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高于一切-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迪道:“我想调山西大同卫都指挥佥事俞大猷。”
蒋侍郎仔细翻查了一遍兵录册,然后说道:“这个俞大猷看记档倒是有几分本事。在福建跟倭寇打了七年,然后就一直在大同卫与蒙古人作战。他现在是都指挥佥事,是正三品。。。。”
陈迪道:“品级不是问题。只要告诉他去台州是打倭寇,他一定会欣然随我而去。”
蒋侍郎道:“既然陈大人这么说,我马上发调令。”
陈迪又想起了一个人:“蒋侍郎,职方司是不是有个叫唐顺之的人?”
大明的兵部职方司,相当于大明军队的总参谋部。不过兵部中人,都认为司库司差事为最佳。俗话讲武库武库,又闲又富。又都认为职方司的差事最差。职方司要为大明的战争出谋划策,立了功,是前方将士的,出了茬子,职方司却要做替罪羊。
职方司这个冷衙门里,都是些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官员。
陈迪所说的这位唐顺之,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他写过一本《六编》,其中的《武编》中,唐顺之记载了自己发明的一种秘密战法。戚继光后来学习并且发展了这种秘密战法,这种战法戚继光取名为“鸳鸯阵”。这“鸳鸯阵”是专门对付倭寇的。。。。。。。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蒋侍郎道:“职方司是有个叫唐顺之的主事,陈大人要用此人?”
陈迪点点头。
蒋侍郎道:“他这个人嘛,兵部的同僚们可都说,脾气大得很。”
陈迪笑道:“有本事的人,脾气通常都很大。”
蒋侍郎奇怪的看着陈迪:“据我所知,蒋大人自入仕之后便在河南担任县令。怎么对于兵部的人如此了解?”
陈迪敷衍道:“我父亲陈可桢当初不是兵部的主事么?这些人都是我听他老人家说的。”
蒋侍郎呵呵一笑。这陈可桢当初可在他手底下做过十多年官。陈可桢这个人他是了解的。贪财,好色,胆小。不过碍于都是严嵩一党,蒋侍郎虽看不上陈可桢,却也参与了伪造陈可桢“殉国”证据的事情。
蒋侍郎暗想:这陈家祖坟是不是冒了青烟,陈可桢这样的人,竟然能生出陈迪这样的人中龙凤,少年奇才来。
蒋侍郎道:“陈大人你还需要别的人么?”
陈迪拱手谢道:“不需要了。有劳蒋侍郎您了!”
蒋侍郎微微一笑:“都是为了大明嘛。再说,咱们都是严次辅的人,你是严次辅的干儿子,只要能用得上我蒋某人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陈迪拜严嵩为义父真是拜对了。俗话说扯虎皮拉大旗,有严嵩这座靠山,办起事情来果然是顺手的很。
陈迪出了兵部,直接回了自家的四合院。
一进四合院,却把陈迪吓了一大跳。
只见四合院内处处结彩,红布绸挂满了院子。
严老管家正风风火火的指挥着十几个人搬桌子椅子,小白和小红也在忙碌着,唯独却不见小青。
陈迪问严老管家:“你们这是?”
严老管家道:“严世藩严老爷刚才来过,说老爷你要纳小青为妾,让我赶紧收拾好院子。他说他让人算过日子,下月初九是黄道吉日,那时他会亲自为老爷你主婚。照规矩,纳妾之前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我已经让小青回家了,等到日子一到再去她家里接她。”
陈迪一拍脑门,自己倒把这事给忘了。那小青嘛,十**岁花一样的年纪,长得惹人怜爱不说还会照顾人,纳了做妾是件美事。
可自己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啊,那方面。。。。。。能行么?
要知道美人在怀却不能成事,无异于承受酷刑。
………………………………
第三十七章 问策
兵部左侍郎蒋光对陈迪的事情颇为上心。他直接六百里加急将调令分送山西和山东。没多少时日,戚继光和俞大猷便入了京。
既然帮手们都已经入了京,那陈迪自然该和这几个人认识一下。
陈迪主动在顺天府中的鸿宾楼设宴,款待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三人。
四人一入席,陈迪就知道了自己说的话是有多对。本事大的人,脾气自然也大!
先说这位唐顺之唐主事,今年三十多岁,一脸儒雅之气。他是军事理论家一类的人物,虽然没有亲自领兵作战,却对兵法有着很深入的研究。
这位唐主事虽在兵部,却不是严党。而且他很看不惯严嵩的人把持兵部的各个重要职位。对于陈迪这个严嵩的干儿子,唐顺之只将他视作毫无廉耻之心的媚上者。
再说山西大同卫的都指挥佥事俞大猷。他跟唐顺之虽是差不多年纪,气质却完全不同。如果说唐顺之是儒雅,那俞大猷就是粗鲁了!再加上俞大猷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看上去简直就是个活土匪。
俞大猷自幼从军,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在福建,他和倭寇血战八年。在大同卫,又跟蒙古各部打了几年,天天刀光剑影的,他才不把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放在眼里呢。
不过俞大猷虽然战功赫赫,却因为不怎么会跟上司相处,一直不得重用。
戚继光正是十七岁的青涩年龄。他是蒙祖荫得的指挥佥事职务,并无实战经验。他倒是对陈迪这个十三岁就得了殿试二甲头名的少年英才颇为仰慕。
陈迪举起酒杯道:“卑职此去台州赴任,主要的任务就是抗倭。还请三位能够帮我。”
四人之中,俞大猷是正三品武官,戚继光是正四品武官,唐顺之是正六品文官。明代重文轻武,陈迪这个正四品文官在身份上并不低于俞大猷和戚继光,何况他还挂着兵部侍郎衔?他自称“卑职”是因为对三人的敬仰。
俞大猷丝毫不给陈迪留情面,他哈哈大笑道:“抗倭?陈大人你好大的口气!打仗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抗倭?倭寇可不是好打的!我也早听说你在河南带着几百义民平了几万反民的事。依我老俞看,不过是运气好些罢了!再说那些个反民,说白了就是饿的走不动道的老百姓。倭寇却截然不同,个个都会刀法。。。。。。”
俞大猷不愧是身经百战的人,仅仅是听说就猜出了陈迪当初能解怀庆府之围的原因。
唐顺之虽看不上俞大猷的鲁莽,却也不否认俞大猷的观点:“俞大人所言不虚。兵者,国之大事也!陈大人年纪轻轻,若是做个太平地方官嘛倒也罢了,去那台州那倭患重地,你一无实战经验,二无对兵法的见解,还是不要过度干预军事的好!”
戚继光倒是没有说话。
陈迪微微一笑:“唐大人说我对兵法不了解,我可不同意。”
唐顺之道:“哦?陈大人年纪轻轻,依我看应该在做官前一直苦攻四书五经吧?至于兵法?”
陈迪收敛笑容,直接背起了后世某伟人的军事思想:“兵法,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种最为实用。第一,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第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第三,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最重要之事,绝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第五,要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第六,尽可能避免打消耗战。第七,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第八,集中优势兵力,大胆迂回包抄敌人。。。。。。”
陈迪的一番宏论,倒是让唐顺之有些惊讶。眼前的这个少年所说,倒是跟历代兵书的精髓颇为契合。唐顺之仔细的听着陈迪的话,然后微微颔首:“没想到陈大人对兵法有如此精致的见解。”
俞大猷却不以为然:“什么兵法不兵法?咱老俞只知道有个成语叫纸上谈兵!兵法背的再溜,不在战场上实实在在的流几滴血,我看也是白搭!咱老俞别的不敢说,身上的伤疤总有十几处!实话讲,十处伤疤里,倒有九处是倭寇给我留的!倭寇不好打,比蒙古人难打多了!”
陈迪知道自己如果不说个所以然来,俞大猷今后是绝不会听自己的指挥的。于是说:“卑职认为,倭寇难打,主要原因有三。”
俞大猷问:“你倒说说,难在哪里?”
陈迪道:“首先,倭寇大部分都是东瀛的破落武士。不能说个个都是绝世高手,格斗技巧,特别是刀法上却要比我们明军弟兄高上几筹。
其次是军器。先说近战军器,倭寇用刀,皆是精钢所制。比起咱们明军的佩刀来,咱们的佩刀连菜刀都不如!再说远战军器,倭寇喜用火器,他们的火器都是与西洋贸易得来,精道无比。相比之下,咱们的在西南抗倭的弟兄们,使用的远战武器多是弓弩,这一项上又吃了亏。
第三嘛,倭寇也不都是东瀛外族。有些其实就是咱大明本土的土匪歹人。他们熟悉当地地理,给那些个倭寇带路,倭寇自然如虎添翼。”
俞大猷奇怪的看着陈迪:“怪了,陈大人你应该从未去过东南抗倭前线吧?怎么对倭寇的事情知道的如此详细?你说的都很有道理。”
唐顺之在一旁冷眼旁观,这个陈迪看来还真不是只会媚上的裙带。谈吐之中,便表露出了对兵法的独到见解,对倭患的准确认识。
唐顺之问陈迪:“陈大人,依你所见,此番你去台州的平倭策略是?”
陈迪道:“策略有三。第一,向兵部申请大量的火器装配给将士们。第二,针对倭寇善用刀的特点,制定一套专门的阵法。第三嘛,我现在不说,等你们三位跟我去了台州我再告诉你们。”
俞大猷道:“申领大量的火器?谈何容易!兵部司库司的那群官老爷哪里管将士们的死活?你申领一支火枪,一层层报上去,恐怕司库司的老爷们打开火器库的库门,再讲火枪送到前线,仗都打完了。。。。。。”
陈迪摆摆手:“这俞将军放心,与兵部交涉的事情,全都包在我身上。”
唐顺之揶揄道:“那是,本部堂官是严次辅兼着,严次辅是你陈大人的干爹嘛。”
唐顺之又问:“你说制定专门的阵法,我倒要讨教讨教了。”
陈迪神秘的说道:“据我所知,唐主事曾写过一本《六编》。其中的《武编》中,记载了一种秘密战法。”
唐顺之微微一震:这少年怎会知道我的《武编》?
………………………………
第三十八章 但愿海波平
唐顺之看着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短短一番交谈,他已经清楚,陈迪绝不止是个只会媚上的小人。
唐顺之对陈迪道:“你倒说说,制定何种阵法对付东南的倭寇?”
陈迪大喊一声:“小二,将桌上的菜全部端走!”
小二应声而来,端走了酒菜。
陈迪从筷子筒中取出十二支筷子,一番摆放,然后解释道:“我对付倭寇的阵法是这样的:十二人为一队,站在最前面的是队长。后面两人一个执长牌、一个用藤牌。长牌手主要作用是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
藤牌手嘛,手执轻便的藤牌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以与敌近战。
再后面二人为狼筅手,手执狼牙棒。狼筅手用狼牙棒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两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果长枪手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去劈杀敌人。”
陈迪滔滔不绝的讲解完,又补了一句:“其实这阵法的精髓,取自于唐大人的《武编》,我在此之上加以了演变。”
唐顺之是何等人?陈迪一说,他的脑中仿佛已经出现了十二名明军兵士,各自手持狼牙棒、长枪、短刀、盾牌的情景。他仿佛看到一群倭寇张牙舞爪的包围了这十二名明军兵士,然后被明军兵士们密不透风的阵势打的大败。
服了,服了。这陈迪真是个兵法奇才!唐顺之没有多说话,只是端起一杯酒,朝着陈迪敬了一敬,一饮而尽。
旁边的俞大猷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战场上的事情,他也是门清。他仔细的思考了陈迪的阵法,然后一拍脑门:“个亲娘老子啊!这简直就是个铁桶王八阵!这样的阵法真到了战场上,只要十二个兵士齐心且不怕死,怕是三五十倭寇都会被这个王八阵崩掉了牙!铁桶王八阵,真是铁桶王八阵!”
戚继光问俞大猷:“俞大人,此阵法到底玄妙在哪里?为什么你说三五十个倭寇都打不过这十二个人?”
陈迪心中窃笑。戚继光啊戚继光,你怎么能知道,这阵法正是你十五年后创立的!这就是你名扬天下,威震东南的“鸳鸯阵”啊!可惜,我今天是把这专利权收下了。
俞大猷对戚继光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并不讨厌,他耐心的给戚继光解释道:“这阵法让矛和盾、长和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长短兼备,攻守兼备。狼牙棒虽不是咱明军的制式军器,对付倭刀却有奇效。整个阵法,就像是个让人无处下口的王八壳子。”
唐顺之补充道:“此阵法的确精妙,陈大人似乎漏讲了什么。”
陈迪说:“唐大人的意思是,我忘了讲火器与此阵相互配合对吧?”
唐顺之已经完全拜服了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陈大人高见!此阵如此精妙,若是再加上火铳队的配合,简直是如虎添翼!”
陈迪现在还不想给唐顺之讲什么三段式射击之类的战法。他怕唐顺之、俞大猷一时接受不了。
陈迪道:“具体如何与火器配合,我心中已有了方略。待到了台州之后,我自然会说出来。”
陈迪让小二重新端上酒菜,他举起酒杯道:“晚辈还真是先入为主了!我还没问过在座三位是否愿意跟我去台州。如果跟我去台州,你们的职位可能会比现在低很多。不过,去台州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打倭寇!”
陈迪故意加重了“打倭寇”三个字的语气。他知道,这三个人都是有血性的名将,绝不会拒绝他的请求。
出乎陈迪的意料,唐顺之和俞大猷还没表明态度,最年轻的戚继光先开了口。
戚继光抱拳道:“别说职位变得低一些,就是做一个小兵我也愿意跟陈大人你去台州!你不知道,我所驻守的登州卫,一样也有倭患!只不过倭寇肆虐的程度要比台州低得多。倭寇这两年在登州卫登陆过两次。他们见了我们大明的百姓就杀,见了我们大明的妇女就。。。。。倭寇所到之处,处处都留下了血债!
我戚继光是蒙祖荫袭的指挥佥事。可我不想当什么吃祖宗老本的草包将军!我一定要到台州去,杀敌报国,报效朝廷对我戚家人的恩典!”
陈迪一拍桌子道:“好!好一位志向高远的少将军!”
俞大猷没说话,默默脱去上衣。身为一位正三品武官,这样做有些不雅。可是陈迪、戚继光、唐顺之三人却丝毫没有认为俞大猷不雅。
俞大猷的沉默,胜似一万句话。因为他**的上身上赫然有着十几处伤疤。
俞大猷终于开了口:“我身上有近十处刀伤,四处箭伤。刀伤都是在福建与倭寇作战时留下的,箭伤则是与蒙古人作战时留下的。咱老俞是个粗人,心眼也小。你们文人不是有个成语叫瑕疵必报么?为了报这十处刀伤的仇,我也要去台州!”
只剩下唐顺之没有表态了。
陈迪和俞大猷、戚继光看着唐顺之。
唐顺之终于开了口:“我本常州布衣,寒窗十年,蒙皇上恩典中了进士。报效大明,报效皇上是我的本心。与其在兵部职方司浑浑噩噩的待下去,不如去台州。我愿助陈大人扫除台州倭患!”
陈迪大喜。有此三人,抗倭大业便成功了一半!
陈迪让店小二撤去小碗,换上大碗,四个人都豪气干云的推杯换盏。
喝到兴起时,陈迪命店小二取来纸笔。
陈迪提起笔,挥毫泼墨,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这诗陈迪写完就后悔了。要知道,这首诗正史记载是戚继光在嘉靖二十五年所作。这是**裸的抄袭啊!
………………………………
第三十九章 兄弟与老师
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读到“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时候,不约而同的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知府。
陈迪见此情形,心想何不趁热打铁?
陈迪道:“俞将军,戚将军,我们虽然年龄相差很大,却有相同的志向,我愿与你二人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俞大猷和戚继光都是血性的汉子,二人同时说:“好!”
陈迪掏出一锭五十两的银锭扔给小二:“给我找一个香炉,几张黄纸!再找一只雄鸡!我要跟我两位哥哥斩鸡头烧黄纸结拜!”
小二接过银子,不一会儿便备好了陈迪要的东西。
陈、俞、戚三人跪在地上,在香炉里插上三支香,烧了黄纸,斩了鸡头。
小二将鸡血淋进酒杯之中。
三人端起酒杯敬天。
陈迪对天起誓道:“东瀛宵小,犯中华天威,中华上朔五千年,幅员不知几万里。岂能受倭奴屈辱?上天有好生之德,本不喜征战杀戮。然,倭奴枭雄顽昧,不思吾上国他日相辅之德,反以德报怨,肆意妄为。吾兄弟三人受皇恩,理应报效朝廷!今平安顿失,万民遭荼。吾等三人,应伏顽魔、收失地,安境保民。列祖列宗再上,佑吾兄弟三人义武扬奋,请三军同仇敌忾,驾长虹披靡九方。浩浩苍天在上,请佑吾中华子孙之福祉!苍茫大地在下,请佑吾中华武运之昌隆!跳梁者,虽强必戮!犯吾山河者,虽远必诛!”
戚继光、俞大猷二人听完,皆是热血沸腾!就连唐顺之亦有几分感动。
陈迪迷离着醉眼对俞大猷说:“那我现在就改口了!俞大哥,戚二哥!”
俞大猷和戚继光同道:“陈三弟。”
陈迪说:“刚才那个阵法的名字,就依俞大哥所言,就叫铁桶王八阵吧!”
陈迪跟俞大猷、戚继光二人结拜,唯独把唐顺之排除在外。
陈迪知道,俞大猷、戚继光这两个武将,讲究的就是有忠有义。唐顺之是文人,未必喜欢这一套。
唐顺之尴尬的坐着,看着三人结拜。
三人结拜完,陈迪对唐顺之道:“唐大人,我的铁桶王八阵灵感来自于你的《武编》。那么你就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师!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唐顺之已经陶醉在陈迪刚才文采斐然又饱含忠君爱国之心的结拜誓言中。有这样一位有忠有义的少年奇才做学生,他唐顺之求之不得!
唐顺之点头道:“若陈大人不嫌弃,我当然一万个愿意!”
陈迪端起一碗茶,跪着递给唐顺之。
唐顺之喝了一口,放在桌子上,扶起陈迪。
这叫端茶拜师礼!
陈迪说:“老师,学生今后还要求老师多多指点!”
鸿宾楼的一场酒宴,陈迪得了三个强有力的帮手,他喜不自胜的回到家中。
转眼到了六月初九。这天可是陈迪娶小青为侧室的大日子。
陈府上下张灯结彩。来贺喜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
严嵩亲自为义子陈迪主婚。严嵩之子严世藩做起了婚宴的总管。兵部左侍郎蒋光、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皆到场贺喜。
陈家小小的四合院,几乎站满了前来贺喜的官吏。
京城之中谁人不知,陈迪年纪轻轻便在河南为朝廷立下大功,同时又认了次辅严嵩为义父,更得到了皇上的青睐。这位陈迪陈知府,现在是前途无量。
就连有些与翟鸾一党的言官,亦来贺喜。他们来贺喜倒不是为了巴结陈迪。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等着鸡蛋里挑骨头,看陈迪收侧室的仪式是否有违制之处,查出来了他们好上表弹劾陈迪,好在首辅翟鸾面前邀功!
严嵩对陈迪说道:“你收侧室,义父我不送你别的,只送你一幅字。”
严体书法,在嘉靖一朝可谓是大名鼎鼎!
严嵩拿来一卷书轴,命人挂在堂屋正中。
只见上书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国之栋梁!”
众人看后,齐声称赞。
吉时已到,陈迪与小青拜了天地,入得洞房之中。
陈迪掀起小青的红盖头,只见小青青春美貌,面似桃花,含羞待放,不禁喜上眉梢。
陈迪握着小青的手:“好姐姐。”
小青羞涩的将手抽了回去:“老爷,你能不能别老叫我姐姐。我现在都是你的人了,你要叫我侧夫人。”
陈迪痴笑道:“好,我以后都不叫你姐姐了。不过嘛,侧夫人这称呼不好听,叫如夫人才对。是吧,我的如夫人。”
陈迪说完在小青脸上亲了一口。
小青的脸霎时间红的像个红苹果一般。
小青对陈迪说:“老爷,小青自小家里穷,被爹娘卖进了严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