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祸害-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陛下推行武官考核,很多人想办法蒙蔽过关。他们的成绩实在太差,军机处为了脸面修改了他们的考核成绩。

    陛下一定是知道的。不然不会弄出军校,让东厂密切监视军校招生的一举一动。

    许进巡抚九边,比较了解边军的战斗力。他想当然地说:“就算士兵们首次对敌时有人害怕,多打几场仗,见见血也就有了战力。一帮乱民而已,我就不信训练有素的官兵会打不过。”

    “许大人,你以为京畿附近的卫所是好进的?没点关系能被分到那?尤其是陛下把鞑靼人赶到草原深处,京师安全无虞。通州、霸州等顺天府里的,可都是一群老爷兵。”张伟开门见山。

    焦俊嘿嘿直笑:“勋贵里有点能耐的,早被陛下选入远征军。挑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

    许进犹豫半天,问,“不会出大事吧?”

    “报!乱民袭击通州中仓,被劫去粮食150万石,税银30万。”下头急报。

    许进自打嘴巴:“乌鸦嘴。”


………………………………

第518章 乱民一定是陛下的人

    京师有百万人口。此时的地球上,人口达百万之巨的城市,估摸着只有君士坦丁堡、罗马、开罗寥寥几座。

    百万人聚集居住,粮食、水源、卫生、治安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粮食是重中之重。元朝定都时,在京师、通州两地建立十三座粮仓,供给皇宫、官员禄米、一城百姓。大明完全继承了‘京通十三仓’制度。加上京杭大运河,快速地把南方的粮食运往京师。即便是在灾害之年,京师也不会缺粮。

    密云是两大水系汇聚之地,京师不用担心用水问题。治安有五城兵马司、京营、东厂、锦衣卫、禁军,京师是大明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之一。

    最难解决的反而是卫生。朱寿第一次出宫,被隐蔽角落的一堆堆的金黄色雷到。在朱寿的强烈要求下,五城兵马司多了后世城管、环卫所的职责。沼气的运用,让公共茅厕永远需大于供。

    朱寿从没想过‘京通十三仓’会出事。

    五十年前也先攻打京师,于谦下令搬空通州两座粮仓。未给也先留下一粒米。历史上京通十三仓出事,只在国家危难时期。如清军入关、鸦片战争、抗日战争。

    通州中仓被抢,朱寿的脸丢光了!

    “通州卫都死光了?”

    朱寿火气噌噌往上窜:“粮仓里怎么会有30万银币!西什库塞满金银装不下了?装不下,朕的内承运库还空着,有的是地方!”

    户部尚书韩文天天给他哭穷。从周经在任时算起,户部欠内承运库的债累计超过一百万。

    历代明皇,只见过从国库捞钱,还没一位从私库贴补国库。倒霉的崇祯不算。

    “陛下,每年三月起地方会把各地的商税押解进京。通州中仓靠近京杭运河,下头的人或许把来不及当日进京的商税暂时存放。”户部尚书韩文硬着头皮解释。

    “或许?!”朱寿到处找手头边可以扔的东西。他终于明白皇帝为何有暴力倾向。他想揍人!

    屠滽等阁老下拜:“陛下息怒。”

    “息怒个屁!‘息怒’两字朕听得耳朵起茧子。”

    “押解进京30万的商税浪费人物、浪费时间!在各地开设的皇家钱庄何用?还不是为了地方押解税银、粮食方便,不给百姓增加新的负担!”

    “地方官府只要把税银送到皇家钱庄,钱庄会出具塑料币。只需派少数人把塑料币送京,或者委托西厂托运即可。给朕查,是哪里押解来的商税!相关官员听不懂朕的话,让听得懂的人接任。”

    “清河、武清都发现了此类问题。明明是便捷的好政策,地方偏偏不执行!为什么?”

    朱寿破口大骂:“是因为少了中间环节,官员们无法贪腐!”

    “爱钱就辞官当商人去!当官不是给你们捞钱的!”

    “想偏朕,也要动动脑子!”

    “连欺上瞒下的本领都没有,当什么官!不对,是怎么当上的官!”

    ‘哐’朱寿用力一踹,文华殿内的黄花梨书案轰然倒下。书案上的茶杯、笔墨、奏折摔了一地。墨水溅到阁老们的朝服。

    众人吓得大气不敢出。

    韩文跪在地上,心里七上八下。陛下脾气不好,可素来很有修养。除了嘴巴毒一些,从不打骂身边人。对官员们更是待之以礼。

    倒霉的李东阳不得不出面承受朱寿的怒火:“陛下息怒。通州还有一座西仓,请尽快派军保护西仓。”

    李东阳此次回京没看黄历。

    花费大半年时间整理的取消免税权条款,还没来得及上呈,变故丛生。陛下没心思看;同僚们保留意见。

    陛下把大婚的费用拨给了都察院,陛下的私库也见了底。明令帝后大婚一切从简。李家不敢高调嫁女,夫人正在家中缩减宴请的宾客名单、装嫁妆的箱笼。

    像打了鸡血一样的言官们,时刻紧盯着李府。

    今日入宫想和陛下商量西南的事,遇上了通州中仓被乱民掠劫。

    对马上就要成为老丈人的李东阳,朱寿还算客气。他收起脾气沉声道:“乱民才多少人?朕不信他们有了150万石粮食,还会再打西仓的主意,他们怎么带走粮食?朕要把中仓30万银币的事情查清楚,朕要知道谁把朕的话当耳旁风。”

    如果是国库的,他一定抢回来算户部的还款。欠钱的是大爷!官员们虽没对修圆明园的事说三道四。可据东厂打探得知,户部上下打定主意,就算换上十位尚书也不想把欠债还上。

    “张爱卿,朕先把府军前卫借给都察院。都察院有信心能查明此事吗?”朱寿和颜悦色地问张敷华。

    屠滽几人对视一眼。

    张敷华受命:“臣定不负陛下重望。”

    “待查明通州的事再议户部官员失职之罪。在此之前,韩大人想办法从他出调集粮食,朕不想见到京师缺粮。”朱寿留下李东阳,挥手让其余人退下。

    张敷华带上几位户部给事中,在江彬带领的府军前卫保护下到通州调查中仓存银一事。

    屠滽眉头深锁:“有东厂在,陛下会不知道通州的事?”

    通州中仓不可能存放银币,偏偏有人存了。还正好被乱民抢走。

    “每天发生那么多事,就算东厂把所有的事报上去。陛下一个人来不及看完所有的简报。”杨廷和赔笑道。

    周经瞟了他一眼:“陛下一目十行,批奏折的速度比我等加起来都快。”杨廷和这借口找的真差劲。

    杨廷和摸摸鼻子,无话可说。

    “辽王等人已经到了金城,即将前往出嘉峪关。”谢迁突然说,“我是温良改总督,陛下和瓦剌有也该重返温良改。”

    谢迁真怕了有军队加持的都察院。

    都察院上下紧盯他和李东阳。李家都是军户,素来行事低调不敢招惹他人给李东阳惹事。可谢家是江南望族,族里难免有一二位不成器的子弟。温良改是个不错的避风港,他得及早离开,免得到时被都察院缠上脱不开身。

    官员们永远都摸不透新皇的逻辑。通州中仓被抢,陛下不急着调京营镇压乱民,反而让府军前卫护着都察院一行人到通州调查。

    谢迁只是未雨绸缪,而有些人是真的怕了!

    “府军前卫的指挥使是江彬,顺义郡主的仪宾。他可有把柄在我等手里?”神英急得跳脚。

    潘举人出事的时候他已经吓得肝胆俱裂。好在保国公神通广大,硬是逼死了苗逵,保下了他。武清民乱又扯出他利用职权强卖官马的事。

    乱民们袭击通州中仓,给了他一线曙光。在马政上上下其手的几人联合起来,硬是给乱民身上泼脏水,诬陷他们抢走了30万从百姓手上购回官马的银币。

    想来,也不会有人会找乱民对质。

    没想到……

    神英烦躁地来回踱步:“乱民一定是陛下的人。否则陛下为何不急于镇压乱民!”

    有一长得很像弥勒佛的锦衣男子一脸笑意:“神将军不用着急,虽然小的手上没江指挥使的把柄,可有另一个的把柄。他比江指挥使更受陛下信任。”

    “谁?”


………………………………

第519章 这届官员不行

    朱寿又爬上了文华殿。

    下头的人知道新皇的嗜好,翻修了文华殿的殿顶。把绿色的琉璃瓦换成鎏金瓦。为了彰显文华殿的独特地位,又在上方按照龙骨的形状修建了一条腾飞的巨龙。通体的鎏金,花了国库不少金子。

    在巨龙脚下,有一个可供十人平躺的龙巢。

    朱寿正躺在龙巢,蔚蓝的天空尽现眼底。

    他拿着玉质烟斗,点上烟丝,吞云吐雾狠狠吸了几口。看着烟气袅袅向高处升起,让他想到了系统化身黑色的妖眚逃离的场面。

    他搞的定系统,搞不定人心。

    “当皇帝是个辛苦的差事。当王爷多好。”朱寿嘟囔了一句。如果他传成大明王爷,小日子过得绝对嘚瑟。

    别的不说,王爷娶妻纳妾没太多的顾虑。他如果想临幸个女人,一时爽之后麻烦事一堆。瞧瞧爷爷成化、历史上的万历,和宫女生下了长子,就不能把心爱女人生的儿子立为太子。

    李东阳扶着巨龙雕像,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鎏金瓦上。听到朱寿的叹息声,李东阳脚下一滑,差点从殿顶摔下去。“陛下是在烦恼武清民乱的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朱寿抄袭后世伟人的佳作显摆,“乱民与吏治腐败、官员贪渎、朝代更迭,互为阴阳、周而复始。”

    “翻阅史书,早已道尽根源。没什么可烦恼的。朕在提前做心理准备,准备在不久的将来被狠狠打脸。”

    “朕步子走得太快,大部分精力放在军队上,忽略了民生。再加上这几届官员不行,民间隐患滋生。”

    “武清民乱只是开始。天晓得会发展到哪里步。”

    几届官员之一的李东阳沉默以对。

    朱寿笑眯眯地找话题聊:“岳丈大人,大舅哥还没满足您含饴弄孙的心愿?”

    李东阳心里一哆嗦。陛下回京给四品以上官员,一人一张空白的指婚圣旨。不是想把指婚的主意打到儿子身上吧?儿子续娶寿宁侯的女儿,闹出点什么事,太后岂能罢休?

    “徵伯身子骨一向弱。孩子的事看缘分。缘分到了,一切水到渠成。”

    朱寿笑道:“岳父大人,朕知道嫂子醋劲大。这场婚事让大舅子难为了。只要大舅子有需要,朕可以给他指几位草原的女子,她们好生养。父皇和母后那里,朕会担干系的。不会让岳家和寿宁侯起冲突。”

    李东阳搪塞:“修身治国齐天下。这事让徵伯自己解决,若是连家事都处置不了,如何替陛下分忧?”

    新皇又想折腾什么呢?

    “朕也不遮掩了,直说吧。寿宁侯有把柄在朕手上。有母后和福泰在,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舅家和岳家,手心手背都是肉。趁这个机会,岳父大人可以提些要求,谅寿宁侯也不敢有意见。”朱寿笑得像只小狐狸。

    李东阳呵呵一笑:“太上皇把陛下教育的很好。老臣学太上皇的,不干涉小辈的事。”一听这话,李东阳更不能答应了。

    朱寿耸耸肩:“那好吧。”

    朱寿又和李东阳扯了些家长里短,像普通翁婿一样聊天。

    李东阳头大。

    眼角余光看到左右两边的集义殿、本仁殿都有人向这里张望。大家肯定以为陛下和他交代机密要事。

    陛下一定又想坑他!

    “陛下,西南几位土司听闻朝廷重修丝绸之路,提出把南丝路重修一番。南丝路和草原丝路一样,历史也同样悠久。修通之后,能把西南产的云烟、普洱、塑料制品卖往身毒。”李东阳硬是把话题往朝政方面扯。

    朱寿考虑都没考虑:“可以。”

    李东阳眉头微皱:“朝廷从皇家商行借了许多钱。听闻皇家商行的几位掌事上报太上皇,若是再外借,会影响皇家商行的运转。太上皇已经拒绝了户部的借款。”如果户部有钱,也不用他来找新皇开这个口,云南布政使司会上折请款。

    “朕会让皇家商行主导南丝路的重建。朝廷做事和商行办事的流程不一样。效率也不一样。户部没钱,还是这届官员不行。”朱寿老神在在,一点也没觉得这问题有什么难度。

    商行也没现钱了。商行可以向土司们集资、物资交易、赊账等。商行要遵守商业规则。

    而朝廷办事,就算政策是好的,一分摊到地方,做好做坏全看地方官员。反正损害的事朝廷信誉。官员只要捞到钱和政绩,地方上如何与他们无关。

    见新皇很好说话,李东阳当面询问取消免税权一事。

    “陛下压下臣的奏折,可是对臣的提议有疑问?此主张的核心是对不同人群的分而划之。具体的实行还可以商讨。”李东阳一字一句道出,态度极为严肃。

    朱寿笑了笑:“岳父大人身居高位,应该了解朝廷政令下发到地方会打折。这种分而划之的政令,最容易动手脚。”

    “都察院可以派官员到地方监督。”李东阳据理力争。

    朱寿大笑:“呵呵,岳父大人,朝政不是衣服。这里出问题了补补,那里出了问题补补。缝缝补补又三年。”

    “陛下以为如何?”李东阳忐忑地问。

    他目不转睛看着新皇,心里有种种猜测。

    新皇是嫌他的法子见效慢?还是力度不够,没让想整治的人群伤筋动骨?

    这个法子是他利用人脉,和各方协商制定出的。一旦新皇同意,他保证地方上会顺利执行,不会有抵制行为发生。可一旦新皇不同意,地方上会出大乱子的!

    朱寿表情犹豫不决。

    李东阳的心提到嗓子眼。

    “朕想知道,问这话的人是大明的交址总督,还是朕的岳父大人?”朱寿问。

    李东阳心中乱成一锅粥,眼睛快速地转动。

    这辈子遇到无数的大风大浪,也曾踌躇不前,也曾左右为难。但从未有一次,像现在一样的不安。不同的身份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也会面临两种不同命运。

    他位极人臣,女儿将是大明的皇后。只要安安分分,这辈子安稳了。选择前者,是最好的。

    可他深知,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他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新皇内心真正的想法。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他只会是国丈。

    可成为了新皇真正的心腹,面临的恐怕不单单只是刀山火海。


………………………………

第520章 吓坏了

    白玉烟斗里的烟丝熄灭。

    杵着像根木桩的李东阳,还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朱寿把头枕在双手上,跷着二郎腿,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文华殿不高,不能像站在清宁宫一样俯瞰京师。文华殿又很高,大明的军政中心。朱寿看到本仁殿、集义殿上攒动的人头。见到他的目光,有人避开,也有人处之泰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朱寿拽着《礼记》提点未来的岳父,“岳父大人为天下操劳了一辈子,今后还是先齐家吧。”

    朱寿等了半晌等不到答案。

    看来岳父大人有选择困难症。他是孝子,见不得岳父大人发愁,干脆直接言明。

    李东阳身子一震。新皇这是逼着他只能当长辈。

    说好的选择呢?

    “照儿,家国天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家’永远排在‘国天下’之前。”李东阳意有所指。

    新皇口口声声称呼他岳父,他脸皮厚一次,学太上皇叫一声“照儿”。自古忠言逆耳。若是新皇不爱听,这也是长辈的忠告,不是臣子的谏言。

    朱寿跷着二郎腿大笑:“岳父大人说的是。家比国天下重要。所以,贫民没了家也不再需要国。朕很好奇,一旦权贵们没了家,会有什么反应。”

    “陛下~”李东阳双目瞪出。

    新皇这话是什么意思?!

    “岳父大人,朕真心把您当长辈。您高兴的时候叫朕‘照儿’,不高兴的时候叫朕‘陛下’。太伤朕的心了!”朱寿委屈地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一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他瞬间想通了。新皇一定有事要他出头。这一次,他面临的或许无间地狱。

    李东阳下跪磕头表忠心:“臣李东阳对陛下、对大明忠心耿耿。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朱寿呵呵一笑,接了下一句。

    此诗出自于谦于少保的《石灰吟》。于谦把英宗关在京师城外,扶持景泰帝登基,保下大明的江山。英宗复位后,于谦下场凄惨。

    老狐狸说话喜欢说一半、留一半。又不是乐妓,犹抱琵琶半遮面。

    和他们说话真累!

    李东阳低头。喜欢扯下官员的遮羞布,是新皇的恶趣味。朝臣们没少受荼毒。

    朱寿慢条斯理地说:“取消免税权一事,朕向很多人问过政。不止岳父大人一人。”

    李东阳长跪不起。这事他知道。陛下问过刘健、谢迁、刘大夏、秦纮的意见,还有致仕十多年的尹旻、李裕、刘岌等人。

    “朕下旨准许暗中活动的,也不止岳父大人一人。”

    李东阳惊愕地抬头。新皇给他的密旨权限极大!能调动东厂帮忙、能差遣锦衣卫、能动用皇家商行的资金。

    这份密旨竟然不止他一人有?!

    “原本朕看好岳父大人的主意。通州中仓被劫后,朕改了主意。”

    李东阳一咯噔。

    “为了江山社稷,秦始皇灭六国;汉高祖诛杀功臣;汉武帝弄死媳妇和儿子;隋高祖抢了外甥的皇位;唐太宗手足相残;武则天……不提了;赵太祖黄袍加身;赵太宗烛光斧影。”朱寿遗憾地摇头,“比起他们,朕还是太仁善。”

    李东阳青一阵白一阵,心里好像有千百个铁锤敲打,寒气流窜全身。

    “取消免税权的事,岳父大人不用操心了。朕自有打算。”朱寿笃悠悠地说。

    “臣……臣遵旨。”李东阳没有勇气反对。

    结合新皇的说辞、近来的局势,他已经知道得仈Jiǔ不离十。新皇有独挡鞑靼的勇气,怎会缺少改革的胆气?只是所有人都低估了新皇的胆量。

    “朕想把亚圣请入孔庙,希望岳父大人上折子挑明此事。”朱寿用闲聊的平静语气说着。

    李东阳苦笑。他听刘健提及此事,没有太过惊讶。刘健能致仕逃离这个漩涡,他是国丈,他不行。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汉朝需要独尊儒术,而一千五百多年后的本朝,独尊儒术不再合时宜。孔子的‘文宣王’称号也得改一改,改成‘至圣先师’吧。”

    敲打心脏的千百把铁锤换了目标,砸到了李东阳的脑袋。大脑‘嗡’得一声成了浆糊。

    “毁孔庙塑像、用木主神牌。”

    “废每年的祭孔大典,祭器减杀。”

    “……”

    从汉朝起,尊孔成为定制。孔庙祭祀进入了朝廷礼制,帝王会在孔子诞辰之日主持盛大的祭祀。

    新皇竟然要废除祭祀。

    朱寿每说一句,李东阳的脑子就‘嗡’一声。到最后,李东阳已经听不到新皇说了什么。

    李东阳失魂落魄地爬楼梯下殿顶。楼梯专门打造成螺旋形,是殿顶那条腾飞巨龙的尾巴。用的是黄铜材质,像金子一样金灿灿得,很符合文华殿的地位。

    “啊!”李东阳感觉身子像球一样滚下去,这才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原来是他一脚踏空。吞噬

    几双手硬生生阻止了他的滚落。

    朱寿探头:“快请御医给岳父大人诊治!”

    “臣没事!”李东阳三下两下爬起来。新皇的声音好像催命符,他不想再听到只言片语。

    李东阳在禁卫的搀扶下下楼,一跷一拐地走着。

    “岳父大人摔伤了?”朱寿担忧地问。他是不是把胆小的岳父吓坏了?

    李东阳急忙回道:“臣真没事。”顾不得屁股和脚上传来的痛楚,加快脚步离开。

    东厂厂督王岳正好走来,躬身行礼问安,“咱家派人送李大人去太医院?”

    李东阳摇头拒绝:“不必。”

    走了两步又回头,拱手谢道,“谢王公公关心。”

    王岳嘴角一抽,忙不迭回礼,“李大人客气。”

    “不客气,不客气。”

    “咱家瞧陛下很是担心。”

    “再次感谢王公公厚爱。”

    关注此处的官员们面面相觑。远远看着李东阳和王岳一来一往的作辑行礼。

    王岳瞧了眼坐在殿顶哭笑不得的新皇。“……李大人慢走?”

    “公公慢走,谢过公公。”李东阳逃也似的离开,忘了集义殿内等着他的同僚。

    王岳讪笑,陛下这是把李大人吓着了吧?

    “陛下,真定府的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