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的乌托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文远看着皇上那狰狞的表情,心中涌起一阵阵的寒意,皇上不会是太祖附身吧,记得以前做信王的时候是个还算温和的人啊,话虽然不多但是人还是很随和的,怎么做了皇帝变化这么大呢,言语粗俗,心思阴狠,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我现在做为皇上的第一宠臣是有幸呢还是不幸呢?

    前景总是那么美好,现实却又是那么残酷,朱崇祯一想到内库里的银子哗哗地往外流,心中不免还是慌,俗话说开源节流,现在开源的水还没来,只能先截流了。

    朱崇祯叫来了王承恩:“朕有件事需要你去安排,朕想缩减宫中的开销,把那些繁杂无用的礼乐程式能撤就撤,不能撤就减。”

    “皇上觉得哪些可以裁撤呢?要不要和礼部的官员们协商一下呢?”

    王承恩面上迷糊,心里却很明白,这种事还是问清楚的好,不能自作主张,免得把不该裁撤的礼乐程式裁撤了,没准就会招来礼部官员的非议甚至是言官的弹劾。

    朱崇祯一皱眉,什么都让我决定,那还要你这个大内总管干嘛?

    “这个太具体的东西,朕也说不上来,至于什么该裁撤,什么不该裁撤,如何与礼部官员协商你和二公子商量一下,酌情处理吧。”

    “是是。”有二公子挡在前面,王承恩就放心了。

    “还有要裁减宫中闲杂人员,将一些岁数大了的太监宫女给些补偿都遣散,今后招太监要有节制,朕已下令民间禁止阉割,有违反者按律惩处。”

    “这个……,这个裁撤宫中人员……,”王承恩一边偷看皇上的神情一边盘算着应该怎么说。

    “皇上,老奴觉得那些年老的宫人其实留在宫中也花不了几个银子,老奴可以让他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花不了几个钱,也是钱啊。”朱崇祯知道王承恩这个人心太软,裁撤宫女太监这种事他有点下不了手,只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现在朝廷缺钱你也应该有所耳闻吧,朕准备从明年起把每年供给皇宫的一百万金花银减半,以后宫里的一切开销都要缩减,朕现在也是罗锅上山,钱紧。”朱崇祯苦笑着说。

    “皇上不是从那些贪官的私窖中抄出了好多的银子吗,还差这几两银子?”王承恩语气中透着有点不以为然。

    “你懂什么,银子是抄了不少,可花销的地方也多啊,宫里上上下下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东厂的经费,京营将领的年节奖励等等等等,说的形象点,朕只有一桌饭,可来吃饭的客人有好几桌,这其中还有特能吃的大胖子。”

    张文远笑着接话说:“皇上说的这个大胖子就是组建新军吧。”

    “可不是吗?马上就要练新军了,到时候军兵的兵饷,打造兵器,马匹喂养哪一项不需要花钱啊?流水般的花钱啊!后续的资金来源还要等好几年,而且银子没有挣到手之前,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手里这点银子能撑多长时间还不知道呢。”朱崇祯也是有些无奈地看着王承恩。
………………………………

19。善良

    19。善良

    王承恩犹犹豫豫地嘟囔着:“可是…可是老奴还是觉得裁撤年老的宫人有点……”王承恩又望向了张文远。

    张文远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说几句了:“皇上想裁撤宫人也是为了节约开支,皇上说皇后为了节约宫中的开销都准备自己亲自纺纱织布了,皇上要在宫中厉行节约的主旨是不能变的,至于那些年老的宫人,如果王公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也可以说出来让皇上听听。”

    朱崇祯也耐住性子问:“对啊,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如果那些人不裁撤,你怎么安置啊?所需的费用从哪出啊?说出来听听。”

    王承恩一看机会来了赶紧说:“皇上,老奴想不如这样,把养蜂夹道的内安乐堂和北安门内的安乐堂和并为一出,现在北安门内的安乐堂旁边有大量的房子空着,把那些年老的宫人们都集中到那里去,俸银就不再给了,能吃上饭,有个住的地方,他们也就知足了。”说完他又偷瞟了一眼张文远。

    王承恩早有想法,一直在等这个机会。看来王承恩也不是个无能之辈,只是一直没有展露出来。

    张文远也趁机帮着王承恩说:“皇上,这样也好,这样也能彰显我皇是仁德慈爱之君,否则那些年老的太监宫女出了宫,怕是什么也干不了,有点积蓄的还好,没积蓄的只有晚景悽凉了。”

    朱崇祯看了看他们两个,这一唱一和的,看来是早就沟通商量过啊。

    朱崇祯想了想问王承恩:“从今以后,不用太监,只用宫女不行吗?宫女可以适当多一点,到了十七八岁一律出宫,还能嫁人继续生活,而且有了在皇宫侍候皇家的这段经历,没准还能嫁的更好呢,以免年老的宫人越来越多,没法安置。”

    “这个……,这个……,皇上这个恐怕不行吧。”王承恩迟疑了一下说道:“像抬骄子,搬重物这种重体力的活,宫女们也干不了,还有出宫采办物品,出宫传旨什么的也不能让宫女去吧。”

    朱崇祯想了一下点了点头,王承恩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看来太监还是必不可少,但是以后要控制数量。

    对于王承恩这么忠心的太监,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以后打起仗来,改造这个濒临垮塌的大明朝,都不可避免地要杀人,难免会有几个冤死鬼,先做点善事积积德冲抵冲抵也好。

    想到这,朱崇祯笑着说:“看来是朕想的不够周全,王大总管说的有道理,朕还是要尊重的,那好,就按你想出来的安置方法办吧,你设定个年龄界限,界限以上的,愿意出宫自谋生路的,一次性给个补偿,金额你自己定。不愿意出宫的,就按你说的都集中到安乐堂那边养老,暂时停止招太监。宫女可以适当多招点,到了一定的岁数给点补偿,就放她们出宫,这样也不会影响她们今后的生活,太监和宫女的比例控制在一比二或是一比三这样,总之宫中的宫人总体人数要控制下来,大方向就是这样,具体怎么操作你决定。”

    “是是,多谢皇上恩典。”王承恩很高兴,感激地磕了个头退了出去。

    张文远有些感慨地说:“王承恩这个人还是很善良的。”

    朱崇祯撇了他一眼:“你的言下之意就是说,朕不够善良,朕无情无义,心狠手辣。”

    这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吗?张文远吓得赶忙摇手陪笑说:“臣不是这个意思,臣不是这个意思,皇上的家奴都这么善良,那皇上就更善良。”

    朱崇祯哼了一声:“善良,嘿嘿,善良也是要有限度的,民间有句俗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觉得我大明如此大的国家现在被建虏这么一个小部落摁着痛打,毫无还手之力,与一群天天张口闭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文人掌控朝廷有关吗?”

    怎么说着说着就上升到国家人性这样的高度来了,张文远一时有点晕乎,诺诺语塞地说:“这个……,这个……,这个臣没有考虑过。”

    “小到掌理一个家族,中到管理一个商号,大到治理一个国家,光靠善良不行吧,所谓的以德治国恐怕只能是个理想的乌托邦吧,还是要靠律令,制度什么的吧,有时候手段,计谋也必不可少吧,当然也不能一点善良都没有,否则岂不就成了禽兽,那还塌马读书干什么?怎么掌握好这个度,二公子你教教朕吧。”

    “皇上,您又取笑臣,臣这种才疏学浅之人怎么教得了皇上呢?”张文远心想这个乌托邦是个神马东西,皇上今天这是怎么了,我不过是觉得王承恩这个人心比较善,随口夸了那么一句,怎么就引得皇上如此的大发感慨。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嘿嘿,这个十全大补丸里面怎么就没有一个勇字呢?”朱崇祯像是在问张文远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张文远决定不再接皇上的话碴,免得皇上的感慨发起来没完没了,虽然皇上这句话让他心中很是不服,谁说我儒家没有勇呢?我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个射应该有尚武勇敢之意吧,可是现在的儒生有几个还讲究射术呢?无一不是钻进八股文,咬文嚼字为博功名,可这能怨谁呢?开科取士只考四书五经,什么以文抑武还不是皇上的祖上定的,皇上既然这么崇尚勇字干脆把科举制度给改了不就得了,要不就把武举凌驾于文举之上,举国上下先军为上,这样皇上是不是就满意了。

    朱崇祯见张文远不接话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心中哪来的这股无名火呢?也许是这些日子对大明越了解就越切身感受到了大明现在国力的积弱,官场的**,可一时又不知如何能迅速改变,他深吸了一口气心中默念淡定淡定。

    朱崇祯站起来在东暖阁里一边来回踱步一边自言自语道:“中庸之道是不是导致我们大明的这些读书人,我们这个大明的精英群体性格软弱有余而强硬不足呢?什么不招事可也不怕事,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嘿嘿,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呢?”

    说到这他转向张文远说:“二公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张文远见皇上的语气缓和下来,也赶忙逢迎道:“是是,皇上说的极是,皇上这一席话让臣这心里很有感触,真是胜读十年书。”

    朱崇祯呵呵了一声继续开始踱步,听语气也知道这不是张文远的真心话,不过是敷衍罢了,张文远是这个时代典型的读书人,体会不到国善被人侵,落后要挨打的道理。

    朱崇祯停下来盯着张文远说:“朕猜到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外儒内法的统治套路朕当然不会放弃,心存善念宽以待人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什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之类的屁话就不要再灌输给普通百姓了吧。”

    看着张文远那纠结的表情,朱崇祯再次和缓了一下语气:“朕也不是不要善良,朕希望的是善良但同时充满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敢于为了大明的利益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的勇气,甚至是睚眦必报的勇气,这才应该是我大明的性格吧。”

    朱崇祯又开始了踱步,自言自语道:“承平时间过长,人会慵懒,技术会停滞,战争也不全是坏事,它会逼着你向前发展。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少也有点这个意思吧。”

    张文远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接话,皇上的这番说辞听着好像有些道理,可心里总觉得哪不对劲。

    两个人互看了一眼,都没再说话,谁都知道一时无法说服对方,心中都叹了口气。
………………………………

20。田妃

    20。田妃

    晚上,朱崇祯来到田妃的承乾宫,自从田妃入宫这么长时间以来,他这还是第一次来田妃的承乾宫就寝,田妃已经用各种方式暗示过他好几次了,再不来有点说不过去了,当然他这次来承乾宫也还另有目的,他想让田妃帮他去做一些事。

    周皇后与田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周皇后人如其姓,人长得很周正大气,行动仪态也很周正大气,举止坐卧不能有一点偏差,常常自诩是儒家之女,朱崇祯私下旁敲侧击地打听了一下,其实她娘家并不十分富有,原居苏州后迁至顺天府大兴县,她的父亲周奎窘迫的时候据说还曾经在繁华大街上摆过摊算过命,她也不过是读过几本启蒙教材,“百家姓”,“千字文”,“幼学须知”,“孝经”什么的,应该是属于那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成熟的早,知书达理型的。也许这个时代读书识字的女子不多,所以像她这样读过书能写会画还是很骄傲的。

    田妃则是截然相反的一种人,她的父亲田弘遇先做官后经商,虽然官做的不大,但是生意做的还不错,可以说是家境富裕,田弘遇不仅请宿儒教田妃读书识字,还沿袭老家扬州的民风,请人教她琴棋书画,歌舞唱跳,她的继母就是教她弹琴的老师,人也活波大方,没有那么多礼法上的约束。

    朱崇祯来到承乾宫的时候,一身盛装珠叠玉堆的田妃已经在秋末冬初的寒风中等了一会儿了。

    “臣妾恭迎皇上。”

    “爱妃不必多礼。”见田妃亲自来到殿外等他,朱崇祯还真有些感动,他握着田妃有些冰凉的小手一边往里走一边说:“干嘛不在屋里等呢?天凉了,万一再冻出个好歹的,那就太不值当了。”

    “皇上这不是第一次来嘛,臣妾要表现的隆重一点才好。”

    话里有话啊,朱崇祯看了看貌似天真无邪的田妃,心想皇宫里的人没几个省油灯,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只好斗心眼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进到屋里坐定,喝了口热茶,朱崇祯摸着田妃的小手说:“怎么样?换了个新地方住的还习惯吗?”

    田妃未语先笑:“住的还好,就是皇上这么久没来有点不习惯。”

    朱崇祯笑了:“呵呵,朕也想一夜之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从此安枕无忧夜夜笙歌。”

    田妃疑惑地看着朱崇祯:“皇上,您这是说的什么啊?臣妾怎么一句都没听懂啊。”

    “呵呵,朕的意思是说朕在做王爷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干,当然有大把的时间吃喝玩乐,现在做了皇上就不同了,每天要批阅的奏折就有几十封,对外要打仗对内要赈灾,宫内宫外每天都有事烦朕,天天弄的头昏脑胀的,哪还有时间和心情来爱妃这里啊。”

    “真的吗?皇上说的是心里话吗?”田妃笑着抽出了一只手,用手指轻轻地戳了一下皇上的心窝,“这样吧,臣妾不才也识得几个字,就让臣妾帮着皇上批阅奏折吧,条件是皇上要…常…来。”说完把头靠在皇上的肩头咯咯地笑了起来。

    朱崇祯也跟着笑了几声:“爱妃要是能够帮着朕处理国事那当然好,可是朕前些日子刚刚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这么快就打脸岂不让人耻笑,要是爱妃能够帮助朕处理一下宫中俗务,让朕没了后顾之忧,朕自然就会有时间常来爱妃这里逍遥。”

    田妃靠着皇上自言自语地说:“宫中的俗务,臣妾能管的好吗?”

    “能,当然能。”朱崇祯鼓励她说:“爱妃能写会算,你父亲又经商得法,想来你耳濡目染也多少懂得一些管理之法。”

    见田妃还有些犹豫,朱崇祯开始封官许愿:“出师要有名,朕先封个官给你,皇宫大内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简称发改委主任。”

    田妃瞪着一双大眼睛问到:“这个主任是几品官啊?”

    “应该相当于六部尚书吧。”朱崇祯煞有介事地说。

    “哎呀,正二品的大官耶!”她举起一只手振臂欢呼,露出一段白藕一般的手臂。

    朱崇祯赶忙给她泼冷水:“只是相当于,并没有正二品的官服和俸禄给你。”

    “没关系。”她扭头对一旁侍立的贴身宫女兰兰说:“以后要叫我大人,田大人,记住了吗?。”

    兰兰不敢答应也不敢不答应,只是抿嘴吃吃地笑。

    朱崇祯笑着拍拍她的手说:“先谈正事好吗,田大人待会您再耍官威”

    “那好,有什么事本大人洗耳恭听。”

    “现在辽东方面连年战争,朝廷的钱都用于了战事,现在穷的连给灾区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皇上,臣妾这里有一些私房钱可以拿出来赈灾。”

    “你的好意朕心领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那皇上的长久之计是什么呢?”

    “朕想缩减宫中开支,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士兵的军饷和灾民的赈灾。”

    “好啊好啊,从明天起,臣妾就少吃点,免得长胖了。”

    “你一个人吃多吃少也省不下多少钱。”

    “那臣妾能为皇上做点什么呢?”

    “前几天和皇后商量这事,皇后很支持,还出了好多不靠谱的主意,皇后提出停办苏杭织造,把她娘家的纺车和织布机拿来,要在宫中纺纱织布。”

    “可是臣妾不会纺纱织布呀,这样吧,臣妾会弹琴,就为她们弹琴伴奏吧。”

    朱崇祯大笑:“艹,人家纺纱织布,你在一旁弹琴伴奏不是给人家添堵吗?”

    “那臣妾能干点什么呢?”

    “在宫中纺纱织布是个馊主意,一国皇后自己纺纱织布,说出去是好听,但是也省不了几个钱,况且重点也不在那几个钱上,朕已经下旨停了那些不必要的礼乐,仪仗规模也要适度从简,朕看过皇宫以前的账目,花销大头在尚膳监。”

    “尚膳监?皇上的意思是让皇宫里的人都少吃饭吗?”

    “不是少吃饭,而是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臣妾这里没有铺张浪费,臣妾吃不了的,都赏给宫女太监们吃了,绝对没有铺张浪费。”

    “你这就是铺张浪费。”

    “怎么呢?”

    “你一顿吃个三四个菜也就差不多了吧?”

    “是啊。”

    “可每次都会给你上个十几个菜吧?”

    “是啊。”

    “给你做的菜比给宫女太监们做的菜精细的多,费用也高的多,你又吃不了,最后都赏给了别人,这不就是浪费吗。”

    “那皇上打算怎么节约呢?”

    “很简单,今后实行点餐制。”

    “点餐制?”田妃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就是让尚膳监每一季出一个菜单,根据菜单点菜吃饭,朕每顿饭最多可以点九道菜,皇后八道菜,逐级递减,宫中的宫女太监也依照品级逐级递减,关于这个点餐制,爱妃再想想,把规则细化,”

    “那皇上觉得臣妾可以点几道菜啊?”

    “你是发改委主任,你觉得呢?其实这些都是表象,实质是进货价。”

    “皇上说的是进货成本吧?”

    “没错,就是进货成本,这里面的猫腻太多,朕有一次问王国用一个鸡蛋多少钱,他竟然说要一两银子,朕又不是没去过外边,民间一两银子够买一石多米,在酒楼里吃顿饭了。”

    “王国用是原来王府里管厨房的那个太监吗?”
………………………………

21。廷推

    21。廷推

    提到尚膳监的王国用,朱崇祯恶狠狠地说:“就是那厮,朕提拔他做了尚膳监提督,他竟然敢糊弄朕,朕把他的家一抄,竟然抄出了上万两银子。”

    “上万两,这么多?”

    “可不是,这刚进宫也就小半年吧,就几万两,触目惊心。”

    “也许在王府的时候就开始贪了。”

    “王府的时候才几个人吃饭啊,贪也贪不了几个。”

    “那皇上打算杀了他吗?”

    “看心情吧,想死哪有那么容易,朕已经把他下到了诏狱,一定要把他的嘴撬开,行贿的,受贿的一个也别想跑。”

    “对,用板子使劲打他们的屁股。”田妃说完就唔着嘴不停地笑。

    “关于尚膳监的账目监督问题,朕想了个办法,田大人给提提意见。”

    田妃故意粗着嗓子说:“慢慢道来,本大人听着呢。”

    朱崇祯也赶快放低了身段:“大人容秉······”

    田妃用手捂着嘴大笑,腰肢乱颤。

    朱崇祯感到心中一阵阵的恣意浪荡,他也跟着笑了一会儿稳住心神:“朕的办法是抽查,不定期的抽查,没问题奖励一下,有问题就狠打。同时要在尚膳监安插几个互不相识的密探,相互监督。”

    “哎呀呀,皇上说的这些太复杂了,又是什么抽查又是什么密探,臣妾怕做不了。”田妃想往后退,她不想做这种费心费力得罪人的事。

    “你又没做过,怎么知道做不了。”朱崇祯见田妃犹豫不决就进一步引诱她说:“王承恩人太软,作为大内总管震慑不住那些心中有梦的太监们,皇后喜欢儒家教化那一套,肯定也不行,朕看好你,先从整治尚膳监开始,如果爱妃能把尚膳监整顿好那就能把整个后宫整顿好,倒那时谁还敢轻视爱妃呀?”

    朱崇祯擅长干这种望梅止渴凭空画饼的事,田妃也明白皇上这番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意思。

    “既然皇上这么说,那臣妾就试试。”

    “好,关于点餐这种明面上的制度,你搞好了最后再给皇后看看,皇后这个人,是吧,嘿嘿,讲究礼法,别让她挑眼,至于那些私下的手段就不用跟她说了。”

    一谈到皇后,田妃就没话了,她因为清淡礼法,遭到过皇后冷遇,两个人并不融洽,前几天是朱崇祯原来那个时空的生日,就借口顺利铲除阉党和嫔妃们一起吃了个饭,席间田妃还弹了个曲子助兴,朱崇祯对皇后说,你也弹一曲娱乐一下,皇后严肃地说,妾本儒家,只知纺纱织布。朱崇祯连儒家是什么都不清楚,只有闭嘴了。

    本来还想谈谈太监宫女裁减,宫中用度裁减什么的,见田妃兴致不高,也就不好再开口了。

    清查阉党的工作正在逐渐展开,那些与魏忠贤有关的官员抓捕的抓捕辞职的辞职,内阁也出现了好几个空缺,剩下的内阁成员集体上了一份奏折,请求增补内阁成员,朱崇祯准许。

    几日后,张文远拿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