虽然行事乖张、不按常理,却不是无情无义之人。对陛下更是孝顺有佳。陛下与泾王兄弟情深,太子不可能用泾王当鱼饵。东厂的异常,必定会给大家一个说法。”雍泰非常肯定地断言。

    在后世和平教育下长大的朱寿,虽然敢举枪在战场杀敌保家卫国,其他地方还挺有底线的。朱元璋、朱棣大开杀戒有何用?不但史书上名声不好,大明不还是被文官集团控制住?

    朱寿监国连文臣最讨厌的廷杖都取消了,对没触犯国法的官员从没下过死手。最多学宋朝,把得罪他的人反复折腾。结果如何,端看个人身体、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心理强大的刘健、谢迁、李东阳,在情形复杂的地方当官,不照样滋润地回内阁重新掌权吗?

    反对朱寿的人,即便是被整的一穷二白的盐商,也从没有骂他心狠手辣。不过,骂他心黑的人多了海去。

    “一昧的杀戮只能震慑一时。本宫与达延汗最大的区别就是以理服人!”朱寿大言不惭地在满都海面前夸口。

    一身素服的满都海双目赤红,吃了朱寿的心都有。她坚信大儿子的死和朱寿脱不了关系。

    满都海用杀人的目光死盯着朱寿,用生硬地语气说,“一开口便是迤都以南的土地,这算是以理服人?”

    朱寿诚恳地点头“捕鱼儿海在迤都以北。太后也应该知道蓝玉将军千里奔袭捕鱼儿海、俘虏元朝皇室的壮举。本宫拼着不要自己的威名,也要给鞑靼留最后的脸面。本宫此举不够服人吗?”

    “你……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太甚!”满都海红着眼睛说。

    朱寿冷笑“能在赤岭马市屠杀商人的,算不得孤儿吧?图鲁博罗特敢破坏赤岭马市规矩,就要承担严重的后果。赤岭马市虽然是本宫派人建造的,却承载着各国商人的希望。图鲁博罗特任意妄为,不但给鞑靼招灾,还害死了自个儿。太后可别把事情一股脑推在本宫身上。”

    图鲁博罗特的死因,和他在赤岭马市抢走的女忍者有关。打死朱寿都不会承认此事!至于朱寿在虾夷赐下了一大片土地给忍部,同时让忍部首领成为虾夷的将军,是不可能从海外虾夷岛传到草原的。

    “太后,大明太子表明态度,迤都乃至河套都欢迎我们做买卖。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坚持要土地有何用?《北方条约》取消奴隶一项,已经让牧民们与我们离心了。”好儿趁部首领阿儿脱歹王漫不经心地充当和事佬。

    满都海两眼喷火。

    好儿趁部是鞑靼第二大势力,达延汗会发动宁夏战役,也是因为阿儿脱歹王想要取代他的地位。大明太子把阿儿脱歹王请来,是明晃晃的威胁。

    “好,我签!”满都海咬牙道。她恨恨地看着朱寿,祈祷着山东的那位道人能成事。

    朱寿畅快地哈哈大笑。迤都,后世的蒙古和华夏的交界。只要给他点时间,他能继续扩宽版图。

    。


………………………………

第418章 意气风发

    工程兵团在迤都立下大明界碑。朱寿大笔一挥:到此一游。

    杨一清嘴角抽抽:“殿下不写点别的吗?”太子书法师从书琴双绝的戴义公公,端的是游云惊龙、行云流水。不过这内容实在无法形容。

    “留什么话都是假的。”朱寿哈哈大笑,“临时界碑而已。迤都既不是大明的边疆,也不是鞑靼的安全线。不过是掩耳盗铃。”

    元朝能占领四分之一的世界,清朝能拿下乌里雅苏台,他奋斗的最低配也不能比清朝差。

    朱寿意气风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杨一清嘴角不自觉的勾起,年轻时被灰暗的现实磨光的热血再次燃起。储君年少有为,大明盛世充满希望。

    “谷大用,本宫答应给阿儿脱歹王的物资尽早兑现。再把大宁城的那座行宫送给他。听闻他有不少妻妾,送上一批银作局打造的首饰。”朱寿转头吩咐道。

    好儿趁部又名科尔沁,实力仅在达延汗嫡部察哈尔之下。如今成了第一大势力,有的满都海头疼。好儿趁部紧邻福余卫和女真各部,后世是努尔哈赤的盟友。重利以诱之,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

    杨一清心情从山顶掉落到谷底,一言难尽。太子时常把风骨、气节挂嘴上,本人的骨子里更像商人。

    谷大用一一应下,然后表情凝重地禀报,“王厂督紧急来电。妖道段鋹会妖术,东厂在他手上折了不少人手。王厂督从京师掉人手支援山东,结果发现……发现段鋹长相与陶仲文相似。王厂督问殿下该如何处置?”

    “陶仲文?!”朱寿骤然色变,“段鋹打出的国号可是大顺朝?”

    谷大用低头道:“是。”

    朱寿骂骂咧咧:“他大爷的。”

    他当时把注意力放在刘瑾身上,生怕系统给刘瑾留下些什么,反而忘了陶仲文。陶仲文死前没有逃跑的征兆,喝毒酒时更没有挣扎。当时死的可千万不要是个冒牌货。

    “殿下,有何问题?”杨一清见到朱寿脸色大变,上了心。

    朱寿摸着下巴抬头望天,半晌后开始瞎编,“本宫曾让天师研究院的陶仲文研究《推背图》。《推背图》暗示:大顺将会取代大明。陶仲文因为勾结兴王已被本宫下令处死。没想到会冒出来一位段鋹。”

    《推背图》号称是预言第一奇书。

    杨一清的呼吸停了片刻。他沉重地拱手说:“殿下应让东厂解决掉段鋹。”

    朱寿瞟了他一眼:“东厂近来……人手不足。”

    “为何?”杨一清铁了心打破砂锅问到底。

    ‘平顺大帝’在山东聚集了几万人的信徒,深入民间的东厂事先竟然没有发觉。引起了很多官员的怀疑。

    朱寿捂着嘴小声说:“玄武湖黄册库被淹。天下的黄册、鱼鳞册全部损毁。东厂忙着从各布政司、州、府、县回收备用的青册。”

    杨一清几乎晕厥,几个深呼吸抚平受到强烈冲击的心脏,急不可耐地道,“殿下快回京吧,即刻启程。”

    “急什么!杨大人曾在先帝爷身边待过,也是见惯风浪的人。别为了一点小事乱了阵脚。”朱寿神色淡然地道。

    杨一清失声大叫:“殿下,这可不是小事!黄册、鱼鳞册关系到千家万户,那可是天大的事。龙骨现世,果然没好事。一个处理不妥当……”

    “把所有的事情串起来看:辽东杀良冒功、离间殿下与朵颜三卫感情;衡王残害泾王意图不轨;鞑靼派人伏击‘假太子’;大顺取代大明的预言;黄册库被淹;龙骨现世;如果件件事情都按照布局走,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杨一清暴走,“殿下快回京吧。”

    朱寿很想说,龙骨现世只是巧合。

    不过,还是不挑明的好。粗看上去形势确实危险,却也是火中取栗的时候。他可以趁着这次事件解放生产力,为大明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南京负责黄册库的上下人等把事情捂得严严实实,一干人等急着抢救被毁坏的册子。要不是东厂无意发现,父皇和本宫还被瞒着。这事是人为还是天灾不好断言。在等几日,若还是无人揭开此事,那便是天灾。如果有人在叛乱的当口把此事宣布与众,本宫可得好好清算清算。”朱寿表情平静。

    因为有便宜老爹在,他到现在还没大开杀戒过。

    杨一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偏偏清楚一切的太子不急。“恳请殿下让下官使用电台通报京师。内阁、军机处几位大人是陛下挑选的,全都是忠心耿耿之人。殿下处处瞒着大人们,非常不妥当。”

    朱寿点点头,同意了杨一清的请求。

    杨一清拖着谷大用急步跑向电台。

    朱寿眯着眼看着矗立起的界碑,暗中正用心脑速算能力排兵布阵。

    花当垂头丧气地策马而来。

    朱寿调侃道:“右都督准备何时成婚?本宫会亲自当主婚人。”

    花当猛地抬头,希翼地问,“殿下不是开玩笑的吧?”

    “本宫想要右都督协调大明同鞑靼的关系,怎会在大事上开玩笑。从匈奴到蒙古、再到瓦剌鞑靼,草原和中原打了千年。本宫想用温和的方式处理草原的关系。《北方条约》是试探。”

    朱寿笑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