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祸害-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快步出了大明门。先去了趟宗人府,再去户部。

    朱寿得到远航队最新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太高兴。这才是正常现象。没有他出现时空,大明照样打败了欧洲人。被欧洲揍倒在地猛搓的,是辫子!

    大明是被女真揍趴下的。

    让朱寿高兴的是,现在建州卫指挥使脱罗跪在他脚边祈求原谅。

    “朕杀你弟弟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是因为他有造反之举。你和你的族人攻占奴儿干都司自立,比锡宝齐篇古性质更恶劣。朕为何要放过你?”朱寿喝着板蓝根慢条斯理地说。

    他留在辽东的每一天,都要和一碗补气强体的中药。他不喝,身边所有人都不能安心。好在研究院研制出了块状板蓝根冲剂。不管后世的人如何吐槽板蓝根,在缺医少药的明朝,板蓝根很受百姓欢迎。

    此时李时珍没有出生,《本草纲目》没有被整理出来,得伤寒会死人。具有清热解毒、发热咽痛功效板蓝根是救命良药。

    关键是板蓝根还好喝。朱寿天天喝苦药,嘴巴苦的吃什么都是苦的。

    研制出板蓝根的皇家研究所,很是出了一回风头。想必年后的招生会挺顺利的。他让东厂把考试大纲偷偷散发出去,应该能增大考生们的信心。

    脱罗哭诉:“都是陶仲文那个妖道胡言论语。我轻信了陛下是妖龙的鬼话,才会做下这等错事。我愿意以死谢罪,恳请陛下放过女真族人。”

    “我们女真人在朝鲜、大明的夹缝中生活实属不易,时不时还要受到鞑靼的欺负。东北是我们千辛万苦找到的家园。陛下只要允许我们留在东北,让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脱罗不停地磕头,“咔咔咔”几声,地上的青砖有了血迹。

    “别嗑了,早干嘛去了!当朕三岁小孩忽悠吗?”朱寿放下瓷碗。

    脱罗哀鸣:“陛下!我们女真人也生活在真龙翱翔的蓝天下,我们也是华夏子民。”生死关头,认谁当祖宗都不重要了。

    朱寿沉默半响,幽幽地道,“既然把真龙抬了出来。朕网开一面。只要你们答应朕四个条件,朕可以放过女真族人。承诺只要不反大明,允许他们在东北繁衍生息。”

    “陛下隆恩我等感激不尽。我爱新觉罗·脱罗答应陛下所有的条件。”脱罗立刻应下。不管是什么条件,只要能给族人一条生路,他都会同意。只要女真人有一个人活着,女真族早晚会崛起。

    朱寿道:“女真全族改姓、所有十六岁以下的族人送学堂读书、与关内通婚、带头闹事者统统自裁。”

    脱罗连番谢恩时,朱寿想,应该让孔府的人到辽东教书。衍圣公的爵位不能白给。


………………………………

第466章 十万金币不能飞了

    衍圣公的爵位空置了两年。这是弘治帝故意为之。

    弘治帝想把赐爵的圣旨留给儿子下达。儿子抢了孔闻韶的媳妇,虽然事情被压下去了,可还是后患无穷。文人一张嘴、一支笔,能把曹操永远钉在奸臣的耻辱柱上。弘治帝非常担心,后世会把儿子与抢臣子妻的隋炀帝并列。

    正史和野史之间,大家更倾向于相信野史。如果是孔家人写的野史,估计世人都会相信。

    朱寿曾向孔家南宗释放的善意。但南宗的孔家人装傻。南宗会从山东迁到浙江,就是想避开衍圣公爵位的争夺。

    而北宗的两任衍圣公子孙都想要爵位。

    这事便一直拖着。

    “陛下来电亲口对老夫说,若是孔家有人愿意赴东北教化女真人,衍生公的爵位便是他的。”山东布政司雍泰一脸纠结。

    雍泰想说:新皇是想把衍圣公的爵位卖个好价钱。瞧瞧新皇做下的事,估计孔老夫子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孔家众人目瞪口呆,皇帝册封孔家后裔的惯例始于汉高祖。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第一次遇上册封得讲条件的皇帝。

    不过想想新皇的种种事迹,这样的事又好像很正常。

    逆贼段鋹抢占了他们开采的金矿。禁军中的禁军腾骧四卫专程从京师赶来,不会镇压逆贼,只为保护金矿。逆贼平定后,腾骧四卫始终没有离开,直到朝廷户部接管了金矿。

    他们为了开采金矿投入的银子全打了水漂。

    这还不算,连段鋹劫走的财富也不见了。山东布政司以‘不知所踪’结案。

    一场叛乱,祸害了山东无数的高门。新皇和朝廷倒是吃的满嘴流油。

    想召集天下名士抨击此事。结果声援者寥寥无几。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皇家商行在各地斥巨资支持大儒、名士开设学堂、书院。直接祸害孔家的是逆贼又不是朝廷,大儒们可不想管此事。

    孔家气啊!

    “我今日便整理行囊,立刻动身赶往东北。”出乎雍泰预料,首先表态的竟然是孔闻韶。

    孔闻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新皇抢了他未过门的媳妇,等了几年也没等来新皇的补偿。新皇的脾气他算是摸清了。新皇身边不留无用之人。想要从新皇手里得到权势和地位,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孔大公子生怕堂弟们和他抢,在辽东疫情未除时,便动身前往了。

    到东北,必须穿过辽东疫区。孔大公子都准备动身,沿途保护的衙役名单还没确定。

    雍泰大怒:“陛下千金之躯赴疫区,尔等难道比陛下金贵?你们不敢去,全都滚回家!重新招募衙役。”

    布政使司一发怒,山东的吏目们遭了秧。官员的提拔升降需要吏部同意,吏目们不需要。雍泰早就不满山东大族们把手伸向地方衙门,借机清除钉子。

    山东是孔孟之乡,也是白莲教等逆贼的大本营。山东与辽东隔海相望。陛下电报明言,辽东事了后会到山东吊念泾王泾王妃。雍泰不敢有丝毫大意。

    陛下想要教化女真人的消息传出后,亚圣府孟家也派家中子弟赶赴东北。孔家南宗等北宗的人到达东北,也派人去东北开学堂。在孔孟两家的带头下,天下不少的名士赶往东北。

    孔大公子为了爵位,孟家为了感谢新皇重新把孟子的亚圣牌位放进孔庙,其他人则为了东北大片的黑土地。新皇把东北视为禁脔,好不容易开了个口子,他们怎么会错过这个好机会呢!

    “王大人说的对,朕能反对官员经商,却不可能禁止天下文人经商。大明的儒商已成气候,一味反对是没用的。”朱寿感慨万千,“天理即人欲。”

    在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心学大行其道,压制了朱理程学。文人们都去解放人性吧。解放了人性,他就能赤裸裸用利用驱使大儒名士。

    刀在农夫手里是砍柴割草的工具,放在武人手里是杀人的利器,握在他手里是吃烤肉的餐具。有问题的并不是刀本身,而是握有它的人使用的方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是董仲舒掺杂其它思想,修改后的儒术。

    他想改变大明朝野腐朽、保守、陈旧的思想,心学便是一大利器。心学的集大成者王明阳先生,此刻在手下打工呢!

    让明阳先生当他的打手,他做梦都能笑醒。

    王守仁笑道:“此前陛下想禁止商人子弟考科举,商人们无不心惊胆战。陛下突然提议取消户籍限制,让商人们不敢置信。年后开恩科,商人子弟壮着胆子报考,官府竟然没反对。商人们欢欣鼓舞,纷纷慷慨解囊,给悬赏令的赏金又添了一笔。”

    朱寿微笑,你高兴就好。天下商人加一起,不及你一人在朕心中的分量。

    此时若有人研制出治疗辽东瘟疫的药方,高达10万金币的赏银便是他的了。10万金币,也就是五十万两银子,朝廷3个月的国库收入。

    连朱寿这个当皇帝的都心动了。

    自持有点医术的大夫们疯狂了。无数人冒着感染的风险走出山海关。辽东一时间聚集了不下2000多位大夫。

    这可把荣顺郡王乐坏了。他接待了每一位大夫,记录下他们的专长。将来各地医学需要有名医坐镇。

    正说着话,替换刘孝管理电台的小顺子找来。他一脸喜气的模样,肯定有好消息。

    王守仁识相地告退。

    “爷,研究院在妖道的住所搜到了大量的药方。其中就有治疗辽东瘟疫的方子。”小顺子喜气洋洋。

    朱寿高兴地拍打他的肩:“钦天监八字合得好!你一到任便给了朕好消息。赏,你和钦天监都有赏!”

    伺候在朱寿身边的刘孝欲哭无泪,他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小的这就去通报荣顺郡王。”

    “通报个屁!”朱寿横他一眼,“如果去通报,10万金币就飞了!”

    “啊?!”刘孝脸上表情精彩纷呈。难道爷想私吞?

    刘孝的表情流露了他的想法。朱寿气踹向他。“你这直肠子的性子,只就适合负责药厂的生产。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厂出了质量事故,朕要你的狗命!”

    “谢爷恩典!”刘孝惊喜万分。

    药材举重若轻,既是民生物资又是战备物资。药厂虽还未建,已经被定义成和西厂一个级别。既不属于朝廷,也不属于皇家商行管,而是直接向爷汇报。

    刘孝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终于能和刘瑾平起平坐了。刘瑾当年的威风,内侍们谁让不羡慕?将来他也能。

    朱寿召来王岳:“你从东厂找一位懂医理的,装成山野大夫。让他把药方献上来,最重要的是演一场戏。让他把10万金币的赏银,全部捐给惠民药局建医学,造福天下百姓。”

    “通知汪鋐,把人招进皇家研究院医学部。在招生传单上特别着重介绍他。这次研究院的招生,一定要办的比恩科高调。”

    乐疯的刘孝不解:“爷,不管是皇家研究院、惠民药局,还是朝廷,不都是您说了算吗?您这算左手打右脸?”

    “你快滚出去组建药厂。”朱寿决定除了圣旨,其他的一律让刘孝想办法弄去。


………………………………

第467章 坑人进行时

    “陛下好消息。”荣顺郡王手舞足蹈跑来报喜,“有湖南人罗菊泉献上治愈辽东瘟疫的良方。”

    朱寿猛然站起,双目圆瞪、身体微微颤抖,“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惠安伯、辽东都指挥使张玉、右都御史顾佐、刑部右侍郎王鉴之、大理寺杨珠、王守仁等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玉甚至忘了朱寿在此,高兴地冲出去向幸存的同僚报喜。

    “只是……”荣顺郡王卖了个关子。荣顺郡很少演戏,脸上流露惶恐,喜悦的声音出卖了他的内心。

    朱寿马上问:“对方有什么条件,只要不过分,朕都答应。”

    “罗大夫拒绝10万金币的赏银。”荣顺郡王拔高音量。

    朱寿还没来得及捧场,惠安伯已经大赞出声,“罗大夫高风亮节!”

    顾佐皱眉问:“对方还说了什么!”不要巨额赏银,只怕对方提的要求会让朝廷为难。

    荣顺郡王不好意思地说:“臣和罗大夫交谈时,不经意间提起惠民药局想在各地建立医学。罗大夫激动之下,把赏银全都捐给惠民药局支持医学建设,他希望能造福天下百姓。也希望朝廷多多关心医学。”

    “罗大夫仁心仁术,当,当把此义举告知天下人。让天下人歌功颂德。”惠安伯在榆林卫任职期间,深知缺医少药的苦。他是真被这番话感动了。

    在场的除了惠安伯,其余的都是人精。

    顾佐和三法司官员集体看向朱寿。

    朱寿神态自若,脸上适当的表现出惊讶。‘狼来了’喊多了,大家都不信了。下次换个套路。

    “太祖初设惠民药局,本就有意在各地建立医学,培养大量的医师帮百姓们看病。只是连年灾祸,朝廷国库空虚,一直没能落实。自从陛下让内承运库承担惠民药局一切费用,惠民药局渐渐有了起色。”顾佐躬身道,“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定会全力支持建立医学。”

    顾佐想说,在各地建立医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陛下压根不必使手段逼他们同意。陛下无数次提及取消户籍限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南京玄武湖的黄册库毁了。天下百姓没有乱起来,还不是都指望着取消户籍的事!只是大明有一千多万户,操作起来确实有困难。为了这事,天下间土地交易停了一年之久。地方官员们压力大!生怕哪一环出了闪失,不好收尾。

    朱寿佯装凝重,在正堂不停地来回踱步。

    这下,连惠安伯也觉察出了不同寻常。

    荣顺郡王悄悄挪动到一旁,他好像被陛下坑了。

    “顾大人说的极是。发展医学是所有人都会支持的好事。年后皇家研究所招生,原本医学院也打算招生。现在看来,干脆独立出医学院,让医学院独自招生。惠民药局的医学教授辨识药材、基本的药理。医学院则让有经验的大夫深造。”

    “太医院院使是正五品官,考入医学院的大夫们就授九品官身吧。将来他们学成后,通过太医院考核的便入太医院,其余人可在地方省医院当职。”

    “朕刚才想到,民间大夫本来就少,还有不少庸医。干脆在各布政司建立权威的医院。医院仿照太医院,开设11个科室。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科各科由医学院毕业的医官坐镇。地方百姓也就不会盲目的治病。”

    正堂里的人瞠目结舌。

    朱寿自言自语:“惠民药局医学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输送到医院实习三年。再由医院送到地方惠民药局当坐堂大夫。当了三年坐堂大夫,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除了医学,还要开办药厂。医学和药厂相辅相成,不怕百姓们看不了病。”

    “诸位觉得如何?”朱寿挑眉问。

    顾佐等人倒抽冷气。陛下竟然想给医学院的大夫授九品官?就算是九品官,这也是正儿八经的官员。御医才八品!

    惠安伯和荣顺郡王抬头望天,不敢多言一字。一盏茶的功夫,陛下就把医学、医学院、医官、医院弄出来。说是临时起意的,谁信谁是傻子。

    顾佐深吸一口气:“请陛下三思。臣不反对医学院招生。但给录取的大夫授九品官,是否太过?”

    顾佐已经用了最温和的语气表述。换成耿直的御史,现在只怕开口骂人了。

    “天理即人欲。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拥有官身,全家改换门楣。假使考医学院也能当官,天下人的热情会更高。这才是真正的支持医学。”朱寿说得头头是道。

    王守仁收到了无数枚眼刀。他一脸无奈,这下可被陛下坑惨了。

    ‘天理即人欲’是他提出的主张。在江南一地受到了诸多心学大家的肯定,也受到心学门人的追捧。如今已是天下皆知。正在和朱理程学打口仗。

    此事传出去,心学和朱理程学的支持者们肯定要打起来。

    顾佐力辩:“支持有很多种方式。授官一事重大,陛下应当三思而后行。”

    顾佐头大如斗。先帝大肆搞传奉官,太上皇也册封了不少。皇家研究所的前身是内行厂,内行厂建立初期收留了不少被裁下来的传奉官。如今新皇做的更绝。

    这祖孙三代真是……一脉相承。

    “听顾大人的。朕思考时也参考一下天下人的意见。”朱寿招唤身边的中书舍人:“刘爱卿,你根据朕的意见写一篇文章。记得用你的名字署名,投给大明皇家日报。让天下人都来议议此事。”

    朱寿又打算坑一个人。

    刘鈗是这次唯一跟到辽东的中书舍人。他是大明有名的神童。八岁时被成化帝赐予中书舍人的官职。经历弘治朝,到现在的正德朝,他还是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官职虽然只是七品,却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能随时随地见到皇帝,外头无人敢怠慢。刘鈗做了这么些年的中书舍人,估计是受到他爹、成化帝的老师、内阁阁老刘珝的授意。

    “属微臣的名?”刘鈗忍不住出声确认。

    朱寿点头:“若朕署名,怕大家碍于皇权言不由衷。”

    荣顺郡王抽了抽嘴角。朝野上下几乎不会说言不由衷的话。因为陛下我行我素,压根不在意大家说什么。东厂都懒得抓言语抨击陛下的人。报上去不过是换来陛下的哈哈大笑。

    “今天是个儿好日子~”朱寿心情极好,唱着奇怪的小曲离开。

    顾佐质问同僚:“陛下此举与重立传奉官何异?尔等为何不反对?”

    “此事刑部管不着。”刑部右侍郎王鉴之摊摊手。

    大理寺杨珠苦笑:“我等反对有用?”

    王鉴之提醒:“有人愿意放弃十万金币的巨额财富支持医学。朝廷竟然连低品级的医官都不舍得授予。天下百姓会如何想?”

    煽动舆论约束皇帝,是官员们常用的伎俩。如今新皇屡屡用这招对付官员,效果同样有效。郧阳府的官员可是深有体会。

    刘鈗决定,他会在署名前加上中书舍人的官职。

    。m。


………………………………

第468章 再演一遍

    当刘鈗带着纂写好的文章到辽东都司的电台室,遇到了荣顺郡王、顾佐、王守仁三人。

    “刘大人,咱家正在等您。”负责电台的东厂公公笑着迎向刘鈗。

    公公扫了眼一文章。《增设医官促医学发展》的内涵和表述与皇爷交待的大致相同。看到著名“中书舍人刘鈗”六个字后,公公不由得笑出声,“刘大人可是第一位在报纸落款官职的。您确定需要这样吗?”

    负责电台的公公们都是司礼监内书房出来的,各个识文断字。偶尔手痒,也会就某一时事发表感想投报社。投稿时除非必要,不会留本名。一是担心拒稿面子上不好看,二是怕被人堵到家门口骂。

    投稿文章落款注明官职,有威逼、炫耀之嫌。报社名义上社长是大明皇帝陛下,总编为都察院签都御史、詹事府少詹事胡献。没有哪个当官的会脑子进水,会威逼报社收稿。

    王守仁三人报以同情的目光。他们当然明白刘鈗的苦衷。不管如何,这篇标明官职的文章刊登天下,刘鈗将彻底出名。

    刘鈗脸色一红,拱手道,“麻烦公公了。”

    他也不想啊。与其被戳脊梁骨,还不如被嘲笑。他相信,给入医学院的大夫官身,只是陛下宏伟目标的第一步。他这篇文章极有可能青史留名,作为‘打破科举取仕传统’的破冰之举。

    更悲催的是,刘鈗是山东人士。从小在孔孟之乡受朱理程学教导。而陛下特意关照他写入的‘天理即人欲’,却是陆王心学的观念。朱理程学重礼法,陆王心学着重‘内心’。两派人正斗得厉害。学问之争犹如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刘鈗心很累。他过年还敢回老家山东吗?陛下决定辽东事了,坐船渡海到山东祭拜泾王。他不想跟着去。他怕被家乡父老用唾沫星子淹死。

    刘鈗觉得陛下是故意整他的。他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哪里得罪了陛下?

    东厂公公马上命人发报。

    电台发报声‘滴答滴答’响起。

    荣顺郡王拳头紧握,不满地抱怨,“公公刚说电台没电?”

    “现在充上了。”公公身体微躬,一脸歉然。

    荣顺郡王冷哼一声。

    王守仁摸摸鼻梁。陛下不想他们在报纸发行前通知京师,东厂的人便不会替他们发报。他想走,可是荣顺郡王和顾大人坚持要发报,他不好意思走啊。

    三人耐心地等文章发完。电报员敲完最后一个电码,把文章交给公公留底时,荣顺郡王和顾佐同时把电文塞到电报员手上。

    两人对视一眼,互不相让。

    医院和医官将来要归医疗卫生部管理,荣顺郡王是第一任卫生部部长,必须通知宗人府在京师壮声势。顾佐要给内阁递话,阻止新皇破坏科举取仕的举动。

    “郡王,顾大人,”东厂公公把两人分开,退回他们的电报,“电台出故障了,两位明日来吧。”

    陛下严令禁止在报纸发行前泄露此事。等明日报纸发行天下,两位想如何招揽帮手都行。

    “电话呢?”刘鈗小声询问王守仁。他埋头写文章,并没有看到两人相争的场面。

    王守仁苦笑:“线路维护。估计在报纸刊登前不会通。”

    刘鈗想了想:“派人回京捎话最快也得八个时辰。送信途中道路还必须畅通无阻。”以前陛下和阁老们暗斗时,两方人经常会做出破坏道路的举动。

    “哎,我只想给老师递消息,告诉他医官的注意不是我出的。”王守仁头疼的紧。

    刘鈗耷拉着脑袋离去:“陛下是想给大家找点事做做。陛下不希望研究院、医学院、军校的招生受到干扰。”这话他不说出来,在场的人也都猜的到。

    “陛下做事,向来是妥当的。”公公满脸崇拜,“陛下算无遗策,有诸葛孔明之风。”

    “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公公有诅咒陛下之嫌。”顾佐冷笑。他心里有火发泄一二。新皇从不会因为不合时宜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