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汉重生-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差一点就是万丈深渊,前进一步就是拜将封侯。

    如果,曹操和郭嘉,没有遇到公孙续和贾诩的话,他们也许就不是今天这幅样子,不过曹操也是一代枭雄,郭嘉更是当世的鬼才。

    最后,两个人一商议,郭嘉就建议,让曹操率领兵马退出益州,不过,天子他们就不要了,把他们留给公孙续。

    而郭嘉建议曹操率领自己最后的两万精锐,向西南退往贵霜帝国,看一看有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他们内战都不怕,打外族更没有什么问题了。

    曹操和郭嘉也是被,公孙续和贾诩给弄伤心了,还不如去打外族,占据一席之地,等有机会再杀回大汉也不为迟晚。

    贾诩计策是毒计,而郭嘉的计策也不差,现在的天子可不是什么好的筹码了,而是累赘,曹操现在用不上天子,自然要把这个麻烦丢给公孙续。

    你公孙续不是要当王爷,要当天子吗,我把汉献帝给你,看你怎么办,你一步走错,这天下的世家,天下的文人就能够用唾沫淹死你。

    等曹操的计议已定,他的心情也好了许多,但是,曹操就是曹操,他在这种时候,还是下令,让部下加强成都的守卫情况。

    一夜无话,第二天金乌东升之时,曹操这才悠悠转醒,今天天气挺好,曹操的心情不错,尽管城外,公孙续的大军压境。

    等侍女服侍曹操起身之后,曹操这才让下人为自己准备好饭食,郭嘉和曹操的计划,那就是,今天准备好一切,在跟公孙续打一天,等天黑以后,趁夜撤退。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很快,下人就把曹操的早饭准备完毕,曹操心情好,自然就胃口好,所以,曹操就要准备吃饱了饭,好跟公孙续好好的斗一斗法。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就听见,从房间之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接着,就听哐当一声,只见,曹休慌慌张张的推门进来。

    还没等曹操发怒呢,就听曹休脸色发白,十分慌张的说道:“主公,主公……天子驾崩了!”

    啪!

    曹操的饭碗刚刚端了起来,就听见曹休禀报,说什么天子驾崩了,曹操吓得一哆嗦,饭碗也掉在了地上。

    曹操倒不是心疼汉献帝刘协,实在是,天子不能死在他曹操的手里啊,但是,曹操就是曹操,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在说别的也都没用了,所以,曹操就接着问道:“倒底是怎么回事,天子好好的怎么会驾崩呢?”

    曹休也是吓得脸色惨白,要不是叔父曹操就在身边,他早就昏倒了,天子驾崩可不是小事。

    曹休(生于年不详,卒于公元228年),字文烈,沛国谯(即后世的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

    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曹休的祖父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个散去,离开乡里。曹休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其父灵柩,临时租借了一块坟地将其父安葬。

    然后携带着老母,渡江到吴地避难,被吴郡太守收留。曹休在太守官邸里,见到壁上挂着昔日太守即其祖父曹鼎的画像,遂下榻拜于地上涕泣不已,当时同坐的人都对曹休感到赞许和惋惜。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在兖州举义兵讨伐董卓,曹休于是变易姓名从千里之外的吴地途经荆州北归中原,乃见到曹操。曹操当时对左右的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啊(本意只是戏称曹休能够辗转行走千里来归如同能行走千里的马驹)。“

    于是让他与曹丕共同食住,待若亲子。后来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四处征伐,曾在“天下骁锐“的虎豹骑中担任宿卫之职。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领诸将起兵攻汉中,另派遣将军吴兰攻击下辨。曹休遂被任命为骑都尉,与议郎辛毗一起担任主帅曹洪的参军,且和偏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等随曹洪进军征讨。曹操在出征前对曹休说:“你虽名为参军,但其实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帅。“
………………………………

第七百九十章 天下一统!

    曹休遂被任命为骑都尉,与议郎辛毗一起担任主帅曹洪的参军,且和偏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等随曹洪进军征讨。曹操在出征前对曹休说:“你虽名为参军,但其实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帅。“

    曹洪得知此令后,也把军中事务委托给曹休负责。当时刘备见曹军进至下辨,于是遣张飞屯驻于固山一带,声称要切断曹军的后路。曹洪与诸将进行商议后都对是否继续进军犹豫不决,曹休说:“刘备的军队如果真的要切断我军后路,就应该隐蔽地行动,暗中设伏。

    如今却先虚张声势,说明这只是刘备等人的疑兵之计。我军应该趁敌人尚未在下辨集结大军之时,尽快击破吴兰。一旦吴兰被击败,张飞的疑兵就毫无意义了,必定会自行退走的。“曹洪听从了他的建议,进兵击破吴兰,张飞其后果然退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军于定军山斩杀曹军统帅夏侯渊。曹操遂亲征汉中,但刘备坚守险要,曹军难以攻克,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不久后曹操只得命令各路军队陆续退出汉中,曹休随军退至长安后,被授予中领军一职。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曹休升任领军将军,追录前后功勋,封东阳亭侯。大将军夏侯惇薨后,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郡召陵县,负责抵御孙权。曹休赴任前,曹丕车驾亲临,还下了銮舆与曹休执手送别。

    当时孙权派遣将领屯驻历阳,曹休到任后,立即率军将之击破,又另遣兵渡江偷袭,烧掉了吴军设在芜湖的军营数千家。于是迁为征东将军,兼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后曹休之母去世,曹休本是至孝之人,因此悲痛不已,守孝期间饮食不进。曹丕知道后命令侍中强行脱下他的丧服,诏令其饮食酒肉。曹休受诏后不得已进行饮食,但形体却越发憔悴。

    之后向曹丕告假请求归还故乡谯县葬母,曹丕又遣越骑校尉薛乔奉诏来劝慰其不要过度忧哀,于是让曹休归家治丧。曹休只一宿便完成了葬礼,然后马上又归还岗位。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从西线出击洞浦,另有上军大将军曹真进攻江陵、大将军曹仁从东线出击濡须口。

    东吴派遣建威将军吕范指挥五路大军,以水军的优势抗击曹休。曹休当时壮志满怀,盼望建立功勋,于是上表说:“臣愿率领精锐之师即刻渡江,大军虎步踏平江南,从敌人那里夺取粮草补给,则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如果臣殒命疆场,请陛下不要挂念。“但臧霸等人不愿孤军犯险,曹丕也没有准许,因此计划搁置。

    不久后,暴风正好吹断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曹休等人的营垒前,曹休趁机下令出战,斩杀吴军数千,取得大捷。曹丕于是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

    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攻破魏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取得大捷外,曹仁在濡须口失利,曹真则在江陵未取得实际战果,因此曹丕下令撤军。曹休被拜为扬州牧,屯驻东南边境防止东吴进犯。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睿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

    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曹休于是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即后世的安徽省潜山县)去接应周鲂。

    魏明帝另外派遣贾逵督前将军满宠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关,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

    魏明帝诏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此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遂进至石亭,在那里遭遇到陆逊、朱桓、全琮共约九万人的突然袭击,曹休没有防备,初一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

    曹休之前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旁依大江,在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在其后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突围至夹石,但此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

    曹军士卒前无无退路、后又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此时,贾逵所部的援军经过备道兼程的挺进后及时出现在夹石,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贾逵其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军队,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

    其后,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遣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曹休惭狠不已,因此痈发与背,不久即薨,谥曰壮侯。子曹肇继嗣。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七月,魏帝曹芳下诏祭祀已故大司马曹休等二十位魏国功勋卓著的旧臣于太祖曹操的宗庙。

    这个时候,曹休就听见曹操问话,于是,他立即说道:“叔父,天子是被人害死的。”

    “什么?”今天的事情,是处处都透着诡异,也不由得曹操他不惊讶,所以,曹操又接着问道:“怎么会这样,是公孙续派人刺杀了天子吗?他的胆子也太大了。”

    “不是的叔父!”曹休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所以,他就只好实话实说,道:“叔父,是弟弟曹爽杀的,现在他已经带人向城外赶去,请叔父定夺?我们该怎么办?”

    “什么,爽儿怎么会干这种傻事,真是混蛋,休儿,你立即带人去把曹爽给抓回来,千万不能让他给跑了。”曹操当机立断的说道。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杀啊!杀啊!杀啊!杀啊!

    杀啊!杀啊!杀啊!杀啊!

    就在曹操的话音刚落,只见斥候从外面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而这个时候,从成都城的四面八方都传来了喊杀之声。
………………………………

第七百九十一章 南华老仙!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洛阳为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

    红日初升,孔晟数万大军兵临城下,他跨在追风上手持方天画戟昂首仰望眼前这座巍峨壮观的千年古城,那高深的城墙,幽深曲折的护城河,那城中鳞次栉比隐现飞檐和雕梁画柱宫阙峥嵘的宫殿群落,无一不让他心驰神往,感慨万千。

    身后大军结阵肃立,鸦雀无声,只有林立的战旗随风猎猎招展。

    孔晟放眼眺望,心神摇荡。

    他从去年秋天从江南北上河南赴任,至今已有整整一年。而他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小县令,也成长为权势显赫的一方藩镇,掌握数万兵马。而这一年来,他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而这一次,更是率军直捣叛军老巢,历经汴州大捷、温县大捷、荥阳大捷、沁阳大捷,累积歼灭叛军七八万人,攻克州府郡城多座,以一人之力,撬动了天下战局。

    这在孔晟看来都算不上什么,但如今率军收复东都洛阳,却绝对是足以写进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孔晟的名字,注定会与这一段历史紧密相连,荣耀等身。

    严庄跨在马上。凝望着眼前这个儒雅英俊的少年郎,心头却是掠过丝丝的畏惧。

    从沁阳来洛阳的路上,夏邑军与叛军一部相遇。孔晟亲自披甲上阵,身先士卒,挥舞方天画戟如入无人之境,斩杀叛军百余人。看得严庄心惊胆战畏惧丛生。

    严庄终于认识到,对于孔晟的各种传说其实没有夸大其词,现实中的孔晟比传说中的可神勇更可怕,而手段也果决狠辣,这是让严庄最畏惧的地方。

    严庄打马上前,在一旁媚笑轻轻道:“大人,城门洞开,吉时已到,可否进城了?”

    孔晟扫了严庄一眼。纵声大笑道:“好,进城!全军都有,随本官进洛阳!”

    孔晟一马当先,率他的亲卫军驰向洛阳城高大宽阔的城门。严庄也率他的军队从一侧紧随,南勇手里的军旗高高舞动,雷鸣般的马蹄声轰鸣而起,数万军马肃然无声次序井然地开进洛阳城。

    洛阳城之大超乎了孔晟想象。这数万兵马进驻,根本丝毫不见拥挤。严庄殷切派人充当夏邑军的向导,忙前忙后帮着军队安置在原先属于东都御林军的军营驻地。又亲自引领孔晟进入洛阳中…央的内城,也就是鳞次栉比的宫殿群落。

    当年的则天皇帝的神都皇宫所在。

    上阳宫。

    上阳宫,南临洛水,北连禁苑,地处洛阳皇城西南、禁苑之东。上阳宫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修建的,上元年间。唐高宗在此处理朝政。705年,武则天被唐中宗逼迫退位,之后就一直居住在上阳宫。唐玄宗时,经常在上阳宫处理朝政和举行宴会。

    观风殿前,孔晟翻身下马。凝望着眼前这座美轮美奂的高大宫殿,精美无双的宫殿建筑呈规则排列,只是殿前的广场上杂草丛生,石柱塌下,殿门破旧,又意味着这座宫殿其实被荒废多时了。

    孔晟知道这是武则天曾经住过多年的宫殿,如今荒废至斯,让他多少有些感慨。

    孔晟挥挥手,李彪李虎率领的数千骑兵翻身下马,动作整齐划一,数千人的行动竟然没有带出杂乱的声响,这让一旁的严庄看得心头凛然。

    孔晟将追风交给乌显,然后信步行去。他一直沿着青石铺就的广场回廊走向不远处的一座凉亭。他步入这座无名的凉亭,游目四顾,又俯身捡起一枚干枯的粉红花瓣,放在手掌心仔细端详着,轻轻吟道: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萧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严庄在一旁拍手称赞道:“好诗!严某听闻大人文武双全,有江南第一才子美誉,所作诗歌传诵天下,今日亲眼目睹,果然是名不虚传。”

    孔晟似笑非笑地扭头望着严庄,淡淡道:“严庄,你听说过孔某的诗?”

    严庄满脸堆笑恭谨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大人的长恨歌,天下传唱,洛阳城中妇孺儿童都能信口背诵,严某自然拜读多时了。”

    孔晟哈哈大笑:“严庄,你只知长恨歌,却不知孔某当日在江南,还做了一首满江红抒发志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放眼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长安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安贼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孔晟缓缓吟来,声音慢慢变得高亢起来:“当日孔某立志匡扶国难,立誓有朝一日将诛灭叛贼,还我朗朗乾坤。今日孔某终有一日率军征战河南,在谈笑间光复洛阳,回想起来,真是如同梦境一般。”

    “诸位,我等今日光复洛阳,收复河南大部,叛军闻风丧胆,安庆绪狗贼逃窜邺城。他日,孔某将率诸位继续挥师西进,收复帝都长安,迎皇帝陛下归朝,尔等可有这个勇气和胆魄?”

    千余军卒挥舞陌刀齐声爆喝:“光复长安,迎接陛下还朝!与叛军决一死战!”

    军卒兴奋的呼喊声震动云霄和整个上阳宫。

    严庄在一旁诚惶诚恐地拜伏了下去。孔晟微微投射出杀机的眸光从他的身上一扫而过,却是一闪而逝。(未完待续。)u
………………………………

第七百九十二章 新的开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华夏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从华夏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华夏四大古都,是华夏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一被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

    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华夏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华夏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

    洛阳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华夏,也是最本色的华夏、最渊深的华夏。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偃师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

    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华夏等,亦称周南。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