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祸害-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次宗室的手笔,连他都惊到了。

    粮食10万石。这个数字不多。宗室们的土地、收成全在朱寿的把控之下,他们手里头的粮食不会有很多。

    一万二千户流民到辽东落户,人数在五万上下。大明的流民基数非常大。光逃到郧阳一地的流民就有百万人口之巨。宗室各藩王、郡王府每家交出一百多户隐匿的流民,也不是很难。

    金子一千斤,银子五千斤?!

    “确定是斤,而不是两?誊写清单的长吏没写错?”朱寿万分诧异。

    哈伦告鲁的金矿挖了两年,加起来也没500斤吧?

    负责接待晋王府长吏的刘孝指天发誓:“绝对是‘斤’。我特意问询西厂,西厂四川分部正在把蜀王府的库银往辽东运送。”

    明朝藩王唯蜀府最富。后世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财富,一大半来自蜀王府。不可能都是蜀王一人所出,但蜀王这次的确下了大血本。

    朱寿摸摸下巴,宗室这次大方的出乎他的意料。专门给宗室下套的他,也没想到会刮出宗室这么多油水。

    宗室们想要的恐怕更多,区区一个卫生部部长的官职不值这个价。

    “晋王府长吏在哪?让他,不!朕去见他。”朱寿笑道。

    刘孝瞪大双眼:“就算晋王爷亲至,也没有陛下去见的道理!”

    “你若是能送朕100斤银子,朕也会把你捧为座上宾。”朱寿大笑着赶回辽东都司。

    刘孝追在身后问:“陛下,能拨一部分给药厂当启动金吗?”

    刘孝郁闷地想:现在连内承运库都拿不出100斤银子。内承运库没钱,让他怎么建药厂!光药厂的地皮就要不少。陛下连给太上皇修园子的地,都是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他敢强取豪夺嘛!

    朱寿没回答他,回答他的是辽东都司陪同的都指挥佥事。

    人高马大的都指挥佥事把拳头捏得‘啪啪’作响:“这位公公,王爷们可是说了,这些金银是给辽东休养生息的。”

    “辽东才多少人。这么多金银怎么用的掉!你们走私了十几年,加起来有100斤银子?”刘孝自持药厂厂长的身份,丝毫不惧正三品的武官。刘瑾当年可是威风凛凛,连阁老们都要卖他几分面子。

    都指挥佥事铜铃般的双目一瞪,声音如雷,凶神恶煞地问,“你说什么?有胆你再说一遍?”

    刘孝双腿不自觉地打摆子。他有贼心,奈何没贼胆。

    陪同的王守仁呵呵一笑:“刘公公是对陛下查办走私案有其它看法吗?辽东官员与草原走私十几年,赚的金子加起来不止100斤,银子又算的什么!因为走私金额过于巨大,陛下才下狠心整治的。”

    中书舍人刘鈗补上一句:“陛下查办了走私官员,可没搜出多少金银。陛下大气,不想把事情闹大,不予追究了。根据查获的账册统计,走私的银子加起来绝对超过100斤。”

    都指挥佥事‘哼’了声,一挥马鞭追赶远去的新皇。

    王守仁把马停在刘孝身旁提醒:“不管如何,辽东军战功赫赫。陛下为了辽东,也是费尽了心思。公公可别给陛下添乱子。”

    威胁刘孝的人一走,刘孝的腰杆子又挺起来了。“陛下是脾气太好,哪犯得着处处忍让辽东。”

    “陛下的脾气可不好。”刘鈗小声嘀咕。

    忍让辽东的前提,是把几乎所有的辽东武官送去铸币厂当苦力。陛下渗透到辽东的势力不知凡几。辽东出了瘟疫死了近五万人,一点乱子都没出。就问辽东人怕不怕!

    王守仁一脸担忧:“在利益丰厚的前提下,陛下不但脾气好,还非常好说话。我担心陛下会同意宗室提出的要求。”

    “那可是金子1000斤,银子5000斤。是斤,斤!陛下经常告诫我等,做生意要讲究信誉。陛下收下宗室的礼,一定会答应他们的要求。”刘孝不假思索回道。

    “……”

    “驾~”王守仁追了上去。

    如欲取之,必先予之。宗室,所图乃大!


………………………………

第472章 大方的朱寿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晋王府长吏大礼参拜朱寿。长吏圆润的脸上挂着青涩的笑容,青春期变音的嗓音凸显他的年龄不大。

    朱寿诧异非常:“你今年多大了?”晋王竟然将巨额的财富让一小屁孩给他送来?有点意思。

    “微臣朱新塘,比陛下小两岁,是弘治十五年的秀才。因祖上犯了大过,被宗人府玉牒除名贬为庶人。太上皇怜悯,特赐微臣晋王府长吏一职。”朱新塘局促不安地回道。

    朱寿明白了,这位是晋王的后代。晋王大义灭亲处置亲儿子。事后常把儿子最有出息的孙子挂在嘴边,连他都有所耳闻。明朝有18岁的进士,12岁的秀才不稀奇。但在宗室中,却也能称一声少年英才。

    这位小屁孩按辈分还是他的侄子,晋王这是打感情牌呢。

    “坐,别拘束。”朱寿笑得一脸慈祥,“晋王让你带了些什么话?”

    朱新塘哪敢坐下。他结结巴巴的开口:“王爷想请陛下,不,不是,是宗人府想恳求陛下……”

    看到正堂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旁听,朱新塘闭口不言了。曾爷爷晋王交代过,这事不能让文官知道。

    汪鋐被王守仁从辽东惠民药局拖来。汪鋐再怎么说也是阁老,有权询问与朝政相关的问题。可他们没想到,晋王府长吏竟是位少年。换作别人,以他和王守仁的口才,绝对能把对方说的窘迫不安。看到少年踹踹不安的样子,他俩都不好意思欺负小孩子。

    朱寿大笑:“晋王可有书信?”

    “有的。”朱新塘马上从怀里掏出信件。想递给朱寿,一想又有不妥,转而把信件递给了随侍的谷大用。

    朱寿笑了笑,直接从他手中接过信,一目十行看了起来。

    宗室想要水师的精良装备,试图再次探索新大陆?

    朱寿快速推演利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敲击黄花梨茶几。

    “笃笃笃”的敲击声,让朱新塘紧张得手不知道该放哪里。

    汪鋐和王守仁也不由得紧张起来。能让陛下深入思考的事情,一定很严重。

    “西班牙国王给寻找新大陆的哥伦布许诺,把新大陆1/10的收入归于哥伦布名下。朕也不能小气了。”

    朱寿笑得纯良,露出一口大白牙。

    “回去告诉晋王,若是他们能占下新大陆,1/10的土地划归他们的封国。除不得私自铸币、封国律法不能与《大明律》相抵触、封国世子必须经朝廷册封这三点外,其余参照汉朝的封国制实施。”

    “封国制?!”朱新塘的公鸭嗓徒然拔高。

    朱寿大方地点点头:“你没有听错,就是封国制。宗室可以拥有军队、外交权、税收权等无上的权利。”

    他不大方也不行啊。

    大明到美洲大陆需要四个月,欧洲前往美洲只需一个多月。相差三倍的海上距离,对开拓者极为不利。西班牙如今已是地中海强国。他们国内的土地贫瘠,迫使极为好战的西班牙贵族把目光放到海外。同时,葡萄牙在非洲挖到了金矿。西班牙看在眼里馋在心里,更不会舍得放弃美洲利益。

    宗室想要参与海外利益争夺,势必会和西班牙发生战争。打起仗来,大明本土鞭长莫及。宗室在海外代表大明的面子,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在手。如果宗室败了,欧洲一定会如同豺狼一样,想从大明身上撕一块肉。

    他能做的,就是仿照后世经济控制的方式。用铸币权操控经济,控制海外的宗室。这样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高产的农作物已能满足大明增长的人口需求。大明跳出土地的限制,未来百年的重心将放在海外贸易。

    被宗室的大手笔惊动的定西侯赶到,正好听到了新皇的惊人之语。

    “陛下不可。”

    “请陛下三思。”

    “不可。”

    代表内阁的汪鋐反对,代表军机处的定西侯反对,甚至连王府长吏朱新塘也持反对意见。

    朱新塘下跪,匍匐在地惶恐不安,“微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汉朝推行封国制,同时也用推恩令削藩。元朝有四大汗国、疆域辽阔,可最终还是分崩离析。陛下给宗室封国权,将来必成祸患。”

    朱新塘从小读史,见识却不俗。永乐帝为何要发动靖难之役?还不是因为太祖给了塞王太多的权力,让建文帝起了削藩的心思。陛下给宗室封国权,可不是好事。

    定西侯催促着侍卫把他推到新皇面前。曾经能拉满一石弓的定西侯,感染瘟疫后灌入大量的珍贵药材保命。由于病情拖得太久,身体被严重破坏,即便有了对症良药,每天还是需要喝中药调理,下半辈子得在轮椅上过。

    “陛下,封国万万使不得。将来必会祸患无穷。”定西侯急得想从轮椅上跳起来,可惜双腿不听他使唤。

    顾佐等人闻讯而来,同样激烈反对。

    朱寿扫视一圈,问,“惠安伯为何一言不发?”

    惠安伯自从观看了戏剧《欧洲简史》,把辽东诸事丢给了都指挥使杨玉,潜心钻研欧洲历史。惠安伯是他寻遍中青年勋贵,好不容易才找出的一根好苗。希望不要辜负他的特意栽培。

    惠安伯憨笑:“臣赞同陛下。”

    “惠安伯!”定西侯喝了一声。

    “侯爷,”惠安伯拱着手问,“您可考虑过新大陆与大明间的距离?伊王遭遇金毛人的火器袭击,说明对方的军力并不弱。想要从对方嘴边抢肉,一定要具备强劲的实力。”

    宗室有野心,所以一心想着占领新大陆,想在朝廷控管很难的海外称王称霸。朝廷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给足他们权力。而他也相信,陛下做下这个决定,一定留有掣肘宗室的办法。

    惠安伯是朱寿的脑残粉。在他的认知里,连鞑靼都能搞残的陛下,是无所不能的。

    定西侯脸皮一抽:好像是这个理。隔着汪洋大海,宗室们想从封国打回中原,难度及其高。

    “就算将来宗室有反心,只要天下姓朱就成。”朱寿哈哈大笑,“永乐帝称帝,倒霉的也只有仁宗一脉而已。大部分朱家子孙照旧享受荣华富贵。”

    右都御史顾佐两眼发直:“请陛下慎言!”陛下口无遮拦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朱新塘纠结着小脸,心中忐忑。

    “小塘塘,报考了今年的恩科吗?”朱寿笑眯眯地换了个话题。宗室们就算占了美洲,也比原本的历史好。

    朱新塘小脸憋了通红:“……没。爹爹投军了。娼优隶卒及其子孙不得科举。”

    他爹失去了承袭郡王爵位的资格,并不甘心一辈子当庶人。陛下有开拓疆土的打算,他爹想要马上夺取功名。曾爷爷安排他当王府长吏,是给他们家留了一条后路。

    “什么狗屁规矩,阁老们是怎么做事的?人人都可以报考科举、研究院、军校,这是大明百姓最基本的权利。”朱寿勃然大怒。

    汪鋐傻眼:“陛下,这是惯例?”

    “惯例?前朝还不许商人子弟考科举!怎么没加这条?”朱寿质问。

    出身时代经商家族的汪鋐乖乖地闭嘴了。

    人人都可考军校?定西侯想了想,也不再反对。

    侯在外头的刘孝咋舌:“王爷们大手笔,陛下更大方。还买一送一呢!”

    同样侯在外的都指挥佥事惊喜连连,马上呼朋喝友鼓动子弟报考军校。


………………………………

第473章 偶遇

    朱新塘超额完成晋王交代的任务。朱新塘整个人浑浑噩噩的,直到朱寿开口邀请他留在辽东过年的时候,他才醒过神。摇头拒绝朱寿的邀请,撒腿逃出辽东都司。

    “朱长吏,您等等。”刘孝追了出来,“辽东都司回京的路上积雪厚重,陛下特许您从旅顺口坐船回京。”

    朱新塘眨着迷茫的双眼问:“旅顺口?可是我朝建国初期收复辽东的登陆地?”

    “正是!朱长吏学富五车,难怪晋王常常把您挂在口上。”刘孝热情地带领晋王府信使往旅顺口走,“咱家给诸位带路。”

    一路上刘孝不停地给晋王带高帽,大夸晋王等藩王的高义。不经意间提到陛下准备组建药厂的事,奈何内承运库暂时拿不出钱币投资。

    一行人沿着驿路畅通无阻到达旅顺口。

    十二月的山东很冷,可靠近旅顺口时,天气逐渐回暖。朱新塘脱去最外层的皮裘,惊喜地看到旅顺口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

    港口上有数艘巨大的宝船停靠。穿着厚厚棉衣的兵卒们热火朝天地匆匆船上卸货。有江南的丝绸,也有琼州的鲜果,还有海货。

    朱新塘贪婪地打量四周。他被曾爷爷晋王带在身边,知道不少朝廷大事。可他从没听说旅顺口的事。京师的官员估计也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

    刘孝呵呵一笑:“原本东北依靠梁房口海港输送货物。但梁房口港口到了冬天不得不停航。其他货物可以停运,东北的粮食运输线不能停。于是,陛下把旅顺口修成商用港。”后世不冻良港的旅顺港,就这样提前400年出现。

    “那是铁甲船!”朱新塘兴奋地大喊大叫。

    铁甲船外形其貌不扬,大小只是宝船的十分之一。为了遮掩钢铁铸造的优势,外层用木板覆盖。不知真相的人在海上遇到,也只以为是稍大点的渔船。水师喜欢开着铁甲船到rì本沿海晃悠,遇到海盗反手把对方抢了。弄得rì本海附近的海盗连普通的渔船都不敢抢,深怕抢错了对象。

    “为了加强东北与京师的联系,陛下调拨十艘铁甲船,每rì有三个班次往返旅顺与天津。只需两天时间,就能从旅顺到天津。”刘孝再次给朱新塘释疑。

    到吞噬

    朱新塘指着前方的碧眼金发的外国人问:“他也是从京师来的吗?”

    刘孝不认识外国人,但他认识陪同的**。“这个嘛,呵呵。知道建设旅顺口陛下花了多少金币吗?怎么可能只有一两个作用。”

    朱新塘猜测陛下并不只派了一只船队出海寻找新大陆。这让他有了紧迫感。曾爷爷他们的打算真的能成功吗?陛下许下的承诺是因为宗室的金银,还是为了另一支不为人知的船队?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在用流利的南京官话和**对话。一边说,一边举着手上的书和十字架。

    金毛会说官话?朱新塘又被惊了一下。

    伊王沾沾自喜新收的小妾独一无二,大明和新大陆交流都要依靠他的小妾。殊不知陛下早就和金毛人打交道了。也是,西厂很久就在海外经商,一定认识不少外国人。陛下知道攻打伊王的是西班牙人,或许根本不是通过伊王小妾的沟通得知的。

    朱新塘认同秦王的看法,宗室全加起来都不会是陛下的对手。宗室若想和陛下耍心眼,一定出于下风。只有掏出满腔诚意,重情重义的陛下才会给宗室留点好处。

    “刘公公,小官无法给您承诺。但小官一定会把陛下想要建药厂的事转告晋王、秦王、辽王、蜀王等王爷们。王爷们肯定会感兴趣的。”朱新塘一本正经地给刘孝躬身行礼。

    刘孝避开一步,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菊花,“咱家先谢过朱长吏了。”

    他可不敢受朱新塘的礼。朱新塘怎么说也是姓朱的,晋王如此抬举,太上皇也挺看重的,很有可能被陛下重用。经过王守仁的提点,他明白为何陛下不给药厂放款。陛下不喜欢张扬跋扈的人,他之前太膨胀了,需要收敛一二。

    “刘公公。”**虽是南京水师指挥,在新皇身边的红人面前也要恭敬着点。

    刘孝又避开了:“小汪大人,您这是折煞老奴呢!我先送晋王长吏上船,您忙。”

    “这位大人是?”**陪同的金毛人好奇地问。

    **笑道:“神父,刘公公是陛下身边服侍的人。就像贵国葡萄牙国王身边的侍者一样。”

    朱新塘竖起耳朵倾听,刘孝赶忙请他登铁甲船离开。

    送走了朱新塘,刘孝偷偷问**,“被晋王的人看到神父真没关系?”

    “没关系,神父是以私人身份前来找陛下。外国和大明不一样。发现新大路的哥伦布不是西班牙人,可他效忠西班牙国王。就和我们春秋战国差不多。”**无所谓地道。

    朱寿算了算rì子,估摸着在满剌加国传教的神父要就快到旅顺口。马上下令**掐着时辰抵达旅顺口港口。让朱新塘‘无意间’撞见神父。这是给宗室提个醒,别以为到了海外他没办法管他们。

    刘孝笑眯眯地凑到**跟前:“东宁伯在海外收获不少吧?陛下想要建药厂,可大明处处用钱,内承运库也没金币。过年了,伯爷也该代表水师给陛下送点礼物吧?宗室可是送了一千斤金子、五千斤银子。伯爷打算送什么?”

    “呵呵。”**笑了笑,提高高喊,“东厂的兄弟在哪呢?”

    刘孝马上捂住他的嘴:“咱家开玩笑的。小汪大人也喊了。”

    东厂监察风纪,太监也在他们的监察范围之下。

    有几条人影向他们快速奔来,刘孝马上逃也似的离开。“小汪大人,提前给您拜年了。”

    **失笑。

    “你就不怕他在你们国王面前告状吗?”神父好奇地问。

    **哈哈大笑:“陛下很难受到身边人影响。刘公公没胆子告状,不然第一个倒霉的人就是他。我们陛下,是明君。”

    神父记在心里。

    他此次前来,是神的旨意。

    马可波罗的游记把东方描绘成黄金遍地的好地方。他以为夸大其词。在沿海匆匆一鳖,他隐隐看到了一条盘踞的东方巨龙,以及巨龙身下的遍地黄金。他来对了。


………………………………

第474章 陛下缺钱了

    ‘皇帝一言九鼎’,在刚到明朝的朱寿眼里,就是一则虚假广告。换到如今,这句话的含金量至少达到14K。

    “陛下提倡依《大明律》治国。可您取消入考的限制,这有些自相矛盾。”屠滽好言好语地规劝,语气温和、态度诚恳。

    朱寿呵呵一笑:“《大明律》有这一条?屠公您确定?”

    话音刚落,便听到电话另一端的翻书声。

    “陛下何时把‘娼优隶卒及其子孙不得入考’的律法删去?”刘健诧异。

    “新版《大明律》经过内阁复核的,刘公当时没发现?”朱寿笑答。内阁没认真复核,他能怎么办?

    一旁出席电话廷议的顾佐用眼神询问王鉴之、杨珠。这两位共同参与重修大明律。

    杨珠一脸茫然,王鉴之苦笑。能说当时修订了不下十次,核查最后一版时,司礼监的公公一直在催促,大家全都头晕脑胀了吗?

    陛下……算计了他们。

    刘健哼哼几声,算是认栽。“陛下,您就闹腾吧!”

    “刘公呐,您说朕闹腾,朕闹腾谁呢?唐朝闹腾科举,为的是打击门阀势力。科举一举打破隋以前的九品中正制,唐朝人才辈出,而五姓七望、世家门阀走向末路。”朱寿长吁一口气,“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状元的儿子也未必是读书的料。您翻遍大明,有哪家能保证代代取仕当官的?”

    刘健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心平气和。但每次只要和新皇多说几句,他就忍不住想发火。

    刘健把电话扔给屠滽,不想再听到新皇厚颜无耻的声音。

    “陛下……”屠滽想说些什么。

    朱寿抢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朕想打压商人,可大明百姓生活所需的粮食、布匹、油盐酱醋茶都需要商人。朕在大势之下妥协。连朕都妥协了,诸公还在坚持什么?”

    “……”

    新皇对商人妥协?

    连他们也无法终止的食盐零售、粮食最低收购价算什么?!

    粮商不敢在国内倒腾粮价;盐商被开遍大明各地的酒醋面局逼得远走关外;布商乖乖地在皇家研究院门口排队,拿着金银币等待购买纺织机。

    新皇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商人们最为拥护。在《大明律·商律》的保护下,他们才能免遭新皇的进一步‘迫害’。

    “陛下……”屠滽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书香门第、官宦子弟想要过关斩将出现在会试,都不容易。其他人更难。除了让更多的百姓送孩子读书,没什么坏处。娼优隶卒的子孙能中进士的可能性极低。

    陛下为了这等小事和朝臣们耍心机,也是难为陛下了。

    朱寿自顾自地道:“曾经商人子弟不得科举。可时代进步了,士农工商早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天下有多少官员是通过纳粮、纳银当上官的?排在最末位的商人只要手头有银有粮,就能一下子拥有官身。而你们呢?不但不反对纳粮捐监这种毁国本的政策,反而还大力支持!商人能翻身,娼优隶卒的子孙就不能翻身?”

    “诸公讲点道理好吧!别因为对方没好处送你们就双标!”

    在文华殿参加廷议的官员:“……”

    “陛下……”屠滽发急。

    朱寿再次抢话:“别说娼优隶卒是下九流。太祖也是下九流出身,照样开创朱明王朝,受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