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的乌托邦-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崇祯低头想了想,如果不能用纸壳也不能用泥壳,那就还要用铁壳,用大炮抛射就不用太考虑重量,把手榴弹的木柄去掉,多装点炸药,即使不能抛射很远,考虑到火枪的射程,要想做到多种火器综合杀敌,只要能抛射个五六十步、六七十步也就行了。”

    张文远在一旁插话说:“皇上,臣觉得是不是可以在其他地方做一些变化呢?”

    “嗯,朕觉得孙爱卿可以用我大明现有的所以类型的炮都尝试一下,记录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再做出结论。

    “是是,臣一定按照皇上的意思办。”

    朱崇祯沉吟良久说道:“虎蹲炮虽然不行,但是朕觉得爱卿的这个抛射的想法很不错,爱卿回去再想想,朕也再琢磨琢磨,朕总觉得这里面能搞出点名堂来。”

    过了几天,朱崇祯叫来了孙元化:“孙爱卿,不知道你的试炮工作进展的怎么样了?”

    孙元化一脸的疲惫:“回皇上,臣试了好几种炮,总体不理想。”

    “详细谈谈,如何不理想啊?”

    “总的来说,皇上的判断是对的,泥壳的手榴弹禁受不住炮管的膛压,不堪一用。”

    “那铁壳的手榴弹应该没问题吧?”

    “臣还没开始验证,依臣看应该没问题。”

    “那好,泥壳的不用试了,试验铁壳的吧。”

    “是是。”

    孙元化离开后,一下子十几天没有消息,朱崇祯有点绷不住了对张文远说:“你去把孙元化叫来,这么多天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正说着,孙元化来了。

    “孙爱卿,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过来汇报一下?”

    “回皇上,是遇到了难题,不过还好前几天解决了。”

    “解决了就好,不过下次再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拿过来跟朕谈谈,也许朕能给你出个主意什么的,集思广益嘛。”

    “是是,是臣不敢打扰皇上,怕皇上分心国事。”

    “看来孙爱卿对造炮的重要性还理解的不够,现在最大的国事就是造炮。”

    “是是,臣明白了,臣明白了。”

    “说说,到底是什么难题,折腾了这么长时间?”

    “回皇上,是炸膛问题,刚开始实验的时候,一直有炸膛问题,臣以为是发射火药放多了,就减少了发射火药,可还是炸膛,吓得试炮的工匠都不敢去点火,每次都要给工匠奖励才有人敢上去。”

    “爱卿把发射火药的引信做长一些不就安全了吗?”

    “皇上,这样做是不行的。”

    “为什么呢?”

    “臣的设想是把手榴弹的引信加长,放入虎蹲炮内,先点燃手榴弹的引信,再点燃虎蹲炮发射火药的引信,这样做到手榴弹被发射到敌方后再爆炸杀敌。”

    “哦,朕明白了,发射火药的引信不能太长,免得手榴弹还没发射,就在炮膛里先炸了。爱卿的这个思路还是对的。”

    “纵然如此,还是经常出现炸膛,偶有不炸膛的,也是刚刚发射出还没到半空就爆炸了。”

    “这是为什么?”

    “臣刚开始也是百思不解,后来有一次实验的时候天有些晚了,一枚手榴弹成功地发射了出去才爆炸,臣正高兴的时候,一个工匠告诉臣,他隐约感觉手榴弹还没有发射出去时,炮口已经喷出了微弱的火光。臣想了半晌,终于明白了手榴弹炸膛的原因,一定是手榴弹和炮膛之间有空隙,发射火药在炮膛内爆炸时,冲过空隙将手榴弹的暴露在外的引信一下子全点燃了,所以手榴弹也就瞬间在炮膛内爆炸了。

    “朕明白了。”朱崇祯听孙元化这么一解释,也大致弄明白了,他笑呵呵地说:“那你们做了那么多实验就没发现这个问题吗?”

    “回皇上,实验都是白天做的,发射时炮口总有一股浓烟,即使看见喷出的火光也都以为是手榴弹爆炸产生的。”

    “呵呵,那爱卿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臣把手榴弹的引信套上了一根竹管,竹管外边漏出一段,而且不需要提前点燃了。直接利用发射火药的前冲火光就行了。”

    “看来炸膛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还要什么问题吗?”

    “接下来的问题,臣觉得就是手榴弹的威力问题,臣觉得手榴弹的爆炸力量不够,铁壳最好也不过能炸开个两三瓣,根本不能破甲,还不如纸壳的手榴弹,基本上都能完全炸开,十几颗小铅弹或是小铁片乱飞,杀伤效果好。”

    听到这,朱崇祯想起了李云龙说的一炸两半的边区造,他想了想说:“朕觉得虎蹲炮还要重新改造一下,可以加粗,或者直接造一种新炮,炮筒要短而且要粗,这样匹配的爆破弹可以做的更大,火药装的更多,爆炸的力量会更大,我们要求的发射距离并不长,有个五六十步或是六七十步足矣,所以炮管不需要太长,炮管短了膛压也会小,没准桑皮纸加黄泥的外壳也能承受,当然这只是朕随便一想,成不成要做实验才知道。”

    “是是。”

    “不管怎么说,朕觉得铁壳爆破弹肯定是发展方向,不仅破开的铁片能伤人,大量火药爆炸形成的热汽和冲击力量都是能够伤人的。”

    “是是,臣明白臣明白,铁壳弹有个大问题是铁壳都是浇筑而成,太厚,如果火药不够多,就炸不开几片,杀伤效果不佳。”

    “朕这两天也想过这个问题,想了一些办法你尝试一下,首先铁壳在浇筑过程中加个旋转装置,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的力量是不是可以使得铁壳变薄一些,再者浇筑的模版是不是可以预制一些凹槽,使得铁壳更容易破开成片,这些想法是否可行实用,爱卿考虑考虑,另外还有就是动力问题,朕觉得用水流的力量推动水车产生动力是不是可以应用在火枪火炮的制作上,水力也是力啊,总比手工制造先进一些吧,把工匠们动员起来,加大奖励,重赏之下有勇夫,也有智夫,高手在民间啊。”

    “是是,臣一定按照皇上的意思把工匠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爱卿先把炮搞出来,边实验边修改,以后这种抛射的炮就叫迫击炮吧。”

    “迫击炮?”

    朱崇祯想了想,还真不知道怎么解释,“算了,还是叫抛射炮,大家都能理解。”

    “是是,臣明白了。”孙元化一看皇上没什么事了,就告退向外走。

    朱崇祯起身把他送到东暖阁门口,叮嘱他说:“爱卿回去还是要多做实验,多大的发射仰角,能打多远,抛射弹的口径,重量多大为最佳,这些都要以数据说话,记住定量分析最重要。不要像厨房大师傅炒菜那样,油适量,盐少许什么的。”

    “是是,臣明白臣明白。”

    送走了孙元化,朱崇祯越想前景越美,有了这种简易的迫击炮,纵然炮弹的威力差一些,哪怕是只能炸伤不能炸死那也行啊,兵士们躲在己方的盾车后面,朝建虏的阵营中下冰雹一般地发射抛射弹,把建虏兵的双腿双脚都炸个稀烂,让他们基本上丧失战斗力,而自己的兵士可以毫发无伤,然后再用野战炮轰开建虏的盾车,那些躲无处躲,藏无处藏的建虏兵在重型燧发枪面前不就是一堆肉嘛。

    知识就是力量啊,这句话放之宇宙而皆准!

    朱崇祯出了乾清宫站在滴水檐下,对着乾清宫巨大空旷的庭院,兴奋地冥想了一会儿,忽然情绪高涨,不管不顾地唱了起来: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一旁的太监宫女个个惊的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皇上这是失心疯了吗?

    王承恩疑惑地凑到张文远身边小声地说:“二公子,刚才皇上和孙大人谈什么了,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要不要把太医叫来候着?”

    张文远也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了,虽然他已经习惯了皇上时不常地说一些疯言疯语,可像今天这样大庭广众之下不顾体统,不考虑形象地纵声高歌,他也有点傻了。

    还好张文远迅速恢复了理智,他低声对王承恩说:“我把皇上劝进东暖阁,你警告这里的所有人,谁要是敢胡说八道,乱嚼舌头,就打死谁。”

    说完张文远凑到唱性正浓的皇上身边,插了个空说到:“皇上,您唱的这是什么戏啊?”

    “这是京剧。”

    京剧是什么剧,京城里有唱什么京剧的吗?好像没听说过啊。

    张文远心里想的是一样,嘴上说的却是另一样:“哦,皇上唱的真好,估计用不了几天,这京城里的戏班都得唱这出戏,唱别的戏就怕是没人听了。”

    朱崇祯明白他的言外之意,随即转过身来,想象着记忆中京剧舞台上诸葛亮的样子,一摇三晃地走进了乾清宫。
………………………………

61。袁崇焕(上)

    61。袁崇焕(上)。

    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终于来到了京城。

    本来朱崇祯想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一下袁崇焕,把有些要紧事叮嘱一下就行了,可是内阁和兵部的官员们都要参加会见,官员比较多,所以朱崇祯决定离开乾清宫东暖阁,在建极殿平台召见袁崇焕。

    对于袁崇焕,朱崇祯的想法很明确,只要能在辽东支撑个两三年,哪怕是一两年,给李邦华足够的时间把禁卫军训练成军,他就知足了。

    袁崇焕可说是长的短小精悍,而又不失文人的儒雅。

    朱崇祯客气地和袁崇焕略事寒暄之后,就单刀直入地问袁崇焕:“袁爱卿,建虏辽东跳梁已有十余年,眼下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爱卿有什么平辽方略,都可具实奏来。”

    看来一路上袁崇焕对这次会见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回皇上,臣的所有方略已另写奏本,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则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自从建虏为患以来,辽东走马换将数十人,这是第一个敢在皇帝面前为平定辽东定下期限的封疆大吏。

    一听说只要五年时间就能化解辽东大麻烦,一旁陪同接见的内阁重臣们无不欢欣鼓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只有在朝班中站立的李邦华心中一声轻叹,真是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五年灭辽?只怕到时候建虏不能灭,而自灭之矣。

    朱崇祯看着下面欣欣然的大臣们,特别是韩旷,钱龙锡几个人兴奋的表情,心中不禁慨然,看来书生就是书生,袁崇焕也不例外,尽管他久在沙场,过着铁马甲衣的行伍生活,但仍然有著书生特有的夸夸其谈、好为大言的特性。这样的书生对皇上对大明的忠诚无可置疑,对所负责任也竭尽全力,但却无法掩盖一个铁定的事实:他们往往有志大才疏的嫌疑。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忠心与赤诚能够挽狂澜于既倒。

    平台诏见在多方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结束了。

    回到东暖阁,朱崇祯问张文远:“二公子觉得袁爱卿的五年平辽誓言如何啊?”

    张文远不屑地讥笑了一声:“皇上,臣虽然不懂兵事,可也是出自将门之家,辽东战事十多年了,我大明可说是年年败,次次输,袁大人不过刚刚在宁锦取得那么一两场小胜,对敌酋努尔哈赤那一次所谓的宁锦大捷甚至都算不上什么胜利,就敢放言五年平辽,嘿嘿,臣觉得袁大人他这都不仅仅是草率浪对,简直就是脑子有问题。皇上让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镇守辽东,臣心里还真有些打鼓。”

    看来张文远是一点都看不上袁崇焕,朱崇祯微笑着对张文远说:“呵呵,二公子也不要隔着门缝看人,把袁崇焕看扁了,就算是矬子里拔将军,在当下的满朝文武中,袁崇焕还算是能力不错的,他作为一个书生,在这个当口敢于接下这么个重任已经不易了,袁爱卿有雄心有决心五年平辽当然是好事,即使是有些吹牛说大话,朕也不想太计较,只是他这么狂傲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朱崇祯犹豫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打击大臣的积极性总是不好。

    张文远看出了皇上的心思,凑上来献了一计:“皇上,居臣所知,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许大人是袁大人的朋友,与李邦华大人关系也不错,是李大人的棋友,不如让李大人怂恿一下许誉卿,让许誉卿去问问袁大人,他夸下海口五年平辽,依据何在?”

    朱崇祯心想,我要想知道袁崇焕是怎么想的,还用的着许誉卿去打听吗?就怕现在袁崇焕的身边少不了东厂的密探吧,但他转念一想立刻改了主意:“二公子这个办法不错,就照你说的办。”

    当晚,许誉卿和袁崇焕当年在兵部的几个故交老友一起请袁崇焕在鸿运楼饭庄吃饭,席间大家齐捧袁崇焕,待五年平辽后,回京城就会入阁做大学士,以后就是做首辅也是顺理成章,到时候还要请袁首辅提携照应什么的,袁崇焕也是嘻嘻哈哈地左右支应,并没有什么实在的回答。

    吃完饭分手的时候,许誉卿故意拖在最后,待大家散去,这才悄声问袁崇焕:“袁大人对皇上言五年平辽,依据何在呢?可是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实施方略?”

    袁崇焕显然是有点喝多了,笑眯眯地答道:“皇上殷切相问,只得随口一答,聊慰圣心耳!”

    许誉卿闻言大惊,他拉下脸来,郑重地厉声提醒袁崇焕说:“袁大人这么做怕是有后患吧,皇上英明至极,你岂可浪对,到时按期责功,你怎么办”

    袁崇焕猛然间感觉酒醒了一半,半晌无语,沉默良久才喃喃自语道:“谢许大人提醒,荣本官回去好好想想。”

    很晚的时候,李邦华溜进了英国公府,到了张维贤的书房,把许誉卿和袁崇焕的对话一五一十的向在书房久候的张维贤和张文远转述了一遍。

    几个人默不作声,沉默良久张维贤缕着胡子嗨了一声:“嗨,这个袁蛮子,官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嘴上还没个把门的,皇上要是知道了他如此浪对,怕是以后他难以收场啊。”

    张文远看了父亲一眼,您以为皇上会不知道吗?此刻袁崇焕的身边怕是少不了皇上的密探吧。

    李邦华也叹了口气说:“虽然本官和袁大人对建虏的作战理念不同,但本官也钦佩他当年数万人南撤之际,独一人北上抗虏的勇气,如果袁大人愿意屈尊,本官倒是愿意把亲领的一镇禁卫军让与袁大人。”

    张维贤笑着对李邦华说:“老弟这话说的有点天真了吧,袁大人已经做到了督师的地步,还会看得上你那小小的一镇兵马,况且,”说到这,他加重了语气,“老弟真觉得你名下的那一镇兵马就是你的吗,那是皇上的!”

    张文远适时地接了一句:“也是中兴党的。”

    “是是,国公提醒的是,二公子提醒的是,下官的党性修养还不够,惭愧惭愧。”

    张文远又补充了一句说:“其实只要心中有皇上,有中兴党,那李大人的就是皇上的,就是党的。”

    现在张文远三句话不离中兴党,俨然成了党的化身。

    李邦华问张文远:“二公子觉得许誉卿和袁大人的这番话,本官要不要告诉皇上呢?”

    “当然,当然要告诉皇上,”张文远瞟了窗外一眼,说道:“我们做臣子的,这么大的事怎么能瞒着皇上呢。”

    张维贤说:“明天一早,老弟就去告诉皇上,也让皇上心里有数,早做打算。”

    “好好,本官明个一早就去禀告皇上。”

    李邦华走了,张维贤沉默了好久说道:“袁大人还是有本事的,只是这性格……,唉。”

    张文远也叹了口气说:“皇上曾经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些人天生注定就是个悲剧人物,谁也救不了他。”

    第二天,李邦华早早地来到乾清宫东暖阁:“皇上,臣有件重要的事向皇上禀告。”

    朱崇祯看着李邦华那欲言又止的样子说道:“朕猜是关于袁崇焕的吧?”

    李邦华看了一眼皇上旁边的张文远,心想不会二公子已经告诉皇上了吧,他点点头说:“是,是关于袁大人的。”

    朱崇祯示意他说下去。

    李邦华就把昨天晚上许誉卿和袁崇焕的对话转述了一遍。

    朱崇祯沉吟片刻说道:“对袁崇焕不能期望太高,但也不能低估他在辽东的影响和作用,朕需要他在辽东顶住建虏至少一两年,为禁卫军的成军成型赢得时间,所以他如果为此说一些大话,吹一些牛,朕也能接受,我们大家心里明白就行了,二公子有句话说的好,用其长限制其短。明天朕约了袁崇焕谈具体事,爱卿也来听一听,把国公也叫来听听。”

    “是是。”
………………………………

62。袁崇焕(中)

    62。袁崇焕(中)

    第二天,袁崇焕来到乾清宫,在王承恩的引导下进了东暖阁。

    东暖阁内皇上的龙书案前,左右各放了两个绣墩,左边上首坐着张维贤,虽然他已辞去总督京营戎政的官职,但他仍然还是世袭的英国公,还是勋爵,而正三品的兵部右侍郎兼禁卫军总督李邦华则坐了下首,右边绣墩的上首空着,显然是留给袁崇焕的,右边下首则是坐着那位朝堂上下皆知的中兴党的魁首,官职仅为六品官的乾清宫侍读张文远。

    袁崇焕自打从广东家乡出发进京,这一路上以及到达京城这几天,有关这近一年来朝堂上官员们起起落落的事也听说了不少,他知道眼前这几个人才是皇上的心腹,是大明帝国真正的中枢。

    袁崇焕先是大礼参拜皇上,然后又和在座的各位相互见礼,客气了一番,这才坐到了右边的上首。

    朱崇祯和蔼地对袁崇焕说:“袁爱卿作为一个来自家乡温暖潮湿的广东人,愿为朕为大明赴辽东那苦寒之地抵御建虏,朕很感动,能够五年平辽当然好,做不到也没关系,朕到时候会帮助爱卿自圆其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建虏凶猛异常,以我大明军兵现在的战斗力想短时间内打败建虏实非易事,退一步说,如果能够将建虏阻挡在锦州大凌河一线,朕也是可以接受的,希望爱卿不要背负什么五年平辽的心理包袱。”

    袁崇焕可能是没想到皇上上来先说这么一套话,一时间有点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他本来想拐弯抹角地给皇上打个预防针,为自己五年平辽的大话留个退路,谁知皇上上来先把退路给他铺好了。

    袁崇焕思忖片刻说道:“谢皇上的体恤,臣一定不负皇上的嘱托,为皇上守好辽东。”他故意把话说的含糊其辞,闭口不谈五年平辽,既然皇上已经给了他台阶,他没有不顺势而下的道理。

    张维贤听了袁崇焕的话不禁点了点头,袁崇焕不像原来那么蛮劲十足了,可能是罢官在家这些日子读了读书吧,比以前更懂得变通了,哪怕是冲动之后的变通也是进步。

    朱崇祯一看袁崇焕很上路,就放心了,他还真担心这个袁蛮子蛮劲上来了,在五年平辽的重压之下,不知死活的和皇太极硬拼死磕,弄个全军覆没什么的。

    朱崇祯笑着说:“袁爱卿,建虏战斗力强悍,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守住辽东也是不易,爱卿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朕绝对全力支持。”

    朱崇祯知道这两天袁崇焕和他的几位智囊没少讨论这个问题,反正早晚要给,不如自己耍个高姿态先提出来。

    果然袁崇焕一听皇上这么说,顿时脸上一喜精神大振,开始有条不紊地侃侃而谈:“皇上,臣以为辽东平虏之事,不仅是辽东一地之事,而是全大明之事,必须倾全国之力支持,方可成功。”

    “爱卿说的有道理,爱卿谈谈朕要怎么具体地支持你呢?二公子你来做一下记录,朕要一项项的亲自落实。”

    “皇上,如此臣就冒昧地谈一谈,首先要户部保证钱粮及时到位,不要出现断粮缺饷的情况,不要让军兵士气受到影响。”

    “好好,朕一定督促落实,绝不拖延。”

    “第二要兵部保证武器装备数量准确,质量上乘,不能粗制滥造以次充好。”

    “嗯,这个让李邦华李爱卿会同兵部,工部各有司衙门监督执行,不得有误。”

    “第三要吏、兵二部保证给臣用人上的主动权。”

    “爱卿的意思是……”

    “臣希望辽东各镇总兵将领由臣来任命,吏部兵部就不要插手了,这样上下一心,指挥起来更顺畅,免生掣肘。”

    “那爱卿准备用那些将领呢?”

    “臣请求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让祖大寿镇守锦州,何可刚替代朱梅驻宁远,赵率教守关门,臣自驻宁远。”

    “哦,是祖大寿,何可刚,赵率教三位将军,想来爱卿所保奏的这三位将领都是能征惯战之臣了。”

    “是是,皇上明鉴,祖大寿,何可刚,赵率教三人在辽东征战多年,臣与他们三人熟识已久,共同抗虏,颇有默契。”

    “好好,就依爱卿所言。”朱崇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袁崇焕这是要把辽东军变成袁家军啊,军权,财权,人事权你都握在手里,就不怕言官弹劾你把辽东藩镇化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