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祸害-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恶念值+1。”

    “刘公公让下官如何向朝廷交代!”马中锡瞪着眼拍桌子问。

    刘瑾放下账本笑道:“河套不比山西布政司小多少,这场仗要打几个月。在这期间大同府属于战时管制区,由军机处管辖。您现在是军机处后勤部官员,不是大同巡抚。”

    “恶念值+1……”

    马中锡气呼呼地离去,半晌后再次折回。“实话告诉本官,殿下打大同的主意多久了?”

    “今早,大同府的经济改革计划一个时辰前刚刚出炉。”刘瑾实话实说。代王把机会交到小爷手里,以小爷的性子怎么会放过。

    马中锡冷哼一身,这不是胡闹是什么!要不是太子殿下在河套的‘胡闹’卓有成效,值得他静观大同在新政下的变化。否则他一定上奏弹劾太子。

    “马大人,大同是战时管制区,军机处会直接上报皇爷。您的奏章递到朝廷也没用。通政司上下都是皇爷的人,必定会扣下奏章不会让内阁知晓。”刘瑾好意提醒。

    马中锡掏出一瓶保心丸,服下药丸瞪了刘瑾一眼离去。他来到行都司转了一圈,见代王面容散发光采,不像是被逼着交出店铺。他想找机会把事情告诉刘大人,但代王一直盯着刘大人转悠。

    “马大人有事?”刘大夏关心地询问。

    马中锡瞅了眼刘大夏身后的代王,面露为难之色。

    “马大人有话尽管说,本王又无权干涉你们。”代王说话的神情眉飞色舞。他仅仅有权向弘治帝打小报告而已。这个权利足以让藩王被人重视。

    马中锡双眼直视代王:“内行厂手持大同府境内店铺契约,打算实行十取一的商税。”

    “太子殿下真有魄力。话又说回来,太子没有魄力也拿不下河套。”代王大笑。

    刘大夏脸色发苦:“此事我已知晓。这是计划书,一个时辰前太子口述,伯安亲笔所写。我等没找出反驳之处。”

    王守仁揉揉僵硬的右手。古人七步成诗,太子七步想出一份战时经济计划书。他们竟找不到一丝破绽,太子心思缜密至此。

    绝对是妖孽!

    朱寿很无辜的表示,他被宁瑾看的死死,除了动动脑子什么也不能做。


………………………………

第194章 疯狂的城墙

    “工兵到底在城外买了多少颗地雷!”想要领军功升职的远征军游击将江彬骂骂咧咧。

    除了首日开战,他们出城和察哈尔部真刀真枪地交手,这几日光拿着望远镜瞅着察哈尔部在草地上‘跳舞’。

    张仑有气无力地吐槽:“殿下吩咐,此次云中城需要把战场拖得越久越好。‘战争总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而且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引起’。殿下的首要目地是建立军机处。”

    “还有试验新火器。”仙风道骨的凌风子从旁补充。

    江彬哀叹,如果西厂运来的几十车都是新火器,他们还打什么打!也就九边卫所的那群笨蛋,被太子忽悠的天天像打鸡血一样。

    长城三里之外的地雷时不时爆一个,偶尔还会加入打鼾声。

    察哈尔部小部队的试探结束,一上午又在无聊中渡过。后方听到这里的爆炸声,以为他们打得很激烈。常常发电报询问是否要支援。电报员都不请示张仑,直接用千变一律的答案回复‘我军还能坚持’。

    突然,留系气球上的侦查兵通知地面,有一大批牦牛群在快速接近。

    江彬等远征军将士迅速醒来,他们兴奋地跑下城墙翻身上马,等待马上交锋。

    张仑举起望远镜,远处枯萎变黄的草原上出现无数小黑点。他的语气很平静:“天师,我们上次遭遇同样绑着土炸药的牦牛,兄弟们死伤过半。”

    凌风子轻轻‘嗯’了一声。

    随着牦牛群的接近,张仑让人向云中城发出乙级警备。通信兵给云中城打电话,云中城城中央的大喇叭响起刺耳的声音,马上有官员骑马通知靠近城墙放牧的牧民撤离。

    “怎么了?”正在认真投入旁听云中城六部联合会议的李东阳紧张地起身询问。

    杨廷和轻轻一笑:“估计城头遇到难啃的骨头。这是乙级警报,等出现甲级警报时我们才需要撤退。”

    周经摇摇头:“定是小张将军小题大做。光听警报声不见爆炸声。如果城头战事紧急,气球投弹兵已经出动。现在就不会那么安静了。”

    负责河套工部的徐贯笑道:“长城城墙是我亲眼看着修建。神机营的火炮都奈何不了城墙,鞑靼人的火器就更不可能攻破城墙。”

    李东阳还是不放心。太子喜欢把好东西藏起来,除了清宁宫没见到其它混凝土建筑物。来到河套总听到别人说城墙坚固,可他看到的水泥路时常被压碎,需要不停地翻修。混凝土也是水泥,怎么可能真的坚固!

    徐贯的话让保国公有点不爽。

    他深受弘治帝信任,负责京师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神机营拥有大明最强的火器,如果把炮口对准京师,也能打出一个豁口。神机营来到河套碌碌无为,远征军的人看不起神机营的军备。内行厂的凌风子对他们的武器不屑一顾。

    这两天鞑靼人攻不到城墙下,不过是因为地雷而已。也不知道内行厂哪来的钢铁,地雷好似不需要花费银子一样,一夜之间在百里城墙段埋下无数的雷。鞑靼人一直没找到无雷区,也没把一片地方的雷清除干净。

    鞑靼人试过用掠夺来的明人、女真、朝鲜等奴隶开道。可地雷好似长了眼睛,奴隶经过时不爆炸,只针对鞑靼人爆炸。

    “李阁老,我们上城墙瞧个究竟。”保国公邀约。

    李东阳求之不得,保国公是军机处大臣,现在河套都要受他调配。

    河套的官员心很大,听到保国公允许他们上城头,一个接着一个的跟上。跟随李东阳而来的官员互相瞅了瞅,也决定跟上。

    李晴换上便装跟在大哥李兆先身后,杨慎早就混入人群上城头。

    “你们兄妹俩胡闹什么!还不快下去!”李东阳板起脸训斥。

    李兆先嬉皮笑脸地说:“爹,城墙的建造材料都是孩儿负责运送。孩儿对城墙的质量有信心,等闲火器压根伤不了城墙。何况还有装备精良的远征军在。”

    李东阳不好在此时说丧气话,瞪了儿子一眼转向女儿。

    “太子喜欢达延汗王妃满都海那样的奇女子。女儿当不成女将军,可……可至少也要亲眼看看战场是什么样。”李晴躲在大哥身后可怜巴巴地瞅着李东阳。

    负责照顾杨慎的谷大用听闻这话,朝张仑等一起突袭王帐的同伙看去。“小爷胸襟时宽时窄,谁泄的密主动交代。省的大家一起倒霉。”

    张仑等人纷纷摇头。泄密的张仑打死也不会自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倒霉大家一起倒霉。跟着太子殿下混了段时间,翩翩君子风度早被他遗忘在草原的某个疙瘩里。

    李东阳无奈的陪伴着女儿站上城头。“等你大哥有空,让他教你骑马。”李东阳爱怜地望着女儿。想要跟上太子的脚步,不会骑马是不行的。谁知道太子兴致一起,又会去哪里巡视百姓生活现状。

    李晴点点头,向城外瞟了一眼。“呕~”她捂着嘴巴怕吐出来。目所能及之处,到处可见残肢断臂。一阵大风吹来,除了火药的硝烟味,还有浓厚的血腥味。

    李兆先同样脸色发白:“今晚不吃肉。”

    一旁地朱俊杭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今晚吃羊肉火锅,厨子已经配好食材,不可能改菜单。”

    “我吃泡面。”李兆先翻翻白眼。河套还会缺吃的?

    朱俊杭提醒他:“战时泡面是军需品,直销店不外卖。”

    李兆先脸色一僵,他没了茄袋和存款,为了买房欠同僚不少外债,家中没有多余的储备。

    “我有饼干、面包、还有各类水果管罐头。”李晴扯扯大哥的衣袖,细不可闻地说。内行厂的刘瑾公公怕她吃不惯草原上的食物,给她准备一马车的吃食。

    李兆先哈哈大笑:“三妹,哥哥将来就要靠你了。”

    朱俊杭凉凉地瞟了他一眼:“太子坑起来,连自家人都不会放过。”

    李兆先的笑声戛然而止。他怎么就忘了这茬子?殿下想让爹当西厂客卿,还能放过他!

    “都下去,牦牛身上有炸弹!”跟随李东阳而来的兵部官员大惊失色。

    河套官员神情自若,安慰大家不要担心不会有事。

    “放它们过来,让对面的人知道城墙的坚固。别拿这种小花招出来,白费本天师大老远跑一趟。”凌风子对身边的人说。

    牦牛顺利通过雷区。张仑从望远镜中看到,躲在后头的鞑靼人脸上愉悦的笑容。

    牦牛群撞上城墙爆炸,“轰隆隆~”。

    “啊~”胆小的人吓得腿软。

    李晴躲在李东阳身后瑟瑟发抖。

    城墙岿然不动。

    鞑靼人脸上的笑容凝固。


………………………………

第195章 大同新生活

    进入十一月的大同散发着阵阵寒意。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各地卫所开始备战。鞑靼人会在寒冷的冬季四处狩猎。‘狩猎’的对象是边界线上的大明百姓。大同是他们经常光临的地方。

    今年会是意外,大同府上下无人担心鞑靼会入境。鞑靼察哈尔部和河套远征军在云中城打得火热。鞑靼人无暇狩猎。

    大多数的九边百姓认为,太子殿下选在此事发动全面收复河套的战役,是想让他们过上一个好年。如今九边的军户也可以自称为小民,不会在因为军户的身份感觉低人一等。

    明朝的军户皆为世袭,都由五军都督府管辖,而不受当地府衙的管束。军户的身份极难摆脱,除非达到次辅李东阳的地位,方可改为民籍。但九边军改改变了这一切。

    善于抓住时机的朱寿,趁着北方遭遇旱灾、和京师通信中断的时期,鼓动弘治帝对九边重镇进行军改。

    北方几地干旱,初期的形式的确不比山东好到哪去。幸而军屯种植土豆、番薯、玉米。世袭的将官跟从勋贵投靠太子,他们相应内行厂和户部的号召。阴错阳差间,卫所有大批活人的粮食。

    为了得到粮食活下去,想要摆脱世袭军户身份的逃户陆续回到原籍。他们不但在缺粮的时候分配到粮食,随后又拿回元属于自家的一部分的土地。同时,他们给太子田庄当佃户。一家人的日子徒然好过起来。

    重新送入卫所当兵的儿子有月俸,他们除了参与军训,最多也就是到当地军户家帮忙。再也没有将官敢差遣士兵给自家免费做工。军中新成立的提刑部可不是吃干饭的。况且‘铁打的卫所流水的兵’,卫所的士兵不再是本地军户子弟,压根不用担心将官对家中施压。

    内行厂从五军都督府拿到的军户的户籍名册,从户部拿到其余百姓的黄册。干旱过后,内行厂依照手中的名册免费派发种子,并且出租农具。余下观望的逃户也回到原籍。九边的百姓人口一夕之间增加无数。

    在内行厂派发的种子中,除了土豆,高产的大白菜同样令百姓们震惊。内行厂农学院把南方的菘菜种子改良成大白菜。出人意料,大白菜非常适合北方的土地。

    当平均一亩田中收获35石大白菜后,内行厂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比官府更受尊重。

    有了大白菜和土豆,他们不再怕饿死。

    北地的地方大族和世袭将官家族更是受益良多。土地产出的收益翻倍,内行厂指导他们包山地种果树、投资作坊。饱受战乱和天灾之苦的大家世族,对内行厂也是满意万分。

    因此这次京师来人鼓动他们对抗皇帝和太子,他们‘呵呵’一声,置之不理。瞧瞧北方遭灾时,京师朝臣是如何对付他们的。‘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凡事只能靠自己。太子殿下给了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他们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反对!

    大同百姓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人在河套,有的是当兵打仗,有的当临时工。但除了牵挂,他们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他们忙着按照内行厂的指令储存大白菜和土豆,又有内行厂送来的蜂窝煤,今年的这个冬天将会有滋有味。

    作为军机处的临时驻地,内行厂发动大量的人手,在半个月内对山西行都司府衙完成修缮工程。玻璃窗、暖房、水管、茅厕,全都是参照代王府的规格修缮。

    军机处从临时板房搬入室内。

    朱寿整个人陷入柔软的真皮座椅上,手中是一叠厚厚的资料。阳光从玻璃窗外洒入,把不大的房间照得通透明亮。暖气从地板缝冒出,让房间保持适宜的温度。

    宁瑾陪侍在朱寿身边,他的右手边是一台能随时和弘治帝保持联系的电话机。在他们的左手边,则是军机处的办公场所。

    河套打了一个月,除了云中城的战役,其他的并无可述说的地方。到了现在,连胸无点墨的辽王都看出不对劲。

    鞑靼人占据河套的时间不长,时不时有大明边军入河套骚扰;部族人数最多的鄂尔多斯灭族、土默特部被远征军打残迁往西方。河套并没有多少抵抗力量。

    达延汗在等撒马尔罕的合作消息,仅仅派出嫡系察哈尔部攻打云中城。

    可朝廷收到的消息是:河套战场陷入胶着。

    鞑靼驱使牛群炸城墙;鞑靼布置回回炮轮番轰炸云中城;鞑靼城外叫阵,远征军出城应战,双方打平……

    河套打仗,九边重镇备战,大同、榆林、宁夏就一直处于军机处领导的战时状态。

    好在河套有李东阳和随行的六部官员,把实实在在的信息通过电话传到文渊阁,让内阁得知内情。为了拿到第一手信息资料,李东阳等人免费为河套打工。有了他们的帮助,河套官员的工作量减轻许多。

    刘健接到河套的电话气得倒仰。战局胶着?明明是河套故意拖时间!

    刘健多次找弘治帝抗议。弘治帝脾气好,一次次耐心的解说。“内阁想知道军机处的军政也行,只要内阁同意军机处旁听内阁处理朝政。”

    刘健当然不可能答应。

    一切按照弘治帝和朱寿父子俩的计划行事。

    “皮具作坊生产的真皮沙发和真皮座椅装车完毕,如果殿下没有其它纷纷,下官命他们即刻启程送往京师。”胡玢寻来。

    朱寿从文件中抬起头:“大同第一批葡萄酒已酿好,虽然不是上等好酒,送一些给父皇母后尝尝。”

    河套保留三分之一的草地,除了培养战马还用于发展畜牧业。为了拓展牛羊皮的生意,真皮座椅等一系列的家具诞生。

    农学院根据大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推荐种植葡萄。朱寿事先承诺帮大同推销葡萄酒,自然会守诺。

    只有当地的百姓、豪族得到改革的好处,才能毫无保留地支持他。

    “是。”胡玢拱手打算退下。

    “不好了!”负责军机处通信部的官员惊呼,“云中城外的水源地出现大量的尸体。”

    刘大夏惊慌:“这是想污染水源!快让河套军民撤离。”

    “当年元朝攻不下坚城,就会把染病的尸体扔到城里。”英国公脸色发白,“元朝人喜欢屠城,快让李阁老他们回来。”

    朱寿眼神一冷,把手中的文件重重扔在地上。

    “啪!”军机处瞬间安静。

    “慌什么慌!军机处是大明最高军事指挥之所,你们慌了,让底下打仗的将士们怎么办!”朱寿鄙夷的眼神让众人惭愧。

    “参谋部下令禁止河套军民饮用生水。后勤部,找作坊大量生产火炉和水壶。并找关内水源生产瓶装水……”

    “宁公公,找人把刘厂公叫来,让内行厂协助。”

    “胡玢,忙你的事去!”

    “各司其职,该干嘛干嘛。记住,本宫身边不需要无用之人。”
………………………………

第196章 军机处成立

    很多人一直想不通,为何内行厂会在短时间内崛起。等他们亲眼见识原因后,只能长叹一声、自叹弗如。

    鞑靼故意污染水源,军机处后勤部和内行厂同时启动补救措施。后勤部还在联系铁匠铺打造火炉时,内行厂的瓶装水已经送往河套。

    刘瑾赶来汇报进展:“已经通知大同周围各地代销点,他们会把火炉、蜂窝煤交给西厂,让西厂送到河套。首批1000多个预计2天后送到。天镇的炼钢厂、准格尔煤场日夜加班。”

    “采矿冶金院的技师推荐使用一种特殊的煤净水。呈颗粒状的白煤含其他杂质较少,烧起来的火候温度不高。但是它的净水效果极佳。技师在外考察时,身边总会携带白煤。”

    朱寿点头:“让煤场把白煤挑出来,尽快送往云中城。对了,本宫邀请李阁老当西厂的客卿。把西厂需要运送到河套的物资清单交给他,让他合理分配。厂公把精力投入生产中。另外,河套需要建立一个大型的净水厂,你让技师们通力合作,尽快拿出一套方案。”

    刘瑾躬身领命。

    辽王张大嘴巴:“我们还在头疼怎么处理水源,内行厂已经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了?”

    “本宫身边不留无用之人。有竞争和压力才有动力。”朱寿意味深长看向办公房众人,“大明在百年间固话了阶层。本宫给了底下的人机会,他们想要上位需要挤破脑袋,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而被那层看不到、摸不着的规则保护的局中人,还像温水中的青蛙活的逍遥。”

    “恶念值+1……”

    朱寿赤裸裸地威胁,让王守仁等被点名的局中人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辽王一脸迷茫地问:“殿下是话本王没听懂。”

    朱寿笑着咧开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欲带冠冕必承其重’。辽王有机会去宫里的内书房瞧瞧,见见内侍们在内书房刻苦读书的劲头。很多国子监的监生学识比不上他们。毕竟,有一部监生因为家世庇荫才能得入国子监。”

    似乎有一阵寒风吹到辽王身上,辽王打了个寒颤。他本人不爱读书,他的儿子连字都认不全。听太子殿下一席话,让他感觉下身冷飕飕的。

    朱寿勾起嘴角,嘲讽之色溢于言表。

    “恶念值+1……”

    太子殿下那嫌弃的眼神,到底是什么意思!英国公和刘大夏等老臣不约而同服用保心丸。

    办公房的众人安静过后,疯狂地忙碌起来。不能让太子瞧不起。

    朱寿一下子收到几百点恶念值,凑足金额购买商店中的净水设备。用不了多久内行厂就能把净水厂搞出来,只要撑过这段时间便可。

    鞑靼人估计是打红眼了,河套马上入冬,瘟疫的效果并不好。而且草原是大家的,他们不担心自己人中招吗?

    朱寿摸摸下巴,用初级心脑速算能力推演事态可能的发展。做计划的时候,总要考虑最坏的一面。

    “孩儿觉得父皇是时候把召回中官的决定告诉大臣们了。”朱寿给弘治帝打电话,“家和万事兴,如果反对的人多,军机处很难一直存在。”

    弘治帝很快同意朱寿的意见。

    朱寿一席话又让办公房为之一静。

    众人用异样的眼神瞧他。

    “本宫做事的时候喜欢走一步看三步。”朱寿对大家笑笑。

    新任崇王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他彻底死了不该有的心思。太子是妖孽,非他等凡人可以匹敌。

    朱寿重新拿起宁瑾收拾好的文件,再次沉浸在文件堆中。他想去云中城,可惜宁瑾阴魂不散,外头又有专门盯梢的五千腾骧四卫。不过,留在大同还是比在京师舒坦。希望鞑靼给力点,能让他在大同多待些日子。

    弘治帝也担心河套出现闪失,让军机处胎死腹中。毕竟皇帝手中的权利一代不如一代。尝到权利的滋味不肯罢手的,除了高官大员,还有皇帝本人。

    弘治帝把大小九卿叫到奉天殿开内部会议。

    他当众召回北边的镇守太监和军中太监监军,并且承诺今后除两京和盐铁、矿场等专营场所,其余地区将不再委派太监。

    文官和太监的争斗和王朝存在的时间一样长。从秦朝赵高开始,太监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太祖定下的‘太监不能干政’的规矩成为一个大笑话。

    在弘治帝的约束下,在怀恩、张敏等忠义之人的带领下,弘治朝的太监还算好相处的人。可太监毕竟是皇帝亲近之人,谁都怕事后被穿小鞋。满朝文武、勋贵皇亲敢对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不敬的,也只有太子殿下一人。

    弘治帝要召回太监!大小九卿犹如遭受雷击,一时之间不敢相信他们的耳朵。

    刘健起了防备之心。陛下非常听太子的话。这事一定和太子脱不了干系。和太子打过多次交道,他深知太子殿下喜欢给人雷霆一击前,先喂一顿蜜糖水。

    “陛下还有何事要交代?”刘健拱手询问。

    弘治帝哈哈大笑:“朕文有内阁协助处理,武有军机处参谋,大明必将千秋万代。”

    这是让他们在‘召回各地太监’和‘建立军机处’中选一条站队。

    刘健脸一下子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