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凉汉骑-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江宛一直躲着张骏,如今主公的起居就成了索三戒打理。只见他正仔细地擦洗着张骏的明光铠,检查每一处是否有损伤。

    明光铠最早源于三国时,现在还是十分珍贵的一种铠甲,待到南北朝以后才会渐渐流行开来,在唐代大放异彩。搞得后世许多人一直以为明光铠是唐朝人发明的。

    明光铠,因其前胸后背都设有左右两面圆形金属护片,很像镜子,在太阳照射下可以发出明光,犹如汉代镜铭所言“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故而得名。这种铠甲除了带圆形护片的身甲外,还附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和保护大腿的膝裙,身甲上并有竖起的盆领,与垂有顿项的兜鍪相接,防护十分严密。

    由于稀少,此时各**中能有资格穿戴明光铠的,不是军将便是能够破阵在前的猛士,一般这种人会被称之为“铁猛兽”!

    凉军中就流传着一个段子,是说中军的两个将领战后争功,互相不服,于是便当众解下明光铠,比试谁受的伤更多。结果一人身受三十四创,另一人却有五十三创,于是受伤少的人便只能退让。由此可见,明光铠被誉为“百铠之首”并非是浪得虚名。若是换做其他的铠甲,里面的人被砍了三五十刀,早就成肉酱了,哪里还有命争功?

    此外,张骏之前被匈奴人近距离用弩箭射中后竟然只受了内伤,便是明证。

    如今,破损之处已经被妥善修复如初,索三戒便帮助主公披上了铠甲。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砰”地一声,一个套着皮甲的年轻汉子撞开了门,踢在门槛上就摔了一跤,一边大口喘息一边咳嗽。张骏轻轻扬了扬下颔示意,索三戒忙上前扶起他。

    “匈······匈奴人来了!”

    张骏听罢没什么反应,而是深吸了口气,定住心神。将是军之胆,此时绝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慌乱。他极有条理地将全套盔甲穿戴整齐后,才缓缓开口安排道:“全斌,立刻擂鼓,集结所有人马。通知韩虎,全军戒备!”

    索三戒员胖的脸也一下子变得肃然起来,抱拳道:“诺!”

    张骏这才转头问:“来了多少人?”

    “不······不知道。只远远地看到有几个骑兵······“年轻汉子慌张地说道:“李伍长让俺报信,俺就赶紧走小路跑回来了。”

    张骏紧了紧腰间的束带,又从木架上取下佩刀挂在腰间,然后背上弓箭,大步走出门去。外面隆隆的鼓声渐渐响起,士卒们迈着铿锵步伐,正在列队。

    他径直走上略高的外墙,几个心腹部下也跟着上城来了。眺望远处,果然看见视线尽头有骑兵的影子慢慢过来。

    这时,外墙上,新卒和一些年纪稍大的男丁也纷纷就位。而精锐的凉军却排在了第二道稍矮的围墙上。

    外墙的新卒们一般都穿着杂乱的皮甲,削尖了的竹矛被他们紧紧地握在手里。很快,负责督令新卒的凉军大声喊了起来:“一会儿胡虏走得近了,听到号令再放箭!谁要是敢临阵脱逃、不听号令,一律按照军法处置,绝不容情!”

    新招的军卒见这么多将领也站在外墙和他们在一起,心里稍安,不由得吞了吞干涩的口水,也学着将军们的样子观望起来。

    等了许久,远方那一小股骑兵才慢慢靠近过来,一共十三人,都骑着马。渐渐地从衣甲上能大概分辨出确是匈奴骑军。

    匈奴人自从入主北地之后,虽然保留着大量的部落习俗,但在许多方面仍然要学习汉家制度,例如中原先进的军工生产,就不得不倚仗俘虏来的汉人工匠。所以在兵器、盔甲的形制上,仍然采用中原王朝一贯的风格,乍一看上去大体相似,但也很容易识别。

    最方便的就是通过看帽子来区分,汉人兵将多戴一体的兜鏊,而匈奴兵则是铁盔加护耳,护耳像狗皮帽两边一样。另外,在盔甲的选择上,凉军大多使用渐渐新兴的两裆凯,此种铠甲穿戴方便且防护更为精良,而匈奴人则通常沿用晋朝工匠普遍制造的筩袖铠。

    筩袖铠,顾名思义,它是桶状而带袖的,像是一袭现代的短袖套衫,由一片片的钢片编成,因为带着短袖,可以连带保护士兵的上臂与腋下。同时,为了增加防护力,胸前不开襟,所以穿得时候要像现代穿t恤一样从头套入。它本是继承三国时的一种甲制,也常常被时人称作“诸葛亮筩袖铠”。但是筩袖铠比不是迟到三国时期才出现的,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铠甲。只不过经过三国时期的发展改进,在西晋时成为了军队的主要装备而已。

    而凉军的两裆凯是在三国时期才出现的,曹魏就曾小规模装备。在那时候,两裆凯还是一种比较名贵稀少的铠甲,因为制作成本的难度较高。取名“两档”,是因为它的形制和服饰中的两裆衫在形状上颇为相似。《释名》:“两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所以两裆凯的特征,正是“一当胸,一当背”,在肩上用带子前后扣紧连在一起。

    相比于筩袖铠,两裆凯的优势在于穿戴方便,士卒一人便可完成,;防护力也更强大,活动也较为方便。这也是为何筩袖铠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两裆凯大行其道的原因。

    再说那十三骑匈奴兵在两百多步外就不再前进了,而是调转马头不断地在寨子外面兜圈,似乎是在观察环境。这时,其中一骑突然大起胆子纵马向着寨墙奔了过来。

    韩虎这时进言道:“将主,不若让新卒射几箭壮壮胆子,若是匈奴人一直耀武扬威,恐会有损士气。”

    张骏应允道:“射几箭倒也无妨,吓吓他们也好。”

    随即,韩虎一声令下,新卒们纷纷张弓搭箭,照着那渐渐靠近的匈奴人就噼里啪啦的射了起来。那匈奴人也没料到寨子里会有这么多弓箭手,当即调转马头撤了回去。

    “可惜新卒的弓力太弱······”索三戒在一旁开口道:“若是换了咱们的老卒,保准把他留下来。”

    “若真射中了,反倒会让匈奴人谨慎,和主公的方略不符。”宋沛道:“吓吓足以,主要是稳住新卒们的士气。”

    果然,外墙上的新卒和年纪大的男丁见那匈奴人逃走,不由嘲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也随之一松。

    这时,张骏摘下头上的兜鍪,转过身吩咐道:“传令所有人,原地休息不得离开。若到了中午还无事,由江宛带着妇孺给全军送饭。”

    说罢,便当先走下了土墙。

    部下们纷纷跟上,都在议论道:“这一股匈奴人怕是来打探消息的,真正的大部队还在后面,可得有的等了。”
………………………………

第八十四章 交锋

    日头已经高悬中天,军卒们三三两两地靠在墙垛下用着村妇送来的餐食。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只是普通的粗制干粮和没有多少油花的菜汤。

    冬天没有青菜,所谓的菜叶都是妇孺们平时收集采摘的冻青,喝起来带有一股青色的怪味。但冻青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还能有效防治冻伤,所以村民们倒是喝的津津有味。

    又是长久的等待,凉军老卒们大多都沉得住气。经过两个月的战争洗礼,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慢节奏的交战方式。打仗并不是连续的厮杀,大部分时候不是在走路就是在干活、或是傻等,真正能杀个痛快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可这次倒是有些例外,没过多久,李弇就带着自己的三个部下跑了回来,在他们后面,是紧紧跟随的一大群人。等再稍稍靠近些,便可以看得清对方的规模:有骑兵二三十,剩下全是步卒,总共大约有四百多人。

    敌军的步兵都拿着长矛,如同一片黑漆漆的小树林在移动;骑兵的武器杂乱不一,看样子是全凭个人喜好,有的是矛,有的是长柄的大刀。除此之外,无论步骑,都还配有弓箭和环刀。

    在匈奴人前面,似乎还有一群没带兵器的人,看上去乱糟糟的。等更近些,才辨认出那些人是老百姓。他们被驱赶着行进,时不时有鞭子“噼啪”地甩在身上,惨叫和哭泣闹哄哄的一片。

    驱赶汉民填沟壑是匈奴人的一贯做法,若是防守的一方心软打开城门,混迹在百姓中的匈奴人就会趁机暴起夺门,可若是不管不顾,又会极大地损害士气。这一招蛮夷们用得很溜,不知有多少中原大城就是被此法攻破的。

    “畜生!”索三戒骂了一句。

    “这群王八羔子!”其他人也纷纷咒骂起来。

    张骏没理骂声,他正一脸严肃地观察着形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一股匈奴人不像是打草谷劫掠的散兵游勇,而是成建制的一股军队,几乎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再回头看刘家寨这边,只有三百余人算是能打苦战的精兵,其他的便是一帮菜鸟,武器都还用不顺呢。

    可事到如今,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应对!

    匈奴兵渐行渐近,依旧在两百步外停下来,前面的一些百姓瘫倒在地上,他们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下场,哭声、喊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极。

    这时,又有三骑从对面策马而出,在寨前来回观察。

    刘家寨两面都是高山,唯有正面十分平坦,而且寨门就只是一道木板,破得到处都是透光的窟窿。匈奴人一向骄横,不直接撞开城门冲进来,难道还费事的翻山不成?

    果不出所料,经过短暂的队列整顿,匈奴兵就直接就驱赶百姓向城门涌来。

    这次匈奴军领兵的,却是那个叫秃思达的百夫长。

    自从那夜他们被张骏的“饿马提铃”之计蒙骗后,便开始四处搜寻凉军的踪迹。按照副将的推测,那支凉军应该向着金城去了,于是便带着大部人马往西北方向追。秃思达因为损失了人马,便不想再干吃力不讨好的事,于是就寻了一个借口,伙同另一个百夫长向西南方向追去。

    他们二百人到了枹罕,正赶上枹罕县尉要剿灭汉寨。双方一拍即合,四六分账,已经提前把汉寨的缴获做了瓜分。

    等那些被驱赶的百姓走近,寨子里的人才看清他们身上几乎都是破旧不堪的麻布衣裳,有的甚至光着下身,露出枯瘦的身体。

    “全军就位!”韩虎喊大了一声。

    这时城外响起了弓弦之声,那二三十匈奴骑兵纵马奔来,胡乱放箭,有的远远抛上城头,有的则直接从后面射杀被驱赶的百姓。

    不光外墙的新卒们手忙脚乱地躲箭,百姓惊惧之下,也惨叫着直奔城门。刘家寨的弓箭存量不多,新卒们也根本对百姓下不去手,自然没法从墙上阻止乱民冲门。张骏狠狠地拍了一下墙垛,也转过身匆匆跑下土墙。

    “砰砰!”

    “砰!”

    城门被无数肢体撞击的声音,如同一枚无形的大锤般敲打着每个人的内心······

    门口处,十几个壮汉正用木板死死抵住大门,有的还大喊道:“外面的,别撞啦!”

    张骏站在后面,透过木门的缝隙,却正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张老汉!

    他心里一惊,只见那张老汉已经丢了一条臂膀,正半死不活地跟在人群里,行尸走肉一般向前移动。

    “张老汉!”张骏忍不住大喊道。

    那老汉听到有人喊自己,麻木的脸上似乎护肤了一丝表情,他抬起头向门内看过来,正瞧到顶盔披甲的一个年轻后生。

    “啊!啊······”张老汉忽然张开嘴叫唤了两声,可一口牙已经被敲锣,再加上声音沙哑,根本听不清再喊些什么。

    “杀胡虏,杀胡虏了······”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苍老的皮肤躺下,他跌倒在地上,又撕扯着嗓子含糊不清地喊了几句。

    “轰!”就在此时,没等所有人反应过来,城门终于经受不住乱民的破坏,在一瞬间倒塌下去!

    先是一群乱哄哄的人涌进来,到处逃窜。急促纷乱的马蹄声中,有二三十骑直冲入寨。当先一骑从张老汉旁边掠过时,拖着长柄大刀划过,老汉顿时便四分五裂。

    但匈奴骑兵很快就被迫勒住了战马,因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不是想象中可以冲刺的大路,而是一道深深的沟壑,在沟壑的另一边,又是一段木墙。

    后面尾随进来的匈奴骑军和步卒并不知情,还在奋力向前推搡。不少匈奴骑军连人带马被挤到了沟里,直接被底部削尖的竹木和兽骨刺穿。

    张骏已经来到了后墙,他看到外墙上新卒们正密集地站在一起,对外不断用手里的竹矛向下穿刺。匈奴人一时间挤在内外墙之间,竟有些慌乱,没能做到有效反击,被打得措手不及。

    据说游牧民族的人都非常警觉,一起疑心跑得飞快。但眼前这些匈奴人却没有就此撤退。他们多年以武力征服各处,哪里会如此简单就被吓住?

    只见一将领模样的人正用匈奴话奋力高喊,很快,碍事的平民就被斩杀一空,骑军们纷纷下马,躲在马后。一顶顶大盾被从后面传递进来,只一会儿功夫,匈奴人便组成了一个简单的不规则圆阵。所有人都缩在里面,慢慢向外退去。

    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张骏怕的就是匈奴人先退避后再试图从别的地方找突破口。若是战斗四处开花,凉军无疑会疲于奔命,估计防守就很难了。

    不能再等了,必须果断出击!
………………………………

第八十五章 终结

    情形似乎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匈奴人成功退出寨门转而四面围攻,那必然会导致战事胶着,谁胜谁负就极难预料了。

    张骏深吸了一口气,忽地跳将起来,对着离他最近的两排大盾就拉开了弓弦・・・・・・

    “啪”!弦声毫不犹豫地响起,只有七八步远的距离,这一箭精准无误地射穿了盾牌,直接将躲在后面的一个匈奴人钉在了地上。

    没等两边其他的匈奴兵反应过来再度靠拢・・・・・・

    “啪”又是一声弦响,又一人被射杀。

    转瞬之间,张骏连杀二人,匈奴人的圆阵被破开了一个缺口。机不可失,张骏抓起一面盾牌举在胸前,大吼一声,便径直从内墙上跳了下来。

    “轰!”的一声,越过了墙下壕沟的张骏直接就砸在了几个匈奴人身上,顿时压倒一片。

    胡硕眼见主公如此不惜性命,也大吼一声,率领亲卫队紧随其后纷纷跳下,同样是举着木板砸向下面的匈奴人。只片刻功夫,受到接连凶猛撞击的匈奴人哪里还有什么阵型可言,慌乱中纷纷向后躲避。

    这下内外墙之间可炸开了锅,各种听不懂的叫骂怪叫响成一片,接着就听见隆隆的脚步声,是韩虎率领着凉州精锐顺着内外墙之间的通道从两边推了上来。

    张骏见势,忙挥手大喊:“撤!”遂在胡硕等众亲卫的簇拥下快速脱离战斗。

    他们毫不停留,熟练地沿着外墙边靠向韩虎。韩虎将手一挥,军阵便有序地分向两边,等张骏一众穿过后,又很快靠拢,继续端着长矛前进。

    张骏带着亲卫并不歇息,而是在一处隐蔽的地方登上了外墙。这时候已经有一部分悍不畏死的敌军欺上了外墙,新卒毕竟经验不足,面对野兽般的匈奴人,被打得节节败退。要不是有老卒压阵,恐怕早就崩溃了。

    张骏边走边放箭,在连续射杀了几个冲在最前的匈奴兵后,新卒们压力顿减。他抓住机会,对新卒们喊道:“列阵,乱序者死!”

    新卒见到自家将军的身影,士气瞬间就鼓了起来,连忙按照吩咐紧紧靠拢在一起。

    “儿郎们,随本将杀胡!”张骏长刀一引,率先带着亲卫队冲了下去。

    新卒们见将军都拼了命在前面冲锋,也被激发了血性,纷纷嚎叫着将竹矛平端,跟在后面猛冲。

    一时间,所有的匈奴人都被三面围堵在了矛阵中,疯狂殴打起来。在如此拥挤的情况下,什么武艺招式都没用了,只能靠着力气互相推挤,和街头斗殴似的。中间的匈奴兵举着兵器干喊,可就是够不着,场面乱作一团。

    胡硕的兵器本来是一柄沉重的狼牙大棒,但此时却根本舞动不开,他只得将大棒向前一抛,顿时就把好几个匈奴人砸的头破血流。

    “咣当!”脚下一声脆响,胡硕低头一看,却是一口铁锅在地上被他踢到了,估计是哪个没有配齐盔甲的新卒用来绑在身上当护胸用的。胡硕也不犹豫,他顺手抄起,抡着大锅就一顿猛扣。

    “操恁奶奶!”他一面骂一面打,哐地一声,正击在一个匈奴将领的头盔上,打得那黑脸大嘴的匈奴将领眼冒金星,一下子便晕了过去。

    没错,这匈奴军将便是百夫长秃思达,他也是一员骁将,却没想到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当场砸晕。

    失去了首领组织,本就慌乱无比的匈奴军更是挤作一团,甚至有人主动跳到壕沟里,只求逃命。

    昏倒在地的秃思达下场也很是凄惨,他被无数双脚来回踩踏,早就成了一滩肉酱。这人一生戎马,残杀汉人无数,也算是得了报应。

    就在这时,后面一个匈奴兵瞅准了空当,端着长矛照胡硕的腹部猛刺上来。胡硕正拍的起劲,竟毫无察觉,若是如此近距离的被刺中,矛头恐怕会直接破甲捅到肚子里。

    好在张骏眼疾手快,猛地上前一步,想抓住那长矛。不曾想那持矛的匈奴人十分力大,张骏根本抓不住。矛头直接顺着惯性,一下子刺到了他自己的胸膛上。

    “砰”地一声,张骏胸口处的明光护心镜瞬间凹陷,连带着人也退出几步。

    胡硕回过神来,见主公竟然为自己中矛,顿时虎目圆睁,上前挥锅照脸就拍。那匈奴人势老难避,铁锅和头盔的金属撞击声、骨肉的撕裂声响作一处・・・・・・喷了一旁的张骏一脸一胸的血,红的白的,什么都有。

    只见那被胡硕拍中的匈奴人一声不吭地软软倒下,他的整个脸都凹陷进了头颅中,就连锅底也被扣出了浅浅的洼印。

    再说韩虎那边,也不示弱。凉州步卒按部就班地列阵平推,同样势不可挡。狭窄的两墙之间已经杀了一条血路,人们简直是踩着尸逐渐推进,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令人作呕,各种惨叫然此处宛若修罗地狱!

    突然・・・・・・仿佛台风过后的宁静・・・・・・

    剧烈而又疯狂的厮杀在一瞬间停了下来・・・・・・

    除了凄惨的呻吟,就是剧烈的喘息声和咳嗽声・・・・・・

    “咣当!”率先有人扔掉了手里的兵器,因为眼前再没有一个站着的匈奴人,内外墙的两军互相看到了彼此,尽皆浑身浴血,不似人形。

    张骏也寻了一处靠墙坐下,他只觉得双臂酸软,手也在不停地颤抖。轻轻甩了几下,伸手在脸上胡乱抹了一把,只见全是黏乎乎的鲜血。

    有的新卒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目光呆滞。没有人去安慰他,也不会有人打扰,因为老卒们都习惯了,新卒们也只顾着自己的事。还有的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若不是因为死了熟识的人,就是因为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

    一直过了许久,将士们才纷纷缓过劲来,他们没头苍蝇般跑来跑去,人群里七嘴八舌,有的在议论,有的在求救,有的在招呼同伴救人。

    就在这时,忽然见一身血污的张骏走了出来。周围一下子便安静了不少,本来松懈下来乱糟糟挤作一团的人,纷纷让开路,让张骏从中间走过。

    人们的脸上忽然间充满了敬畏,目光都不自觉地聚集在他的身上・・・・・・

    “少将军!”

    “幢主・・・・・・”

    “将主・!”

    “主公!”

    各种各样的称呼都有,代表着不同人的问候。张骏没说话,只是疲惫地点点头,以示回应・・・・・・
………………………………

第八十六章 丧师?

    风中带来了春天的暖意,老将韩璞与部下三俩人策马冲上了金城外的一座土丘,迎风立马,饶有兴致地看着一队队行进的士兵。

    不远处桃树上的花瓣,被风吹拂飘在空中,浅红的颜色为刀枪如林的钢铁洪流点缀上了一丝柔美。

    “喀、喀、喀······”整体比较整齐的沉重脚步声,就像这一场交响乐的主调,简单粗糙而富有节奏;其间还夹杂着衣甲刀兵碰撞的哐哐声、马的鸣叫,如同和声。

    韩璞远观中军军容,叹道:“精锐都在中军呐。”

    自从金城之围解除后,驰援而来的中军和牙门军在西平、晋兴二郡府兵陆续到达后已经开始分批撤离,先头部队此时早已经回到了姑臧。今日,是最后一批中军将士撤离晋城,其中还包括了哈承嗣所率的骁骑军全部。

    自从韩璞接任金城郡守以来,重担在身的他不敢有丝毫松懈,一方面要加强各处城防,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派出游骑打探少将军的消息。

    自从少将军转战敌后到如今,已经两个多月过去,韩璞不说是每日提心吊胆,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