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敏承命,携带已经拟好的禅位诏书走了进来。宋徽宗以手指着吴敏身后,说:“自此可称予。”
禅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赖天地之灵,方内乂安,二十有六年。恭惟累圣付托之重,夙夜祇惧,靡遑康宁,乃忧勤感疾,虑壅万机。断自朕心,以决大计。皇子桓聪明之质,日就月将,孝友温文,闻于天下。主鬯十载,练达圣经。宜从春宫,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予当以道君号退居旧宫。予体道为心,释此重负,大器有托,实所欣然。尚赖文武忠良同德协心,永底予治。”
宋徽宗看了看诏书,用左手在诏书的结尾处写上:“依此,甚慰怀。”
不久,皇太子赵恒来到宋徽宗御榻前,“恸哭不受命”。童贯与李邦彦急忙将御衣穿在赵恒身上,赵恒“举体自扑不敢受”。
皇太子赵桓性格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基本上跟他父亲赵佶一般无二,但他毕竟也知道此时接受帝位,必然要面对金人的逼迫诘难,因此执意拒绝。
宋太祖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宋帝国,在徽宗赵佶二十五年的统治之下,已经由一座锦绣江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破船漏屋,而且此时此刻,这一破船漏屋正在遭遇暴风骤雨,也就难怪这对父子互相推脱了。
宋徽宗见状,心中怒意难当,用左手书写道:“汝不受,则不孝矣。”
赵桓也不傻,当即回答说:“臣若受之,是不孝矣。”
宋徽宗无法,赵桓生母王皇后早已去世,他只好下令召郑皇后过来劝说。
郑皇后奉诏来至宣和殿,她劝赵恒受诏继位,说:“官家老矣,吾夫妇欲以身讬汝也。”
赵桓还是极力推辞,宋徽宗只好命内侍扶拥太子去福宁殿即位。
据说赵恒固不肯行,内侍扶拥甚力,太子与力争,几至气绝。既苏,又前拥至福宁殿西,宰执迎贺,遂拥至福宁殿。”
当时,日已薄暮,百官都已在垂拱殿上集合。
宰相白时中说:“不候上即位,先出宣诏,时中请任此事。”于是,白时中出来宣诏说:“群臣愿见新天子!”
在徽宗赵佶和群臣的逼迫下,皇太子赵桓无力拒绝,只好即了皇位,是为宋钦宗。
赵佶好不容易把烫屁股的皇位让了出去,自己退到了龙德宫中居住,但谁又能想到,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
南方大宋敌国派来的三万远征军竟然在黄河岸边,将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的七万金兵和三万郭药师的联合部队击败。
如此一来,东京城就保住了,宋国面对的敌人,就只剩下被太原城拖住的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军,而拥有种师道、李纲和刘延庆麾下数十万大军的赵佶,有些后悔了。
得到中华帝国远征军击败金国东路军的消息后,刚刚被迫成为大宋皇帝的钦宗赵桓,却一扫愁容,喜出望外的笑了起来。
………………………………
第770章 流着鲜血的皇位
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上,自从有了皇帝制度,对皇位的争夺就从来没有休止过。
其中有与外人相争的,不过更多的是与自家人争。
不管是至亲的父子、母子、叔侄、兄弟,都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利宝座,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历朝历代之中也有皇帝主动让出皇位的,但是那些争夺皇位的人,争夺的是由皇权带来的巨大利益,而那些让出皇位的,更多的却是在推脱一国之主的责任。
自从秦始皇统一华夏以后,便开创了皇帝制度,把帝王的权力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会死亡,也就没有来得及安排由谁来接他的班,中国的皇位争夺战也由此拉开序幕。
胡亥开始并没有准备争夺皇位,因为在他上面至少还有他的哥哥扶苏。
那时虽然没有明确嫡长子继位制,但至少也应该由秦始皇指定接班人。而秦始皇却突然死了,这个巨大的制度漏洞,就为赵高这样的野心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通过游说胡亥和李斯,最终把胡亥扶上了皇位。
胡亥当上皇帝以后,最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治理好国家,而是怕他的兄弟争夺他的皇位。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他的兄弟全部处死了。
随后建立的汉王朝,虽然没有上演胡亥那样的皇位争夺战,但对皇权的争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汉惠帝即位后,大权却一直在母亲吕后手里,对于任何想要触动手中权利的人,吕后这个能把韩信都杀掉的女人,可是绝对不会留情,不管他是谁!
王莽由于是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所以在朝廷才能得到重用。可是,随着王莽权力的逐渐增大,他也就渐渐不安分了。终于有一天,向他姑姑要了玉玺,自己当皇帝了。
提到历史,不得不说两位皇帝,那就是秦皇汉武。
秦皇就不必说了,他虽然想让自己建立的国家延绵万代,却仅仅二世而亡。
汉武帝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在汉武帝在位时期,汉军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临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国,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东并朝鲜、南诛百越,又灭西南诸夷如滇国、夜郎,犁庭扫穴,置以郡县;
汉武帝为华夏民族收复了秦末大乱丢失的宁夏、浙江、两广、贵州诸地,并将甘肃、云南、福建、西域、内蒙诸地收入中国版图,进而征服外蒙、朝鲜、越南和中亚各国……
在汉武帝在位期间,中国的领土疆域扩大了整整一倍,汉人之所以在两千余年皆称之为汉人,便是因为汉武大帝刘彻,而非汉王朝建立者刘邦。
就是这样英明神武的汉武帝,晚年却多病多疑。
太子刘据被人诬告藏大量人偶于府中,刘据无奈之下起兵,最后兵败自杀。其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汉昭帝),因为刘弗陵还年幼,怕钩弋夫人效仿吕氏专权,武帝遂杀钩弋夫人,任命霍光等人辅政。
不得不说,做这种事情最有名的还是汉朝末年那位曹丞相。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曹操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来扩充自己的势力。
在曹操眼里,汉献帝除了有皇帝的名分,别的什么也没有,他自然不会把皇帝放在眼里。曹操既然说他是一心一意维护东汉王朝,也不好反悔,反正皇帝所能做的,他也都能做,因此也就没有打算把汉献帝废掉。
曹丕对汉献帝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反正汉献帝说什么也不算,曹丕做什么事还碍手碍脚,所以就干脆一脚把汉献帝踢开了。抢夺人家的皇位,好象也不是什么太好的名声。于是,在曹丕的一手导演下,便上演了一出禅让皇位的闹剧。让一次还不行,必须三番五次让,好象汉献帝逼曹丕当皇帝似的。
只是命运非常神奇,也很有戏剧性了,因为不久之后司马炎就又逼迫曹丕的子孙让位了。
夺了帝位的司马家族也没什么建树,反倒为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埋下了伏笔。
北周宣帝病死后,委任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不久后,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隋,北周覆亡。
当然,杨坚绝对不会留下前朝的皇帝不管,随即派人害死失去了皇位的北周静帝宇文阐,宇文阐终年九岁。
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后有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不久后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隋末唐起,但李家为了争夺皇位,自然也免不了腥风血雨。
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治下海内升平四夷宾服,贞观之治被誉为垂风万代。
然而帝者无亲,霸者无情,尸山血海铺就漫漫帝王路,从来不止是敌人的,也包括自己血亲骨肉的。兄不兄、弟不弟、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俱在一场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后,担心自己安危的皇帝李渊,只能拱手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再后来,就是后周的重臣赵匡胤夺了孤儿寡母的江山,他实在不想他的子孙再这样失去皇位,就导演了一场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按理来说其位应该传给其儿子,可他的弟弟赵光义和烛影斧声的疑案,让赵光义登基继位一事充满疑点。
时间到了今时,在徽宗赵佶知晓金国两路大军马上就要兵临东京城之时,病重的他选择将帝位禅让给了不情愿接受的太子赵桓,可是当危机解除之后,病情好转的赵佶后悔了。
………………………………
第771章 暗流涌动的东京
第771章 暗流涌动的东京 (第1/1页)
皇帝这个宝座就像爱情一样,不是你想拿来就拿来,想丢弃就丢弃的东西。
徽宗赵佶心中出现悔意之后,马上暗中召集忠于自己的近臣,悄悄的商议此事,想要找个办法将皇位拿回来。
刚刚继位的钦宗赵桓虽然懦弱无能,无才无智,但他终究不是一个傻子,如今迫在眉睫的危机已经消失,想要他交出皇位那也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朝廷中那些拥有从龙之功,已经彻底倒向了钦宗的文臣武将们,也不希望赵佶重新再掌大权。
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团体,只要是新人掌控大权,那做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清除前任留下的人员,把自己信任的部下安置在重要的岗位。
在权利场中,任何位置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人想要前进高升,那就需要把那些占据位子的人先拉下来。
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被百姓称为‘六贼’,他们都是徽宗极为信任的宠臣,也是人人手掌大权,当徽宗赵佶退位之后,他们就毫不意外的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
朝会上,侍御史孙觌等臣僚纷纷上奏,要求追究蔡京童贯蔡攸的罪责。
孙觌等臣僚,首先弹劾蔡京:
“太师蔡京四任宰相,前后二十年,挟继志述事之名,建蠹国害民之政,而祖宗法度,废弛几尽;托丰亨豫大之说,倡为穷奢极侈之风,而公私积蓄,扫荡无馀。立御笔之限,以阴坏封驳之法;置典学之科,以杜塞谏诤之路。汲引群小,充满要途,禁锢忠良,悉为朋党。交通盩御,窃弄威柄,鬻卖官爵,货赂公行,盗用库金,奸赃狼籍,闺门泥浊,父子诟争。厮役官为横行,媵妾封至大国,欺君罔上,挟数任情。书传所记,老奸巨恶,未有如京……”
接着,孙觌等臣僚又开始弹劾童贯,说:“臣等按贯之罪,虽擢发不足以数之,而误国之大者,尚可数也。贯自陕西用兵,前后二十年,专以欺君妄上为术,虚立城砦,妄奏边捷,以为己功。汲引群小,易置将吏,以植私党。交通问遣,鬻卖官爵,超躐除授,紊乱常制,有自选调不由荐举而辄改京官者,有自行伍不用资格而遽升防团者,有被废田里不应甄叙而擢登侍从者。奸脏小人,争相慕悦,侵渔百姓,盗取官钱,苞苴公行,门户如市,金帛宝玉,充积如山,私家所藏,多于府库……。
其实,要求惩处蔡京童贯等人的呼声,在宋徽宗禅位后不久,就已开始在朝廷内外涌现。
太学生领袖陈东也率领众多学生伏阙上书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
他们强烈要求诛杀此“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于是“六贼”之说,迅速走红,在百姓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眼见得不管是众多朝臣,还是东京城的百姓,要求处置自己等人的呼声越来越高,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都被吓坏了,当即商议过之后,决定去龙德宫中走一遭。
为何六贼要去龙德宫呢?
因为那里原本是端王府,也就是徽宗赵佶未登基前的潜邸,自从宋徽宗赵佶在禅位后,便搬出皇宫禁院,来到了龙德宫居住。
龙德宫位于外城,在景龙江北岸。所谓景龙江,就是皇宫内城北门景龙门外的一条护城河。
宋徽宗于政和年间,曾对龙德宫进行过一次扩建,主要是沿景龙江岸边修建了一些别具风格的建筑物,并增添了一些花石草木,将龙德宫扩建成一座颇具特色的园林。
每年春三月,园中奇花异草到处萌发,生机勃勃,到了五六月则芙蓉披红,荷花盛开,景色很美。有诗这样描写龙德宫的景色:“碧栱朱甍面面开,翠云稠叠锁崔嵬。连昌庭槛浑栽竹,罨画溪山半是梅。”
龙德宫最主要的建筑物叫熙春阁,那是一座纯实木结构的多层建筑楼阁,最大的特点是“上下无土泥”,除此之外,园中建筑都是一些散落的低矮的庐舍。
龙德宫与皇城相邻,仅有一道夹城相隔,经过这道夹城,可中通宫苑,皆游燕之地。
入夜之后,龙德宫侧面的宫门处不时的有人悄悄的进入,其中不但有六贼之中的东京留守童贯、领枢密院事蔡攸、被罢相的王黼,检校太傅梁师成,还有殿前司太尉高俅,以及郓王赵楷等人。
六贼自然不必说,人人都知道他们是徽宗赵佶最宠信的臣子,所以才会先弹劾他们,冲着他们开刀。
相比于他们来说,高俅做人做事就高明了许多。
当然高俅也不是什么好人好官,他在掌管禁军期间,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如果你没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钱的,就可以免于操练;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
就是因为高俅的贪欲,他将东京的禁军弄成了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一支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废物军队。
高俅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
高俅发迹之前有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之后他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关系。
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
蔡京等因为党争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
最重要的是高俅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并非一党。
就是因为高俅惯会左右逢源,所以他并未成为朝臣们第一攻击目标,但是他自己知道,钦宗继位之后,迟早会有曾经的政敌出手对付自己,所以他也来到了龙德宫。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772章 心如麻深悔当初
蔡攸等人见到徽宗赵佶后,顿时跪地痛哭起来。
大病初愈的赵佶见到此情此景,明知故问的说道:“诸位爱卿,尔等不去辅佐新皇,却星夜来此,这是为何啊?”
众人伏地哭诉:“官家!臣等大祸临头,恳请官家救救我等啊!”
“哦?”赵佶心中欣喜,面上却露出疑惑神色问道:“诸位爱卿都是朝廷股肱之臣,素来对朕,也对大宋忠心耿耿,怎会有大祸来临呢?”
“官家,您有所不知啊。”
蔡攸跪地上前,来到徽宗所做之处,抱住他的双腿哭诉道:“微臣平素兢兢业业,一心为了官家着想,臣父为了大宋也是鞠躬尽瘁。如今臣父早已经辞官回家,又已经是杖朝之年,没想到朝中竟然还有人要治臣与老父之罪,恳请官家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救救我蔡家吧!”
“唉!”赵佶听罢蔡攸的诉说,当即叹道:“你蔡家满门忠良,世人皆知,看起来了桓儿还是太年轻了一些,竟然听信他人谗言。”
“官家所言不差!”见到徽宗赵佶果然还信任自己,蔡攸连忙说道:“太子殿下毕竟年幼,极容易被奸人所惑,臣以为还需要官家多多教导。”
徽宗赵佶点头说道:“嗯,待来日朕修书一封,将尔等忠心为国之事告知桓儿,想必他也不会继续为难你们。”
按理说蔡攸如今称呼钦宗为太子殿下,于理不合,赵佶应该进行纠正,而且徽宗现在已经退位,他不应该再自称朕。
在场之人要说办事打仗,或许都差劲至极,但是说察言观色,品鉴人心,那个顶个都是人杰。
通过蔡攸和赵佶之间的这番对话,在言语之中,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这位已经退位的徽宗皇帝,其实并不想过这种失去权利的平淡日子。
只要徽宗这颗大树自己不愿意倒,那这些树下的猢狲们,也就都有了底气。
现在众人都瞧出徽宗虽然有心,但却不想跟儿子撕破脸皮,所以蔡攸起身后,赶紧给童贯悄悄使了个眼色。
打铁要趁热,童贯心领神会,当即也有样学样的上前悲呼道:“臣在陕西用兵,前后二十年,虽不能说屡立功勋,但也是辛苦操劳。如今太子登基后,便有人欲治臣欺君妄上,虚立城砦,妄奏边捷等等数十项罪名,若是太子殿下真个听信诬告,恐怕这就是臣最后一次见官家了!”
童贯言罢之后,其他人也依次上前或哭诉,或悲呼,或哀求,都将近日朝臣群起攻之,太学生闹事以及民间百姓舆论,夸大其词的禀告给了赵佶。
听罢自己最信任臣子的话语,赵佶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随后靠在椅子上沉思起来。
赵佶自从病情好转后,心中也充满了后悔的情绪,他感觉先前自己让位之事做的有些太急躁了。
虽然赵佶不是什么明君,但是他毕竟也是才学横溢之辈,作为一国之君,史书也没少涉猎,因此以史为鉴,他也不得不多想一些。
天无二日,民无二君的道理,赵佶当然懂得,所以该如何自保正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想要自保,那手中就必须掌握一些东西,这才能让自己占据主动,也能让别人投鼠忌器。
原本徽宗赵佶还想等一等再研究此事,没想到自己的儿子钦宗赵桓,动手的速度远远要比他想想的快!
童贯麾下有训练有素,战斗力惊人的胜捷军,高俅是东京城禁军太尉,都是手掌重兵之人,他们两个要是被治罪,那赵佶就无兵可用了。
除了兵权之外,蔡攸,梁师成、李邦彦和王黼等人,都是可以为赵佶提供钱粮和人员的重要支柱。
此时赵佶的脑海中,很自然的出现了两个历史上的人物。
这两位跟赵佶是同行,都是一国之君,他们一位是东汉的汉献帝刘协,令一位就是唐高宗李渊。
为何赵佶会想到他们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两位也都是被迫让出帝位的皇帝,他们的处境跟赵佶非常相似。
曹操死后,曹丕袭魏王和汉丞相职。一些大臣威逼汉献帝学习唐尧虞舜把皇帝位禅让给曹丕。220年十月,曹丕如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曹丕从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刘协降为了山阳公。不过这个山阳公还比较尊贵: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效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浊鹿城。
刘协离开都城前去山阳的时候,曹丕还非常客气地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曹丕如此宽待汉献帝,一是因为刘协在位三十二年一直是傀儡,刘家的势力已经不足以对曹魏政权形成威胁;二是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
即便如此,曹丕还是派遣李固驻守浊鹿城,监守山阳公刘协,一直到晋代到刘协的孙子刘康时,守军才撤走。
相比于汉献帝刘协,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的唐高祖李渊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接班,他固然没有直接杀掉自己的父亲,但是从此李渊过上了囚犯的生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李渊支持李建成,李世民对此难免心有芥蒂,从李渊退位开端就将其视同幽禁。
头三年,李渊还是住在皇帝专属宫殿太极宫,李世民住在东宫做皇帝,但是李渊的一举一动都遭到监视,其不能随不测出,而且大臣也不能来拜见,当时只有裴寂等少数之前心腹前来探望,但很快裴寂就因为妖僧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